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管理范例

高校就业管理

高校就业管理范文1

关键词: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在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数量明显增加,由于毕业生供需压力和矛盾越发显著,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信息系统不仅能强化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还能显著降低求职和招聘成本,在推动就业的基础上,直观体现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情况。基于此,强化信息化建设和构建功能完善的就业信息系统也成了当前高校发展的基础环节,下文将展开详细论述。

1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概述

1.1构建系统的基本需求。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需要长远运行,从而实现对就业工作的指导和帮助,所以无论是功能还是应用过程中都对系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按照就业指导中心日常工作的要求,应该认识到就业信息网的用户需求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就需要进行访问用户的分类管理,在不同的权限类别下进行需求功能的满足[1]。在网站系统中,用户主要涉及的是学生、企业和就业指导中心管理员。因此按功能类别可以划分为毕业生信息管理、企业信息管理、校园信息管理和辅助等功能,例如职业测评等。

1.2功能设计。根据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需求,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可以进行以下分解:(1)部门工作概况。部门工作概况指的是为浏览者介绍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内容和办公项目,便于学生和企业进行相关内容的办理。(2)就业动态和管理。就业动态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相关校内活动和就业新闻。就业管理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不同地区的就业政策和方案,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3)就业和创业指导。就业指导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有指导性的就业信息,比如求职技巧、就业案例分析、注意事项等,帮助和指导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可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方案、成功案例等信息,在鼓励学生创业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社会就业压力[2]。(4)招聘信息。为学生提供招聘信息,比如招聘职位、人数、地点和工作要求等等。企业招聘信息分为管理员录入、信息和系统维护几个环节,企业在工作中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招聘信息的,但是需要提前注册并授权。招聘会中的信息可以为学生更为集中地地区招聘消息,不仅能方便学生查询,还能实现就业机会增加。(5)毕业生简历系统。毕业生简历系统涵盖的内容比较复杂,比如个人信息、求职意向、学历、特长等等。毕业生在求职系统填写完自己的信息后,可以在网上进行求职意向的,并在数据库中保存相关信息,企业就能在招聘过程中根据职业要求查询满足企业要求的毕业生信息[3]。(6)用户注册。系统运行阶段需要设置实名制注册制度,通过认证后才能享受网站提供的相关服务。所有用户在应用系统前都需要进行实名注册。基于用户身份类别不同,因此在注册时也要选择不同(7)职业测评。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基本测评服务,在先进的测评系统帮助下,对学生的性格、能力、发展空间等进行评估,从而帮助学生更快速进行行业和职位选择[4]。

2系统功能模块概述

2.1用户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该保证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合法性,所以在对该平台构建后,需要对访问用户进行必要的访问控制,从而实现用户对平台访问的管控。在这一平台中,要借助角色类型不同进行访问控制策略的调整,确保网站访问效果得到最大程度优化[5]。通常权限管理系统分为以下四个环节:首先,用户管理。主要包含了系统维护工作者的基本信息,内容的记录、编辑等等。其次,角色管理。主要就是对不同角色的定义或是编辑处理。再次,授权管理。这项工作主要是将不同角色分配给广大用户。最后,用户身份认证。这项工作需要用户在登录过程中提供正确密码,在安全性得到保障的过程中,系统实现对密码的二次加密。在访问控制环节中要始终坚持无权限栏目不可获取的工作原则,换言之,用户只有完成身份认证后才能进入到管理界面,并且在权限范围内获取相关内容,对于没有授权操作的界面仍然无法进行操作和信息获取。对于用户在系统运行中点开的每一个链接界面都需要进行身份信息的验证,避免出现非法跳转对系统正常运行造成负面影响。

2.2用户登录和注册。在就业信息系统中,用户登录是最基础的功能之一。按照系统用户类别差异,通常分为学生、企业和就业指导中心管理者等。学生和企业可以在主界面直接进行登录和注册,但是其他用户就需要在地址栏中填写具体位置后进入特殊登录界面,在完成登录后按照提示差异,使用不同的权限范围[6]。一般系统登录界面需要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验证码,并在登录成功后进行信息数据的验证。在用户输入用户名和验证码后,系统后台需要对其正确性进行判断,只有保证验证成功才能在登录状态下继续开展其他项目。否则,系统会直接提示用户名或是验证码错误的信息。

2.3招聘信息。目前高校就业网站越发完善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需要在学校网站上获取相关的招聘信息。所以,在就业信息网中,招聘信息的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功能模块。这一模块的设置不仅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手段,还是企业招聘信息的重要方式[7]。在该网站运行过程中,企业主要的任务就是真实而准确的招聘信息。在信息时需要用人单位和就业信息管理者进行配合,也就是企业在相关招聘信息后,需要登录注册并完成授权,才能在填写相关招聘信息后由管理者进行审核,并及时招聘信息。企业在进入网站后,需要正确输入企业的信息和密码,在身份验证为合法用户后,才能进入到用户功能模块系统中,在招聘信息栏中进行招聘信息的设置,及时进行信息。在招聘信息中,主要涵盖了企业对求职者提出的素质要求和职位信息。

2.4基础信息管理。基础信息管理中,主要就是对学生、企业基本信息的修改、查询等操作。在学生和企业完成信息登录后,会在具体登录界面中展现功能任务栏,在任务栏中详细列出了增加、修改或是删除等相关功能。比如企业在功能任务栏中点击查询键,通过输入学生的姓名或是学号,就能获取准确的学生信息,同理,输入企业名称也能得到相关的企业信息。

