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和对策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快速提升,互联网技术已经风袭全球,互联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现代化管理技术。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能够提高管理水平,也标志着高校的创新型研究成果,有助于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科研竞争能力。文章简要分析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提出具体的管理策略。希冀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展延伸,提高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

关键词:科研管理信息化;高校;管理水平;建设

0引言

高校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更新,高校的科研项目也逐渐增多,涌现出众多的科技成果,但是这也给高校相关科研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讨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问题及策略。

1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1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高校采用科研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得信息交互更加方便快捷,进一步简化工作中的繁琐程序,增加人力物力的使用效率。通过提高学校的办公效率,能够增强各项科研项目的快速开展,相关院系及部门也可以通过校园网查询到相关的科研项目信息,在网上相关科研成果,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高校通过科研管理信息化,能够加速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效率。

1.2提高科研管理决策水平

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能够使得学校的人才增加知识,或有助于知识的总结。所以科研信息化建设也能够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阻碍,能够使得学校人才与管理者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共享。通过科研管理信息化,能够将信息的传递遍布全球,也能够从全球各角落搜寻所需要的信息以及数据,有助于提高信息的时效性,能够帮助高校科研项目顺利进行,提高管理决策水平。

1.3有助于高校科研管理规范化发展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运用科研管理信息化,能够保障科研项目进展的规范化。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加强数据管理规范,对于难以把握的数据,可以运用互联网进行作业,也可以由人机界面进行规范数据规范,提高数据分析及处理效率,能够使得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不断发展。

1.4缩短科研项目决策周期

采用信息化进行存储,能够保证科研管理动态化,能够随时获取或者是记录科研项目的发展信息,根据提供的数据,了解新的发展动态,有助于增加对项目的决策水平,大大缩短科研项目决策收期。

1.5推动成果转化

高校加强信息化建设,趋于国际化发展水准,有助于增强科研竞争能力,通过先进的科研管理模式,有助于学校发展与国际科研相接轨。学校可以将所研究的科研成果根据互联网设备进行分享与,通过信息展示,加强技术研究创新,通过与国际形成合作创新桥梁,进一步强化科研创新力度。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能够进一步确保高校科研发展方向以及技术手段,有助于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进而强化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

2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科研管理模式落后

进行科研管理信息化是当前高校改革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通过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制度,根据信息技术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得学校管理部门逐渐趋于完善,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高校进行科研管理创新,必须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适应时展潮流,采用信息技术,增强信息管理,传统的垂直管理模式,可以转换为平行管理模式,有助于突破信息管理局限。

2.2没有正确认识发展不足之处

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具备硬件设备以及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对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导致软件开发程度不够,难以协调数据库发展。使得资源浪费,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规划,导致科研管理工作松散。高校管理者并未加强对信息技术化的认知,了解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未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服务工具,致使高校科研管理发展出现局限性。

2.3没有进行准确定位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对科研管理方向进行准确定位,或者是片面定位,导致信息化发展不完善。由于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一项重大的过程,所以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必须统筹兼顾,整体规划。但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却并未结合科学管理原则进行高效发展,使得发展过程中缺乏总体规划以及适用性和先进性。

2.4科研管理标准不统一

由于高校科研管理标准不统一,也严重影响着高校各级部门的资源共享。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规范化标准,使得学校部门之间主要采用各司其职的方式。所应用的管理软件程序过于繁琐,再加之开发标准不统一,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难以寻求高层次的规范化发展,也导致高校的科研发展速度落下许多。由于科研管理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并不能够进行共享,难以适应高校科研管理的发展需求,存在着众多的信息浪费现象。

2.5科研管理人员知识体系不完善

我国高校的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并未有完善的知识,虽然具备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却缺乏计算机等技术。虽然部分学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学历较高,但是由于知识体系过于单一,难以结合时展要求,进行信息技术化发展,也严重影响着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拓展[2]。

