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分析(10篇)

高校体育教学分析(10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分析

摘要:

教学环境,不仅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指标、本文从现在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出发,侧重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存在的问题,并为改善高校教学环境提出科学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硬件软件环境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生活水平,精神文化的需求开始持续增长,我国高校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如今高校大学生人数较多,每年毕业的都接近一千万。在新的竞争形势下,社会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提出新的需求,过去那种仅仅懂专业理论的学生已经缺乏竞争优势,企业都希望招聘到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是现在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很多学生在学校缺乏体育锻炼,出来社会由于工作压力或者职业环境,身体就扛不住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与未来的发展。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加强体育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学生运动锻炼,为社会与企业输送身体素质较强的人才。纵观现在高校体育教学,教学环境不容乐观,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与学生运动积极性。崔艳艳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的研究中,提出了体育教学环境不仅是体育教学系统重要的构成要素,同时对实际教学带来较大的影响。在课题研究中,借助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大学的体育教学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沈财利提出了高校的体育要发展,就应该发挥与配置本学校各种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该文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要素、特点及其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作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本课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硬件与软件环境存在的问题,并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提出科学的建议与对策。

二、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存在问题

1.高校体育教学硬件环境存在问题。影响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最首要的因素是高校体育教学环境。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主要是运动场所的面积、体育设备、体育馆的数量等,纵观现在国内高校,很多大学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体育馆,一些学校只有一个足球场,因此学生只能进行跑步、踢足球等。其次,部分学校由于资金问题,体育设备十分陈旧破坏都没更坏,例如羽毛球的网已经破烂不堪、乒乓球台出现不平衡摇晃的现象,影响学生运动积极性。硬件环境的好坏,对于男生居多的学校影响更为明显。例如广东某工科学校90%是男生,但是该校的篮球场非常少,无法容纳广大的篮球爱好者,因此很多男生只能到外校进行锻炼,这样无形中加深学生对本校的抱怨。其次,课堂的运动器材数量与质量跟不上,例如整个班级只有一个篮球,学生无法进行自由的练习,最终影响课堂的积极性。这种运动器材不充足,在羽毛球、乒乓球课堂上表现更为明显,这些运动课程球不充足,会增加学生捡球的频率,严重占用了课堂训练时间。

2.高校体育教学软件环境存在问题。

2.1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国内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除了北京体育学院、广东体育学院等体育院校的课程比较丰富,其他大部分学校体育课程依然比较单调。很多大学的体育课程,主要是篮球、田径、羽毛球等,但是这些项目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对于这批充满活力与好奇心的大学生来说,这些体育项目比较枯燥无味。其次,体育课程主要列入公共课程,学校不够重视,很多时候一个星期才安排40分钟体育课程,这样运动锻炼的时间严重不够。尤其是现在大学生惰性较强,自我监督与约束能力较差,会影响他们的运动锻炼。

2.2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体育师资力量薄弱。高校体育课程,由于得不到学校重视,所以师资的培养得不到重视。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都是直接从应届体育院校毕业生选拔,这些学生充满活力,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尤其是组织学生与管理学生能力比较差。其次,高校的体育教师懂的运动项目比较单一,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于篮球、足球等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瑜伽、健身操等项目就缺乏了解,因此让他们兼任这些课程教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会大打折扣。另外,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运动积极的关键因素。目前很多学校体育教师是退役军人,用军队的方式去教学,比较呆板,过于严肃,不利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2.3校园的体育活动比较少。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仅仅依靠日常体育课堂是不够,但是目前很多大学体育活动较少,学生锻炼运动缺乏平台与氛围。现在一些学校,两年举办一次校运会,就没有其他体育活动,有些学校甚至从未举办各种体育竞赛与校运会,这些都最终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三、如何改善高校体育教学环境

1.完善高校体育硬件环境。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工作,需要完善高校体育硬件环境。一方面,学校应该拨一部分资金改善体育锻炼环境,例如增加足球场、体育馆等,假若资金有限,最起码增加乒乓球台、羽毛球网等,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另一方面加强对体育场所的管理与监督,对于已经破坏的运动器材要及时更换,保证学生有一个完善的锻炼环境。高校资金有限,可以通过租借外校体育馆进行教学。

2.丰富高校体育课程。改善高校环境,还要丰富高校体育课程。除了开设传统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等项目,高校应该满足广大学生需求,增加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例如女生人数居多的高校可以开设健美操、瑜伽等课程,吸引广大女生参加锻炼。对于一些留学生较多的学校,可以开设我国传统项目,例如咏春拳、太极拳等。为了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可以开设空手道、跆拳道等,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

3.加强师资的培养。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体育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高校要引进优秀的体育教师,尤其是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改善福利待遇,留住优秀的人才,保证高校的师资队伍。其次,高校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加强内部培训,引导体育教师树立现代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4.丰富校园体育活动。作为高校,除了要在体育课程下功夫,还要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应该一年举办两次校运会,夏季与冬季各一次,让学生在不同的天气下锻炼,提升身体的环境适应力。其次积极组织比赛,包括三人篮球赛、羽毛球比赛、校园足球赛等,为广大学生的锻炼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四、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不容乐观,硬件方面存在运动场所不足、运动器材落后破坏的现象,软件环境方面,不仅存在体育课程单一、师资力量薄弱、体育活动较少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硬件环境,增设体育馆、更换体育器材,加强师资的培养,丰富体育活动等。

作者:郑立博 单位:张家口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锋,刘静.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9).

