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课程优化策略

高校舞蹈教学课程优化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以及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其中舞蹈专业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专业类型。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致力于打造高校舞蹈精品课程,也引进了众多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了舞蹈教学课程的全面改革。然而,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舞蹈教学经验缺乏、专业办学时间短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因此,详细分析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的普遍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舞蹈教学课程优化策略,对推进高校舞蹈教学课程改革有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教学;优化策略;创新

一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课程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的舞蹈教学课程呈现出专业化、模块化的显著特征,建立了相对系统的课程设计体系,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安排以及课程范围做出了具体的规范。就整体专业课程设置而言,我国众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高校本身课程资源的重要作用,懂得将自身优势资源与课程特色有效结合,尽管有的地方还存在发展缺陷,但我国各大高校已经为此做出了莫大的努力。如有的高校开设了自主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上课习惯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课程,从而培养自身的特殊技能,提高整体舞蹈素养。另外,部分高校还针对当地特有的舞蹈文化开设了彰显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广东省的嘉应学院就将客家舞蹈资源引入了本校舞蹈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当中,在必修课程中设置以客家舞蹈为主线的民族民间舞,在选修课程中设置带有客家特色的相关舞蹈课程,重点突出客家民俗文化,致力于培养专业素质较高的应用型舞蹈人才。就专业课程结构和专业课程内容设置而言,我国众多高校的舞蹈课程呈现模块化发展趋势,注重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系统整合和整体优化。具体而言,纵观我国众多普通高校的舞蹈课程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理论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四大模块[1]。理论课程又称公共课程,是每高校舞蹈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包括舞蹈的起源、舞蹈的发展和舞蹈的分类、演变;专业必修课一般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展示两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专业选修课包含了人文教育、自然科学教育、专业素养提高、素质拓展等基本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选修课程;我国众多高校的实践课程一般分为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以及毕业论文三种主要形式。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基本都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整体规划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建设成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方向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各大高校重点研究,加强发展与建设力度。

二我国高校舞蹈教学课程的发展问题

(一)舞蹈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的舞蹈教学课程依然处于初级建设阶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虽然正在逐日完善,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3]。具体而言,我国高校的舞蹈公共课程通常只设置基础理论课、舞蹈欣赏课等缺乏教学针对性的基本课程,课程设置相对单一,课程内容乏味无趣,舞蹈教学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这与高校对舞蹈教学课程的开发力度、重视程度、高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存在莫大的联系。当学生的舞蹈学习欲望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学生无法在现有教学课程体系中挑选到令自己满意的课程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期望值便会日渐下降,从而也会影响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传统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我国高校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舞蹈教学课程教育方法,“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舞蹈教学课程建设中已经根深蒂固,这种教育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舞蹈知识的获取,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舞蹈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4]。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生舞蹈技能的有效提升是舞蹈教学课程设置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有力支撑和动力所在,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现状,增加个性化、自由化、实践性以及启发性等舞蹈活动课程,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发展中心,不断拓展教育教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做好舞蹈教学课程的延伸与拓展工作,突出舞蹈教学的内在价值。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均

对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都不具备深厚的舞蹈功底和专业的习舞经验,对舞蹈的领悟力相对较差,进入高校以后,大部分院校普遍选择从基础教学课程进行具体讲授,基础课程比例明显大于专业实践课程。毋庸置疑,加强基础课程建设固然重要,但高校舞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专业能力高超的高素质舞蹈人才,因此,过分注重理论课程建设显然是不正确的课程设置思路,专业课程占比不足,学生便没有太多的机会进行基本的实践训练,不仅会影响教学效率,也会降低课程学习效果[5]。

三高校舞蹈教学课程的优化策略

(一)合理设置教育目标

具体而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组成了基本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三个部分;教学目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教学效果[5]。简言之,教学目标是宏观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是微观的教育目标,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根据终身教育理念,高校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发展目标,结合高校舞蹈的专业特点与运动功能,设置相应的课程目标。简言之,舞蹈教学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增加学生的舞蹈练习,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素养,不仅塑造学生的形体美,也增进学生的健康美。指导学生学习舞蹈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舞蹈习惯;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互助合作意识,逐渐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适当优化课程比例

分析我国高校舞蹈课程内容可知,我国高校舞蹈专业主要涉及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基础等课程内容,但这些课程在我国众多高校的舞蹈专业中并没有一一体现,因此,学生也只能粗略的了解皮毛知识,无法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学习。为此,高校要适当增加舞蹈专业理论知识、基本训练课以及舞蹈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在专业课程开设时需要注意的是,增加舞蹈相关课程(如音乐基础课)的授课比例,合理整合舞蹈专业课程,删减一些专业性不强以及实践性不强的公共课程,从而增强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6]。

(三)创新舞蹈课程内容

所谓创新舞蹈课程内容就是在舞蹈课程内容选择时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刻保持创新思维,紧跟时展步伐,把握当代舞蹈发展趋势,充分考虑舞蹈专业学生的现实发展要求。具体而言,课程设置要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舞蹈知识,切实培养本专业学生的舞蹈素养,课程内容要突出所在高校的舞蹈教学特点,将舞蹈教育心理学、舞蹈教育学、舞蹈教学法以及舞蹈学科教学理论纳入其中;另外,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内容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充分挖掘地方舞蹈课程资源,大力弘扬优秀民族舞蹈文化,弘扬舞蹈文化主旋律,创新高校舞蹈课程内容。只有真正融合各方力量,才能有效打造具有特色的专业舞蹈课程。

参考文献

[1]邱毅.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J].黄河之声,2015(22):27.

[2]谭委.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与优化方式探索[J].教育研究,2016(21):44.

[3]郑亮.创新教学改革策略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7(07):57-58.

[4]黄亚.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思考[J].舞蹈,2014,08:52-53.

[5]曾婕,阳秀红.作为“精品”的普通高校舞蹈课程建设[J].舞蹈,2017(01):19-25.

[6]王宁.高校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6,(20):21-22

作者:郭婷婷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