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例6篇

民族传统体育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素质教育终身体育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仍是以西方体育为主,与国人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因此,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顾名思义,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体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传统的。(1)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都具有体育的特性,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2)所谓民族的,就是这类体育活动或体育运动具有民族性。这种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民族文化底蕴上。这种民族文化底蕴主要反映在:它的活动或运动项目来自特定的民族,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为该民族广大民众所喜好,在该民族地域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基础。(3)所谓传统的,就是这类体育项目具有历史继承性,是代代相传的。这类体育项目中,任何一个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淘汰其糟粕,保留其精华,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并具有该民族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十分丰富,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了:武术、摔跤、射箭、射弩、秋千、赛马、赛龙舟、打木球、抢花炮、贵摔跤、珍珠球、放风筝、打磨秋、赛骆驼、跳板、打飞棒、波依阔、推竿、跳竹竿、雪地走、东巴跳、跳竹、抛绣球、踢毽子、斗牛、抖空竹等等。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特点

1.简便易教。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绝大部分内容都具备这样的特点,朴素的品质造就了这些项目的教学应朴实无华,教学过程要讲究实效,避免华而不实的的形式,教师要全面准确掌握项目的比赛规则,并运用到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在规则要求范围内的技术和战术是教学的灵魂。

2.简单易学。民族传统体育绝大部分项目都简单易学,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长期的教学是口传身教,缺乏经过文字的整理或通过研究得出的技术参数,对教师来说,缺乏教学参考,只有依靠教师自身不断实践后归纳出技术要领和动作组合及技巧。对学生来说,不断摸索通过练习改进动作从而提高技术进而创新和发展。

3.简捷易赛。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经过长期的演变,操作起来比较简捷,很多项目初步掌握了基本技术和战术就可进行对抗,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

四、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1.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是学校全面深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前提。通过民族体育意识的建立,引导人们逐渐将眼光投向全球体育文化,建立宏观的体育意识。有了正确、积极的体育意识,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就成为一种应尽的义务,成为人们必须履行的职责。

2.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整合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教师应好收集、挖掘、整理工作,民族传统体育大都源自民间,体育教师在把某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之前,应根据当地实际深入民间生活进行调查考证,对项目名称、发展及技术要求有所了解,真正要引进体育课堂,以繁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3.统一完备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教学评价体系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学校这一基地开展的民族文化教育,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是保证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要培养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人才,这是有效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活跃的力量,他将以辐射的方式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还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尽可能地借鉴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与原则,形成有独立性的有体育文化特色的课程框架。

其次,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有机衔接。学校的素质教育与人的终身体育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要能通过教技术、养习惯、重行为等方式有效的培养素质教育中的三个体育素质,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将体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就能与终身体育有机地衔接起来。

4.项目的选择应结合当地实际

体育教师除认真上好教材之外,还要根据各地实际,把自己通过努力收集到的内容,在本校传授之后,同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以便使内容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积极做好器材的改制和活动形式的改进工作,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规模及各年级学生理、心理特点的实际需要,对民族体育器材进行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一材多用、灵活搬运的原则进行必要适当改制,对许多呆板、单调划一的动作在保留实质的基础上改进为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灵活多样、欢快轻松的运动项目。

5.加大对体育教师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培训力度

民族传统体育引进学校教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了让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不断延续下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技能、方法,就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谈不上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要通过举办各种观摩课或集中授课培训方式,使体育教师提高认识,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真正作到把我国文化瑰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并发扬下去。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切实有效的运用到现代体育教学中来,从而让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传播到社会中去,练就健壮的体魄,让学生的体育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晓峰.浅谈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M].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2]刘胜利.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文2

高黎贡山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出强烈的传承性特征,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以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基础;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以通过军事战争扩展其内容;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通过宗教文化进行延续;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通过节日庆典进行普及和推广;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因社交娱乐的需求而得到广泛的传播。总之,该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演进与发展都有其依托的载体,通过不同的载体使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延续至今P21-24。

2高黎贡山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高黎贡山区域少数民族众多,对于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无论是体育用品、体育休闲,抑或是体育旅游、竞技观赏、体育培训等都有着无限的潜力可挖,这对于丰富该区域的传统文化,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宝藏,充实群众的日常生活,促进该地域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P47-49。

