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问题分析(5篇)

高校行政管理问题分析(5篇)

第一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问题

【摘要】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繁多导致了职业倦怠等问题,其中,直接危害最大的就是行政工作人员本身以及受管理的学生,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将之际影响到学生的各项切身利益,总之,高校以教学为目的,而行政人员工作倦怠将直接影响到教学以及管理水平,最终的受害方将是学生以及行政工作人员本身。为此,本文将就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学校工作的主题,他们的工作状态、精神面貌、将直接体现在教育教学中以及日常事务的管理中,而在教育教学中是将直接与学生接触的,老师的教学状态将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最终将影响学校的声誉。而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否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行政质量。高校行政工作被称为“助他型”工作,随着教育的改革和生源的扩招,高校行政工作开始日益繁琐,而办学单位对行政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导致他们力不从心的一大原因。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出现的原因是多样的。

一、高校行政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高校行政人员的工作性质主要是解决学生问题,而学生事务从招生到管理者以系列的事务十分繁琐,行政人员的工作量十分巨大,这会导致他们工作情绪低落,工作质量下降,并对自身的工作价值做了重新的评估,认为自己的价值降低,从而产生了职业倦怠现象。而其中具体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工作繁琐、力不从心,有的是因为能力不足,有的是因为情绪的影响,有的是因为薪金问题,总之职业倦怠并不是一条导火索引爆的,具体原因如下分析:

(一)工作量加大是其直接原因。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进行生源扩招,而行政工作人员的数量却有减无增,因此招生工作给了行政工作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工作量的成倍增加不仅使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加重,还降低了工作质量,不仅累垮了自己,工作质量还不过关,在自己看来成倍的工作已经使自己的工作量达到了极限,而在别人看来确实工作质量的下降,这就导致了另一个原因的出现,那就是职业认同感的下降。

(二)职业认同感下降,自我价值下降。

本身是由于工作量大而无法达到质量的优化,而被外界误认为是工作上的懈怠造成的,这就导致了外界对其工作认同感下降,外界的言语使得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的转变,从而使职业倦怠的情况愈演愈烈。

(三)行政工作人员自我价值感下降甚至丧失。

行政工作人员的自我价值干主要体现在工作的完成度、学生的认可、外界的评价、工作的挑战性等方面,但是高校学校工作相对模式化,工作缺乏创新和挑战,长此以往地重复相同的工作会使工作人员变得机械化、麻木,在这样的情况下,行政工作人员会觉得自己的工作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不具备挑战性,从而使其对自身的价值感评价下降,从而导致工作缺乏激情,走向倦怠。

(四)薪金待遇低,晋升机会少。

薪金是职业工作者最大动力之一,而晋升机会也是职业工作者工作成绩的彰显,而作为高校的行政工作者,由于对工作者的学历、工作年限有硬性要求,从而导致隐形等级的出现,因此,有的人苦干了一辈子也没有得到晋升,薪金也没有的到提升,而有的人却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升迁,因此,在高校,行政工作人员的升迁制度和薪金分配仅仅靠工作态度是不够的,因此,许多人都无力也无心去改变现状,从而导致大批职业倦怠现象。

二、高校行政人员职业倦怠问题解决办法研究

(一)减轻工作分量,提升工作质量。

工作量的增加不能以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解决办法而是应当适当增加工作人员,增设工作人员并不是损失,反而会在增多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形成一种竞争模式,使行政工作人员在工作山相互竞争,最终工作不仅能够高质量完成,还可以有效避免职业倦怠问题。

(二)增加和创新工作内容,提升自我价值。

行政工作人员之所以会出现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的下降,只要是因为工作的千篇一律,缺乏挑战和创新,所以,行政工作人员可以将固有的工作模式作适当的改变,比如行政工作带动学生一同参与,从培养学生工作实践能力这一个点找寻工作挑战;又或者是通过进行科研立项实践活动,将自己日常工作中总结的科学的工作和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也是一项新的挑战。