3就业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

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运行和架构组成方式已经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在对不同需求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系统始终保持和用户的密切交流,并且在充分分析和挖掘用户需求基础上也引导用户实现了真实体验,在用户的反馈中我们可以更精准的掌握设计中的不足,因此系统的功能实现了全面性和科学性发展。此外,交流过程中,系统中的问题还能为全国毕业生就业系统的管理联网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在技术设置中,该系统主要采用了可移植性、可维护效果较好的系统平台,这也为后续功能的增加和修改提供更为显著的技术设计优势[8]。系统在功能模块设计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性能稳定,避免出现功能应用差异问题。在对高校就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中发现,主要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3.1功能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毕业生和企业可以搭建起更为便捷的沟通桥梁。在互联网技术帮助下,可以实现在线应聘、在线签约、在线面试等功能。此种方式不仅能有效扩大招聘范围,还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双方求职招聘花费的成本。并且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都能实现在线追踪。在获取相关数据后通过细致分析,可以更有效进行信息匹配,增加招聘和应聘成功的概率。

3.2技术特点。在SHH框架作用下,系统能最大程度上发挥拓展性和维护性优势,保证业务的集中,是对项目实用性进行提升的重要手段。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借助相关技术手段,可以将频繁访问的界面转变为静态模式,有助于系统性能的整体优化。在研究中发现,当前大部分高校的系统框架已经构建,并且完成了对基础功能的测试,但是少部分功能仍处于开发和研究中。总而言之,要在系统运行中加强对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应用,在完成系统潜能挖掘的背景下,实现系统性能的进一步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设计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发展。

4结语

高校就业管理范文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逐渐建立起来,物流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物流专业的人才,因此高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拥有十分广阔的就业前景。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从这些现状出发提出民办高校物流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希望可以为提高当前民办高校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带来帮助。

关键词:

民办高校;物流专业;就业前景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物流产业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但是我国的物流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物流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技术水平较落后,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等滞后因素,所以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不高,产业规模不大。一方面,国家对老储运企业进行改造、重组,以适应新的形式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我国也在积极建设一些现代物流企业。但是,我国物流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专业化程度低,管理体制和法规、技术标准不完善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管理基本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物流业的管理权限分割为铁路、交通、民航、海关、商贸等部门,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物流中横向联系被纵向的管理体制隔断,使物流资源分散化,物流企业效率低;每个部门从自己的角度制定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导致企业间运行不通,整体的运作效率低下,运作成本上升。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不合理、不科学并且投入不足。特别是自动化信息设备方面,对客户不能提供咨询、跟踪服务。许多物流的环节都没有做到合理化,特别是运输、装卸搬运。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以及货物的损坏、丢失,严重影响物流质量。

2.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部沿海的各大城市由于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更加促进了物流的发展;而中西部是在东部的带动下发展的,没有自己的理念和先进思想,在加上经济欠发达,因此物流的发展很坎坷。对于我们中西部的大学生来说,这又是制约我们就业的因素。

3.信息技术水平较落后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否能在诸多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2010年9月公布的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调查报告表明,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约70.5%的企业建立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仓储管理(WMS)、运输管理(TMS)、客户关系管理(CRM)这些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比例占70%。那么,如何运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企业亟待解决。

4.物流管理人才短缺

我国物流业正在快速的发展,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很大。根据专家预测,未来五到十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年增长率将超过25%。但是具备物流管理知识的人才却很匮乏。

二、如何帮助民办高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实现就业

1.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

通过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实践环节。具体地说,就是在校内建立物流实训基地和各种模拟实验室,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将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成模拟实训教学、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及应用研究的平台,通过仿真企业实务环节,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成一个系统。学生通过实训可以掌握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调度等各方面的技能。在校外,利用社会资源,与本地区知名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参观、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最后毕业实习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它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最后一次实践,是学生在大学毕业前进行全面综合训练、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环节。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实习安排形式,使毕业实习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出现学生因择业而不实习。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合理、正确的运用教学方法,可以实现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一是改革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使用“案例或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法”即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与“研究性学习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以网络为基础教学平台,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如课堂内小组模拟游戏,案例项目讨论。三是进行现代生产仿真实验。通过对仿真模拟实验软件的操作可以有效解决针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某些课程在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无法实际操作的困难。

3.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专兼职“双师”素质与结构的师资团队,鼓动和支持现有专职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每年送部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把一线的操作经验补充到教学中来。根据教学需要,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物流实务)聘请企业高层物流管理人员来作兼职教师。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聘请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做实习导师,负责具体指导学生的实习。

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构筑学生实践创新的平台与物流企业共同构建物流实习基地,建立分布于货运基地、仓储配送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物流企业上岗实践,通过企业上岗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首先把具有一定的物流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学者请入学校,为广大师生讲学,通过由专业教师或外请专家举办有关物流管理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可以跟踪到物流管理的最新进展,进而增强他们的专业信心。其次,可以带领同学们到社会实际工作部门中进行实习、实践教学,提高了同学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同时也通过应用我们学到的知识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并通过确立科研项目为对方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我国高校的物流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上都比较薄弱。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应坚持培养应用型、职业性以及开放式物流管理人才,要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注重校企协作,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物流产业。

作者:张洁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高校就业管理范文3

关键词:暂缓就业党员;教育管理

1暂缓党员的定义及特点

1.1相关定义

所谓暂缓就业,就是按照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暂缓就业相关文件的规定,在每年规定日期(一般是五月底六月初)之前,毕业生所在院校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上报毕业生就业计划时,部分学生“将人事关系暂时寄存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同时,将户口及党组织关系暂留在学校的一种管理方式。”而暂缓党员,就是政治面貌为预备党员及以上的暂缓毕业生。

1.2当前高校暂缓的党员的特点

第一,数量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难。暂缓党员数量越来越多,主要因为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增加,以及大学生就业难使得其不得不办理暂缓就业。同时,部分院校管理不当、暂缓党员本身的特殊之处等原因,使得暂缓党员的管理也越来越难。第二,区域分布较广,流动性较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之间流动性的增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使得大学生报考学校的分布越来越广。同时,受其就业的流动性、其本身的经济利益等的影响,暂缓党员流动性也就越来越强。第三,预备党员所占比例增加,党性修养不足。在当前我国高校入党流程正常的时间是两年,这一期间随时会有人因为考察不合格而滞留在上一环节,到毕业之后才能转正。这些滞留到毕业之后才能转正的学生,往往党的纪律观念不强,党性修养不足。

