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程技术探究(4篇)

高职工程技术探究(4篇)

第一篇:高职园林道路工程课程标准探究

摘要:

本文依据高职高专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园林道路工程课程的要求,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提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

高职高专;园林道路工程;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园林道路工程》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园林道路工程是园林工程重要的设计和施工领域,对园林景观的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此课程的实践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施工认识水平,为今后从事园林设计、园林施工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高职高专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园林道路工程课程的性质和作用,运用网上调研、企业座谈、问卷调研等方法对园林道路工程实践应用能力需求进行资讯收集整理。从园林局、园林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等邀请行业企业专家,针对岗位任职要求,与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共同研究、开发和设计课程,实现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对接。

3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第一,依据高职高专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园林工程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绿地养护与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第二,依据对内蒙古地区园林行业进行广泛的调研报告;第三,依据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现场园林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结果;第四,依据园林企业的往届毕业生及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详细的访谈结果;第五,依据与其它课程衔接的紧密程度。

4课程目标

4.1专业知识目标

①了解园林道路的概念、类型及功能;②理解园林道路选线选点的原则;③掌握园路系统的布局形式;④掌握园路平面线形、横断面线形、纵断面线形设计;⑤掌握园路与建筑物交接形式、园路与广场交接形式、园路与园路交接形式;⑥掌握园路工程施工技术要点;⑦掌握园林场地工程施工技术要点;⑧掌握台阶工程施工技术要点;⑨掌握路缘、边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4.2专业能力目标

①具备进行园路系统布局的能力;②具备园林道路系统工程现场施工技术指导能力;③具备园林道路系统工程施工过程监理、检查、验收技术的能力;④具备园林道路系统基本原理与基本设计能力;⑤具备完全读懂园路与场地结构施工图的能力;⑥具备绘制园路与场地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5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5.1园路基础(理论学时:4)

①了解园路的概念、类型及功能;②掌握园林道路分级指标;③理解园林道路选线选点的原则;④掌握园路系统的布局形式;⑤掌握各种形式的园路铺地参考图样。

5.2园路线形设计(理论学时:3)

①掌握园路系统平面线形基本设计要点;②掌握园路系统纵断面线形基本设计要点;③掌握园路系统横断面线形基本设计要点。

5.3园路路口施工要求(理论学时:1)

①掌握路口施工的基本要求;②掌握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形式;③掌握园路与广场的交接形式;④掌握园路与园路的交接形式。

5.4园路系统设计(实践学时:8)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给定地块的理解以及设计构思,进行园路系统的总体布局设计。

5.5铺地材料概述(理论学时:4)

掌握砖石材料、胶凝材料、混凝土与砂。

5.6铺地材料调研汇报(实践学时:8)

①掌握相关材料的市场名称、价格、规格;②摸索、掌握市场调研的方法。

5.7园路施工要求(理论学时:4)

①掌握园路的结构;②掌握园路施工的基本流程。

5.8园路各结构层施工技术(理论学时:12)

①掌握垫层施工技术要点;②掌握基层施工技术要点;③掌握结合层施工技术要点;④掌握面层施工技术要点。

5.9园林场地施工技术(理论学时:4)

①了解广场的概念、类型;②掌握园林广场的布局形式。③掌握广场施工流程及环节;④掌握停车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⑤掌握运动场地施工技术要点。

5.10台阶施工技术(理论学时:2)

①了解台阶的类型;②掌握各类台阶的施工要求;③掌握常规台阶的施工技术;④掌握木质平台铺筑技术。

5.11路缘、边沟施工技术(理论学时:2)

①了解边沟、路缘的类型;②掌握边沟、路缘设计要点;③掌握边沟、路缘工程施工常见问题。

5.12园林道路施工详图(实践学时:8)

6教学方法

第一,案例教学法:教师把优秀的已落成项目作为题目。学生完成自己的方案后,带学生到项目实地看现场,让学生通过对成熟项目的现场勘查,对比分析自己方案的不足,并分析已有方案的优缺点,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第二,网络教学法:将园路工程施工重点、难点设计为微课程。学生课前进行网络学习,发现问题,课内针对性解决。第三,“行知”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演示部分、课程抄绘部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园林道路和园林场地的结构做法。为其他相关课程及就业打基础,提高向“成品”学习的能力。第四,现场参观讲授:以实际专业环境为现场,基于工作和课程讲授需要,进行园林道路工程的认知实习。

7教学评价

7.1教学评价主体

由学生自评(20%);学生互评(20%);专兼职教师评价(60%)组成。

7.2教学评价内容及标准(100分)

7.2.1学习情境(10分)

①能正确理解、运用所学知识;②积极搜集资料,认真学习,师生互动;③能够科学鉴赏优秀设计作品。

7.2.2图纸表现(30分)

