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培训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数字教育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数字教育培训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1

针对目前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数字化工作薄弱、资源共享程度低、档案利用水平较低等一系列问题,要积极探索如何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以及档案利用。

关键词:

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档案利用

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是指干部在接受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形成的对干部自身、培训机构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包含干部个人信息、培训班名称及培训时间、培训科目、课时及考核成绩、研讨交流论文、参与研讨交流记录、考勤情况、培训总结与班主任鉴定与培训机构意见、人事部门意见、干部考试成绩、参训干部花名册及有关音像资料等。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档案数字化工作薄弱。培训机构缺乏档案数字化意识,也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数字化管理规章制度;缺乏必要的工作设施设备,也没有专门负责数字化的工作人员,数字化工作底子非常薄弱。二是档案资源没有实现共享。缺乏档案共享机制,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不同班次的档案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培训机构往往采用“一班一归档”的管理模式,档案散存在不同班次中,且各培训机构没有定期向综合档案馆移交档案。三是档案利用水平不高。一些培训机构错误地认为提供档案利用会侵犯个人隐私,也不利于保障档案安全,因此对待利用工作的态度比较消极;一些培训机构采取“封闭式”档案管理模式,“重藏轻用”思维根深蒂固,参训干部想要查阅利用自己的档案都困难重重。针对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解决办法。

1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

一要提升培训机构的档案意识,确保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完成后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同步进行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档案部门应当注重与培训机构的沟通和交流,明确档案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为数字化工作打好基础。二要根据“先建标准,后建系统”原则,加快制定培训机构数字化工作规范及数字档案管理标准,实现数字档案一体化编目、索引、检索与访问。三要及时配备开展数字化工作所需的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服务器、交换器、系统软件等硬件设施设备,并确保设施设备既能满足工作实际需要,又具备一定的超前性;还要建立专门负责数字化工作的队伍。四要加快对传统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并建构统一的干部培训档案数据库。

2建设档案资源共享平台

可由省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牵头,建设区域内“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共享平台”,并在共享平台下设置市、县等若干子平台,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平台管理员接入进来;培训机构负责输入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所输入的档案经审核后纳入数据库;培训机构可以查阅、核对其所输入的教育培训档案,干部本人可以查阅、核对本人非涉密的教育培训档案;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适进行数据联通。在此过程中还要确保档案的绝对安全,可采用实名制、身份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对档案信息进行保密定级,并严格核实档案输入者、档案查阅者的身份信息。

3探索档案利用新途径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2

摘要:移动学习环境为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泛在化服务模式研究提供了新的社会基础,深化了读者教育培训的功能。文章阐述了移动学习环境为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带来的变化,分析了移动学习环境对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泛在化服务的促进作用,列举了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泛在化创新服务,并提出了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泛在化模式构建策略,以期提高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泛在化服务水平。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环境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文献向数字化转变,不仅读者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及阅读内容趋于移动化,而且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也呈现共享状态。基于此,图书馆开展读者教育培训服务就显得极其重要。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多是建立在读者主动参与、馆内培训的基础上,移动学习环境为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带来了新思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泛在化。

1移动学习环境为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带来的变化

1.1读者信息获取行为发生变化

伴随移动学习环境的产生,读者逐渐适应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也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和精准化。但目前还有很多读者没有意识到图书馆拥有十分丰富和开放的数字化资源,因而没有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图书馆的读者教育培训也被局限在传统的模式内,难以借助移动学习环境的优势进行服务拓展和延伸[1]。由此可见,虽然移动学习环境使读者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但由于其缺乏对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充分认识,因此导致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访问量低,使图书馆大量的文献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没有被充分利用。

1.2读者阅读习惯发生变化

iPAD、Kindle阅读器等便携式终端阅读设备的广泛普及,促使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拘泥于纸质文献阅读,随处可得的电子资源充分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移动学习环境促使读者阅读习惯发生变化,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在此基础上也可以以适应读者阅读习惯的模式呈现,如将培训内容制作成视频资源上传到互联网,供读者轻松便捷地接受培训。

1.3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工作发生变化

随着读者的信息获取行为与阅读习惯发生变化,图书馆要想有效开展读者教育培训,就要贴近读者需求,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进行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理念发生了改变,强调人本精神。以往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工作更加重视资源的建设,往往忽略读者的培训体验,而移动学习环境为图书馆与读者双方搭建了互动平台,双向互动使图书馆更加关注读者的意见与建议。二是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是一种泛在化服务(见图1),需要图书馆充分挖掘与整合网络信息资源[2],不断加大知识开发力度,涉猎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将读者教育培训工作延伸到读者触手可及的地方。

2移动学习环境对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泛在化服务的促进作用

2.1服务范围更广泛

基于移动学习环境,图书馆的读者教育培训服务范围更加广泛。移动学习环境的特点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图书馆将读者教育培训内容或课程到网络上,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即使偏远地区的读者也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培训,图书馆的读者教育培训对用户来说是同等质量的,不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3]。移动学习环境为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便利,读者不必再到图书馆办理复杂的手续,提高了读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2服务内容更丰富

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内容也更加多样化,推出了多种读者教育培训内容,如按学科分类培训、按兴趣标签分类培训等。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既贴合了读者的培训要求,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创新了读者教育培训内容的格式,如文本、图片及多媒体格式,使读者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提升其参与积极性。

