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共10篇)

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共10篇)

第一篇

1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创新管理模式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馆员的学科知识与知识结构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对于服务模式来说,单一的闭合时服务,以收藏、整理、保存原始纸质信息的被动模式已经打破,而现代信息技术下的网络阅读模式,更需要从网络技术上来进行更新和拓展。对于馆藏资料的管理上难以从资源的共享上来进行整合,特别是管理机制上的传统思维,也难以顺应高校教学、教研发展需求。

2推进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策略

2.1对管理理念的更新与转变

创新是建立在思想转变和理念的更新基础上,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作为战略性知识资源的载体,如何从高校教育实际出发来定位自己的特色,强化自己的办学理念,迫切需要从资源的整合中来寻找切入点,实现知识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要从引入竞争理念上来打造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特别是从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上来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转变重收藏轻使用、重管理轻利用的思想,真正从师生的阅读需求上来营造阅读环境,让更多的师生能够从服务中获得收益。

2.2注重自身学习,强化馆员素质的提升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新时代下对于终身学习机制的引入,让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够从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补充中,不断汲取有益的知识素养,为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奠定基础。一方面,从终身学习中来建立“以人为本”的学习机制,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并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以及市场竞争服务体系中,来增强管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从知识信息时代对自我知识的更新上,不断学习新知识,能够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进行分析、加工、组织、分布和管理馆藏资源,能够灵活运用软件系统来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同时,要重视高校图书馆人才的培养和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在馆员培训工作中,将学历教育、学习交流进行有机结合,并能够从知识面的扩展上来武装馆员的知识素养,增强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水平。

2.3更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

现代网络技术下的阅读服务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阅读工具不仅能够满足个性化阅读需要,还为特色增值服务提供了条件。在文献信息多元化、文献载体多样化、网络资源共享化趋势下,要充分利用电子信息资源满足读者的需要,从资源的整合和深度挖掘中识别和培养忠实读者,以促进馆藏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对于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的界定,还需要从服务范围的扩大化,服务方式的信息化、服务理念的人性化上来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传统馆藏资源服务模式,尤其是在文献资源检索方法上进行优化,强化文献资源的高效利用。

2.4注重管理机制的创新,提升管理效率

从高校图书馆现行管理机制来看,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将“藏”、“借”、“阅”、“咨”作为主要管理内容,而忽视了图书馆、档案、情报一体化模式的整合,对于图书馆知识和资源系统的管理上,应该从基于BS结构模式上来开发更多的读者工具,同时将各馆藏资源建立分类与共享,实现大图书馆与分馆的整合管理。数字化的网络大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特别是对于传统分工理论和方法的革新,从引入灵活的内部管理机制上来实现“管理的灵活性与互动性、管理的专业性和服务性、管理的高效性和运用性”的管理目标。

3总结

综上,高校图书馆是立足高校教学、教研基础上,为广大师生更快捷、更有效的获取文献信息服务,在推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进程中,要把握好服务方式与创新管理的协调与融合,尤其是对人才队伍的补充和整合上,要从服务方式的优化和服务渠道的拓展上来提升管理效率,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从而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文献信息服务。

作者:吴林伟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第二篇

一、转变思想观念,变革服务形式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资源,如果图书馆能把这些资源加以整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其转化为数字信息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提供特色服务,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那么就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满足读者的需求。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切实抓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坚持把满足学生需求作为最终追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目标,研究学生的阅读需要、阅读心理,并以此来调整服务方法,来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扩充馆藏文献资源,做到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购读者之所需,解读者之所难,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与功能,为高校教育服务,使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高等学校教育的需要。

二、提高馆员素质,培养复合人才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文化服务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馆员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人才建设。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立足本馆,优化人才结构,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加大馆员的再教育力度;要从社会化服务需求出发,重新审视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使其在掌握精深专业知识基础上,强化社会文化服务意识,全面了解公众需求,用最新信息技术研制出公众所需的文化产品。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馆员除了应具备最基本的业务素质外,还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解答读者各类问题的咨询能力等综合能力,这就要求馆内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馆员必须通过培训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才能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从而使其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更好履行岗位职责,实现任务目标。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利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要求馆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探索新理念、研究新方法。另外,引进一些图书情报学专业人才,既懂图书情报又懂计算机和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充实高校图书馆队伍。

三、利用读者优势,加强宣传力度

一方面建立“书友会”。按照一定的目标、宗旨、规定(会规),建立一种以书为媒介,组织成员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发表个人的读书心得见解,分享读书的乐趣,由此相互启发、促进思维、共同提高的群众性读书组织———书友会;另一方面聘请“荣誉馆员”。根据年度读者排行,聘请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借还率高,热心为图书馆提供各类文献信息,尊师爱书的文明读者为“荣誉馆员”,并适时地邀请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带动培养读者读书兴趣,鼓励读者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通过积极组织“读书节”“、读者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专题讲座”、“读者座谈会”等活动,为图书馆与广大读者搭建便利有效的沟通平台,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积极引导读者多读、善思、会写,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机构。作为图书馆整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图书馆既有自身的特点,又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获取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育人基地,就需要图书馆内部不断加强管理,不断改革创新,注重实用型人才培养,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特色之路。现代信息环境下,任何一个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都是有限的,但整个社会的信息需求则是无限的,所以高校图书馆还必须转变观念,走出校门,放眼社会,明确定位,找准方向,发挥独有优势,通过向社会提供多方位文化服务,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其社会价值。

作者:李苏雅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第三篇

1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1.1文化特征

自古以来,书籍就是人类文明和信息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分析与研究张阳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长春130607知识的载体,而高校图书馆是馆藏各类书籍、报纸、杂志、文献等重要文明成果的场所,它更能体现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程,在这里它将古今中外各类文明传播开来,使领悟能力较强的高校师生经过自己的深入理解,传播到社会上,所以它也是人类不断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结晶。

1.2信息特征

人的一生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加以获猎,而且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只能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方向和学习导向,从而不断丰富发展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因而高校图书馆需要为读者提供基本的信息服务,让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图书等,所以高校图书馆加强文献知识的信息化管理是有效提高图书馆功能的重要手段。