(三)适当增加薪金和晋升机会。

就目前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在随之增长,因此,高校性增工作人员的薪金水平也应当有所变化,不能因此而打消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就晋升制度而言,在笔者看来,目前高校的晋升制度是不够科学的,学历和工作年限不能评判一切,一个人的能力的体现不仅仅体现在学历和工作经验上,因此,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辛勤和努力,才能有效形成竞争机制,避免由于安逸导致的职业倦怠问题。

综上所述,职业倦怠问题的出现并非个人原因,而是外界对人的各种各样的干扰造成的,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出现职业倦怠最多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工作性质---助他型、服务性决定的,这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行政工作人员在高校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如若一切将以学生为本的话,这些行政工作人员将不会有人来在意他们的情绪,只需要他们保持相应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但他们并不是机器,而是人,因此,消极情绪带动了他们对一切现状的不满,从而致使了职业倦怠的大面积出现。

作者:刘王德馨 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敏.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2(5)

[2]程雪,贾函霏.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3(14)

[3]吴铁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探析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08)

第二篇: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与改革

摘要:

高校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高校行政管理能够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人才的培养以及科研工作,其也是一个高校管理质量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家需要人才的数量也在成倍增长,而高校是培养我国人才的必经途径。高校行政管理可以保证学校能够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监督学校教师及其他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并且,对学校人才教育方向的确定起着关键作用,是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的执行部门。

关键词: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改革

0引言

高校行政管理在学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随着我国的良好发展,国家对高等学府的教育工作逐渐重视起来。我国的未来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人才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高等学校。高校的良好运行依靠着高校行政管理,然而,我国当代的高校行政管理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高校行政管理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本文主要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改革办法提出建议。

1我国高校行政管理重要性分析

中国想要快速发展进步,就必须加强我国的教育水平,通过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高等学府是我国学生的最高学府,也是当代学生的梦想。高等学府主要是以教师通过对书本上的知识讲解教授于学生,为国家培养全面性的人才,但是,高等院校不仅仅需要培养人才,而且需要对学校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良好成长,不走歪路,所以,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高校行政管理水平能够直接影响高校对学生平时的教育水准以及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因此,对高校行政管理进行完善可以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科研质量。在当今新的趋势之下,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必然会成为高等院校重点关注对象,并且使高校行政管理逐渐与国际接轨,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1]。我国的高等院校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和制定行政管理计划,才能使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稳步上升,为国家和社会输送的人才质量才能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深入变革,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从最基本的教学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发展输送大量综合性人才。

2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

2.1我国当前制度和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改革,主要的办法就是按照事业、机关单位的体制、制度进行仿照,我国的高校行政部门与机关单位体制相像,对于职务、工作没有具体安排的高校行政部门来说,行政管理部门并没有完全体现其职能,难以健全高校行政管理制度。伴随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行政管理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在人们面前,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那么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将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人才的培养也将逐渐减少。所以,在现阶段我国必须加快高校行政管理的变革,完善管理体制。为保证高校行政管理的稳定,高等院校必须以自身情况为基础,完善校内的行政管理制度,在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同时,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不断变化、改革,促使高校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革,为高校的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影响。

2.2高校行政部门人员与问题

在目前,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有着很强的官僚主义,在进行高校行政管理时,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工作,功利心过强。我国高校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往往不能按照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在工作的时候功利思想过大,不负责任,总是以官腔进行教育工作,这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作为高等院校的主要日常工作,行政管理只是在教学的同时进行辅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呈正相关关系,绝对不是对立存在的,如果行政的职权大于教学职权,那么必定会影响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与学生的良好发展,其后果不堪设想。目前,我国高校行政部门的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偏低,行政人员基本都是从教师中选择,再安排到行政管理部门中,教师们都没有受过专业的行政管理教育,所以行政管理理念匮乏,不熟悉业务,在行政工作中不能运用先进的理念,并且行政管理方法比较老旧,这种情况必定会使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

