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入门教学范例

绘画入门教学

绘画入门教学范文1

关键词:静物素描;教学;思考;创新

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入门课程,一般来说指的是单纯、朴素的单色画,是利用单色的线条或明暗来表现物体的造型,也是研究造型的基本律例。它是一切绘画乃至整个视觉艺术的根本。

一、静物素描教学现状

我国的静物素描教学引入的主要是苏联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契斯恰科夫的教学体系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体系相通,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上。而国内偏远院校还是沿用着一成不变的旧模式。高考中,通过美术联考、校考考进艺术院校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素描功底,但多是针对高考而在绘画技巧方面进行的技能强化训练。因而,学生们对素描发展史、美术流派等相关的理论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理论素养上的匮乏和主观上的误解又一步引发了对于学习素描的最终目标以及素描和专业的关系等诸多问题的出现。另外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感受方面的忽视,是现代静物素描教学的所欠缺的重要部分。静物素描通常被认为是学习素描的入门课程,要解决一些最基础的问题,诸如:形体比例、结构、体积、明暗、质感、空间等,这些问题,被认为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功,必须苦学苦练方能奏效。于是,多年来,水果、杯子、陶罐、衬布等是大家最熟悉的被普遍认可的内容对象,铅笔是素描的入门首选工具。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几近“经典”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及相应的教学评价等。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社会在变,人在变,审美观在变,甚至对艺术的定义也在变,而我们的基础素描教学却没有受到太大变动,或被认为是没有什么改变的必要。由此导致种种问题的发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培养被忽视,单纯的注重技术技能而忽视了感受,绘画表现单一,千篇一律。因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死沉,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二、改进静物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

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基于静物素描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改进方法。

(一)注重学生个性与创造性思维

在素描教学中,努力挖掘并充分发挥学生们不同的个性、才能和天赋。学生在平时的写生作业中有意无意地都会流露出某些个性因素,这种个性与主观特点个方面表现出来,可以在形态特征里表现个性,也可以在明暗、线条等要素中表现个性,此时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抓住这种端倪,加以指导,使之朝着一个方向有所成绩。犹如同样画一个模特,画家可以以极其精简的方式表现,寥寥几笔;也可以高度繁复的方式来表达,以详尽的细节来充满画面,没有一个标准样式。要始终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去把控形体结构、把控形式语言。

(二)改进单一的教学模式,使之丰富多样

改变单一的独自绘作模式,把一个画室20多位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张大幅的静物素描。在合作过程中,同学间有研究、讨论、交流,甚至是不同的意见的争论。原来专业基础不一样的学生,互帮互助互学中,有效地带动了中下水平的同学的积极性。另外,我们也可以突破画幅的大小,比如说把几张全开的素描纸进行拼接,使画幅的大小突破常规,所画物体远远超过了正常的视觉大小。画对大画的整体把握,学生的作画状态会焕然一新,学生会更加具有绘画的热情与激情。

(三)材料工具与题材创新

在素描基础训练中,可以尝试不同的工具材料,可以是铅笔,也可以是色粉、木炭条等;而纸张也不一定是素描纸,也可以是卡纸、油画布,纸张颜色也可以是黑色、棕色;甚至是为了表现需要,也可以适当的运用色彩工具或其他材料粘贴等,教师也不要简单的予以否定,应多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及表现方式、材料。例如画树叶也可以用树叶涂上墨汁或者石墨粉按压在纸张上作画,用色粉在卡纸上作画等等,都可以用来丰富教学模式。平常静物素描都是画水果、瓶瓶罐罐、衬布之类的物品,我们可以不乏尝试下描绘对象的改变,比如说男生喜欢的枪械或者高达等机器人模型、汽车模型,女生喜欢的各式各样的鞋或者衣服。或者我们可以突破教室,比如校园一角或者市井街巷,甚至我们可以突破静物的界限,比如鱼缸内的金鱼或者笼内的蛐蛐,动物或场景一角也可以当作静物来作画。

(四)注重理论和绘画技能共同培养

理论素养是艺术素养的前提,对于绘画理解、素描发展史、美术流派等相关理论上,要注重培养。如解剖透视等理论相关知识对绘画理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只有深入的了解肌肉组织、骨骼组织,才能够表现出人物人体的具体真实。而透视也是如此,没有透视理论的支持,就不会有画面的空间感。所以有必要可以开设理论课程,对中外美术史、解剖、透视等相关理论进行培养,有了这些理论基础,对于学习静物素描,学生可以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五)注重感受

在素描基础训练阶段,可以让学生去发现、去表达、去创作。让似乎没有生命的静物,因为人的介入,带上了人的气息与温暖。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技术是为了表达感受服务,为了表达,可以突破技术,创作技术,不择手段。总之,传统的静物素描教学模式在当今时代显得相对机械和枯燥,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改进单一的静物素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学习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进,进而转变育人理念,形成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美国)拉德博•A罗•克曼.教素描的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

[2]王志敏.探索静物素描教学法的创新思路[J].文教资料,2008(2).

