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4篇)

高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4篇)

第一篇: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问题

1.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体制不合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的教学方式由原来单一的封闭式传统教学变成了现如今开放式、多元式现代教学方式,这也导致了我国高校师生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并且使得校园中多元化的服务网点日益增加。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现象的出现大大的便利了高校师生的生活以及工作,但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难度,并且影响了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念。比较明显的是,高校后勤的工作对象范围多而杂,因此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对象受其影响也具有相同的特点。譬如,校园绿化、管道改造与维修、商业地区位置以及分布、餐饮卫生、道路设计及建设等等方面,这些工作一部分有学校拨款维持,一部分由知名人士捐款维持,极少一部分能够略有盈余,大部分都是要学校财政支持。因此,为了降低后勤经费支出一部分的高校会选择将后勤部财务进行分开管理,设置不同的财务管理部门,并各自拥有本部门的自身的财务管理人员,各自履行自己的财务管理职责。虽然这种方法能够缓解高校管理层的工作压力,但是却不能对这些财务管理部门进行集中地管理,使得高校后勤部门的权利过于分散,而出现一些管理部门利益冲突并难以协调的现象。

2.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制度的不合理

为了满足新时期下高校的发展需求,搞笑的后勤管理工作日趋得社会化。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的后勤工作,诸多高校慢慢地尝试将涉及后勤部门管理工作的人员与资源从搞笑的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现如今的高校中,后勤管理制度还在逐渐的改革与完善,例如一些高校将其后勤工作交由社会上的企业承包管理,一些高校模拟公司的运营机制来进行后勤管理,同样也还有一些高校还保持着原来的传统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无论现如今的高校采取哪一种模式都是在尝试中,均有利有弊,因此会导致搞笑的后勤管理工作职能不清、产权划分不明确等问题,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后勤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负责程度。因此,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后勤制度改革和完善的问题。

3.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的人工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其日常所需的生活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在不断地提高(如水、电、煤、气等),这直接导致了高校后勤部门的管理成本的不断增加。同时,由于现如今的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在体制的不同,也导致了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不能够精确的控制成本,后勤管理的社会效益也无法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此外,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支出与得到的效益不匹配,经常导致一些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的财政出现一些捉襟见肘的窘况。

4.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

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分为总体目标、分步目标以及具体目标三个方面。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一地位决定着它的总体目标。但是由于现如今的高校中的管理层不能明确高校的总体目标到底是什么,这导致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偏离,大大增加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部门工作的复杂程度,降低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性导致了其分步目标以及具体目标同样具有了多样性与复杂性。由于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的不明确,使得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分步目标以及具体目标同样没有得到高校的行政人员的足够重视。由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导致了部分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正确的目标指引,不明白后勤财务管理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甚至可能受到错误目标的指引而做出错误或者违法的行为。由于缺少正确目标的指引,财务管理人员会逐渐地保守,失去创新的意识与行动,降低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当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解决对策

1.增强后勤管理的成本控制能力

第一、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重视市场物资价格的变化情况,做出完善的采购计划,包括各类物资的种类、名称、规格、需求量等等,避免盲目购买和重复购买。第二,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该完善其成本控制制度,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现代的会计处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后勤管理的成本控制能力。第三,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与时俱进,建立后勤成本控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此来提高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并且易于进行后勤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2.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

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各种目标,首先是总体目标,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不断提高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然后进一步地减少物资的消耗,在为高校全体师生的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烦人那更好服务的同时,尽量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以达到服务水平最大化和资源耗费量最小化的目标。然后是分步目标以及具体目标,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分步目标以及具体目标应该是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以及细节化,应通过各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加以确定。

3.改革高校后勤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

改革高校后勤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首先要改革现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部门机构、工作人员以及职责,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部门进行集中核算以及管理,以此来提高后勤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精准率。具体的做法是裁撤原有的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所设置的各级财务管理部门,统一设置高校后勤财务科,对后勤部门的各类会计业务进行统一的计算与管理。然后需要设置授权审批的制度,以此来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与各级领导在后勤财务管理上的职责范围,深入贯彻对后勤财务管理进行集中管理的管理思想,改变现行的后勤财务管理不合理的管理体制。