2当前高校暂缓党员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在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暂缓就业党支部任职,和暂缓党员、领导暂缓就业党支部的书记以及学校党委组织部都有过一定交流,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也通过文献查阅使自己积累了相关的理论。故笔者认为,当前可以从高校本身管理、管理暂缓党员的规章制度和暂缓党员本身这三方面来对高校暂缓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2.1高校本身管理方面

第一,高校管理部门与暂缓党员的沟通与交接不畅。毕业季是各大院校最忙碌的时期。一方面,在对党组织关系进行交接时,受院校负责人本身繁忙、暂缓党员本身特殊性等的影响,暂缓党员事务办理并不顺利。另一方面,在暂缓党员日后管理工作中,也很容易产生例如通知不到位、事后补材料等问题。第二,高校对于暂缓党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的重视程度,不仅体现为高校的重视程度不足,也体现为其对于暂缓就业的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而使得部分毕业生党员对暂缓就业不了解。暂缓党员和在校党员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主客观多方面原因使得暂缓就业党员不合适和在校党员一起进行教育管理,但是他们却又没有找到可以接收其党组织关系并对其进行教育活动的单位,因此就很容易被忽视。第三,暂缓就业党支部机构设置及支部委员的构成不妥。按有关章程的规定,各院校都应设立政治面貌至少为预备党员或以上的三名在校生组成暂缓就业党支部。但由于一些院校党员数量不足、高校本身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他们并没有设立暂缓就业党支部来对暂缓党员进行专门管理,或者出现放松对于支部委员政治面貌要求的现象。这样就可能存在支部委员党龄有限、本身的党性修养不足等因素而产生其对党的忠诚度不足、对于党组织的管理运作的流程不太熟悉等问题。第四,暂缓党员的组织归属不明确,组织生活得不到保障。按规定,办理了暂缓就业的党员,其党组织关系就要从原党支部转到暂缓就业党支部。但是部分高校却没有设立暂缓就业党支部对其进行管理,而只是将其临时归口到其他机构下。即使有暂缓就业党支部对其进行管理,也会因管理不当、毕业后的暂缓党员工作繁忙等原因使得党员的组织归属感不强,组织生活得不到保障。

2.2管理暂缓党员的规章制度方面

暂缓党员的管理规章制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不合理化、非人性化及不够创新灵活化三点。第一,不合理化。按规定,暂缓党员应定期与原学院党组织联系,并交纳党费、定期参加党组织生活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经常存在由于暂缓党员有课、怀孕生孩子等原因而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也使得民主生活会议往往多次延期甚至难以举办。此外,暂缓党员的党费收取也较为不合理。暂缓就业的收费标准是第一个学期0.5元/月,第二个学期5元/月,第三个学期15元/月,第四个学期30元/月。这样算来,暂缓党员要缴纳600元的党费,前后对比太过悬殊,收费结构不合理。第二,非人性化。就近几年的文件来看,高校规定的暂缓就业办理截止时间为六月上旬。“并且必须通过大学生就业在线院校客户端上报,只有书面申请而未在大学生就业在线院校客户端上报的为无效。省就业中心规定,超过规定日期后,一律不能再补办暂缓就业。”由上可知,毕业生党员想要申请暂缓,需要在网上以及实地甚至异地提交多份材料。虽然这样的流程较为严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会遇到一些实操性的问题。比如,毕业生离校都是在六月底七月初,而学校的行政部门放假则一般是在七月中下旬,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可以在这个期间找到接收单位。但是由于这个规定,所以不得不提前办理暂缓。而等他们在这个期间内找到接收单位之后,去取消暂缓就又是一个问题。第三,不够创新化、灵活化。当前,部分院校对于暂缓党员的管理,不够创新化与灵活化。部分院校对暂缓党员的管理方式,要么是照搬其他学院的管理政策,要么是照搬本科生或研究生党支部的管理政策。却没有注意到对暂缓党员的管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硬性要求暂缓党员若要取消暂缓也须亲自到场并在网上及书面提交多份材料,这是出于对于毕业生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等到毕业生党员找到接收单位需要取消暂缓的时候,已经正式工作的党员可能分布在全国各地,而难以按照学院要求的时间去取消暂缓。

2.3党员自身方面的问题

当前,高校暂缓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还体现在党员本身不够自律、不能及时有效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方面。主观方面,部分暂缓党员党龄较短,工作期间难以保持党性纯正。客观上,“他们处于又处于两不管的状态,使得他们缺少应有的监督和管理。”他们不仅不履行按时交党费、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等规定的党员义务。在社会中,也往往宗旨意识弱化,难以发挥其先进模范作用。

3加强暂缓毕业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对策

3.1在高校的管理服务方面

在高校管理服务方面,要高度重视暂缓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把对暂缓党员的教育纳入全校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大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第一,加强暂缓党员毕业前的政策宣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做好党员毕业前关于暂缓就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从而加强其对暂缓就业的认识。同时也要加强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增强其党性修养,提高他们恪守党的规章以及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使其不论是在高校还是在社会上都能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第二,高校应加强服务管理,建立专门化的暂缓就业管理机构。按规定,“为强化暂缓就业党员教育与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各高校二级学院(系)党委(党总支)可根据暂缓党员队伍状况组建专门党支部。”且要安排专门的党组织工作人员或党性修养较强、有相当的工作经验的教师对暂缓党员进行灵活化管理,从而增强暂缓党员的组织归属感。第三,加强制度合理化人性化建设。加强制度的合理化人性化建设,就是将文件规定与暂缓党员本身情况结合,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与教育人本化相结合。针对暂缓党员的几大类型,高校党组织要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入手,把教育管理寓于关心、帮助之中。在完成了党员本身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对就业有困难的党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信息并进行就业技能指导培训来提高他们就业竞争力。对准备考研或者考公务员的党员,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考试报名信息等来对他们进行帮助。