3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分析

3.1加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对高校行政管理进行改革创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高校进行重大决定时,需制定专门责任人,经过全面的分析,行政人员必需具备掌控大局的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提高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所在,以全校师生的利益为前提进行工作的开展,并做好奖惩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行政人员的聘用,可选择招聘或者竞聘等方式,并且做好行政人员工作期间的监督工作,同时,还需对行政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水平及综合素质。

3.2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开拓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

在高校行政管理平时的工作中,增强自身素质,不断开拓管理水平,加强行政工作能力。在对高校进行行政管理时,需要提升遇到问题的应变能力,能够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为行政管理的创新做良好的铺垫工作。对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增加行政管理的独特性以及工作效率,行政人员必须具备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将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一份事业来做,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去,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高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所有教师的教学提供辅助,做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2]。

4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素质的提高是带动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行政管理在学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整顿,改善行政管理环境,使行政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逐步健全高校行政管理机制,加强高校教育水平,全面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高校的良好发展。

作者:于刚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淑华,陈忠仁,唐吉平,等.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3):101-102.

[2]郭秀晶.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选择[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234-238.

第三篇:高校内部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变革

〔内容提要〕

近年来,在外部市场经济压力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缓慢启动,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机制随之变革也是题中应有之意。本文总结了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四点共性问题,分别从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行政机构管理职能变革、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以及改革的长效性与动态性角度提出高校内部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变革应注意的重点和难点,倡导实事求是地看待改革进程及其成果,在现实之中理性地推进改革。

〔关键词〕

高校行政管理;机构改革;权力配置;去行政化

高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运行离不开有效的内部行政管理,高校内部行政管理运行机制的有序和有效,对办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运行机制虽因校而异、各具特色,但以下几方面的共性问题,高校在进行内部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变革时应当引起注意。

一、确定合理的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

管理层级是指管理的纵向层次,应该承认,层级化管理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为了协调组织成员的行动,确保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在组织内部必然要形成若干的管理层级,而以社会学视角而论,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社会中的组织为了有效率地达成某种目的,均不可避免地走向层级化管理形态。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管理的横向范围。一般而言,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有关,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就少;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就多。但是,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矛盾的,在一定条件下考察二者的关系就会发现,管理幅度缩小,则导致管理层级增多;管理层级减少,则导致管理幅度增大。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之间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的现象并没有统一的解决模式,想要理解并解决这一矛盾现象,则应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就高校的内部行政管理而言,高校的规模、区域位置、行政人员的能力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配置情况都构成对于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这就需要科学分析,根据高校实际管理的需要进行理性决策。

二、转变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机构职能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减弱高校行政管理的计划性、统一性。近年来,在外部市场经济压力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得不缓慢启动,一些高校借鉴国外大学管理经验,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纷纷引入带有市场性、差异性的行政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性和个性化,调整机构设置,延伸行政管理职能,拓展服务空间。但不能否认的是,诟病已久的高校在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行政化痼疾仍难消除,少数人对高校进行行政化治校,靠权力配置教育资源,不但束缚了大学与师生的创造性,抑制了高校的独立、平等、民主的活力,更成为滋生腐败与不公等弊端的根源。因此,应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高校管理体制,以“朱清时时代”的南方科技大学为例,学校以理事会治理模式,引进教授组成教授委员会投票,学校教授治学等等,为高校去行政化走出了第一步。当然,以彻底去行政化而论还有一定距离,这需要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三、校园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近年来高校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构建上,应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度调整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结构,重心下移,逐步扩大院系办学的自主权,增强基层组织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但在我国高校学院制的结构下,校方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所谓的权力下放,下放的却是具体事务和相关责任,例如:在某些高校,普通工作人员甚至承担起重要活动计划的起草、安排等工作,一些需要校方高层决策、拟定的报告文件也由科级以下工作人员负责编写,与此类具体事务下移现象相反的是,与利益相关的管理权力却始终集中在校方高层集团,这种有名无实的权力下放不但无益于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更使得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停滞不前。因此,高校在分解和下移工作任务的同时,也要分解和下移管理权力,使学院(系)拥有实际自主的决定权,在承担相关责任与事务的同时,成为独立办学的实体,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坚持专业和个性并存的高校行政管理机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随着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益多元,办学模式更为丰富,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行政管理对高校来说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的行政管理既有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但又必须体现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个性特征,在高校管理工作中,不能仅仅依赖行政力量,还必须依靠学术力量,或者说,学术性以及学术力量的存在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背景,然而我国高校的学术力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运行效率降低,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有待于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需要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动态进行“。行政改革可以改进行政机器,但是,改进从来就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行政改革力图使行政机构适应它应当履行的任务,这种为适应而作出的努力应当是长期的。”所以,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改革进程及其成果,在现实之中理性地推进改革。急于求成或者全盘西化,只会使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结出苦果。