2.1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产业

高黎贡山区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生物环境,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地方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该区域旅游产业在目前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且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相对其他地域,该区域的旅游产业仍是新兴产业,表现出投入时间不够长、民族特色不够突出、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旅游内容单调、旅游形式简单等弊端P101-104。要向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就要做到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高黎贡山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其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并有很大的参与性与观赏性,如其中的泼水、东巴跳、霸王鞭、目瑙纵歌、龙舟竞渡、刀梯绝技、攀岩、漂流、打陀螺、斗鸡赛、打手键、跳皮筋、爬杆、跳竹竿等,且它们多与民族风俗和节日风情紧紧相连,是旅游产业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目前,如云南德宏州景颇族的“剽牛祭天”、万人“目瑙纵歌”传统体育文化节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极大的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云南临沧佤族的“木鼓节”期间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并伴随有许多佤族舞蹈和佤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表演,同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令其流连忘返。而徒步翻越高黎贡山,使游客在旅游健身的过程中也充分的领略到了高黎贡山奇美俊秀的自然景观。

2.2传统体育文化用品制造业

体育文化用品制造业的发展,是对该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物质传承与传播,虽然目前表现出产业规模不大、产品相对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弱点,但其表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如高黎贡山区域所在的保山,其“永子”文化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永子”围棋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高黎贡山区域所在的德宏,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深厚,该区域少数民族民众所使用的“护撒刀”深受游客的青睐。该区域所在的怒江洲,众多少数民族自古以狩猎为生,狩猎过程中使用的“弓弩”制作工艺精良,也成为游客竞相购买及收藏的物品。

2.3传统体育文化观赏业

高黎贡山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极具观赏价值,如云南怒江州傈僳族的一年一度的“刀杆节”上的表演,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同时,也让游客感受到了傈僳族传统体育中的原始与粗犷。高黎贡山区域德宏洲梁河县的德昂族,历史上,曾在滇西一带以武力称雄,特别是在12世纪至15世纪时,德昂族的先民建立了金齿国,更是称雄一方,从而造就了德昂族人民对武术的崇尚与热爱。每逢喜庆节日或祭祀活动,都要举行大型武术表演,吸引了大批周杨庆辞,徐艳华:高黎贡山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边地区和外地游客前来欣赏。而每年一度的云南大理“三月街”,白族民众表演的“霸王鞭”也吸引众多的游客观赏及参与。极大的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2.4传统体育文化休闲产业

随着地方的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在高黎贡山少数民族集聚区域建立了不少颇具不同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村落,如保山旧寨的白族村落、腾冲的傈僳族村落、施甸县的布朗族村落、怒江洲贡山县的独龙族村落、丽江玉龙县的纳西族村落、临沧沧源县的佤族村落等,在这些少数民族村落均建立起了颇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保护站和休闲娱乐场所,极富民族特色的文化、体育表演,吸引了大批的外来游客到此驻足,享受休闲时光,充分感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感。推动了少数民族区域的对外交流及经济发展[4]P19-21。

3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98-03

前言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生存、繁荣和发展一脉相承,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融汇于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发展历程之中,是中华儿女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经验的沉淀和整个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积累。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对于如何在现阶段与未来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各个民族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共同信仰和民族精神,是对各自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科学概括,同时在年代的递增上又保持着鲜明的继承性和民族性。民族传统文化只是一种维系民族共同体延续与发展的工具,它既是民族内部的生存方式,又是对外区分不同民族的标识,它的物质与制度文化追求适用与理性,易于接受外来文化,与此同时精神文化的对外标识性作用明显,成为对抗外来强势文化的工具,并被不断再造。

2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是长期流传在各民族民间的以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各种竞技与游戏活动,又是以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主体,融合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是各民族传统养生、健身和娱乐等体育活动的总称。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与古代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民族传统体育存在于一定的背景之下,当前社会的劳动生产、军事战争、风俗习惯、等都深刻影响着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它不仅体现着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人文主义精神,增添了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在体育活动中继承与发扬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的宝贵资源,在现代社会人类健康、和谐发展的问题上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众多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俗,以及从古至今的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使得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丰富多彩,体育项目种类繁多,运动形式千变万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具有栖身于社会生活中的体育活动相关赛事程序、器材制作、比赛规则的运动形式,同时汲取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文化营养,成为体现人类生活方式、行为特征、运动规律的一种文化形态。

