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改革探讨(3篇)

高校教学改革探讨(3篇)

第一篇:高校动物内科病教学改革

摘要:

动物内科病是一门以动物内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技能学习为主要目的的兽医主干课程,是兽医临床中涉及面较广、理论性及实践性均较强的一门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内科诊断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诊断意识等。本文从动物内科病教学出发,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能力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内科;教学

动物内科病是一门重要专业课,也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动物内科病是临床兽医学的重要主干学科,也是兽医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动物内科病概念和理论较抽象,学生接受动物内科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如何结合兽医临床实际,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实际情况,融入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谈几点体会。

1.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物内科病的兴趣不高,主要有几个因素:首先,由于动物内科病实践操作性不太强,没有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其次,高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三是课程缺乏直观性,大多表现为抽象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很多学生学起来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要想改变对动物内科病学习的认识,就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问题导向法。依据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设计问题,每节课在讲授之前提出与新知识相衔接的问题,问题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学什么和怎么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1.2组织课堂研讨。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研讨,老师要积极参与,在学习研讨中提出一些难点,让学生思考并从中发现问题,从而让学生分析问题更为缜密,并从中感觉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例如学习心力衰竭内容时,可以引导同学们总结一下左心和右心衰竭各有哪些症状。

1.3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融洽相处,对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很有帮助。教师要把学生当朋友,主动关心学生,拉近师生间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使学生获得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掌握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才能获得学生尊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加强教学方式改革

2.1尽量选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动物内科病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要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就要设计一些感性问题,揭示动物内科病中的逻辑关系,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掌握。选择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如果课堂上一味由老师讲、学生听,不仅气氛沉闷,而且学生容易走神。启发式教学方法能一步步启发学生思维,既复习学过的知识,又为后续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2.2理论知识与临床实例相结合。教学中将书本知识和临床实例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内科理论知识的意义,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如讲到瘤胃积食时,可以联系临床上瘤胃积食的例子,提出引起疾病的原因;讲到有机磷中毒时,可以联系临床上出现的农药中毒现象及原因,加深印象。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启发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

2.3丰富实验实训场所的教学资源。为巩固和增强动物内科病理论环节的教学效果,培养理论水平高、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兽医工作者,可以考虑引进先进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引进各种常见动物的仿真模型,建设虚拟实验室、数码互动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基地,以丰富实验室教学资源并长期面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去实验室,在直观形象的体验中强化学习和进步。

3.内科技能提高要循序渐进

动物内科技能训练重在经验积累,不可急于求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理论环节先通过理论知识解读,让学生理解各类内科病原理。实践环节可以先安排学生观看相应教学录像,然后由教师分析示教病例,进一步强化学生直观感受。实践环节安排上,让学生从简单病例过渡到复合病例,逐步提高鉴别诊断技能。内科诊断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建立在反复技能强化训练基础上,所以高校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我院就组织了科技服务小组和动物医院实习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如何提高动物内科病教学质量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在动物内科病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实际综合分析能力锻炼,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诊断能力,以适应兽医行业高技能型人才需要。

作者:姚志兰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焕奇,毕可东,王晓丽,龙英娜,巩清军.《家畜外科手术学》多媒体网络课件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04)

[2]党荣敏.医学免疫学教学体会[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5,18(1):59-60.

[3]裴竹英.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82.

[4]司振书,刘文强,王桂英.兽医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4):148-149.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C230。

第二篇:高校电火花线切割实习教学改革

【摘要】

电火花线切割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有较高的技能及知识要求。针对高校电火花线切割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对策主要是:整治车间环境,区域分类,加强防范;调节上课时间,增加课间休息时间;增加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高校;电火花线切割;实习教学;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一、引言

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动手实践能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参加工程训练实习。工程训练也是各高校学生考核的一个必修的课程。由此可以看出,工程训练实习是高校大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大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火花线切割是工程训练实习中的一个必修的工种,它是通过电压击穿介质,形成高温电火花,通过高温把要加工的金属局部融化的方式来进行切割加工的。参加训练实习的学生基本为大二、大三的学生,刚刚高中毕业,进入大学没多久,对于特种加工这个工种的认识非常少,对于电火花线切割更是闻所未闻。同时,由于实部分在晚上和周末,会造成大部分学生对实训课程不感兴趣,并且产生厌倦心理。这种情况会降低学生实习中知识的接受效率,并且增加实习操作中安全隐患的几率。