4.完善高校后勤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高校后勤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需要上级的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与完善高校统一的后勤会计核算制度和一些重大财务管理制度,把各个高校后勤的会计核算行为和一些原则性的财务管理行为统一并规范起来。然后再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由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部们制定并完善适合其自身的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其它财务管理制度,并且需要将高校内各后勤部门的会计核算和其它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集中式管理,以此来提高后勤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精确率。

5.改变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观念

改变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观念,首先要在后勤财务管理部门中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比如成本观、人力资源观、风险价值观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观。我们的相关财务管理机构以及人员将对高校后勤财务进行集中式管理,以期实现服务水平最大化以及资源损耗最小化的目标,同时还要增强财务管理的风险价值意识,精确管理人力资源的支出,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促进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6.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主客体

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主客体,首先需要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主体不是后勤财务管理部门而是整个高校,而后勤财务管理部门只是得到学校授权进行日常后勤财务管理的部门。然后需要全面地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客体是整个高校的财产及其经营、保管以及处置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部门仅仅是是整个高校财务管理的执行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部门的管理工作也要坚持不断的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理念,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各高校自身的后勤部门财务管理体制,提高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防止各类不良现象的发生,以此来确保高校后勤实体的良性运转和科学发展,进而为高校的科研与教育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作者:高全 单位: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饮食中心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目前高校饮食中心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饮食中心定位不明确,会计核算主体无法明确界定。

高校饮食服务中心一般隶属于后勤管理处,但不是独立法人单位,对外没有合法的经营资格。后勤管理处会派人专人进行经营,饮食中心使用的房产、设备等也没有明确的划拨给中心,财产权属不明。虽要求饮食中心进行独立核算,但由于和后勤管理处等有着人、财、物等方面的联系,在日常财务活动中,费用报销,成本计算等独立性不足。饮食中心管理人员也在领导的公益性要求和自负盈亏的要求下处境尴尬。

2.会计政策使用不合理,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

目前我国高校饮食中心并无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各高校饮食中心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饮食中心选配的财务人员多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经历,对这种企业形式、公益性质的核算主体缺乏正确理解,加之会计核算又是在校内进行,不需要对外提供规范的财务税务报表,所以在核算过程中,经常会有科目设置随意、会计政策使用不当、期末结转不规范、未实用权责发生制、费用归属不合理等现象。

3.会计核算手段滞后,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高校预算及财务管理通过几年的信息化升级改造,其核算水平已得到明显提升,特别是网络预约报账,银校直联结算等新核算技术的使用,但是饮食中心的核算仍停留在手工或单机版软件的水平,和饮食中心的业务规模极不相符。专业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和网络化会计核算系统不能应用到日常管理中,管理水平难以提升,饮食中心服务质量也难得到保障。

4.日常采购、报销中多头签字,责任人不明确,存在管理风险。

由于饮食中心主体责任不明确,在日常材料采购报销环节,多会出现经手人、验收人、项目负责人、饮食中心经理、后勤主管副处长,视金额不同又会涉及,后勤处处长、计财处处长、负责后勤副校长等形式的签字,一张票据,签字环节过多,人人签字,结果人人不负责,成本管控,业务的执行效率都大打折扣。

5.成本核算薄弱。

对原材料的购入、储存、加工、销售等成本的核算没有安排专业财务人员参与管理,管控环节缺失,信息化程度也不高,使会计核算仅限于日常报销核算,缺乏到单菜品、主食的成本管控,食品及原材料的浪费、储存不善导致变质等管理事故频发。

6.缺乏合理的定额管控,成本管理流于形式。

食堂管理中,各种经验定额的使用,有助于饮食中心提高管理水平,但是如果定额制定不合理,则事与愿违。比如,主食加工车间的镘头、包子等的加工成本,应有一个合理的原料使用定额,以此定额来进行日常成本结转,和期未盘点的结果进行比对,考评经营管理的成绩,以便按管理业绩计算薪金酬劳。如果原料消耗定的过高,就会使管理松懈,造成浪费,如原材料消耗定额定的过低,可以会发生偷工减料,造成服务水平降低,影响校园安静和谐。