2.3互动性更强

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泛在化服务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提升了读者的知识储备,为读者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提供了帮助。泛在化服务模式的优势在于读者是培训的主体,其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作用,能够自己选择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在Web2.0技术的支持下,读者可以实现与图书馆的双向交流,对教育培训内容提出自己的学习感受,而图书馆接受读者的学习反馈后,可以进一步改善并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此外,读者还可以分享学习感受,为其他读者提供参考。由此可见,基于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泛在化服务可以使馆读之间的互动性更强,实现智慧共享,营造活跃的读者教育培训氛围。

3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泛在化创新服务

3.1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读者广泛参与各项培训

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在完善充实数字化馆藏资源的同时,还应加大推广与宣传力度。一方面,图书馆要不断创新课堂授课模式,举办多种类型的专题研讨会,同时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为读者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深入讲解。另一方面,图书馆要与时俱进,积极建设依托互联网络的读者教育培训内容,在图书馆网站主页设置读者培训课程、分享读者教育培训资源等[4]。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能够扩大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的影响力,为读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智慧支撑。

3.2整理图书馆资源,编制读者教育课件

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泛在化创新服务还体现在对馆藏资源的整理上,移动学习环境促使图书馆服务进一步开放,搭建可以和读者进行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收集读者对教育培训的反馈和建议,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将读者教育培训内容制作成读者手册、学习互动课件、培训课程等形式方便读者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力度,还能提高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服务效率。

3.3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读者教育资源的网络传播

目前,我国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仍以传统的实地培训为主,读者需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和分享。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应拓宽读者教育培训渠道,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整合丰富的数字知识资源。因此,图书馆引入多媒体技术十分重要。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泛在化服务要立足于服务读者的出发点,实现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成为读者无处不在的“朋友”。

4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泛在化模式构建策略

4.1建立科学的读者教育培训导航平台

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泛在化服务的特点是读者自主学习,这就需要图书馆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帮助读者在多样化的服务板块中完成教育培训。因此,科学的门户式读者教育培训导航平台就成为读者接受培训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应细化导航目录,对数字化教育培训内容进行合理的数据挖掘和关联,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定位培训方向和学科,使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形成有序列队,便于读者按照自己的检索需求层层获取相关信息[5]。此外,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读者的兴趣与需求进行群体分类,开辟动态及有特色的导航版块,并不断完善相关导航路径。

4.2设置虚拟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馆员

传统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中的咨询馆员和培训馆员都是由资深图书情报专业馆员担任的,他们能够为读者提供精准的文献咨询服务。但这些馆员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已难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因此设置虚拟馆员是图书馆适应泛在化服务的创新之举。虚拟馆员可以准确及时地处理庞大的数据库,高效率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和教育培训需求。表1显示,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泛在化服务方式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服务内容由图书馆动态数字资源转变为多种格式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服务平台由传统的WAP平台转变为云计算平台、上下文感知系统和LBS服务平台,服务中心由以图书馆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

4.3建立完善的读者评价体系

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泛在化服务具有十分突出的交互性特征。图书馆十分重视读者的参与和反馈,每一个参与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读者都是服务主体,都有自己的收获和建议。图书馆目前的读者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很难实现对自身的客观评价与优化,因此建立完善的读者评价体系可以弥补读者教育培训服务体系的不足。移动学习环境为建立读者评价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某一教育培训资源进行点评和分享,一方面,读者的评价数据可以帮助图书馆筛选出优质资源,为图书馆优化读者教育培训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个体读者的培训意见也可以为其他读者提供参考,这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和积极互动的教育培训环境,还可以降低读者参加教育培训的盲目性[7]。

5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泛在化服务是信息快速发展时代图书情报界的研究热点,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信息化优势,为读者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育培训服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打造交互式的读者教育培训模式,使移动学习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泛在化服务的范围更加广泛,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互动性。

参考文献:

[1]陈小卫.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浅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142-145.

[2]丁凯.浅谈图书馆信息化后读者培训[J].贵图学刊,2010(1):64-65.

[3]蓝少华.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4]宋海艳.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学习空间融合服务的探索[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7):58-62.

[5]马忠业.浅谈泛在图书馆理念下的读者服务工作[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2):88-93.

[6]杨灵芝.泛在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情报科学,2012(3):347-351.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3

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干部网络教育,它是对干部实体培训的有效补充,是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的重要方式。甘肃省委组织部依托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成立甘肃干部网络学院,旨在发挥网络培训覆盖面广、成本低廉、整合度高的优势,进一步把培训资源引向基层一线,为甘肃省各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更加灵活的方式。经过四年的发展,甘肃干部网络学院已成为弘扬科学理论知识、传播正能量、提升干部综合素质的主平台。但在学院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在培训理念上。在培训工作中还没有树立大数据理念,精准培训的思路和对策相对欠缺。尽管干部在线培训数量逐年提高,但质量保证体系、学用成果转化、考核评估办法、学员线上线下管理、经费保障等机制等方面仍是短板,亟待提高。2.在统筹谋划上。除了每年省级计划培训和市州一级干部通识类在线培训外,还没有组织开展体现行业特色、产业开发和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等方面专题培训,培训维度还可以进一步拓展。3.在平台建设上。与发达省份相比,我们现行的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功能不够齐全,内容相对单调,人性化服务没有及时跟进,平台缺乏必要的统计和数据分析功能、互动功能、链接功能等。4.在资源开发上。与国家级高层次培训机构相比,我们的网络学习资源来源渠道相对单一,高层次、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还显不足,理论教学缺少知名专家精品课程、接地气的特色课程和传统文化的经典课程,受资金、技术等各种因素制约,开发的地方特色精品课件较少,内容更新相对滞后。