二、存在问题

以下是本人在学生实习中观察到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描述如下:

1、实习环境复杂,不安全因素增多

对于工程训练实习,一般是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厂房内进行,厂房内有各种各样的机器,并且一般机床用的电压220V~380V,而且插座和开关都比较多,与其他理论课程上课地点的区别很大,危险系数剧增。由于加工用的毛坯件为薄钢板,边角都很锋利,学生在加工操作时,很容易划伤手,加上操作中会不小心蹭到机油和冷却液,容易让伤口发炎化脓,这是学生实习中,最易发生也是最容易避免的问题。由于实习环境的特殊性,与学生平时理论课的环境相比要复杂危险的多,因此学生实习的不安全因素增多。

2、上课时间长,学生安全意识降低

由于实习的特殊性,大部分实习都是至少连续3-4小时,也就是半天的时间。远远多于正常的上课时间,而且学生长时间处在机床轰鸣的环境中,不停的操作,会使学生容易变得烦躁和疲累。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意识降低,易出现割伤手或弄断电极丝的情况。增加了学生实习的危险性。

3、实习不接地气,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习,一提起这个名字,就会让人联想到机床、刀具、加工。有些学生对这些非常不感兴趣,因为与生活联系太少,就算学生上课认真听了,课后还是不记得学的什么。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很少会用到机床,也很少会提到刀具、工件等类似的字眼,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容易遗忘,并且在学的过程中,会使学生经常发出“学这个没用”“不知道学这个能用来干啥”“学这个有啥意义”的感慨。学生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根本不会有兴趣去学习。以上是学生电火花线切割实习中出现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这几个问题,依次做了如下研究,并把这样的研究情况应用到实际的上课环境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改进对策

针对学生容易厌倦,增加安全隐患几率、不了解该工种,对此课不感兴趣的情况,提出以下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

1、整治车间环境,区域分类,加强防范

把车间划分为上课区和加工区,加工区又分为近机床区和远机床区。上课区具有桌椅多媒体等与其他普通理论课的教室一样的环境,加工区为放置机床,学生操作的区域。这样学生在上课区,就可以稍微放松,不至于连续3~4个小时都是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使学生学起来更轻松,老师管理起来更方便,同时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危险发生。

2、调节上课时间,增加课间休息时间

在学生上理论课与机床操作过程之间,肯定是有课间休息时间,而且为了使学生在操作时更能精神集中的听、看老师的讲解与操作演示,可适当延长课间休息时间。并且在课件过程中学生可针对上课内容中不理解的部分,与老师沟通交流,为后面的操作实践打下基础。学生在大批的加工中,由于零件加工时间比较长,学生很难一直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加工,而且由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和对老师上课内容理解的差异,操作过程中有快有慢,老师无法规定在什么时候休息是不影响学生后续加工的,因此,可以把一个零件,分为几个步骤讲解。

3、增加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我们应该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建立起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让学生觉得这种加工方式离他们并不遥远。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属于特种加工,特种加工包括激光加工,超声加工和电火花加工。向学生提问,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常见的激光加工有利用激光技术矫正近视、去疤痕等;常见的超声加工,有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以及碗筷;电火花加工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电火花的现象,比如开开关、插拔插头等情况。把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实际加工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得这样的实习变得与生活很接近,提高学生的接受效率与实习效果。

四、结语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属于特种加工的一种,该课程丰富了工程训练的内容,使工程训练课程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工程训练课程不仅是一门必修的工艺性技术基础课和工程实践课,而且也是对本科生进行的第一次工程实践训练和制造工艺教育,对提高本科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起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实训指导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在实习中总结经验,针对这个工种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改革方案方法,以使得学生的实习不是浪费时间的参观实习。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娟 单位:淮海工学院工训训练中心

【参考文献】

[1]高立.特种加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潍坊学院学报,2008.04.141-142.