3.2在创新党员管理方式方面

第一,增加网络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在建立和暂缓党员交流专用的工作群用以活动公告、分享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开辟暂缓党员双向动态专题网站以及党员信箱、党员论坛专栏等形式,对暂缓党员进行灵活管理。暂缓党员要每周按时登录系统,更新自己的动态暂缓就业党员信息卡,并及时报告自己的思想、工作及生活情况。这使得暂缓党员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管理暂缓党员的效率和正确性,更能够减少高校的工作量。第二,“加强暂缓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加强暂缓党员的自我教育管理,可以以地区为边界,建立暂缓就业党小组,并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党员之间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党小组成员之间要加强关于党组织的教育活动相关通知之间交流,从而保证在全国各地的党员都能按时接受党组织教育。同时,党员之间也要加强就业或报考信息的相互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其尽快就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暂缓数量多及难以管理的问题。另一方面,暂缓党员进入社会后,对党有了不同于在校生的认识,甚至他们的见识超越了在校生。因此,院校可以举办相关党课教育实践活动,比如让在校党员对暂缓党员进行访谈、或暂缓党员回学校进行个人感受分享会等。这不仅是对在校党员最有效的教育,也能增强暂缓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纯.加强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管理的分析及对策[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2]余开业.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6(17).

[3]程亚鹏.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7).

高校就业管理范文4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数据;高校教学管理

在大学扩招和经济下行危机的双重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空前的考验。由于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毕业生就业问题,高校要提高就业率,除了早期提高毕业生素质、增加毕业生竞争能力外,还要在后期推动部分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积极参与招聘活动,提高就业机会[1]。毕业生在就业态度方面明显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招聘活动,即使在找到就业实习单位的情况下也会为自己找寻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部分学生则缺少积极性,在应聘过几次之后失去信心,抱怨就业形势严峻。学校掌握了大量往届毕业生的各种数据与就业情况,学校利用这部分数据可以找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规律,寻找出那一部分就业态度不够积极的学生或寻找出将会面临就业困难学生[2]。如果教师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做到有的放矢,其就业动员效果可能更好,进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总体就业率。学校的毕业指导中心也可以从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数据中,找到让用人单位所重视的应聘者素质,从而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制定出更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如何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并寻找出用人单位重视的求职者素质和那部分就业态度不够积极的学生,同时对高校本科课程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使用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172名毕业生的就业相关数据,其收集到的数据变量包括校区、专业名称、学历、培养方向、单位性质、学院、政治面貌、生源地、毕业设计学分、毕业实习学分、总学分等。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数据挖掘

本文通过比较Excel和SQL下的四种数据挖掘分类方法来分析与挖掘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

(一)朴素贝叶斯方法下的就业分析

运用贝叶斯算法分析已知数据可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属性为毕业生是否担任过干部和毕业生所属专业。这显示出担任干部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大多较好,大部分属于“已就业”类别。毕业生的专业对就业情况也有很大影响。数据显示出,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

(二)逻辑回归方法下的就业分析

通过逻辑回归的分类结果可知,积点对就业有显著影响,同时也挖掘出在“是否担任干部”属性中为“yes”的毕业生倾向于“已就业”属性的概率是100%,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毕业生比政治面貌为“群众”的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从性别来看,女生比男生有优势。

(三)决策树方法下的就业分析

通过决策树方法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其具体结果显示学分和政治面貌对就业有重要影响。辅导员应关注总学分低于172.2且政治面貌不属于“中共党员”这部分学生,鼓励、督促其寻找就业机会。以上结果可以帮助辅导员区分出积极寻找工作的一部分学生,这一部分学生的特征是总学分超过172分,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积点大于2.678,毕业实于4.1等。

(四)神经网络方法下的就业分析

神经网络方法分析结果如下: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毕业生比政治面貌为“群众”的毕业生的就业率高。在“是否担任干部”属性中为“yes”的毕业生倾向于“已就业”属性的概率是100%,积点处于3.171~3.630区间的毕业生较倾向于“已就业”属性,积点处于2.270~2.759区间的毕业生较倾向于“未就业”属性。

(五)四种数据挖掘方法正确率分析

最后通过分析四种方法的正确率可以得到,朴素贝叶斯方法的正确率较高,因此,可以重点突出朴素贝叶斯方法的结论:大学期间担任过干部和积点较高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说明用人单位重视求职者的领导才能,同时也要求毕业生有较好的专业能力。