[2]宋敏敏.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9(03).

[3]娄延果,郑长龙.论教学设计对教学行为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3).

[4]李桂英.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及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8(03).

[5]王雷.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影响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1).

第二篇:高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路径

摘要: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式的教模式,它可以和高校体育教学充分融合,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素质拓展训练和高校体育教育的结合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有利于推动高校培养出更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和素质拓展训练的关系,并提出了在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和素质拓展训练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融合路径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高校的教育任务也越来越重,更加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素质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比较丰富,和众多的学科有着紧密的关系,比如教育学、运动生理学等,在这些学科的支持下,并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出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素质拓展训练和高校体育教学充分融合,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一、素质拓展训练和高校体育教育的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并且不断发展,素质拓展是对传统教育缺陷的一种补充,通过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更多的互动,可以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弥补自己的劣势,使他们不断获得全面发展。在新时期,素质拓展训练和高校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密切,可以表现在:两者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注重提高当代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使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教育和培训方式和方法上,素质拓展训练和和高校体育教学都主张将学生自身的行为体验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然后为学生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推动他们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另外,在运用原理和运用途径上,素质拓展训练和高校体育教学都有着相似之处,很多学生在一些亲身的体验中,会突然发现被自己平时忽略的问题,从而加深自己的印象,这就和高校教育中的模仿练习的原理有着极为相似之处;或者,素质拓展训练注重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刺激,从而可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和高校体育教育的运用方式相比,也比较相似。但是,与高校体育教育的传统方式相比,素质拓展训练有着自身的优势: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学生可以作为自主参与者,并且可以参与到团队学习中去,注重学习的流程,而不是只重视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将知识和训练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中比较欠缺的。所以,在新时期,我国高校应该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以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素质拓展训练和高校体育教育的融合路径

将素质拓展训练和体育教育相融合,有利于促进拓展体育教育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的机会,可以学以致用,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推动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

1、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设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基地

在新时期,要逐渐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到高校教育中,在融合的过程中,高校要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充分开发本校的课程资源,比如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场地的大小来拓展训练设施,同时还可以和周边的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各大高校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又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社会中的拓展训练资源,和一些社会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可以和社会接轨。另外,还要建立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基地,高校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场地空间,则可以建设训练基地,并做好宣传工作,获得更多社会资金和设施的支持,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2、创新引入模式,构建新型素质拓展训练体系

在新时期,素质拓展训练的模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引入,比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学校可以体育教学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入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合理安排素质拓展训练的课时,将其作为一本基础必修课。同时,高校也可以定期开展拓展游戏,使学生可以参与到素质拓展训练中,推动素质拓展训练工作的开展。另外,高校要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和内容,重视训练的过程,并通过多种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的测试和评价,提高素质拓展训练的水平。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壮大师资队伍

教师在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优秀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顺利地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在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和素质拓展训练融合,就需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在注重教师的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教师对学生提供正确的教学指导,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同时还可以积极引进教学人才,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学的水平。

三、结语

素质拓展训练在现代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将素质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相融合,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高校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设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创新引入模式,构建新型素质拓展训练体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壮大师资队伍,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崔玉婷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勾凤云.素质拓展训练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路径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1:81-82.

[2]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5卷总目录[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257-302.

[3]樊嘉琳.高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相融合的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07:102-103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学交往缺失与建构

【摘要】

近几年,各大高校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致使体育教育成为了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交往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交往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缺失,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和建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教学交往;缺失;建构

实际上,高校体育教学是一门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的课程,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对教学交往引起重视,注重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交往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尤其是教学交往中的缺失和建构,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

一、教学交往的概述

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交往的方式就是依靠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对彼此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也是人们生存的能力。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来实现思想的共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1]。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原因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

在现代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为主体,在课上一味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只是按照自己的课件在讲课,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学生只是被动的去学习,不能与教师进行很好沟通和交流。而且,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通常都是采用特定的班级教学的形式,教师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因此就不能做到针对性的教学,使教学交往也变得十分单一,进而存在缺失的现象。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缺失的原因。

1.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时,主要是检测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这种教学目标的制定就对师生之间的交往进行了限制,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悟性,不能针对体育知识和教师进行探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教学交往的缺失[2]。