①积极搜集有关资料,能吃苦;②施工结构图绘制准确;③设计的图纸清晰整洁、作图正确,语言表达流畅;④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⑤小组合作,认真讨论,和谐交流;⑥各成员任务清楚,发挥团队作用。

7.2.3调研结果(20分)

①结果真实,有依据;②结果全面;③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7.2.4汇报表现(20分)

准备充分、资料齐全,语言流畅,大方得体。

7.2.5出勤(20分)

①出勤次数不得小于60%;②旷课次数超过3次。

8结语

课程标准是规范一门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而《园林道路工程》作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需求的一门主干课,其课程标准的探究,对于规范课程教学、有序开展教学工作,直接指导教师教学,提升课程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南海风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第二篇: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校企合作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规模增加,以及当今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急切需求,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从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入手,探讨校企合作的有效方法,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的模式,以化解当前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也日益增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对职业教育要增加投入,并且实施“校企合作”这种被公认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以便更好的就业,从而把课堂学习和企业实践经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组织的优势资源。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一方面可以让学校师资队伍更加强大,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得以整合和优化,不仅如此,校企合作最重要的是可以解决当前毕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主要的模式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多次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结合”“半工半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职业院校多年的努力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可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大致分为下面几种模式。

1.1“2.5+0.5”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包含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的专业,知识面比较广,因此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方面,是根据企业的岗位不同的需求制定的。有两年半的时间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最后的一个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且根据学生实习的岗位自拟毕业设计题目,在实习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根据自己对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兴趣爱好自行寻找就业单位,也可直接到实习企业就业。

1.2建立实习基地的模式:

将实习基地建立在学校,学校提供相应的场地,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和技术、资金,学校参与实习基地管理并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产品的生产,学校和企业以股份的形式参与实习基地的利益分红。通过实习基地的建立,学生掌握了生产新技术,教师获得了新技术开发的机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1.3订单培养模式:

是各省份企业根据生产、技术的需求,与学校联合开设定向生的培养,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的设置、相关工种技能操作的培训。学校根据企业的生产产品、技术岗位要求进行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企业可直接录用。

2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纵深发展的长效动力机制,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上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学校热情、主动、积极,而企业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同时缺乏政府的有效的制度保障等因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只存在短期行为现象。笔者经过调查和对学生的回访,影响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企业合作教育发展的原因是:

2.1实训基地的设备老旧

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有很多企业的电子技术和设备都比较的先进,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受到省、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的支持,教学设施、实训的设施等相对比较落后,有的学校为了节约经济成本,将企业已经淘汰的设备作为实训设施,实训的人才培养、授课内容与实训操作技能不相符,从而与企业的生产、技术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建立。

2.2师资队伍缺乏创新能力阻碍了校企合作

当前,许多高职学校是由原来的技校、中专合并组建的。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从普通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很高,但是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而企业既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工作人员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需要,不能按照学校教学时间来校授课。同时,各高职学校在面临生源、经济双重压力下,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科研、技术创新等。因此这也是许多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2.3企业和学校的宗旨不同

衡量办学质量的好坏就是就业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率的多少是决定该专业是否能够继续发展下去的重要指标,很多学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重点抓就业率.而企业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如果与学校合作,就会增加企业的人力、财务成本,短时期内没有给企业增加效益,还给企业增加许多的负担。即使有的企业与学校有合作的意愿,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待遇、保险等问题,在没有省、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也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地域以及经济强弱也是影响之一。在湖北省内,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方面的企业的数量与规模比广东、深圳相比差距比较大,接受新技术的信息也稍微慢些。

3建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从上面的校企合作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推进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对策。

3.1建立生产型工厂校企合作。

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订单、生产技术、企业管理制度等,学生在工厂进行实际生产操作,生产出来的产品(比如耳麦)可以面向社会人群和学校的学生进行销售。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根据电子信息更新发展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确定。从而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与企业建立产品售后服务公司。

这种方式是由学校投资,电子产品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和指导,建立某电子品牌售后服务公司,在管理上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学生可在公司对电子产品进行维修,加工、简单设计。学生得到了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建立生产科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

企业将已经立项的科研课题与高职院校教师、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学生合作,共同研发,或者企业技术人员与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共同研究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可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和专利项目转让给企业进行生产,达到了以科学研究促进生产、促进教学的目的,通过这种良性循环,激发教师、学生创新新技术的热情和创造力,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了高职院校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并能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参加湖北省或部级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竞赛等奠定一定的基础。目前,我国对高职院校教育重视和财政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也逐步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借鉴国外和国内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如深圳职业学院),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在发展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方式。

作者:肖春芳 韩绪鹏 单位: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戴裕崴.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5).