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提炼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一定的健身、表演、经济和教育功能。民族传统体育既是身体锻炼的手段,又是娱乐身心的有效途径。这些体育项目使人体通过感官、感触,以及全身各肢体、各部位的运动,起到娱乐身心的作用,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使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余,体力得到锻炼,精神得以调节。每逢节日,人们喜着节日盛装,踏着音乐,跟着节奏,踩高跷、扭秧歌、跳竹竿舞,这些都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性得以充分展示。把民族体育项目融入生产劳动、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之中,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推动了和谐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与人们的关注,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体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见传统体育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我国传统民族体育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现代教育中体育已成为教书育人的一门必修课,武术、八段锦等进入学校体育教材,很多高校也增加了武术、摔跤、围棋等体育项目的教学。

3 传统文化性格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3.1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传承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民族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核心性质,它体现着作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力,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鲜明特性。小到一种国家的语言、服饰、风俗,大到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经济,无不体现了其文化的民族性。传承性是一个国家从时间的先后上文化的一种继承与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传统性深刻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例如汉族的秧歌,最初起源于汉民族古代耕地、插秧的劳动生活,也是与人民的祭祀活动相关的一种舞蹈形式;蒙古族的摔跤运动体现了蒙古族人民豪迈好斗的民族性。

3.2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中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错综复杂,这就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地域性。中国不同的地域自然条件决定了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地域环境的不同导致了风俗习惯的差异,因此必然也会引起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同时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与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民族体育文化。北方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疆土辽阔,人迹稀少,在历史上保持了比较剽悍、勇猛的民风。因此骑马、射箭、摔跤成为北方地区的爱好与生活之一。南方由于雨水充足,河流众多,少数民族多以村寨或部落为单位,因此民传统体育以集体活动为主,活动的内容多表现出生活的情趣,活动的项目有“抢花炮”、“赛龙舟”、“舞狮”等。这些实例都很好的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之一的深刻影响。

3.3 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传承性和地域性决定了它的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它同时影响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变化。例如舞龙、舞狮、秧歌、斗牛、龙舟、赛马、毽球、高跷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的不同技术特征,风格迥异的运动形式又给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填上了浓浓的一笔。此外,植根于几千年华夏文明的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文化思想、组成形式更是丰富多样。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的不断碰撞,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更加增添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4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风俗习惯、息息相关,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文化结晶,在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由于它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共同体中衍生出来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社会价值。

4.1 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与指引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深受了社会各个领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天人合一”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在诠释其内在的独特的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

4.1.1 “天人合一”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它生动地揭示了包括人在内的宇宙的辩证统一性和协调性,表现了淡漠宗教的人文精神和超越现实的理性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它阐明人的自然本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要尊重自然,不要试图改变自然的本性;就现代社会而言,“天人合一”就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它承认人与人之同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强调用和谐的方法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中国传统体育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引下,注重以整体的概念描述人体的运动过程,追求身与心,神与形,机体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受这种整体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主张通过与自然界相适应的运动锻炼来由表及里,以内达外,自有形的身体运动来达到无形的精神境界,从而达到身心并修,内外结合的目的。尤其在中国武术、气功等养生健身类运动中尤为突出。

4.1.2 阴阳五行学说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阴阳学说认为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下产生、发展、变化的。世间一切事物都有阴阳两方面,所谓阴阳就是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世界是物质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阴和阳两个方面,而对立的阴与阳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相互统一的整体。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所构成,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相生相克理论也是五行学说的重要思想内容。所谓相生即相互促进,相互滋生;所谓相克即相互抑制。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形意拳是中华武术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太极、八卦、少林拳并称为中华武术的四大名拳。形意拳正是结合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形意拳中认为,人体的上部为阳,下部为阴,外部为阳,内部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形为阳,神为阴,阳济阴,阴补阳。其中提现了阴阳互补,相生相克的原理。五行拳将金、木、水、火、土,取意为劈、崩、钻、炮、横五拳,同五行相生相克一样,劈拳变钻拳,钻拳变崩拳,崩拳变炮拳,炮拳变横拳,横拳变劈拳;劈拳克崩拳,崩拳克横拳,横拳克钻拳,钻拳克炮拳,炮拳克劈拳;根据五行学说,万物土中生,土是万物的根本,因此,横拳被视为五拳之母,并将横拳称为母拳。

