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规范化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规范化

食品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与重要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人民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的食品产业将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我们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的“助力器”,更是我们国家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环节。食品安全法是法律部门的“新生儿”,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目前还存在着不少基础性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由倪楠、苟震、舒洪水共同主编的《食品安全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一书,从相关基本法律制度的研究出发,进而剖析了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最后又帮助读者厘清有关食品安全不同类型的法律责任,全书内容涉猎全面,剖析深刻,立足国情,放眼国际,实为典范。纵观全文,其特点如下:

一、结构合理,脉络清晰

在食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建设和形成更加高效而科学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作者在开篇首先帮助读者厘清了“食品”、“食品污染”、“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安全法”等这些相关概念,作者认为厘清这些概念有利于帮助读者在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全书的主要内容。对于“食品安全”这一概念的解读,首当其冲应是对“食品”范围的科学界定,在《食品安全法》当中,“食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年代其含义也有所不同,对于什么是食品,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法律法规当中的表述都有所不同。作者强调,对于这些问题的澄清是研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再者,无论是各个国家的政府还是国际组织,对食品安全的界定都是不完全相同的。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导致各国之间乃至国际层面所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因此,作者在书中表明,站在我们国家《食品安全法》的立场之上,参考国际社会食品安全相关的先进立法内容,对“食品安全”作出既符合我们国家行政执法又符合我们国家刑事司法实践的界定,是规范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前提。

二、加强管控,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制度来实现的,其中包括食品安全相关的信用档案公开制度、责任约谈制度、信息报告和通报制度以及执法人员考核制度等。不仅如此,食品安全的检查与监督也是有明确规定的。首先,我国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相关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需要对检查的实际情况以及处理结果都要进行如实记录。其次,行政机关的相关人员在对违反行政管理的行为人进行处罚时,应注意的是,若生产经营者多次出现了同一违法行为,可以通过不同部门进行不同类型的行政处罚,但是不可以有两次以上的罚款。最后,关于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犯罪人员的移送,作者在书中也做出了明确而细致的阐述。由此可见,现阶段的《食品安全法》,在结合社会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不断强调食品安全相关监管部门职责,监管模式也不断得到完善。

三、结合实际,明确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划分

食品安全的法律责任囊括着多种分类,如:食品安全民事责任、食品安全行政责任以及食品安全刑事责任等。在《食品安全法研究》一书中,作者首先对食品安全法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然后,作者对食品安全法律责任进行了分类总结,明确指出每种分类的特征、违约责任以及侵权责任。例如,在书中关于食品安全民事责任的阐述当中,作者对食品安全的违约责任整理为五个方面:违约责任的构成要素、违约责任的适用情形、违约责任的后果、赔偿标准以及如何实现诉权。最后,作者又在书中对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竞合进行了评析,主要强调行为人应根据实际情况既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又有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即不同法律部门之间的法律责任竞合。总而言之,一定程度上,食品安全责任竞合对于食品安全的保证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但这种法律责任并行制度也会给行为人带来过重的负担,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以人为本,辩证看待。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法研究》一书通过通俗易懂而又极具逻辑性的解读,让读者深刻了解到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无论是在处理食品安全的责任关系中,还是在处理相关监督管理关系中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本书对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研究透彻,颇具价值,值得一读。

作者:翟姝影 裴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