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例6篇

绘画中的色彩知识

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1

笔者在低年级(第一学段)美术课堂开设水粉画课程进行色彩教学实践,通过系列水粉画课例教学丰富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培养良好的作画习惯

水粉画虽然在低年级(第一学段)色彩教学中具有优势,但由于由于水粉画教学牵涉到用水、用笔、调色等问题,容易将课室墙壁、地面书桌、衣服等弄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清洁,甚至影响个人、班级、学校形象,易受领导批评,老师们都不愿意涉及。笔者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开辟专门的美术功能室集中开展水粉画教学,由学校统一提供水粉纸、用水、调色盘、部分颜料和笔,采用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开学初让学生购买8k水粉纸一袋(20张)、水粉笔6支,与其他学科要求购买的作业本统一交给班主任,然后把水粉纸、水粉笔集中放在美术室保管使用。

在教学中,笔者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每组统一配备一个笔筒10支笔、半桶水,红色、黄色、蓝色、白色、黑色5瓶马利浓缩广告色,简易调色碟——2个白色大瓷器盘子。笔者从学生使用水粉颜料习惯开始抓起,要求学生坐着听课,站立完成作业;通过反复强调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用笔习惯;强制要求作画中途不能洗笔、小组成员根据课堂需要交叉换笔、用完后由组长集中在每个小组的水桶中简单清洗、用抹布抹干后统一倒过来摆放到桌面的笔盒里,养成水粉画作画的初步习惯,解决了学生容易出现的水分过多色彩不够饱满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水分过多学生爱甩笔或颜料滴漏造成地板、墙面弄脏的问题。每节课都温馨提醒大家回顾水粉画用水、用笔、清洁要点,逐步养成良好的色彩作画习惯。

二、自制趣味校本课程

第一学段教材中色彩知识较为零散,没有专门针对水粉画的课题。教材中虽然在中高年级对原色、间色、暖色、冷色、对比色、柔和色,以及色彩明度等等的知识都有涉及,但笔者认为总的来说是过于零散、简略,忽视的低年级学生色彩感知的黄金时期,不利于学生色彩感知的知识链的形成,不利色彩感知能力培养。结合校本课题研究,我设计系列有趣的“校本课例”来夯实水粉的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学习既符合第一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又较为集中的感知色彩基础知识,初步形成色彩感知能力。

我把学生水粉画用笔训练和绘画语言“点、线、面”结合起来,设计课例《春天的嫩芽》(图1),解决了点的问题;设计了课例《超好吃的热狗汉堡》(图2)解决了干脆用笔和短线的问题。

由于这些课例都以有趣的故事为主线,接近生活实际,接近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学生非常感兴趣,乐于听、乐于学、乐于动手实践,充分培养了学生色彩感知力,夯实色彩基础知识,集中强化了作画习惯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开展水粉绘本欣赏

低年级学生对水粉色的感知能力是比较简单的,他们仅仅对最主要的色彩,如黑、白、红、绿、黄、蓝有最原始的感知和辨识,所以他们在绘画当中较为喜欢运用鲜艳的颜色。我发现通过绘本欣赏可以拓展学生对水粉色彩多样性,复杂性的感知和辨识,丰富色彩感知能力。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当今出版的优秀绘本中不少是用水粉创作,色彩精美,每一页都是一张非常漂亮色彩画作品,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绘本欣赏中,在通过与优秀水粉绘本的接触、对话和欣赏,学生童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优秀的绘本艺术的构图、线条、做画方式,更重要的是对水粉画中丰富细腻色彩的感知,对水粉画这个艺术语言的感知,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丰富着孩子的艺术感知力。

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2

绘画中,色彩对于情感表达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它不仅表现为对物象的客观感受,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主观情感表达的形式语言,在学生色彩知识缺乏,色感意识较差和色彩表现技巧欠缺的前提下,我们引导学生用油画棒作临摹绘画的教学就显得尤其有意义。