2传统的管理模式阻碍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发展

目前,高等学校内设机构,包括图书馆在内大多数都是从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进行考核和评定,考核指标既不具体又难以量化,缺乏实质性的考核要素,不能较为真实、准确地反映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而且从考核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并未严格按照公开述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公开考核结果等程序进行,考核过程都流于形式,甚至大多数工作人员把去年的考核表直接复制到本年度考核表中。这种形式的考核失去了原有的激励作用,致使大部分工作人员安于现状,产生“吃大锅饭”的思想,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使得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

3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新特征

3.1文献获取信息化

信息时代下,为了给读者提供大量文献信息资源和信息查询,高校图书馆采用了文献数据库和光盘管理系统,它们能够存储大量的图书馆文献,而且不会占据太大的内存,这样便于师生在短时间内获取自己所要讯早的信息,提高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流服务。

3.2网络共享化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功能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的传播,难以有效地发挥图书馆的真正作用。若是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则对于高校图书馆图书的分类管理有所便捷,并且能够使图书馆文献管理达到自动化共享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效率。

4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创新的原则

旧事物代替新事物是自然发展的规律,因此传统的、陈旧的、落后的管理理念必将被灵活的、新颖的、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所取代,如此旧事物不断被淘汰,新事物不断被更新。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同样需要用与时俱进的新的管理理念代替传统的过时的理念,具体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4.1发展的原则

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的,因而无论是社会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甚至是一个高效的图书馆的管理都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变化,从而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应转变传统的封闭的观念,树立全方位的开放性观念,具体包括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形式以及具有实际作用的服务内容方面。

4.2效益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能够长期存在离不开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图书馆不能依赖于学校为其提供资金支持,而不主动去社会上寻求资金来源的正规渠道,借助一些企业家的支持来为高校图书馆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应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提高管理效率,获得两个效益的统一。

4.3信息性原则

要重视新信息,不断掌握新信息、不断吸收新情况、新内容,丰富思想内涵。高校图书馆要对馆内的部分藏书及时的更新,尤其是科技信息发展方面的书籍更应跟上时代的潮流,逐步将图书馆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4.4竞争性原则

处于这个社会的人和事物皆不能摆脱竞争的存在,尤其是处于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环境下的人和事物。竞争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方各面,甚至各个角落,同样地,优胜劣汰对于图书馆也是存在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若是没有竞争性的存在,那么它很难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只能停留在原地,信息落后不可取,也就失去了它所存在的意义。

5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利用,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宽泛,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师生对于图书馆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需要加强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需要全方位地思考应对信息环境下图书文献管理的新模式。首先,高校应提高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知识与能力素质。其次,要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的模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武装图书馆的服务设施,使学校师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所寻找的书籍、资料等。第三,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力素质和知识素质相融合,从而加快文献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速度。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需针对图书馆所有文献信息、知识、智力资源进行一体化科学管理系统模式创新,使文献知识更新和服务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作者:张阳 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第四篇

1读者协会参与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读者协会作为直接接触读者的群体组织,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活动,听取和反映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再反映给图书馆有关部门。图书馆根据读者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的冲击,一些地方高校图书馆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以及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求。读者协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图书馆的老师上架、顺架,整理图书馆和自习区,参与信息平台建设和读者培训工作,既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缓解了人力资源紧张,还能让馆员从繁忙的业务中抽出身来去做更高层次的业务,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1.2增加大学生实践体验并促进其成长与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如今一些在校大学生,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但做事能力比较弱,或者不会做事,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读者协会的学生通过参与图书馆的工作,不仅在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所提高,而且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对外宣传、活动策划、人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塑造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

2读者协会参与图书馆活动面临的困难

2.1参与图书馆工作时间受到局限

以宁夏医科大学为例,其医学院校的学生,课程相对比较紧张,专业学习与临床实践的任务繁重,课余时间有限,所以参与图书馆的工作受到时间的局限性,需要读者协会的学生参与一些工作时,他们却在上课,等到学生有时间了,指导老师却下班了,所以在时间上有冲突。

2.2对会员的培训不够

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成立时间较短,在吸收协会成员方面没有经验,所以起初只考虑对图书馆工作感兴趣的学生加入,也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使得读者协会的学生图书馆管理和业务知识欠缺。据笔者指导读者协会工作的经验,在新会员加入协会初期,大部分会员由于新鲜感都会表现出较高的激情,参与活动人数也较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逐渐褪去,会员即进入“疲倦期”,有时候参加活动的会员仅剩下个别职能部门负责人。

2.3协会的活动场所和经费存在困难

以我校为例,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主要来自学校、团委、会员会费以及社会赞助。学校拨付的经费一般只给经常参加省市以上比赛的社团;团委拨付的经费也限于社团举办的校级比赛;而社团平时开展的活动只能靠会员缴纳的会费,会费的收取有严格的规定,并且收取的会费非常有限;社会赞助困难较大,没有保证。我校读者协会不收取会费,读者协会的一些活动完全靠图书馆在财力上支持,图书馆的经费也有限,所以读者协会在策划一些活动时受到局限,而且学校大多数社团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使活动开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3读者协会深度参与图书馆工作的主要途径

3.1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参与部分业务工作。流通和采编工作是图书馆最核心的工作,但目前很多学校管理人员不足,而业务量急剧增加。学生参与管理,将有效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分派在流通部的同学可以协助老师完成图书的分类、上架和整理工作;分派在采编部的同学可以协助老师完成图书拆包、贴书标等工作;分派在电子阅览室的同学可以协助老师对电脑加以维护、维修以及参与值班工作。如我馆流通部共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工具书、社科类、小说类、语言类7个书库,每天要接待1000人次左右的读者,尤其是图书馆在2012年正式使用RFID技术后,实现了藏、借、阅、览、咨一体化全开放式服务模式,自助借还机取代了柜台式借阅方式,这样每个阅览室都是无人值守的,而且阅览库室实行全天14h不间断开放,工作人员共有3名,1名在一楼总服务台,处理读者在借还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2名工作人员在各阅览室进行巡视、整理书架、上架归还图书等工作。尤其是刚实行全开放式服务早期,很多读者觉得书库无人管理,随手乱抽图书,造成图书乱架错架,而且读者把图书从书架上取下后,不及时归位。这些现象不但给大多数读者找书带来了麻烦,而且也给书库工作人员带来负担,并影响书库建设。因此需要读者协会的学生参与流通服务工作。二是开展读者需求调查活动。为了加强读者与图书馆的沟通与交流,优化图书馆服务,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读者协会可以协助图书馆召开“读者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图书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为图书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打下基础。也可以开展“读者需求调查活动“”读者阅读兴趣调查活动”“图书馆工作调查问卷”等活动对读者的各种实际需求、阅读兴趣及对文献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网上调查和问卷调查,根据他们反馈的各种信息改进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工作理念。