三、对策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 +”;干部教育培训;协同;学习服务

2015年 3月 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互联网 +”不仅是在现行的科技、经济和社会管理层面量的累积,更是一种科学地驾驭技术、利用技术基础上的提速、提质、提效,是对新事物的辩证趋利避害,是利用新技术的全方位创新,必将为转型升级赢得新的窗口和机遇。[1]

一、“互联网 +”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内涵

2015年 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称《条例》)。在《条例》的第 27条中明确提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用好大数据、“互联网 +”等技术手段。这标志着我国的干部教育培训将从传统的教育管理逐步走向“互联网 +”干部教育培训新形态。“互联网 +”是指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的数字化、在线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凭借互联网开放、透明、共享的特性,使有效信息被挖掘和充分应用,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生产力,实现财富增长。[2]“互联网+”教育有了相对的定论,但干部教育培训行业又有别于普通教育,“互联网 +”干部教育培训必须站在互联网的视角清晰地认识到领导干部的特征与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互联网将资源开放与共享、信息碎片整合与重构,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智能化、个性化,达到学以致用的培训目的,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本质,解决干部教育培训的难点。

(一)“互联网 +”技术探索干部教育培训

“互联网 +”技术催化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变革,未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将凸显平台功能。所谓平台,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由多主体共建的、资源共享、能够实现共赢的、开放的一种商业生态系统。[3]“互联网 +”理念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将不再局限于某个教育培训机构,不再局限于某部分人,不再局限于某个时间段,干部教育培训将从关心少数干部培训向重视全体干部培训转变、从阶段性学习向随性学习与终身学习转变、从粗放式的教育培训向个性化的引导学习转变。运用“互联网 +”技术构建平台将实现多个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协同,通过协同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的开放、共享,以合作共赢的心态打造干部教育培训新形态。

(二)“互联网 +”思维探索干部教育培训

互联网思维主要由专注、极致、跨界、快捷等思维方式组成,是一种用户至上、注重产品与服务的思维,其中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运用“互联网 +”思维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员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为不同层次学员提供精准的学习服务,建立不同地区学员经验分享的渠道,实现干部终身学习,以用户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打造干部教育培训新形态。

二、“互联网 +”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新形态

“互联网 +”要求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干部教育培训深度融合,用技术与思维深度融合打造干部教育培训新形态。深度融合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包括干部培训机构内部的协同、干部培训机构间的协同、学员间资源共享的有机互动等,不同的个体能够互补且发挥集群优势解决相应的问题,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一)管理协同新形态

1同一培训机构内部的配合

同一培训机构内部的配合,就是围绕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管理、服务等核心功能,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或标准的要求,消除已有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建立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让培训的数据公开透明,为学员提供更精准的学习服务。例如,从报名开始就能够将学员的基本信息流转到各个业务系统,各业务系统可以根据业务特点对学员的信息进行加工与管理,避免了数据不准确以及一人多号的现象发生。各业务部门也能对学员的培训、学习情况做到精确掌握,数据服务平台能够根据学员的学习交流情况为学员提供相应的学习服务支持(如图书、网络课程等)。在学员结业时,业务系统能够快速地将学员的培训情况(从教务系统中获取作业完成的情况、从学员系统中获取上课出勤的情况、从后勤系统中获取消费的情况等)汇总到一张表上,管理者能够快速地决策学员是否达到结业的条件,大大提高了学员管理工作的效率、准确度以及学习服务水平。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可以对已有的各类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抽取与分析并建立数据仓库,实现对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数据的动态监测,为培训机构内部的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也为培训机构间的管理协同提供基础。

2不同培训机构间的互补   

 不同培训机构间的互补,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如某个省内或某个片区),各干部培训机构以自愿、协商等方式合作,基于“互联网 +”技术与思维,围绕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与服务,以整体推进和创新为目标展开一系列活动。冯永等认为,应建立以区域性为单位的“分布建设、共享使用”的资源建设模式,整合区域内各种软件资源、教师资源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做到“开放、共建、共享”。[4]以区域为载体整体推进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推进可用性资源环境建设的基本趋势。[5]“互联网 +”开放创新理念下培训机构间的管理协同,可以把该区域购买的学习资源最大化共享(如将知名专家的专题课件放在学习平台上让该区域的学员点播、将聘请专家学者的现场讲座进行网络直播等),避免该区域财政资金的重复投入;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增强区域间的教学与科研合作,有效协调和分工,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供学员学习;可以通过区域联动平台分享不同的思想、方法、经验,通过分享经验或教训实现共同进步;可以鼓励不同培训机构的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更多地相互交流、相互咨询,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学员通过讨论解决困惑,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通过引导讨论完成调研工作。不同培训机构间的互补不仅是管理、学习资源上的协同,还可以是教师、学员资源上的协作,每一个培训机构都能提供不同资源、不同知识、不同视角,发挥各自特定的作用,这样就很容易一起构建培训机构间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共同致力于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优化。