绘画入门教学范文2

关键词:美术教育;想象力;好奇心;记忆力

现今“美术”教育无处不在,已经融入到了日常教育和生活中。而绘画是美术培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种艺术方式,它是指运用点、线、面以及结合色彩等元素,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孩子都喜欢彩色的世界,绘画是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开始他们“创作”的首选。不仅因为绘画经济实惠方便,更是因为孩子通过绘画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美术教育不仅培养孩子想象力,引发孩子好奇心,带动孩子动手能力,加强孩子图文思维记忆力,提高孩子的求知欲。美术教育也关系到孩子的智力发展与思想品德教育。进行美术艺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社会、文学与艺术的修养,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欣赏绘画作品的能力,使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操得到提高。现今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美术培训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美术培训如何在培养孩子想象力、引发孩子好奇心、提高孩子求知欲方面,实施因人而异,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的意义

1.绘画对想象力的培养

(1)想象力的培养

绘画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不同年龄期,学生的想象力不同的,儿童的想象力不仅十分丰富而且很强大,身边的实物、动物、人、景物等,他们都可以通过想象力达到创作出一种新的样子,比如各种形状的苹果、蓝色的马、红色的天空等等……

(2)绘画作品的评定

绘画作品没有好坏、错与对的标准答案。我们不能用唯物观去理学生的作品,因为在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在对事物有了基本的认识上加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看似不和谐的景和物,通知他们的想象力又毫不违和的组成了一个全新的景或物,这就是绘画对想象力的塑造和阐述。

2.绘画培养好奇心,并伴随着求知欲

绘画的题材会有很多种,范围也很广,主要从节日、庆典、歌颂、传统,民俗等等,都能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和表达。绘画题材的丰富多彩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是由新奇实物刺激所引起的一一列的探索心理与行为活动。学生有了好奇心对世界的感知力也会和同龄人有很大的区别,好奇心往往都伴随着求知欲,想要画出没画过的东西,就存在第一次的绘画诉求,当绘画完成后,孩子的成就感也就随之而生。美术教育中正确的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绘画题材要新颖

美术培训教育中的课堂绘画课题要符合各年龄段孩子特点,绘画授课时结合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史记故事、名人事迹等等,在这些故事和绘画结合表现中,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在无形中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

(2)绘画中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会对他感兴趣的提出他的疑问,有着非常强烈的探索精神,还会像老师追根究底。因此,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就需要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答案,即使这在绘画表现中可能没有唯一的答案。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引导孩子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应该合理引导,鼓励学生,使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从而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学习过程中有这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自强不息下去。所以,美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不管质量如何,一定要有耐心和热情,并加以正确指导。如果教师持有不耐烦、应付和斥责的态度,都将挫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还会扼杀他们的求知欲,进而打击他们的创造精神,后果是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3.绘画增强记忆力

图案记忆法是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图案记忆法就是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抓住实物特点,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很容易引起孩子兴趣,也能更清晰的了解到事物的实质,绘画的本身就是记忆和回忆的过程,是把印象具象化。

二、美术教育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美术教育固定化

在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的美术培训机构的美术教育还不健全存在在一定的问题。现今美术教学没有做到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需要出发,没有按照孩子年龄特征教育规律和孩子的心理特征来设计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现在的美术教学仍然是老三步走:美术入门、美术技巧、临摹训练。在美术入门的授课中,往往构图固定化,使得学生绘画学习中思维定式化了,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作思维的发展。在练习的过程中只要进行模仿教师绘画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绘画思维的拓展,导致在未来的更专业的绘画技能学习中,学生的绘画认知有了限制,也就很难有创造性的发挥。在强化训练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临摹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想象空间,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作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教学固定化的问题,应当创造不同教育的方法。如同一主题可罗列不同创作形式,分享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欣赏到自我认识到糅合资源熔炉再创成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创作了。

2.绘画作品评价方法片面

国内美术作品评价也比较片面,美术教师在授课时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在对学生的绘画艺术作品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技能和技法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体现,还应重视绘画作品中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体现,要综合去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此外,在评价形式上也应该进行改革,将教师评价、学生互价和自我评价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进而再一步反思、提升自己的绘画创作能力,甚至为学生将来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学生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有创造性的想法。作为教师首先应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给予表扬鼓励,鼓励学生自己解决绘画过程中的问题,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学体裁的选择,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求知欲。美术教学是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从幼儿教育到初级教育甚至到大学的课余时间,用来学习美术,这样全面发展,一项不要落下提高了综合素质。美术兴趣的培养过程能养成有耐心、会观察、会反复对比研究的头脑。

参考文献:

[l]李范.论美育[M]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2][美]帕森斯•布洛克著,李中泽译.美学与艺术教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美]科汉.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绘画入门教学范文3

园林美术是园林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绘画能力和提高审美水平的任务,但是对于园林设计薄弱专业而言,往往面临着课时少,任务重和学生基础差的教学尴尬。因此,园林设计薄弱专业的园林美术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同时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园林美术;园林设计;效率;教学

风景园林建设时间较晚,但它作为涉及到环境心理学、社会学、艺术学、动植物学、经济学、建筑学等众多知识的综合类学科,包含的学科门类却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园林美术课程作为设计类的基础课,常面临课时不足的困境,尤其在园林设计的薄弱专业,在课时、资源、基础等方面都面临很多困境。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抓大放小、提高效率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园林设计薄弱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现状

园林设计的薄弱专业是指办学历史较短、条件较弱、影响力较低、生源较普通、通常不位于设计资讯和工作机会云集的省会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专业院系。这类院系的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面临很多困境,最大的教学困境在于学生多、基础差、课时少。另外,学生获得座谈、辩论、讲座、展览等校内提升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保证教学效果不容易,需要教师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做更多的工作,从现状出发,把握各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用明确的目标和较好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知不足而勇进。