2.高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主要会面对两种学生,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想要挣脱传统观体育教学思想的限制,在学习上敢于创新,实践能力比较强,这对教学交往的形成非常有利;另一种是思维比较保守,以教师的授课为主,对教师的安排非常顺从,缺少自己的主见性,不愿意主动进行思考,更不愿意参加实践课程,这就对教学交往的形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教学模式的采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交往也逐渐产生,并且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非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看的非常重要,容易使学生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能动性。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制约,最后导致教学交往的缺失,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3]。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建构的措施

(一)高校体育的人性化教学。

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学来说,不仅会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还会对学生的肢体、心理以及生理等进行训练。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而且教学内容也总是千篇一律,一般都是学生自己在训练,教师在旁边进行引导。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比如人性化的教学,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不断完善单一形式的高校体育课程。而且,高校的体育课程和语文、化学以及数学等课程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并且融进自身的特点。所以说,高校体育教学的个性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实现教学交往,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建立健全的高校体育教学制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的教学制度也要进行更新和改变,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从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我国政府和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学制度,促进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使学生充分尊重过教师的同时体现其主体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另外,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加快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建构[4]。

(三)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基本上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高校体育教师要想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就要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在体育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的专业水平,如果在教学时缺少专业能力较强的体育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就不能及时解决,很难实现良好的交流。另外,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要强,教学理念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然教学交往模式就很难形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重高校体育人性化的教学,建立健全的高校体育教学制度,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

作者:张铮 单位:新乡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黄艳群.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知识经济,2015,20:179-180.

[2]姚春清,彭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交往缺失与建构[J].才智,2016,08:35.

[3]纪岩.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产业与科技坛,2015,10:128-129.

[4]陈桀夫.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当代体育科技,2015,34:133-134.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学多元化发展创新途径

【基金项目】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新常态下我国城市广场体育的多元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LISBTY013。

【摘要】

本文以城市广场体育的多元化发展为研究背景,对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内容体系创新的途径进行探究,其目的在于为确保高校体育多样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适应程度,提供理论层面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城市广场体育;多元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创新

伴随着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布局的重新调整,社会体育的被关注程度得以大幅度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高校体育实现与社会体育的兼容发展提供了大好的契机。尤其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普及,更是为促进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搭建起实效性的发展平台。城市广场体育是目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形式,在满足广大民众体育健身需求、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人们对于体育健身重要作用的理性认知的逐渐加深,体育健身的多元化需求愈加强烈,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广场体育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构建与发展。鉴于此,相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在社会化发展目标的引领下,基于城市广场体育多元化发展的支撑与保障,积极探求教学内容体系创新与重构的途径,是实现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市广场体育多元化的内容体系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提供了资源保障

城市广场体育兼具健身性、自发性、娱乐性以及休闲性等重要特征,是广大居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调剂日常生活、增进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是全民健身运动的核心内容。作为现阶段我国群众性体育健身运动的重要标志,广场体育成为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风向标,代表着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讲,广场体育对于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兼容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现阶段,以广场舞、跳绳、毽球、健步走、太极拳、太极剑、轮滑、打陀螺、抖空竹等运动项目为核心的广场体育内容体系已逐步建立与完善,有效地满足了广大居民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相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实现其社会化发展目标的先决条件在于构建具有我国群众体育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这就要求高校体育应打破“固步自封”教学思想的束缚,加强对广场体育元素的植入,用以充实与丰富教学的内容,确保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彰显适应性、实效性与创新性。

2.基于城市广场体育多元化发展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途径

2.1全面性的考量,慎重的选取。

与其他阶段的学校体育相比,高校体育具有与社会体育实现兼容发展的便利条件与优势。因此,确立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发展目标,达成与社会体育的资源共享,是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的全新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加强对社会体育元素的引入与充实,就成为必然趋势。城市广场体育在内容与形式上所呈现出的多元化发展态势,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提供了资源保障。但是,对于广场体育元素的植入,并不是全盘的照搬照用,而是要以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需求为主要依据,结合高校体育的基本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与植入。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坚持全面考量、慎重选取的原则,以便于在确保高校体育教学本色的基础上,实现对广场体育内容的最具实效性的引入,进而达成与社会体育的融合性发展。

2.2适应性的整合,有效的开发。

教书育人是高校体育教学首要的社会职能,这是高校体育区别于社会体育的主要特征,因此,在对广场体育元素选用与植入的过程中,应以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为第一要旨。这就要求,首先,在确定要选用的广场体育内容时,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组织规划与保障机制,淡化所选广场体育内容所具有的自发性与娱乐性的特色,从而具备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条件;其次,在选择广场体育项目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在全面提高新植入内容的适应性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内容体系的充实与创新;第三,当前,大多数流行的广场体育项目都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诸如:跳绳、打陀螺、抖空竹等等。这些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长效性的植入,合理的运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植入广场体育元素,是促进与社会体育得融合发展,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有效保障,是推动高校体育教学适应性发展、切实提高其社会实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现对城市广场体育项目有效整合与植入的过程中,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应建立健全具有保障作用的长效发展机制,并对植入的体育项目加以科学有效的整合与运用,确保其既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又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呈现出全面的适应性,进而在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发挥自身的社会功效,达成对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作者:付秋玲 潘书波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赵伟科.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发展的多元因素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8,03.

