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社会政策研究

社会管理社会政策研究

1绪论

(1)研究背景。

社会学科,本就是研究社会良性发展和协调机制的一门学科,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而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践行尚未完全脱离政府的怀抱成为第三部门,所以我们在研究和倡导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同时,要结合社会学的理论,在社会管理的场域下对社会政策进行详细的思考和解读,为己所用。

(2)研究意义。

根据前面概念的界定,社会政策的核心,是解决公民所面对的社会风险,究其本质,是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的制定是政府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和阶段而综合决定的,但是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因此社会政策的制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性,因此作为社会政策的践行者,社会工作要求我们基与社会组织的视角对社会政策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更好的发挥社会政策的实际作用。

2社会政策的分类

(1)剩余福利型社会政策。

剩余福利型社会政策,是一种基于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下产生的模式,自由主义经济主张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持最小限度的干预,该学派认为,无论是对于社会的生产发展,还是对于公民社会风险的保护,政府的干预应该仅限于“自由市场”处于完全无序状态时,该模式过分强调自由,而忽视了社会发展可能会给弱势群体带来极大的不公平,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甚至是动荡。

(2)制度性的再分配社会政策模式。

该种模式以按劳分配境遇下的再分配模式为基础,强调权利与公平,受国家契约论的影响,认为国家应当对公民具有责任,因此,这种模式下的社会政策强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具体实施就是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再分配,以对这类群体进行补偿,需要强调的是,这样一种模式强调公民具有享受社会服务的权利,而不是一种恩惠。

3制约因素分析

(1)社会政策具有滞后性。

社会政策由政府基于一定的标准和现实情况制定,由政府制定的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快,社会问题在各个领域不断扩大和增多,因此在社会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社会工作在实际境遇中对社会政策的应用和解读存在一定的不对称,也就存在许多与实际情况脱节的地方。

(2)社会政策不同的解读。

社会政策由国家制定,文件下发到各地具体执行,但是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往往是以总则的形式下发,允许各地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准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适,所以这就使各地在具体执行时,对社会政策有了不同的解读方式,也就为社会政策的具体执行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到底如何解读和执行,由地方政府说了算。

(3)社会政策的中间地带。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的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导致了社会政策的执行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还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城市外来人口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他们都是我国的合法公民,但是由于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在当地享受平等的待遇,使得一些社会问题聚焦的领域,例如农民工群体,在对其进行社会工作介入时,很难运用当地的社会政策的帮助以解决实际问题。

4对策及建议

(1)针对社会政策的滞后性问题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政策的践行者,为了能更好的开展专业服务,我们理应结合我们实际操作中的经验,以及我们对社会政策的研究和探索,在合理范围内,积极倡导社会政策的与时俱进,促使社会政策的调整,以使社会政策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2)针对各地对社会政策不同的解读问题

这里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社工本身无权,在这个时候就会显得有些无力,尤其是当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尚未脱离政府独立存在的情况下,在实际上是受政府的政策影响和管辖的,所以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我们唯有收集大量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针对社会政策的本地化应用积极的建言献策,合理的倡导和引导政府的决策。

(3)针对政策的中间地带问题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现状及户籍制度的限制,这样在社会政策实施中所具有的排他性很大程度上,使我们在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工作介入的时候存在难度和困境,整个社会的现实情况我们没法改变,至少是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5总结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下,专业的社会工作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但是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关键的一环,我们仍需要积极的发展,虽然根据现实情况,我们所具备的能力和掌握的社会资源尚不足以独立的发展,但是同时对于处在现阶段的社会工作机构,仍可以看到一种基于政府管辖模式下的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合情合理的运用社会政策,详解社会管理,以更好促使自身的壮大,更好的践行我们的专业价值。

作者:母潮航 朱嘉怡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