二、教学对策

(一)做好引入工作,针对新生心理,上好第一堂课

园林美术课程是针对新生而开设的,对于力量薄弱的专业而言,学生往往没有美术基础,对整个课程体系不了解,而且教师面对的学生较多,后期无法像强势专业那样给予较充分的辅导。因此,第一节课要从思想入手,不直接教绘画,而是先分析其专业形势、就业渠道,展示往届学生毕业作品,特别是展示优秀学生不同阶段的绘画作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差距及努力方向,并坚信差距通过坚实的训练是可以赶上的。就好像射箭,应首先绷紧弦一样,用一点时间先谈差距和方向,学生才有动力,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瞄准专业训练,准确规划教学内容

园林专业的美术主要为将来的规划设计做准备,它是设计表达的衔接课程。应使同学们掌握以绘画的方法储备设计素材,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绘画作品和周围景观环境,进而为提高设计水平打下基础,因此,教学的重点在于绘画技法和审美水平。薄弱专业的课时量往往较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不可与强势院校一样花很多时间来夯实美术基础,而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重视入门级的线条和调色练习,把重点放在专业风景画的学习之上,大幅减少静物写生练习,尽早进入专业风景画的技法掌握中。具体的课程安排可以大致包含:线条练习、色盘练习、素描石膏几何体、风景要素单体的素描练习、素描风景画、风景要素单体的水彩表达、色彩风景画、观看画展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素描风景画和色彩风景画是重中之重,需对植物、石头、水景、建筑、配景等风景要素有侧重的分块练习和组合练习各几次,并通过临摹、照片写生和实地写生来进行全方位的锻炼,从而扎实专业基础,与后面的设计课程无缝对接。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将示范教学、讨论教学、作业教学、列书单、观视频等多种方式结合,授之以渔.于侧重传统美术,另一些专业教材虽有较好的风景画的内容,但阶梯性不强,不适合初学者的入门和进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课时多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加线条训练和色盘训练使学生掌握入门级基本的用笔和调色方法,增强对园林要素和景观绘画的阶梯性专业表现。每一次授课要有阶梯性的目标,同时,要符合认知心理学,尽量选择熟悉的题材及关键的内容。如树木的种类繁多,要选取最有代表性,出现最多的树种,以及最好掌握最常规的画法来教,同时介绍少量其他的树种或画法,让感兴趣的同学自行学习。而建筑题材要选择最能表现透视关系和分区明确的典型建筑来画,兼顾其他的建筑装饰和形态,让学生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对相关的绘画技法和练习方法要讲透,多示范和举例。并且每次的课堂练习从内容上要彼此衔接渗透,前一次的练习要有下一次练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作为伏笔,下一次练习的主要内容在前一次出现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并再次包含后面的主要内容,如此连续推动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确保针对性教学,有效把握上课时间。

(三)重视巡堂指导的效率,充分利用教学时间

园林美术课程的课堂练习和教师巡堂指导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巡堂指导,可以发现学生的绘画方法和习惯上的不足。以给学生修改画作的方式,近距离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教学要点,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提高绘画水平的机会。对于薄弱专业的教师来说,受师生比的影响,一个教师往往要面对40名以上的学生。所以跟强势专业的小班上课不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最大的提高,不能均匀用力,否则无法满足任何同学的需要。进行巡堂指导时,必须要在指导的普遍性和重点性之间找到合适的结合点。1.个别指导要和分组指导、集中指导相结合,既要以点带面又要各个击破。2.个别指导时,要充分控制指导的时间,挑其最薄弱的地方,深入指导,甚至手把手地教学。对其他问题,则带过处理,口头讲解。3.对于专业风景画练习的课堂点评可以让学生适当参与,可以根据作业完成的情况分级用力,比如对绘画水平较好的学生详细评讲和修改,并让他们指导其他档次的学生。这样既可以形成一定的竞争机制,也可以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全部学生尽可能多地得到指导和评点。

(四)作业环节紧密相扣,充分调动学生能量

由于教学的时间有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也是课程设计的重点。首先,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每次练习要限定时间,对于按时完成练习的给予表扬和展示,其他同学给予鼓励。其次,保证绘画的连续性。每次课程均要留有课堂作业,作业量要布置合理(以能够做完,略感压力为宜)。为明确作业量,需先应弄清同时开设的其他课程的作业量和完成时间,合理安排。作业点评也要及时,为节省批改时间,可采用A、B、C、D为评分层次,详细批改两次(指出每个同学在作业中的问题和优点),逐渐只评分,不逐个批改。再次,对作业要分类讲解,比较突出的共同问题的作业放在一起,集中点评。全班出现的普遍问题要做成PPT,详细分析。同时,每次作业中的优秀作品可以粘贴在墙上供大家观摩,促进学习气氛的形成。最后,要及时表扬进步快的学生,鼓励学生相互评画和交流学习,既使课堂气氛轻松又能树立学习的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

(五)充分掌握学生心理,大力借用外部力量

由于薄弱专业课内讲座、大型展览的条件不如强势专业,教师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已有条件,明确内需,增加外援,增强学习效果。有如下方法可供借鉴:1.把握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各个心理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其理解能力、主动性和绘画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先易后难,先讲求趣味性、后讲求专业性的方式来安排进度和组织教学。2.有条件的话,可以请高年级的学生客串教学。请他们讲解园林美术和其他课程的关系,学习园林美术的体会,推荐园林美术的学习资料。此举既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又可建立他们和高年级学生的联系,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3.与此同时,也可以与学校的相关机构和协会甚至是校外的机构合作开展相关的专业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校的手绘比赛等),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比赛和训练结合起来。4.关注专业网站的相关竞赛,合理的组织学生参加,促进和校外同学的专业交流。

三、结语

园林设计薄弱专业课时少、学生多、基础差、教学条件一般等是很多教师面临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园林美术的教学不能采取强势专业的传统方法,一味地追求高大上,而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较为切实的教学策略,把握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讲求教学的效率,抓大放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作者:杨盛 张鸿 单位: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学院生科院园林教研室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EB/OL].

