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探

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探

摘要:对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图像处理”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通过实践探索,让课程思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课程思政;数字图像处理;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0引言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让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1]。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在专业课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政教育。因此,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对此各学院开展了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研究。

1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利用专业课进行思政教育的意识不强,育德能力不足,忽视了利用专业课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2)课程思政教育深入性不够。在教学中存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特点,思政教育浮在表面、难以落地;教师会因学时紧、教学任务重等原因,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侧重专业知识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很多时候流于形式,缺乏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的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辅助思政课程体系,往往为思政而思政。3)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构建不全。当前,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但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标准尚在摸索阶段,教师们能够有意识地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但没有相对成熟的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结合的课程体系。

2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为了便于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体验,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思路,以期能够将课程思政落地落实落细,在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使用系统性的思维,对学生、教学内容、学习需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体验式、感悟式的方式,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提供课堂的教学主题,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学,以便教师在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在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悟式的教育,通过案例教学升华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在课后,让学生通过感悟、分享等形式领悟思政内容。

3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平面静态图像处理和相关创意及设计的技能。它以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网页制作、动画设计、版面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主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让学生熟练掌握Photoshop软件的使用技巧,启发学生设计的创造力。

3.1需求分析

提升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融入,从而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学生的情感特征进行需求分析,以便后面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3.2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数字图像处理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教师需要具备课程设计开发的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课程思政评价的能力、课程思政教学与管理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确定课程的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结合教学过程与思政元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后开展教学评价和反思。1)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研究阶段。2)课中:展示、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及评价阶段。3)课后:反思阶段。

3.3制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相融合,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课堂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2)在数字图像处理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和有目的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4],营造育人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技能,使其健康成长,从而使其在国家的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5]。3)以数字图像处理为载体,充分挖掘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各种道德因素[6],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并最终积淀成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7],并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的生命力。4)结合具体的数字图像处理知识内容,对数字图像处理进行教学设计,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强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8]。

3.4挖掘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在教学中,结合数字图像处理的课程特点,立足学科层面挖掘家国情怀、法律规范、道德准则、社会责任、政治认同、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将学科的重要人物、地域文化、关键事件、专业认同、行业认同、文化元素等,有机融入教学设计,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技能扎实、社会责任感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塑造的有机衔接,达到塑造价值、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罗列一些思政元素融入数字图像处理教学的案例(见表1),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确定了教学方法(见表2)。课程围绕图层的概念、图层的样式、图层的基本操作、文字工具组进行讲解,通过案例“秋分”“立春”“京剧”介绍了图层的样式和“中国水墨画制作”,介绍了文字工具组,强化了教学重点。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注意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使其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9]。课程结束之后,将课程素材和教学视频上传到班级钉钉群,可让学生反复观看,构建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更新课程体系为学生传递最新的研究动态,实现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

3.5实践实训,创建数字图像处理思政新内容

教学内容:“秋分”案例制作首先介绍制作海报的背景,通过背景的阐述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接着讲述海报制作要点,展示海报所使用的图片素材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中“秋分”的文化知识。接着一步步制作海报,在讲解海报设计思路和工具使用知识的同时,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其涉及二十四节气含义、形成、传说、谚语、文化内涵及养生知识等诸多方面,集趣味性、知识性与文化性于一体。饱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二十四节气》,犹如畅游浩瀚的中华民族文化长河[10]。1)海报制作要点。素材在选择上以丰收的金黄色为底色,以枫叶、山等素材将秋分时节的特征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通过海报了解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2)教学效果。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动手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学生也会自发地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教学,发现学生在家国情怀、人格修养、文化认知、社会关爱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3)特色与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树立文化自信有机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提升课程思政的内化成效。

4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策略

专业课教师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专业课教学引入课程思政是目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11]。可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的新工科人才[12]。

4.1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认识,正确认识“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育人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包括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者,要侧重于课程育人、专业育人、学科育人。要深入分析课程知识点中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专业认同感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能促进专业课教师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有机融合,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教学内容艺术化、趣味化,才能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感。

4.2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责任感,培养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课程思政属于隐性思政,教师要在适当的教育情境中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做到以文化人[13]。课程思政不是在课程中简单添加一些工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事迹,而是要从开始就进行总体设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如传统艺术、中国智慧、革命传统等[14]。教师要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素,进一步强化教师立德树人的自觉意识[15]。

4.3做好顶层设计,避免课程思政功利化和标签化

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做好前期调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开发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程思政案例,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打造体验式的精彩课堂,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强化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要避免在专业课教学中出现牵强的课程思政或泛泛而谈的课程思政,坚决杜绝“贴标签”的课程思政,要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隐性地进行思政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课程思政进行全面的评价[16]。

5结束语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精准深挖专业课程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发挥专业课堂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书育人主渠道作用;力求实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坚持中国立场和文化自信,正确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为国家建设输送道德品质高、专业技能强、思想认识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达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姜言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2):24-25.

[2]徐杨巧,王晓阳.“双创”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6):4-7.

[3]刘凯.小学语文常态课中传统文化引入初探[J].语文课内外,2020(18):378.

[4]王新良,李辉.《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双语教学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28):85-87.

[5]王志伟,刘跃昆.新时代下高校教师的责任与使命[J].卷宗,2019(32):189.

[6]吴志鸿.浅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J].新课程,2015(9):39.

[7]俞卫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传统文化资源的路径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12):161-162.

[8]张明.文化自信与高校“课程思政”的交集与补集[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47-50.

[9]孙国强,孙雪琳.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J].教育教学论坛,2020(18):91-92.

[10]关于秋分节气的俗语[DB/OL].(2021-9-28)[2022-01-29].https://wenku.baidu.com/view/0f2fb273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9f.html.

[11]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要点[DB/OL].(2021-09-29)[2022-01-29].https://mp.weixin.qq.com/s/mPFrjQFo5u1eT7oocB6xCw.

[12]蒲玲,黄东,李朝荣.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究:以《数字媒体技术导论》为例[J].大众科技,2020(1):87-89.

[13]丁奕然,吕立杰.中小学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态度的现状、模型建构与对策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21(6):83-89,143.

[14]林伟涛,黄慕雄,傅龙.高校情感型党课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及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8):110-117.

[15]杨娇娇.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16]成星.“大思政”背景下高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164-165.

作者:樊华丽 李敏 田运虎 阿地里江·艾海提 郭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