[2]欧阳萍.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研究

摘要:

人的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心理健康甚至比生理健康还要重要。所以现代教育,尤其是现代体育教育必须将学生心理健康当作教学的重点内容。大学教育是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所以也对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经过大量的实践和调查我们发现。拓展训练其实对学生的生理健康的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都会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而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并没有引入拓展训练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所以不少学校和教师怀疑拓展训练能够真正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而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实践,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只要操作得当,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可行的。

关键词:

拓展训练;高校体育;可行性;实际教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实际运用拓展训练来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是可行的。这是因为拓展训练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情况,在训练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不断的自我改变和调整。而课程改革同样开始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当成现代教育必须要做好的重点内容。此外,拓展训练过程中各个活动是可控的,教师会全程参与到拓展训练中,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训练方式,所以拓展训练过程中学生的人生安全也是有保证的。所以从整体来说,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拓展训练理论是可行的,而如何真正发挥拓展训练的价值、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才是高校教师们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拓展训练的价值

1.1帮助学生提升人生目标

调查显示现代大学生中有不少整日沉迷在网络中难以自拔,有不少学生整天只是到上网、打游戏,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身体会越来越差,同时一直也会日渐消沉。体育活动是锻炼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最好的工具,拓展训练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让学生重新走回阳光下。这是因为拓展训练基本都需要在户外进行,而在户外进行运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听的去探索和发现,同时还需要注意良好的团队合作。同时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却又是学生必须要克服和解决的。所以在不断的坚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会变得更加的有韧性,整个人会变得更加的坚强和有毅力。这就是拓展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性格和对待事情的态度。

1.2让学生从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拓展训练并不是直接明确告诉学生要提升学生的什么能力,或者让学生领会到什么。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拓展训练只是一直在让学生不断尝试和挑战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观察世界和思考自己。虽然体育运动有时候就是需要大量的练习和不断的重复,但是很明显,这样的重复和训练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毅力的考验,一旦学生放弃则教师就可能无计可施。但是拓展训练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参与和主动的选择,把学生身上的问题暴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尝试改正这些问题。

2运用拓展训练的难度分析

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其实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必须要相对应的做出调整和改革。而就拓展训练的意义和难度来说,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完全可行的。就拓展训练的内容来说,拓展训练的主要内容其实都是现代大学生能够完成的,其要求并不是很高。比如身体语言和攀岩等,这些内容虽然看上去难度比较大,但是通过适当的训练以后,大学生都基本能够达到相对应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训练。而拓展训练也是需要很多的资源的,比如器械的使用、场地的使用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在教育上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实事求是的说,学校能够负担引入拓展训练需要的资源。即便是经济条件不是很理想的学校也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来获得经济上的帮助。此外,拓展训练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并不薄弱。更加重要的是,高校教师的学习能力更强,并且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他们都拥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负责人的说,教师是可以承担运用拓展训练的任务的。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拓展训练是可能的,并且只要教师、学校等方面能够团结写作,最终一定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好拓展训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完全可行的。虽然目前拓展训练在我国的运用还不是很普遍,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认识到拓展训练的价值,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高校体育教学一定能够真正的运用好拓展训练,培养出更好的人才。

作者:刘?华 单位:南华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15-17.

[2]马志强,翟文建.“拓展训练”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影响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2).

第六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研究

【摘要】

高校体育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教育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探讨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研判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对策对于促进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良性发展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体育教学;教学改革;普通高校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综合素质教育之一,我国高等院校一只都把体育课程作为学校通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育的核心环节一直都是学校体育领域内研究的热点。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诸多成绩,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们就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期盼能梳理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合理化对策。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释义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别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份指导性文件就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成为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所谓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就是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广大高校而言就是如何更好地落实纲要的精神和要求。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1、体育健身理念不够明晰

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是“健康第一”,但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健康第一”的理念并没有很好地别广大学生所接受,或者说健康第一这一体育理念宣传教育工作做得还很不到位。理念树立或者说教育问题是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最为严重的问题。

2、体育教学实践中人性化程度有待提高

体育教学实践中人性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的选择性还是非常有限,实效性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形式还是以班级教学为主,体育课上可以选择的项目和上课时间还是非常有限。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容设置上对促进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实效性还做的很不够,并没有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体育教学对课外体育的影响十分有限

体育教学对学生课外自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引导还是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新内容、新成果还十分有限;课堂体育教学也没有完全遵循学生社会适应、个性发展设置课程,所以体育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课后自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促进还十分不够。

4、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促进不够明显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特别是反映耐力素质水平的中长跑成绩持续下降。高校体育教学在不断地改革,在不断地发展,而我们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并没有因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而有所提高,在近20年的时间里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近一两年下降的速度已经停滞,有好转的迹象,但是好转的迹象还是十分有限的。从这一点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可以说是不成功的,最起码没有很好地完成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具体任务。