3加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3.1进行整体规划

建设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必须根据社会发展步伐进行整体规划。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也就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朝着网络化、技术化方向逐渐发展。通过不断的完善,结合高效的发展实际,通过确定目标、分步实施,才能够防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揠苗助长现象。学校应当加强信息化目标建设,统筹发展规律,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整体规划,防止在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走弯路。对高校科研管理方向进行准确定位,防止由于急于求成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工作的开展要立足长远,制定长远的阶段性目标,并分步实施。学校的相关领导也应当重视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建设队伍以及经费问题都能够予以帮助和支持。通过科研管理工作的深入探究,进一步确保管理内容以及功能性,根据时代要求以及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填充,有助于适应现代化发展[3]。

3.2建立信息化高效管理模式

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更新高校科研管理方式。对于传统落后的组织程序进行全面改革,增加管理效率,改进并缩短管理流程,对现有的管理理念进行不断创新,使得管理系统能够避免冗杂的步骤。高校通过建立信息技术管理模式,加强与科研项目的衔接,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水平。重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科研项目与管理模式的匹配,从而加速科研管理模式的转变,带动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变革。进行信息化发展,也要求相关科研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学习,通过信息化技术,也能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所以相关的工作经验也必须转变成为学习经验。通过学习现阶段的信息技术管理模式,加强科研项目改革,有助于科研组织的学习氛围,能够充分发挥科研管理人员的思维创造能力,建立符合人性化发展的、扁平化的管理组织[4]。

3.3强化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高校在建设科研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条件,能够激发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高校科研管理层必须充分重视管理人员的问题,有助于促进高校科研项目的进一步推动。科研人员是高校科研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确立科研人员的重要地位,将科研项目的管理重点放置于对科研人员的能力拓展上,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的能力价值发挥。可以通过感情纽带来实现人文主义管理,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方式来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至于发挥思想创造能力。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保障,也能够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扶持,充分考虑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加强协调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保障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创造能力,都能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得到充分的价值。通过正确的激励机制,来有效促进科研人员的热情,有助于科研人员全面自主地进行科研项目发展,保证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长远发展。

3.4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信息化技术建设,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的凝聚,才能够显示出高校科研水平。相关领导人员必须充分重视科研项目的重要性,能够充分调动并组织各部门的力量,有助于进行信息开发与信息建设。高校通过激励并管理科研人员,有效地进行科研工作,推动科研项目的研究进程。实现高效规范化发展,也要求高校科研管理者能够有长远的目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各级运行部门能够加强合作与沟通。通过交流合作,才能够明确责任,进行合理分工,有助于科研项目的责任追究。管理制度有助于科研管理项目的透明化发展,也防止了出现问题时推诿现象的发生。通过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能够实现科研项目信息化规范化发展,在科研项目发展过程中,能够根据相关制度进行有序的合理管控,防止科研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能够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3.5加强科研人员培训及队伍建设

高校科研人员是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核心,进行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能够提高学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高效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主要依赖于既懂得管理知识,又懂得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高校必须重视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与实践,逐步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助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良性发展。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也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根据信息技术进行理论更新,了解信息管理中的重要要求及内容。根据高校科研项目的发展情况,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特点以及其发展方式,进一步革新发展观念,通过增强信息化管理意识,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使自己能够逐渐向科学管理水平不断发展。在研究科研项目过程中,运用科学信息技术,并结合现代化管理经验以及管理水平,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使自己能够掌握较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加强信息素养,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信息敏感度。通过对科研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科研人员的信息道德修养,进一步丰富信息管理能力,有助于其成为一名全面型科研管理人员[5]。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进行实践摸索与经验总结。科研管理信息化并不能够循规蹈矩,或者是死搬教条,没有一般的规律可言,必须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与及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实践设计。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依靠高校人才的优势,来实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既能够促进学校科研项目的可持续化发展,也增强了学校科研人才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2.

[2]迭夫特,马西克•高增安.管理学原理[M].马永红,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彭维,顾少菊,范阳东.高校科研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4(1):201.

[4]何克抗,余胜泉,吴娟.通过学校自身的内涵发展促进“教育结果公平”的创新举措[J].电化教育研究,2015(5):5-16.

[5]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9-125.

作者:沈晶晶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