[2]钟国庆.风景园林学科力量薄弱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07(5):7-13.

[3]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7(1):1-5.

[3]姚俊.对园林专业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63.

[4]张鸿.在建构中改进与创新——风景园林美术教学研究[J].当代艺术,2012(2):36-37.

绘画入门教学范文4

关键词:美术基础;素描;透视

美术基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美术设计造型、设计、绘画、书法等各个艺术门类。在中国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定义中,美术基础教育主要分为素描、速写和色彩三大部分,在相关的培养方案里对于透视与基础教学的关系不是很清晰,甚至一些设计类专业在美术基础教育环节存在误区导致透视教育的缺失,继而造成部分学生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存在空间感弱、体积关系不明显等典型的透视错误。对于学生而言,透视教育的缺失将对学生的艺术创作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就美术基础教育的发展而言也是不健全的。纵观各个时期对于透视的定义,其最主要的用途就是辅助素描、速写等美术基础课程完成造型任务,其本质就是准确地完成物体的结构线,为准确表达物体的体积、空间、质感等深入刻画做基础支持。因此,可以说美术教育是艺术生的入门课程,那么透视教育就是入门前的踏脚石。

一、透视的定义及种类

在绘画范畴中,透视是指在平面或着曲面上描绘所观察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最初的透视更多的偏向于科学领域,如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都曾在透视领域有所建树。但在绘画领域里,透视的应用源自于画家在作画过程中通过一块透明的玻璃(玻璃上带有等大的网格)平面去观察物体,然后根据物体各个点与透明玻璃网格连成的交点的连线即透视图进行绘画,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现代透视原理和制图手段。在不同艺术门类中有关透视的细分学科有建筑透视、景观透视学等细化学科,但无论名称如何变化其内容无外乎以下三种:

(一)一点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假设当一个立方体的中心点与观者的视平线中心一点重叠标注为A点,立方体沿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运动轨迹就是一组典型的一点透视关系图。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每个角度代表宽度的边的消失点的连线都汇集于唯一一点即A点,这样形成的透视关系我们称为一点透视。在此情况下,立方体就有一个方向的立面平行于画面,即我们只能观察到一个正面,故又称正面透视。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一些初学绘画者在石膏写生过程中面对正面角度无法描绘出立方体纵深空间的问题,初学者就会有意避开纯正面角度进行写生,使初学者更容易塑造立方体的结构。

(二)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也称成角透视,依然以立方体为例,这次立方体不动,人的观察视角沿着一条垂直的边向同一顺序的第三条边移动。通过观察每一个角度下立方体的透视关系我们就会看到以所观察的第一条垂直的边为分界线,两边表示宽度的线段的连线不再汇集于一个焦点而是向视平线的左右两个方向形成两个焦点。这样的视角下,立方体的空间结构更加立体,方便初学者在入门阶段对于石膏景物进行透视观察,为观察写生景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在绘画过程中主要用于表现俯视视角或者仰视视角,多用于超高层物体的仰视或者大型群体建筑的俯视视角,描绘俯瞰图或仰视图。其形成的原理是在两点透视的视角下,将人的观察视角无限放大至最大或最小,这个时候根据近大远小的原理原本一样宽的立方体的边长在视觉上产生了长短不一的现象,将两个边长的纵向连线就能发现第三个消失点在地下深处或者天空深处。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找一座超高的近似立方体的建筑在其近处楼下向上观察建筑的几条边,就会看到伸向天空的第三个焦点,这种透视关系对于初学者存在一定难度,可以着重进行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练习。

二、在美术基础环节中学习透视原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关于透视关系的教学除了常用的透视关系之外还要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一是“近大远小”,离得近的物体看起来很大,离得远的物体看起来很小。二是“近高远低”,离得近的物体看起来要高一点,离得远的物体就看起来低一点。三是“近宽远窄”,离得近一点的物体看起来要宽一点,离得远一点的看起来要窄一点。在美术基础的课程中,素描、速写、色彩等科目都离不开透视关系。很多课程在初期往往会进行石膏几何体的练习,这些石膏体虽然在结构上十分简单,但是对于初学者或者没有透视基础的同学来说,无论是深入刻画、上线上色等都需要有一个准确的结构和形体。想要准确地把握景物的结构就需要我们在基础课程之前进行较为系统的透视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将石膏体的边与透视关系中的透视线产生视觉联系,学生在不同的视角下能够自主分析出适合自己视角的透视关系,从而杜绝一个班级的同学画一个视角的画面的现象。同时,经过透视训练的同学对于石膏体的素描结构线的认知更加清晰,如在球体的石膏写生中,如何体现出球体的空间感,如何把握每一个角度中石膏球体的结构线,这就需要对球体的透视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知。在每一个视角下石膏球体都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圆形,球体的透视关系需要通过正方形的透视关系去确定。可以简单地将球体切割为无数层,每层的圆想象成一个正方形,当以一个固定的视角去观察它们时,它的透视关系和明暗结构线就显而易见了。因此,只有对透视关系有了准确的把握才能更好地掌握复杂景物的素描结构。透视学虽然起源于科学领域,但是它是随着绘画和建筑的发展逐渐完善起来的,体现了艺术和科学的完美结合。当下透视基础原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美术设计等领域。透视原理是美术教学中的基础课程,掌握透视基本原理,能迅速地构思和构图,能使绘画过程简捷而准确,能提高艺术学习者和艺术工作者的观察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然而,透视学原理涉及的基本概念往往是一系列抽象的点、线、面之间的空间关系,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掌握透视学的关键,同时也往往是初学者的学习瓶颈。这就需要教师在基础教学环节重视透视关系的教学,通过课前培训或者软件演示将透视关系与基础教学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掌握透视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美术基础教育。