三、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良性发展的合理化对策

1、树立“健康第一”的运动健身理念

健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和幸福生活的根基,健康问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和我们亿万家庭的福祉。这一点我们的政府和领导人早已经意识到,在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论述中也明确指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的观点。因此,体育教学更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运动健身理念。从教育的本源出发,对有辨识能力的大学生进行教育,让让他们从根本上懂得健康的重要性,明白体育运动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切实有效地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各种体育锻炼中,并将运动健身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种体育教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只有这种方法才是长久之计。

2、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

所谓体育教学目标主要指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要实现的具体任务或者说要实现的目标。根据纲要的具体要求,目标主要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等五大目标。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这五大目标立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体育功能进行了科学、实用的阐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确实现目标的意义和具体的功效,强化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积极锻炼、勤思多问,系统全面的掌握体育健身知识。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教学才能对学生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以不至于体育课程结束学生的运动健身也就戛然而止。有了明确的体育目标,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才会有更为有效的发展。

3、科学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一定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学校的现实条件科学合理地设置体育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提高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的实践中使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实现体育课内外、校内外相互补充的形式。这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方式方法。因此,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时必须从人本主义出发,强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长远需要。

4、强化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保证体育教师的人数。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高等院校的行政部门必须保证体育教师编制,按照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授课、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完成培养优秀体育人才训练的任务,配备相应数量合格的体育教师。其次,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学校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四、结束语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落实到根本上也就是体育能力的广泛提高。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20年的今天,搞好体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才是有效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根本所在。

作者:杨萌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4JK1322

【参考文献】

[1]陈玉忠.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6):83-90.

[2]王静.从体质与健康的关系看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113-116.

[3]刘永河.试论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4):81-82

第七篇: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展望

摘要:

随着高校的发展,体育教学的改革是其关键工作。本文从国内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出发,进一步分析与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为体育教学发展提出科学的对策。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化程度开始提升,科学信息技术也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新的形势下,当今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之间的较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承担着为企业与社会输送优秀学生任务。可是随着我国大学的扩招,每年高等教育毕业人数达到了一千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且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那种仅仅懂理论知识专业人才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大学生饮食不注意,而且平时锻炼身体缺乏积极性,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据一些单位反映,很多应届毕业生三天两天就病一次,经常请假看医生,严重影响单位的工作。高校体育教学,是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工作。这几年,很多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下了不少的功夫,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体育教学的质量不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始终不强,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本文重点分析与探讨了目前国内高校的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硬件、软件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为了改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提出科学对策与建议。

二、高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1.高校体育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在我国,除了体育院校以及部分大学的体育设施比较完善,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还比较落后。所谓完善的体育设施,是指高校具备规模合格的运动场所、体育馆,体育器材与设备完好,这是学生运动锻炼的基础设施。纵观国内大学,尤其是一些大专院校,连基本的运动场所都没有。例如,南方某大专院校,偌大的校园只有一个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乒乓球等场地都没有。整个校园的学生都拥挤到足球场运动,出现足球场上有打羽毛球、有跑步、有踢毽球的现象,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其次,部分高校的体育设备与器材非常陈旧,例如河北保定市某高校,篮球架已经生锈、羽毛球网十分破烂、连足球场都长满草无人清理,运动场所卫生不过关,一些体育馆的垃圾到处堆积,严重影响学生训练积极性。最后,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没有游泳池、网球馆、保龄球馆等,学生要参加这些项目锻炼,都要到校外体育馆,消费较高。

2.高校体育师资薄弱。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要培养优秀的学生,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学生的体育锻炼,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国内的体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除了部分体育院校与985高校,在师资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其他院校大部分不重视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国内的体育师资薄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落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过去的思想层次。“成绩决定一切”“分数是衡量学生的身体标准”。经常看到体育课堂,教师给学生进行高强度训练,例如部分学生投十个篮球,命中率低,教师要求其反复训练。一些体育教师,在50米短跑中,反复强化训练,要求学生跑得更快。在这种教育思想下,许多大学生都开始厌倦体育课程,最终会影响他们积极性。其次,部分体育教师缺乏责任心。一些大学由于忽视体育教学,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体育课堂缺乏监督,这是导致部分教师放纵课堂的起因。经常会看到体育课堂中,只有学生自由玩耍,教师却不见人,或者教师仅仅让班长管理课堂纪律,自己却在旁边玩手机。教师没有去教授各种运动技巧,包括一些运动项目的热身方式,偶尔会出现学生运动出事故。最后,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大学生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体,依靠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激发他们运动积极性。例如,体育教师在传授运动技巧,都是自己先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影响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3.高校体育课程比较单一。高校的体育课程,主要是足球、篮球、羽毛球以及部分田径项目,但是这些体育项目,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到了高等院校,他们希望更接触自己没学过的体育项目,例如健身操、传统武术以及跆拳道等。其次,高校的体育课程时间比较短,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一周只有一节课,而且只有四十分钟,根本无法达到锻炼身体的标准。

