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班级管理探索(3篇)

高校学生班级管理探索(3篇)

第一篇:高校民族学生集中班级管理探索

一、高校民族学生集中班级学生的特点

(一)学习基础差但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

高校民族学生进入学校的分数普遍较低,很多同学是在加了几十分民族分后才能进入高校参加学习。因此这类学生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学习基础差,很多同学表现出来连最基本的东西比如汉字、词语、语言表达等很困难,很多同学不能很顺利地与人交流,总的说来,这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很弱。有部分学生与民族地区外的人交流还需要汉语好的同民族学生帮助做翻译,因此这类学生在学习上很困难。但是往往这类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很多都是带着好好学习、学习成才后能回家建设家乡的想法到学校,因此学习劲头很足。这些学生的吃苦能力也很强,每天很早就到教室学习。

(二)民族区域意识很强,民族团体性较强

来自民族地区的同学非常团结,他们很多同学如果是来自同一个州或者同一个县就会经常待在一起,生活学习都在一起,甚至很多同学要求要住在一起,问其原因,他们会说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在一起有安全感。还有分班的时候,来自同一个地方认识的同学要求分在一个班,这些学生缺乏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适应能力,很多学生对于民族地区外的东西很惧怕,不能轻易接受。

(三)班级凝聚力较强,班级行动一致

民族学生集中的班级往往班级凝聚力较强,民族自尊心很强,班级活动开展也较民族混合的班级容易,学生参与度也高。在很多学校,民族学生能歌善舞、只要有民族学生的学校有文艺比赛那么就有民族学生参与,而且民族学生参与的节目质量很高。另外、民族学生集中的班级班级行动力很强,只要是班级带头人组织活动,则民族学生很支持很配合。

(四)民族学生集中,班级管理难度降低

民族学生对于本民族的人很是认可和信任,特别是他们推选出来的管理者,因此在民族学生集中的班级推选出能服众的民族学生代表来管理班级,借鉴国家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来进行班级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于本民族学生代表能信服和听从这些学生代表的管理,学校管理者只需要做好民族学生代表的工作就可以很好管理班级。

(五)学生个人参与活动积极性两极分化

民族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学生胆子特别大、不怕生,主要以男生为主,但是女生比较内向和害羞。很多民族学生能歌善舞,有些学生能积极表现出来,但是有些同学有很多才艺但不能表现出来。这需要一线管理人员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引导和开导,让他们能放开发挥自己的才能。

(六)不同民族学生表现出来的具体特点不同

有些民族地区的学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很多时候有迟到、早退、旷课、晚归、打架等情况发生,有些民族表现出来整体自我控制力较强。

二、民族学生集中班级管理思考

(一)了解民族习俗,关心学生成长

很多民族地区来的学生到外面读书会很想念自己的家乡,学校老师应该给这些同学关心,让他们觉得到学校就想到自己家里那样温暖,这样学生也会跟老师很贴心,老师说的话学生就会很听,这有利于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二)培养民族学生干部管理班级

民族地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地域归属感,培养来自于他们身边的民族同学成为学生干部可以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同学很服他们自己民族学生代表。民族学生干部管理也需要做好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要避免干部因为和本民族同学关系熟而徇私舞弊,在班级中要成立干部监督体系,保证班委干部正常工作。

(三)落实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借用联系班级的干部的力量来管理班级

在高校可以利用联系班级的学校干部来加强班级管理,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干部对于学生管理具有优势,可以弥补辅导员不能涉及的领域,使班级管理更具有实效性。

(四)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全面发展

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很多都多才多艺,但是很多学生很害羞没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善于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搞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让学生在学校既能很好的学习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五)关注班级内部团结问题,维护班级稳定团结

民族学生集中的班级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班级中既有这个民族又有那个民族,有些是分布均衡,有的失衡。因此应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班级内部团结稳定教育,还应该在班级内部组织学生专业负责班内团结稳定工作,特别是班级管理者应该在第一时间掌握班级内部所有动态。

作者:王雪红 单位: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第二篇:需求层次论高校班级管理价值及应用

一、引言

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之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使得社会对于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技术人才为目的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对高职教育需求的引导下,高校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高职教育基础管理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如人意之处。在现阶段高职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中,班主任、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租用逐步淡化,很多时候,高校的班主任或者辅导员都仅仅是扮演着信息传递者的角色,班级所遇到的问题一般都由学生干部或者学生自己处理。同时,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校的学生大多存在学习习惯欠佳、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强、学习动力缺乏、日常管理困难的问题,从而导致了高校学生管理难度加大、问题增多,甚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风,出现了差、乱、散、懒等问题,学生的各种违纪违法现象也层出不穷。

二、相关概念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是著名的美国人类社会心理学家,其所提出的需求层次论认为人类的基本需求出现次序如下:①生理需求,即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求;②安全需求,即人类为了保障自身安全,或者避免各种威胁的需求;③归属和爱的需求:主要包括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群体中的一员,希望能够被关心和照顾;④尊重需求:希望拥有稳固的社会地位,并且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⑤自我实现需求:最大程度的实现个人抱负和理想,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五种需求从低到高逐级递增。一般而言,只有当人的较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之后,才会向高一层次发展,并且人类对更高层次的需求,促使了人的发展。马斯洛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对如何激励人的行为进行了而研究。这对于高校如何更加充分有效地调动高职学生的积极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班级管理