三、透视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得到广泛推广,各个学科的教师纷纷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中,以此辅助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多媒体集合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任意选择和搭配。将多媒体运用到透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闲余时间对即将讲授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多媒体设计,有效地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随时调用画图、照片等内容,即时地辅助相关知识的讲解,避免了课堂绘图造成的时间浪费。但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多数教师在享受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便利性后,忽视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课件的归纳和把控,造成千篇一律的想象,忽视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忽视学生自身的特点,缺乏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基础教学内容,从而造成厌学心理,阻碍教学进度。

四、结语

传统的美术基础教学方法沿用至今,很多问题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明显。教师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应该杜绝对多媒体课件的依赖心理,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制定符合自己的课程安排之中,同时也要认识到美术基础中透视教学的特殊性和基础性。而多数情况下美术基础教育中往往会忽视或者不够重视透视这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造成很多学生在美术基础课程中无法快速有效地掌握课程安排,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素描等基础教学环节中加深对透视关系的讲解和练习,确保基础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志炜.谈美术中透视学的教学要点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08,(5).

[2]张敏,窦立亚.浅谈设计用透视学的特点及教学方法[J].艺术与设计,2009,(6).

[3]洪复旦,林刚.透视课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6).

[4]王俊.对目前美术院校透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2009,(7).

绘画入门教学范文5

在社会提倡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环境中,社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该文作者基于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结合艺术类专业的训练方法,分析高校的艺术类专业课程从传统的平面艺术思维转向立体的空间思维,开发具有发散性与联想性的思维创新课程训练。高校艺术专业通过平面转向空间的思维创新课程训练,可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艺术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创新;平面;空间;思维;训练

在社会需求大量应用型人才的情况下,各高校都积极创新教学思维,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将来的教学方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新兴的艺术设计类行业不断出现,社会对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相应不断增加。在这种环境中,各高校都开设了各类艺术设计应用型的专业课程。从20世纪60、70年代起,在社会各方面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各高校逐渐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如今艺术设计理念日新月异、专业范围已有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高校艺术类绘画专业教学课程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深厚美术功底和较高艺术应用能力的艺术类应用型人才。

一、现代大学创新思维培养应用型人才

现代美术不仅是美术技艺教育的学科,也是一门以创新为生命的应用型学科。创新是现代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创新思维作为现代艺术的灵魂,在艺术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艺术从业人员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加强开放性思维训练,并注意打破思维定式,这样才能最终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1.创新思维的性质

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表现为思维的跳跃,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在思维中不断地加入异质成分。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创新思维方法总是表现为对一般性思维方法的应用。创新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智慧的、策略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进行创造性、创新性、独特性的构想。

2.艺术创新思维中的思维方式

其一,发散性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通过对思维对象的属性、关系、结构等进行重新组合,获得新观念和新知识,或者寻找新的可能属性、关系、结构的创新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方法的分类:过程发散和结果发散;理论发散和操作发散;个体发散和群体发散;理性发散和灵感发散;线性发散和立体发散。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精细敏感性、独创性的基本特点。其二,联想是诗词艺术中常用的思维方式。联想的功用包括拓宽思路、充实内容、表达感情、深化主题。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由此可以看出,优美的诗词作品大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联想的思维方式。联想思维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绘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观念绘画,创新思维、创新的意念是观念绘画作品成功的先导。美术学院培养学生速写、素描写生的能力,还培养学生画记忆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画想象画的能力。因为画想象画的能力就是创新思维的能力,也是创作能力。试想一个无法想象出一个水杯在空中划过的形象,无法把想象的形象画出来的人,如何成为优秀的艺术家?通过以上对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了解,笔者认为高校对传统绘画专业课程的改革创新,应实施从平面到立体的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上文对创新思维的本质和具体的思维方式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绘画专业应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就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换言之,绘画专业应以锻炼学生平面思维与立面思维结合的创新思维为教学目的。

二、部分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陕西部分高校艺术类绘画艺术专业课程教学设置现状

其一,西安美术学院的本科专业设置①,见表1。其二,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国画系、油画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理论系、动画系②。从专业设置上看,没有绘画专业。其三,西安交通大学艺术学院课程设置: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油画、雕塑、书法③。在专业设置上,没有绘画专业。其四,西京学院艺术类专业设置: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④。从以上四所高校的艺术类专业设置可以看出,只有西安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有绘画专业。绘画的课程设置数量远大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的绘画课程数量,并且课程设置体系完整,有良好的延展性。