三、高等体育教学的展望

1.改善高校体育硬件环境。作为高校,要进一步改善高校体育硬件环境。一方面,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增设体育馆,扩大运动场所,例如南方某财经大学,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运动场所不足,学校拿出一笔资金,建设新的足球场,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其次,学校要加强对运动场所与体育馆的管理,禁止各种在运动场所乱扔垃圾行为,同时要加强对各种运动器材的检查,对于已经损坏的器材要及时更换。最后,体育课堂的运动器材数量要充足,例如羽毛球、乒乓球等数量要足够。

2.引进与培养优秀体育教师。在招聘体育教师的时候,不仅要考核体育教师的教学技巧,更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考察。对于那些有明显师德问题的体育教师应聘者,要直接进行淘汰,不能让其加入教师队伍中。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要组织教师参加教风、师德等方面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管理中,还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与监督,对于那种课堂中无视学生,不管学生的教师进行批评处理,严重者要进行开除。邀请一些体育名师,给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尤其是介绍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3.丰富本校的体育课程。在安排本校体育课程的时候,除了要安排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等项目,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新的课程。例如外语类院校,女生数量居多,可以安排一些健身操、瑜伽等课程,满足广大女生的需求。而理工类院校,男生数量居多,可以安排一些传统武术,太极拳、咏春拳等。为了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学校还可以举办空手道、跆拳道等课程,让学生锻炼身体之余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体育课程的时间,要进行科学合理化,在保证专业课程的课时量,尽量增加体育课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锻炼身体。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如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增强自信心,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四、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情况不乐观,一方面学校体育硬件设施不完善,体育器材不充足、设备陈旧等。另外一方面,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包括体育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体育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都存在问题,学校的体育课程比较单一等。要进一步改进体育教学质量,就要完善与改进体育教学硬件环境,引进与培养优秀体育教师,丰富本校的体育课程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激发学生运动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者:郑立博 单位:张家口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栋,熊曼丽,谭志刚,邹卫国.2000-2009年十年间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述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03).

[2]吴忠义,高彩云.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30年回顾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1).

[3]胡朝阳.论人性化教育[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07).

第八篇:高校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命安全意识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问题。将大学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高校教学的宗旨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绝不能忽略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要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我国目前的生命安全教育现状以及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出发,研究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措施

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在德智发展的同时,加强育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注意学生在体育教学时生命安全的教育,体育教师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致力于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应该以自身的教学为基础,分析生命教育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人的生命既包含本原的自然生命又包括超自然的价值生命。人的生命主要有三种形式: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自然生命的最主要体现是“活”,即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体一致,进行着自然代谢、生老病死。精神生命体现了人存活于世的意义以及人的感情层面的变化。社会生命不仅仅在于活着,更多的是反应着人在社会上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情感的交流。人的生命是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上体现出来的。

1.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人的生命是与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命在于运动。几千多年以来,人都是通过运动来发展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通过运动也可以增强人的心理素质。运动可以很好的服务于人类,提升人类生命的意义,最终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每个生物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人的生命亦是如此,有着它自身特殊的意义而存在着。人的生命主要的形式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三者紧密相连,周而复始的存在着,三者相互协调,充分展现出人类生命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时,不能仅仅关注文化理论课,更要注重体育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提高人的生命安全意识。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现代高校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国伟大领袖曾经说过“无体是无德智也”,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全的自然生命,那么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将无从体现。人只有保证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感情世界,才能发挥人在社会上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体育不仅仅要求能够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还要求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人的意志力、耐力等各方面心理素质,从而提高人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体育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所以,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直观的引导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重视,体育学科在自己的领域发挥着它独有的魅力,各个高校应该积极的深入开展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

2.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

从生命的视角出发,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发现我们国家目前的生命安全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

2.1体育教师欠缺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些教师欠缺安全意识,会导致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发生很多危险,或是在遇到危险时不能采取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例如,在体育教学中的热身运动中,教师如果不注重如何帮助学生有效预防剧烈运动导致的伤害,仅仅是做一些肤浅的简单的热身运动,这时学生的各个关节都没有活动开,这就会导致在进行正式体育活动时学生由于激烈的运动而受伤,再加之教师没有教导学生在遇到紧急危险时如何防范,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受伤就不能及时得到处理。

2.2体育教师忽视学生的挫折教育

在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或是生活中由于情感问题,学生很容易受挫折,感到沮丧,这时他们就会感到不自信、不主动的与人交流、自暴自弃等一系列消极的情绪。这时体育教师就应该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通过体育运动学生在运动中就容易改变自己消极的情绪,转化自己的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但是在现实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并没有重视挫折教育,这样学生就会沉浸在自己的消极情绪中,没有心情去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学生的消极情绪如果改变不了,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周而复始的步入困境。体育教师应该意识到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体育教学积极引导学生。