二、基于毕业生就业数据挖掘的高校教学管理

第一,从数据挖掘方法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整体的数据挖掘效果一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所得到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数据量较少。从决策树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数据量足够大的情况下,数据挖掘的结果正确率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因此,学校、教育部门应广泛地收集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数据,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库,为高校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数据挖掘提供优质、全面的数据。在保证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大数据性的同时,高校更需要加强数据挖掘技术的建模,应该把数据挖掘结果可视化,与就业数据库进行系统集成,建立具备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的高校毕业生数据管理系统。辅导员可以根据数据挖掘系统的反馈,找出求职积极性高的学生和积极性低的学生,求职积极性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做到有的放矢,促进此类毕业生早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在就业管理中,学校不需要频繁地召集所有毕业生进行就业推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高校应重视学生领导才能的培养。由数据挖掘的分析结果看出,企业重视学生的领导素质,学校在招生和教育方面应加强这两个方面。学校可以在招生时倾向招收曾经担任学生干部的新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鼓励学生担任各种形式的职务,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在国际上,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的培养研究发展了近三十年,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学生领导能力培训计划[3]。因此,高校在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应该与这一套学生领导能力培训计划紧密结合,根据学生领导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相关选修课程和实习实践学分,使得培养计划能够从始至终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层次要求的培养计划,在突出培养重点的同时也要细化梯度,确保培养内容更有针对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益,增强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其真正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人才奠定基础。第三,学校应重视专业课的教育。由数据挖掘的分析结果看出,企业重视学生的专业情况。大学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因此学生的专业才能成为企业招收对口人才的重要依据。在现实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高校还是存在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问题,部分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的专业课安排在大四阶段,有部分学生因为参加课外实习、找工作、考研等各种原因导致没办法参与完整的课程学习。比如,在本校金融数学与统计学专业的专业课课程设置中,证券投资分析、保险精算学、金融数据挖掘、大数据技术等与现实紧密结合的专业选修课都安排在了大四阶段。在进行新一期课程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学校应考虑把相关课程的安排时间尽量向前调整,以方便学生更有效率地参与专业课的学习。第四,学校应注重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大学生的政治面貌对就业也很重要。同时,在现在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更必须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要意识到现在的大学生是明天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状态在可以说代表整个社会的思想状态。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较高、认识能力较强但还没有完全走向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学校通过思想教育,使全体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自身就业,更是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否符合企业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大问题。注重实践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选择地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的人文景点、自然科学博物馆、人文历史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支教、三下乡等社会活动,让在校大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也让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只有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将思想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第五,学校在学生就业和教学管理上要注意学生的性别特点与专业特点。虽然从本学院就业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女生就业优于男生,这是由于数学与信息学院以信息、计算机、数学等理工科专业为主,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造成的。我们还是要意识到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的问题,包括就业机会、社会福利的不平等,就业门槛多,条件高,就业职业选择的层面狭窄等现象。同时从计算机类与数据信息类企业的招聘需求上看,企业对男生的需求明显还是大于女生,企业工科招聘需求也要大于纯理科的需求。因此,学校特别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学院在就业与教学管理中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就业性别保护政策,根据各专业的就业要求,与各类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普及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并实施能力提升、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权益保护五大行动,促进高校男女毕业生平等就业创业。同时,高校要特别注重鼓励数学理科专业的学生继续考研,注重更多数学的应用方向的引导,努力扩大整体的就业率,从而凸现出高校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的价值。

三、结语

本文利用四种数据挖掘方法对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详细的建模分析,同时挖掘出了能够顺利就业的毕业生的特征,以推测出用人单位究竟重视应聘者的哪方面素质。也挖掘出不能顺利就业的毕业生的特征,使得学校能够根据这些特征,对部分应届毕业生进行深入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也为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和修订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了参考数据,也结合现实情况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学生教学管理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韩春光,许艳丽.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因素影响调查分析:基于北京地区数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3):56-64.

[2]丁连涛,朱宇,鲁凯.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质量提升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9(3):5-9.

高校就业管理范文5

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离校之前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需要将档案返回生源地由院校就业指导中心派人送至即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登记编号,毕业生择业期一年内可以进行免费存放。

二、民办院校就业档案服务程序

1.开具证明。择业期内未落实就业单位并且档案还存放在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毕业生可以享受一下服务:凭就业报到证开具存放档案证明、开具未就业证明其他与档案相关的证明。

2.档案提取。择业期(2年)内就业手续办理完的毕业生,可以凭就业报到证、加盖公章的就业协议书,到各级人社局进行档案提取。择业期内没有就业毕业生不能进行档案的提取。

3.对于自谋职业、出国留学、择业期未满的毕业生档案和派遣期内自谋职业或自费出国留学以及择业期满后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可在各地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人事档案保管。

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籍档案”与“人事档案”的主要区别

民办高校毕业生学籍档案是指学生通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被录取的学生档案,它以文字资料形式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家庭状况、高考成绩、在校期间表现、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等。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由学籍档案转换的,毕业生毕业后将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到证当中,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学籍档案也就正式成为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它需要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签订就业协议,取得报到证后才能得以实现。

四、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是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些用人单位本身具有人事管理权,他们可以直接接收毕业生档案。二是各类非公企事业单位与民营机构他们没有档案管理权。毕业生毕业后一定将档案交由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档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方便又安全。三是毕业生在档案的转递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在不能完全搞清楚用人单位是否具备人事管理权之前,不能把档案转入该用人单位,应将档案转交给该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管理。

2.个别没有档案管理权的单位违规接收档案,导致档案丢失。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毕业生应首先询问用人单位的性质,在确定对方是否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后再决定将档案投向哪里。

3.档案的归属是有相关规程的,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要制定好档案调离时间,不要将档案来回调离,最好做到一步到位。

4.毕业生毕业后在异地找到工作单位,户口不落回本地的毕业生、考研的毕业生以及无法确定是否在用人单位长期就职的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可以将自己档案交由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行托管。

五、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后档案提取及补办办法

高校就业管理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服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及途径

当前,高校学生档案记录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这一过程中的生活、学习、身体、思想、惩罚、实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日后的就业情况,与他们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着紧密关系。在当下激烈的就业形势下,急需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使其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和能效。

一、大学生就业服务中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

1、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学生档案真实详细的记录了每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及实践情况,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也能反映高校的培养过程,是国家及社会全方位了解、选择、招聘、考察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档案管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教师通常格外重视运用学生档案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其次,健全的学生档案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关键性的背景资料,每个渴望在就业双向选择中得到更多机会的毕业生,都会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让个人档案变得更加完善,竞争力更强。

2、能够有效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

学生档案的科学合理管理及使用是高校提高广大毕业生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制度和大学生就业体系的不断改革,相互选择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以高校就业管理部门为主导来组织各种招聘会,学生档案信息以自身的权威性成为毕业生和用人企业就业相互选择的可靠纽带。在具体工作中,某些政府部门或是事业机关单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通常是先听取院校对学生个人情况的整体介绍,然后在通过翻阅学生个人档案,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素养和能力,最终确定人员进行面谈。毫无疑问的是,一份完整、优质的学生档案资料对用人企业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并且也能让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3、能够有效维护大学生自身权益

