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创作中秩序感的构建思考

绘画创作中秩序感的构建思考

【摘要】视觉艺术吸引观众的奥秘不仅仅是它的内容,而且还有绘画艺术中独特的形式美感,在艺术创作中合理地安排组织画面的各个部分,就像影像作品需要导演一样,只不过绘画创作是对形体、点、线、面、光、色彩进行编排以呈现静态的形式美感,在编排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秩序把众多元素合适地组合在一起来表达创作者想要诉说的内容。秩序的存在是艺术吸引人们的关键,那是因为每一种艺术都能证明人类喜欢节奏、秩序和事物的复杂性。在人类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创作者有意识地培养在纷繁世界去观察秩序发现规律的能力,最终总结出事物的本质以绘画的方式诉说与表达。绘画创作中秩序感的构建是创作者不可或缺的能力,必须要有培养秩序感的意识,然后这种感知能力会潜移默化地在创作者进行创作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去组织构建,保障绘画作品的观赏性与价值性。

【关键词】绘画创作;秩序感;构建

一、秩序感的存在

秩序的意思就是有条理、有组织地对各个构成部分进行合理地安排,从而达到正常的运转或良好的外观状态。有秩序往往象征着事物的稳定和平衡以达到舒适的状态,秩序本身存在于自然中,通过自然的秩序人类所生活的环境才能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秩序感的存在使人类通过自然界中的秩序得到感知而有意识地去创造秩序。秩序是独立存在的,而秩序感是以人为依托的,所以要了解秩序,就要了解人与秩序感的关系。

(一)自然中的秩序

不以人的意志而存在的自然秩序使人类潜移默化感知自然秩序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例如一年四季,昼夜更替等规律。人类就是在这种有序的交替中有序生活,在这种有序的环境中活动的时候也能够感受到各种变化之中隐藏着的秩序,也就是人类对自然事物所存在的秩序的感知。自然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类从中去辨别去感知的过程也是复杂的,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人们会凭借着秩序感去发现美并创造美,正如《艺术与错觉》中所提到过大脑会处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人们的知觉偏爱简单结构、直线、圆形以及其他的简单秩序。人们在混乱的外部世界里往往易于看清的是这类有规则的形状,而不是杂乱的形状。自然界也在为人们展示规律性和简单性的例子,从宇宙中运行的行星到海浪击打出的浪花,从奇妙的结晶到自然界中更高级的创造——有丰富且秩序的花朵、贝壳和羽毛,以及动物身上不会偶然产生的颜色和花纹等等,但是这些要素一旦均匀地扩展秩序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终难以辨认其变化,当然这些秩序是在混乱的环境中所建立起来的,正是混乱与秩序之间的对照唤醒了人们的知觉。所以秩序感既是从自然中产生,而美的感知也是从这纷乱的自然界中所提炼出来的秩序,绘画创作的目的是使人从绘画中获得美的感受。这种美的感受来自于大自然的规律,而这种规律的存在也是事物内在的美。任何一种艺术无论怎样变化,利用什么样的内容与形式为载体都逃不过它的普遍性,所以秩序就是世间万物的普遍性之一也是审美内容之一,人们在自然界所培养的秩序感同样也包括人们对美的感受,艺术中所遵循的一些恒定的规律正是美的生存之道这与大自然所遵循的自然规律相同,无论是艺术还是自然界,按照特定的规律运行都是人类精神愉悦的满足。