2.3体育教学形式单一

传统的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往往忽略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师一般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只是局限于短跑、长跑等这些运动,学生往往很难形成安全意识。学校应该增设一些例如篮球、羽毛球、跆拳道、太极等不同形式的运动,体育运动的形式越多,学生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就容易形成一定的生命安全意识。

3.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实施的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显得愈发重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我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我国体育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3.1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中有关生命安全的内容

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教育,它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一定的思维和一些危险训练。我国高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促进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但是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中仅仅局限在学生的身体健康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生命安全教育。因此,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不同学校之间应该相互借鉴,吸取经验,丰富教学中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有关内容。

3.2将生命安全理念带入体育教学

向学生传授生存技能、树立生命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其他品格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高校体育教学时,教师应该时刻展现出生命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将生命安全理念带入体育教学主要有以下办法:第一,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该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各项跑、跳等充分融入于学生喜欢的运动中。这样在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上,学生容易形成安全意识。第二,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户外运动。体育教学不能体现在理论以及操场这些狭小的空间,通过户外运动,学生可以充分的接近大自然,通过爬山、攀岩等这些户外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生存技能,从实际运动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三,体育教学时以学生为本。教师在体育教学时,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学应该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意识。第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应该差别对待,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安全意识。

3.3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包容的态度关注生命

教师在体育教学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长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类,不应该给学生带上“差生”“优生”的称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在各方面的潜力。在面对运动基础不同的学生时,即便是相同的运动技能、相同的训练方法、相同的运动时间,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包容的态度来对待领悟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的感受,应该尽自己的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感受生命的愉悦。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被赞扬和肯定,教师应该避免过多的批评学生,本着激励的原则,帮助学生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4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

目前的体育教师虽然有着很强的专业技能,但是仍然存在部分老师缺乏安全意识,这就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也不强。对此,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培训,对体育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生命安全知识培训,也可以组织生命安全系列的讲座,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安全培训,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会逐渐培养,对生命安全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生就会越来越多的注重生命安全问题。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生命安全的认识逐渐增强。高校体育教学作为生命安全教育的一个平台,应该尽可能的发挥出作用。体育教师不仅仅应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应该着力于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制度,加强对学生生命安全知识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为我国提供更多的综合素质人才。

作者:李晓明 张杰 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游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研究[J].体育时空,2015,(6).

[2]许智勇.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问题初探[J].运动,2014,(17).

[3]王晖.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5).

[4]张笑昆,陶成.高校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32(2).

[5]王克磊.高校体育教学安全教育的不足与优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5).

第九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要树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开发;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

教学改革;高校体育

一、高校体育教学跟得上新形势的发展的脚步

同志指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过去,中国高校体育教学还是接受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以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内容为主。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传统体育的教学模式,应该跟得上新形势的发展脚步。这样,高校体育的教学应该改革,这样才不会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淘汰。目前的体育教学大多还是停留在只是教会学生一些技能,并没有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意识,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在校期间有可能还参加体育活动,可到了单位以后,就没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了,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

二、高校体育教学目前的现状分析

1、体育课班级制度的不合理

在中国,高校的体育课基本上都是分年级在上课,对新生来说,学习一种新的技能有一定的难度,你个班级里面有几十个学生,让体育教师在短短的一节课里面对学生进行逐个动作纠正,这个难度相当的大。如果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上课,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或自信心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比低年级学生掌握的速度要快。这样的话,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帮助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动作技能,在帮助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教的内容。而低年级的学生也会以高年级的学生为榜样,为了更好地追上高年级的学生,努力学习动作技能。

2、老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的能动性难以发挥

以往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以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学生授课,将动作通过正面示范,背面示范及其重难点的形式将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接受教师的传授的知识,这种老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发挥出来,这也反映了体育教学以一种定性的形式将课堂内容传递给学生,这样会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缺少兴趣,会让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机械的学习动作,这是枯燥缺乏趣味性。

3、教学组织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重点调查西安某学院,也走访了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情况发现,目前不少高校上体育课还是以班级为单位。教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使班上每个学生都接受同样的教育。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及心理素质的不同,造成了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心态及兴趣都有所不同,最后的结果就是体育成绩出现最高分和最低分差值很大。分数低的学生或者体质差的学生经常性的自信心受挫折,这样会使这些学生大大降低了学习体育的兴趣,更谈不到以后的终身体育了。这种情况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三、改革方向

1、体育改革要从不主动学习体育到主动学习体育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天生的体质较差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学习动作时比较吃力,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会出现挫折感,这种感觉会严重影响学生以后对体育产生消极的态度,从而不主动的学习体育,对体育失去了兴趣。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让学生在体育课接受健康和快乐的教育。为了避免让学生出现挫折感,学校体育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将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增强体质,有些肥胖的学生可以控制自身的体重,在这期间同时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同时要给学生传授一些养生的知识,逐渐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最终主动学习体育。

