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礼仪教育路径3篇

高校礼仪教育路径3篇

高校礼仪教育篇1

【摘要】大学生是高校的名片,礼仪文化素养不仅代表着学校的育人水准,也能显示高校所在城市的精神风貌。高校文明礼仪建设好,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社会影响力起着推动作用,同时可提高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促进城市的文化发展建设。

【关键词】“和合承德”城市品牌;高校;礼仪教育

承德市作为河北省北部的中小城市,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2010年以来,承德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新目标,并在“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了建设“避暑山庄…和合承德”的城市文化品牌。“和合”在承德有很多具体内容,反映在现代城市人文面貌上,则是和谐和睦、和衷共济、以求进步的独特的城市发展观。高校作为“和合承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城市文化的体现。高校文明礼仪建设好,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社会影响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承德市的文化发展建设起着推动作用。所以高校建设应该被当作一项文化品牌,二者互为促进,互相成就。承德地区要想突破现有局限,必须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高校礼仪教育对良好校风的形成及高素质学生的培养都有直接影响。本课题选取承德医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四所全国统招本专科院校进行走访调查,从中分析研究、寻求对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承德高校文明礼仪建设提供帮助,并对“和合承德”城市品牌建设做出贡献。

一、承德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现状及原因

本次调查的四所院校均坐落在承德市,但是学校定位和学生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按学生所学专业的性质将其分为医学生、师范生和职业院校学生,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类、给出对策。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几所院校在礼仪教育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学校缺少专业系统的礼仪教育

我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在古代“礼”便作为“六艺”之一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更重视一些外在的显性能力的培养。而作为重要的内在修养的礼仪教育,在一段时间内备受冷落。如今人们再一次认识到礼仪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努力加以继承和发扬。各高校也更加注重大学生的德育,或以通识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等形式,或以毕业前的就业指导的方式或以开设讲座、报告、培训会等形式开展礼仪教育,为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1]。因为学校层面缺少顶层设计,各二级院系各自为政,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开展情况各不相同。整个礼仪教育内容也显得过于泛泛,缺少面向不同专业、不同需求学生的专业化的有针对性指导。同时这些礼仪教育的内容多停留在礼仪知识的传授上,缺少实践实训的跟进与巩固,导致学生一学就会、一用就错。师资方面缺少有专业资质的礼仪教师。授课教师多为对礼仪感兴趣或是在传统礼仪方面较有造诣者,所讲内容多选取自己擅长的,缺乏系统连贯的设计[2]。

(二)大学生对礼仪认知不足

古语云:“学,然后知不足。”现实情况是,礼仪内容博大精深、古今中外涵盖甚广,学过礼仪的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礼仪在待人接物、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而绝大部分没有接触过礼仪教育的大学生,不知道礼仪为何物,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不知如何做才是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更不敢奢望其知礼懂礼守礼。部分学生甚至对老祖宗传下来的礼仪财富嗤之以鼻,认为那些“繁文缛节”是保守、落后,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在面对中西方礼仪差异时,左右摇摆,盲从西方。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中国文化的传承者,理应增强礼仪修养,对这些文化财富有所了解,合理扬弃,加强礼仪修养,这样才能将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将中国的优秀礼仪文化与世界接轨。从小处说,一个有良好礼仪修养的人,一举手一投足,更易传达善意,更善于处理好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从大处说,一个有着良好礼仪知识储备和修养的人,能更加得当地处理中外文化差异,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3]。

(三)大学生礼仪修养有待提升

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特性之一,是约定俗成的规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也应当与社会的文明水平成正比。但作为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大学生群体,礼仪素养与文化层次相去甚远。近年来,大学生不合礼仪的行为逐渐增多。小至老人常言的“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到不尊敬师长,与同学相处困难、醉酒出丑,没有时间观念,大至缺少职业操守、没有道德底线等等,这些不合乎礼仪的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精神风貌。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部分学生显得相当茫然,缺乏礼仪常识,导致礼仪失范。