在临摹绘画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临摹,不但不会抹杀学生的创造性,还能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色彩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一开始谈论创造也是惘然,因为创造不是凭空捏造,无端地生出一些东西,而是要有基础的,我们设置的油画棒临摹教学正是这种对基础内容的补充。例如用油画棒临摹花卉、动物、风景等,在色彩的体验,色感的培养和色彩表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就非常有效果,学生通过练习后,对绘画,尤其是色彩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其兴趣被调动的程度和范围超出了我的想象,看到学生们认真的临摹作品,我十分欣慰。

油画棒属于一种固化颜料,它用起来很方便,色彩明快,艳丽。在学生没有条件和能力使用水粉和油画工具的前提下,用油画棒作为工具切入到色彩的学习是非常见效的。它甚至比水粉,油画颜料更受学生欢迎。我有时进行色彩创作也选择油画棒作为主要工具,它比蜡笔更易着于纸张媒材之上,比普通彩色铅笔在给人的色彩感觉上更强烈,通过我在教学中的体验对学生的绘画过程的观察和学生作业的欣赏中,深刻体会到设置油画棒临摹教学的诸多意下,试做阐释。

第一、油画棒临摹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用色彩绘画,它降低了学生和创作教学中的构图、造型等难度。

第二,油画棒临摹教学能让学生学会体验不同色感的绘画表现效果。在以降低难度为前提的训练中,学生利用油画棒,可以比较便捷地了解和体验不同色感的绘画表现方法和效果,教学效果表明,我们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色彩的知识,理解了绘画的历史,明白了绘画欣赏的方法,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表现技巧,更重要的是有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第三,油画棒临摹教学强化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简单的涂色、调色能力。对于很少进行美术学习和色彩训练的学生而言,基础学习很关键。我在教学中,首重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即在临摹之前首先要去体验、欣赏所临原作的色彩效果,力图从整体认识上把握原作风格,尤其是在色彩构成与搭配上的特征。其次是涂色,要尽可能的饱满、均匀,不能在纸上留下空白,引导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涂色。最后是强化学生的调色能力,并引导学生如何将固化的油画棒做色彩的调和与并置练习。通过几张作品的临摹,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涂色、调色的方法,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构图意识,培养了他们对画面构成的分析能力。

第四,油画棒临摹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其他工具的色彩学习打下了基础。诚如前面所讲,兴趣是任何学习中作重要的内容和前提。我们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对油画棒临摹教学的定位,主要是在基础能力培养和色感的提高上。

第五,油画棒临摹教学通过工具和难度的降低,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最大范围内鼓励了学生进行艺美术活动。在农村学生群体中,选择油画棒作临摹体验练习,的确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色彩观念和表现能力的方法。在工具和难度的降低中,我们不仅看到学生兴趣的增强,更体验到他们学习自信心的增强。自信心能有效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学生在此中则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情绪,并有效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许多在其他学科中不受重视,但本质上却非常上进、想努力体验成功快乐的学生,表现得极为主动和自觉。

油画棒教学的具体实施:

1.临摹。临摹优秀的美术作品或大师的作品。练习用变化的色彩表现画面内容,使儿童初步感受油画棒带来的美妙色彩,激发他们的兴趣。先临摹画面局部,让儿童注意画面要突出主体,做到主次分明,变化均匀。然后进行整幅画的临摹,并贯穿构图知识,学会整体构图,感受整体的色调,同时使用过渡法分析色彩的变化、冷暖色调的搭配等。最后,给儿童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耐心、细致地去整理画面,培养他们的整体表现能力,锻炼意志与毅力,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2.创作性临摹。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创作能力,为下一步的实际创作奠定基础。对于儿童来说,不能用太专业的眼光来看待,而要重视切入创作性的元素,还要给其足够的时间。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重点放在色彩的表现上,造型则以概括、简练为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儿童注意观察色彩的微妙变化,学会用油画棒的色彩来表现具体事物,学会油画棒的多种使用方法,同时学会判断整幅画的色调倾向,感受油画棒无穷的色彩魅力。