4.1.3 儒家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几千年的文明中根深蒂固,谈到儒家思想,就不得不谈到“仁和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说的就是儒家的“仁和礼”。儒家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深刻的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中强调的“礼为上”,例如师徒相见徒弟要行见师礼,上台表演要行抱拳礼等,都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中国传统体育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很大一段时间里的首要任务不是倾向于获得比赛胜利,而是考虑在竞赛中遵循比赛规则,符合道德规范,在这种注重道德价值取向的思想下,逐渐演化成削弱竞技意识,更多倾向于追求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的体育活动。

4.2 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影响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时也从一定意义上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4.2.1 等级分明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阻碍

儒家思想虽然使民族传统体育在形式上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范,但同时也给民族传统体育带了等级分明。等级分明的制度是在中国历史上长期累积遗留的思想制度,这就使很多体育活动从比赛的制定、器械的使用、出场的先后等因素上存在了不公平性。古代皇帝与随从等一起狩猎时,射出第一箭的须是皇帝,然后其他人才可一一出动。宋代的马球,只要有皇帝参加,进第一个球的人必须是皇帝。这样就充分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4.2.2 传统封建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负面阻碍

老子“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多,多则感”的辩证法思想,虽然在哲学上有其合理性的方面,但同时也起到了鼓吹消极退让、否定进步的负面作用。这些思想体现在民族传统体育上就是不思进取,苟且求安的懦弱思想。

5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文4

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起源和特征

1.1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世代相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身体机能为目的的人类社会活动。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个民族,所接受的外来文化和各个民族的文化交融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形成具有各个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

1.2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分类主要是以活动内容与形式来划分。以歌舞伴乐为形式的称之为娱乐类;以对抗竞争为形式的则称为竞技类。娱乐类。

1.2.1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受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制约。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民族传统体育如同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一样与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同样受到政治、经济的制约。多年来的历史证明,哪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振兴,那么这一时期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就得到发展。

1.2.2 民族传统体育集文化、娱乐、体育于一体。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不同,它的活动内容涵盖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这些体育活动多在喜庆节日或丰收农闲、恋爱社交、宗教祭祀中进行。因此它具有多方面特点。

1.2.3 民族传统体育古朴粗犷,独具特色,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因为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生活,来自民间。在长期历史进程中不断交流、传承并逐步发展,它反映了生活,锻炼了身体,得到了保留。

1.2.4 民族传统体育简便易学,对器材场地要求不高。场地就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随手拿起农具或生活用具即可加入到活动行列中。可见其简便易学易于开展。

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之间的比较分析

2.1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当前世界文化体系中两个重要的体系,它们是随着历史发展先后出现且并列平等发展的两个文化系统。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两者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并没有明显的冲突和融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和国际间往来不断加剧,国际间的合作及交流更为频繁,特别是西方列强在近代对外侵略扩张,使两种文化开始正面交锋,日益冲突和斗争。由于这两大文化本体及其存在环境的巨大差异,所以它们在交流中的对立是绝对的。具体表现在:

2.1.1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植根于“天人合一”、阴阳、八卦、五行等理论,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在西方哲学重外在、分析,重与自然的斗争等观念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

2.1.2 在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上。

2.1.3 在体育形态、内容、手段上。

2.2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互补

体育文化的产生是需要丰厚的历史积淀、浓郁的人文气息,其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积累、选择、变异、冲突、交融、定型的过程。由于体育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存在,所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在相互交流的同时,势必会互相吸收融合其文化中的精粹部分,这就是文化的不自觉内在的统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对伦理道德观念的追求。

2.2.2 中西方国家对优秀的运动项目都有所相互移植。

2.2.3 在长期的发展与整合过程中,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为西方所接受,西方竞争观念为中国所认可。

三、两种体育文化对立统一的辩证认识

体育文化的冲突是区域性、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等多种类型的综合,认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就应在此入手,认识两者是政治经济地理等生存环境差异下的矛盾存在。这种矛盾存在体现了人类体育文化的丰富和世界体育文化的非成熟发展状态。

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文5

抱石头抱石头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比赛者将重100~150kg的石头捧起,从腋下移到背上,在规定范围内抱石头走,以走圈数多者为胜。绊跤绊跤是回族式摔跤。运动员按体重分为五个级别。两人身着摔跤衣,在10m×10m的比赛场地上互摔,以把对手摔倒为胜,并根据规则得1~3分,以得分多者为胜。大象拔河比赛由两人进行,双方各自把绳索套在脖子上,两人相背,将绳索经胸腹从裆下穿过,用力拖动绳索向前,将绳索标记拉过界为胜,比赛可采用淘汰制或循环制。除上述项目外,临夏州传统体育项目还有回族掼牛、拔腰、方棋、游泳,保安族打五枪、抹旗、木质响铃操、塔石纳特,东乡族一马三箭、吉咕杜、荡秋千、踢毛牙、秋千,撒拉族赛瓦、打日斗来、打石靶、巴勒包、木瓦,土族放木排,藏族拉棍、举皮带等各具特色的体育文化。

