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休闲体育方向规划思考

高校休闲体育方向规划思考

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余暇时间的增多、物质条件的丰富和“现代文明病”对人类身心健康的侵扰。余暇时间的增多使休闲有了必要的前提,经济的发展为人们从事休闲提供了物质基础,使人们有能力选择更多的休闲方式,“现代文明病”促使人们主动寻找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主客观因素使得休闲悄然走近人类。   休闲的方式有多种,但自休闲兴起以来,体育就以其无可比拟的参与价值成为人们休闲时的重要选择。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在我国城市居民余暇时间支配方式中,看电影和电视占第1位(75.53%);阅读小说、报纸和杂志占第2位(44.04%);参加体育活动占第3位(26.68%),说明体育已悄然走进了人们的余暇生活。1998年我国参与体育锻练人口达1.4亿,占当时我国人口总数的10%以上,它充分证明了体育已成为我国人民余暇生活的重要部分。同时,根据以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分析,人们在追求体育健身价值的同时,对于体育的多元价值已有了充分的认识,体育已不仅是人们强身健体的工具,而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我们把这种群众在对体育多元价值认识的基础上,将体育融入自己余暇生活的体育形式称为休闲体育。因此,休闲体育是群众体育属概念下的一个种概念,它是新时期群众体育内涵的丰富与发展;是体育适应新时展和人类需要的应答;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价值,这一体育的显性价值基础上的多元潜在价值的开发。基于这个理解,我们可以说,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是人们休闲时的选择。   一、国外高校休闲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国外,由于社会对休闲体育的需求持续增长和休闲运动市场多样化,高校增加了休闲体育课程,并开设了休闲运动管理专业,以培养休闲体育的研究、指导、组织和经营人才。美国开设休闲专业的大学约有400所。其中,得到美国娱乐、公园协会和美国休闲与娱乐委员会认可的有100余所。[1]   在日本,体育人才的社会需求扩大,为与之相关的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大阪体育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设有余暇运动和企业健康两个方向;日本体育大学设有运动与健康、社会教育和室外休闲等三个方向;国立鹿屋体育大学设有地域体育、企业体育和野外体育等三个方向,另外,像余暇运动、运动管理和室外休闲都是培养新型体育人才,以适应社会变化和要求。[2]   英国也有很多大学开设了休闲娱乐专业,如英国大学体育系,与娱乐相关的课程就有8门之多,涉及面几乎覆盖整个娱乐业,这一课程设置,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出路”不仅限于学校范围,而是扩展到整个社会,整个市场。应该说,国外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外大众休闲体育普及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各高等体育院校并没有设立针对休闲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这与我国休闲体育的蓬勃开展是极不相称的。从近年的培养情况来看,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和市场需求还不太吻合。就培养目标的设定而言,我国绝大多数社会体育专业都是以培养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的人才为主要目标,这与休闲体育的总体发展需要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产生了偏差,主要转向了单纯为社会体育培养健身指导员,这与休闲体育发展的需要不甚吻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伴随着休闲体育的发展,群众参与体育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增强,因此,与一般意义的健身指导相比,群众对体育项目设计与活动策划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二是休闲体育户外化的发展趋势需要专门的野外活动指导人员,这不仅有利于野外活动的安全,更有利于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三是休闲体育的开展促进了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这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而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并没有培养休闲体育产业经营方面的人才。四是休闲体育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无序、良莠不齐以及很难形成一定规模等一系列问题。   2.受培养目标的偏差,社会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跟不上休闲体育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绝大多数体育院校都处在探索阶段,多是在原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专业课程方向不明显,选修课的门类较少,缺乏一批实用且市场需要,专业特色明显的课程。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多元化需求相脱节。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就没有体现出适应休闲体育发展需要的相关课程。   三、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设想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对于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首先,从必要性说,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因此,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休闲体育专门人才是高等体育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休闲体育专门人才,不仅是对体育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国家和社会资源的节省。更为重要的是,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拓宽了体育院校的办学专业方向,从而也有助于体育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其次,从可行性上考虑,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具备培养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学识渊博、师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专家和教授,毫无疑问,他们应是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最佳人选。学科门类齐全,专业适应面广,有利于适应社会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多方面的需要。场地设施、器材设备、图书资料充实完善,这就为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办学和培训经验丰富,在长期的体育教育实践中,高等体育院校不仅积累了正规教育的办学经验,而且也曾经为地方举办过不少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因而也积累了为社会培养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经验。#p#分页标题#e#   综合对休闲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的认识,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培养休闲体育专门人才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分析,结合各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我国休闲体育开展对专门人才的社会需求,我们提出了在社会体育专业中增加休闲体育方向的设想。   1.休闲体育方向总体设想。根据社会对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需要,首先要确定的是休闲体育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是我们要培养的休闲体育方向人才的类型与规格。培养目标确定后,在培养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原则,课程设置要相对“宽泛”,加大培养计划的灵活性、可选性,体现个性发展,保证多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以便学生在就业选择时有更多的主动权。在课程设置上分为理论课和术科两大部分。   理论课分四个学年完成,学生在一、二年级主要完成公共基础理论课,方向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充分体现厚基础原则。进入三、四年级,理论课程主要为方向必修理论课和方向选修理论课,学生可在进行方向必修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下,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优势选择方向选修理论课,充分体现宽口径原则。术科教学主要在一至三年级完成,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主要安排社会开展较为普遍的各种体育项目教学,选修课主要安排适合不同人群开展的各种体育项目教学。在课程学习完成的基础上,四年级上学期主要安排社会实践。   2.休闲体育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休闲体育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我们把休闲体育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具有休闲体育组织管理、休闲体育产业经营、休闲体育活动研究、指导、咨询、策划等能力的专门人才。   3.休闲体育方向课程体系设计。根据总体设想,培养目标确定后,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我们在一、二年级主要设计公共基础课和方向基础课,充分体现厚基础原则。进入三、四年级,课程主要为方向必修课和方向选修课,学生在完成方向必修课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优势选择方向选修课, 充分体现宽口径原则。   四、结语   我们提出的在各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中增设休闲体育方向的设想及课程体系设计可能尚不成熟,也没有得到实践的论证。但我们相信,伴随着休闲体育的蓬勃开展,社会对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必将很快引起社会的重视。因此,我国各高等体育院校应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主动开展休闲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论证和筹划工作,争取尽早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休闲体育专门人才,这既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也有利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期望我们的设想及设计能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休闲体育专门人才提供一点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