2.结合部分高校绘画专业设置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现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建筑与艺术系绘画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绘画专业,掌握美术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一定艺术理论素养和系统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绘画表现能力与创作能力,能够在艺术创作单位、文化产业单位、大专院校、报刊、媒体网络部门从事艺术创作的高级专业人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中外建筑史、艺术概论、色彩水粉、素描静物、速写、素描人像、构图学、色彩水粉静物、色彩水彩风景、素描人体、国画花鸟、国画人物、国画山水、书法、综合绘画、壁画、油画人物、油画风景、油画静物。绘画专业开设的课程涉及的美术专业领域非常广泛,从西方绘画的素描、水粉与油画到中国传统的书法和国画艺术。作为绘画专业的美术功底训练课程,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都是应涉猎的范围,都是绘画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美术专业课程。笔者作为一名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根据自身的美术学习经验,认为西方美术与中国的书法和国画,都需要进行长时间、多阶段、系统的学习,所要付出的努力不亚于高考艺术生在专业考试阶段所下的功夫。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西方美术和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的功底,但要取得优良的成绩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西安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与国画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大学四年的专业训练后,打下的美术功底可以说是非常牢固的。那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的学生与他们进行竞争,则会处于不利的地位。以上是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建筑与艺术系绘画专业的现有课程进行的具体分析,其结果是一目了然的。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针,绘画专业应该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

三、传统绘画专业如何与创新思维训练方法相结合进行改革

1.通过概念解析绘画的性质特点和发展

绘画是指以色彩和线条在平面上描绘形象的美术种类。它是运用笔、刷、刀、手指等工具,将颜料、墨汁、油墨等有色物质,用挥洒、涂抹、拓印、腐蚀等各种手段转移描绘在纸张、纺织物、木板、皮革、墙壁或岩石等平面上,以线条、块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过构图形成视觉形象的画面、图像。中西方绘画发展至今,由于彼此的借鉴、交流,均可根据材料工具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许多画种还可细分,如版画有木刻、铜版、石版、胶版、丝网版等;中国画有写意、工笔、兼工带写等样式;油画可分为无光和有光;壁画除传统湿壁画、镶嵌画外,更发展了众多材料和技术各异的新型壁画,如壁画可以是雕塑的形式;等等。随着现代美学观念的发展和多样化材料的出现,现代绘画逐渐打破固定的定义范围,不局限于在特定的某一平面上进行创作,而是向空间的方向发展。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再受固有观念的束缚,有了更多的新方向。

2.绘画专业的课程创新思维训练方向

从西安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课程设置看,其中有对学生平面与立体的空间多方位的思维训练,这方面的训练课程有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应用、电脑美术,实现了从现实到空间再到虚幻的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训练。通过2015年12月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中英国际素描交流展”来看国外美术教学的创新思维培养成果,展览分为中方与英方两部分学生的素描作品展示,并在展览期间举办了三场学术讲座。中方讲座内容为“激进年代的努力——华东分院与浙江美院的素描(1949—1976)”和“从规矩到自由——说说素描”,而英方的讲座内容为“从基督教到存在主义——英国绘画与素描简史”。讲座基本上讲述了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绘画素描的发展状况。笔者在观看画展时对一部分英国的素描作品感到震惊,如詹姆斯•布鲁克斯的作品《大脑交流空间》,乔•斯托克汉姆的《计时器移动》,乔伊•杰拉德的《人群新奥尔良》。展览中的一些作品颠覆了中方观众的绘画观念。如,对于上述三幅素描作品是否算得上是素描绘画,存在一定的争议。上述三幅作品以平面设计图的样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在中国的素描作品中完全找不到类似的痕迹。从这些绘画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英国的美术教育带给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成果。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校绘画专业应以培养具有开放性、发散性创新思维、美术专业功底与创新设计能力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为目标。美术功底在空间维度属于平面维度,在应用性美术领域,除了需要平面维度的创新思维,平面向空间转换的立体创新思维也是必需的。而现阶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注重平面空间绘画的训练,缺乏发散性思维训练。因此,绘画课程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的平面创新思维向立体空间创新思维转换的训练。

3.结合创新思维训练的绘画专业课程内容改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在应用型设计课程方面虽然开设了室内设计和景观装饰艺术设计两门应用型课程,但是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递进的延展性基础课程作基础,没有在创新思维训练上进行完整的平面与空间的创新思维训练。设计课程之间应具有逐步递进、相互延展、相互联系的关系,这样才能进行发散性的平面与空间创新思维训练。三大构成设计课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设计的启蒙课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都没有开设。三大构成由德国的几位著名设计师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格罗皮乌斯创立,并于他们执教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内开设。三大构成课程是设计基础入门课程,世界各地的设计学院都相继开设了。而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现代从事艺术设计创作的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更好地促进艺术创作者的意念转变为现实的作品。书法与中国传统技法(山水、白描)两门课程是绘画专业必须开设的,大一学年开设应用艺术的入门课程——三大构成课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大二到大三学年开设书法和中国传统技法课程。综合绘画课程是不限制绘画材料,使用任意材料进行绘画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开设四个学年。但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四年的综合绘画课程没有系统的应用性训练和延展性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单一,范围过于广泛。这门课程教学可以借鉴建筑学专业、环艺专业开设的设计初步课程的授课方式。设计初步课程共分为设计初步一、二、三。而综合绘画的课程设置可以借鉴设计初步的课程设置,也可分为综合绘画一、二、三、四。一到四的综合绘画教学内容按软质材料到硬质材料再到软硬综合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步骤进行安排,逐渐使学生认知与应用材料,并运用联想与发散性创新思维,解放学生的固化平面思维,指导学生完成立体思维的综合绘画作品创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这样使学生可以通过几次课程学习,逐渐认识构成艺术与材料的性能,并学会运用不同性能的材料完成完整的、有品位的综合绘画作品创作。几次课程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从平面绘画形式逐渐转向立体的绘画形式,使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空间的开放性发散思维训练。壁画课程的内容也可以从传统平面绘画转向立体空间壁画的设计、绘画,如装饰壁画、建筑立面装饰壁画等当下应用面比较广泛的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能够充分促进学生在开放性与发散性的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并且可以将壁画的平面构成形式运用到综合绘画中,使学生与不同材料对话,完成发散性创新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平面思维与空间思维结合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新结果。

结语

以上是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绘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对于美术设计类院校和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有一些地方分析得不够深入,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教学问题,还需要相关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改革。

作者:朱陆洋 赵静 侯建伟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注释:

①西安美术学院招生信息网.