3.2参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高校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应当是围绕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这一主题来展开。高校图书馆的老大难问题是占座位现象,这种现象屡禁不止,尤其是在考试期间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我校图书馆自从实行RFID全开放式服务模式以来,随着学生自习空间座位数的增加,更增大了管理难度。充分发挥读者协会的作用,让“读者管理读者”“读者教育读者”,对占座位现象进行有效地教育引导和制止。让读者协会的学生从自我做起,做出示范和榜样。通过以上举措,大大减少了占座位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

3.3策划和组织图书馆各类有益的活动

读者协会配合图书馆举办“世界读书日”活动、征文比赛、书评活动、会员入馆培训、新生入学教育、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会议等活动。如举办“校园转角遇见书”图书捐助活动,把广大教职工和同学手中闲置或不用的图书捐赠给图书馆,图书馆对捐来的图书进行分类处理,把学生捐赠的课本做成一个漂流区,让有需要的人进行挑选,这样就使图书得到了更大的利用。再如读者协会协助图书馆开展了“我喜爱的一本书”读书心得及书评交流会,配合世界读书日,共享读书心得,共享知识带来的启迪和快乐,加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号召广大读者亲近阅读、亲近图书馆。在图书馆网页上开设“读者专栏”,把活动中有价值的书评放在网页上。

3.4参与图书馆拓展服务

学者研究认为,在迅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空间、服务模式等应不断拓展,从而适应学校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更具有个性化的服务。例如服务模式的拓展,即在开展常规服务的同时,不断挖掘深层次服务,并以新的服务模式开展一系列的图书馆与读者的合作。如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嵌入用户环境、参与读者科研项目的酝酿与实施,提供深层次学科化信息服务已成为相当热门的服务路线。此外让读者更多地参与图书馆工作,也是进一步深化服务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见,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理念必须及时变革,不断更新,图书馆的发展将更加开放和现代,更加突出和体现读者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深度,这就对图书馆和读者协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及时加强双向互动,不断提高适应性。

4结语

总之,读者工作是图书馆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图书馆要本着“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更富于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要虚心向读者学习,使读者参与图书馆的改革、管理、服务等工作。要更充分地发挥读者协会“桥梁、沟通、引导、宣传”的作用,将大学生与图书馆联结起来,全面提高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图书馆。

作者:王丽霞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

第五篇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

一些档案管理的兼职人员对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还不太熟悉,没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操作,导致管理缺乏次序。一些管理人员上任之前没有对高校档案管理的细则进行研究和熟悉,对档案实体的分类不标准。部分高校的档案管理中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从而缺乏统一的管理,导致档案材料出现不全面甚至是不规范的情况。对档案的归类不及时也会导致档案材料的丢失。

(二)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

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信息化成为各种管理手段的必要辅助模式,但是在目前的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中,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数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使用纸质文献进行管理。部分高校图书馆虽然已经建立了档案管理的电子管理系统,还是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只能说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自助化,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和加强。

二、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意识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应该设置专业管理人员实施管理,在人员的选择上应该使用高学历的的人员,最好选用具有档案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管理。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让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等现代化技术熟练掌握,将自身所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的质量。尽量保持管理人员工作的稳定性,长期的管理可以使得管理人员快速的熟悉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培训的过程中使管理人员的传统管理思想观念得到改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断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认识到档案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不断促进他们提高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综合素质,做一个适应档案管理要求的管理人员。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应该树立良好的管理态度,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对图书馆的档案进行清楚、严格的分类管理,按照档案的性质和适用范围进行整理,避免档案摆放的混乱性。档案管理的高层领导人员还应该加强对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以身作则,亲自对管理工作的档案存放情况进行视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管理人员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档案专业性知识,所以应该加大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使他们掌握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管理过程中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操作。

(二)加强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

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各个小部门的管理,没有二级管理部门的学校在档案储存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二级管理单位,做到管理过程中的明确分工。在管理过程中制定切实有效的考核体系,对可操作性的档案管理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对新建的二级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指导,提高其工作力度和工作效率,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得二级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不断得到提升。档案管理的综合管理中心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考核体系,对所有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序化和规范化,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相对复杂,管理环节较多,从档案收集到档案利用等各个环节都应该严格进行审查和监督,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就会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和无序,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三)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是管理发展的需求,也是档案存储的需要。在档案管理中应该建立开放的档案管理数据库,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相结合的技术将所有的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为整个数据库建立具体的档案目录,使用者可以通过建立档案索引进行搜索,从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图书档案信息。还应该建立图书馆档案指南资料库和专题文件汇编资料库,通过不同的档案分类,根据档案的形式建立不同的数据管理中心,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档案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中心和关键,应该加强重视,提高管理效率,更好的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作者:娜日苏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图书馆

第六篇

1组织创新是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施的保障

1.1制订学科服务的战略规划,形成以学科服务为主线的图书馆组织结构

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可以对传统的业务流程优化或再造,变革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打造以精简流程为中心的组织结构,使服务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以学科服务为主线的服务流程,强调业务的集成性,通过学科服务将图书馆整体业务进行延伸,优化整合业务流程及业务联系,提高工作效率。

1.2因地制宜地组建高效率的学科服务团队

1.2.1专职的学科服务团队模式

理想的学科服务团队建设就是改革原来图书馆的机构组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把学科服务涉及到的部门、岗位和职能进行重新调整和设计,对业务重叠、中间层次多、不利于协调统一的部门进行整合,实现学科服务对流程的全过程管理,改变因业务分段管理导致的工作不衔接、协调不畅通的状况,大幅度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绩效。国内比较成功的案例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典型,从2007年起进行了机构重组,设立读者服务部和综合流通部,全面推行学科服务的主战略。按学科方向分设工学、生医农理和人文社会科学三个学科服务部,学科服务部由学科馆员、协同咨询馆员、阅览室管理员组成。这种组织架构的改革值得其他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和借鉴。组建专职学科服务团队的另一成功案例是中科院图书馆,全馆设立专职的学科服务岗位,先后招聘六批学科馆员。