(二)“以人为本”学习服务新形态

领导干部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体,同时也是互联网学习平台的主要用户,他们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在需求是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根本动力。管理协同能够为干部教育培训带来大量的数据,数据量越大,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建模分析出来的数据就越有价值,越能够精准地服务于学员,做到“以人为本”。干部教育培训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培训体系,“以人为本”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服务,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态。

1学习推荐让学员“善于”学习   

 “互联网 +”对干部教育培训的不断创新是基于数据的因“才”施教。所谓学习推荐,就是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对学员的基本属性、学习行为以及学习课程进行知识建模和数据挖掘,提取有价值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员学习,提高学员学习效率。学员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学习,海量的数据会被记录并形成个人档案,通过对学员个人资料的分析(如专业领域、研究兴趣等),学习推荐系统会自动搜索出与个人资料中相关的课程推送到学员的学习首页,学员点击学习后,与该学习视频相关的课程又会被学习推荐系统自动筛选一次推送给该学员。通过对学员个人资料的分析(如工作单位、培训履历等),学习推荐系统会罗列出该学员的同事或同学学习过的课程供其参考学习。通过对学员学习行为的分析(如学习课程、学习互动情况等),学习推荐系统会通过数据分析注意到该学员的兴趣点、关注点,然后通过算法预测学员喜欢的课程并推送给该学员。学习推荐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将学员可能要学习或者感兴趣的课程从海量的学习课程中提取出来“送”到学员面前供学员选择学习,让学员“善于”学习,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

2网络协同让学员“善于”分享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助进行有意义的互动而获得的,在此笔者称为网络协同。网络协同能够支持干部教育培训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同对象间的交互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学习、教研活动,通过不断地互动交流进行互补,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一方面,网络协同以论坛、QQ、微信等工具为媒介实现泛在式互动,每个学员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如知识结构、工作经历等),在网络协同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取长补短,好的工作经验能够更大范围地被分享、被传递,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知识、技能等转化为他人可使用的智慧。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技术将网络互动产生的海量数据存储在云存储中,通过大数据动态分析,帮助互联网学习平台更了解每个学员的学习需求,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将学员引导到不同的网络小组去学习和解决问题。小组内的学员因为都有同样的学习需求或相关经历,协同过程容易让学员产生归属感、让问题更聚焦,这种归属感会让他们更“善于”分享,通过小组学员的协同凝聚整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三、“互联网 +”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建议

(一)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互联网 +”时代的干部教育培训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能再各自为阵,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制订协同建设指南,形成共识。不论是同一培训机构内部还是不同机构之间的协同都要找到整体的关联性,进一步明确各部门或各机构各自的职责,使协同更具可操作性,鼓励各部门或各机构多方参与共享、共建,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数据的互联互通,构建支持数据融通共享的一体化干部教育培训新形态。

(二)鼓励教师、多元发展

“互联网 +”时代的干部教育培训必须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探索更多互联网与干部教育培训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与策略。教师不止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可以是学员网络学习的引导者,是学员在网络互动中的协作者,是利用网络数据完成课题的研究者。教师需要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政策上应该鼓励教师多元化发展,以满足“互联网 +”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

(三)重视数据、用好数据

“互联网 +”时代的干部教育培训无论是管理协同还是“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学习都需要用好数据,挖掘数据的价值。在管理协同方面,做好资源共享互用、设施互联、教育互通、科研互动、文化互融、规划互绘、制度互接等组织工作。[6]在个性化学习方面,做好学习数据的动态跟踪,实时关注每位学员的学习状态,及时评估其学习表现及结果,并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红川.“互联网 +”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16):143—147.

[2]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82.

[3]冯永,钟将,等.海量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和共享的云服务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117—123.

[4]张文德,朱月翠.区域教育信息化联动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4):27—32.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职工教育培训;应用

1新媒体概述

1.1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New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简单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新媒体作为媒体形态的一种,其概念比较宽泛,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手机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1]。

1.2新媒体在职工教育中的特点

①培训即时性。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地域上的限制,传播具有即时性。利用新媒体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使员工可以实时接收来自各个领域、系统专家们的思想,通过利用网络,员工们可以及时得到行业最前沿的资讯。尤其是手机等移动端的普及,使得员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信息,实现信息的及时传播、瞬时送达。②互动性。传统的职工教育主要以单一的面对面的方式展开培训工作,这种方式受教学课时、教学地点的限制,专兼职教师和职工不能进行深入交流。在新媒体时代,涌现了众多的社交软件和平台,这使得专兼职教师、学员有了更为紧密的互动机会,且新媒体双向传播的特点,在一定意义上也增强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③内容丰富性。在信息时代,网络中包含着海量的数据信息,且这些信息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为广大职工制定职业规划、开展业务培训等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2]。利用新媒体开展职工教育,员工有机会、有平台去学习和了解国内外有关所在行业的各种新技术、新知识。④渠道广泛性。新媒体为职工教育提供了多种教育渠道,如常见的一些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单位局域网、网络视频学习等平台都是常见的新媒体渠道,这些渠道大大增加了职工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推动职工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当前企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对新媒体的作用认识不足