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3

【关键词】儿童 米罗绘画 美术教育

米罗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经历立体派和超现实主义洗礼后发展成为自己独特的风格,绘画语言单纯、朴实,充满童趣。尤其是漫不经心、自由神秘的“线”、单纯而强烈的“色”,以及类似原始绘画的“形”,编织成米罗独具艺术魅力的画面。这些简单直白的绘画形式,恰巧与学龄前儿童的绘画相类似。从更深层次看,米罗绘画创作心理的超现实主义因素与儿童的心理特点非常合拍。儿童在作画时不仅不受绘画法则的限制,而且也不受生活经验所带来的理性思维的影响,是一种原始的本能宣泄。这种未经社会经验修饰的原始作画心理,正是米罗绘画所追求的。由此看来,笔者认为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米罗的绘画语言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意义。将米罗的绘画引入儿童美术教育,不仅能更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还能培养儿童健康的心智和人格,促进他们手、脑、心的全面发展。

一、“线”的描绘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

在绘画中,线是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线有粗细、长短、曲直、疏密、缓急、虚实之分。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不同形式的线给人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愉悦或焦虑、畅快或困惑、明确或繁杂等。线因其多变的组合,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心理影响。

从表面上看,米罗绘画和儿童绘画所表现的“线”有许多相似之处:米罗的画面以稚拙、简单的线条组合呈现,给人以自由、漫不经心和神秘之感;而儿童的“线”表现随意散乱,稚拙而富有童趣。虽然两者用“线”的形式都如同原始绘画一般,但米罗的“线”远不止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直白,在看似漫不经心中蕴藏着精心策划,这是美的内在形式法则与稚拙外表的双重体现。而儿童对“线”的情感表达是无意识的,他们随意涂鸦,却不知道这些画表明了自己的情绪。由此可以得到启发:在美术教学中结合米罗的绘画,利用其绘画中“线”的感情特征,激发儿童对线有意识的描绘,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情绪,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效果,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儿童处于旺盛而多变的成长时期,心理和情感远未成熟,为了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需要精心呵护和悉心引导。恰恰在这个时期,进行美术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心智。在具体实施美术教学时,教师可将米罗绘画的“线”所象征的情感语言进行解读,帮助儿童通过童趣般的图画感知“线”的不同表情。反过来又可以鼓励他们将不同“线”所表达出的情感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继而带来由无意识用“线”到有意识用“线”的转变。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儿童有意识用的“线”,及时了解并把握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变化,从而准确地对他们进行情感疏导和教育,帮助儿童建立健全的人格。

二、“色”的运用与儿童绘画兴趣的激发

在绘画中, 色彩是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认知的视觉语言,能第一时间感染人的情绪,因而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是最直接的。

作为现代绘画大师,米罗的绘画色彩带给人的视觉震撼源自于他对原色的喜爱。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蓝、黄、红、绿是被观众捕捉到最多的几种颜色。众所周知,儿童使用色彩基本靠直觉反应,他们尤其喜爱运用浓烈、鲜艳的原色作画。这些简单艳丽的色块看似被随意抛掷,却组成了画面丰富多变的审美色彩符号。有时候,人们甚至无法识别这些色块所要表现的事物,但却被这些跳跃的色彩所感动。显然,原色更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并且让儿童体验绘画真正的快乐。由此可见,从用色的特征上看,米罗浓重的原色运用既满足了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视觉需求,又能够激发儿童对色彩的兴趣。从另一方面看,儿童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用色上具有明显的主观意识。他们用色彩发泄情感,尽情尽兴,根本不考虑实际物象的固有色。比如在美术教育中,不难发现儿童的绘画常常出现蓝色的太阳、红色的大海等,均说明其主观用色的特征。类似现象在米罗的绘画中也能够找寻踪迹,如《加泰隆风景》中的鸟、《月光下的女人和小鸟》中的月亮和《荷兰室画室Ⅰ》中的人物等,均体现了米罗主用色观的绘画特质。然而,与米罗不同的是,儿童对色彩的认识与喜爱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知觉反应。美术家杨景之在《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中写道:“人的色彩感觉大体分为知觉反应和思维反应两个阶段。知觉反应是指人看到色彩后的直接感觉;思维反应是人对色彩的判断和选择。”成年人对色彩的认识一般属于思维反应,他们会有意识地对物象进行色彩的选择。对米罗而言,他既受到思维反应的影响但同时又表现出知觉反应的特征,反映出他超越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追求本真的童心。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保护儿童天然的直觉表达,通过展示、欣赏、解读米罗绘画的主观用色,对儿童绘画的用色特征予以肯定,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再进一步,在尊重儿童绘画的同时,随着他们不断成长,引导其依靠已知经验作画。教师将米罗绘画色彩所展示的生活经验与情绪传达给儿童,能够帮助他们潜移默化地在内心建构新的客观世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绘画手段,让他们保持对绘画的热情与兴趣。换句话说,当儿童喜欢上用绘画去表达的时候,他们就会激发出持久的热情、兴趣和专注力。