1.2.2兼职的学科服务团队模式

由于国内各大学图书馆的具体情况不同,全面改革图书馆原有的组织机构设置有一定困难,大部分图书馆还是采用兼职学科服务团队的模式。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以下称我馆)2012年推行学科化知识服务,根据现实条件,组建了学科服务小组,馆长直接领导,形成了兼职服务团队。目前学科馆员6人,学科协助馆员5人。学科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四大基本方面:学科咨询服务、学科资源建设、信息技能培训和宏观科研分析服务。学科服务团队完成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基于WebofScience及ESI的广东工业大学科研数据统计分析》、《广东工业大学专利现状与分析报告》以及《海外学术人才信息的情报挖掘》,获得了学校决策层及相关部门的肯定,从文献计量的角度给科研管理者提供数据参考。《可拓学科科研影响力分析报告》对我校原创科学第一次从文献和数据的角度进行了影响力的调查和分析。在面对学院和科研团队层面上,学科服务团队完成了课题跟踪服务,每月更新中英文论文及专利信息;协助科研报奖材料的准备,为专利发明人进行个人专利情报分析,出具全面翔实的数据对比和技术对比的专利分析报告。学科服务团队的培训任务包括新生入馆教育、专题讲座、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及特色培训。影响面较广的是面向学院师生的信息技能培训,分别在我校机电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等主要学院举行了讲座。虽然兼职学科服务团队存在不足,组织结构改革不够彻底,未形成浑然无缝的知识服务体系,但组织结构的设计,既要遵循组织设计的一般原则,也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权变处理,因地制宜。从我馆的学科服务实践中来看,兼职团队也取得了不俗成绩。所以学科服务团队无论采用专职模式还是兼职模式,都可以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图书馆组织创新。各大学图书馆的情况不尽相同,因地制宜地制定战略规划、采用符合自身图书馆发展的服务模式,同样能使学科服务达到良好效果。

1.3以学科服务为主线的组织创新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

大学图书馆要创新,必须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努力构建以学科服务为主线的图书馆创新型组织。以学科服务团队为中心的组织既发挥了传统组织机构调度效率高的优势,同时又发挥了新型复杂网络型组织机构的富于创造性的优势。在以学科服务团队为中心的创新型组织里,知识创造应用与知识共享蕴藏于组织内部并形成推动力,可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以知识工作者(学科馆员)为主角的组织性行为,由学科服务团队面向一线展开知识服务。

2知识创新是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核心

2.1图书馆知识创新的意义

知识创新是图书馆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保证,也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图书馆的知识创新是根据社会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综合原有知识、信息、数据、人才、资本等资源来进行新知识的生产,并通过应用新的技术,探索新规律,创造新需求,体现知识服务的核心价值。知识创新赋予了图书馆更多活力,增强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将图书馆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2.2学科服务知识创新的战略思维

创新首先意味着创造出新的需求,图书馆不是只提供资源与服务就完成了任务,而是必须思考和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服务,学科服务通常通过实地座谈、EMAIL、QQ等,对院系、重点科研团队进行定期联络与需求反馈,直接面对用户,因此学科服务团队首先应具备创新的战略性思维,把知识创新与用户需求结合起来。用户需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需求,显性需求有时是直接由用户提出来或表露出来,这类需求传统的咨询部门或学科服务团队经常会遇到;但有时用户的需求未必直接提出,学科服务团队可以对这类显性需求进行置换和融合,预先对服务进行设计规划,优化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类是隐性需求,学科服务团队需通过对话、思考等信息获取,分析发现用户的隐性需求,并引导用户及潜在用户的服务需求。例如,我校近两年来正积极引进高层次学术人才,学校人事处将“结合学科建设规划,做好人才引进计划”作为战略规划,我们主动完成《海外学术人才信息的情报挖掘》提供给人事处,该情报数据挖掘报告对海外华人华裔学术人才进行了数据挖掘,涵盖了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六个学院共1000多人的顶级海外华人的通讯地址及代表作,给学校人才引进计划提供了数据参考。对于隐性需求,学科服务团队须加强与用户的沟通,成熟的学科服务模式要嵌入科研一线,更好地把握和预测科研团队的需求。

2.3学科服务知识创新的过程

2.3.1学科服务中的知识转化能力

野中郁次郎(Nonaka)的SECI模型奠定了知识转化研究的基础,野中认为,知识转化存在四种形式:共同化、表露化、结合化、内隐化。SECI模型揭示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过程,学科服务中的知识创新过程中同样也包含了这些知识转化形式。知识表露化和内隐化即知识外化和内化,它们是知识生成与知识创新的基本方式。目前不同大学的图书馆确定的学科馆员工作职责都不尽相同,不同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的学科服务也有不同侧重点,但学科服务工作较成熟的图书馆,都以知识服务不断深化发展作为目标,所以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是一个以学习为导向的队伍,学习导向对于知识创新能力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学科服务团队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科馆员更注重培养知识获取、吸收能力,开拓创新意识及参与意识,学科馆员还能够训练出开放的心智模式,促进知识转化,提供更好的知识产品。

2.3.2学科服务中知识整合能力

在SECI模型中最简单最容易展开的就是“知识结合化”的过程,即显性知识的融合过程。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工作时,如果能够下决心作出一些变革,较易获得成效。对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和理念进行优化组合,可以明显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图书馆借助学科服务,使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显性知识显露出来,可以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流通、共享和应用。以我馆的学科服务实践来看,学科服务整合了资源建设,学科馆员对院系、重点科研团队进行定期联络与需求反馈,同时有资源荐购、资源推广和提供资源建设建议的职责,这样促进了学科资源建设和学科服务有效贯通,使学科资源建设更加符合学校学科建设的要求。学科服务也整合了参考咨询的业务,不仅保留了原来参考咨询的各项功能,而且使咨询服务更加个性化、学科化。学科服务也整合了图书馆各类培训业务,我馆学科服务的培训工作既包含了普遍性的新生入馆教育、专题讲座等,也开展了根据用户的需求到不同的学院进行信息技能培训讲座、针对学科重点团队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讲座以及一对一的讲授答疑,这种整合大大提高了院系、科研团队及科研老师的满意度。