二、高校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我们与世界的合作更为频繁。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把中国人文明智慧、优雅时尚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学习礼仪是非常必要的。礼仪教育是一门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实用性素质教育课程,是高校大学生提升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重要课程。为发展和事业的成功考虑,掌握待人接物和社会交往的手段,有助于大学生未来的成功。

(一)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

礼仪教育可以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完善人格。承德市四所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为师范生、医学生和服务类行业职校生,对学生的礼仪水准都有较高的要求,开展礼仪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到与人相处中礼仪的重要性。首先,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的礼仪修养、职业道德直接影响未来教育中“为人师表”中言传身教的质量。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生的储备力量,未来要面对的人群多为患者及其家属,在利用专业知识诊治病痛的同时,他们的言语举止、服务态度、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及其家属接受治疗的心情及效果。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但可以减少医患纠纷,也是良好职业道德的体现。而职业院校的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更是要强化礼仪训练,他们的体态形象和言语举止都是从业过程中无声的资产,对事业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校风,提升高校美誉度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目标,礼仪教育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很好的学识,个人形象、外在气质、言谈举止、内心修养等礼仪素养也代表着一所大学的德育水平,是高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的体现。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有利于营造健康良好的校风,良好的校风又会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必定促进育人质量的提升,从而提升高校美誉度,为高校招生带来帮助。

(三)增强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软实力

“城市品牌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它形成的历史与现实的丰厚基础,即城市品牌是从历史角色、文化底蕴、人文风情、产业优势、经济实力等诸多形成要素中经过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筛选出来的。”尹启华等(2003)认为,从品牌的角度分析,城市的发展应从政治、经济、交通、旅游、文化、宗教等方面进行定位,提出了通过构造知识强市、经济强市、生态强市和文化强市发展城市品牌的思路。随着城市品牌意识的深入发展,城市品牌的软实力成为城市品牌建设中的重点。城市品牌塑造与社会文化建设的结合,成为现如今塑造城市品牌亟须面对的问题。高校凭借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良好的口碑吸引优秀学子,在社会上可以为“和合承德”赢得良好声誉,提高承德的城市竞争力。承德的城市品牌研究起于2008年。2010年,承德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新目标,并在“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了建设“避暑山庄…和合承德”的城市文化品牌。对于“和合承德”来说,构建良好的文化软实力是关键。高校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一环,其成员文明素养抓得好,不仅可以增强城市文化内涵,也可为城市品牌建设添砖加瓦。

三、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具体途径

人无礼,无以立。提升礼仪素养不但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途径,也是时展的要求。尤其是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人群,他们的综合素养影响高校发展、影响一座城市的发展。高校可采取如下措施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

(一)高校重视礼仪教育,强化礼仪教育宣传

大学生礼仪水准滑坡,与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等有一定的关系。健康文明校园氛围的营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审美情趣、道德修养。高校应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开设普及性及专业性较强的礼仪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礼仪教育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强化礼仪教育的宣传,学校可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对礼仪教育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以及礼仪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4]。

(二)开展多样性专业化有针对性礼仪教育

课程内容是教学重要载体,要想赢得学生的关注,礼仪教育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结合学生的专业开设课程,这样礼仪教育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演变为美丽的空中楼阁。礼仪教师要不断提升礼仪修养,在教学中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多元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将礼仪活动融入日常生活、学习和各种各样的情境。要开设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可展示可演练可检验的实训课程,注重过程性考核,及时评价,完善考评体系。同时可尝试以赛促学、以演促学等方式,让礼仪教育常态化。

(三)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实训平台

做中学、学中做是体验礼仪、运用礼仪、掌握礼仪非常有效的方法。所以为大学生搭建实训平台、提供实践机会,让大学生与社会打交道,在社会这所大学中增长见识能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礼仪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实际意义。深化校企合作,在大学生已有的素养基础上,实际的工作经历更容易促进反思所学、拓展所学、融汇所学,增加社会经验。承德市四所高校的育人方向各不相同,但培养目标都在“立德树人”总方针的指导下,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为“和合承德”的品牌建设做出贡献,必须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营造文明健康的校风,不断提高育人质量,运用好礼仪教育这个重要手段,为培养出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提供思想和实践指导,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作者:王玲玲 鞠安琪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高校礼仪教育篇2

