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筑学素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建筑学素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现状

(二)学生对电脑技术过于依赖,学生在素描课程训练中表现麻木懈怠

电脑技术的普及与各类设计软件的诞生,学生对徒手绘画的厌倦情绪随之产生,电脑绘图成为了学生的新宠,大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素描课程与将来的建筑设计并无多大关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麻木和懈怠的状况。再者,课堂教学中有无素描基础的学生同时训练,有基础的同学很快能在班级中脱颖而出,势必导致其他建筑学学生会为不能画出满意的“调子”而感到困惑不已。因此,诸如黑白灰调子的处理、线条的排列等表象的东西成为了其他学生追逐的目标,而这些表象依靠培养计划设置的课时训练根本无法实现学生所理想达到的效果,即便是老师的示范也会变得奇幻而不可琢磨,在较短时间内学生极易失去信心,学生素描信心被扼杀,转而对电脑绘画更加依赖。

(三)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素描课程教学只能是走马观花

地方高校建筑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建筑学专业学生需要完成四门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素描》《色彩》《美术写生》《建筑表现技法》。每门课程包括的内容很多,平均学时数仅为48~64课时,分四个学期授课,课程教学缺乏连续性,而四门课程均为水到渠成的课程,需要充足的时间动手训练,即便是一张相对简单的素描作业都需要5~10个课时来完成,更何况建筑学专业素描需要涉及结构、设计素描教学的内容。因此在短短的教学课时里完成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完整的教学内容就只能是走马观花,不可能实现学生素描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四)师资不足,师生比失调

高校建筑学美术课师生配比如果为1∶10左右,在教与学中对学生的授课、指导、修改作业等方面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师生配比,教学效率自然很高。然而大多数地方院校建筑学美术课的师生配比为1∶30、1∶40,甚至更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量的作业堆积案头,课堂上对学生的辅导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一堂课下来得到教师辅导的学生也只能是了了几个,师生比严重失调,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

二、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建筑学专业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纯粹的艺术家,教育者应以培养建筑师在构思、造型、形式、美感、艺术感染力、艺术思维、空间表达能力等方面为主要教学目的。因此现代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教学应该从单一的传统素描造型技能训练拓展为多层次多形式的造型训练,注重突出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思维表现更加自由,将艺术原理、艺术规律、艺术思潮、表现技法贯穿于整个素描课程教学过程中,肯定学生自己的艺术主张,强调设计素描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素描手段实现设计表现的能力,

(一)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模式

1.改变传统思维的审美标准,打破常规透视和构图原则。

准确的透视和常规构图原则并非是衡量素描作品水平的唯一标准。教育者需启发学生改变固定思维的审美标准,打破常规透视原则,充分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对绘画对象进行扭曲、怪诞形态、质感、夸张等形象处理,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传统素描在构图上要求遵照严格的构图原则,建筑学专业素描允许完全打破上下左右的画面平衡,通过求满、求险、求空、求偏、求局部等构图形式格局,使画面空间获得出人意料的自由度。

2.改变传统思维定式,打破常规写生对象的选择和组合方式。

在传统素描教学中,类似物组合、关联物组合、高差异体组合、质感差异组合等传统的物体组合方式是教师常用的素描对象组合方式,学生则被动地成为了这些组合方式的接纳者,机械地再现教师指定的写生对象成为了学生素描的主要任务,创造能力遭到扼杀。改革传统素描教学的思维方式,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和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将自然形态与形式要素转化为设计要素,通过图像来传递信息,强调从自然形态中获取深入形态表象和生命机体之中的洞察力,超越表面的描摹,以此认识形态与功能的潜在关系,强化形态语言和形式意识,培养学生对形态的解析、变异、重组、繁衍的能力。要让学生参与素描写生对象的选择和组合,如采用悬挂、倒挂、垒积、包扎等不同形式进行写生对象的随机性摆放,使写生对象的选择和组合过程充分融入学生的思维和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3.打破传统素描工具的单一性选择,尝试多种素描手法和工具的选用。

传统素描模式是用排线的方式画素描,因此素描工具选择具有单一性,通常选用铅笔、木炭条、炭精条、炭笔等常规工具,石墨棒、索斯(湿性绘画材料)、桑基那、歇比亚等高级素描工具很难在课程训练中被选择。设计素描表现手法十分丰富,除了传统方法外可采用涂、抹、擦、印、贴等方式实现视觉效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综合运用各种材质媒介到素描画面中来,丰富素描创作语言,充分表达作者感受和体会,发展个性,打破传统素描工具的单一性选择,尝试多种素描手法和工具的选用,有效拓展学生开放性与多元性的视觉思维以及多方位、多角度地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素描创作冲动,激励学生素描作品的创作灵感。现代素描艺术,既有素又有色,既有描又有绘,平面的媒介已经超出纸的材料之外,非传统的媒介也不断地作为创新材料加以援用,甚至包括了计算机、复印机等工具。

(二)强调素描的抽象意识

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不应是简单的物象再现与描摹,应强调素描的抽象意识。画素描,就是画思想,画分析,画认识,这是建筑设计者从事素描的基本态度,也是素描作为所有专业设计的共同素描基础的出发点。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形态表现,具象与抽象也是两个范畴的艺术语言,反映的是人们对相同事物的不同观察方法,进而产生不同的思想表现方法,二者也有很紧密的关系,从具象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象,并存互补,是艺术在审美上的自然发展。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抽象思维和抽象表现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创造的主动性及表现性的提高,有助于启发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注重素描对象的结构认识

建筑学专业素描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转折点的把握记忆与用线的表现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理解、剖析结构为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推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客观对象看成是透明体,帮助学生对三位空间意识的理解,将物体的结构和形体有机结合,通过角度、透视、比例、空间变化对物象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部分进行逻辑分析,有选择性地表现。对物象进行结构认识时可采取单一结构形态分析和多个形态结构分析的模式,启发学生采用重线条弃光影、重构造弃色调的方法对物体内部的构成与空间关系进行表现和描述,注重素描对象的结构认识。创造性构思是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的关键,通过素描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为专业所需的造型艺术的敏锐视觉观察力、严谨的造型表现力、造型记忆力和创造性的徒手表现力是建筑学素描课程教育者的教学目的。在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教学理念应旨在引导学生从感性思维转向理性思维、从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教学要求应从绘画素描转向设计素描,从具象再现转向抽象表现,教学方法应从模拟写实转向创意创作,从动手描绘转向动脑设计。

作者:唐西娅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