学生档案的科学管理和使用有利于高校维护并保障广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合法权益。虽然某些用人企业在录用人才时不调取档案、不落户,导致毕业生忽视了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人事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人事管理将实现规范化管理,毕业生在工作后关于落户、转正、社会保险等问题都需要翻阅人事档案,毕业生继续读书、报考公务员同样也要用到人事档案。因此,高校有义务加强学生的档案意识,并要加大学生毕业后档案投递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这对保障学生毕业上岗后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作用。

二、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管理内容不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用人企业在招聘新人的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以往只是单纯的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思想情况等逐渐转向了对他们个人信用情况、心理和身体素质、综合素养和能力的高度重视。但作为用人企业掌握毕业生的重要依据,学生档案信息的不完整,档案信息中学生判定方面的材料出现了公式化现象,政治术语过多、内容过于空洞,整体参考价值并不高,尤其是关于学生个人信用、获奖情况、能力素养方面的信息更是严重缺乏,这样的档案信息无法全面真实的体现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而阻碍学生的顺利就业。

2、档案管理监管不严

为了增强广大毕业生的综合竞争能力,有少数高校开始在学生档案信息中造假,比如取消学生处分资料、降低考核指标、增加学生获奖比重、更改学生成绩等。同时也有许多毕业生利用假证明、修改成绩等不良途径来获取用人单位的信赖和赏识。这种造假情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并且对用人企业也造成了巨大影响,导致就业市场的紊乱,有失竞争的公平性。在日常生活中,因造假导致毕业生上岗后被辞退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侥幸逃过的毕业生,也会因日后在工作过自身能力的不足被企业所淘汰。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学生档案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及规范性。

3、档案管理方式传统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还依旧以手工操作方式为主,并未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仍然以纸质档案资料为主。部分高校在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引进了计算机辅助管理,但却只限于学生基本信息的查找,没有开发设计出相对完整高效的学生档案管理应用软件。此外,许多高效学生档案资料在学生毕业之前就分散在各个部门、班级辅导员或是学生手中,只有在学生需要转移档案或是需要使用时才进行归档。可当前高校毕业生通常在最后一年的上半学期就展开了就业活动,这就导致档案提供无法及时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在用人企业和毕业生相互选择的过程中,因学生档案并未及时整理,院校无法全面准确的向用人企业提供体现学生在校期间真实表现的档案资料,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三、基于大学生就业服务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档案就业意识

当前,我国人士档案及社会福利体制、户籍机制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严重影响和约束着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对此,高校应积极主动的组织大学毕业生档案重要作用的宣传推广活动,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意识。与此同时,高校还可通过就业指导和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报刊等宣传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增强档案意识,深刻意识到档案的重要价值,让大学生站在个人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档案信息管理。此外,作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学习,主动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及素养,通过学习全新的档案管理方式方法,来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就业服务意识,紧随社会发展脚步,全面改革创新传统的学生档案管理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

2、确定归档范围、全面体现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学生档案是构成学生人事档案的重要基础,为了方便社会人事管理工作,教育部门应构建统一的指标来进一步规范各大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也要积极探究分析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按照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充不断拓展档案内容,让其能够全面真实的体现出学生在校读书期间的状况,更好的为用人企业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在档案内容中除了过去的基础性内容外,还要体现和包括大学生在校过程中个人信用情况、顺应岗位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社会实践情况、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创新能力、专业特长、艺术素养等方面的内容,从根本上增强学生档案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此外,还要搜集社会各行各业和校内各个部门对广大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建议和想法,充分确定归档范围,严格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全方位的展现学生真实面貌,为各大企业提供依据。

3、严格监控管理、保障档案信息的真实性

首先,高校领导应充分了解并高度重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其次要积极组织档案管理工作的定期核查指导。高校应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彻底纳入到年终奖罚、构建岗位责任机制和奖励制度中,对学生档案素材的管理和归档内容进行详细合理的规定。对学生档案管理内容不完成、档案资料尚未及时归档以及管理散漫的院系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和批评。对学生档案使用频率较高、信息精准完整、定期归档的院系和档案管理工作中人员要进行相应的表扬和奖励。根据学生档案工作的核查指导和奖励机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校内各个部门的档案管理效率及质量,切实保证学生档案信息的安全、真实性,从而更好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4、挖掘信息资源、实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应努力顺应社会发展的全新需求,重点开发构建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同时还要将学生档案管理和校内网络有机衔接在一起,在充分做好信息保密的基础上,全面整合院校学生档案资源,以此来实现学生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和学生人才服务中心的紧密结合,真正做到高校学生档案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通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全新构建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中通常包含学生档案信息的搜集、判定、搜索、整理、借阅以及打印等板块。其中搜集板块主要是将所有学生的各种档案信息全部录入到系统中。整理板块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学生信息改动数据的修改、更新,以及对个别学生信息及批量信息的有效整理。判定板块的主要作用是鉴别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中信息的全面性及真实性,及时删除系统内部毕业时间较长的学生档案信息。搜索板块的主要作用是便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在指定条件下的搜索、选择、查找档案信息。而打印板块的主要作用是对搜索板块中的搜索、选择和查找出来的档案信息进行打印,便于档案管理的主体可客体对信息材料的日常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浅析面向就业服务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拓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07):32-33.

[2]胡新新.浅谈加强学生档案管理以服务高校学生就业的措施[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7):90-91.

