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信息化管理方法研究

高职教学信息化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

随着高职院校改革力度的加大,教学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原有的教学系统难以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的有效实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已经成为目前各个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大问题。以高职教学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探究内容,通过对高职院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推进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职;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诸多领域已经逐渐发挥作用,引起深层变革,加速了信息社会前进的步伐。目前,信息化水平已经逐渐成为信息时代中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能力、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人才培育基地的高职院校必须正确把握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探索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新途径,真正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新模式,确保教学质量。

一、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指依据某种管理和教育思想,运用通讯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有计划、高效能的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管理,从而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过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对包括软硬件在内的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而狭义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则是指对整个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实施以及维护的过程。

二、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一)教学资源管理信息化

在过去,教学资源的储存和管理依赖纸质材料,纸质材料不仅会占用大量空间,也不利于教学资源的运用与查找,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资源被数值化,不仅易于存储,也保证了查找与利用信息的便利性。

(二)实现管理资源的共享

信息时代讲求的是资源(信息)的及时性,高职院校能否对资源(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利用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效率和水平。因此,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帮助高职院校构建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资源共享,更能保证资源(信息)转化为教学管理效益的及时性,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国外情况

欧美国家的经济建设起步较早,在多年的实践和改进中,教学信息化管理模式目前已经处于相对完善和稳定的运行阶段。例如,美国大学的信息化校园计划使学生凭借校园一卡通就可以在校园里获得注册、借阅、休闲娱乐等各类服务,一卡通得以实施的前提是学校拥有专门存放和维护数据的技术服务中心。为此,美国夏威夷大学开设了由100多名员工组成的,专门负责教务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技术支持、全校网络、网络教学等工作的庞大部门——信息技术部,为一卡通提供技术支持。

(二)国内情况

随着改革的发展,近几年国内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实行了教学信息化管理,例如网上选课、学籍注册、网络评教等。同时也加大了对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培养,加强了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但是,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信息化管理应用、教育人员素质水平等方面还是存在着诸多不足。可以说,参差不齐是我国高职院校目前教学管理信息化最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些被纳入国家重点工程的重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程度都相对较高,资源丰富、功能强大;而以高职为代表的普通院校,由于受基础设施差、资源匮乏等因素限制,大多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有限的数据交换,不能真正实现数据共享。

四、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院校通用的教学管理系统难以满足高职院校个性化需求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教学系统大多是根据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开发的,具有高校通用的性质,难以满足高职院校的创新管理需求。虽然为了使自身的管理更突出个性化,一部分高职院校会根据自身管理的特点要求软件开发公司对软件进行修改,但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选择通用的高校教学系统,难以实现工学结合。因此,开发一套针对高职院校的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二)教学管理人员未摆脱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部分教学人员出于对教学管理系统和教学质量的担忧,不能给予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足够的信任,造成信息化管理模式和传统管理模式相冲突的情况,未能从根本上真正摆脱传统教学管理模式。

(三)管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一个结构复杂的现代化教学组织体系,对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管理和信息科学外,还必须掌握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但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却参差不齐,导致各种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四)软硬件条件达不到要求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资金来源匮乏、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很多高职院校无法完成教学管理软硬件的更新和建设工作,也就难以满足教学的信息化管理需求,无法对教学信息化管理作出长远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加以建设。

五、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

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促进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数字化发展。例如文本、图像、声音等各种物理信息运用相应的数字格式进行处理,并通过现代系统,将这些数字化信息在教学管理的具体事务中加以体现。信息数字化降低了信息的制作和存储成本,使用信息也不受时间和场所限制,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

(二)网络化

管理网络化体现在校园网的建设方面,通过校园网的建设,将学校的各职能部门以及包括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在内的教学管理系统集成一体,真正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流通。同时,管理系统网络化加强了高校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联系,保证高职院校能通过网络了解市场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促进学生技能学习的实效性。而招生就业信息网的开发更是实现了高职院校与考生的无缝对接,加大了高职院校招生的公开性。

(三)合作化

以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遵循“分工出效率”的工作方法,即以教学管理职能为中心,学校根据各个部分进行任务分配的工作方法。这种“一个萝卜一个坑”工作方法的弊端是一旦任何一个部分的教学管理人员不在办公地点,就会导致其它环节无法实施,整个教学过程难以控制和管理。因此,新的教学信息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打破传统职位的固定牢笼,通过多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按照任务中心来进行自身的工作安排,真正实现各管理人员的协调和合作。

六、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策略

(一)加大高职院校管理软硬件的投入力度

高职教育侧重于学生一线工作能力的培养,这有别于普通高校的特殊性质也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殊性。市场上通用的教学信息管理软件难以对高职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需要高职院校设立专项教学管理资金,要求教学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者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点,开发出适合高职院校的、满足工学结合等课程要求的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

(二)科学规划教学管理信息化

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根据高职院校特点进行科学设计,统一标准,标准化的数据才能保证信息管理的准确。标准化的数据主要体现在信息表示的标准以及信息化技术术语的标准等。建立明确的数据标准,才能保证各教学管理职责到位,形成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从而促进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行。

(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作为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执行者,教学管理人员在建设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以及信息处理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高职院校可根据人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而管理人员要遵循教育规律,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积极通过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改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的目的。其次,要健全培训机制。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学管理人员教学信息化技术手段和管理系统的业务学习与在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培养其网上操作以及信息化管理优化组合的能力,保证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准确,确保教学质量。最后,还要注重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要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明确人才需求,并通过岗位定编、健全评估制度等方式保证引进优秀人才,保护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建立信息化的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传统管理体制存在教学部门孤立松散、管理周期长、管理效率低,难以相互辅助合作等问题,导致信息反馈缓慢,严重影响教学管理质量。可通过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学各部门的行动自主和资源共享,缩短管理周期,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保证信息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保证教学管理质量。

七、结语

信息时代的教学管理,是一种将管理和技术合二为一的目标管理,对管理者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需要的不仅是管理方法的变革,更需要观念上的变化。因此,高职院校要对教学信息化管理方法进行探究,加大对高职院校管理软硬件的投入力度,科学规划和设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同时,不断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质量,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学信息的共享,保证教学管理质量。

作者:曹艳 单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涛,曲守宁,王希普等.教学管理网络化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2]银海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3]吉国庆.论计算机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J].辽宁高职学报,2006(6).

[4]蒋剑波,梁高永,黎奇升.跨地区合并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