(二)人与秩序感的关系

波普尔在《客观知识》中提道:“我先是在动物和儿童身上,后来又在成人身上观察到一种对规律性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促使他们去探寻各种各样的规律。”秩序的存在使人类能够感知到世间万物所存在的规律,从而再去创造一些规律与法则形成一定的社会法则,例如社会道德与法律,目的是使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达到某种平衡得以运转。而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艺术同样也需要平衡与和谐的运转来延续它的生命,这种平衡正是人类感知到秩序并创造秩序使得人们生生不息的法则。人类的秩序感与人类的审美趣味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美学问题和道德问题很难彼此分开,人们的审美趣味正是受不同道德约束下而产生的对美的偏好,不同的文化背景与道德约束影响着人们的感知与观念,所以不同地域与民族会形成不同的形式美,这也形成了另一种社会秩序。人的视觉心理研究发现,观看从一开始就是有选择的,眼睛对事物做出什么样反应取决于人类诸多生理和心理因素。首先,视觉的局限决定了人们在特定的视觉范围内所看到的事物,例如沙滩上的沙砾、图片上的像素点、树上的叶子等在一定的距离以外人们看到的会是一片大的色块,所有小的、密集的、或者离观看者太远的东西都不可避免地会给人一种整体感,而这一整体在仔细观看的时候又会分解成单个物体,在人们仔细观看时会选择一个焦点。其次心理学研究表明审美快感源于精力节省,在对诸如简单、对称、明晰等图形的感知中,人们花费较少的精力,因此感到愉快。相反在对复杂、不对称、晦暗的图形感知中,人们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因此感觉不愉快。得出结论是审美对象越有秩序,估值越高,越复杂,估值越低。在大量实验中也证实了这一原则,但心理学家艾森克发现审美估值与秩序和复杂性有关,如果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的对象体现高度秩序感,它的审美估值就会很高。基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秩序感仿佛与生俱来但又与客观世界脱离不了关系,世间所存在的秩序与人类所拥有的秩序感相互作用而使人们的生活以及对美的认识与创造避免不了秩序的存在以及对于秩序感无止境地探寻同时也是对美的无限探索。

二、构建绘画中的秩序感

构建绘画中的秩序感首先要从绘画中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探究,格式塔心理学把画面的整体结构称之为“力的结构”,绘画的真正内涵在于按照秩序并把一些造型符号并包含了形、线条、色彩关系组合起来并表现出画面的内在张力,画面才能气韵生动。构图是绘画创作中始终要去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行为是非常活跃的环节,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秩序感为人们提供了规则与方向在此基础上去增加表现力,表现力既是不同元素之间在秩序平衡的节奏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而这种表现力又能体现一种秩序。

(一)点线面的秩序感

开始进行构图之初就不得不考虑画面中的基本元素,点是绘画原初的要素,点作为绘画当中的内在张力人们就必须注意到它,它代表最简洁、最永恒、最内在的确定性。点在画面中不仅仅是最初的要素也贯穿于整个绘画过程之中,虽然人们把绘画定义为空间艺术但是不能忽视绘画艺术中的节奏,而点就是时间最简短的形式它为绘画节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点存在于自然界,任何艺术都有点的存在,在形式构成中点的出现就类似于大自然中短暂的鸟叫声以及音乐中突然出现的鼓点或者镲片的声音一样带动了节奏生成了韵律,这种节奏和韵律正是秩序的存在与人们对秩序所感知所认识到的一种秩序感。点、线、面三个元素既是独立的个体有拥有自己的性格在画面中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但三个元素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点有自身的作用与驱动力,而另一种驱动力是在点以外将其拉开推移,在这种动力的作用下点会融入一个新的独立生命并按新的规则存在,这个即是线,线是点的运动轨迹而产生的所以线既有张力又有方向,例如马蒂斯简洁的人体线稿之中通过线条方向的微妙变化表现出人体身上复杂的凹凸。线的张力在不同种类的线中体现也不同,直线拥有很强的表现力而曲线的张力主要在曲线形成的弧形里。每一种线,都要与表现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表现材料相适宜并使自身获得应有的形式。康定斯基在《点线面》中也提到绘画把抽象线条当作表现手段。不同粗细的线所表现的力不同,粗线条比细线条更有力量,线的粗细也可以表现远近关系,粗线条比细线条视觉上更加靠前。线的明度也能表现不同的力量、空间关系等。线的间距能够体现节奏韵律也能体现空间和力度,线的不同类型与不同组合相互协调和运用既能表现复杂的远近感与空间感。线的大量而密集的使用会形成面,对于架上绘画来说人们的画框就是一个面,这个面是作品在此建立生成的基础并与艺术家之间会形成一个互动关系。在创作之初人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这个面,要考虑如何利用这个面就必须思考这个面各个部分的特性。这个面可以是任何形状的,通常使用的是几何形的面,在面的不同方向和不同空间内都蕴涵着不同的表现力有其自身的形式美感,例如规则的面秩序感很强给人以稳定、平衡的视觉感受;不规则的面就很活跃给观者以丰富、活泼的视觉感受。一个面的上下左右等不同方向也有着不同的张力和重力的内涵,每个部分都能成为个体有其自身的声音和内在渲染。在平面之上添加不同的元素会生成另一种表现力,点、线也可质变为面,点线面中优美的造型和相互之间产生的表现力带给人们和谐感。