2.3.3学科服务中知识关联及知识转移能力

学科服务团队的建立,无论是采用兼职模式还是专职模式,都带来了人力资源及知识的流动。这种人员的流动以及随之产生的知识流动,一直被认为是知识转移的重要方式。以融入一线、嵌入过程的学科服务,可以和用户进行充分的互动。用户把对所需的知识服务的要求或技术指标提供给学科服务团队,学科服务团队完成新的知识产品,在此过程中转移的知识主要是显性知识。在项目或目标开发过程中,学科服务团队与用户之间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涉及技术探讨等交流,有时甚至会采取和用户合作的方式完成新的知识产品。这些都是隐性知识的扩散,学科团队可以获得不少有用信息,通过学习、整理形成自身的专有知识。另外,在学科服务中,由于团队不单单面对一个学科,经常会遇到一些跨学科知识和学科交叉的问题,学科馆员可以藉此锻炼知识关联的能力,形成交叉思维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实现隐性知识的积蓄,提升知识创新能力。

2.3.4学科服务中知识创新生成的价值

学科服务的知识创新生成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知识服务、知识提供或问题解决等生成价值,给用户带来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对现有知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应用,以及创新过程产生的新知识生成价值。如建立图书馆知识库,知识库不仅仅是文献和信息构成的知识数据库,知识创新过程生成的知识也可以作为资产积累,图书馆知识库建设从发展知识能力出发,以实现对知识资产的收集和长期保存,建设服务中对学科知识内容进行获取、利用、转化、传播的能力,逐步发展知识内容分析、关系分析等能力。知识创新过程起源于用户需求,最终又回归到对用户产生的价值。

3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

学科服务的核心在于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活动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人才。我馆学科服务团队人员的特点是学科馆员及学科协助人员都是依托于流通阅览部门的人员,在原有业务较大的情况下,学科服务取得良好成效的原因是有效激发了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增强了整个图书馆的凝聚力,并在图书馆里形成了较浓的学习气氛,而学科服务团队也日渐形成一支能力高、协作性强、团结和谐的队伍。在我馆学科服务增多了员工培训的机会,使馆内员工的培训更加系统和全面,外出培训也明显增多。通过各类培训,使馆员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助于图书馆整体工作质量的提高。高校开展的学科服务不仅是传统参考咨询的延伸,也不仅是学科资源建设的延伸,它全面深化了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及服务理念。从我馆开展的学科实践来看,学科服务促进了图书馆构建全新的团队文化,为图书馆凝聚人才、激发员工的潜力以及拓宽知识创新的途径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

4结束语

有的大学图书馆虽然开展了学科服务,但效果并不理想、学科服务在低水平徘徊。大学图书馆推行、实施学科服务工作,首先应认识到学科服务本质上体现了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内涵,从而在战略的高度对学科服务工作进行具体规划,推动大学图书馆组织创新,克服图书馆组织创新的阻力,如传统服务的惯性思维、资源限制、业务部门间利益的冲突等阻力。构建以学科服务团队为中心的新型组织,形成学科服务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使学科服务工作真正成为图书馆员工的共同愿景。学科服务团队保障学科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服务质量,而且这一新型组织模式激发了管理机制的活力,在控制调度同时还能保持灵活、独立、高效的特点,可以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学科服务工作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因此在服务内容、流程、规范和机制设计上要注意引导激发用户需求,致力挖掘和开展深层次的知识服务,积极探索构建嵌入科研一线的学科化知识服务体系。掌握学科服务的要义,有助于大学图书馆真正开展好的学科服务工作,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蔚丽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

第七篇

1读者占座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

1.1高校图书馆环境的改善带来座位使用压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越来越多的高校为了给大学生创造一个安静、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纷纷在图书馆阅览室安装中央空调,提供免费开水,免费开通无线WIFI,有时甚至还有饮料供应,个别有条件的高校还设置了免费的网上数据库查询,这些条件是教室所没有的。优雅的学习环境,一流的服务设施,特别是炎热的酷夏,飞雪的寒冬,高校图书馆愈来愈成为高校学子们的学习场地的首选,这也无形中给图书馆座位使用带来压力。

1.2学生学习热情致使高校图书馆座位紧张

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大。为了在应聘中脱颖而出,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大学生不得不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综合型人才。然而重塑自我,完善自我最好的去处便是图书馆,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尽可能的吸取各种文化的精髓。另外在大学生活中除了要参加必要的学业考试,拿到学分外,还要参与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等等资格证书的考试为将来就业增添筹码,图书馆是自修学习场所的不二之选,这也是图书馆座位紧张的一个因素。

1.3利己心等个人心理因素致使高校图书馆座位利用率下降

如今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小就是家中的“小皇帝”,自我意识强烈,做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在与他人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只顾自身利益,所以当图书馆座位紧缺时,他们往往会占位造成了座位利用率下降。另外也有个人大学生缺乏公德意识,把图书馆座位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占为己有,即使不用也要霸占着座位;还有一部分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认为对图书馆座位来说,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这就促使图书馆占座的人越来越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2读者占座现象产生的危害

2.1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人不在东西在,需要座位的人找不到座位,不需要座位的人却用东西长期霸占座位,违反了高校图书馆公平、公益的原则,损害了大多数读者的利益,侵犯了其他读者的学习权利,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2激化读者之间读者矛盾

对于占座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读者会产生无奈感,或者你占我也占的心态,使得占座现象成为一种恶性循环;也有一部分正直但采取比较偏激行为的读者会与占座者发生口角,进而导致矛盾的爆发,不利于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利于和谐图书馆建设,严重影响校风和学风的建设。

2.3不利于图书馆整体环境的保持

图书馆拥有一个优雅、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而占座这种现象的产生,打破了这种平衡,满桌子胡乱堆砌的书籍、水杯、座垫、茶瓶等增加了保洁工作的难度,不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

3读者占座现象治理的措施

3.1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

各大高校应当根据在校生的人数,适量的加大图书馆资金投入,适当扩大图书馆的规模,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引入现代化网络技术,对图书馆座位进行网络管理,改善图书馆环境。

(1)增加座位供给数量,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高校图书馆出现占座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图书馆座位数量不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图书馆规模,改书变图馆布局,充分利用图书馆空间,增加图书馆座位数量。座位有了保障,再适当的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段的开放也能从根本上缓解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发生。高校也可以设置移动图书馆,利用学校闲置的教室资源作为活动图书馆,增加学生借阅图书的数量。座位的需求量大于学生学习的量,那么占座现象必将得到解决。

