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问题与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问题与策略

【内容摘要】高校管理大致分为教育教学活动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基础管理工作两部分,而学生基础管理工作是关键环节,会直接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及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合适的、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管理人员具有科学的管理经验、方法和能力,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以及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本文就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管理团队;管理制度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是确保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未来就业的法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为了培养出符合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保障学生未来的就业,各高职院校纷纷在教学项目、教学质量等教学管理上苦下功夫,而对教学质量、教学成果起到重要辅助作用的学生管理工作却成了短板,学生管理工作不足的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目前个别高校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氛围不够浓厚、管理方式不恰当以及学生个性化管理、自我管理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成为学生管理方面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分析

(一)高职院校管理氛围不够浓厚,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在校生人数的增加,各高职院校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就业率上,只关注教育、教学指标,而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管理工作,造成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混乱,校风较差。此外,各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或者即便有学生管理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执行很不到位。遇到犯错误、有问题的学生,仅仅是不疼不痒的训斥几句,根本没有起到相应的管理、教育效果。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管理,即服务。学生管理工作也应当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当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普遍忽视了这一点。学校管理层和管理人员只行使权力,一味地用管理制度束缚学生,却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需求,没有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造成了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理解不到位、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影响学校整体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1]。

(二)管理方式不恰当,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方式大多为“学分制”、“德育分”制,制定了一些考勤管理办法、违纪处分制度等,通过这类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自我管理工作中来,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他活动,这种被动式的管理方法,让学生感受很差,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一切向分看”成为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并且部分管理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科学管理相结合;只顾单一的制度化管理,缺乏对学生思想、心理活动的关注和引导。有的高职院校甚至采取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确实能够达到管理和约束学生行为的目的,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恶化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2]。此外,部分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职人员,比如辅导员、班主任等,并没有真正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只是在做简单的工作“二传手”,很少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一个月甚至一学期都不一定与学生见上一次面,没有与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缺乏关注。

(三)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参与自我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一是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强,没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没有任何规划,导致在校生活漫无目的,松散无度;二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荒废了学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类学生往往也会对周围的其他同学产生负面的影响;三是学生干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的学生干部一旦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势必会与部分学生因为工作而产生争执,影响同学之间的安定团结,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干部出于同学关系的考虑,不愿意,甚至不敢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而学生干部如果不实际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的话,那么这些学生干部岗位就是形同虚设了。而且,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单纯地按照教师的安排,执行教师分配的任务而已,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锻炼能力的机会,反而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也是部分学生干部消极怠工的原因。

二、学生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

第一,学校和管理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认识不统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有些教师觉得自己的工作只是专业教育,并没有积极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第二,学生干部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没有发挥作为学生与学校之间纽带的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第三,虽然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并不科学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还有就是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第四,高职院校部分学生没有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主体的意识,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管理工作不理解,甚至有抵触心理。

三、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人为本。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学生干部、学生要对管理工作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对学校建设、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把学生管理工作自上而下的高效执行起来。高职院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的管理目标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而是促进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获得全面的发展。学校的管理要建立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要真诚地与学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做正向的激励,通过积极的引导来达成管理目标。此外,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避免生硬的压迫式管理,强迫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而是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不仅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也要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解决好学生在教育活动和生活中的困难、问题。这样学生也会觉得自己不是被管理者,而是管理的参与者,自然而然也不会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学校的管理氛围和学风也会更好,学校的名誉也会随之提高。

(二)高职院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传统学生管理制度和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下学生管理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创新学生管理制度,以更加完善、优化的方法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全面管理。对不恰当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及时做出调整,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要做到赏罚有度,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导向。同时也要完善学生的评价方式,改变过去学分至上的评价规则。要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等等,制定一个综合的评价方法。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管理是一个团队的、系统性的工作,不是一两人就能完成的。因此一是要加强学生管理部门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能力,理顺学校的管理机制,做到各组织、各部门、个人的责权利统一。二是要保证管理团队中的人员具有高素质和强能力。班主任是管理队伍的关键人,他是纽带、桥梁,要求能够准确、有效的向学生传递和沟通学校的管理理念。定期对学生管理团队成员进行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进行培训,提升整个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既关心学生的学习,又关心学生的心理成长[3]。

(三)建立信息传递系统或机制。学生干部要想能够及时有效的传递学校和管理者的意图和想法,与学校沟通学生的想法和动态,最好是建立一个信息传递系统或机制,让学生干部能够及时获取学校的管理理念,并有效传递,也能随时向学校管理层反馈学生的心理波动及合理诉求,实现沟通有无。学校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也应该全面考察,瞻前顾后,害怕得罪同学,喜欢做老好人的学生干部无法对学生管理工作作出贡献,而那些有责任感、勇于担当的学生干部则对学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学生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学生,意识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信任学生,多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让学生有源源不断进步的动力,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的主体,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从而使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学生干部是学生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桥梁,强化学生干部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要选择思想好、作风正派、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他们也面对着各种诱惑,因此高校应适当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和讲座,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会给学生的管理工作减少很大的压力。

四、结语

教育,顾名思义教书和育人相结合。高校的职责是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积极贡献的人才,这就需要高校不仅要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具有一流的管理水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思想观念变化较为复杂,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管理需求。因此,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多方面分析并构建新的合适的管理体系,强化管理团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人才。

作者:郜倩 张颢倚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