三、“形”的捕捉与儿童语言系统的发展

“形”是绘画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一般可分为“具象形”“抽象形”“意象形”三类。绘画中的“形”既是物质存在的形态,又有深层的精神内涵。

《世界艺术百科全书》指出:米罗艺术中的绘画成分很大程度上由象形文字或表意符号组成。他图画中的“形”基本上是“抽象”或“意象”的,不仅可供观赏,还可以作为象形文字阅读。这说明米罗绘画的形象元素与象形文字相似,具有一定的文字语言功能。从画面上看,米罗绘画的“形”体现出简单、朴实、抽象,具有象形文字般的超现实特征。从绘画心理角度上看,儿童绘画对“形”的表达与米罗具有很多共同点。儿童绘画不是为了再现现实,而是象征地表现环境,表现出超越时代的先见之明。而米罗绘画描绘的也不是具象的物质形态,而是隐含在物象之下的意识形态,换言之,他笔下的“形”正是在反映他生活体验下的心灵感受。正所谓“语言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儿童绘画的“形”是他们在语言表达不完善前呈现思想的最佳渠道。但是,与米罗不同的是,儿童绘画中“形”的情感表达是毫无意识的被动行为,而米罗绘画中“形”的表达则是有意识的主动行为。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中,面对儿童言语系统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通过引导他们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而且,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儿童描述绘画中的内容,这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十分有益。

在儿童早期美术教育中,绘画是最纯真、最原始的表达。同时,这也是儿童语言能力亟待开发的时期。如果利用好这个阶段,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和表达欲望,同时还能够促进儿童智力和语言系统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解读米罗绘画带有象征意义的“形”,不但为儿童提供想象的空间,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还让他们学习用语言描述绘画中的情感和认知。这些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以及用语言表达想法的欲望。教师应该善于鼓励儿童将语言与视觉的使用结合在一块,尤其注重让他们开口说话。例如,教师可以借用米罗绘画中简单的“形”来肯定儿童绘画的“形”,营造开放、轻松的绘画氛围;还可以例举米罗绘画似是而非的“形”,鼓励儿童展开联想,用言语描述米罗绘画的内容,从而也描述自己的画。

结语

综上所述,米罗绘画的确给儿童美术教育带来深刻的启示。我们必须走出过去那种以成人标准和把成人绘画技能、技法当作儿童绘画学习内容的误区。成人灌输式的传授,不仅会使儿童感到压抑,还会影响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甚至导致儿童厌烦绘画,产生自卑心理。应该认识到,儿童绘画是一种抒发内心情感、表达思想个性的行为,是儿童认识或观察世界后对生活和周围事物的非理性表达。米罗绘画之所以能够促进儿童美术教育良性发展,并非因他的绘画语言多么逼真写实,而恰恰是其似是而非、寓意而象征的画面特征,为儿童提供了更多想象和描述的空间。将米罗绘画引入儿童美术教育,正是针对过去存在的弊端,米罗绘画能够全面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能力,达成美术教育的目标,这也是儿童美术教育中融入米罗绘画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宁国华.浅谈学前儿童线造型绘画课程设置[J].中国教育学刊,2010(S1).

[2]李娜.从儿童绘画的角度看米罗绘画中的稚拙[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吴丹丹.儿童画对当代绘画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12.