作者:侯钰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第四篇:高校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教师角色分析

摘要:

本文分析了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基本状况,提出在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要努力推动教师角色的转换,明晰教师角色定位,促进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关键词: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教师角色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案例教学模式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当前许多高校行政管理课程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其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教师角色定位不清,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参与能力差等问题较为明显.教师角色定位不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案例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也限制了学生对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1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基本状况分析

1.1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基本内容

案例指的是通过对特定的事实进行选择和加工,使其反映出生活中某个特定内容.行政管理案例则是对行政管理实践中某个方面特定内容的真实场景分析.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进行分析以后,充分结合行政案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把握案例中蕴含的行政原理,理解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工作要点、沟通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行政管理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以政府为中心的行政管理部分的基本事实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当前行政管理的基本状况,分析行政管理能力,并针对行政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和解析,以提升学生的行政管理认识,培养学生行政管理能力.在适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培养具备过硬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并从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出发,转化自身的角色定位,由传统的知识传输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使学生成为行政管理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2行政管理专业推行案例教学,转换教师角色的必要性分析

在行政管理专业中适用案例教学不仅仅是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所决定的,也受到了行政管理专业学科特点的制约.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要求为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培养出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管理素质、综合性的管理能力等特征的专业人才.行政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能够学习和把握行政管理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也需要具备处理突发状况及紧急事项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而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行政管理专业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分析,通过案例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进行谈论、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行政管理思维.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对学生特点的把握,利用恰当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行政管理思维,并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另外,受到行政管理学科社会属性的制约,行政管理事务往往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政府机关的公共产品管理活动,都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单纯依靠理论讲解是无法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的.而以问题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生活实践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分析、讨论,才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推行案例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充分的实施必要性.

2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案例教学认识不足

当前多数高校教师的教学思维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维,其以理论教学为主,习惯上使用板书和课本进行教学,他们一方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征和需求,另一方面也忽视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性特征.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策略过程中,往往由于担心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而不愿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甚至坚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观念制约了案例教学的适用,也使得教师无法在案例教学中恰当发挥自身的作用,不能有效指导教学进程,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部分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在教学过程中仅仅用几个简单的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将案例教学法简单化、片面化,不能让学生充分置身于模拟案例的环境中进行谈论和分析,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也有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就是要利用案例展开教学进程,教学过程以案例为中心,甚至每节课都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理解.这种方式过于夸大了案例教学方式的作用,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割裂开来.事实上案例教学以实践视角为指导,其需要依托于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理论认知,其不可能完全取论教学方式.

2.2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知识结构未能满足案例教学需求

当前许多高校的师资力量建设不足,对教师的招聘和培训均以理论教育为基准,忽视了教师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许多教师甚至直接从政治学或者社科学转就业而来,自身的行政管理基础薄弱,特别是经济学和法学知识知识欠缺,且原有知识较为陈旧,不能适应教学需要.另外,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就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以负责人的教学态度研究学生的特征,把握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这就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经过日常的积累和学习,并积极的投入到学生工作中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方式的顺利开展.

