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探究(4篇)

高校教学管理探究(4篇)

第一篇:高校教学管理生本理念改革探析

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它是由郭思乐①教授率先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强调教育应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生本理念下,高等教育的“育人”不但体现在对学生的教学上,也体现在对学生的创新管理上。它要求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长为本,肯定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价值和作用,真正“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尊重并依靠学生开展教学管理活动。从根源上将传统的便于教师操作的被管理转变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利于学生自觉成长的自主管理。

二、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生本理念缺失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仍秉承传统的师本理念,强调管理学生而不是让学生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以生为本”。

(一)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学生满意度不高

教育事业说到底就是服务行业,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是服务的提供者,学生是服务的接受者。然而现阶段大多数的教学管理者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师为本,重管理轻服务,缺乏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学生的咨询不予耐心解答,学生的需求不予及时解决。更有甚者,对犯错的学生冷言斥责,造成师生间矛盾,学生不满情绪严重。

(二)信息不对称,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不了解

理想的教学管理模式中,信息应当是对称的,即相关利益者(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了解的信息一致,占据的信息优势对等。然而信息不对称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在相关信息的产生、传达、接收、统和、使用以及反馈等步骤中,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三方间常存在明显信息不对称情况,最为常见的表现就是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知之甚少或毫不知情,只是一味地服从安排。

(三)管理自上而下,学生被动参与

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大多是自上而下,以管理者为中心制定有关规定,做出决策后下发通知要求学生参与,学校主管职能部门及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运行中占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管理的对象。而学生参与的管理组织机构,如学生会、学生分团委等也一直处在多层次管理体制之下,没有统一明确的规章制度及监督机制,工作效能不高,不能实现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参与,自主选择权、主体话语权有所缺失。

三、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路径

基于生本理念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是高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学生人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转变思想,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性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根本属性和内在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明确自身的服务角色定位,不再强势地管理和控制,而是要平等对待服务对象——学生;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积极、耐心地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实现信息广泛覆盖

充分借助校园广播、网站、微信微博平台、橱窗展板、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介,扩大教学管理信息的覆盖面,努力实现信息对称化,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办事流程等等。

(三)积极支持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树立主体教学管理观,以尊重、弘扬和发展师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学生的能动性为基本价值取向,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

1.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高校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设立学生管理岗位,如助导、助教、学习委员、教学信息员等,学生自愿报名后从中选拔有责任感、有能力、品学兼优的学生就职,也可采用轮岗的方式,给予更多学生锻炼的机会,对于一些任务较重的岗位,可以适当发放补贴,调动学生积极性。

2.为学生权利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充分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和监督权。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邀请学生代表参与学校各种教学管理事务性会议,允许学生自主发言,真正做到代表学生群体发表意见和建议,而不是充人数当观众。公开设立校长信箱、微信投诉平台、教务处长接待日,解答学生困惑,听取学生心声。选聘教学管理质量学生监督员,实时监督,发现问题立刻上报主管教务部门。高校对于学生群体提出的意见要及时处理,并通过相关管理人员口头上、学校书面文件或网络平台公开进行信息反馈。

3.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能力和素质。

要使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管理,就需要构建一支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学生管理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管理人员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具体工作要求,并在实践中配备专人从旁指导,确保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管理组织职能,引导学生细化学生会、分团委的规章制度,鼓励学生创办社团,开展创新活动,强化各种学生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作者:丁义文 罗春婵 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第二篇: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去行政化改革研究

一、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去行政化是当务之急

当前,高校内部教学管理中的行政化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的,不管是在教学的开展中、教学质量的管理当中,还是对人才培养方面差不多都存在行政化的问题。首先,从高等院校内部组织机构来看,其运转有关的模式是行政化的。教学与学术研究是高校的主要工作内容,但是由于过度行政化,导致行政化的权力高于学术权利,行政机构成为高校的核心部门,主导着学校的教学与学术研究,这无疑是制约了现代高校学术自由、开放的发展理念,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其次,高校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学术性的文化活动,要求体现创新和人文传承,有一定的等级制度、协调一致、约束力比较强的行政化的管理办法,使得高等院校的老师跟学生的思想被禁锢了起来,从而让老师在学术方面的创造力受到约束,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没抹杀掉,使得高校的教与学,都失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动力和源泉,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再次,行政化管理方式不仅束缚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也激发不起学生学习专业的主动性。调查显示,高校师生更期许可以介入学校的内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然而,原有的行政化教学管理的方法一般把老师跟学生看成是被管理人员,漠视了师生们的诉求。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行政化造成的一些负面作用,使得师生们的思想以及行为都出现了很强的功利性,举个例子来说,对于老师来说一般都比较看重可以快速见成果的那些科研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一般都想当学生干部或者是做些有回报的兼职工作。如果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老师的在大的学术创新以及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效是很难实现的,学生一味地追求利益也是很难把心放在学习上的,以上这些行为都不利于高校对创新人才进行有效培养。