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4

关键词:欣赏 绘本图画 色彩美

一、对色彩的感知是幼儿审美教育的出发点

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即对色彩的辨认能力是极其初级和简单的,也就是说,他们仅仅对最主要的色彩,如黑、白、红、绿、黄、蓝有最原始的感知和辨识,对于介于这几种主要色彩的中间色或过渡色就很难辨识,通过绘本阅读,可以拓展幼儿对色彩多样性,复杂性的感知和辨识,使他们的色彩辨识能力得以较大的提升,并使各种色彩与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的景物联系起来,初步对色彩的内涵和表达的情感有所了解,这就为进一步使幼儿可以用更多的色彩表达自我中心的景物和情感提供了初步的条件。

二、阅读绘本,理解内涵

每个绘本都有不同的内涵和情感,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我们辅以多媒体、图片、幻灯、动漫等形式,引导幼儿感受绘本故事的内涵。理解绘本应把体验放在第一位,在孩子大胆表现自己对绘本故事的体验后,教师对幼儿的直觉体验进行提升。结合中班幼儿的阅读特点,我选取了《黄雨伞》、《好饿的小白熊》、《小牛的春天》、《小黄和小蓝》《乱七八糟的变色龙》、《彩虹的尽头》、《花格子大象艾玛》《五只小鸭》等图画绘本书,引领幼儿阅读绘本,感受绘本的色彩美。

三、结合重点画面感知

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要把握绘本的重点画面进行重点欣赏和层层分析。我们欣赏的重点画面要内容丰富,与幼儿生活相联系,色彩鲜明,情境性强,具有一定的情感性,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渐进性和目标性原则,由近及远、由简至繁进行欣赏。绘本《好饿的小白熊》,重点欣赏了具有代表心彩的四幅图画。从这四幅图中,幼儿对颜色体会比较到位,表述得也比较贴切,看到颜色亮丽的都说心情会很好,看到黑色或深色都感觉很沉重,明白了颜色能代表人物的心情。

四、在体验中创造色彩

幼儿对色彩的理解不仅包括色彩感知能力,还包括色彩运用能力。我们在丰富幼儿美术技能的同时,利用阅读拓展活动和区角活动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并运用于绘画当中:(1)注重想象。在绘本《好饿的小白熊》的阅读活动中,启发孩子进行想象,锻炼幼儿将故事的情节画出来。孩子们通过前期的学习和欣赏,大胆想象自己在天空云朵中的情形。(2)注重故事性。启发幼儿自己创编故事并能把自己编的故事画出来。如《小黄和小蓝》的绘本阅读中,通过一系列的玩色游戏后,请幼儿把自己配色图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幼儿会发现两种颜色相混时会产生新的颜色,教师就引导幼儿去思考,去观察色彩的变化。让幼儿了解三原色及间色、复色产生的过程,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感知色彩丰富多样原变化。孩子们不仅通过故事交流记住了各种漂亮的颜色是怎么配出来的,而且百玩不厌,每次都有不同生动的故事。(3)注重意境。通过欣赏音乐或创造意境,引导幼儿富有情感的创造。培养幼儿通过欣赏音乐,用颜色,线条或物象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绘本《黄雨伞》的阅读活动中,画面非常美丽,虽然没有文字表达,但配音非常优美、动听,通过提问、结合音乐,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绘画画面来充分感受雨中伞的美丽风景。教师还根据具体情况,尊重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鼓励别出心裁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引导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不一般的情景,结合内容题材,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学习,逐步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绘本《黄雨伞》的拓展活动欣赏了各种各样美丽的雨伞,然后结合优美的音乐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表现雨中伞的美丽风景,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活动:社会活动――伞的用途;科学活动――大自然里的伞。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了各种菌类的实物与图片以及像伞一样的树叶,在相互分享的过程中,幼儿拓宽了对大自然中像伞一样的东西的了解。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伞。点彩画“小花伞”。彩泥――我的小伞面。(4)注重体验。绘本的内容一定要结合生活中的体验进行欣赏创造。幼儿美术创作的前提是观察,走进自然,感受,观察世界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小牛的春天》的绘本阅读中,就是让幼儿感知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以及有生命的个体的生长。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春天来临时,选择描绘春天景象的内容时,先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充分感知春天的美丽,然后对感知到得美丽进行再次想象,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5)注重幼儿的大胆表现及材料的运用.以绘本《乱七八糟的变色龙》为例。从封面开始阅读:绿色的灌木中,一只色彩斑斓的变色龙蹲在大石头上……孩子观察、思考并提问:变色龙怎么没有变颜色保护自己?是啊,它可能会怎么办?孩子想象、表达:它可能要去医院看病;换个地方再试试,跳到红花里……可是,试了半天还是没有用,如果狮子来了就会发现它,吃了它,怎么办?如果你是它的朋友你会怎么办(思考、表达、倾听)。看看朋友们是怎样帮助它的(观察、倾听)还是没有成功。谁来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观察、分析)?如果你是变色龙会怎么做(想象、表达、倾听)?变色龙是怎么做的(观察、分析、表达)?狮子逃走了,为什么?你喜欢变色龙吗?为什么?(分析、审美)朋友们怎样做?为什么这样?(观察、分析、表达和审美)乱七八糟的变色龙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无尽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使审美发展这一课题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得到逐步的解决。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根据幼儿生活中所见所闻,鼓励孩子创造出自己的图式。追随幼儿创造性活动,充分发展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我们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有单独涂色添画《会变色的变色龙》,有集体作画,这样既增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又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的活动需求,又促进了幼儿的更好表现。另外,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组织一些分组活动、分区活动,使幼儿通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进而感受创造美的乐趣。在活动中,我们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角度和表现方式,提倡个性化。