高校就业管理范文7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高校;教育管理者;责任

前言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是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数百万人,其中找不到工作的人差不多占了毕业人数的一半,所以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日益严峻了,大学生作为国家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由于每年都有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导致他们整天无所事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我国来讲已是刻不容缓。在大学生就业方面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肩负起重要的责任,因为这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和高等素质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招生的规模日益扩大,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制度早已从传统就业模式逐渐转变,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渐渐形成了“自主创业,双向选择”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由于我国的大学生数量过于庞大,许多大学生依然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点概括:

(一)毕业大学生数量多,竞争压力大

近些年来,我国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正已火箭般地速度直线上升,据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毕业大学生的人口数量已达到了八百多万,这个数字可以说是相当可观的了,虽然我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我国的工作岗位却依然有限,所以现在的就业形势就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现象,毕业大学生数量庞大,因此对工作岗位竞争非常激烈,由此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大的现状,这种现象若不尽快解决,就会有更多的大学生面临失业的危机,这对国家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二)毕业大学生个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单位数量也随之不断地增多,这些企业的用人单位在招收人才方面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大部分的企业在选人方面不再是优先选择高起点,成绩好的大学生了,而更看重的是应聘大学生的社会经验是否丰富,且有没有与这方面相关的工作经验。现在的那些招聘网站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企业用人单位的招收标准,比方说指定招收应届毕业大学生,且有一定的这方面相关经验,还要能够吃苦耐劳,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在这之中,最主要的还是相关的工作经验,有的企业要求应聘者有着一到两年或者是一到三年的工作经验,而对应聘者是本科或者是专科没有太多的要求,大多都以这方面的经验为主,这些要求也证实了企业的用人单位现在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现在大部分的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太浅,导致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生活,进入社会以后还依然采取的是学校时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方式,这显然是不再适用的了,因为现实社会是非常残酷的,与学校那种象牙塔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所以大学生想要在这残酷的社会中生存下来,就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为成功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三)大学生的就业观发生改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也比以前更为开放,更为个性化的发展,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因此发生变化,有些毕业大学生出自985和211这种名校,所以他们的眼界就比那些专科院校或普通本科院校走出来的大学生更高,于是在就业方面他们看不上那些低薪且劳累的工作,而是想要那些高薪且轻松的工作,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从985和211这种名校出来的大学生,怎么可以去做那种又脏又累的活,且工资待遇还不高。所以他们想要那种薪资高而且福利待遇好又轻松的工作,但那种工作一般又要很高的专业水平和相关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经历重重的面试考核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所以即便是985和211这种名校出来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够胜任那些用人单位所发放出来的工作,便导致薪资低且累的工作被大学生瞧不上,而薪资高、福利待遇好的工作他们又干不了,所以才出现了这种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其实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二、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率

(一)大学生需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

毕业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要考虑许多的问题,首先就是自身的专业能力,现在企业在招收人才的时候,会先看你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就是你的专业能力,而并不是一味地看你的学历,一般来说,大学生拥有高学历就意味着这个大学生有着更为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然而,对那些学历较低且学校一般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可以在大学期间掌握更为专业的技能或者技术,并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以及相关的培训,那么这些大学生即便是学历低于那些高学历的大学生,那也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专业优势的,而且现在的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如果你只是学历高而没有相关的专业技能时,企业也是很难录用你的,很多企业宁愿拿出低一点的薪水也不愿意招收一些只有高学历的大学生。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专业的相关技能,这样可以在日后的就业竞争当中占据更多的优势。

(二)提升社会实践经验

现在的企业在招人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硬性的要求,那就是相关岗位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时限不等,有些工作的工作经验是一年以内,有些是一到三年,反正都是要求职者有工作经验的,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就业准则,很多公司都希望招到马上就能就业的员工,因为这不需要任何的培养成本,所以大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相关技能的同时,还要把理论知识技能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以提升自己的社会经验,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要明确自己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许多大学生虽然参加了社会实践,但其实对自己社会实践经验并没有太大的提升,所以,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一定要多想一想是为了什么而参加的,而参加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这是现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三)大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大学期间,虽然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非常重要,但这个社会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所谓的复合型人才便是指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想要达到这个要求就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提升了,而是各方面都要有所提升,在职场中,领导更看重的是员工的情商和逆境商。如果你这两个方面有所欠缺,那么即便是你专业技能再突出,也很难得到领导的赏识和提升。所以要想成为职场的精英,就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提升,现在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在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都相对薄弱,所以就造成了刚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例如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使自己具备自信、果断且富有责任心,并以此提高自身的就业成功率。

(四)大学生对自己要有准确的定位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还处于对职业比较懵懂的阶段,许多大学生并没有为自己做好相关的职业规划,所以导致大部分的大学生刚一毕业有没有了方向,完全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虽然社会的就业形势逐渐地严峻,但大学生也不能盲目的选择就业方向,一定要多思考自己所选择的方向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要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和能力来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时,不要要求太高,因为大学生还处在大学校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步入社会,所以大学生要学会循序渐进,慢慢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职业的定位最好是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来制定,因为毕竟你在大学里面学了几年,如果出来不从事这项工作,那就相当于这几年白学了,且做其他的工作又要进行其他的培训,这对大学生来说得不偿失,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本专业,那就要考虑到转专业的问题。而且大学生一出来尽量不要做自己不擅长或者不喜欢的工作,因为这是没有提升空间的,与其在那里浪费时光,倒不如早点脱离这个企业,然后再找其他的工作。

三、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一)促使大学生能够成功就业

首先,我们需得明白这样一个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大学生及其家人所要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大学生是当今社会最富有活力的新生力量,他们身上有着新的思想和新的技术,这些新的东西正是社会所需要的,当许多优秀的大学生走出了校园,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大多数都能成为社会上的精英,为国家做出相应的贡献。如果大学生无法就业或者就业困难,若干年后,这些没就业的大学生将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所以高校教育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促使大学生能够成功就业,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则一直是被国家所重视,大学生就业成功是一项利公利民的伟大工程,根据每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国家也因此推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而具体如何实施这些政策,那就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教育,首先高校教育管理者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且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舒适圈,这方面也可以和学生的家长进行相关交流,让大学生能够更早的独立社会,不再依靠父母,这旨在强化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同时还要告诉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因为进入社会后大学生只有理论知识是没有用的,还要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会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三)响应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因此国家推行了学生自主创业,并且还给自主创业的学生一定的经济支持,帮助其创业,而更多的高校教育管理者还因此在学校开设了学生自主创业的课程,促使学生创业成功,在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响应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以此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是国家现面临的重要难题,而高校教育管理者作为教育工作者,需担起与自己相关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促进大学生就业,为祖国的未来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罗建华,刘浩源.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7(5).