一、前言

礼仪是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文明成果。自从人类开始有了文化意识,就开始了对礼仪的追求。在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从毫不羞耻的赤身露体到开始用树叶遮身那便是一种原始礼仪,也是他们有了羞耻之心的体现。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建立灿烂文明,从蒙昧走向开化,礼仪的产生和发展功不可没。人类学会运用礼仪行为来展现自己的文明程度,也用礼仪规范自己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在人与人交往日益密切的现代社会,礼仪教育显得更加重要。我们的高校体育教育除了要锻炼学生的身体以外,也要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培养身体健康,礼仪得体的新时代人才。本文我将从礼仪基本内涵、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如何实施礼仪教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礼仪的基本内涵

概括言之,礼仪是一种人的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的融合的最终行为规范。狭义上,礼仪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礼节和仪式,它们从社会、道德、习俗、文化等不同方面对人们行为进行规范,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程度高低的一种表现形式。礼节是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一种待人接物的方法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准则。仪式则主要指在一些正式场合用以表示礼节的一系列固定的范式。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为使大家能愉快融洽地相处,使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正常进行,人际交往中必须有一种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法则、规范,这就是礼仪。文明社会的一大宗旨和原则便是尊重。这种尊重既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而言。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这一意识一般都和人的生活习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不仅体现着个人的文明素养。比如待人接物细致周到,落落大方,人们彼此互帮互助,相互尊重等,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明、友好的行为中。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一定讲究个人卫生,穿着得体,见人总是微笑问候致意,与人交谈采用礼貌、文明明语等等,这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行修养。而在现代社会尊重他人的基础就是要遵守礼仪规范。具体到高校的体育教学来说,礼仪教育就是在体育学习中教授一些行为规范,从而将礼仪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这既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增强课堂的纪律性,又有助于帮助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还能维护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高校的体育教学中的礼仪教育大抵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运动仪式的传习。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仪式传习又可以分为师生互敬、学生互敬等具体内容。如练习武术前的行礼,练习体操前的示意,球类竞赛活动中对同伴犯规后的礼度等就属于学生互敬内容。而课前向老师鞠躬问好,教师回礼则属于师生互敬内容。运动礼仪的传习,看起来不属于具体体育教学的内容,但实际上它是体育教学甚至人格培养的重要手段。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运动仪式的传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礼仪习惯,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社会行为与个人品性。二是有关合作精神的教育。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或者一些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常采用团队合作的游戏练习方式锻炼学生的身体和运动能力。其实教师也应当在其中融入有关合作精神的训练和教育,让学生在自主练习时自由选择同伴,以自由结伴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开展群体运动。让学生们在运动活动中采用合作、协调等方式磨合而互相接纳,通过合作共同取胜,在合作中锻炼运动能力,更在合作中收获友谊,培养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三是社会参与的礼仪。高校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人才培育的主要阵地,更是培养学生礼仪规范的主要场所。高校应该在体育教学中渗入更多礼仪教育内容,并贯穿大学体育的全部学习过程,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礼仪教育观念。同时,高校学生也要积极参与体育课中的一些礼仪活动,通过参与礼仪活动实现与礼仪的接触,以便于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要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更是自古以来就被冠以“礼仪之邦”的美誉。而我们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毫无中断,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还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礼仪规范。礼仪作为中华伦理文化遗产,有很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熠熠生辉,在现实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礼仪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人传承和发扬光大。三字经中说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这是孝悌的传统礼仪;东门立木,冢树挂剑,这是守信的礼仪。而程门立雪则是尊敬师长的礼仪。孔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可以说,礼仪集中展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仁义礼智信种种传统美德,诗书礼乐种种灿烂文化,都与传统礼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是传承文化的重地,自然要进行礼仪教育。