二、高校内部管理行政化的原因

(一)管理模式导致管理重心错位

我国高校内部教学管理中,行政管理人员的地位相对较高。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由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教育体制决定的。我国高校一直处于中央统一集中管理模式下,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一直开展垂直化统一管理,参与到高等院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重视高等院校内部的行政方面的权利,对于高等院校来说,科层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高校自主办学、自主管理的权利不断被挤压,学术权力也因为上级主管部门的干扰而失去了自主性和创新性。更为重要的是,趋同的管理模式令高校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办学特色,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质量缺少有效提升。

(二)科层制管理机构造成官本位观念很强

我国大部分的高等学府,其在内部管理方面的相关机构设置的都非常多,学校有校级的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办公室等,下面的各个院系又有院系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办公室等,其权利在各个部门机构分散开来。这些机构和权力的设置,都是参照我国行政机构的建制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层层管理的便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这种科层制进一步强化了官本位的观念。在官本位的思想文化环境中,教授们不再潜心研究学术和教学,而使更多地去追求行政职务的高低,这种现象会严重阻碍高校的长远发展。

三、对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去行政化的斟酌与意见

高等院校在内部实行教学管理具有行政官的情况,早就成了影响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原因,要想使我国的高等院校面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高等院校所具有的行政化的色彩有效地祛除掉。

(一)明确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能,改革传统的直接管理模式

高校去行政化的首要任务是将高校的自主权还给高校,实行高校自主办学、自治管理。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要减少对高校直接的管理与控制,扩大高校自主自治的范围和领域,放松对高校各项经费的控制和项目建设的审批,根据高校性质和规模来科学、合理地确定财政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学生和社会团体组织对高校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以此来突出高校的主体地位。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角色,从高校的直接的管理者转变为高校的服务者,为高校健康、平稳和创新发展提供各项服务和保障。

(二)完善高等教育立法,使学术自治跟自由得到有效保障

高等院校所具有的自主权进行有效落实,终归还得要得到国家在立法方面的大力支持,只有通过立法的角度对高校进行保障,高等院校才可以充分享受到自主办学的权利,才可以对大学自治进行有效的保证。既要把高等教育的立法进行有效完善,也要制定相应的大学章程,使得高等院校的学术自由得到切实的保障。对于国内大学章程的制定来说,其要遵循的原则是不但要遵循我国法律法规对高等院校教育的各项规定,还得使高等院校的内部管理方面规范化。首先,所指定的那些大学章程所包含的内容应该以师生为主体,更条规章制度在实行上必须民主化,且要维护好老师跟学生的切身利益。其次,所指定的大学章程,其在内容上要全面的包括学校的内部管理,像评定教师的职称、学生学位的授予等,同时还要使高等院校内部所具有的内部行政权力所行使的有效范围得以明确。再次,所制定的大学章程必须得到相应的教育机构的认可并通过,这样的大学章程才具有其应该有的权威性跟可实施性等方面的特点。

(三)树立大学精神,创新高校内部管理理念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其最关键的作用是进行教学以及科研,在此基础上为社会提供服务。高校内部的管理应严格按照学术规律和教育规律来进行,对于高等院校的行政部门来说,其实都是为教学以及科研等方面的教学工作提供有效服务的。要把高校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与管理意识进行有效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重构学术自主、培养人才、追求真理的大学精神。高等院校内部进行有效的治理离不开内部教学管理,要把内部教学管理所具有的行政化给祛除掉,需要归到高等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体系,通过把行政化色彩给祛除掉,来把教授治学的方式实现,使得行政以及学术所具有的权利均回到其应有的位置,真正地根据教育所具有的规律去创办学校,构建可以培养多样化相关的人才的高等院校内部治理方式。这种严重的行政化的统一管理模式下,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高级、特色人才的培养。

(四)改革高校组织管理体系,使官本位思想进一步减弱

进行有效的组织创新其也可以使得高等院校在内部管理方面所具有的行政化色彩得到有效祛除,进行组织创新其实就是把行政权力进行重新建立。首先,要实施院校两级的有效管理。学习其他国家高等院校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方面的经验,采用院校两级的有效管理,可以使老师跟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调动起来,院系属于教学科研的一线,相关权利的有效下放,可以使基层的活力得到有效的增强。其次,把原有的行政机构进行有效地重新组合。明确各个行政部门应有的职责,使得各个行政部门进行有效地协作,从而使相异部门各负其责。需要合并进行有效的合并,该精简的就得精简。所设立的行政机构必须把服务教学以及学术当做其目的,使得办事的各项流程简化。再次,建立健全学术机构。从思想、组织、制度等方面把学术机构建立健全起来,使学术机构应有职责的得以明确,使学术机构应该有的工作目标以及方向确立出来,定期开展相应的活动,发扬学术民主。