7.未有效的实施全成本核算。

高校对饮食中心有各种形式的补贴或补助,有的在账上有反映(如天然气补贴款、学生主食补贴等),有的没有在账面反映出来(如管理人员工资、未计量结算的水电费、资产折旧费等),暗补形式的存在,不利于饮食中心强化管理。高校饮食中心多设在后勤管理处,而后勤也同时主管全校的水、电、气等动力核算,容易进行利益内部划转,多数高校的饮食中心使用水、电、气等资源不计量,不核算,造成浪费时有发生。另外,高校饮食中心的房产、设备等出未计提折旧。校派管理人员的工资也由高校预算统一支付,未计入饮食中心的管理成本。因此造成饮食中心成本项目缺失,利润虚增,但为了争取学校专项拨款,还必须做成略有亏损的账面效果。于是,各种不必要的采购,各种名目的福利也就因此产生,造成了实质上的浪费。

8.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缺失。

各高校对饮食中心财务虽有财务公开要求,但公开内容粗略简单,执行不到位,广大师生员工就是看到财务内容也不知所云,群众监督流于形式。高校对饮食中心的审计监督也未形成制度化,没有执行有效的审计监督。学校要从制度层面对校饮食中心财务公开进行约束,从公开的内容明细项,公开时间频次等方面逐一规范,使饮食中心经费有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下,确保饮食中心的公益性。高校还要加强饮食中心的日常审计监督,可聘请中介机构对饮食中心的经营进行定期评估。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1.明确饮食中心的独立性质,并通过校级制度等给予一定的自主权。

现阶段饮食中心地位尴尬,说是独立核算,但上面有很多婆婆管着,日常管理上力不从心。只有从学校层面对饮食中心独立性进行制度化,对饮食中心日常人、财、物自主权进行界定,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程序,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使饮食中心管理真正放手管理,才能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管理水平。

2.合理选用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科目。

高校饮食中心由于不是独立法人,无对外业务,其业务又有很多特殊性,使用现有企业会计准则建账核算,适用性不强,事业会计制度也不能满足饮食业务成本核算的管理需求。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相关学术机构制定出一套适用的会计核算制度,以满足高校饮食中心财务核算,统一会计制度,也有利于不同学校间经验交流,提高高校饮食中心财务管理水平。

3.提升财务及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饮食中心的日常管理、采购、加工、售卖都必须强化信息管理,应用先进的物流管理、仓储管理、饮食加工管等工具软件,强化日常业务管理,通过新管理手段的引入,细化成本管理单元。饮食中心要选用合适的财务管理软件,能提供饮食中心日常所需的所有财务报表,同时在软件采购中要注意和业务管理软件的对接,使业务发生时,财务可以同步采集到相关信息,做出合理的账务处理,也将财务人员从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行数据分析,为管好饮食中心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4.规范日常报销流程。

对饮食中心日常签报环节应当制定出适宜的财务管理制度,简化签字审批程序。把好集中采购关,对食财采购或供货商的选择等“三重一大”事项,要请相关管理处室参与,进行公开竞标,集体决策,一经确定,日常经营行为由饮食中心自我管理。去掉不必要的签字级次,给饮食中心减负,也给主管领导减负,同时有助于分清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对主要控制结点和控制环节,要明确审签流程和额度,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相关制度的制订,做到所有业务都有制度约束,将内部控制管理渗透到业务的各个环节,防止贪污、浪费行为发生。对饮食中心的日常费用报销要做严格的约束,对除原材料支出、水电气支出、外聘人员工资支出外的如办公支出,差旅、福利支出等要定出和营业额相匹配的限额,使饮食中心,真正做到服务学生。

5.加强成本核算,引入行业基础定额数据,进行日常成本管控。

饮食业的管理,都有许多经验数据可用,如每50斤面可以生产多少个镘头,每单位数量和规格的镘头需要多少辅材,能源,人工。这些行业信息的引入,不但可以使我们管理目标明确,同时也有利于师生员工对饮食中心工作的监督。在制订年度业务计划、财务预算、材料采购、库存管理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标准定额的引入,同时对校方评价饮食中心工作,按外聘人员工资计算等有合理的尺度。

6.实行全成本核算,使学校补贴补到明处。

现阶段明补和暗补都存在,使饮食中心管理粗放,水、电、气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饮食中心管理压力小,学生应享受到的福利不能享受到。所以全成本核算,是饮食中心强化管理的重要步,学校一定要对饮食中心的水、电、气等能源进行计量收费,对公用资源也要计算分摊相关使用成本,转拨固定资产到饮食中心账上,进行合理的折旧摊提,管理人员工资计入管理费用中。学校应对原饮食中心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在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加大校级财务的补贴力度使学生用餐成本不发生大的变化,同时以全成本核算为契机,全面强化饮食中心管理,提高师生饮食服务质量,同时对饮食中心管理活动进行合理奖惩。