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电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交通日益便利,瞬息可达千里,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而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与正常交往离不开礼仪的规范。没有礼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就无法正常进行。更重要的是,如果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我们的礼仪不够周全,不仅损害我们个人的形象,而且会直接影响到事业,使合作失败。时代的发展对人们的礼仪要求不断提升,每个人都希望处在一个充满友爱理解、人人遵守礼仪规范的社会里。而只有先学会礼仪,我们才能达成这个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的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社会需要礼仪。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也离不开礼仪的构建。三是人才培养的现状。中国传统人才观讲究德才兼备,除了强调一个人的才干以外,品德心性也是考察人才的重要标准。而一个有道德的人、品行兼优的人,必定是一个遵守礼仪规范的人。一个人才不仅应该兴于诗,更该立于礼。礼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外在体现。这些都充分说明礼仪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加强高校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十分重要。今天的青年人从小生长于信息爆炸文化观念混杂的互联网时代,这一环境影响或多或少污染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行为品性。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青年学生中常有发生,抽烟喝酒,谩骂斗殴等行为更是屡见不鲜。就整体情况看礼仪教育确实存在弱化的势头,这着实令人忧虑。社会道德规范对青年学生的约束力越来越小,体现为在学校中不敬师长,在家忤逆父母,在社会上无法与人和睦相处,可以说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高校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唯有进行切实的礼仪教育,才能扭转这种不良的状况。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体育课是高校进行礼仪教育的阵地之一。礼仪教育在体育课中应体现为潜移默化地渗透和教育。体育教师必须领会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内涵,引导学生去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必要的一些礼仪基本常识,并且逐渐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我们的礼仪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守礼,更要学生学会做人。我们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1)在课程内容中直接增加礼仪教育模块。高校体育教师首先要自我提升礼仪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储备,并在课堂上加大礼仪教育力度,通过口头讲述与行为实践结合的方式,言传身教,大力宣传现代体育礼仪与社会交往礼仪。教师也要坚持每节课留一部分时间进行礼仪教育,这部分的教育内容以礼仪教育为主线,辅之以必要的故事或者其他有趣的因素,力求内容充实,主旨明确,能真正起到引起学生的共鸣,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礼仪文化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作用。(2)在锻炼动作中渗透礼仪教育。高校体育课中包含许多传统体育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之类。这些传统运动中往往充满着礼仪文化内涵。比如太极拳最开始的致意和最后的抱拳就体现了对观众的尊重。属于一种良好的表演和体育运动的礼仪规范。体育教师在教学这些体育运动时,不要单单教授体育动作,也要学会在教动作的同时,讲述其背后的礼仪文化因素,用文化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学生们学习和遵守礼仪规范。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常见的体育活动有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3)做好礼仪行为评判体系建设。教师在课程上围绕礼仪教育主题,实行礼仪教育,如果学生无法真正实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那也不过是无用功而已。礼仪教育要切实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就要将之纳入到学生期末成绩考核体系中来。高校学生最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一旦体育课成绩考核会包含礼仪规范内容,那么自然可以倒逼他们主动学习和遵守礼仪文化,在日常生活和课程中用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一些具体的量化考核,激励学生学习礼仪践行礼仪,引导学生做一个道德良好的人,不失为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礼仪教育的良方。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礼仪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严格执行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切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实践中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在体育课中进行礼仪教育的方法和策略。高校体育教师一定要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引入礼仪教育。这不仅丰富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提升了体育教学的质量,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礼仪文化修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学生对基本体育礼仪与人际交往礼仪的理解和掌握。长远地看,这更有利于高校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礼仪得体的现代化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柳英成

高校礼仪教育篇3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一些高校礼仪教育存在缺失,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出现了一些失仪现象,需要引起社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因此,高校应当结合时展要求,积极探索礼仪教育的实施路径,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礼仪教育效果。