(五)扩大师生参与度,发挥师生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对于教学管理来说,需要在规范以及弹性之间来确立一个有效的平衡点,使得行政化的色彩得以祛除,减掉那些没必要的规范,让老师跟学生有比较大的自由空间,让老师在教学上更加自主,让学生学习也有比较多的选择权力,得把学生当做主体,把老师当做主导的服务类型的教学管理思想得以树立起来。通过研究发现,认可老师介入到学校政策的有关制定,可以有效的提升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以及自己的士气。老师介入到教学管理后,使得老师有了主人翁的感受,经由他们介入的那些决策能够得到有效地执行。让在校学生介入到管理决策当中,既能够使决策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得以提升,强化学生对学校管理方式的认同,便于决策的顺利执行,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对自己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发展。所以说,让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更加透明,让老师跟学生都对其了解并参与进来,可以满足学生和老师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愿望,使其应有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促进高等院校祛除行政化色彩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去行政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非高校凭借一己之力就可实现的。它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尽管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去行政化的任务非常艰巨,但仍需要大刀阔斧地去践行,只有这样,才能依法保障学校的学术自由权,重构高校健康积极的人文环境,抵制高校学术不端,从源头上提升高校的教学科研质量,推动高校朝着现代化、国家化道路健康发展,也为医疗卫生、农林水利等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兴衰的行业提供有益的探索经验。

作者:黄亮 单位:江苏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三篇:高校教学管理评价平台设计与实现

一、高校教学管理评价平台的设计

每个评价体系都有一套明确的评价标准,也是进行教学管理评价的基础,如果没有评价标准来规范怎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那么评价平台就是不完整的。平台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计划准备阶段(即选择适当的教学目标、教学单元设计能符合教学的需求)、班级环境、教学、专业责任等四个方面的标准指标。教师要具有精通教学知识与学科内容知识、有效教学的技能与态度、深入理解人类成长与儿童发展、有铲沟通技巧、高度伦理道德、更新和持续学习能力。在教学规划能力方面包含课程规划和教学规划,教学能力层面包含教材呈现、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估。管理能力层面包含班级经营和资源管理,评价能力层面包含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专业发展能力层面包含自我发展、专业成长与专业态度三个方面。除了大方向的评价标准外,每个标准下尚有更细微的划分,不同的研究者也提出不同的指标内容。自我评价是指受评者根据自行发展或他人已发展出的评价检核工具,自行检核,以了解自身的实际表现和原先设定目标的差距,内部评价是由受评价组织内自组评价小组,其小组成员除受评单位人员外,也可包含校外学者专家、家长或学生的意见调查等方式进行。外部评价是指由主管的上级部门所主导,一些专业代表、教师代表及家长代表进行评价工作。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与指挥决策系统,并借助恰当的媒体与激励机制,协调和控制该组织中各成员间的关系,优化资源组合与运作,充分发挥群体的最大效益。

二、高校教学管理评价平台的实现

因为高校教学管理评价平台是属于教育管理的软件系统,同时人类对于信息处理中的短期记忆局限性,因此在教材内容画面上需注意过程慢慢地呈现,尽量让相关的知识点能够聚集在一起,基于人类信息处理可分为序列及非序列,依据人类信息处理的“双码理论”,加上教师精辟的讲解,以提高学生接受度。教师在班级经营中,为了秩序的维持,除了权威性的运用,应也不时加上真诚关怀,恩威并济,软硬兼施。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同理心、尊重心不能失去,让学生心服,不只是口服;让学生感动,不只激动。而这些良性的成果,就隐藏在每位教师理念中,校园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共识到此理念,相辅导的生根必能扎实,学生感受到的是一个辅导文化摇篮中的个体,相信在教师权威关怀双管下,真诚同理尊重心下,让每位学生,得有尊严,学得更愉快。让学生参与评价是高校教学之理评价平台设计的关键问题,评价的方法可以采取对每位教师的每一门课程,由授课班全体学生进行普遍的评价,又或者可以挑选几位学生评价者,让学生随机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学生是教师教学表现的直接影响者、直接感受者,通过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不仅容易易于见到最直接的成效。但评价平台的建设和学生判断力是否足够,则需要再设计。结合学生学习的教师教学评价,是将学生学习结果的资料运用到教师评价上的一种方式历程。也是一种教师表现做更多元价值判断和决定的方式或历程,其不但在教师表现的规则上,强调学生学习成就的达成,而且在教师表现资料的收集上,注重教师的教对学生学的影响。系统化观察是利用半结构化的观察,来了解教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通常会在访谈会议给予教师回馈;非正式观察则包含教室短暂的或随时的停留,较获得重要的教师表现信息。

