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购买社会服务探讨

高校内部审计购买社会服务探讨

高校内部审计购买社会服务,就是有偿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完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这是一种新型的履行审计职能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机会的方式。近年来,很多高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质量,采取强强联合,投资建设新校区等模式,实现了高校办学规模的外延式扩展,因此而注入大量教育资金,用以充实办学基础实施。就目前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综合实力而言,难以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相应的审计工作任务;最快捷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社会审计服务力量,来确保高校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力争使内部审计日常工作有亮点,工作有突破,不断提高审计工作对高校事业发展的贡献率。

一、高校内部审计现行状况分析

(一)高校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多元化,审计实行全覆盖

高校资产是国家公共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2015年11月27日,中央印发《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的目标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全覆盖。”新常态下高校发展逐步向多元化、多渠道、网络性横向扩展。随之而来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涉及审计工作的新领域也在不断延伸。不仅要开展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收支审计、零星工程审计、专项审计等,还要向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投资审计等方向发展,在防范审计风险意识的前提下,提高审计质量势在必得,借助社会审计服务力量大有必要。

(二)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人员综合素质有待于提升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上有的是同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有的是同财务部门联合办公,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人员配置上多数来自于财务专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只有极少数人员能够具备在财务、审计、法律、工程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工作的能力,复合型跨专业人才稀缺;另外,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高校内部职能处室,审计人员与被审对象还存在上下级、同事情感等人际关系因素,影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因此,通常难以做到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客观、公正的实现预期审计目标;所以借助社会审计服务力量实现审计目标将会更加客观、真实,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也会更加超脱,审计结果将会更能反映高校内部管理的真实水平。

(三)审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审计程序的规范性应进一步加强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审计方法上,仍然采取较为传统的工作模式,较少运用新形势下开展审计工作的先进辅助设备等技术进行审计,一是影响了工作效率,二是加大了出错几率,三是增加了综合分析难度。由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欠缺,直接影响审计程序的规范性,极易造成潜在的审计风险,降低了审计质量,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高校当前存在的管理弊端和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四)内部控制不完善增加了实施审计工作难度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是保障高校良好运营的根本。就目前大多数高校而言,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措施跟不上的现象存在较为普遍。从而影响高校各类经济信息不实,加之相关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也增加了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难以规避,通过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将会转化和减小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履职能力。

二、购买社会服务增强高校内部审计综合实力

(一)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有法可依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201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中第六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有效利用社会审计力量,除涉密项目外,根据审计项目实施需要,可以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高校内部审计购买社会服务有法可依。

(二)购买优质社会服务和服务形式

按照高校整体发展规划需求以及内部审计工作安排的实际需要,高校内部审计服务采用以政府采购形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选用技术力量扎实、信誉好、业绩突出、有专业资质的中介机构,采取优胜劣汰的原则,择优录用。及时签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详细合同。按照高校审计工作的具体需要,灵活掌握服务方式。一般可采取审计项目全部委托审计、购买技术咨询服务及聘请专业技术审计人员加入高校内部审计组等形式实现审计目标。

(三)利用社会审计资源来弥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不足

社会审计服务机构聚集了来自会计、审计、工程、法律等专业方面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在把握社会经济信息、资源整合、人力技术综合调配等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和行业前沿性。由于社会审计人员平时工作涉及行业较广,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相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而言较强。将优质的社会审计资源,通过完成高校审计项目的数量和专业评估后质量水准向其酌情付费,来弥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的不足。为高校内部审计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审计风险,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社会服务审计机构提供了锻炼团队、创造经济效益、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和机会。由于社会审计服务机构作为第三方所特有的独立性,将会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更加客观、公正的做出审计评价,真实反映高校内部管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高校各项内部管理工作执行到位。

三、加强购买社会服务审计质量监督和风险防范意识

(一)加强购买社会审计服务质量监督

购买社会审计服务主要是来源于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由于社会审计人员大多习惯于遵循行业协会准则及相关执业惯例,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相比而言,对高校内部管理掌握不熟,对内部控制把握欠缺,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完整性,以及违法违规现象、国家政策执行等方面难以把握到位。在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实施审计工作程序等方面与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存在差异;如审计目标、审计环境、审计对象等。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加以跟踪监督和控制;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取证、数据收集分析、审计报告等为保障审计质量的支撑材料,实行多方复核多加关注;对审计过程中存在争议的事项应与被审单位充分沟通。对审计报告中提出问题的支撑材料要充分,审计评价要客观,审计定性要准确。

(二)强化购买社会审计服务风险防范意识

将社会审计服务引入高校内部审计中,虽然提升了高校审计工作质量,减少了一定审计风险。但是审计风险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如高校内部管理失位、内部控制缺失、资料保密性等。因此,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合同条款,正确评估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点,加强跟踪监督,将审计风险控制到较低的水平上,整体提升购买社会审计服务质量,保障高校各项管理机制健康、高效、有序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购买社会审计服务,不仅缓解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关键是提升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有效地加强了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使得高校在阳光下健康发展又得以强有力的防护屏障;也为充分利用社会审计服务资源提供了增值和发展的空间。由于购买社会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有偿服务模式引入高校内部管理,一些政策性法律、法规及可操作性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愿与同行共同探讨商榷。

参考文献:

[1]梁楷.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质量控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7(2):50-52.

[2]华菊翠.国内外多校区办学的成因及发展趋势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9):11-14.

[3]谢滨键、何晋军、袁文阁.浅论高校内审工作的创新实践———以湖南警察学院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79-81.

[4]看住公共资金当好人民利益的“守护神”———二论贯彻落实总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N].中国审计报.2014.12.31:001.

[5]唐琳琳.海关稽查引入社会中介机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

作者:王莉 单位: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