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启示

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启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步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的重要阶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结构力学》课程的特点及其重要性,根据当今大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结构力学》是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合理形式及结构在外因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和稳定性等的一门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是具理论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一门课程。《结构力学》课程内容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诸多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会影响到后续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这样重要的一门课程,很多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提不起兴趣,处于一种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学习状态。   随着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当今大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出的自我意识过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没有学习计划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最终目标,整天忙于敷衍老师留的作业,不懂得通过完成作业来巩固和获取知识,故抄作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学习缺乏计划性,处于盲从地位;   2)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今的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凭兴趣学习,缺乏学习的责任感,遇到困难就后退,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3)过分注重实用性   当今的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更注重所学知识是否可以在将来的工作中用得上,往往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其没有兴趣,认为纯粹的理论知识没有用。   面对当今的大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授课教师仅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寻找一些工程实例,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结合起来,设计好每一堂课,感召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比方说:讲到“梁”时,可以将教室屋顶的主梁假想地取出,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形象的讲解取梁的计算简图,梁端支座的简化原则及梁上的受力分析方法,同时还要把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特别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兴趣增厚、大脑兴奋、思维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增长能力。所以作为教学的主体,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成为当前教好《结构力学》以及其它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主动方。通过多媒体教学,将结构力学中的抽象部分、枯燥公式等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表现的教学过程,形象有趣地表现出来,着重突破以往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地方。如课程讲到超静定结构中的力法的计算方法时,先通过一个比较易懂的例子作导学,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从中提出力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将关键的问题用对话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思考,然后指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和方面,让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学习;随着知识点的改变与进展,将与当前知识相关的国内外前沿亮点的新结构、新技术等介绍给大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当课程讲到结构类型的时候,将2008奥运体育场馆“鸟巢”的设计创意作为引导,再通过课堂讨论、课堂练习、课后学生提出问题等渠道来检验学生独立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这种丰富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怎样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学生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本课程乃至本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课后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二、课后留给学生主动思考的问题   什么样的问题能让学生离开了课堂还去主动思考呢?答案是具有吸引力的。这就需要教师设身处地分析学生的兴奋点,使提出的问题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如现场实习或课堂讨论等),提出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问题,我们在结构力学课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意识,问题的素材均来源于实际工程,学生的答案有被工程采纳的可能,学以致用。带着问题学习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思考的欲望,以达到变被动为主动的教学目的。比方说,《结构力学》授课过程中,在学生学习静定梁内容时,我们提出了两跨连续简支梁的改造问题。该问题的内容是:将两个已有的小房间改造为大房间,改造时只对房屋的两跨连续简支梁进行改造,改造设计中不加其他约束条件。学生可根据学过的知识随心设计,并加自我设计评论。上交的答案随课程的进展而有所不同,学完静定梁这一章后就有学生交上答案,这部分学生对问题设计的自评为:原结构两跨变为一垮,空间变大了,外伸梁可以减小结构内力峰值,设计合理但改造工程浪费人力和财力。教师点评中肯定了学生对结构的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当课程学到拱时,有部分学生也交上来了设计方案。自评为:拱结构扩大了空间,可更好的发挥材料的作用,减轻自重和节省材料,而且造型美观。教师点评中强调了设计的适用性,但同时也指出拱的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对拱跐处基础要求高,此设计仅适用于顶层结构。课程学到桁架时,学生又有了新的设计方案。这部分学生的自评为:原结构改造前内力峰值小、结构刚度大、稳定性好,弯矩在基线一侧,可节省梁上部钢筋用量,但横向空间小,不利于使用;改造后弯矩值有小幅度减少,去掉了中间砖墙,横向空间扩大了两倍。教师点评中首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但同时也指出结构中桁架占了部分竖向空间,使人感到压抑,且弯矩分布在基线两侧,增大了钢筋用量,施工难度大。 #p#分页标题#e#   教师在此工程实例中,根据教学内容不断组织学生讨论,并加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新知识不断更新设计理念,更新设计方案,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对交上来的设计及时组织课堂答辩、讨论,应用这一过程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学习,将思路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积累对问题的研究经验、增强学习信心。由于采用了工程实例教学,学生在学习结构力学这门课时,上课认真听课、课下围绕着提出的问题及时提问,普遍表现学习状态很活跃。   三、让学生参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合土木工程的专业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我们对一些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在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安排一、两次时间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讲授,引导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发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改革,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时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精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首先授课教师要找到一个与本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例子。   以下是我们带学生外出参观、考察的一个实例。   a)问题的提出。   广州东二环广深铁路跨线桥工程。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桥梁横断面标高出现非线性变化,中间2、3观测点下沉量大于两边1、4观测点,见图1。桥面呈中间凹两端高形状,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是什么原因造成此现象,如何解决此问题?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对此进行探讨。   b)分析问题原因。   在分析问题原因时,引导学生要根据工地施工实际,再结合理论知识加以分析,才可能找准原因。在分析时,有学生注意到桥梁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悬臂浇注的方法,浇注段和挂篮通过模板和吊杆相连(见图2),怀疑桥面标高受到挂篮体系协调变形的影响而形成误差,挂篮横梁刚度不够是造成此次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   对此,教师肯定同学们的想法,并建议学生建立力学模型进行理论计算。   其中均布荷载为桥梁浇注段重量。输入实际材料参数和加载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桥面下沉挠度图,见图3。   通过理论计算,发现桥面下沉挠度与桥面工程实际挠度值较为接近,证明挂篮横梁刚度不够是造成此次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挂篮横梁刚度很好地解决了桥面下沉挠度中间低,两端高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便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