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的问题和对策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高校后勤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也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影响着高校在社会上的口碑。在新的教育形式下,高校后勤管理得到了长足发展,后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从目前来看,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中还存在理论认识的误区和实践的盲点。因此,各高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对后勤管理内部控制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应本校特点的后勤管理模式。

关键词:后勤管理;内部控制;高校;问题;应对措施

在经济的推动下,高校教育事业进入到了蓬勃发展阶段,高校的后勤管理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后勤的规模不断扩张,服务面不断增大,后勤管理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加,给后勤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压力。同时,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也被运用到了后勤管理中,创新了后勤管理模式,推动了后勤管理的现代化和人性化。在后勤管理健康、持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为了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运行,各高校要提高对后勤管理的重视,用更为高效、更为先进的内部控制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后勤工作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进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笔者先分析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再阐述具体的应对措施,旨在提升高校的后勤管理水平。

一、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观念陈旧

在计划经济时代下,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由政府部门统一调配和经营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导致很多后勤管理人员将管理理解为了“行政”而不是“服务”,这种错误的认知在当前的后勤管理工作人员中依然存在,长期的“铁饭碗”思想使他们对当前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不理解、不接受,影响了后勤社会化的进程,使内部控制难以实现。此外,高校后勤部门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不用自负盈亏,因而在后勤管理中出现了“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干与不干一样”的观念,奉行“平均主义”,造成工作人员缺乏竞争意识,工作积极性不高,内部控制不被重视,流于形式。

(二)内部控制结构失衡

在当前,很多高校在后勤管理结构上采用的仍是传统的直线职能制,后勤管理部门从属于学校领导,没有独立的组织结构体系,这样就导致后勤部门的工作比较被动,无法按照企业运营规律构建属于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难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后勤管理内部控制结构,同时也会由于管理渠道多,进行后勤工作时会出现动作慢、协调配合难度大、决策滞后等问题,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被大大降低了。另外,有些高校在岗位设计上存在不合理性,经济风险较高,比如会计与出纳、采购与验收、物资保管与记录等岗位在设置和权限上比较模糊,很容易出现徇私舞弊的风险,导致内部控制结构失衡。

(三)内部控制体制落后

在国家的要求和号召下,很多高校后勤部门都进行了后勤内部控制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制度的有效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高校内部控制体制较为落后,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实际工作中事后控制仍是最为普遍的管理方式,事前缺乏预见性,事中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监管,造成内部控制无法有效实施,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消除,无法避免工作中的损失。内部控制的执行既需要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也需要完善的自我评价机制,然而在实际中很多内控评价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只注重对总结性报告的撰写,而对后勤人员的工作过程、工作表现等缺乏真实的记录,写出来的报告缺乏真实性和说服力,致使后勤工作的整改措施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相脱节,不利于后勤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的应对措施

(一)树立科学管理理念,提高后勤人员素质

1.更新管理理念,树立服务意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高校后勤管理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实施,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必须转变传统的后勤管理理念,由“行政领导”转向“后勤服务”,通过学习、讨论、培训等形式,让后勤工作人员认识到后勤部门是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的、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师生员工与后勤管理部门之间不是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而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后勤管理部门和后勤工作人员必须从方便师生员工生活和学习的角度出发,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后勤工作人员还要更新质量观,由传统的“重量轻质”转向“质量并重”,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员工需求的不断变化,拓宽后期服务范围,同时也要保障服务质量,运用多元化的方法与策略为师生员工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使高校后勤管理成为一种特色和亮点。

2.强化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水准。高校后勤工作繁琐又重要,不仅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师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关系着学校秩序的正常运行。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后勤人员的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水准,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后勤服务队伍,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助力。后勤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并且后勤人员每天和学生接触,高素质的后勤人员会给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后勤管理部门要重视对后勤工作人员的选用,可以通过竞聘、考核的形式择优上岗,也要鼓励后勤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竞聘,选拔优秀的员工成为后勤部门的基层领导,促进后勤管理内部控制人员结构的优化。此外,还要加强对后勤人员的思想教育,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也可以让校内的专业教师为后勤人员开展专业化的培训,提升后勤人员的职业素养。后勤部门也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户外拓展活动、节假日聚会等活动,增进后勤人员的感情,形成和谐的后勤工作文化,提高后勤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二)优化内部控制体制,营造良好管理环境

