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大学生公寓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大学生公寓建设

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其主要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等内容。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的接班人与建设人,通过大学生公寓建设来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能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端正大学生政治立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为此,本文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象与大学生公寓建设的有效融合进行分析,为大学生公寓建设提供一定指导。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公寓建设;应用与发展

随着党的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再次得到深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与国民教育工作中是党中央对我国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与标准。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落实大学生公寓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建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第一次明确提出,其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指导着我国近期社会建设与发展工作。众所周知,社会主要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十八大首次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十二个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1、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承担着“灵魂”角色,也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之道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气质内涵,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是一项涉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体系,阐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我国在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中能更加明确自身立场与观点,能正确的认识世界。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建设都离不开马克主义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也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国情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战略思想,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支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发展基础,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扮演着“主题”的角色,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重要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幸福联系在一起,确保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各阶级、各个群体均能够朝着共同的发展目标不断奋斗,以此形成一种具有广泛性的社会共识。在历史的发展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行不断考验与实践,其凝聚力、亲和力与号召力不断增强,将中国全体社会公民的价值追求与共同愿望直观的反映出来。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中,要始终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个人价值、理想同集体价值、社会价值结合在一起,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与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3、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其内容的精髓。要知道,“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时代精神”是时展的源动力,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运用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提供发展基础。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以中国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早已全面深入到每一为中国公民的思想意识、道德品格、人文素养中,是每一个位中国公民均能够团结一心,树立共同的价值趋向,为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展、奋斗;在时展与改革创新中,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展现出中华民族优良精神品质,促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社会建设结合在一起,将其深入到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建设工作中,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力量,使每一个中国公民能够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4、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性内容。“八荣八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多方面结合在一起,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协调性、传承性与发展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荣辱联系在一起,增强中华民族全体成员行为准则与规范的重要作用,促使人们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展现一个良好的中国公民形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公寓的建设策略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开展大学生公寓建设,对大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创新精神教育是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在党的的指引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公寓建设工作中,需要从“公寓党团建设”、“学风建设”、“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寓党团建设

对于大学生的公寓党团建设来说,其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很好融合途径,有助于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从党团组织建设与党团组织活动两个方面着手。从党团组织建设角度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传统形式的党团组织结构是将院系、年级、班级作为学生党团建设的基本单位,该结构在党团建设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日益丰富,校园文化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的重心不断发生转移,从传统课堂教学转变成具有多元化、开发性的生活课堂。为应对现代化社会高校大学生发展的新形式,逐步形成楼、层、寝室作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结构,使党团组织建设工作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工作。从党团组合活动角度分析,大学生应积极宣传社会生活中具有典型性、公众性的先进人物事迹,增加先进人物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学生也能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需求来规范个人言行举止,树立榜样意识,积极做好模范带头工作。例如,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开展义务劳动,积极为生活中的困难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强党团组织之间的合作性,促使党团组织的凝聚力的提高,并且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寓学风建设

在现代化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学风建设,是响应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与标准。高校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出一个的积极、高效的学术氛围,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与合作性学习能力,并在智育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德育素养、体育素养、美育素养、劳育素养,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为国家发展建设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性人才。从我国现代化高校教育改革情况来看,学科交叉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逐渐朝着边缘学科进行发展,将问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导向,全方位、多层次打破我国高校传统学科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实现开放性教学,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寝室的分布情况,全面打破文史哲学科与数理化学科之间的学科界限,增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跨学科交流,增强学生跨学科探索意识;其次,高校应构建跨学科学习实践团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需要入手,针对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与解决,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寓文化建设

在大学生公寓建设中,离不开文化建设内容,这也是一个的很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首先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基础,注意制定公寓道德规范,运用多种公民道德教育手段,从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意志情感、行为意识、理想信念等多方面着手,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其次,开展公寓文明公约宣传工作,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公寓文化建设工作中,将文明公约深入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心中;其三,开展典型性思想教育活动,树立榜样意识,将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公众人物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与推广,营造良好的公寓文化建设氛围;其四,建立文明现象纠察队,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监督、互相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与监督的意识。

三、总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公寓建设工作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三观”,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端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动大学生的热情,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黄少琴,何夏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路径研究———以广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01).

[2]严学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3]王志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D].江西师范大学,2010.

[4]詹丽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5]季学凤.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法创新的依据、原则和途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6]王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吕游 单位: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