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期的绘画思考

海派中期的绘画思考

 

1 鸟瞰“海派”绘画   在浩瀚的中国古代绘画长河中,清代绘画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因为在这个时期,自嘉庆、道光至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衰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国人开始真正审视自己,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19世纪中叶后,上海逐渐成为了东南沿海的主要通商口岸,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商贾、官僚、文人、画家纷纷聚集此地。为了适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绘画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方面都形成了新的风尚,被称为“海派”。   “海派”代表画家有赵之谦、虚谷、任熊、任颐、吴昌硕。其他画家如张熊、胡公寿、钱慧安、蒲华、吴石仙、倪田等也都出入于上海。赵之谦和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有重大发展,他们继承了前人传统,将书法、篆刻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于绘画,以遒劲酣畅的笔力、淋漓浓郁的墨气、鲜艳强烈的色彩以及书法金石的布局,创造出气魄宏大、豪迈不羁的绘画艺术形象,兼之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为文人画开拓了新的天地。任熊、任颐是以画谋生的职业画家,与任薰、任预合称“四任”,他们在人物、肖像和小写意花鸟画方面成就突出。作品取材广泛,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灵活,以清新明快、雅俗共赏的格调,博得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其中任颐以技巧全面,变化丰富,在海派中最负盛名。虚谷以画花鸟草虫著称,善用枯笔秃锋,干墨淡彩,线条多战掣,风格清逸冷隽,独具一格。他们的绘画对近现代影响甚大。“海派”以上海为活动中心,吸纳并且引领着江、浙、皖乃至更大地区的艺术力量,可以分为海派前期、中期和晚期。   “海派”绘画具有一些共同的艺术特点:   1.很多艺术作品中充溢着时代气息和爱国精神。   由于处在那样一个风云多变的年代,国人已从“泱泱大国”的梦境从渐醒,其作品也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2.继承并发展了我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形成了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体,以大写意为发展主流的艺术特点。例如“海派”绘画其中的代表人物吴昌硕就是一位杰出的以花鸟见长的画家。   3.吸收了西画艺术及技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作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大量外来资本和文化进入上海,上海成了最先吸收西方文化的前沿阵地。   4.色彩上鲜明响亮,浓郁热烈,其作品与民间艺术有天然的联系,从内容到形式,吸收了民间艺术的精华,达到一种雅俗共赏的特点。   5.画家职业化,绘画商品化大为发展。“海派”画家注重从积淀深厚的金石艺术中摄取营养,善于借鉴外来艺术在传统基础上破格创新,流派自由,个性鲜明,重品学修养,海派绘画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绘画的复兴。   海派中期的画家中较有名者有吴友如、费以耕、沙馥、钱慧安、顾若波、杨伯润、蒲华、吴大、任薰、胡锡圭、吴滔、任伯年、金心兰、吴昌硕、吴石仙、吴毂祥、何维朴、胡璋、姚钟葆、高邕之、陆恢、林琴南、潘振镛、任预、吴淑娟、倪墨耕、黄山寿、沈心海、俞礼等。   2 吴淑娟及其绘画艺术   对于其中的画家吴淑娟,有幸从祖辈那里得到一幅她的山水原作———《嵩山双眉》,总感清秀高古,意境深远。品尝其作品风格后,越发想了解她及其作品,才在这里写下文字,作为对她的敬仰。   吴淑娟的故乡———歙县昌溪,在灿烂的古徽州,它建县于秦代;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歙县南乡有一个古村叫昌溪,它建村于唐代;这里山川秀丽,文化灿烂,名人辈出,风俗纯正,被世人称为“古歙南乡第一村”。这里可以说是神奇灿烂之乡,钟灵毓秀之地。   吴淑娟童年就生活在这里,她的父亲吴鸿勋,字子嘉,号心兰,是前清举人,曾为曾国蕃幕僚。善画竹、兰,笔意秀韵,也工于书法。《三希堂画宝》收录竹图多幅。后以卖画自给。   吴淑娟生于1853年,字杏芬,晚年号杏芬老人,逝于1930年。吴淑娟在孩提时期就活泼聪慧,父亲吴鸿勋经常手把手地教她写字、绘画、念书,由于庭训严格,加上刻苦勤奋,扎着小辫子的吴淑娟在绘画技艺上已“尽得其父笔法之妙,乃益肆力于六法,由平正之于神妙,由规矩以超乎奇杰”,父亲的绘画和书法,给了淑娟无尽的艺术养料,也为她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孩提时期的淑娟,乡里人都很喜欢她,并称她为“出蓝”小才女。   同治年间淑娟随父寓居上海,逐渐开始定润卖画,作品也渐渐显露头角,山水、花卉,颇负时誉。吴淑娟的丈夫唐光照,黟县人,曾任江苏知府,也善于作画。两人成婚后,常一起写诗作画。出身大家的李祖韩和李秋君兄妹曾师从她学画。   