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制度思考

高校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制度思考

摘要:

为了更全面更高效地建立教学管理制度,让学生和老师能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体现学校的改革与创新意识,针对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展开了研究。目的在于帮助学校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方式,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价值的重要性,在顺应学生自我的发展基础之上,能够感受到学校以及老师欣赏,从而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得老师能够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自己工作的成就感和认同感,从而更高效更优质地进行教学服务。

关键词:

以人为本;高校管理;管理措施

引言

以人文本的思想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对增进师生感情,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都有着巨大的作用。文章针对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背景,以人文本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具体措施,现今我国高校管理制度中的主要问题几点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研究背景

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中,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中国共产党已经越来越重视人们群众的呼声与诉求。为了保证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成为了我国管理制度中的必然。但是不少人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对GDP的盲目追求,使得许多人忽视了人的基本诉求。社会对经济的增长的关注度过高,人的全面发展就在无形中被忽视,人的权利和尊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深入,中国的教育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创新、高等教育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我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思考有效的方法,优化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就成为了高校管理人员必须攻克的难题。“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强调以人为管理的核心,将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高校教育管理的实体无疑也是“人”。“以人为本”强调的是融合人与人的关系,突现人的地位和作用。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高校管理当中去,能够使得学生和老师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对学校产生依赖感。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觉度,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有点,还能够使得老师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信赖,对自己的价值得以认同。所以,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中是十分值得的。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在党的三中全会中,已经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内涵理解应该建立在“人”和“本”两个字上。一般来说“以人为本”中的“人”指的是人民群众,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孔夫子早就提出了人贵于万物的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中,人本思想都是针对物本思想而进行谈论和展开的。而“以人为本”中“本”,指的是“根本”的“本”,强调的是最基本、最根本的问题,研究的重点在于专注问题的根本所在。强调的内涵是考虑人的利益和人的价值观。所以,所谓的“以人为本”的实际内涵是以“人”为问题研究的主题和核心,将人作为问题的根本讨论,强调人的发展,尊重人,重视人,突现人的价值,关注人的人格发展。从人的立场考虑问题的解决方式,利用历史的思想和人文的角度,关注人所生活的世界,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全面的研究,通过有效全面的手段塑造人的个性,发挥人的特长,体现人的价值。

三、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内涵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具体体现,就是以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作为管理的核心和主体,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首先,应该在教学管理中,注重师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对学生而言,他们充满朝气,充满活力,思想前卫,新潮时髦。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对老师而言,学校是他们工作的地方,学校的资源有着知识性、内涵性、创新性等特点。学校应该满足老师的工作需要,为老师的工作提供充分的条件,让老师在工作中能够体会到学校的人文关怀。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如果忽视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就会走进专制专裁的误区,使得管理模式陷入机械化管理的僵局,使得人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被完全磨灭。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该融入到现代管理教学的各个层面当中去,具体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设中去,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的自我发展。

四、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具体措施

高校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的学生和老师,所以本节分为“以学生为本”和“以老师为本”两点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以学生为本

学校的存在是因为学生的存在,学生的需求实现了学校的发展。大学的主要作用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高等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缴纳了一定的学习费用,因此,学生同时也成为了某些意义上的消费者,因此,高等学校又有着向学生提供服务、满足学生需求的责任与义务。现如今,教育行业的市场化越来越严重,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众多的高校中脱颖而出,获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有好的教学成果是一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需求,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只有当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学生才能对学校产生信任和依赖。另一方面,学生是学校得以发展的基础,学生们走出校园,他们的工作、他们的成就无疑都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学校知名度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学生的成就。学生的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水平。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该时刻注重学生的需求,发展学生的创新性、独立性、自主性等,这不仅对学生的自我发展有着巨大的好处,还对学校办学水平、教育成果的提升有着巨大的利益。

(二)以教师为本

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一线人员,是沟通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好的师资力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带来福音。没有优秀的大学老师,就没有优秀的学生,就没有优秀的大学。无论是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学生教育,都是与教师的自我发展分不开的,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该充分考虑教师的利益,将教师的诉求放在显著的位置,以教师的理念作为管理学校的根本。学校作为教师的工作场所,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学生在某些程度上来讲,是学校的消费者,学校有着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从而使得学生满意的职责。因此应该通过“以教师为本”的手段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学校和老师都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因此,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两者都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现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友善和谐共处的。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发展与自我意识,学生也应该尊重老师的工作研究与无悔付出。学校也应该将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两者有机系统地结合,让学生和老师都能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

五、高校管理制度中的主要问题

在管理制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许多高校教学的管理中,常常忽视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的思想自由以及基本诉求,忽视了教师的工作地位和精神生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管理中并没有发挥到充分的作用。现如今中国的教学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专一化、独裁化的现象。以课程设计为例,大学课题的选取和研究由少数学者和专家一锤定音,缺乏合理的民主讨论和改进,过于片面化。另一方面,在高等学校中,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差,进行自我选择的空间小。不少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不够了解,选择了自己不适合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但是在转换专业时,就变得十分困难。学校并没有给学生能够充分选择适合或者自己喜欢的专业的权利,学生在转换专业时,处处都受到限制。因此,不少学生被迫学习和研究自己不喜欢的内容长达四年之久。另一方面,尽管大学有着自主选课的方式存在,但由于课程的时间设置、老师安排、人数限制等,学生也往往很少能选到自己喜欢的选修课。诸如此类的例子在高等学校的管理中还有很多,如果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学校的全面现代化发展,这些问题都是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和改进的。现如今,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管理者应该针对学校现状,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师生的发展,从而为学校的未来做出良好的规划。

作者:郑小丽 郑小贵 单位:南昌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孙霓.高校“以人为本”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建构思考[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7):00162-00162.

[2]廖银.“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机制的构建与运行思考[J].资治文摘,2015(9):152-152.

[3]潘丽萍.谈高校教学管理建设以人为本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2015(29).

[4]王菲菲.以人为本,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思考[J].管理学家,2014(14).

[5]王洪岩.浅析高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