近年来,随着“交通强国、铁路现行”口号的提出,我国高铁网络的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陆续投入运行,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铁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敬业爱岗、业务过硬的职工队伍,因此,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人们意识到职工培训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认识到新媒体对培训的重要性,片面地把新媒体的利用理解为黑板换成电子白板、PPT,或者是引进大量的计算机设备,然而并没有发挥出这些设备的真正效果。这种对新媒体的错误认识和应用实际上并未对培训效果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自然也不会提升职工教育的培训水平。

2.2员工培训系统老化,培训模式单一

员工培训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过于单一,无论是集团公司主办的培训班还是基层站段自办的培训班,在培训模式上,大多运用传统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培训过程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往往忽略了后备资源的强化,还坚持使用传统的培训系统和模式,往往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却没有收到理想的实效。培训仍注重简单的技能、业务培训,而不注意发掘新媒体的优势。

2.3培训师资力量欠缺

铁路职工培训师资一般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从现场选拔出来的教师,虽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保证了培训内容贴合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但是大部分的教师并没有从事过专业的培训管理工作,缺乏培训专业技巧和知识的掌握,可能无法整体规划整个培训过程,也无法在培训中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因而难以收到良好的培训结果。

2.4工学矛盾突出

员工培训是提升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日常职工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施中,“工学矛盾”的问题逐渐突出,成为制约职工培训有效开展的重大障碍。当前各站段生产一线人员紧张,劳动强度大,生产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学习时间少,工学矛盾尤其突出,多数车间因为生产岗位人员紧张,尤其是骨干人员,不能按计划安排职工参加脱产培训,脱产培训实施困难,致使企业的培训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

3新媒体在职工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3.1改进培训模式

企业可以利用新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结合企业职工的需求、岗位职责、技术水平等方面,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工作。例如,实作培训,可通过虚拟仿真软件与实物设备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员工现场实训,这种高新技术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可以极大地调动企业员工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高效的课堂环境。针对一些劳动安全、规章制度、企业文化这样的入职培训,铁路企业可以将培训内容传到微博、微信、QQ群、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上,使员工可以随时随地自学,节省培训时间。在日常业务培训中,如开发“微课堂”,定期推送各类专业教学课件、视频及安全警示漫画等,实现培训教育潜移默化;推出闯关答题专题活动,调动各工种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3.2打造标准化培训模块

开展以提高岗位作业标准化能力为目标的岗位技能达标培训,根据岗位作业指导书、技术标准、基础规章、应急故障处置和必知必会等内容,认真分析查找岗位作业技能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特别是那些难以理解的零部件,通过对零部件进行建模,充分进行模块化开发,通过三维模型及场景,打造出标准化的培训模块。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展示,这些标准化的模块是职工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且在较长一段时间不会发生改变,利用模块制作的形式可以简化培训流程,更加生动,便利于职工理解和接受,调动职工在培训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同时,打造标准化的培训模块可以整合单位、系统的课程资源,这些模块还可以放到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

3.3拓展培训平台

随着新媒体应用的逐渐普及,其已成为职工常态的培训载体。铁路内部网络已经覆盖到车间、班组,利用新媒体,可以将贴近现场实际制作的微课,进行资源整合并推送。还可以在单位局域网上开设教育专栏,针对不同岗位职工的工作需求,结合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定期编辑业务技能、规章制度等内容,方便职工随时随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量。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自主学习的远程教育平台,如慕课,它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铁路站段点多、线长、职工轮休时间不统一的实际,为方便职工利用工余时间进行培训学习,可以结合日常班组业务学习、岗位演练等,编排多种课程进行学习,不仅使职工不受地点的制约,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能够满足大规模课程学习者学习。

3.4信息网络一体化

对企业多媒体设备进行网络统一化管理应用,随着新媒体科技发展,为企业职工创造无线化网络操作,增强互动性。当今企业培训讲师使用多媒体设备,主要用于课件播放以及影视资料,但是陈旧的设备影响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因此需要用一些先进的设备更替陈旧设备,如无线鼠标、无线键盘等,来确保讲师能在教室的任何角落与员工进行互动,从根本上保证讲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

4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于铁路企业职工培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铁路企业应当正确认识新媒体的重要性,优化培训系统和培训模式,加强师资力量,致力于工学矛盾的解决,并将新媒体技术真正融入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中,从而促进教育培训的高效开展,对今后铁路站段信息化教学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伟立.新媒体条件下将体验式培训运用于企业培训的思考[J].中国报业,2013(6):115-116.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党建;在线教育;培训系统

1背景

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读书看报、讲座报告、宣传栏、线下培训班等传统学习、教育培训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党建教育培训的需要。2019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第八章规定,要实现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要适应时展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推进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同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广泛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推广“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做法,利用大数据做好党建工作分析研判,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巩固和扩大党的网上阵地。“互联网+党建教育培训”,就是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党建教育培训进行深度融合,提出党建教育培训工作新模式,推动新时代党建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