三、实现技术

高校教学管理评价平台按照以上分析,可以设计为基于B/S模式的并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操作的平台系统,其中包含管理员登陆模块、教师登陆模块、学生登陆模块。在学生评教模块上需要设计基于an-droid系统的适用于手机操作的界面,使得学生的评教活动可以随时随地展开,不受时间空间限制。Android的系统架构和其它操作系统一样,采用了分层的架构。android分为四个层,从高层到低层分别是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和linux核心层。

四、结论

总之,信息化下高校教学管理就是通过信息化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发展道路的探索、应用组织的调控等手段,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确保信息化教学管理评价平台的结构功能优化和高效运行,以提高信息化教学的绩效。通过对高校教学管理评价平台的设计期望能够为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的相关理念添砖加瓦。

作者:王楠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第四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影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一)办公条件的限制

教学管理人员每天要接触众多教师和学生,要收集、整理、保存大量的教学文件资料,因此教学管理人员最好能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办公场所,而目前大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较为拥挤。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是每位教学管理人员每天必须接触的管理平台,校园网络不稳定、电脑设备老化,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

(二)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

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日常教学运行管理,工作面广,事情繁杂,应急情况多,工作伸缩性较大。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会给教学管理人员形成一种意识,觉得工作干了也不多,不干也不少,只要不出差错就行。长此以往,就会滋长教学管理者的惰性,使其容易低标准要求自己,工作自然就没有积极性,更不会有所创新。

(三)缺少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

教学管理人员每天忙于日常的教学管理事务,很少有外出学习、参观、交流、短期培训的机会。这样,无法吸收当今高校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无法了解最新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方面的信息来充实和指导自身的工作。

(四)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一般参差不齐,研究教学管理方面的人才少之又少,熟悉办公自动化及教学管理系统的人不多,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也有所差别。因此,教学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限制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五)教学管理工作岗位的重要性不突出

大部分人认为教学管理工作是一种简单而重复的机械劳动,只做一些一般的事务性工作,甚至只起到“收发员”、“通信员”、“传声筒”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岗位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制约了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创新。随着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发展,越来越要求试点转型专业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特别是学分制的动态性、选课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教学计划和学习进程各不相同,学生在注册、选课、上课、考试等环节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教学管理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所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二、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是实现一流教学管理的保障。教学管理工作中,计算机和网络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技术手段,高校应为教学管理部门创建良好的工作条件,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提供高速的网络化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以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设立教学管理岗位专项津贴

根据高校基层教学管理岗位工作特点设立专项津贴,该津贴额度适当高于其他管理岗位,并随教学管理人员从事本岗位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的增加而不断递增,从而缩小教学管理人员与同级别一线教师或科研人员的收入差距,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三)加大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管理理念、模式和专业知识也在快速地发生变化,高校应因人制宜地为每一位教学管理者提供岗位培训、进修、深造、工作交流、学习考察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开阔视野,更新思维观念、提高业务能力,进而推动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

(四)全面推行办公自动化,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目前,许多高校都启动了教务管理系统,这大大加快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如公告栏的设置,取代了以往电话交流的形式,使教学管理人员获取工作信息的方式更直接、更及时;课程模块的设置对于各教学系的课程建设构建了基本框架;考务模块取代了以往手工操作形式,使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更方便、更快捷;课表查询模块的设置使教师查询课表更直接,为教师做好下学期的授课提供了便捷;计划管理模块、选课模块、排课模块、学籍管理模块等的设置都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

(五)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

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易化,困难的问题简单化。例如,在企业中流行的“一分钟”管理照样可能适用高校的教学管理,真正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一分钟表扬,是在教学管理中对优质、高效完成任务的教师、学生加以赞美。一分钟批评不是管理者对做错事人员大声训骂,而是对有关人员给予善意的及时提醒,并指正错误,还要告诉他在这件事情上你会做得更好,希望下不为例。这样受批评的人容易接受批评,并容易改正错误。

三、总结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专业转型试点工作的推行和各类专业评价检查,给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新教学改革形势下,教学管理人员应面对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树立改革意识,完成角色转换,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水平,为高校人才培养做好服务。

作者:谭晓丽 单位:辽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