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本管理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影响

高校成本管理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影响

一、高校成本的概念及分类

1.高校的教育成本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承担对象的不同,教育成本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学校教育成本、院(系)教育成本、年级教育成本和专业教育成本。学校教育成本是指将学校作为一个成本承担单位(或核算单位,下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同样,院(系)教育成本、专业教育成本或年级教育成本,则是将一个院(系)、一个专业或一个年级作为一个成本承担单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它们包括总成本和生均成本。

2.高校的科研成本高校科研成本是指高校在完成所承担的科研任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承担对象的不同,高校科研成本又可分为学校科研成本和科研项目成本两类。学校科研成本是指将学校作为一个成本承担单位,在完成科研任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科研项目成本则是指将科研项目作为一个成本承担单位,为完成该科研项目所发生的费用。

3.高校的行政管理成本

高校行政管理成本是学校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发生的费用,包括校级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学校统一负担的工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印花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等。

二、加强高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贯彻落实国家高教法规和财经制度的客观要求

在高校开展成本核算和加强成本管理有其法制依据。1998年颁布实施的《高等教育法》第62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在校学生年人均教育成本,规定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的基本原则。”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第5条规定了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的基本构成。2012年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56条也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实行内容成本费用管理。”这些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不仅为高校加强成本管理提供了法制依据,而且也是高校加强经济活动管理的客观要求。因此,高校只有重视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杜绝浪费和不合理的开支,才能有效地管好用好教育经费,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不断完善国家对高校投入政策的客观需要

就目前而言,高校虽然实现了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比如财政拨款、学费收入、产业收入、社会捐赠等,但支撑起高校运转起决定性保障作用的经费仍然是来自于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其他来源形式的收入,由于其量小、不确定性风险大,只能起到补充和辅助作用。既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是确保高校正常运转的经费主体,因此制定合理的高校经费投入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通过开展成本核算和加强成本管理,能够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有助于完善国家对高校的拨款机制和收费政策。

(三)实施经费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随着财政对高校投入不断增加、经费来源多元化的发展,高校经费规模在不断增大。面对日益增大的经费规模,社会各界十分关注高校经费的使用状况和效果。高校要做好经费管理工作,持续提高办学效益,就必须摒弃长期奉行的粗放的经费管理模式,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新路子。因此,开展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既是高校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又是落实经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促进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高校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不重视成本管理,教职工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的成本观,成本节约意识淡薄,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因此,总体上看,在高校开展成本管理属于一项全新的工作,想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成效是不现实的。为此,应首先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着力培养教职工的成本意识

众所周知,高校既是事业单位,又是一个经济实体单位,这决定了高校的任何活动都应当要算成本账的。由于高校长期不重视投入和产出问题,忽视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没有真正建立起成本效益观念,教职工普遍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已对高校教育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办学效益的稳步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努力培养教职工的成本意识,这是加强学校成本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的根本举措,它有利于在学校内部形成节约开支、开展全面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对学校做好经费管理工作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要指出的是,高校要树立的成本观,应当是科学的成本观。所谓科学的成本观是指在确保高校办学质量的基础上追求成本的节约,而不是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投入,以损害学校办学质量为代价。在科学成本观的指导下,高校要努力培养教职工的成本意识。因为教职工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成本意识是否到位,决定着学校成本管理的实际效果。因此,一是抓好对教职工的成本观念教育,让教职工明白高校工作是有成本的,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控制成本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全程参与才能实现;二是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度,特别是与之相配套的奖惩、激励制度。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成本责任制度,落实了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才能有效约束和激励教职工的行为,让其自觉地将个人行为纳入到学校成本控制的轨道之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

(二)开展内部成本核算

加强高校成本管理,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做好成本核算。对高校进行成本核算,目前还没有一套现成制度可以遵循,但可以在支出核算的基础上,通过费用归集与分配、合理确定成本对象和按成本对象归集分配费用予以实现。