2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党建教育培训系统研究概述

2.1研究意义

“互联网+党建教育培训”模式是新时代党建工作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的客观要求。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高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只有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高校应顺应时展步伐,充分运用“互联网+党建教育培训”模式,不断开辟高校党建教育培训工作新阵地,丰富党建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党建教育培训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推动高校党建教育培训工作全面进步。“互联网+党建教育培训”,能有效提升高校党建教育培训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对高校党建教育培训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2研究现状

已有一些学者把“互联网+”融入了课堂教育中[1-2],也有一些高校利用“互联网+党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3-4]。例如广州华商职业学院采用“互联网+党建”模式加强党建工作进行了创新实践[5];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对“互联网+高校基层党建”进行了路径探讨[6];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计算机系利用云开发技术和微信订阅号,探索开拓党建工作新途径[7]。另外很多高校都在其官网上设置了“党建专栏”或“党的理论专题学习网”,但它们之间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重形式、轻内容、重建立、轻维护、更新速度慢、时效性差、交互性低、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等。目前,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党建教育培训模式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很多高校在运用“互联网+党建教育培训”模式时思路不够开阔、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制约了“互联网+党建教育培训”模式的应用。

3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党建教育培训系统构建

本文把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高校党建教育培训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党建教育培训系统—大学生网络党校,把党建教育培训工作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形成“线下+线上”双线培训模式,旨在提高教育培训的时效性、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推动党建教育培训工作网络化、信息化、移动化、数字化,促进党建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

3.1系统构建技术

大学生网络党校是一个采用B/S架构开发的高校党建教育培训网站,用户可以通过PC端和移动设备浏览网站,随时随地访问网站上的内容进行学习。网站系统采用ASP.NET+SQLServer2008R2进行开发,无须编译,可在服务器端直接运行。系统前端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开发,系统后端采用C#开发。

3.2系统总体设计

网站系统包括“党务公开”“党建动态”“教育培训”“学数据”“互动社区”“个人中心”等六大模块,网站总体设计图如图1所示。

3.3系统功能介绍

根据网站总体设计方案,本网站划分为6大模块,以下对各模块的功能作具体介绍。1)“党务公开”模块是传统党务公告栏的网上形式。按照公告时间顺序进行滚动显示,一般情况下最新公告显示在最顶部,但也可以对重大公告置顶显示,保证重大公告的效果。与传统的党务公告栏相比,网上党务公开具有传播速度快、效果好、可随时查看等优势。2)“党建动态”模块包含4个子模块:时政要闻、党建制度、党团活动、先进典型。时政要闻子模块主要党和国家召开的重要会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开展的重要活动等。党建制度子模块详细介绍《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党团活动子模块主要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活动动态,展示党的先进性。先进典型子模块主要各类先进典型介绍,例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先进事迹介绍。3)“教育培训”模块包含4个子模块:党史国史、党章党规、政治建设、专项培训。该模块下主要提供党史国史、党章党规、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源,供师生在线学习。专项培训子模块下根据党建工作需求开设不同的网络专项培训班,根据培训内容设置相应的培训考核,学员完成培训任务并通过培训考核后才能取得培训证明(证书),确保培训质量。例如为党支部书记开设“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网络培训班”,为全体大学生开设“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培训班”“理想信念教育网络培训班”,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开设“大学生入党教育网络培训班”,为预备党员、党员定期开设“党员专题学习网络培训班”等。4)“学数据”模块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对党建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实时数据统计和展示,例如:对各党支部进行党员人数统计展示、党员年龄分布统计展示、党员性别分布统计展示、党员学习情况统计展示等。该模块实现学习情况全程监控,党务工作者(管理员)可以按照各党总支、各党支部、各系、各专业、各班进行学习统计,实时获取各组织的最新学习情况,为组织管理提供决策辅助。5)“互动社区”模块提供在线咨询、在线建议、网上调查、论坛交流与沟通功能。师生用户可以针对学校党建工作进言献策、通过发帖回帖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系统管理员也可以置顶热门话题、推荐精品主题、进行舆情分析、把控舆情,有利于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6)“个人中心”模块包含3个子模块:注册登录、学习记录、学习统计。网络党校推行实名制,在校师生可以用自己的教工号(学号)和真实姓名注册成为网络党校的用户,每人只能注册一次。用户登录后可以修改完善自己的个人信息,提交给管理员审核后生效,也可以查看自己的学习记录以及学习情况统计。

3.4数据库设计

网站系统所有的用户信息数据、用户学习数据的存放和处理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在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针对模块需求,设计多个数据库表,其中用户信息表和用户数据表尤为重要,以下介绍这2个数据库表的设计。

3.5系统功能测试

按照本系统功能设计要求,对每个模块进行功能测试,以下给出“学数据”模块的功能测试结果。“学数据”模块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对党建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实时数据统计和展示,具体采用ECharts实现。ECharts是百度的一个开源的数据可视化工具,一个纯JavaScript的图表库,能够在PC端和移动设备上流畅运行,兼容当前绝大部分浏览器,能提供直观、交互丰富、可高度个性化定制的数据可视化图表。1)学员组成总览及各院系学员统计。学员组成总览实时展示党校网站系统的用户结构,各院系学员统计实时展示各院系注册用户情况。系统共有注册用户3775人,其中正式党员388人、预备党员267人、入党积极分子530人、入党申请人1590人、其他1000人,如图2所示。2)学员平均学习时长。利用ECharts散点图展示各院系所有学员每天的平均学习时长,并在图中加入了两个交互组件—图例组件(legend)和数据区域缩放组件(dataZoom)。图例为各院系名称,用户点击相应的图例可以关闭数据显示,再次点击可以恢复数据显示。数据区域缩放组件实现对数轴(axis)进行数据窗口缩放和数据窗口平移操作,用户可以按日期选择需要显示的数据窗口。

