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英语教学战略体系建构

民族院校英语教学战略体系建构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发展观。它是随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核心强调人、自然和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探讨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今天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呼唤人口资源质量的提高,而高等教育是人口资源素质培训的重要机构,就必须肩负起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民族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教育促人才”的使命感也更加突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今后10年西部地区在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方面上一个大台阶”的总体目标,吹响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军号,民族院校的发展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民族地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对人才类型、知识结构、素质与能力各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民族地区要摆脱贫困,谋求发展,走向世界,必须借鉴发达地区,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在这些领域中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是民族院校英语教育的重点。因此,将可持续发展引伸到民族院校英语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时意义。   二、民族院校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发展原则、公平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高等教育中体现为:高等教育要与环境系统、经济、社会、人口和资源相统一。教育既可满足社会和个人在校的当今需要,又可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未来需求,在实现其发展的持续性的同时,要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空间。这一理念强调教育、社会和个体的平衡发展,在发展进程中,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个体也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将这一概念引申到民族院校英语教育中,有助于分析其具有的特殊内涵。   (一)满足当前和未来民族地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目前,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对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能力素质的民族毕业生需求的不断增长与优质民族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英语人才在数量上还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需要;所培养的少数民族人才由于外语能力和水平有限制约着他们的社会适应力;英语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还没有真正做到与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密切对接。因此,民族院校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英语教育要满足当前高等教育的社会期待,把握社会变革对高等英语教育的发展需求,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培养高素质、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使他们既能胜任当前工作,又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能进一步学习提高,满足未来服务要求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文化传播和融合作用   英语教育的本位职责不仅只是教授语言。由于英语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与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而频繁的语言文化的接触,必然会衍生出潜藏着的社会问题,如国内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西方外来文化与国内文化的碰撞和冲击,以及国际反华势力和分裂势力及宗教势力的影响。在语言接触频繁、矛盾冲突激烈的当今背景下,怎样才能使外来文化不对本民族文化(中国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敷衍产生影响,同样也是英语教育所承载的责任。民族院校英语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异域文化,与世界接轨,吸取先进的经验与技术,共享高度发达的文明成果,同时,更重要的是他还具有传播中国文化和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文明成果的重任,起着沟通、传播、和融合的枢纽作用。因此,民族院校的英语教育含盖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创造更好的平台和语言环境。第二,发挥其文化传播和融合作用,回避民族分裂和文化冲突等消极影响。第三,注重社会主义价值观、行为观和风尚观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文化凝聚力。   (三)能积极应对未来发展变化   良性的教育结构机制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驱动力。民族院校英语教育结构机制是由教育理念、资金渠道、教育教学软硬件规模、教学和科研梯队、教育功能、教育教学效益、社会积极影响力、未来发展应对力和学生就业率几个核心要素构成。这一机制以民族院校英语教育与外界之间,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运行方式运转,从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英语教育所涉及的主体和环节较多,对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师教学水平都要求较高。因此,只有保持机制中的各个方面平衡、协调发展,才能使民族院校英语教育机构进入良性发展循环,从而增强自身应对未来发展变化的能力。   三、影响民族院校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从宏观来看,教育观、师生素质、办学经费来源和课程体系四个要素直接支配和影响着教育教学软硬件规模、教学和科研梯队、教育功能、教育教学效益、社会积极影响力、未来发展应对力等几个微观要素,是民族院校英语教育实施的可持续发展行为调节中的具体化因素,因此,他们是影响民族院校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性因素。   (一)树立持续、协调发展的英语教育价值观   教育理念作为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深层次地反映了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规范着学校的各种行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的社会期待也由大学生身份和毕业文凭变为“能做什么”的“可雇佣性”,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逻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民族院校英语教育要取得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更新英语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英语教育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使英语教育环节中的各方面,包括管理者、教育实践者和学生等都要深刻认识到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教育价值观的更新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在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弘扬新的人文精神,促进价值观念的变革与转型。#p#分页标题#e#   (二)具备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师生素质是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高等教育的生产力主要在教育者,教师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学生思想的影响者,学习方法的授予者和教学实践的执行者,教师的创新教育思想和水平对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力,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才能实现高层次的办学质量。而教育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21世纪对英语教育的挑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使他们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素养,进而以自己的实力服务社会,赢得积极的社会反馈,从而确立起英语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三)拥有充足的经费来源   充足的经费是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和前提。作为文科学科的英语教育具有耗时长,硬件设施投入大,学习材料更新快,这些特点决定英语教育必须以充足的教育经费作为教育质量的保障。由于政府财政集中扶持精英、重点建设的部委高校,民族院校与这些院校在经费配支方面出现很大反差。对于民族院校英语教育而言,在以“政府拨款为主,学校统筹分配”的体制中,既不容易得到政府“为主”的支持,又难获得学校经费“倾斜”的帮助,教育经费博弈使民族院校英语教育在与其他院校“同台比武”中方方面面均处于边缘地位。   (四)建设起具有本土适应力的英语教育课程   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以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进程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课后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为学生多样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是教育事业规划中的重点。民族院校的英语教育课程体系与全国高校英语教育体系一致,虽然改变了原来课程体系的单一性,关注了教育的多样化,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范围和力度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民族院校英语教育课程体系较少关注地方化、本土适应力,对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考虑甚少。