②陕西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

③西安交通大学美术学院招生信息网.

④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绘画入门教学范文6

(1)注重基础理论的普及,有利于读者完成专业入门

本书每个部分展开系统论述前,先对论述对象的基本理论概念进行了普及,如此,对非专业读者来说,则有利于调动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其进行下一步的理论学习和技术训练打好基础。具体来看,“服装插画”这一部分,溯源了服装插画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此外还从工业生产的角度阐述了“设计”和“美术”在生产工艺上的体现,以及对从业人员设计能力和美术能力的基本要求。如此,则阐明了现代服装制作中生产人员需要具备的工艺技能和素养。这些艺术或技术的基础概念和接下来这种艺术或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形成衔接关系,是读者理解相关服装设计技术和设计作品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服装设计技巧并不简单,将绘画艺术由纸张、木板、油画布或电脑屏幕上迁移到纺织布料上也绝非信手拈来之事,学习一门新的艺术或技术前,对其性质、特征以及衍生发展的过程形成一个全面的理解是必要的,尤其是服装设计这门讲究实践操作的技艺,若完全没有经过艺术理论的浸润就直接操作,很容易导致学习任务的失败。

(2)图文结合解析设计技术,有利于读者设计能力的培养

整体上看,该书的内容架构大致上可分为三部分,第一为基础概念普及,第二为设计实践解析,第三为设计作品赏析。第二部分为该书的核心部分,作者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对服装插画绘制、服装产品设计效果图绘制、服装创意设计效果图绘制三种有绘画艺术参与的服装设计工序进行了细致的解析。从课程教学的角度看,相比单纯以文字阐述来解析服装设计图的绘制原则及要领,图文结合的形式具有明显优势,一来读者对各种绘制技法的理解可以直接从图片中获得,更加直观明了,也方便学习者在脑海中对各种技法形成具体印象;二来绘画艺术本就是一种视觉艺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来教授对作品绘制的颜色浓淡、明暗对比、三维透视等知识,显然比单纯的文字或图片展示效率更高。以服装产品设计效果图的绘制为例,下面包含主题型产品效果图绘制、应用型产品效果图绘制、单品设计效果图绘制等,依据绘制对象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图文组合形式灵活阐释,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形成一套系统的设计技术解析流程,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3)展示优秀设计作品,提升读者审美能力

绘画入门教学范文7

 