(2)改善自修教室环境,缓解图书馆自修室压力从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分析,占座的主要时间段集中于各类考试如资格证、四六级、考研考博或者期终考试前夕;占座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复习迎接考试,很少部分会借阅图书馆内书籍,但也有选择专业类书籍进而更好的辅助考试;而占座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图书馆良好的学习氛围,免费的无线网络,增设的电源插头,免费供应开水,舒适的空调,安静的环境等等,这些是造成图书馆“一座难求”的主要原因,如果高校能在普通自修室内增加这些设施,改善自修室环境,就能更好的缓解图书馆自修室的压力。

(3)引入现代化技术,对图书馆座位进行自动化管理引入现代化技术,实行网络自动化图书馆座位资源管理。用计算机管理图书馆座位,也能根本上解决座位被抢占的现象。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座位进行统计,合理分配。在自修区实行门禁刷卡制,根据阅览桌椅数量限制读者人数,当前显示在限制人数内的,读者可进入自修区,但首先要刷卡,在计算机中录入相应的书证号码等信息,达到限制人数的则其他读者不能入内。读者离开自修区时也需刷卡,但可以在其离开半个小时时清除计算机内的读者信息,该座位为读者保留半小时,如果该读者在半小时内没有返回,该座位将被视为可供其他学生使用的空闲状态,任何学生都可被授权使用空闲状态下座位。其次还可以引入价格机制,适当的按时收取费用,增加占座成本。利用市场行为的调节作用,来实行座位调控。因为占座行为多发生在晚自修之后的休息或饭点时间,所以晚自修之后,饭点之前,仍然把学习物品留在学习位置上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收费来遏制占座现象的发生。

3.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高校图书馆占座问题的屡禁不止,也与图书馆长期的管理制度缺乏、管理执行力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因此图书馆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对于恶意占座学生应给予一定的警告和处罚。并实施实行定期座位清除的制度,既学生离开时要带好随身物品,若物品留在原处,则被认为占座,图书管理人员将予以清理,对清理物品,图书馆不保存,对清理物品损坏、遗失的,读者自负。同时也有部分高校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和引进学生管理组织,让学生参与图书馆座位的管理和学习秩序的维护,让其切身体会“占座”这种行为的弊端,从自身做起,并带动周围同学自觉抵制这种行为,这样既能使图书馆座位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又能节约人力和财力,简单实用。例如大部分图书馆都采用每日定时收取读者占位的物品,图书馆制定占位通知,贴到自修室门口,告知学生,对读者用物品占位而本人又不在该位置上学习的读者,其物品由管理员定时不定时收走,图书馆管理员不负责物品的安全保管。一般而言图书馆在中午、晚上下班前对占位情况进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占位的势头。

3.3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继续教育,提升服务水平

(1)对管理员进行培训目前高校图书馆占位现象比较严重,这与管理员的工作态度和执行力度有很大关系。在很多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对读者占位懈怠管理的原因主要是嫌麻烦,怕和学生产生冲突。管理员在管理读者占位现象时会和学生产生摩擦,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恶化图书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违背了“学生第一”的服务宗旨。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对图书馆管理员在观念、处理矛盾方法等方面给予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使其意识到放任占位才是违背“学生第一”的服务宗旨,合理正确解决与学生产生的矛盾,从而把“不占位为了你为了他为了大家”的理念深入到学生心中,最终实现管理员与学生都满意的双赢局面。

(2)加强对管理员制度执行不力的处罚在解决图书馆读者占位现象时,管理员的执行力很难控制,主要取决于管理员的自觉性,如果不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很容易出现执行不力的现象。为了避免图书馆管理员不作为的现象发生,同时也为了给执行力度好的管理员以激励,图书馆有必要做出相关规定,制定奖惩管理机制,以此区别对待,加强管理。

3.4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个人修养

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大学的素质和修养不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加强图书管理制度的宣传的同时,更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特别对于大一新生,从入学开始就向其灌输文明使用图书馆的意识。如在醒目位置张贴“文明入馆”“、占座可耻”等标语,时刻警示学生,培养学生“占座可耻”的意识,见到占座现象及时向图书管理人员反映情况或者据理力争,而不是主动避让、任其发展,甚至变被动为主动,形成恶性循环,要让学生学会爱惜公共资源,营造和谐、文明学习环境。

4总结

总之,高校管理者应充分重视高校图书馆占座问题,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机制。高校图书馆自身应严格图书馆管理制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占座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唯有坚持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多加宣传,并加强大学生个人修养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占座现象的发生,使图书馆成为莘莘学子静心学习,探索科学文化知识的良好场所。

作者:靳惠 单位:郑州华信学院图书馆

第八篇

一、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新特点

1.统计数据更加精确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使用ILAS管理系统,以其馆藏子系统为例,其统计内容包括馆藏图书入藏确认统计、人藏更新统计、剔除登记统计、日常丢失统计般藏文献统计、文献利用统计、文献更新统计等,所有统计数据都由设定的公式、函数计算出来,极其准确,不会出现手工统计出现的差错。

2.统计方式更加多样

先进的管理工具使统计方式多样化和个性化。在统计方法上,可采用调查统计法、对比统计法和分类统计法等。在统计手段上,可采用传统人工统计法和网络系统统计法等;统计工作人员完全可以根据统计内容、统计作用甚至统计爱好选择方法、手段和形式。

3.统计要求更加规范

网络环境打破了信息孤岛,将传统统计过程的各环节,如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要求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比如比较完善的统计制度、比较系统的统计项目、比较明确的统计要求。否则,就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先进工具的便利作用。

二、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老问题

事物发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图书馆统计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在全校工作布局中,需要解决高校规模与质量、教学部门与教辅部门之间的关系,在未能完善解决之前,依然存在各种问题。

1.统计工作目标层次偏低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统计主要是为了收集本馆基本的事实数据或者各项硬件指标,如馆舍面积、馆藏、经费、馆员等等,属较低层次的统计工作目标。在信息时代,如果缺乏较高层次的统计工作目标,没有加强综合分析和统计资料的应用,那么,就会造成高投入高技术低要求低产出的结局,拥有现代化的设备却仍停留在过去的工作目标。

2.统计工作人员素质偏弱

计算机网络环境要求统计工作人员的应用水平和操作技术与时俱进,学识水平、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各方面应相匹配。从岗位要求来说,统计工作人员应该能够抓住图书馆业务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运用合理的调查手段获取各种统计信息,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形成有较高价值的统计报告,供上级领导决策参考。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统计人员存在问题不少,比如兼职人员多而专职人员少,年老员工多而年轻员工少,在总体上缺乏必备知识和专业技能,以致工作主要局限于数据收集,而对于数据整理、加工以及统计分析却根本没有涉及到,信息化技术严重落后。