吴淑娟一生的多数创作时间为民国时期,这个时代的画家有着共同的一些特点。   1.他们较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功力深厚,笔意精湛,技法多样。其中也不乏开宗立名之家,陆恢、黄山寿、张善子、冯超然等都有一定的收藏基础。   2.民国画家大多有着较好的文化修养,擅长诗书画印。   3.他们有着广泛的收藏爱好,不少市场属性较好,由于画家需要用书画来养家糊口,所以,他们的作品须对市场的路子,否则作品就销路不好,难以为计。   4.不少民国画家都以卖画为生,作品派的大家,海派中后期的代表吴昌硕就是其中一位。   5.由于他们处于近现代,艺术上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作品多数具有新貌。   吴淑娟也具有上述的共同属性,她是上海民国女性画家中资格最老、地位最高的一位。作画技法娴熟,画风老辣,并无一般女性作画柔弱之风。吴淑娟喜欢游历,探胜觅奇,常常将美景入画,她多工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光绪七年(1881)她的佳作《百花图》,得到吴昌硕等人题跋。主要作品有《吟华阁画稿》《十八省名胜》《西湖图》《黄山图》等。安徽省博物馆藏有淑娟松鹤立轴。吴淑娟也善于作诗,著有《杏芬老人遗集》。#p#分页标题#e#   吴淑娟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年逾古稀,仍不辍笔,对于山水、花鸟、虫鱼、人物,无不精通。她非常喜爱游览,经常跋涉于名山大川,寻奇于古迹名胜,漫游了祖国十八省的大好河山。正是大自然博宏的气魄,旖旎的风光给她以取之不尽的艺术养料。   出游归来,她带回来最多的是卷卷写生画稿。此后一段时间,便闭门不出,潜心构思,直至完成“林壑幽深,笔底若有烟云”,令人神往的称心佳作方才停墨。《十八省名胜图》等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吴淑娟的山水作品取法不一,力求写真山真水,笔法随景而变。吴淑娟的人物画,丰富多采,千姿百态。在作画技法上,画家师古而不泥古,有的画面以粗笔填实,随形密布,有的用笔特工,有的则疏爽传神,笔墨潇洒。   吴淑娟写花、鸟、虫、鱼,多为工笔画。《百花图》长卷,更是画色生香,天然丽质,画家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巨作。清宣统二年(1910年),吴淑娟的作品参加了在罗马举办的意大利博览会,意大利王后对她的绘画非常欣赏,以重金全部买下收藏于皇宫。民国4年(1915年),又集生平杰作百条幅,用照像玻璃版印刷(又称珂版)成一部画册,发行国内外,中外报界争相发表专评文章。许多国家的博物院称之为“近世空前之作”。吴淑娟70大寿,民国总统黎元洪特书“林下风高”四字,制匾祝贺。   吴淑娟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画家,而且热心于社会慈善事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捐出佳作十余幅,在上海义卖,得款1000余元,全部捐给国际红十字会;民国9年(1920),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灾荒,湖北义赈会向淑娟求画充赈,她慨然捐助。吴淑娟在艺术与品德方面都为后来的画家树立了榜样。   3 吴淑娟代表作品赏析   吴淑娟1930年的作品《山居图》,题跋为庚午春日杏芬老人吴淑娟画,印文为杏芬画印(白文)。该作品长134厘米,宽49.5厘米,山石俊俏,兼工带写,意境高远。她非常注意作品的构图,山从左边分开,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像受到“马一角”的影响。画作下部开阔,很好地处理了远近虚实,茅厅中的人物笔法精湛,生动自然,恬静安逸。题跋中的书法硬朗俊秀,有大家气魄。   在吴淑娟的作品中,山水居多,作品《潇湘雨泊》,长134厘米,宽42厘米,云雨缭绕,大气磅礴,非常生动地表现了鱼米之乡美丽的山川景象,帆船、船夫、流水刻画得都惟妙惟肖,让人魂牵梦饶、回味无穷。吴淑娟的花鸟作品,也技艺甚高,作品《封侯图》,长119厘米,宽35厘米,画中的猕猴,写实生动,惟妙惟肖,色彩鲜明响亮。画家把猕猴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可以看出画家坚实的写实功力,也能品味出女画家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吴淑娟晚年作品《霜叶红于二月花》,题跋为庚午春日杏芬老人(吴淑娟时年七十八),印文为杏芬画印(白文)。作品构图严谨、用笔老辣、笔力雄强。可以看出作者的笔墨已是“炉火纯青”。在画作的下部,枫叶点染错落有致,很好表现了主题。观其画作,瀑布流水潺潺,似乎可以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让人进入到一个仙境般的自然状态中。吴淑娟的山水作品,常常会出现山石、树木、河流、人物、房舍,刻画都较为工整细腻,墨色沉稳,用色淡雅。而印文则较少,题跋文字俊秀,这是吴淑娟山水作品的一些显著特点。   2007年3月18日,北京长风拍卖的山水长卷———《隐居图》,长406厘米,宽27厘米,作于1883年,估价为RMB32-38万元,最终成交价为35.2万元。该作品意境高远,刻画工整、严谨,技法细腻而又老辣。吴淑娟的绘画作品,市场定价虽不过高,但作为“海派”画家的杰代表,她在艺术上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而且受到广大市民的广泛喜爱,所以她的作品收藏潜力巨大。   4 小 结   在近现代国画画家中,女性画家较少。“海派”画家吴淑娟则是一位艺术造诣非凡的女性画家。她修养全面、德艺双馨,她的艺术与人格魅力,都值得后人所敬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