表现为课程结构设置主要是学科课程,缺乏与现代职业有关的技能和知识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的贯通与融合。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与民族文化背景和民族经济难以协调发展,英语教育存在与其它高等院校发展模式趋同,缺乏特色等问题。   四、构建民族院校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系   在英语教育中实施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以教育战略的高度将可持续发展观纳入英语教育之中,以内涵发展为导向,以条件建设为重点,统筹考虑整个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从而带动英语教育结构机制各要素平衡、协调发展。   (一)正确定位,科学规划   教育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规格。目标定位直接影响到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高等教育的多重职能决定了其教育目标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系统的和有机联系的。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充分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教育过程的组织,注重教育与社会要求的联动性。因此,在制订民族高校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既要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又要避免与其他高等院校趋同。民族院校英语教育定位是否科学,取决于定位是否突出了民族性,把握了时代性。所以,民族院校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既要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也要立足民族地区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的特殊背景,必须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进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在明确清晰的英语教育目标导向下,根除人才培养等同于教学工作的思想误区,教师要正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打破传统恪守的“知识主导”理念,把能力造就放在深化教学改革的中心。探索符合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从“维持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   (二)构建特色化的课程体系   特色是在长期办学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淀而成的,他决定着办学的质量、活力乃至竞争。在课程设置方面,民族高校要树立开放式理念,重视专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还应紧扣民族性的特点,以社会、区域和地方经济为导向,而不是由学科结构和传统教育资源来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应坚持以市场导向设置专业,注重本地区、本行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对未来的预测,体现专业设置的应用性和前瞻性。为此,民族院校英语教育要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的脉搏,及时掌握社会对人才类型、规格及质量的需求,结合现代职业对劳动者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总体情况,在重点建设已有优势课程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应用型、新兴和交叉学科课程的建设,形成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课程体系。   (三)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经费投入筹措机制   英语教育成本高,需要足够的财政资金作保障。要保证英语教育的资金投入,民族院校英语教育财政来源必须走多元化之路,拓宽资金来源,开创较大比重、较强功能的自我创收渠道,如通过英语培训、信息咨询、科研合作和服务等途径,增强英语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综合效能,谋求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谋求英语教育资金来源的稳步供给,实现财政来源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化。   (四)健全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是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生命线,而以师生整体素质的提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飞跃,是教育变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应在办学观念、办学规模和管理规模等方面汲取成功的经验,健全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以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拓宽英语教育生存发展的空间。第一,建立有利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首先,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教师队伍各项结构相对合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正态分布,具有长远持续不断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为教师是创性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现的直接实践者和执行者。因此,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机会,鼓励教师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加强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注重教师科学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发展提供用武之地。其次,建立和健全教育质量测评机制。教师教育教学效果与水平是教师素质的首要体现,因此,应把他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突出教育效果在教师学年考核、职称晋升和评先评优的主要指标作用。再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注重管理、教学和科研型人才积极性的调动,创立自己的教学和学术品牌。第二,创建融学生知识传授,建立培养和素质提升为一体的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教育培养机制。首先,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引入创新导向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大众化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多元化的要求,决定了英语教育中学生素质评价多元化的特点。因此,要打破以考试为唯一性和终结性评价学生能力的考评方式,采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其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发展和成绩进步为一体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改变传统理念,采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重视实践能力,引入具有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构建能充分体现民族性的教育教学模式。#p#分页标题#e#   (五)建立多元教育效能监察机制   1、建立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根据民族高校英语教育的特点,以及影响民族高校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面和因素,建立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充裕的资金、合理的教育教学软硬件规模、高素质的教学和科研梯队、达标的教育功能、良好教育教学效益、令人满意的社会积极影响力、能应对未来发展、的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依此定期对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绩效进行客观自我测评,以促进自身的反思,推动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2、建立同级同类学校英语教育互评机制   互评是一种有效促进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激励机制,它能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深入自查、自检和自我完善,同时,又可构建互联互通的学习交流平台。   3、建立毕业生追踪调查档案   毕业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是学校教育教学效能的直接体现,追踪了解调查毕业生工作实际,获取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有助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计划的调整与改进,为科学抉择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社会的持续发展,客观上也要求民族院校英语教育自身在改革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民族院校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在概念上是对于民族院校英语教育的一种新的诠释,它更加强调在人类生存发展的背景下,思考民族院校英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这也是民族院校英语教育前进的必由之路。民族院校只有深入发掘新时期英语教育的内涵,从如何满足人的教育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帮助人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我并达成与周围世界的和谐共存为出发点来认识和思考英语教育发展问题,才能获得健康的持续发展。然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具有复杂性和多层面性,民族院校的英语教育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应考虑多因素,多层面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战略思维,以开阔的视野,胸怀全局,面向未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采取合理有效的培养策略,建立正确的培养模式,才能走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真正意义上培养民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