3.统计工作体系不够健全

统计工作体系是统计数据、统计指标、统计组织架构以及统计规章制度等构成的整体,具有反映统计对象的现存状况和变化过程的作用。但是,许多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体系不够健全,比如统计管理制度、统计岗位责任制度、统计数据审核制度、统计人员培训制度不够健全。这就导致统计工作应有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统计信息中心缺失,工作流程不清晰,统计指标口径不统一,统计报表不准确,分析结果不科学。

4.统计综合分析不够深入

图书馆统计工作具有清晰的工作环节,从统计设计到统计调查、数据整理以及统计分析,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日常工作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汇总都是基础工作,为统计分析做准备。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主要停留在前期基础工作上,大多数统计分析只是单纯的数据说明,缺乏深入的统计分析,未能动态分析和评价图书馆运行过程,更未能挖掘自身潜力,横向比较与同行的差距,评估市场竞争力。

三、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要因馆而异,量体裁衣,但针对共性的问题,也可以找出共性的对策。根据信息时代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共同要求、共同特点、共同存在问题,以及管理环节和管理要素的综合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管理策略主要就是规范化,以规范化管理为核心,适当吸取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的精华。

1.就管理主体而言,要增强领导的统计意识

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之所以存在这些突出问题,源头应该在于领导。因为领导是统计工作要不要做、由谁做、要求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做等的决定因素。所以,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信息化,首先必须提高领导的统计意识,解决这项工作的动机问题。只有统计意识增强了,领导重视统计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安排合适人选,明确具体任务,安排统计监督,才能使全馆上下都按要求共同做好这项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工作。

2.就管理客体而言,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统计人员在统计工作中是主体,而在管理中却是管理的客体,要服从领导的安排,根据领导批准的工作制度开展工作。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水平,基本上是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使他们认识统计工作的意义,增强责任感;使他们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掌握现代化的统计工具;使他们掌握统计专业知识,增强统计的准确性、真实性、专业性和针对性。培训内容当中,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不可或缺,而Excel的灵活使用则是关键性的部分。

3.就管理目标而言,要明确全面的统计目标

统计工作就是要通过现象看待本质,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深入准确分析了解存在于现象之下的本质问题,查找出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预示问题发展趋势的过程。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统计调查,采用科学方法收集原始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第二是统计整理,分门别类整理好杂乱无序的数据,这是数据分析的准备工作。第三是统计分析,全面深入地分析整理好的数据,准确反映图书馆工作的运行轨迹,发现图书馆工作的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图书馆工作的建议。通常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只做到前面两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或者未做,或者做得不够深入,必需明确目标,加以改进。

4.就管理制度而言,要完善统计管理制度

统计工作管理制度是开展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基础,各高校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制度。第一个层次是规范,规定统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第二个层次是约束,规定统计人员不能完成任务或者造成差错所应遭受的惩罚。第三个层次是激励,规定统计人员出色完成任务所获得的奖励。制度明确,奖罚分明,很好地抑制统计工作人员的惰性,激发统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得好的高校图书馆,能够综合发挥几个层次的作用,将考核与关怀结合起来,形成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绩效评估,取得很好的效果,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5.就工作方法而言,要强调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标准化

从数量反映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全部过程需要一套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但是,鉴于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和人员差异,指标设置又不宜过多,应突出核心指标,以免陷入繁琐。国际图联在2010年了“图书馆统计宣言”,主要用于指导世界各国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对高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按照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在指标体系中应确立三项核心指标:一是文献收藏量指标,包括文献的文别、数量、种类、入藏时间、购置费用、来源等;二是读者量指标,包括读者量、职称、专业、文化水平、年龄等;三是借阅量指标,包括文献流通的种类和数量、读者借阅的种类和数量及其与读者数量的比例。为了统一,应当制作一套相对固定的统计表格,表格的设计要求实用和规范,表格中填报的内容要求真实,应杜绝漏报、虚报等现象的出现。对于已经安装网络集成系统的图书馆,更应该学会充分利用这种优越条件,按需要统计各种数据,按需要生成各种报表,使统计工作更上一层楼,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6.就工作成果而言,要重视统计分析资料的应用

统计结果的应用是统计管理成效的体现,包含两方面的应用。一方面是用以指导图书馆工作的改进。如果工作人员的科学分析得到应用,统计工作将为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相关活动提供所需资源及服务,并提高工作人员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是用以评估统计工作人员的绩效。如果统计人员的出色服务得到肯定,统计工作将得到有力的推动。对统计工作成果的两方面应用,是有效防止统计工作流于例行公事制造一堆死数据的管理策略。

四、总结

总之,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需要在充分认识新特点和老问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整管理策略,卓有成效地提高管理水平,使统计工作人员愿做、想做、会做、善做,使图书馆统计工作出色地完成时代使命。

作者:蔡丽锦 张薇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

第九篇

1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方法落后

现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要求依据一定的管理规则对图书馆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现在很多图书馆存在着管理方法落后的问题,在图书管理上还是采用老办法,不能有效地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和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图书馆的资源信息化、网络化、借阅等服务还不完全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1.2缺乏从事图书管理的专业型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读者不仅对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有着较高的需求,更对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有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有更多具有较高专业型的人才不断加入图书馆的管理行列,不断创新图书管理的新方法,促进图书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1.3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薄弱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片面追求数量和特色,而缺乏共享观念,没有把参与和支持图书资源共享当做自己应尽的义务。而各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由于所涉及专业、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也给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带来了技术上的操作难度,导致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2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2.1树立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仍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图书管理与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方法简单,并且存在重藏轻用的思想,往往把读者服务放在次要位置,这种单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知识文化资源的储藏馆所,应当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合理整合馆藏图书资源,加强对知识文化的应用教育,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随着我国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图书馆的出现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要有所转变,有所创新。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在目前处于信息服务阶段,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正确认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树立科学动态的发展观念,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让读者在使用时方便快捷地阅览,根据读者的需求,建立创新型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2.2服务管理方法的创新