7.实施财务公开,强化公众对饮食中心的监督。

高校饮食中心公益性要求饮食中心管理公开,要让全校师生对饮食中心和管理进行监督,财务公开不只是泛泛的公开财务报表,要让相关业务报表也公开给全校师生,如月原料采购消耗情况,过期变质损耗情况,各食堂收支,人员工资等相关信息全面公开,让管理透明化,提高学校公信力。

三、结语

高校饮食中心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特点,对其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从和谐发展的大局出发,强化制度建设、财务人才培养、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信息公开,使高校饮食中心真正成为服务学生的主战场,为学校稳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刘宏英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第三篇:新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探讨

一、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在我国,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断与新会计制度相适应,高校建设资金的使用率逐渐提升,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我国,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财务管理制度出现新的发展趋势,但是这种发展明显落后于我国高校事业的发展速度。与高校发展相比,财务管理制度早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由于高校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高校财务管理案件频发发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原因为:

1.内部控制内容不完善

推行新会计制度后,虽然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需要完善地方还是比较多。在内部控制方面,尽管高校涉及相应的内容,但是监督、控制内容不到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

2.内部控制范围存在局限性

高校对财务管理进行内部控制时,局限于财政资金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各院系财政资金缺乏有效的控制。另外,在对财政资金进行控制时,控制不够严格,监督乏力,进而发生一系列的违规违纪现象。

3.内部控制执行力薄弱

在对财政资金进行内部控制时,对于内部控制内容,虽然有些高校比较完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执行这些内部控制内容,使得内部控制体系完全丧失自身的监控作用,进一步影响高校建设资金的内部控制效果。

(二)高校财务运行机制缺乏完善性

在我国,高校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通常会面临统一领导与财权分离的问题,并且通过统一领导和分散领导两种方式组织开展高校财务工作。其中,统一领导就是财政大权掌握在少数领导手中,这种财权决策方式缺乏民主性;而分散领导克服了统一领导的弊端,但是统一领导的高效性也被大大的削弱。当前高校的财权,通常情况下掌握在校长手中,这种财务运作的方式侧重财务的权利,但是缺乏责任制度的监管,在审批具体项目时,经常会出现权力与义务不对等的现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运行的持续发展。

(三)财务管理人员结构缺乏合理性

在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变得越加的丰富,同时将侧重点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被忽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我国高校长期以来都是通过行政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具有浓厚的行政级别色彩。并且普遍存在直接任用财务人员的现象,进而导致不具备专业要求的人员从事着财务管理工作,对于那些技术含量较低的记账、出纳等工作,则由专业财务知识丰富的人员负责,这种现象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另外,高校财务人员年纪偏大,并且专业知识出现老化,主要表现为:不了解现代会计知识,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比较薄弱,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传统的思维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在新会计制度下,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品德,这些都有利于高校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二、高校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财务监管和预算管理

面对新会计制度,高校需要通过加大对财务的监管力度,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同时增大财务监督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加大监管的力度。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优化配置高校的现有资源,进一步提高高校资源的利用率。在财务预算方面,高校需要加强管理。对于高校来说,在日常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处于核心地位,在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明显,这时高校需要加强预算管理。通过对高校财务预算加强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它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基础。首先,严格遵守新会计制度中《预算法》的相关规定,编制财务预算;其次,高校在进行预算支出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否则容易造成经费滥用,甚至发生经费短缺现象。最后,在新会计制度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对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财务预算的正常执行。

(二)完善财务工作运行机制,实施分级化管理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深入,对于高校来说,无论是在校生数量,还是现金流量,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不断完善运行机制,通过分级化管理模式对高校内部财务活动进行管控。高校这种管理方式没有颠覆性地破坏原有的财务结构,只是高校对财务进行统一管理。从本质上说,在很大的程度上分级管理模式具有分权思想,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妥善协调各方之间的矛盾。对于高校各学院来说,需要在高校的统一领导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现金流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各学院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丰富财务管理内容,优化人员结构

与旧的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增加了一些新的会计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适应新会计制度的需要。所以,高校在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需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内容:

1.拓宽高校筹资渠道

在我国,政府拨款是高校日常费用开支的主要来源,对于高校来说,资金渠道来源比较单一。面对新的会计制度,高校需要拓宽筹资渠道,确保财务管理紧跟时代步伐。高校为了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拨款,另一方面需要开拓其他的筹资渠道,例如募捐、企业投资等。