一、现代礼仪的含义和价值

现代礼仪是指人们在进行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在仪态、仪容、仪表等方面形成的公认的规范标准和准则。现代礼仪在形成过程中以自尊和相互尊重为原则,并以优秀传统道德为核心,以提升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为目的,不仅具有重要的个人价值,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无论从家庭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来看,个体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要素,因此,礼仪要立足于个人之上,体现个人价值。但是由于个体存在于组织和社会之中,所以礼仪价值又具有多元性,一般体现在个体、组织、社会三个方面。通常情况下,个体都具有礼仪素质,从而带动个体形象和组织形象也不断提升,而随着二者形象的提升,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更加趋向于稳定和谐;在这种和谐氛围的渲染之下,可以起到优化和提升社会整体环境的作用,从而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由此来看,礼仪具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塑造个体和组织形象、构建和谐关系、优化社会整体环境。礼仪的价值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是从当前的社会状况来看,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礼仪缺失问题,这种缺失导致很多个体不仅不自重,而且不懂得尊重他人,该类礼仪缺失的问题已经日益突显,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当今社会开始重视礼仪教育,希望通过加强礼仪教育来缓解当前存在的礼仪缺失问题。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高校加强礼仪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大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这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相一致。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来看,对个体内心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愿进行深入挖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个人的意识和社会意识,外化成为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规范,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夯实社会改革发展的思想根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仪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扩大教育范围,构建长效教育机制,通过各种载体,以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熏陶,这样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二)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随着各大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的素质水平降低,校园中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甚至出现了与大学生礼仪不和谐的现象。一些高校的学生虽然在校园内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其日常行为有失道德水准,有些甚至都达不到基本道德水平。这些现象的出现与高校缺少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礼仪包含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共同生活准则等内容,是一种基本行为准则,具有调整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1]。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同礼仪行为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礼仪修养的文明人。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同时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三)是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班级度过,因此,能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那些主动解决问题、处理生活琐事,并且能够妥善处理的学生,他们的身心更加健康,拥有的朋友也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因此,大学期间掌握一定的处世技巧,与身边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在此过程中收获真挚的友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

(四)是帮助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改变了社会信息传播途径,也改变了人们的交往观念,人们的交往范围得到有效拓展,沟通技术和沟通手段越来越多样,人们之间的沟通从最初的面对面沟通走向远程沟通,沟通节奏也从慢到快。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促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人际沟通变化,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三、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礼仪教育不够重视

当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开设了礼仪相关的课程,但是大多是网上选修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消极,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实际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实际行为训练,很少有学生可以将所学礼仪知识转化为礼仪行为,与理想的教育效果相差较大[2]。此外,部分高校在课堂教学中基本没有实施课堂礼仪,缺少基本的礼仪规范,弱化了利益规范教育,学生认为上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缺少对课堂教育、对教师、对知识应有的礼敬,给高校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缺少完善的礼仪教育内容

当前各大高校对礼仪教育尚未统一教材,礼仪教育内容应当由高校和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对教育内容展开系统化的研究和讨论,确定出科学且实用的教材。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一些高校的礼仪教育内容越来越西化,而传统礼仪文化的内容越来越少。在礼仪教育中,不能全盘接受传统礼仪,应当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对于那些已经脱离大学生生活实际的礼仪内容应摒弃,对于那些有时代价值的礼仪内容,应将其融入课堂礼仪教学中。此外,当前一些高校的礼仪教学内容枯燥单调,并未按照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个性化教育体验活动,难以引起学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

(三)礼仪教育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一些高校的礼仪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大多是以网络视频的形式播放礼仪知识,学生们听到的礼仪知识较多,但是应用到实际行动中的较少,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大学生虽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具体行为中却没有得到体现。要想提高礼仪教育效果,高校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创新思维,创新教育方式,加强礼仪知识教育和礼仪实践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新形势。

(四)缺少优良的礼仪教育氛围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能够引导大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也会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造成影响。但是从目前高校教育环境来看,部分高校课堂教学秩序较为散乱,学生对知识、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够尊重,缺少纪律意识。一些高校校园内存在不文明行为,比如随手扔垃圾、乱涂乱画等。这些现象的存在,给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3]。为了提高大学生礼仪教育成效,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校园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将学生培养成讲文明、懂礼仪的优秀新人。