我国高校艺术类学生大致可以分为纯艺术和设计类两个部分,作为基础绘画教学是高校教学中主要的环节,纯艺术和设计类教学课程在设计上有很大区别的,基础教学内容虽然都是素描、色彩,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差别很大,其结果培养出不同类型的艺术人才,这类现象特别体现在专业性很强的艺术学院里。作为基础绘画的素描、色彩课程,几乎是所有美术类学生在进入高校后还需要再学习的课程,虽然大部分学生是经过美术专业培训的,但是从新从头认识学习素描、色彩是所有美术院校共同使用的方式,从新从头学习并非只是简单的重复过程,对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并不仅仅是要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打牢,而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独立地应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去思考绘画的表现方式。教给学生不同的观察方法,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意识,这是高校基础绘画教学的重要目的。   高校基础绘画课程教学大部分采用传统的写实方式,基础课程——素描、色彩的重复学习在这里看似过程和入学前是一样的,但是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就能结合当前艺术发展的动向,教学生怎么样去看待不同类型的绘画表现形式,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观察方式会发生改变,而不是按照以前观察方式进行。入学前美术班的观察方法遵循着早期形成的契斯卡科夫和徐氏教学体系的综合理论,要求绘画者依据严格的整体方法进行观察对象,作画者按照带有主观虚拟环境去观察对象的基本形状、特征、属性、以及内部结构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状。这种严格的观察方法和科学的治学态度使绘画者画出的作品基本接近现实对象,但又不是真正地现实对象的形象,观察过程绘画者按照严格的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形体后小形体的要求被动地理解对象,看的过程是再现对象的过程,很少加入学生的主观艺术感受。长期来,这种观察方式造成了大批相似的美术绘画作品,很难有绘画者自己的风格。但是作为基础入门教学,严格程式化专业训练是必需的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高校学生有一定绘画造型基础,对绘画艺术有了一定认识,对绘画学习进入创造初级阶段,不能这样简单地进行基础重复教育,这时候绘画课程教学的观察方法,一方面要遵循传统已经掌握的观察方式,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从内在去理解对象的本质特性。自然世界中,每一类事物都显现出本类事物的特征、属性,观察的时候要求学生能体会感受到一类事物长期形成的物质特性,而不是仅仅眼前看到具体大小、凸凹、色彩等形状的景象。这种观察方式有点像印象派的观察方式,又不完全是印象派的观察,要求真实去看对象,又要求找出能体现事物本质的特性。传统绘画观察中往往要求画面只能有一个光影存在,现实生活这种现象几乎很难实现。此时对物象的观察就不再要求学生只考虑一个光源的存在,事实上有很多的光源共同形成了我们见到景象,对光源观察观念的改变,完全不同于以前视觉形成的黑白关系,物象明暗关系发生了变化,视觉的改变带来了认识上的不同,物象的形状也不再要求学生只能从一个角度去观察去观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思考这类事物的形状特征。那么严格的透视法则就不需要起太大的作用,而且近距离的观察很难产生强烈的视觉透视现象。从新看待我们这个世界,运用更加接近生活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景象,注入更多人性化的意识,过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关注如此之迫切,对精神文明创造的要求如此之无止境且如此之广袤无垠,作为服务人类精神的美术欣赏,始终是走在其他学科的前列,并引导着世人的精神消费和道德导向,美术创作更需要用生活的眼光去发现物象所呈现的特性,关注生活状态下物象给我们精神上的感悟,也是现实绘画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现代绘画写意和抽象的作品大量的存在,对学院的教学冲击很大,开始教学伊始的观察方法注重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而开始引导学生对物象特征和特性进行体会,发现个体物象个性特征,并对物象真实存在的观察中找出它与其它物象个性差异的状态,这种观察方式的不断深入,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写实向写意和抽象过渡,在观察的时候,先看到物象具体的比例、形状、质地等特点是在整体感受下的具象特征,整体的观察方法要求学生整体感受物象效果,把整体具象意识牢牢地建立起来,进而开始抽离物象个体能代表其特征的部分,对组成物象的绘画元素——点、线、面、体进行体验,表现出此类物象带有写意或抽象性质的作品。整个的作画过程中,观察方法是最主要的部分,怎样去看,怎样从新认识对象,决定着能否找到从写实过度到抽象的方法,观察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是思想升华的过程,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抽象观察方式。   现代抽象绘画的观察,需要绘画者从物象的基本形态中,去发现事物的内在的本质规律,去发现物象所独有的造型特征,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绘画语言去理解物象。观察的时候,对物象重新认识、重新理解,概括出物象的普遍规律和特征来,再运用绘画的眼光来把物象进行从新打散、分解、组合等手法进行处理。进而形成定式,开始观察就需要绘画者运用抽象思维来分析物象,绘画的抽象思维对造型能力一般的绘画者来说,可能不知道如何进行。当学会运用抽象观察进行思维、分析物象特性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基础美术学习,首先是在开始的观察方法上凸显出来,采取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需要什么样的思想作指导,对观察方式的理解,是高校基础绘画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绘画人应该有着和常人不同的“看”世界方式,这种方式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的,课堂上的观察方式就是引导学生运用思维进行“看”的训练。由于人类成长个性的差异性,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思维方式,千差万别的思想思维方式会产生永不雷同的观察感受世界方式,艺术绘画正是在这永不雷同的观察方式上产生出缤纷异彩的精神作品。   绘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我们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思想不同看世界的方式就不同,采取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对绘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看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如何去认识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周围环境,重新认识和观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会产生新的思想意识。艺术作为雕塑人类灵魂的工具,时时要求我们运用自己不同与他人的艺术眼光,观察我们看到的物象。高校基础教学需要教师把握住艺术步法,紧扣时代脉搏,教给学生独立的观察方式,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我们生活的世间万物,运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去表现。#p#分页标题#e#

绘画入门教学范文8

独立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一般设计基础比较薄弱,传统的基础教学采用素描、色彩等绘画课程展开,这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不强,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单纯提高绘画技巧对把握后续专业课程设计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所以尝试着教授学生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的同时带有针对设计的思考,并完整的将产品的结构、质地、肌理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出来作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将学生从原有美术绘画的写实思维中转换到设计抽象表达的思考方式,纠正学生占用大量的时间考虑绘画技法,而忽略对设计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方法变化

(一)注重造型空间思维形成

由于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传统的素描和色彩表现上,对于空间造型感理解较差,而恰恰造型的空间感是产品设计专业最为重要的设计表现基础。所以在基础课程的布置上势必迫切需要将空间造型思维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二)着重设计表现思维培养

设计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基石,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在锻炼手绘表达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设计思维的表现效果。手绘表达的目的是设计思维的表现,故在学习表现效果的同时就应该加强设计思维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调整

(一)递进性教学

按照方法性的指引,采纳教学内容以模块的方式递进性教学,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表现能力。

(二)与实际相结合

摆脱枯燥的理论、死板的作业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变化的、活泼的考试方式,能更好的贴近学生的口味,做到以兴趣点带动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内容转变

摒弃传统素描、色彩的设置。将产品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的课程结构进行重新整合,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依次划分为专业技法表现一、二、三阶段的模块化教学,分别侧重于草图造型、色彩材质、综合表达的训练方法。草图造型着重分析产品形体结构细节塑造、用线条把握产品造型以及分析三维空间的思考方式。色彩材质偏重于训练学生在设计表达中的把握产品的明暗关系、色彩和材质以及体量感的绘画技巧。而综合表达意在诉说产品情境、投影与背景处理、图面细节处理、材料与工具的使用技能与技巧的综合运用。针对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学生自身特点分别在课程总体设计、课程标准与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调整,重新整合归纳的基础课程教学与独立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一致并与整个课程结构贯通为以体系。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延续性与贯通性如下图所示,基础课程是设计思维生成的基石,与后期的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一样,需要在设计思维和表达手法上要得以提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