钟启泉认为:教师整顿班级这种团体的教育条件、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的行为谓之“班级管理”。同时,根据其他专家学者对“班级管理”的描述。我认为:班级管理就是指班级管理者依据班级素质教育目标、学校组织目标,以及基于国家现在教育方针,根据班级的具体实际,科学的利用各种信息、空间、时间、事、物和人等管理要素,科学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控制、组织、计划、决策等功能,最终达到班级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为班级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高职生违反纪律的具体行为,往往是因为高职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具体表现。为此,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通过班级管理,为高职生创造满足自我需求的条件,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同时也可以促进高职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该以是否有利于学生满足当前阶段需求为指导思想,进行具体的班级管理。

(二)班级管理应采取个性化的管理措施

在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中,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成五种,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需求,而拥有不同需求的高职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为此,班级管理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辅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班级管理应该实现开放式管理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可以看出“自我实现”是学生发展的最终需求,因此通过班级管理并不能够直接满足高职生的自我实现需求,只能够是通过开放式的管理,为高职生创建一个更好的能够让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帮助高学生努力追求“自我实现”,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四、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高校个体的差异化,不同的高职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为此,在进行高校班级管理时,应该针对不同层次需求的学生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来实现或者辅助满足学生需求。

(一)基于高职生生理需求的高校班级管理

高职生生理需求主要体现在满足高职生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富裕,但由于高职生的收入来源窄,因此生理需求仍然是高职生最主要的需求之一。为此,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基本生理需求,充分利用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补助政策,帮助高职生申请助学金和奖学金,并且组织高职生积极参与勤工俭学活动,以帮助高职生满足生理需求。

(二)基于高职生安全需求的高校班级管理

高职生的安全感需求,即要让高职生在学校有安全观。具体的班级管理办法包括关注高职生的生活环境是否舒适,是否会导致高职生抑郁、焦虑等。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高职学生的安全需求既包括身体安全,同时也包括心理安全。

1.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校学生的自控能力更差、叛逆行更强,导致高职生打架斗殴、聚众酗酒等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对高职生进行教育疏导,避免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同时,学校的客观环境安全也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关于学生的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给学校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因此,高校应该加大软硬件投入,为高职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加强高职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高职生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2.高职生心理健康

除了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外,更应该注重高职生的心理安全。高职生由于没有成功的升入本科院校,因此通常都具有较强的厌学心理和自卑心理。为此,在班级管理中,需要非常重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需求,通过加强与高职生的交流和沟通,不断的鼓励他们直面困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安全需求。

(三)基于学生归属和爱的需求的高校班级管理

高校是高职生真正意义上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的挫折。班级建设应该像家一样,给高职生爱和被爱的感觉,让高职生产生班级归属感。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每一个人都有爱和归属的需要,每一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集体和团体,都需要被集体或者团体的温暖、支持和认同,否则个体将无法生存、生活”。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学生具有归属和爱的需求,每个高职生都希望得到关心和照顾,并且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该通过建设班级网站、建立班级QQ、微信等沟通群,依靠学生社团,成立各种兴趣爱好小组等方式,搭建一个高职生之间友好交流的平台,消除高职生在高校的孤独感。

(四)基于学生尊重需求的高校班级管理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的尊重需求,包括信心、自我尊重和成就,以及被他人尊重和对他人尊重等。同时给高职生尊重,也是高职生能够感受到安全感的基础。对高职生的尊重,主要是指对高职生人格的尊重,对高职生生活的尊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站在与高职生平等的角度,倾听高职生的想法,不恶意的去讽刺、取笑他人,与高职生平等交流,给予高职生充分的信任和平等,在言传身教中,也让高职生学会不断的尊重他人。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大多数的高职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在初中、高中,大多因为长期被视为差生而备受学校、社会,甚至是家庭的冷落,从而导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批评非常敏感,因此更加希望得到尊重。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尽可能的尊重高职生的尊重需求,做到真正的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多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加油,通过对他们的认可和赞扬来满足高职生的尊重需求。

(五)基于高职生自我实现需求的高校班级管理

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论,高职生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需求。促进高职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让高职生自觉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高职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满足高职生的自我实现需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应该为高职生提供一个能够自我实现的平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高职生都肯定存在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因此,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发展,通过搭建能力增长平台,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并让高职生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自己的真实兴趣和自身优势,最终促进高职生的自我实现;另一方面,应该给高职生充分的鼓励,对于高职生的每一次尝试(不论成功与否,也不论是否得到了正确或者错误的结论),都需要对高职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不断的追求满足自我需求实现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生活,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最终实现高职生的人生发展。

五、结束语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明确指出了人类的五类基本需求,人类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之后,才会朝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为此,高校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通过充分分析高职生的需求,并且针对高职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实现或者辅助高职生满足低层次的需求,最终促进高职生朝自我实现不断努力。