[2]高玉梅.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谋求地方高师院校长足发展[J].职业时空,2012(1).

[3]袁靖宇.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研判与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4(6).

[4]林亿.从大学生就业反思高校教育管理[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2).

[5]冯才华.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1):51-52.

[6]罗良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及其方式探寻[J].科技信息,2008(3):11-12.

[7]方可.浅谈当前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J].职教论坛,2010(26):8.

[8]袁寿其,陈燕.大学生就业与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责任[J].高校教育管理,2009(3).

高校就业管理范文8

[关键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和促进很多行业发展,酒店行业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酒店行业的快速崛起,对专业管理人才需求增多,这也为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酒店管理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高,既要有丰富的管理理论,又要有极强的应用能力,能统筹规划,应对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外部环境变化。我国酒店业发展速度十分快,为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高校纷纷设立酒店管理专业,专业人才越来越多,就业竞争变得激烈。另外,一些非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好,也通过自学,或者是跨专业就业的方式,加入到酒店管理队伍中[1]。这使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不解决,势必会影响专业持续发展和学生就业。酒店接待人群多元化,对外语有一定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如果这方面能力差,自然就不能适应管理需求。酒店管理在信息化时代有较大变化,开始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学生如果不能适应,就业就会出现问题,或者是不能胜任管理工作,将阻碍酒店管理专业发展。

(二)专业教学存在问题。目前专业教学看,存在与市场人才需求结合不紧密问题。随着发展酒店管理也有新变化,对管理人才要求也有改变,当然需要的是实用型和综合型人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忽视这个,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致使人才培养计划长期不变,不能与市场契合[2]。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没有掌握就业所需要的技能,将来就业就会有较大阻碍。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有“重管理理论,轻管理实践”的问题。缺乏实战经验,没有安排好顶岗实习,运用好工学结合模式等。学生空掌握酒店管理理论,不会在管理中应用,实践能力低下,职业素养未能提升。这种状况下,将来肯定无法适应酒店管理岗位要求,高校中此专业口碑就会下滑,生源将减少,专业发展将会有较大危机。

二专业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一)面向市场确定发展方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要增强适应性,在新时代获得更好发展,就要关注市场变化,从就业挑战中确定发展方向[3]。首先,酒店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确定培养目标之前,应系统调查和研究,明确市场对酒店管理人才需求,以及管理岗位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在充分掌握这些后,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计划。这需要酒店管理专业和企业保持联系与良好合作关系,派遣专业教师去酒店调查和了解情况,也可以使其在酒店实习[4],真正接触当前酒店管理工作,获取一手资料和信息,更好确定专业教学目标和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其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要深入研究,掌握学生就业后主要从事哪些岗位工作,然后细化培养计划,根据学生职业规划以及特长,有针对性制定培养和教学计划。最后,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应将培养实用型和综合型人才作为目标,契合行业对人才需求。除了要让学生掌握酒店管理必备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管理能力,还要重视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外语教育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5]。这样就能从供给端优化人才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和综合实力强的管理人才,满足酒店管理各种需求。无论酒店管理就业中有多少专业人才和非专业人才竞争,都能以核心优势脱颖而出。酒店管理专业就业情况好,专业就会成为高校招牌,将会吸引更多生源,酒店管理专业自然也就能更好发展。

(二)做好教学创新与改革。酒店管理专业发展要创新教学体系,第一个要做的是完善课程设置。这个要与企业沟通,使其从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对这类人才实际需求,针对课程安排提供建议,另外就是要结合专业教师实践调查结果,优化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课程。这样可确保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紧跟发展需要,有效防止输出与需求无法对接的现象出现。酒店管理专业在理论教学中,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酒店管理各种情境[6]。还有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在讨论交流和结合所学理论,解决管理中可能遇到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做中学,既能提高实践能力,又能融会贯通相关理论,教学效果会更好。酒店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中,针对比较复杂问题,可制作微课,突出主题,唤醒主体意识,带领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理论,为实践应用打好基础。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要重视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举办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在过程中掌握各种酒店管理所需要专业技能,在建构式学习中发展能力。实践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可组织各种和专业相关的技能比赛,或是以情境再现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虚拟场景中,锻炼其处理问题能力,并能使学生明确酒店管理都需要哪些职业素养和品质,进而自我教育。除了以上提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要做好外语教育、信息技术管理能力培训等,可运用录像、视频、CAI等,组织学生观摩和学习[7]。不仅能激发他们的酒店管理学习和实践兴趣,还能提升教学成效,使学生专业综合素养提高和能力获取发展。

(三)强化对毕业实习的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需要进入到企业实习,高校要加强实习管理。实习十分重要,既是一个学习过程,又是一个将学校学习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过程,也是对专业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查与考核。可以将毕业实习看成一个由学生走向职业人的过渡期,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要共同管理。学生在酒店实习,有专业人员带着熟悉和了解酒店管理工作环境和流程,也可在实践中锻炼其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学校要制定实习评价表,交给学生实习酒店,根据学生在实习间各项表现,按照标准进行打分[8]。包含专业技能、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应变能力、管理能力等,学生实习完毕统一收回,根据实习期间学生表现,明确其在专业学习方面和职业素养部分有哪些不足,然后总结经验,从问题出发进行强化。

(四)做好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新时期酒店管理面临新形势,那就是集团化和信息化发展,另外就是品牌意识强。酒店管理专业发展要结合行业发展态势,做出调整。加强校企合作,并要在人才培养中坚持工学结合,这是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关键。除了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外,还要与企业合作共同监理校外实习基地。双方强化沟通,保持稳定合作关系,落实工学结合,必要时可采取订单式培养人才方式,省去企业岗前培训人才的麻烦和费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也能更快就业。一方面可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在校内外实践和工学结合中掌握将来所从事工作所要具有技能和素养,促进职业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可让专业教学及时获取行业信息,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既能为酒店管理培养综合发展人才,又能助力专业发展。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