(二)色彩的秩序感

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如果只考虑几何形式而不考虑色彩,将是一个局限。法国化学家谢弗卢尔研究发现了视觉相互作用的心理法则就是在色彩领域中首先得到了严格的科学分析并对画家们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与其他事物一样,色彩的美感也有属于它的秩序,颜色的各种形式上的变化在不同的构图需要中始终是即丰富多样,又巧妙统一的。由于绘画各元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根据画面需要与想要表达的意图去使用相匹配的色彩配置,色彩的加入无疑是辅助画面拥有更强的表现力,但是各种颜色的组合同样可以打破现有的秩序,所以在考虑色彩配置的同时不能脱离点线面构成的形体因素。单纯的点线面本身也是有色彩变化的,只是系统认知里不把黑白灰当作色彩,但是黑白灰是赋予色彩的基础,是对于画面中琐碎的层次和丰富的明度以及同类色彩的简练的概括,在统一中再去寻找变化来建立画面的多样性,符合几何秩序规则的同时又建立相适应的颜色配置从而产生协调的美感。色彩的构建不仅仅要依附与点线面本身的形式也要依赖于创作者主观情感,在有目的性地建立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颜色互补等基础之上色彩在有序地安排中加入创作者自由的主观情感和偶然产生的色彩碰撞会让画面更加有生命、更加富有节奏,观者在丰富的色彩氛围中才能够得到美的感受,颜色配置在有序之中不断变化与创造新的秩序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人们在了解色彩既定的搭配的同时也积极探索新的颜色秩序才能保持色彩秩序的活跃与生命感。色彩秩序与时代的变化和不同文化也有着精妙的关系,从史前岩画到当代绘画;从西方文化到东方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影响着绘画颜色配置的,但是在不同时空变化中颜色的使用也都一直保持着秩序不断地发展与变化。原始绘画无论中西方都有共同的特点,由于生活环境与经验对于色彩的使用比较单纯,例如:早期岩画都是矿物质颜料的土红色以及黑色的外轮廓线条,后来的人物画也都是几种简单的颜色搭配,而现代绘画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运用的方式与概念不断地更新变化,形式非常多样。不同文化背景影响着颜色所传达的意义与信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会对颜色有着不一样的认识与感知,例如:红色在中国传统节日或者喜庆场合象征着喜庆和好运;在西方文化中,红色有很多负面的代表,红色象征着血腥暴力、危险和仇恨等。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文化不断地融合,人们对颜色的感知也不是单一的,人们对颜色的认识与感知是丰富且复杂的,只有不断地对颜色秩序进行探索才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三)光的秩序感

光是自然界秩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光是万物生命的一部分,自然光的秩序伴随着宇宙运转的秩序有节奏地变化着,这种变化让人们感知世间万物的形、色、体的运动与变化,不同的光影响着视觉感受、空间氛围、色彩变化,光影响着人们的感受,因此影响着人们对绘画创作过程中的整个理解与构思。人类也创造光,被创造的光承载着人们对光的感知也创造着新的秩序与变化。有光就有影,光与影的变化使形与色形成形式美感创造节奏与韵律,光影所带来的秩序感给人们带来轻快、美好的感受。光也具有方向性,在视觉上光会作为一种引导,光会产生明和暗的变化,在明暗变化中人们可以捕捉光影变化所制造的各种形状,光本身是无形的,但在视觉感知中它又是有形的,而且光影的形态非常丰富,这些丰富的变化让人们视觉上产生愉悦,在绘画创作中能够表现光的丰富变化无疑是必要的。在情感上光也是一种希望的象征,它会引导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黑暗,会在光影变化中去积极的感受与寻找光的存在。在光的秩序感影响下,人们在创作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光去创造秩序表达秩序感与形式美,要把控好各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所产生的丰富层次,最终作品才会具有内在的生命,正如我们不断寻找与探究万物秩序感的目的在于怎样使绘画具有生命的脉动而使观者也能得到美的感受一样,绘画的本质也是让观者能够感受到绘画的韵律与美感,这样绘画作品才能真正体现艺术的价值,我们不断寻求绘画创作秩序感的同时也在为生命寻求规则,无论是自然秩序还是人们所创作的秩序、绘画中点线面的形体秩序还是颜色秩序以及光的秩序都是相互依存而不断变化的,在不断变化中我们的感受也是不断变化的,万物都是在秩序中彼此牵连相互羁绊而生生不息的,所以我们也要保持热情,不断地探索与感受万物变化与美的秩序。

作者:胡艺培 侯昀 单位:宁夏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