4结束语

本文把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高校党建教育培训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党建教育培训系统—大学生网络党校。系统采用ASP.NET+SQLServer2008R2进行开发,把党建教育培训工作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形成“线下+线上”双线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教育培训的时效性、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并利用ECharts对学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对党建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实时数据统计和展示。本系统对推动党建教育培训工作网络化、信息化、移动化、数字化,促进党建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爱国,杨刚.“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0):122-124.

[2]胡莹.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设计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8):114-116.

[3]任嘉祺,黄熠.“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平台的构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6):71-73.

[4]王炜劲.基于“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平台的搭建研究[J].智库时代,2019(15):25,35.

[5]邓秀芬.高校“互联网+党建”实践与应用——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J].传媒论坛,2019(8):20,22.

[6]李馥夏,付雪竹,吴长新,等.“互联网+”思维在高校基层党建中的实际运用[J].法制博览,2019(18):264-265.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7

一是突出数字化,强化学习资源管理。老年大学网络课堂所涉及的课程管理均采用分级授权、分级建设、分级管理的制度。市老年大学、镇(街道)分校、村(社区)老年学校按照“择优上传、分级维护、区域共享”的原则,以视频、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上传适应老年大学课程特色的学习资源,并负责本校的课程维护管理,确保课程质量。

二是突出个性化,强化学习注册管理。向老年学员发放学习卡(磁卡),学习卡既可储存个人信息,又有个人学习账户信息。上网学习必须自主登陆“99学吧”网站进行注册,建立自己的学习账户,自主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学分银行”的数字系统就会自动记录在线学习的时间、课程和学分,进行个人账户学分管理。

三是突出规范化,强化学习积分管理。老年大学网络课堂学员的学习时间累积后可以换取相应的积分,达到一定的积分可以进行学分流通消费,对学习者进行奖励,包括发放奖学金、活动奖励、特约商户购物折扣等。通过学分消费,学习者所积累的学习积分自然相应减少,要想增加学习积分,惟有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取,以此鼓励学员学无止境、勇攀高峰。此外,“网络课堂”每天都根据学分积累情况对前10名的“学习之星”自动排序,年终根据积分情况评选出市级、镇级、村级“学习之星”,并予以表彰奖励。2013年,全市新注册老年学员达到8000余人,参加在线学习的突破3万人次,表彰市级“学习之星”28名,使老年学员完全摆脱了时空限制,满足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二、依托民办教育机构

推进“社会课堂”建设针对部分老年人的求学需求,我们本着方便、就近的原则,积极探索老年教育新途径。根据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工作相对空闲的实际,从2013年9月开始,我们会同市老龄办、市教育局从众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择优选择了中心城区两家民办教育培训学校作为试点,先行开设老年教育特色教学点,首批分别开设了4个热门课程班级,招收了近200名老年学员。

一是实施“发掘+培育”策略。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很多,我们根据各个培训学校的课程特色、师资水平、硬件设施和地理位置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选定10所培训学校作为近期重点培育的对象。

二是实施“创新+品牌”策略。通过协助提质发展、创新自管模式,积极发挥培训机构的专业优势,努力打造品牌课程。比如,在崇立美术培训学校开设的国画、书法两个班级,在春晓舞蹈培训学校开设的拉丁舞、花样交谊舞两个班级,由于学校专业环境好、师资力量强,受到了老年学员的一致好评。

三是实施“扶持+激励”策略。在业务指导上,各教学点由市社区学院、镇(街道)老年大学分校开展业务指导,并派驻一名专职管理人员。在经费支持上,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在定期组织考评的基础上,一年一次给予教学经费补助,按照考核结果,优秀级按照每人每课时5元、合格级按照每人每课时3元予以奖励,每个学校最高不超过5万元,激发了各培训学校的办学积极性。

三、总结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8

关键词:广东省;音乐教育产业;新媒体;发展构想

文章里所指的音乐教育培训,是有别于国家中小学义务教育以及高中和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育培训,是建立在盈利基础上的,具有社会化、民营性的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它们构成了中国音乐教学培训行业的主体。广东省是全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量大,重视艺术文化素养的培养。不少小学、中学将音乐考级或音乐比赛获奖设为升学、择校加分的附加条件。艺术类的高考文化分录取线相对低于文、理科的分数线。不少文化生迫于竞争压力,在高中时转读音乐艺术类。因此,参加音乐兴趣班培训、音乐考级培训和艺考音乐培训的人数较多,规模较广,是广东省音乐教育培训行业产值的主要来源。

