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问题与对策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问题与对策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备受各界关注,在国家和政府各类政策的支持和强力推动下,高校内部的运营管理机制日益完善。而担负着高校内部各类后勤事务管理和运营职责的后勤管理部门应充分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及时革新和优化运营模式和发展格局。现阶段的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进展速度较慢,而其影响因素相对复杂。社会化转变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打破高等教育事业进步的约束,从后勤管理和经营的角度提升效率和质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行业形势中,后勤管理部门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转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稳步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转型的发展。本文综合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主要问题,深入讨论了相应的转变措施和实践对策。希望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和后勤管理的优化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转型;后勤管理;问题与对策

1引言

我国高校内部的后勤管理社会化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在经过了前期的迅速发展和转型阶段后,普遍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伴随着不断出现的各类问题,往往一时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后勤社会化转型的效果和进度也有所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中,对于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深刻予以重视,并明确其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从高效、稳定发展的角度全面考虑后勤社会化所需要的实施条件和转型环境。针对社会化转型存在的各类障碍和问题,设置有效的突破和解决方式。切合实际的提出相应转型对策,以尽快解决社会化转型进展缓慢等问题。

2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2.1后勤社会化转型发展不均衡

结合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在后勤管理方面的优化路径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各地的管理社会化普遍都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其具体可以表现在转型的深度、规模和影响范围上。分析其根本原因,可大致归结为三类,首先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状况本身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间接的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后勤管理的基本思路,对转型思想的认识程度和深度也难以保持一致。其次,由于不同地域的地方政府对于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再加上区域经济主导作用体制存在差异,也会造成各类政策的落实效果存在较大局限性。最后是由于高校内部的后勤管理基础存在不同,在后续的转型推进过程中需要对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及任务分配等多方面同时进行提升,难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为此,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发展必须充分重视不平衡发展所带来的严重性影响。尽量减少其对后勤整体转型的效果制约。

2.2后勤管理社会化进展缓慢

自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相关政策颁布并推行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联合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和管理规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高校按照各自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公寓及一系列后勤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和优化。其中重点包括土地划拨,项目审批,建设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并采取各类政策性倾斜等有力措施加快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转型和完善。在长期的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转型效果。然而在这种有利的优惠政策背景中,部分学校会对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根本目的和推进过程的理解存在偏差。只关注前期成效,而在后期减少或彻底取消了管理社会化的经费投入,造成转型经费运转紧张并逐渐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性思想,严重制约了转型进程的发展。

2.3后勤社会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确保后勤管理社会化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从根本上保证转型的基本成效都需要依靠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普遍不够完善,部分管理条例和约束范围不够明确。后勤管理机构只能从属于学校的管理层和部分领导,而缺乏独立的自主经营和决策权。除此之外,在后勤管理和运营的过程中,各类工作的执行效率普遍偏低,执行体制不健全也会造成机构执行力,决策力的下降,致使后勤管理服务偏离了其根本的服务宗旨。另一方面,后勤部门的咨询体制也存在一定问题。各类工作内容缺乏细致的种类划分和解决时效性规定。在后勤部门的运作和管理过程中,都存在任务分配不明确,导向机制不清晰的问题。久而久之,在后勤管理中便会出现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偏差,进而影响服务工作整体质量。后勤管理人员的个人工作成效和薪资收入也难以进行关联。最后,后勤部门的激励机制还有待完善。缺失了激励机制的良性促进作用,后勤工作人员极易出现工作怠惰,效率低下等问题。

3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优化对策

3.1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地区均衡发展

鉴于部分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高校后勤部门管理资源和硬件条件相对有限。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改革开放的投入力度和作用范围,持续推进偏远地区的深化改革进程,大幅缩短地域差距。通过地区经济的均衡化发展,间接营造一个理想的,适合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环境。并由此为后勤管理提供新的理念和执行力。在获得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高校后勤部门也需抓住这一改革浪潮中的难得机遇,积极推进各项后勤管理事务的发展和进步。并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理念覆盖后勤管理的各类事项,全面提升后勤社会化的根本作用方式。努力缩小其与其他地区高校在后勤管理方式和先进程度上的差异。在管理过程和效果等方面充分体现管理社会化的成效。

3.2打破瓶颈,全面推动后勤管理社会化

发展速度的滞缓是相对于后勤管理社会化前期进展顺利的阶段而言的。高校后勤改革普遍存在一段瓶颈时期,其持续的时间也长短不一。应在结合高校后勤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深入分析转型限制条件和瓶颈的形成原因及各项限制因素。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依赖于高校内部各项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在大力推进管理社会化的进程中更应及时关注高校办学活力和效益层面之外的问题。例如,将高校后勤方面的管理方式优化作为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迎合时代的发展趋势,选取最适宜的发展方向和推进路径。详细规划发展细则,并以后勤管理社会化进程中常见的问题作为参考样本。制定出能够切实有效规避和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及时打破瓶颈状态,持续推动后勤管理社会化变革的全面稳定发展。

3.3持续优化,完善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在高校后勤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各类操作流程和工作的开展都需要遵照相关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来完成。近年来,大多数高校开始将行政管理职能和经营服务职能分开设置并发展。不同的管理和运营事务设置相应的负责人,这种管理理念上的创新能够促进形成“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新型发展模式。其中,小机关主要负责从宏观层面把控各方的管理职能并进行权力分配;后勤服务集团通过一体化的经营和社会化的运作模式逐步完善管理规范,并结合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逐渐转变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机构;积极听取服务受众的建议,不断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4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于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创新路径及基本发展方向。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后勤管理的覆盖规模和工作形式,选择适宜的转型路径并配合行之有效的转型对策。从后勤领域内的具体事务做起,在实践与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管理社会化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后勤实体的发展壮大过程中,高校中的后勤管理部门不再是以往与高校内其他部门机构绑定的一部分,而正处于能够独立自主完成各项管理事务的转型阶段中,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的典型表征。建立能够充分适应时代特色和高校后勤管理需求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后勤部门所要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正国.浅谈高校后勤社会化转型的现状、问题和对策[A].荆楚学术2017(8-9)[C].海归智库(武汉)战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7:3.

[2]张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4(25):100-102.

[3]陈桂刚,马晓红,刘海燕,等.北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13(06):13-14.

[4]吴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05):212-215.

[5]张云轩,薛艾琳.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的探讨[J].天津经济,2019(06):29-33.

[6]黄邦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机遇与挑战[J].城市开发,2019(09):43-45.

作者:杨旭中 单位:江苏医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