2.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

高校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来说,通过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可以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最大限度地挖掘资金的价值。同时招聘年轻的财务管理人员,合理配置财务人员机构,做好人员之间的交接。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在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通过分级管理的方式,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高校资金的利用率,与此同时需要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全面贯彻执行预算管理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探索符合高校财务管理新模式,做好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确保我国高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刘盈池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第四篇: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

一、比较两门学科的不同点

首先,设置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迥异。财务管理在企业中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加强资金管理,但是重点方向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怎么样将资金有效使用。因此,财务管理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切合金融市场。而管理会计涉及的问题主要是企业经济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问题,是利润或效益问题,其目标可以表述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因为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存在的目的不一样,相对应的学科也应该不一样的体系。其次,两门课程的侧重点不同。财务管理主要是管理层,涉及的内容主要关乎决策层面,决策者有能力去整合会计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同时还包括管理会计信息。;而管理会计涉及的不是管理层面,主要是具体落实层面,通过获取会计信息提供给决策者,辅助决策者做出更加准确的消息。因此,两门课程所培养人才的职能应该区分清楚。再次,两者所处的工作系统的性质也是大大不相同。财务管理涉及在管理过程中对于资金运动的管控,有助于资金系统的规划、把控、调整、分析、优化、考核等。管理会计主要突出的职能就是涉及一个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它的职能主要获取更多的会计信息,将信息传递,解释信息,为企业有关管理部门提供经营管理中需要的信息。涉及的工作是比较基础性的管理,通过对各种经济信息管理,所欲企业信息支持系统,有效指引企业的经营活动。最后,两者所要研究的对象很多不同。如果说,两门学科都以资金运动作为对象,那么详细地说,财务管理所要进行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包括资金运动,即如何安排企业资金运动,还涉及资金运动整个流程;管理会计则侧重于资金运动的信息。因此,尽管二者的对象大体一致,但各有侧重。

二、找出两门学科的共同点

两门学科存在非常多的相同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不同方面:两者所需要服务的对象相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者主要是着眼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从内容上看,两者也有相同的地方,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都涉及对于企业过去的评价,现在的控制,未来的规划。财务管理的核算对象与管理会计的核算对象相同,都是针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的核算方法与管理会计的核算方法相同,方法灵活多样,都需要根据数理知识,采用统计学知识和方法体系,实现管理的有效决策目标。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管理理论上有相同点,同时还有如下共同点,两者所采用的方法体系相同,并且管理过程相同,都是有一定程序,基本按照计划、决策、执行与控制这一顺序进行;两者都以企业财务会计资料为信息分析来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决策与控制;两者的研究方法相同;两者都是根据企业运作情况,采取一定措施规划未来,偏重于企业未来发展。

三、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教学改革设计

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时期,各类课程应该深化改革思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将重复的地方消融,不同的地方重点突出和强调。

(一)将相同内容的部分消融,避免重复交叉

首先,民办高校财务专业教学团队应该注重划清两门课程的主线。比如,财务管理的主线应该坚持资金的规划和控制。把握好主要内容,至少控制在四个部分,包括筹资、投资、分配和评价等,但是需要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归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更加偏向金融。管理会计的主线应该坚持生产经营活动规划和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经营预测、经营决策、全面预算、控制和评价等,而将长期投资决策、存货控制归入财务管理。其次,构建各自的理论体系。剔除相同部分,将各自不同内容部分构建各自的知识体系。而管理会计就不一样,应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以量本利分析为基本原则,以经营决策为核心,优化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和控制为主要内容,构建管理会计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不断充实学科内容,将各类实证研究强化,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

随着我国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加剧,企业在市场中存在更大的风险,更多的企业发展转向破产、兼并、重组,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面临发展的新问题,包括、战略管理等,亟需新的财务管理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因此,财务管理需要及时充实学科内容,紧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管理会计这门课程应当补充风险投资决策和战略投资决策等内容,不仅要提供企业内部经营信息,而且还要关注外部市场信息以及发展趋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既有相同点,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两门课程的改革方向应该坚持克服重复交叉,各自知识体系逻辑清楚,构架清晰。民办高校财会专业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未来还需要深入开展研究,优化两门课程的教学体系,增强两门课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

作者:董梅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