我们通过绘本,让幼儿找到审美活动的最佳结合点――说和做,不断丰富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能力,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陈衍,于海波.论建构中专语文模糊教学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5

三河市第六小学

张彩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掌握绘画日记的表现形式及结构特点,并能应用到生活当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引发的语、形、色来描画记忆,完成日记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重点】

学习绘画日记的表现特点,并应用到生活当中。

【教学难点】

通过引发的语、形、色来描画记忆,完成日记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业要求】

用色彩完成一幅绘画日记,要求内容积极向上,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文字概括。

【教师教具】

电脑课件资料,大屏幕实物投影,绘画日记步骤画

(部分已完成)。

【学

具】

彩笔,油画棒,色彩

(水彩、水粉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绘画日记作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探究绘画日记与文字日记的异同。

师:我们很多同学有记日记的习惯,大部分同学都用文字记录的形式,你们知道不知道

有一种比它更直观、更形象的表现方式是什么呢?

生:绘画日记。

师:那么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是绘画日记呢?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绘画日记就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每天发生的有意义、有趣

的事,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绘画日记。

(板书:绘画日记)

师:老师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观察这幅作品除了绘画部分以外,还有什么内容?

生:有文字部分。

(板书:绘画日记结构:1、绘画部分;2、文字部分)

师:

注意绘画部分有横式、竖式、中间等形式。文字部分有日期和说明。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这幅绘画日记是怎么画的呢?

生:想。

师通过大屏幕实物投影展示绘画步骤。

①构思画稿。(形象、匀称)

②用色彩画。(大胆、鲜明)

③文字说明。(概括、简练)

2、让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说一说、讲一讲。

(“绘画日记”不仅仅要求学生关心周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大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关心包括小花、小草在内的小事把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作为绘画日记的内容。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白平凡的事物只要通过细心观察大胆表现也可以绘制出优秀的作品。还可以让学生带来日记本选感触最深、体会最真的日记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很多同学回忆起了一些美好的情景,还有一些同学已经想好了情景没有说,现在就用你们手中的画笔把你们刚d讲的和想到的情景画下来,你们能行吗?

生:能行!

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挑内容新奇的展示一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激发想象,鼓励大胆用色,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绘画氛围。

3、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通过看教学课件中小朋友的作品体会学生作品中文字和绘画相映成趣情趣盎然自己做也时用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用简短、流畅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课后小结

1、让勇敢的孩子自己到前面通过大屏幕实物投影讲自己的绘画日记,形式不拘一格。教师把良好的道德观念渗透到老师的参评中,遇到走形的,教师也不要责怪,从其他方面鼓励。

2、师:同学们,感谢大家把老师带到美好的彩色文字世界中,也希望绘画日记成为你们的朋友。

3、利用班级壁报开辟“绘画日记”栏目使之成为班级的亮点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附:板书设计

绘画日记

绘画部分

①构思画稿。(形象、匀称)

绘画日记结构

绘画步骤

②用色彩画。(大胆、鲜明)