2.3教师对案例教学方式把握不足,案例使用不规范

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到角色误区中.部分教师采用了自由教学法,提出教学案例以后,教师仅仅提出一个教学任务或者讨论论题,就放任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和分析;部分教师则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担任了“演说者”的角色,提出一个案例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思考和讨论以后,就自己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演讲,忽视了学生作用的发挥;部分教师则认为自己应当在学生之间承担“裁判者”的角色,当学生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就容易为学生居中裁判.上述几种方式都损害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没有让学生充运用自己的思维,开动脑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这几种角色定位都是不恰当的.另外,案例教学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特征和学习基础,而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基础性分析,选用的案例或者篇幅过长或者过于复杂,使得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而无法充分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

2.4学生参与性主动性不强,师生缺乏双向交流

长期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不管是对教学任务的安排,还是对学生作用的分析都存在着不少问题.这种错误的角色认知使得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倾听者,其被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愿意主动思考,也不愿参加问题分析和讨论,甚至当有想法时也不愿表达,学生主动性受到制约.另外,由于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专科教育中每个班级的授课人数一般都在50到60人.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效果不佳,甚至部分学生在整个教学阶段中都没有与教师进行交流过.

3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案例教学方式的内容及应用的分析,针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问题,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教师的角色意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并有意识的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师能力等方面进行发展,从而正确的处理案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推动教师观念转化,重视教师角色定位

推动案例教学方式实施的重点是要转变教师的思想认知,正确分析教师角色定位,让教师在案例教学方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促使教学效果的改善“.教学法只有充分触动到学生的感觉器官,并激发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发挥其积极的意志作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教学方法的效用.”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案例教学方法中的角色,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定位,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引导者、辅导者角色,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学习目标,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作为倾听者,要能够耐心的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对案例的分析;作为学生的导演者,为学生安排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分配;作为学生的答疑者,要为学生解答遇到的疑惑,并纠正学生认知中的错误,分析学生解答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角色引导学生深化认识,处理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2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完善教学物质条件

行政管理专业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离不开教师的推动,同时案例教学法又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足够的行政管理知识、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知识,同时又要能够从行政管理事务中提炼出适当的案例,并利用自身的实践经验组织案例教学.因此,高校必须要强化师资力量建设,一方面要为教师创造足够的专业学习机会,通过组织培训活动、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等,提升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增强学校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合作,利用挂职或者顾问的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深化教师的实践认知.同时教师还要强化自身的科研能力,通过进行专业研究,促进案例教学方式的实施.另外,高校还应当在物质条件方面进行完善,适当运用小班教学方式,通过控制班级人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同时还要充分改善学校的物质条件,为学生准备案例教学所需的影像设备或者计算机设备等,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物质条件,促进案例教学的推进.

3.3搜集案例资源,根据学生情况适当使用案例

鉴于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重要地位,高校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合理促进资源共享,推进高校合作.当前诸多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式都较为落后,许多教学案例过于陈旧,甚至学生们能够在网上搜索到答案,因此,搜集案例资源,促进案例资源更新是推进案例教学的关键性因素.高校作为重要的资料搜集者,要加大资金投入,利用竞争机制,鼓励众多行政管理人员参与到案例创新过程中,强化案例更新,并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促进资源共享.另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重视对案例的选择和适用,通过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按照案例的难易程度选用适当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的消化吸收.

3.4发挥学生积极性,推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活动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参与作用同等重要.因此,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例如利用小组合作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造小组中起到作用,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主动进行交流.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方式让学生通过鲜活的案例,让自己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其在行政管理专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角色定位不清,角色转换不积极等问题的发生也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为了更好的促进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适用,提高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高校和教师都应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明确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让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我,从而推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宋志国 单位:湖南警察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龚虹波.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组合———以《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1).