[2]吴戈昊,张铮,吴红梅等.高职电子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8(24).

[3]邹林斌.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之探析[J].市场周刊,2004(6):107-108.

第三篇:中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探讨

摘要:

依托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对中、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高职的人才培养规格,并结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从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过程衔接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一种一体化设计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构建了一种对接紧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科学高效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中高职衔接电子信息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

大多数高职院校按照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计划,没有考虑与专业对口的中职学生的差别,导致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学习课程与内容出现大量重复,有些专业的重复率甚至超过60%。探索并建立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对于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对中、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高职的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对接紧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科学高效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体系,更好地满足实现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一、设计“对接岗位、能力递进”的专业培养目标

对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明确专业岗位定位,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的高度衔接。成立由企业行业现场专家、合作学校教育教学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分析表,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撰写。密切跟踪区域产业升级、职业岗位和技术变化,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中高职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二、建立“项目引领、螺旋上升”的课程衔接模式

课程衔接为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核心和落脚点,也是中职衔接工作的关键。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按照电子信息产业和行业相关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中高职阶段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形成“项目一体化设计、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衔接模式。按照专业培养以真实产品(嵌入式迎宾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为载体,专业课程教学以实现产品所对应的任务为驱动,编制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逻辑线索,突出专业在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实现中高职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合理衔接和任务驱动”。以技能增强、知识提升、应用拓展等能力递进的“螺旋上升”方式设计中高职衔接关键课程标准。以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与制作生产流程为主线,设计中职岗位课程与高职岗位课程,建设核心课程慕课网络资源,探索MOOCs平台“翻转课堂”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实现“对接岗位、突出技能”的关键课程建设。

三、实现“统一管理、个性发展”的教学过程衔接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要有配套的教学过程衔接管理机制,需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资源、质量评价体系与教学管理沟通机制六个方面着手建设。

(一)夯实“工学交融、系统协作”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2+3”“分段、分工、不分家”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全面落实“工学交融、系统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通过校企“订单培养”或“现代学徒制”培养,做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人才规格相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产业工作过程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实训条件环境与产业条件环境相对接。

(二)实施“名师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团队提升工程

创新教师管理制度,优化教学团队结构,提升教师团队教学业务水平和教研科研能力,加大教学团队企业和国外境外培训培养力度,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技能水平高、教研能力强、团队结构优的专业教学团队。建立中高职教师相互兼职、跟班学习制度和管理制度,形成“教师互派、定期研讨、常态沟通”的机制。

(三)建成“四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实践教学基地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软硬同步提升的建设理念,建设集“生产、教学、科研、培训”四位于一体,具有现代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化、开放化、多层次化;“共同规划,职责分工”,逐步扩大校校、校企三方在物质、智力和信息三大资源的共享面,全面建成“四位一体、共享多赢”的实践教学基地。

(四)打造“校企共建、优质共享”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按照“校企合作、系统设计、资源共建、开放共享”的建设思路,以产品设计制作流程对应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果,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和职业培训资源库的建设,建成具有鲜明特色、设计科学、使用便捷的大型开放式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

(五)健全“发展导向、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中高职联合等方式共建系统的评价体系,全面系统评价学生和教学质量;积极引入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加盟,更好地帮助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主动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去,进一步完善第三方评价体系。建立“发展导向,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机制。

(六)完善“信息共享、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沟通机制

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强化教学管理职责。建立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专人联络与负责,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QQ群和微信等平台,建立试点专业网站共享管理信息,实现实时沟通和联络,形成全方位、全过程、无盲点的教学过程“无缝”衔接机制。

四、结语

通过建设,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成为湖南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示范和标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专业教师共主持校企合作与技术服务项目20余项,开发系列产品与研究成果21项,取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科技进步奖1项。拥有中职、高职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培训基地(教育部国培项目),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省本级培训项目——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培训基地。根据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麦可思数据(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数据,本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2013届学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3710元,高于全国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平均值3178元17个百分点,对母校满意度为91%,比全国85%高出6个百分点。2011-2014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等省或全国性竞赛获一、二等奖100余人次。基本形成集人才培养、技术培训、产品服务、技术服务、文化服务为一体的集成化社会服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张平华 雷道仲 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7-30.

[2]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3]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0(22).

[4]彭玲芳,屈孝初.中高职衔接中的破冰之行——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J].成人教育,2015(4).