作者:马世雄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第三篇:高校人文关怀学生班级管理探索

一、人文关怀之于高校学生培养的意义

人文关怀不仅注重人的生命存在,更注重人的精神和情感,给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关注,旨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人生的意义和价格。高校学生管理过程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天赋、兴趣、性格和情感,关怀学生个性化的生命,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个性发展空间。人文关怀之于高校学生管理的必要性首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概括:

1.基于人性发展的需求

人类的需求是多方位的,除了生理需求,人还有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类的本性决定了高校学生管理必然应当始终紧紧以“人”为核心,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精神需求。通过人文关怀实现对于教育对象个性的发掘和潜能的开发,保证他们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最终实现他们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快乐生活。

2.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成长发展中的青年一代,既有全面发展的要求,又有个性发展的要求。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适应青年的本质需要,符合青年的根本利益。高校要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积极奉献社会和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要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又要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以适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要求。要加强大学生的健康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增强其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喜爱,使他们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同时,要培养大学生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不断完善其个性的能力,使他们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的目的,以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浩大的工程中,高校只有本着人文关怀的理念,才能为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应有的物质和人文条件,才能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

3.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智力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大量心理健康、心灵和谐的人才。唯物主义历史“育人”观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从个体发展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间向成年期的转变过程中,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人文关怀就成为预防和阻止心理疾患发生的迫切需要。要求教师主动走近学生,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的疑惑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疏导,去帮助解决各种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用爱温暖学生孤独的心灵,为和谐社会育心灵和谐的人才。

二、班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班级是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肩负的教育责任是巨大的。因此,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养,积极进行探索创新,才能做好做实班级管理工作。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班主任应该以大学生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他们的个体需求,包容不同观点,激发大学生主的生命热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班主任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最直接参与和执行者,首先应该对学生给予以下的人文关怀:

1.生命关怀。

生命关怀是人文关怀之基,班主任应该从生命的意义、价值等维度对大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要使学生明白:生命不仅仅属于生命个体本人,更属于家庭、属于社会、属于国家,要引导大学生养成理性平和的心态,真爱生命。

2.尊严教育。

人的尊严主要是指尊严尊重是人文关怀之本。班主任首先要关心、爱护所有学生,保障学生各种正当权益,尤其对生活困难、学习困难、有心理疾患学生给予更多理解、关怀,让这些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真爱与温暖的同时,人格得到尊重,权利得以保障。

3.价值引导。

价值引导是人文关怀之要,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4.发展引领。

要遵循创新发展的原则,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求与发展观,促进学生在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完善人格,最大限度地尊重、关心、满足和引领学生成长和成才。

三、班级人文关怀管理时效性探索

1.班级管理的核心在于对学生的关爱

美国国家教育学会前会长内尔•诺丁斯把关怀当作一切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他主张以关怀的价值取向取代说教,我认为特别有道理。对学生的关爱,是班主任力量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处在大学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段,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他们自尊心强,感情十分脆弱,特别需要同学之情、老师之爱。遵守校纪校规、规规矩矩上课的好学生当然是值得我们赞美的,而对于违反纪律或行为习惯有偏差的学生,如果动辄训斥和批评甚至嘲讽挖苦,极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容易导致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班主任不仅要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更要用真挚的爱去激发他们对规则的服从、对知识的兴趣、对生活的自信,同他们交流思想,建立感情,对他们进行自信心的培养。真诚的微信、信任的目光、体谅的了解,殷切的期望,都能够给教育学生的过程增添正面的能量。

2.坚持不懈地用爱和关怀感化学生

“罗琳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够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几个或不爱学习、或不遵守校纪校规的学生。针对这些特殊的个体学生,我们更应该用真心真情去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是真心为他们着想。真心的爱护,不仅是生活上的“扶贫”、学习上的“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扶志”、品行上的“扶德”、心灵上的“扶健”。而且,我们不能期望对此类学生的教育能够一蹴而就,班主任需要有这样的信念:学生反复100次,教师做101次转化工作,坚信用爱和关怀一定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气、发展成才。

3.人本管理,以尊重学生主体人格为前提

关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爱首先要尊重。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首先,要重视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主体人格。尊重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班主任面前,班主任有责任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主动性、自觉性与创造性;要尊重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价值选择的多样化,求同存异,因材施教。其次,要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班主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思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各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要了解和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比如要掌握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申请相关资助,同时特别需要密切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把好心理问题关。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生感到迷惑时给以引导,在学生遇到挫折时给以安慰,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予以援助。

4.平等交流,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独霸话语权力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单向性和单一化的灌输结果造成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交往处于一种“来而无往”的困境。这种言语关系导致了学生丧失个人言语的自主权利也使班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班主任和学生间平等交流,是实现师生合理交往、优化教育效果的前提性因素,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是实现师生畅通交流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建立班主任和学生共同为主体的在话语权平等基础上的相互交往关系,在对各自主体性地位的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实现教育目的。

四、结语

总之,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我们只有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为己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感受世界的美好,从而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努力学习,促进和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郑伟芬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