2临夏州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因素

2.1地理环境因素

临夏州在地貌上涵盖了平原、高山、丘陵、山地等基本形态[2]。在这块多样性的区域中,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大自然的赋予造化、民族演进、长期积淀的民族文化,使黄土高原区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自然地选择富有黄土地色彩的民族体育项目。新中国成立前,临夏州交通闭塞,民众主要聚居在黄河上游沿岸,东有洮河、南有广通河、北有黄河,临近河道的各族人民,自古以来,使用自制的牛皮袋、羊皮袋筏子泅渡黄河、载人运货,而后演变为牛羊皮筏竞渡、夹木过渡、人牛泅渡等特色项目。

2.2生产生活因素

临夏州趋向于山地麦作农耕经济,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体育。“当尕达至拿杜”意为打土块仗,多在麦收以后犁地的时间里进行,用黄土块相互对掷、奔跑跳跃,凸显出黄土地的民族体育色彩。另外,拔棍、夺腰刀、甩抛尕、掼牛、打五枪、武术、抱石头等,至今广泛开展于田间地头,趋向于体力积蓄与自然较量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参加者勇猛彪悍、坚强不屈的民族气概。

2.3因素

贺兰山下有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是一个以尚武著称的民族,习武乃是一种圣行,每逢开斋、古尔邦、圣纪三大节日,都要举行膜拜健身、西夏拳术、弹腿、绊跤、射箭等体育活动。此外,在藏族和土族中流传的“祭鄂博”蕴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喇嘛念完经,祭祀的人们穿上新衣登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登山运动;祭祀之后,年轻人相约进行各种体育活动,诸如大象拔河、赛马、角力、射箭,意为迎接喜神。

2.4战争因素

临夏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变化与战争军事活动有关。以东乡族为例,自元明以来,东乡地区作为河州的一部分,是各种色目人和蒙古人的主要屯田之一。他们共同组成屯戍军,过着“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的生活,逐渐纳入当地社会生活的行程。赛马、摔跤、射箭、击三连石、一马三箭等活动是先民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采用的进攻方式,历经时代变迁,长期同化、移植、吸收发展后,逐渐成为盛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3临夏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性

3.1娱乐性与健身性

随着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享受生活,通过愉快而健康的民族体育活动来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农牧民的追求目标。回族木球、打抛俩,保安族夺腰刀,东乡族拔棍,藏族大象拔河、举皮带等项目,在愉悦身心的运动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以独特的魅力和娱乐健身性,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并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3.2竞技性与艺术性

体力、智力的竞技性比试是临夏州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竞争意识的体现,集对抗性、技巧性、趣味性于一体,有的体育项目只要加以改造,强化其竞技性,完善其比赛规则就可作为竞技项目加以推广,诸如武术、木球、赛马、摔跤、大象拔河、抱石头等项目,竞争激烈,追求力量、速度,经完善后,发展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成为各民族乐于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临夏州民族传统体育的艺术性表现在:第一层面直接表现出美学因素的内容,例如体育舞蹈、耍火把、秋千与歌舞同场竞技,使人们能够直接感受和体验美;第二层面间接地表现出美学因素,如射箭、赛马呈现出技术娴熟的美感;第三层面折射出美学因素,如踏脚、抱石头这类活动直观上给人是野性的力量美,可从中品味出人体力量的美感;“花儿会”是民间的传统盛会,是体育活动与艺术完美地结合。

3.3民族性和宗教性

临夏州的体育活动始终保留着初创时的民族印迹。诸如夺腰刀、拔棍、射箭等体育项目,大多与民族传统节日结合在一起开展。从其活动形式和规则上看,因民族文化和性格特点,形成在技术上和动作上的不同风格,如回族绊跤、蒙古式搏克、维吾尔族切里西,虽都是摔跤,但比赛方式和规则差异很大,凸显出民族性特征。除此之外,民族体育始终发挥着信仰功能,这是民众维系且认同的重要价值,伊斯兰教祭祀活动中进行的体育活动,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