四、高校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实施路径

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需要有意识地教育和培养。针对当前高校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实施路径,不断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具体实施思路如下:

(一)加大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

礼仪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为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高校应当加大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一方面,高校应当转变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的礼仪状况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同时,高校应当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增加一些经费投资,以保障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高校应当根据时展要求,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照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开设合理的礼仪课程,制定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4]。例如对理工类专业学生,高校可以将礼仪课程设置为选修课,侧重礼仪基础知识的传授,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礼仪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完善礼仪教育内容

高校作为传承和发扬礼仪文化的重要场所,应当不断完善礼仪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礼仪教育成效,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要求。首先,高校的礼仪教育应当与时俱进,突出时代特征。新形势下,传统礼仪教育内容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时代在发展,礼仪教育内容也要不断优化。高校应当紧跟时展潮流,积极完善礼仪规范,除了要教授礼貌用语、人际交往等礼仪,还要加强社会礼仪文明教育,将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时代新人。其次,高校应当根据专业特点完善礼仪教育,扩大礼仪教育内容的广度。例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可增加导游服务礼仪;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增加酒店服务礼仪等内容。最后,高校要搭建礼仪教育实践平台。比如组织学生参加书画展、艺术节,或者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践行礼仪规范,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高校要制定科学的礼仪教育管理制度,编写礼仪手册[5]。在管理制度和礼仪手册中,高校应规定出详细的礼仪规范,要求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将大学生礼仪行为管理落实到位。

(三)运用多样化的礼仪教育方法

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高校在开展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礼仪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视频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讲授礼仪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该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礼仪教学中,实现礼仪知识的内化。第二,案例教学法。传统礼仪教育方法过于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学生的兴趣不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或者加入一些时事热点,促使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礼仪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礼仪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第三,榜样教育法。该教育方法指的是对实现目标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个人或群体,提出明确的肯定与表扬,以此为榜样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进而提高思想认知水平的教育方法。大学生渴望得到认可和欣赏,高校教师可以选择历史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模范人物作为学习的对象,也可以从大学生实际生活中选择学习的榜样,引导大学生向榜样学习优秀品质,对大学生开展礼仪教育。教师应通过榜样教育方法激励学生遵守礼仪规范,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断提高他们的礼仪修养[6-9]。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讲述一些文明礼貌的典型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四)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为了提高大学生礼仪教育成效,高校应当创设文明和谐的环境氛围,可以从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舆论氛围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术文化环境。大学生思想十分活跃,对新生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高校礼仪教育应当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下开展,为大学生营造崇德、守礼、尚学的文化环境。因此,高校要组织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礼仪文化知识讲座、礼仪知识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促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增加对礼仪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和研究礼仪文化的兴趣。另外,高校应当加强礼仪教育宣传,利用学校的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公示名人名言、文明提示语等,加大礼仪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营造出崇尚学术的校园文化环境,定期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同时邀请殿堂级嘉宾学者,由学校领导这些嘉宾学者颁授奖牌,让大学生认识到高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从而更加崇尚学术、尊重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10-12]。其二,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网络思潮快速传播,网络舆论环境越来越复杂,一些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潮或者网络热点的影响,发表一些不当言论,影响大学生认知和意识形态的形成。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当积极宣传红色文化,抢占网络阵地,筑牢主流意识形态[13-14]。高校应在校园内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激发正能量,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传统优秀文化引领网络阵地。另外,微信公众号等具有受众广、传播速度快等优势,高校可以利用学校公众号礼仪教育资源,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的监管和引导。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礼仪需要紧跟时展潮流,结合不同情况运用。礼仪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增强他们的礼仪意识,提高他们的礼仪修养,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可以通过加大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善礼仪教育内容,运用多样化的礼仪教育方法,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氛围等,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提高礼仪教育的育人功能,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满足时展需求。

作者:赵九而 单位:辽宁理工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