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探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探究

摘要:文章对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包括树立人本服务意识,从书本位转为人本位;突出图书应用价值,从可收藏转为尽其用;注重人文服务理念,从强制性转为引导性;激发管理者自觉性,从被动性转为主动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图书馆管理模式

现阶段,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难点在于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渗透人性化图书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管理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在高职院校图书管式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不仅能够营造优雅的人文环境,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还能够提升图书的使用价值,使图书管理实现效率最大化。鉴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教育功能较为突出的特点,在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除了注重人性化管理外,更应优化服务品质,最大限度利用图书资源,对读者实施人文关怀,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图书的资源共享及人文环境优化等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树立人本服务意识,从书本位转为人本位

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多以图书为中心,将图书进行分类管理,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但这种图书管理模式多以图书为本位,较难完全满足读者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在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中图书管理者发挥的作用较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图书为本位的管理方式开始向以人为本位的管理方式转变,要求图书管理员的管理理念要从以图书的收藏和保存为中心转变为以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为中心,合理改变图书采购、借阅、存放形式等,图书采购由专项采购转变为读者参与采购,图书借阅从封闭式借阅管理转变为开放式借阅管理,图书存放由注重安全保管转变为注重读者对文献资源的使用。由此,真正体现以读者为本、以师生为本的办馆理念。

二、突出图书应用价值,从可收藏转为尽其用

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中较大的“误区”在于,将图书刊物作为学校资产,更看作是一个面子工程,书籍的“收藏性”远大于“实用性”,忽视其真实应用价值,图书并没有“物尽其用”。这种传统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播,更违背了建设精神文明校园的初衷。为此,图书管理人员应突出图书应用价值,认识到现代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和价值。将传统“可藏性”转为“物尽其用”,做好图书馆的内在管理,让图书资源流动起来,获得更大的共享价值。为了给师生提供更深层次的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应主动扩大各种图书、参考资料的开放度,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满足师生知识需求的殿堂。

三、注重人文服务理念,从强制性转为引导性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要将人本理念渗透并落到实处,首先,需要管理员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在图书管理中注重人文服务理念,改变传统强制性的服务模式,转变为引导性的人文关怀式服务模式,使读者获取所需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人文熏陶,进而实现图书馆的人文价值。其次,引导读者进行专业性阅读。图书管理员要转变服务理念,从以“文献资源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从单一性的服务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服务模式[1]。具体操作中,图书管理员要从机械地提供文献信息的服务模式转变为先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爱好、能力、方向等,再向读者提供辅导性服务和参考性服务的模式。期间,图书管理员要从“文献传递者”的角色向“文献导读者”和“信息领航员”的角色转变,改变被动的服务状态,主动做好信息传导工作,引导读者正确使用书刊目录、书目索引及其他检索工具,使读者及时了解与掌握专业内新书出版动态、科学发展前沿,使之能够实现高效的专业性阅读。

四、激发管理者自觉性,从被动性转为主动性

以读者为本是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落实到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体系中的有效体现。但还需要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觉行动,将被动性转为主动性,激发管理者的自我能动性,从而提升图书管理的整体效率。首先,应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人本服务意识,以读者的需求为根本。其次,制定完善的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将员工工作业绩和读者满意度等作为考评的重要标准。将考核、激励和处罚等管理手段进行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觉、自省和自立,鼓励管理人员学习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实现人、图书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五、结语

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顺应素质教育要求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必然要求。在图书馆管理中应注重突出图书应用价值,体现人文性的服务理念,激发管理者的自觉性,彻底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中的落后思想,从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图书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图书资源使用率的最大化,体现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和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春梅.谈谈图书馆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认识[J].大学教育,2013(21):153-154.

作者:丁首农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