创新创业下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

创新创业下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目前,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在建设实训体系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实训课程目标定位不科学,体系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能力的需求不匹配,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等。为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亟需转变实践教学思路,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塑造,改革实训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科学的实训考评体系,组建多层次、创新型“双师”教师队伍,与地方经济和金融企业深度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金融管理;实训体系

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我国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着重提出“切实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体制,实行灵活的学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实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加快专业化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培训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其中,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实训,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其中。2021年12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坚守实习育人初心。为此,职业院校亟待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实训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发展现状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应用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根据职业教育的具体教学功能,金融专业实训课程建设应该紧紧围绕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立体化实训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主要由实训和实习两部分组成。其中,实训是指将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在实践中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使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根据这一理念,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是培养学生基本实训技能和金融业务处理能力的教学环节,如:商业银行的操作技巧,包括点钞技术、人民币真伪鉴定、计算技术、中文输入技术、传票数据输入技术、数字书写标准培训、综合金融技能和国际结算实践等(理论+实践)课程。实习则包括专业社会实践、访问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常见金融管理业务环境中相应的专业岗位,掌握工作流程,通过处理金融管理业务,使学生既能增强真实的工作能力,又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则建立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一是以职业培训目标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依托的原则。对于金融管理专业,职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首先满足地方上对专业技能或群体能力的要求,并注意专业的培训目标和相应规范。二是坚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原则。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掌握金融理论和金融管理技术的学生;各种金融产品的操作和加工被转化为具有一定功能的金融管理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一定需求,这是非常独特的技术应用特征。因此,金融管理实训课程必须将技术技能和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三是实用性和动态性原则。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系统化发展,应贴近金融实践,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需求,发展科技,创新金融,了解金融企业在金融服务领域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技能类型。然而,现实中各项制度措施的执行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部分高职院校很少强调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创新,教学场所仅限于教室和练习室,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较少采用独特的创意平台和激励措施,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需转变实践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创造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

课程定位是课程建设的条件,但部分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实训课程定位不明确。例如,单纯从名称字面理解,“商业银行信用业务”课程应该是一门实训课程,旨在让学生进行实际独立操作,培养业务处理能力。然而,从课程系统性角度来看,应该理解为其基础理论知识来源于金融分析、银行柜台、国际结算、银行监管等其他金融课程,需要与其他相关知识相融合,同时其本身又是独立存在的。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能力需求不匹配

部分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节的。此外,金融机构普遍对学校等教育机构不开放,且学校在实训中提供的硬件条件不足,造成学生无法进行正规的专业实训,操作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操作技能不够专业化,择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也较差,完全不能适应金融管理专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实训体系构建的层次不清晰

就当今社会来说,大多数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体系以重现金融管理业务基本流程为主,课程内容设置单一,操作形式简略。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课程定位不准确,学生业务处理能力的实际培养与其他能力培养的关系被分裂,没有构建一个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分层立体的结构体系。

(四)实训体系的目标定位不科学

部分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知识章节设计侧重于理论知识而非技能结构,不能灵活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跟不上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建设,不仅要注重传统的基本商业模式,还应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以创新创业理论为基础,使其内容和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动态变化。金融服务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特点,因此,系统的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目标定位应是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

(五)实践教学基地不稳定

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载体,是学生提升实践技能的重要平台。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并不稳定。一是校内实践基地场所面积不足,设备陈旧,对技术的更新换代重视不够,导致许多实训室的技术含量很低。二是演示性、验证性的平台项目较多,而设计性、技术性、综合性项目偏少,缺乏与实际工作现场相匹配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三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乐观,流动性大,管理松散,外加地方政府和学校内部政策支持不足,导致企业与学校配合度低,服务严重落后,极大影响了学校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安排,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创新创业视角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构建路径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通过实施系统的实训教学改革,包括教学目标、实训内容、实训依据、实训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改革,以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金融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管理专业实训技能,以满足未来金融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

(一)树立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一是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贯穿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体系,研发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金融管理专业实训室、沙箱模拟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重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有关实训活动,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取“专业+辅修”的教学模式,开设创新创业型金融管理专业实训课,并增设相关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课程整合,帮助学生对创新创业型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形成更加直观的感受,培养学生金融管理实训技能之外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激励学生主动挖掘自己的创新和创业潜能。二是根据地方金融企业工作范畴确定专业实训体系范围,并以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探讨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要充分结合创新创业知识和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运行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索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训中勇于提出不同的想法,并根据所学内容对提出的想法进行进一步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训的积极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能力。三是更新教学手段,尝试运用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加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实训中的应用,通过软、硬件结合,使学生接受更全面的金融管理业务模拟操作知识。线上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制作创新创业型实训微课程,鼓励学生通过手机和电脑拓展学习领域;线下可以开展各种金融管理专业实训讲座和技能大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后资源开展跨学院、跨专业的互动交流,培养创新创业型金融实训团队。

(二)建立科学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实训考核机制考查的是学生掌握实训知识的情况以及能否学以致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实训教学体系、实训项目、实训条件、实训教学效果等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价,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金融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实训体系的考核应区别于传统的基于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方式,要根据多维立体考评,突出创新性以及解决问题和困境的能力。一方面,为使考核成绩真实反映学生当前的实训能力,学校应建立各个阶段的考核试题库,同时根据不同的实践环节安排不同阶段的考核工作,这样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实训考核评价必须注重学生技能获取过程的考核评价,改变以往的结果性评价,构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学生实训要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业务环境,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熟练掌握业务处理实操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三)构建创新型、多层次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面临着“教”与“学”模式的双重转变,需要一支多层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首先,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支持。拟定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的规划,实行双岗双职双薪制,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同时确保教学质量,强化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增强教师建构专业知识的能力,督促教师加强自身实践技能的培训和提升,加强优秀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实行教师全员发展,闭环管理。其次,积极招聘实践技能强的优秀教师,引进具有前瞻性发展战略和行业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学生的实践培训和教学引导者,并以资源社会化原则优化教师结构。最后,招聘行业或企业的技术能手担任校外兼职教师,系统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训,同时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体系进行必要的查缺补漏。

(四)以产教融合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应加大校内实训基地改造力度,注重数字化实训平台建设。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训以软件模拟操作为主,按照创新创业学习规律创建实训基地,根据核心能力、特殊能力、总体能力、金融思维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要求,建立课程体系;根据基础培训、特别培训、各专业综合实训和研发实训等类别,设置基础培训室、专业培训室、综合项目设计培训室。以上环节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专业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一方面应注重资源整合,积极与地方金融企业加强合作,共建校外产学研基地;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思路,抓住民营企业异军突起的大势,转变观念,增强金融企业服务意识,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管理、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问题,使企业切实感受到合作办学的益处和必要性,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做到校企共建、共享、共赢。

作者:王建仙 孙爱军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