〔2〕苏曦凌,黄舒婧.运用案例教学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1).

〔3〕吴江,叶永成.强化网络教学拓展实践教学平台———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手段创新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4〕吴江,叶永成.树立三大意识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方法———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5〕陈路芳,谭玉龙,杨建亮.对提高民族地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力的思考———以广西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调查对象[J].高教论坛,2009(08).

〔6〕李中生.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行政管理专业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7〕郑建辉.合并新升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以福建江夏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7)

第五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提升

摘要:

对于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系统来说,提高其管理效率是一项很核心任务。笔者认为: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一是明确认识教育行政管理对象,矫正对其认识;二是合理完善高校行政组织管理机制;三是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探究

一、明确管理对象,矫正对其认识

管理制度是为管理对象而建立,它的建立内容与管理对象密切相关。只有明确认识到管理对象的各方面特点和需求,并根据该对象自身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使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得收放自如,这样管理工作才事半功倍。高校行政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于教学科研、党政工团、教学辅导、校办企业、对外科研服务等行政管理中,所以行政管理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其管理对象也涉及到不同职位的成员,在此主要将其管理对象分成大类作分析。

1.教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一项非常体面又受人尊重的职业,作为教师应该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立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思想道德方面、职业素养方面有较高的能力和觉悟。所以,管理教师这项工作必须由专业管理人员依照遵循教学规律的方式进行。

2.学生。

学生高校是接受教育的主体,高校的一切管理措施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受教育者。高校学生经过层层考试选拔最后升入高等学府,认知、处理事物的能力相对较高,更能适应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行政管理工作者应及时观察学生们的思想动向,在秉承“学术自由”的规则下,适时采取措施指引和矫正学生心态,以防其走向偏激或极端。另外,“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们的天性、背景、经历、生活环境等不尽相同,另外高校学生学历也分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所以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特殊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者需要因材施教、分门别类地制定制度来规范和督导学生,这样管理方法与学生问题相匹配,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3.教辅人员。

也称教导辅助人员,如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相对教师和学生,教辅人员的所占比例较小,但由于其中人员来源复杂,可能是普通职工,可能是教师,可能是退休干部,也可能是其他职位人员,对于这种职位的群体,可以根据他们共同特点设立相应管理办法。

4.行政干部。

行政干部人员也较少,其主要任务是接受有关上级部门领导的指示,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管理,属于行政教育体系中的指导人和决策人。

5.后勤职工。

这一职业群体成员主要来源于有关企业干部和普通职工,所以对于这一职位成员的管理方法与其他略有不同,随着实践的推移,企业化管理将逐渐进入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以上各层次人员构成了高校行政管理的结构,其中级别层次是:党委书记和校长属于学校相互独立的最高管理级别,都直接对学校的各主管领导进行任命和管理,学校各主管领导又直接领导管理各系、处中层级别的行政管理干部,然后处于最下层级别、直接对中层行政管理干部负责的是教研干部、学生、教辅人员、党政干部、企业职工等。这些不同级别的人员可以在不同职位间转换,比如升职、转业、退休等情况,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及时改进和调整行政管理措施,以便适应管理对象各种情形的发生。

二、合理完善教育行政机制

我国高校行政组织指定的规章制度一般都很明确,一般学校里的管理组织分工清楚、管理理性化、领取固定薪水,这种状况导致相应的管理组织存在弊端。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填补和矫正。

1.避免各自为政,促进分工协作。

学校各个级别层次分明,同一级别和层次人员也互不交流,由此可能导致一些弊端:行政人员官僚化,只知道听从上级命令,指挥下级工作。比如行政系统只会接受上级下发的命令,然后根据命令采取行动,却不顾及教学系统是否实际适用该命令,各体系之间不能相互交流、通融,达不到默契合作、相互支持的境地,甚至有的部门之间相互抵制、排挤,造成不必要损失,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解决这一弊端,根据业务开展,需要坚持分工协作这一工作原则,学校组织建设要进行严格分工,并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只有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工作才能有效地进行。