人性化服务,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效益的关键。因此,在图书馆的各种管理活动中,应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使读者能够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平等地享受各种读书服务。图书馆要围绕学校教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洞察了解当今世界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以追求拥有渊博的知识储备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书刊为载体的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日益成为了当今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特征。在网络化的时代,文献信息的传递方式和手段已有很大的转变,读者对文化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鲜明个性,数字图书馆正在使传统图书馆发生变革,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根据读者个性化的要求,除去传统的借阅、咨询、信息搜索等服务之外,还当应为读者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让读者满意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共识。

2.3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素质

近年来,随着图书馆专业人才不断补充到各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还未满足时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的管理由相对简单的借阅服务转移到多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但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服务水平还没跟上发展的要求,其所提供的服务信息资源实用性较差,难以达到高层次的服务水平。鉴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当要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才,以应对高层次读者服务的需求,加强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以求达到具有专业的水平,使得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以适应现代图书馆信息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2.4开展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实现知识的增值

随着网络化图书文献传播速度的加快,读者对图书馆文献信息的需求逐步增大。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便于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整合传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把传统图书馆工作转变成网络信息化服务,使图书馆管理达到自动化共享服务,能够快速便捷地提供多种图书馆馆藏文献电子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文献服务,增大图书馆服务的便利性和有效性。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避免自给自足的局面,可以与其他院校合作共享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并突出各自学校的特色,这样就能够避免各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的重复建设而造成资源浪费,信息资源共享是未来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3总结

总之,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人类知识财富的宝库,图书馆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改善管理与服务,充分满足高职院校师生对图书信息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图书馆不仅能够增长读者的智慧,还能给予读者以精神力量。因此,图书馆管理既要继承传统的工作模式,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建立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时期读者对知识文化的需求,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胡璇 单位:天津市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第十篇

一、传统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模式

1.服务模式被动

传统的服务模式基本上是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保存为主,形成了“重藏轻用”的思想,缺乏提供主动服务的项目内容和理念,读者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主要体现在:读者需要到图书馆进行馆内图书借阅、文献阅览复制或是参考咨询等。在管理模式上,大多数传统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提供单纯的、浅层次的文献服务,工作效率低,图书馆员综合素质低下,服务意识落后。

2.技术含量低

传统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文献的加工利用一般会经过采编、加工、入库、管理、流通、阅览等程序,这些繁琐工作重复性高,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且密集,而评估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否达标往往以学生人均藏书量作为重要标准,对于书刊的流通量、利用率、读者满意度等方面却予以忽视,整体工作处于原始服务水平。

3.管理模式具有局限性和封闭性

传统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空间、时间、数量、内容、方式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封闭性,主要体现在:①由于载体(如纸质书、磁盘、磁带、光盘等)体积大,占用空间,为保存这些文献,必须不断的新建和扩建馆舍,且大多馆舍老、旧,空间狭小;②受工作人员数量影响,开馆时间有限;③服务成本高且服务手段比较落后,受条件限制,不能及时获取最新和急需信息,传递信息的速度慢;④服务内容上主要提供浅层次的原始文献,解决一般性的咨询问题等。总之,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实体图书馆已无法完全满足读者的借阅需要,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下构建新的服务条件,虚实结合,弥补传统实体的不足。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需求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需求并没有产生巨大变化,大部分读者仍然是通过图书馆这个途径获取大量丰富的信息文献资源,只不过是在需求内容、形式和要求上有所不同。以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例,这一类型的读者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的阅读需求要求准、快、全、新,专业性极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依托网络这个随时更新的信息库,快速准确的提供最新、最全、专业切合性强的信息文献资源;而对于学生这一类型的读者,他们在高职院校中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和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他们的阅读需求除了围绕能够辅助学习各门课程的教材、参考书、习题解答、毕业设计、职业技能指导资料、精品课程音像产品等之外,还包括通过各种培训讲座为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工作岗位做好就职准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开设新的网上服务项目的同时,与高职院校各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各种与专业设置、就业方向、校园文化等相关的读书活动和培训讲座。

三、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与管理新模式

1.学研结合,主动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学生和教职工,在馆藏构建上应针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有所偏重,根据学院的强势专业建设特色体系,并结合自身的性质与任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来实现对口服务和特色服务。将纸本资源与电子资源合理的配置起来,并通过构建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学科馆员制,一方面由“学科馆员”定期与各系部各专业学术带头人、学生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在不同教学阶段学生和教职工碰到的各种问题,提供相关参考文献信息,把握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向,扮演好教学辅助工具的角色;另一方面应与高职院校科研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全程参与各级别科研项目,利用图书馆数据库资源采集相关最前沿科研技术信息,为各级别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题奠定强劲坚实的理论基础。

2.建立专业特色数据库

专业性、技能性和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的建校根本,身为教辅部门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更应当以专业化和特色化作为建馆理念,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数据库也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建立专业索引库,将网络上本无序的相关专业电子资源联系起来;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自身特色专业的精品课程、科研成果资源库,实现行业资源共享;充实专业、行业相关地方特色资源库,达成地域性统一。

3.量身定制,发展数字图书馆

经过多年发展,数字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上的优势更加突出,方便、快捷、随时、无限、免费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的读者使用数字图书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阅读模式正在悄然兴起,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在随之改变,移动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机等阅读模式应运而生。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既是一次服务转型的重要挑战,也是一次发展的重要机遇。因此,我们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对虚拟馆藏整合利用、大力提高电子图书的馆藏比例的同时,还需提供多项网上读者服务,将对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最大化。例如开设网上读者活动区,通过微信、微博定期推送图书馆资源动态、活动信息;通过移动终端登录图书馆管理系统读者可以实时进行资源检索、资源下载、网上预约等操作,不再受时间、距离和空间的束缚;设置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提供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定题跟踪参考咨询,为读者进行量身定制专项服务。积极宣传和引导教师、同学们借助新媒体改进自己的阅读方式,从而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利用效率。

4.培养综合性图书馆工作人员

随着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推广和普及,大量新技术和新读者服务方式应运而生,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及工作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工作人员的服务工作将从单纯的借还服务转变为多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技术、外语和各专业技术的复合型图书馆工作人员才能满足现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需求。因此,现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各类型和各领域的学习和继续教育培训,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和人员结构上的优化。

四、结语

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必须针对读者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这一资源,将服务和管理模式从满足读者对原始文献资源需求转变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和深层次知识开发服务,使图书馆的整体服务与时俱进。

作者:林红 单位: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