4临夏州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

4.1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多方参与

政府部门应加大保护和扶持的力度,促进民族体育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组织力量对临夏州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整理和价值评估;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统一场地、器材,完善规则,推向社会。政府应加强宣传,使人们更多地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价值及作用。

4.2开发民族体育旅游和文化内涵,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文6

虽然,如今各种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举办,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面上看来,好似正在走向一条越来越宽广的发展道路.实际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传承途径断裂的危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许多农村人口开始走出农村,奔赴城市,使得乡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出现断流.从现实情况上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言传身教”,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根植于农耕经济形势,乡村青年人口的大量转移,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环节遭受重大破坏.

(2)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挖掘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但与当前现代体育在我国的地位对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仍然处于相对失落的地位,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远不及现代体育文化的认知要深、要远.从而造成很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不到有效地保护,而逐渐消亡.从全国范围看,专门设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管理管理的部门少之又少.

(3)与现代体育不同,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研究较为滞后,这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遭受严重阻碍,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缺乏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理论基础与理论向导.同时,就算有一些专家学者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上颇具成就,但是这些极具操作性的理论难以得到实践.这种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缺乏,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在引入教育系统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进而造成,在小学到大学这一接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熏陶的最佳时期,学生的课堂上见不到一丝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子,而西方现代竞技体育几乎充斥整个体育课堂的现象的发生.这样一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几乎全部交给了社会,而将最为有效和最重要的传承途径———学校教育,拒之门外,造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断层.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发展必要性

首先,中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旅途中,创造了涵盖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竞技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各个角度体现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风俗宗教等文化形态,在活跃民族生活、增强民族体质、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中华民族所创造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它涵盖了一个民族的伦理价值、民族性格、审美情操等.可见,保护与发展民族传统实际上就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其次,虽然在建国初,国家相关部门就已经高度关注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并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民族传统体育因为体系繁杂,民族、体育、文化各领域的认识、理解、分类各不相同,致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保护与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再加上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全球化严重威胁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这就更需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了.

3保护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方法与途径

3.1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与学科体系建设

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来说,理论体系的缺乏是导致其自身发展受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与学科体系建设就势在必行.具体而言,采用社会学、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多角度、多方位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能够满足不同个体对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知识需求,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潜能.此外,民族传统体育要想获得发展,其内容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思想和需要,适应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需要.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得到破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面对这种情况,更需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与学科建设.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学科体系的建立,以及与其他学科体系的交叉可以加深对民族传统体育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探索,从而论证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等理论基础,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并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从而获得新生.

3.2有组织的挖掘与整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各级政府应联合学术界共同保护、继承与发展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遗失使得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遭受重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复原、保存与提炼.但是由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十分庞杂的文化体系,各体系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良莠不齐,对其进行整理、提炼就不仅需要研究者花费大量的精力,而且需要政府对此予以经济、资源等各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且这种投入在短期之内收效甚微,同时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在挖掘与整理的过程中,各种必要的、有效地技术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一切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3.3提高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

民族传统体育是产生于民间的一种文化形式,如果离开了产生地区人民的支持,那么这种文化形式也就会随之枯竭.一般情况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都反映着产生地区大众的风俗习惯,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消失,必然会造成民族传统体育的消亡.因此,保护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必须保持其在人民群众中支持度,而这种支持度的加强,首先需要加强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只有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民间、在大众中的认知度得到不断提高,才能促使民众不断的、自觉地加入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来,也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的变迁中不断地、自觉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只有这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4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全民健身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是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独特的仪式和较强的娱乐性,这样才能吸引大众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中来.其中具有独特仪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式大多是人们通过这些活动来表达自己对神灵、祖先、大自然信奉与崇拜,当然也有一部分是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的,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人们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中医的理论,所以在增强人体健康,保持心情舒畅等方面具有自己特殊的效果.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的今天,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将其纳入全民健身体系之中,不仅是全民健身的需要,也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3.5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教育体系

现代社会将学校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站”.知识的保存、传授、传播、应用与创新,以及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之上.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教育体系,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有计划、有目标的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融入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程中来,以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学校的积极开展.

3.6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

现代社会中,现代体育的冲击,全球化趋势的演进,都在很大程度上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出了开放与交流的要求,要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而只有通过这些交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大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的同时,取得长足的发展.

3.7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