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管理的革新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管理的革新

一、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管理改革初探

(一)保证课程开设的一致性

课程名称和课程性质的随意改动会使学生误选重复课程,而出现问题后需要退选、换选、多修学分等,不仅浪费课程资源、增加管理成本,也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后续一系列的麻烦。

(二)合理调控选课的时间和空间

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选课时间设定在周末,既不影响平时正常上课秩序,也给予学生充分的选课时间;错开通识2、通识3的选课时间,在缓解学生选课网络压力的同时也减少学生误选不同性质课程的情况。开放内外网选课空间,学生既可以在寝室、图书馆、机房等校内选课,也可以在家、网吧选课,在分流选课地点的同时也分流学生的选课时间,在寝室和家选课的学生可以晚上、凌晨选课,避开选课的高峰,提高选课的效率。通过以上管理方式方法的改革,我校进一步理清了通识选修课程管理改革的方向,使管理工作上了一个台阶,管理过程更顺畅,管理更有效果,工作量也相应减少了。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须要进一步改革。

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管理主体过多,课程信息不一致

通识选修课从申报到学生选课须要经过教师申报课程、教务管理者统计课程信息、排课、教学秘书设置选课信息、公布选课信息、开放选课、学生开始选课等步骤,而这些步骤又由教师、教学秘书、教务管理者、学生管理者等多人完成,管理主体太多,如果其中一个步骤变化,未及时通知下个管理者,那么课程的真实信息和课程的设置就会不一致,学生在选课时就会误选课程,致使选课混乱。

(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涉及领域繁多杂乱

根据调查,50%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课程涉及领域范围较广,但个别课程内容有重复。例如,讲授photoshop的课程内容,相似课程名称就有“PS数码照片处理”“photoshop图像设计入门与提高”“photoshop数码相片的日常处理”等多个课程。同一课程内容开设多门课程,可以提高课程的竞争性,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如果同一课程内容开设重复率过高,则会削弱这种竞争氛围,反而会带来学生重复误选课程等副作用。课程涉及领域多,但不成体系,亟须进一步整理和规范,同时须要加强开设课程的审核环节,避免教学内容过多重复,浪费教学资源。

(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课堂授课状态和效果无法保持

根据调查,81.5%的学生认为,通识选修课的出勤率很高,每节课都能保证出勤人数;但选修课时,65.7%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很认真负责,并且关心学生的接受能力;30.6%的学生认为,教师只对出勤率和课堂纪律提出基本要求;53.7%的学生认为课程的上课方式多样,善于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互动。根据调查,我校通识选修课程学生的出勤率很高,听课状态也很好,有43.5%的学生能认真听讲并做笔记,教师教学认真负责,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课堂的授课方式也是多姿多彩的,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但是有44.4%的学生上课听讲但听过就忘,如何能保持课堂教学效果,并能拉伸教学效果的深度和时长,成为大部分通识选修课程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选课过程不畅,选不到满意的课程

1.盲目选择课程由于选课系统陈旧,外部网登录速度过慢,很多学生登录系统后急于选课,还有的学生不了解课程,便随机选择,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不愿意上的课程。2.选不到热门课程热门课程开设门次和人数少,而选课学生人数过多,每次选课都瞬时选满,而其他学生只能望网兴叹,抱憾不已。3.闻名选课按照课程的名称和介绍选择课程,但到真正上课时发现,所上的课程并不是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课程,想退选已不可能。

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管理改革的建议

(一)引进并运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统一教务管理信息沟通平台

1.教师可以运用教务管理系统,在网上申报通识选修课程,并且将课程的详细信息填写在系统中,一目了然,而且各层管理者和学生均可查看课程信息,保持课程信息的一致性和透明度。2.在系统中设置查询功能,学生不仅可以查询到课程的详细信息,也能查询学生本人已选通识选修课程的情况和还须选择课程的性质和门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情况,有利于学生提前做好规划和安排。3.利用系统的筛选功能,自动过滤学生不能选择的课程,优先呈现急须选择的课程,使系统更人性化、智能化。

(二)对现有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进行分类整理,制定通识选修课程的审核准入制度

制定审核制度,每学期通识选修课程申报汇总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情况,将不合格的课程暂停开课,整改审核合格后方能继续开课。新申请开设的课程要经过预讲、听课、评审等程序,合格后方能开设,第一次开课限制选课学生人数,经过一轮的授课、验收,才允许放开选课的学生人数限制。建立课程奖励制度,凡开设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师,教学工作量计入总工作量;优秀的通识选修课程可以优先向省级推荐、评选;优秀的通识选修课程的授课教师所主持的项目及各级评选,可以优先考虑,或予以加分奖励。以此来激励优秀的师资和课程加入通识选修课程的行列中,并且相应资源向通识选修课程倾斜。

(三)多开设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程,提倡建设网络选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指导,注重学生能力和修养的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运用到生活中,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真正学到通识课程的精髓,掌握通识课程的技能。通识选修课程可以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开展建设,教师在网上将课程的相关资料、网站等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和研究。网络的资源庞大且全面,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能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锻炼机会和反复学习的时间、空间。可以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单列一个通识选修课程的模块,鼓励单个教师和课程团队积极参与网络课程项目研究,加强通识选修课程的网络建设,提高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延伸。

(四)完善选课流程,增加优质课程

1.增加预选和听课环节在开课前,先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公布课程信息,开始预选课程。之后,授课的前两周为学生自由听课阶段,学生可以在期间更改要选的课程,第三周正式确定选课名单,开始正常的教学进度。这要求教师前两周的课程主要是介绍本课程教学内容、呈现教学风格、吸引学生选择的展示课程,不能讲授影响后续学习进程的课程内容。这么做能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程的基础上选择课程,同时也可以了解其他课程的情况,更有目标有比较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2.优质课程增加可选人数,开设重复课程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每学期评选出10门优质课程,其中前五5名课程可以开设重复课,其他课程均加大可选人数,通过相应的政策支持来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多建设优质课程,使绝大多数学生受益。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管理工作是复杂的,需要极大的耐心、细致,从中抽丝剥茧,才能发现管理的规律;它又是不断变化的,需要管理的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总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管理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作者:高嘉蔚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