2.避免组织自我膨胀,进行精兵简政。

自我膨胀大多数是组织身不由己的趋势,可能会由于很多种原因造成,比如,新建机构需要纳入成员,基层干部分派到某地实践,部门工作繁忙需要增加职位等。除此之外还可能由于关系和人情等而接受多余的、不必要的成员,甚至因人设职,增加了冗余的人员和机构,也增加了不必要资金支出带来的浪费。最终致使部门走入恶性循环的轨道里,各个部门成员相互推卸责任、无实际作为,为体现其“业绩”,不惜人力、财力,以虚无形式主义开展不必要的工作,不但没有实际效果,还可能会干预到其他人正常工作的进行。对于这种现象,必须严格限制相关机构和部门的设置,提高有关人员进入部门的门槛儿,除去各种不必要的机构和工作人员,精简部门员工。可以通过优胜劣汰、适者留下的方式进行选拔,另外在日常任职期间,应当时常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在管理观念和方式上还遗留着封建旧思想,以为既然坐上这一职位即可高枕无忧,日常疏于工作管理,在其位不谋其政,放任自己的懒散,使整体行政管理系统无法形成衔接体系。还有行政管理人员较多,系统庞大,左右推脱,效率不高。加上行政管理人员进入事业编制的“终身制”制度,就使更多人可以终身不劳而获、增加行政管理体系的开支负担。因此,高校应当实行全体员工合同制,遵循“公平竞争、公开招聘、择优聘任、严格考核、按需设岗、和约管理”准则,严格强化岗位聘任和后期考核制度。最后,需要制定各种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以便良性发展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使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为了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民主观念和透明度,学校应当实施开放性的管理工作。可以设立相应的相互约束制度和奖励制度,以便转变员工散漫的工作态度。但是这一切制度又都要围绕一个基本原则设定,那就是“以人为本”,因为所有管理成员:如老师、学生、干部等,都是具有理性和感情的人,采取的措施应当适度,使大家在最佳状态下发挥才能。

3.避免职务饱和,激励员工上进心。

科层组织结构具有权利分层和职位分类的特点。在科层组织中,级别越高,职位越少,然而因为一般员工的薪资与职位级别挂钩,员工们的奋斗目标是级别晋升。高层管理职位已经饱和,自身按资历排队尚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升迁,使得下级成员失去了努力进取动力。况且,上级饱和职位人员中还可能存在不称职的人,使得下级成员人心不一,没有工作劲头。这时需要建立“平者让、能者上、庸者下”激励机制,任用好各类人才。

三、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成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承担着学校大大小小的管理,对全校师生和其他工作人员负责,他们自身心理素质、业务知识、政治思想、工作能力、道德修养等高低程度,和他们时间与效率观念的强弱,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应当全面调动他们对于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效率。可以通过全面、系统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和教育,当员工对于工作的认识达到一定临界点,会越来越热爱教育行业、希望为教育事业做出一些自身的贡献;懂得教育教学应遵循的规律,学会使用科学有效地方法进行管理工作;与时代接轨,适时对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熟练操作办公软件,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对整个学校管理系统来说,如同支撑一个人行为的骨架,没有了教育行政管理系统,教育系统将一盘散沙,没有目标和方向,提高行政管理系统的效率对于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快速开展非常重要。综上所述,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首先清楚认识管理对象特点,然后根据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合理完善教育行政机制,可以通过促进分工协作、采取精兵简政、避免职务饱和等;另外,通过不断地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行政管理成员综合素质,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能力。

作者:徐少春 陈建华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龙耀,黄崴.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研究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11.

[2]周勇军,刘慧宇.关于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1.

[3]黄伟.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