1.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费用是指高校为完成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发生的当期资产耗费和损失。根据高校财务制度的规定,高校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不能直接归集的,应当按照一定原则和标准合理分摊。为此,一是从支出中计算和归集当期费用。对高校各项活动中实际发生的支出,按支出的效益的受益期,对支出的效益只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各项支出应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如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劳务支出等;对支出的效益涉及多个会计年度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购建支出,则通过折旧或摊销方式计入应归属于当期的费用。二是分清费用类别,按类别对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从用途上看,高校实际发生的当期费用可分为教育费用、科研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其他费用五大类。归集当期费用时,对可以直接分清类别的费用,则直接计入相应的费用类别。比如,教学人员的工资、出差费等,直接计入教育费用;为完成科研任务发生的办公费、资料费、调研费等,直接计入科研费用,以此类推。而对那些不能直接分清、涉及多个类别的共同性费用,则应按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分摊后计入相应的费用类别。比如,物管费、水电费、综合性教学科研楼的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等,就应根据高校费用管理的相关规定,按一定标准分摊后计入相应的费用类别。

2.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一般而言,高校的成本核算大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层面的成本核算;二是院(系)、专业、年级和科研项目等层面的成本核算。至于哪些可以作为高校成本核算对象,决定于高校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目标要求。从学校层面来看,诸如有学校教育成本、学校科研成本和学校行政管理成本等;从院(系)、专业、年级和科研项目等层面上看,有院(系)教育成本、专业教育成本、年级教育成本和科研项目成本。这些都可以作为高校成本核算对象。因此,高校需要根据财务制度规定、内部成本管理要求以及效益原则来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3.按成本对象归集费用,计算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以成本对象进行费用归集时,一是要分清成本项目。以教育成本为例,其项目包括:院(系)人员工资、福利、办公费、印刷费、学生费用以及分摊的物管费、教学楼的折旧费和用于教育教学的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等。二是对发生在某成本对象上的直接性费用,则直接计入该成本对象。如以院(系)为成本核算对象,该院(系)所发生的工资福利性费用、教职工的办公费、印刷费以及学生活动费等,则可直接归集到该院(系)成本中。三是对由多个成本对象承担的共同性费用,经过分配后分别计入相应的成本对象。如对院(系)成本进行核算时,多个院(系)共同使用的教学楼的折旧费、支付的水电费,应按一定标准分配后进行归集。四是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如某院(系)教育总成本为归集到该成本对象的直接费用和分配计入的共同费用之和,而其单位成本(或生均教育成本)则为总成本除以该成本对象的数量。

(三)加强高校支出管理

由于高校的成本费用是通过日常支出直接或经分摊后转化而来的,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加强支出的控制和管理。

1.严格支出预算管理高校的支出管理要从支出预算管理入手,不能因预算管理失控而产生无效支出。一是要做好支出预算的编制工作。应按高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学校的支出预算。二是按预算进行开支,没有预算不得开支,学校事业计划无调整时不得随意增加支出预算,更不得超预算开支。

2.严格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高校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所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制度无统一规定的,由学校结合本校实际予以规定,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后,按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进行开支,不得随意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同时,要及时纠正违反财经制度和学校规定的开支事项。

3.杜绝支出中的浪费现象目前,由于高校管理不到位,其支出中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一是水电费、电话费和纸张等浪费,如长流水、长明灯、长开的电脑和空调等;二是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导致财产物资重复购买、反复购买和闲置毁损等。这些浪费现象均会增加无效开支,引起学校的成本上升。

(四)认真落实资产共享制度

高校一直在资产管理上问题较多,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而以实验设备的管理问题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实验室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科学规划和论证;设备配置不合理、重复购买和超标准购买;设备使用状况不清、利用率低下、闲置严重。这些问题已成为高校加强支出和成本控制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高校应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彻底解决实验室建设上的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认真落实资产共享、共用制度,坚决革除设备配置上的重复购买和超标准购买等问题,确保资产有效使用和提高利用效率。

作者:郑梅 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