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社会管理研讨

现代社会的社会管理研讨

一、现代社会对社会管理的要求

现代社会不论是从经济形态、经济结构还是社会治理等多方面,都显现出比传统社会更加理性的方式和选择,我们整个制度的构造、社会的结构,经济的体系全都发生变化,所以,对于社会管理的方式与应随之改进。从现代社会特征来分析社会管理的创新要求,是新时期要把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社会的内涵丰富性、状态复杂性、涉猎多样性、基层组织层次性、行业联系密切性等都要求社会管理方式的改变与创新,都要求社会管理向着社会性方式转化与回归。

二、现代社会视域下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视域下,我国社会管理随着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社会转型的加快,当前社会管理机制仍然存在着不足,需要对社会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公民社会有待提高

近些年来,我国公民社会意识不断觉醒,规模在不断扩大,公民社会功能增强,参与社会管理事务的自觉性提高,但是,由于受传统社会思想影响深厚,持续时间长,我国公民的社会管理意识还比较弱,我国公民社会还没有真正出现,不利于多元化社会管理主体的形成。一是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待改善。当前我国民间组织,注册登记依然困难,成为会员的门槛较高,手续复杂,由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机关双重管理,容易造成职责混淆和名誉管理。二是由于长期以来,社会组织的社会参与有限,造成了社会对其缺乏了解。

2.社会整合机制有待强化

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加速,社会分化快,传统的社会整合机制不适应现代社会管理的需要。面对社会利益的日益分化,原有利益分配原则不能满足多重利益带来的利益平衡化难题,新的利益分配机制的确定与健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成果利益共享服务。面对全球化引发的文化领域的分化,原有的单元化的文化整合手段已不能很好地实现文化价值上的有效整合,要根据现实情况建立相应的多元文化整合机制。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共同富裕问题等,必须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机制,使其真正发挥社会运行的稳定器、稳压器的作用。

3.社会调控手段需要扩充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调控主要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完成,但社会的转型加快,许多新社会事物的出现,以及由于新旧体制之间转轨出现的断裂现象,难免出现社会失序。依靠政府这唯一的调控主体和单一的行政控制手段已不能做到有效性调控,因此,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调控主体的多元化,控制手段的丰富化,以此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运行。

4.社会预警机制急需完善

现代社会发展快、变化多、社会风险的增加,急需完备的社会预警机制,提前预防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及早进行预测、预判,多层考试风险出现状况和解决预案,能够防患于未然,这比事后处理的代价要小、失误要少。我国目前相应的社会预警机制还比较缺乏,往往是事后处理,况且有时找不到或弄不清楚发生事故的原因,从而给处理带来相当的困难,引起社会动荡和人民的不满。过多的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更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建立科学的社会预警机制,掌握导致冲突和矛盾发生的因素,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以保证社会的安全、有序、稳定、和谐。

三、构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方式

1.优化社会参与机制

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同时,社会管理是由人来完成的管理。现代社会视域下,人们交往范围更广,消息传播更快,社会参与方式更多,社会关系更加密切,由此,社会管理的参与度更高。在社会管理中,多主体状况带来的管理繁杂、无目标管理增多,社会事故频发。所以,明确目标与任务,优化社会参与机制,就是精简社会管理中旁枝、碎草,建立有效管理。党委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地位作用,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的形成的,在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现代社会建设与发展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保证社会管理的正确方向,有效地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有利武器。党委从政治上、思想上的战略高度来把握社会管理的方向性,发挥其在掌握全局、全面筹划方面的优势,通过政治、思想上的领导来提高社会的政治凝聚力和社会资源的动员能力。

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起主导作用。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已不是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但它在社会管理中仍然是最重要的主体,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其它社会管理主体无法替代的,政府是社会资源的最主要拥有者、社会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在关键的社会管理事务上起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公民社会正在发育之中,还不是很成熟,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力量相对薄弱,不能代替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强化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发育,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和健全,他们由有着共同利益追求的公民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团,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公益性等特点。

虽然由于国情因素和受到公民社会发育程度的限制,社会组织还不能代替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起主导作用,但可以与政府在社会管理上优势互补,起到政府起不到、不能起到、也不应起到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管理中能够为政府拾遗补缺、协助管理。由于社会组织起源于社会,与公民接触最近最多,最能够反映人民的诉求,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社会组织在化解社会危机、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2.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式

现代社会的现代管理,应该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和方式,对过去的管理方式和旧有的管理方式应该取其精华,分辨情况,不能照搬而来。现代管理方式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也不是信手拈来,要与社会实际有机地结合,在实践中拓展其应用。优秀的社会文化是实施社会管理的软实力和影响深远的最佳措施。社会文化旁杂,这是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之一,有主流文化、有非主流文化;有高雅文化、有低俗文化;有健康文化、有病态文化,复杂文化的影响带来多样的价值观,造成社会意识的繁杂化,这会增加社会管理的难度。用先进、优秀的文化引领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一人的思想,就会形成全社会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增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和力度。科学的战略决策机制和预警机制是社会管理有效性的最佳手段。在好的思想指导下,拟定好的战略,对于实现管理目标是最有效的手段。科学的决策有途径决策、实施方案决策、激励机制、预警机制、舆情机制、沟通机制等全过程展示制度。这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的建立与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偏差的出现,有利于控制不良情绪和社会不良事件的产生,减少社会障碍。理性化的社会沟通机制是社会管理顺畅有序的载体。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产生,社会冲突的升级和社会矛盾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管理者与利益诉求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造成的。

在社会事件和社会危机的处理中,各级政府仍然依赖于传统的行政手段,这显然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随着法治社会的建立与推广,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采取行政手段来处理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不但不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反而可能制造出新的社会问题,引发更大的冲突和矛盾。因此,在应急处理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矛盾的化解。良好的制度环境是社会参与的得以实现的前提。良好的社会参与,一方面需要培养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需要为公民和社会组织的社会参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法律体系,从法律层次上进行社会参与立法,对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权利和义务、运行机制进行科学定位,实现社会参与制度环境的法治化。因此,一方面要扩大社会参与立法的范围,提高社会参与立法的层次;另一方面各级党和政府要真正认识到社会参与的积极作用,从态度上支持社会参与,同时真正为公民和社会组织的社会参与解决制度上、资金上的困难,为公民和社会组织的社会参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3.社会管理向社会回归

社会管理不同于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也不同于经济管理和公共管理,对社会的管理一定要遵循社会规律,研究社会发展规律,探索社会运行规律,成为社会管理群体的必学科目。社会规律有其自身的特点与特性,简单化地把行政管理运用到社会管理中,定会产生不良后果。社会管理向社会回归,还要以社会中人的属性为出发点,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属性是实施社会管理的参照,人的自然属性要受到控制,在社会中,如果人的自然属性泛滥,势必导致社会的混乱和自私的多处迸发,给社会治理带来危害。

四、总结

社会管理的社会性回归,防止简单化处理社会事务。一个事情的出现和处理,既要考虑到事情本身的线条化缘由,又要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起来分析,既要看到事情本身的问题和处理一件事情的方法,又要把它放在整个社会系统及与各子系统的关联中考查,这样,才能更加完备地完成社会管理的职责,实现科学有效地社会管理。

作者:严淑华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