一、广东省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现状

广东省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产值收入来源于学员的培训费用,其中包括学费、报名费(考级或艺考)、练习费、材料费、陪练费,另外还有艺考生涉及的交通费、食宿费、乐器采购、服装等等。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乐器、声乐、舞蹈等表演艺术以及视唱练耳、乐理、和声等音乐基础知识。乐器和声乐(合唱培训除外)培训主要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方式。视唱练耳和乐理等音乐基础知识的培训大多培训机构较少涉及,部分培训机构为了应对考级或艺考考试内容采取速成的应试教育。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和国民对下一代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兴趣班和音乐考级市场规模和产值这几年屡创新高。广东省艺考报考人数这几年有所下降。导致报名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文化课分数要求提高,计划招生人数减少,毕业生就业难等原因。广东省的音乐教育培训产业虽然不断发展壮大,但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培训机构众多,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无规模、无品牌的作坊式音乐教育培训机构较多,存在师资质量差,教学方式不专业的情况。钢琴教学是音乐培训的主流,但许多钢琴教师是没有经过专业教学培训和教学经验在校的学生,有的甚至不是钢琴专业的学生或老师。缺乏统一的标准,健全的师资考评制度和监管部门。缺乏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品牌影响力的、和市场竞争力的领军艺考培训机构。

(二)教学内容忽视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教学内容以帮助学员通过考试为办学目的,急功近利,扼杀兴趣。无视音乐基础知识的配套教育,缺乏素质培养的意识。不少学员,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弹好两到三首考试曲目。不仅实际演奏能力未得到提高,而且机械枯燥的练习过程使学员丝毫领略不到艺术的魅力。严重违背文化艺术传播和艺术人才培养的初衷。

(三)培训市场竞争持续混乱,收费缺乏统一标准

学校招生混乱,各校间竞争无序。乱办班、乱收费、乱宣传等现象,严重干扰了艺术培训市场的正常次序和教学目的初衷。一直存在收费标准不统一的现象,缺乏市场公认或行内权威机构认可的评判标准,收费价格缺乏依据标准。不少还会以教材费、辅导联系费、器材使用费等项目进行二次收费。现状总结:广东省音乐教育培训的社会需求量大。但教学形式单一,师资水平不齐。教学方式欠缺专业性忽视兴趣和音乐素养的培养。缺乏龙头企业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规的范收费标准。

二、广州市音乐教育培训产业“音乐教育+新媒体”的发展构想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的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广州市音乐教育培训机构与新媒体的结合目前仅限于微信朋友圈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推送。新媒体在音乐教学、管理、经营等领域的涉足较少。针对以上广州市的音乐培训机构的现状,结合当今最新的新媒体技术。将提出“音乐教育+新媒体”的构想,从教育方式、传播模式、内容标准化、客户交流、机构管理、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提出广州市音乐培训产业的发展构想。

(一)丰富教学方式和拓宽传播模式

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的发展生态,成为各行业新的机会。授课地点不受限制,推广方式多,覆盖面广。丰富教学方式和拓宽传播模式,发展线上教育及020教学模式。结合市场需求大力拓展成人音乐教育和电声乐器教育。从单一的一对一面对面教学模式发展为一对多(集体教学)或在线远程教学模式(音乐教育类app或音乐互联网教育平台)。在线远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使学员不在广州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在线远程教学适用于乐理、视唱练耳等理论课或音乐应考培训的学习,也可作为儿童乐器一对一教学的辅助教学方式。集体课在音乐教育上,可将音乐、视觉、网络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增加音乐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将音乐教育与网络平台节目相融合与学员积极互动,开辟一个全新的明星视频服务类节目的新领域。可用于少儿培训和流行音乐教育。

(二)发展线上交流与管理功能

将线上发展作为线下发展的对接,聚集沟通交流功能。通过互联网将分散在国内各地琴行门店的客户集中到网络平台中来,线上运营模式将取代传统纸笔以及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打破地域距离的限制。还可以建立互动社区网络用户资源,打造智能乐谱、乐器学习和演奏分享的音乐在线教育云社区。结合智能乐器与在线互动模块,呈现放射状发展形势。发展020教学模式将所有的管理放线上,核心服务线下,线上管理将教学流程尽量简化。

(三)教学内容和师资考核施行标准化

全国的音乐培训结构联网,将课件、曲目、教学方法及收费标准设定为统一的标准化。并对培训机构音乐教师根据音乐类别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定期进行业务能力、教学内容、评教结果、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考核。进行标准化管理和网络监督。

(四)发展品牌化经营模式

互联网商务平台与大型琴行连锁机构的加盟合作将音教市场推向更大的二三线及以下市场,其品牌化发展态势吸引行业外部资本直接或间接的注资,以资本运作方式刺激市场增量。结合线上、线下以及020的音乐教育培训模式,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将市场价值最大化。

三、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根据广东省音乐教育培训产业的现状,针对机构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忽视音乐基础知识培养、收费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笔者提出了“音乐教育+新媒体”的发展构想。从教育方式、传播模式、内容标准化、客户交流、机构管理、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对目前广东省音乐教育培训产业现状提出了发展建议。开拓了音乐教育方式、营销和传播渠道,逐步发展为具有影响力与收益并存的音乐教育产业。

[参考文献]

[1]王仲才.社会音乐教育的功能与定位研究-基于杭州市社会音乐教育之培训机构的调查实例.杭州师范大学,2016,5.

[2]秦川.NAMM大学课程精选音乐培训机构的师资管理(上).乐器,2010,11.

[3]尚音.钢琴新媒体教学研讨会在沪杭两地举行.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