1.调整现行管理结构,创新领导体制。在后勤管理社会化的背景下,高校应当对现行的后勤管理结构进行改革,优化内部控制体制,实行校内后勤企业化管理模式,根据事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将原来属于事业型、福利型的高校后勤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教育产业,使后勤部门资产多元化、管理企业化、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提高后勤服务质量。高校可以将学校原有的后勤服务部门改制组建后勤集团,也可以吸引社会组织成立后勤管理中心,将高校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并在后勤集团或后勤管理中心中组建董事会,决定后勤集团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后勤集团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等。董事会可以根据校园实际情况,下设物业管理公司、饮食服务公司、校园建设公司等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以实现专业化、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的效能和经济效益。董事会还要通过聘任或选举的形式设立总经理职务,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保证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后勤管理部门还要考虑各部门和各业务之间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结合实际业务需要来合理设置后勤岗位,将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与责任,形成不同岗位、不同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使员工可以各尽其职,更好地服务高校后勤。

2.建立咨询监督体制,督促后勤工作。咨询机构应是高校后勤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高校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咨询机构,即使有咨询机构,其代表性也不是很广泛,不能充分行使咨询职能,很多时候都是后勤领导为分管后勤的学校领导建言献策,并不是后勤管理内部的民主化,导致后勤员工对高校后勤发展并不重视,也不会积极主动的为后勤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因此,高校后勤部门要建立起由校领导、教师、学生、后勤、职工、家长、社会人士等组成的咨询机构,对后勤管理中的重大事务进行积极讨论,并提出建议,供后勤管理者决策时参考。后勤部门也可以在校园内公共位置设置意见箱,希望更多的人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供意见。高校后勤集团还要建立监督反馈体制,在后勤部门设立由校领导、纪检、监察等部门有关人员和高校师生代表所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对后勤部门的经营服务进行全面监督,并为后勤管理提供反馈信息,改变传统“决策者多,执行者少,监督反馈者无”的怪现象,促进后勤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三)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后勤工作效率

1.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后勤管理。健全、高效的后勤管理需要制度而约束和规范。首先,要制定后勤管理标准,对后勤管理的各个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后勤工作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提升工作人员对细节的把握。员工是后勤工作的执行者,员工素质直接决定着后勤服务水平。因此,后勤部门要制定严格的用工标准,明确后勤人员的用人要求、选拔任用条件、形式等,做到人事任用的公开、透明。后勤管理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鉴于此,后勤部门可以建立公示制度,在进行重大决策或后勤干部人事调整后时,利用后勤网站向广大师生进行公示,通过公示让广大师生对后勤工作进行分析和反馈,对决策内容进行评价,针对师生的建议后勤部门要仔细斟酌,择善而从,提高后勤决策的可执行性。为了将后勤工作落到实处,后勤管理部门还要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反馈机制,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每个员工、每项工作之上,明确后勤人员的义务与责任。后勤管理的各个部门还可以制定自己部门的工作制度和原则,实现岗位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提高后勤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完善内部激励制度,调动工作热情。员工的执行力和激励制度是并存的,员工激励做得好,执行力也就高,团队配合也更默契,工作热情也更高。因此,高校后勤部门要不断完善内部激励制度,为员工设置科学可实现的激励目标,将员工的发展规划和后勤部门的发展目标相结合,用相应的激励制度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对于后勤员工而言,薪资的增长是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后勤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薪资制度,结合后勤集团的发展状况,建立完善的职业等级系统,并按照行业内的职位价值确定职位薪资,确保工作价值与薪资的有效对等,激励员工通过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通过价值换取相应的薪资,促进员工的自我发展。后勤管理人员还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将绩效考核和员工的职位薪资相结合,为员工提供薪资和职位的发展空间,保证激励制度的有效执行。在激励手段和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物质激励外,后勤部门还要注重精神激励,后勤部门领导要放下“官架子”,主动深入到员工中,和员工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尊重。对一些表现突出的员工,管理者要在充分了解员工工作能力和擅长领域的情况下,将员工安排到适合其能力发展的岗位,让员工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工作热情。后勤部门还要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定期评定员工的工作实绩,对所有后勤人员按章奖罚,奖罚分明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增强整体后勤队伍的战斗力。

(四)构建后勤管理平台,促进后勤管理信息化

高校后勤管理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任,传统的后勤管理对内部控制不重视,所有管理工作都通过人工来运作,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重复劳动多,不仅影响了后勤管理工作效率,而且还使后勤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各种数据资源难以实现继承和共享。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后勤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内部控制,构建后勤管理平台,实现后勤管理的信息化。高校可以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利用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后勤服务信息的及时、后勤工作调研、意见反馈等工作,为师生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后勤管理者还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将学生对后勤工作的意见反馈、调研信息等进行汇总和分析,找出后勤工作的不足,并及时完善,不断提升后勤服务工作的实效性和满意度。后勤部门还可以利用后勤管理平台,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平台进行经验分享,在相互学习中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工作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高校后勤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师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完善的服务,促进师生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高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作者:杨怀娄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