2、体育场所设施的改革

如学生为了提高体育成绩或者使自己的心肺功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操场上面绕圈跑,这样的话比较枯燥,长期这样,意志力强的同学可以坚持,意志力一般的学生就未必可以坚持下去。为了使跑步更有乐趣,可以在跑道上设计一些障碍物,如在跑道上放一些类似跨栏的物体,在枯燥的跑动中,学生发现前面有障碍物便会集中精神加快速度从上面跃过去。如在跑道上摆成S型的障碍物,学生绕着S型曲线跑,改变了以往的直线运动。通过不同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

3、体育课程的改革

长久以来学生对体育课项目的选择基本上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模式,男生基本上选择篮球、足球、武术这些项目,女生一般会选择排球、健美操等项目。为了打破这种陈旧、固定的教学项目,学校的体育课应该与体育健身俱乐部相结合,俱乐部有多种体育项目,如有氧操、瑜伽、动感单车、攀岩等项目。项目的种类多,学生选择的余地也就多了,这样的话,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心情得到愉悦。

四、结论

要使体育教学改革能在高校顺利的进行,高校有关的管理阶层应该努力学好体育改革的相关的知识理念。在体育教学改革前,学校领导阶层应该大力建设体育馆及大量的体育设施,给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一定的条件。在国际方面,多个国家高校的体育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我国体育课的改革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我们不能躲避这些问题,要积极面对这些问题,采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作者:陈宜威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第十篇: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资源开发改革

摘要:

本文首先对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从宏观、微观、软件要求等层面来重点分析了高校体育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要点;最后对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网络资源;开发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现,高校体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之下,教学技术与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换代,高校体育教学在此影响之下同样也迈出了新的步伐。作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在专业技术上不断进步,同时也要努力学习新型技术,并且能够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活动当中去。在现代化的教学活动当中,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因而对于计算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对于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也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点。能否做好计算机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因而必须注重对网络环境影响下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

一、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分析

毋庸置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也成为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不但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教育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快捷地了解更多丰富的体育知识,这对于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因为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资源观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体育网络教育资源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重视。当前,高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也已经逐渐转变为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是须向高校全体师生而服务的,这种信息化的服务方式是将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多方面都融合在一起。由此可见,这对于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于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高校体育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要点分析

从宏观层面上来分析,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需具有一个总体目标,并且在制定好计划之后,再依照这一总体目标来实施方案。在政策上,必须要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首先,必须要明确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形式与内容,其资源建设的起点与落脚点都必须要以服务于全校师生为基准,只有服务于师生,在师生的体育学习当中发挥出作用,才能够体现出其价值。从微观层面上来分析,在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层层把关,要尽可能地搜集相关体育知识、体育教学知识、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资源。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动态,为学生提供一些体育课程资源的咨询、定制等方面的服务。还应该针对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开放的资源型学习环境,进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资源的共享与存储,从而营造出一个研究型、协作型学习环境。同时在网络教育资源的支持之下还可构建出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从软件要求的层面来分析,则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基本素材的搜集与整理。在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广泛搜集并且掌握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要能够囊括体育教育资源所有范围内的知识点。第二,应用软件及应用平台的开发。所使用的软件可以从简单到复杂,这一应用软件只要是可以同互联网相联接便可以。当前许多高校还具有自身的局域网,因而这一网络资源库还能够在各个办公室之间、在教师之间进行流行,方便快捷。第三,优化检索系统。检索系统的好坏是网络资源库建设好坏的一大重要标志,要重视检索系统的开发与优化,使得师生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发挥出这一体育网络资源库建设的作用。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在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当中,绝不可单纯地依赖体育教师的个人行为,更不能依赖某一科学开发公司,而应该走出一条高校体育教师与技术开发工作人员共同研究的开发之路。高校体育教师,他们在自身所从事的专业方面十分在行,因而他们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也会更有深度与价值;技术开发工作人员,他们不懂体育教学,但是他们精通于计算机语言,他们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效果,开发出优质的系统。因此,应将高校体育教师与编程技术人员的专长相结合,才可以实现高校网络体育资源不空洞、界面交互性好的效果。

三、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网络化进程

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当前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之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它标志着高校办学思想的创新,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为高校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随着教育资源的网络化,也为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它也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具有重要作用。在网络化的时代,假如没有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那便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的进程之下,加强高校体育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在注重硬件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当前,许多高校在教育资源的优化方面,更多的是注重对硬件资源的建设,而对于教学软件的开发重视不够,这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是不合理的。因此,应该在加强学校体育硬件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对教学软件的开发,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将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当作自己的工作,提高重视,这样才能够建设出更加完善的教学资源库,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师生。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准确把握好各个细节问题,要认真学习并且深入了解现代体育教学的构建框架,相关建设人员都必须要拓宽自身视野,学习先进理念,从而完善资源库,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刘琼 刘一滕 单位: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放.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应用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6):151-152.

[2]辛勤,谭章骏.浅析教育资源的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0):62-63.

[3]康帆.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5-56.

[4]刘志斌.教育资源的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与科学,2012(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