[5]柳燕君.构建“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化设置”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第四篇: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实践

摘要: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具有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作者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为例,对如何顺利开展毕业设计进行说明。文中实例经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1毕业设计的作用

高职院校无论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3]:①实行“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即采用实践项目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内容对接岗位工作内容;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环节,综合性强;③是衔接课程设计和顶岗实训的重要环节;④是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

2毕业设计的思考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进程计划,毕业设计一般被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此时学生的课堂理论教学基本已经完成,是开展综合性强的毕业设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时机,对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职院校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种现象:第一,设计选题不合适:主要体现在选题范围太单一或设计内容不合适的问题。要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零对接,设计选题非常重要,课题选择原则应遵循“科学性、创新性”[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面向建筑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的核心就业岗位是建筑业企业的施工员,设计选题应紧密对接施工员岗位工作内涵。第二,教学设施不完善:毕业设计应在校内实训室完成,但现在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符合要求的实训室或者实训工位存在不足现象。由于毕业设计内容的需要,实训教室应配备基本的实训条件,如绘图桌、绘图板、计算机等设备设施。第三,教学评价方式太单一:毕业设计作为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教学评价应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加强过程考核,引入分组讨论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引导。第四,实训师资力量不足:毕业设计不同于普通理论教学,它往往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部分甚至全部任务,因此对指导老师的要求更严格,更全面,也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出现实训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第五,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毕业设计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中开展毕业设计[2]。为更好的发挥毕业设计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湖南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湘教通[2015]218号)和《关于开展2015年度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设计抽查的通知》(湘教通[2015]302号),对湖南省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教学时数、实施程序、设计选题、成果质量和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同时组织专家开展了毕业设计抽查工作,督促和引导高职院校提升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毕业设计的实践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在总结多年毕业设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2015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方案,方案涉及毕业设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从毕业设计成果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高职院校如何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具体实施亮点如下。

3.1建立健全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工作,在工作组织和领导机构方面建立了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建筑工程系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和答辩委员会,在常规管理方面建立了过程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从制度上规范了毕业设计工作的流程。

3.2建立毕业设计导师库,逐步推行“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

遴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并建立毕业设计导师库,试行学生与导师双选机制,同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引入现场能工巧匠进课堂,试点推行“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从师资力量方面保障了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3科学选题、统筹安排

为做到毕业设计内容与行业前沿性技术及市场多变性需求同步,引入企业真实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建筑工程系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所采用的图纸均为湘潭市实际项目的图纸,并通过开展毕业设计方案论证会合理制定毕业设计的任务,并结合企业施工员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确保了毕业设计选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4加强过程考核、建立多样化、多元化评价体系

为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和指导教师履行指导职责的情况,建筑工程系设计了过程考核表(分阶段),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素养、阶段性成果质量及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水平,过程考核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成果评定、答辩评定、分组评定一起形成多样化、多元化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训练为主的评价准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5规范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标准

按照湖南省教育厅的要求,各高职院校都要在世界大学城本校机构平台上传学校有关毕业设计的文件及过程资料,展示毕业设计过程资料和毕业设计成果,向社会公布,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建筑工程系制定了毕业设计成果质量标准,规范了毕业设计的成果。3.62015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实例项目图纸:湘潭市天易工业园湖南新向维包装有限公司办公楼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共32张A2图纸。项目概况:总建筑面积4401.81平方米,地上5层,建筑高度22.38米。任务:完成工程量清单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教学时数:9周(其中1周施工图的识读、3周施工图预算、4周施工组织设计、1周成果整理与答辩)。具体成果:施工图识读阶段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图纸的正确识读,建立项目空间概念,并配合过程考核完成指定结构构件钢筋下料单和指导老师安排的其它任务;施工图预算阶段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的正确计算并汇总,形成工程量清单,选修完成分部分项工程的套计,形成投标报价文件;施工组织设计阶段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撰写施工方案,制定进度计划(绘制进度计划表),进行施工部署(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成果整理与答辩阶段需要按照质量标准形成毕业设计成果并按要求建设大学城个人空间展示毕业设计成果。2015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大学城个人空间展示示例:学生需要在个人大学城空间建立“我的毕业设计栏目”,并按要求建立毕业设计成果和过程考核资料的展示栏目,上传相应的毕业设计成果,向社会公开。

4总结

毕业设计一般作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有效衔接课堂理论教学与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顺利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也应作为必修课程列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方面有多年实践经验,当然也存在诸多不足,在此一并提出,供大家借鉴参考:第一,通过在企业征求毕业设计课题并在实施过程中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科学选题,合理制定任务是毕业设计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第二,加大毕业设计实训室建设力度,建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师资库”,推行“双导师”制,是毕业设计顺利开展的保障;第三,分组讨论、过程考核、成果考核和答辩考核等结合的多样化、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引导学生顺利开展毕业设计的重要举措;第四,规范毕业设计质量标准,体现毕业设计路线可行性、技术方案科学性、设计过程完整性的要求,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归宿。

作者:徐运明 欧阳文利 单位: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杜继涛,杨梅.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思考[J].,国际会议,2011.

[2]李素婷.职业院校毕业设计环节的校企合作控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