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6

一、引导学生理解绘画色彩的作用

色彩具有打动人的视知觉的作用。在人的视线经过的地方,一块鲜明的色彩便会把注意力吸引过去。一幅明快的色彩绘画,较之无色彩的绘画,更能引人注目。同时形与色的结合,更能清晰地表现物象,以充分地传达作品的内容。

色彩对人的情感有着独特的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经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所决定的。例如:“大海和远处山岳的蓝色会使我们心醉,然而同样一种蓝色用做室内装饰,就似乎是神秘的、死气沉沉的甚至是恐怖的。”“充满阳光的蓝色天空有一种活跃欢欣的效果,而月光照耀的蓝色天空的气氛则是消极的,并且会挑起微妙的怀乡情绪。”(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绘画作品能够借助于色彩的作用,来拨动观者情感的心弦,震撼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审美感受。

二、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表现形式

绘画色彩的表现形式,随着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发展而多样化起来。色彩的表现形式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条件色彩表现。这是指在光源、物体、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下的现实性色彩,它具有客观真实性的视觉感受,运用这样的色彩,能够创作出犹如身临其境的情景,真切感人,成为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强有力的手段。普拉斯托夫的油画《拖拉机手的晚餐》,就是运用条件色彩的典范之作。

2.固有性色彩表现。固有性色彩是人们视觉经验中恒定性的对物体色彩的感觉。例如,红旗的红色、绿草的绿色、柑橘的橙色等等,都被人们认为是这些物体的固有色。其实物体的固有色本是物体对照射光中一定光波的反射。不同色彩的照射光,在不同的时间内便会引起物体色彩的改变。然而人们在经常的相同的光照下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产生了固定的印象,便形成了人们共同经验中的固有色。

3.装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是经过对色彩进行科学分析后所归纳出的色彩,是对自然现实的“提炼”和“纯化”。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为人们用来美化生活,从事装饰艺术所用。画家庞薰琹先生长期从事装饰设计与教学,所以他的油画《鸡冠花》很自然地带有较浓的装饰性色彩的意味。

4.表现性色彩。表现性色彩是人的主观色彩,是人的精神和情感激发下的色彩感觉。色彩本具有影响人的情感的作用,反过来,人的情感也具有色彩表现的心理意义。因此,有一些画家使用色彩不是为了反映客观的真实,而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情绪和冲动,并以此来感染观众,使人得到某种审美享受。俄国表现派画家雅夫伦斯基的油画《手持芍药的少女》,从色彩上就表现出一种炽热而执着的热情,确实具有激动人心的效果。

在实际运用中,有的画家纯以一种方式作画,有的则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结合来作画。这要依画家的个性、风格及意图来决定。但不论怎样的综合方式,其中必有一个主要的倾向,形成各自的用色特点。学生了解这一点以后,就会在欣赏绘画作品的色彩时,注意到作品色彩方式的特点,从而加深对绘画色彩的感受。

三、让学生掌握绘画色调的和谐与对比

绘画的色调是绘画色彩的核心问题。经过学习让学生对绘画色调的知识加以认识和掌握,将是非常有益的。所谓“五光十色”、“色彩缤纷”就是对自然界丰富色彩的形容。然而,由于光线、空气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物象却呈现出某种色彩的统一性,产生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色彩综合,这就是色调。

色彩绘画的色调,就是画面色彩的整体关系,是特定色彩气氛的高度概括,是从复杂色彩变化中找出的主要色彩倾向。例如,戴士和的《黄河·正午》,描绘的是正午明亮的骄阳,照耀平卧在黄土高坡下的黄河,呈现一层浓郁的黄色调;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雪原曲》一画中的雪地、河流及树木,都映照在一片蓝色寒冷的气氛中。

很明显,这种倾向性明确的和谐色调,是在色彩的对比中呈现出来的。因为起主要倾向性作用的色彩,虽然在色相、色性、明度和纯度上,都统帅着其他的色彩,使其他色彩存在着主要倾向性色彩的成分,但是,主要倾向的色彩却不能改变其他色彩的个性,各个色彩仍保持与主要倾向性的色彩不同的面貌,保持着一种和谐中的色彩对比。由此可见,绘画作品的色调,是由画面上色彩和谐与对比的关系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