[2]周卫民,袁惠祥,吴作伦.特种加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01.76-78.

[3]任旭东,张永康,姜银方,冯爱新.特种加工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09-110.

[4]毛聪,郭克希,李旭宇,李河清.特种加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10.01.134-136.

[5]任永良,贾光政,王金东,邹龙庆,夏法锋.《特种加工》教学改革及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295-296.

[6]王利利,闫秀芳,贾翠玲,马洪武,曲宝福.特种加工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05.149-150.

[7]李小海,颜兵兵,王新荣,张霞,丁海娟.《特种加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7.54+56

第三篇: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近年来中日关系此起彼伏,特别是安倍执政,中日关系陷入低谷,引发人民对日本这个国家极大的关注。在新的形势下,作为了解日本的重要窗口———《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日本;价值观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与进步,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在不断地扩大,地球村在逐步形成,大学生作为建设国家的栋梁、精英,在步入社会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对国际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开设本课程的必要性

中日两国都是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然而,近年来中日关系此起彼伏,特别是安倍执政以来,他参拜靖国神社,极力否认历史,试图修改宪法,引发中韩强烈反弹,导致中日、日韩关系陷入低谷。另一方面,尽管中日关系持续恶化,中国赴日游客也创历史新高,中国人赴日旅游的满意度仍然名列前茅。据日本政府观光局公布的《国籍/月??日外客数(2003年—2016年)》(1)数据显示,2015年访日游客中,中国游客仅次于韩国,居第二,达499.38万人。另外,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2013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报告显示,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的满意度仍然名列前十。这些都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表现出希望了解日本的积极意愿。因此,不仅是日语专业的学生,让非日语专业的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认识日本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就显得很有必要和价值,开设《日本社会与文化》课就应运而生,它是介绍日本、认识日本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个途径。

二、教学现状、特点与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由于中日关系的跌宕起伏,敏感性和复杂性较为突出,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日本这个国家。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井冈山大学为例,原本只打算开一个班的公共选修课,结果因为选修的人太多,不得不开两个班,每个班的人数多达120人。为了应对广大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作为介绍日本的窗口,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日本社会与文化》、《日本文化概论》等公共课程,为帮助学生对日本社会各方面有较为全面的、立体的、形象的客观认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开设课程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也是很多公共课的共性。比如必修课比例偏高,公共选修课比例偏低;学生专业负担太重;学校、教师不重视公共选修课等问题使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还有很多学生抱有混学分的想法,上课不积极,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看小说、上自习、开小差的情况也比较严重。随着我国高校课程建设改革的不断深入,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不断推进,公共选修课在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上中日关系的跌宕起伏,充满不确定性、敏感性和复杂性。面临新形势、新变化,作为广大学生了解日本的窗口———《日本社会与文化》课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1.提高对公共选修课的认识。现在的大学教育也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首先要提高对公共选修课的认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加以重视。学校也应该有计划、有实效地培养青年教师,加强教师教学水平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使得本课程具备持续、稳步发展的潜力,为本课程的高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2.明确课程目标。对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教学目标认识的不同就会导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不同,必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同影响。与为日语等专业开设的专业课《日本概况》、《日本历史》等不同,《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是一门以全校所有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用中文进行教学的公共选修课。帮助学生掌握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等知识,对日本社会各方面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熟悉中日文化差异,以批判性眼光看待其文化及核心价值,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将有助于两国人民的进一步交往,促进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

3.选择合适的教材,同时搞好课程建设。目前,市面上关于日本概况介绍的教材很多,多数存在内容陈旧、条理不清晰、资料堆砌等问题。教材选择不当,学生很快感觉枯燥,势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为解决这些弊端,我们选用合适的教材外还必须配备一定的参考书。在选择好教材的同时,按照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特点,还应建立完整的教案及教学大纲。这其中包括电子教案建设、电子音像资料库建设、网络资源建设等等。

4.树立有效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营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多方面、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强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用理性的态度理解异国文化的能力。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授课,以知识点结合影视作品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将书本和网络所得的知识分门别类,形成科学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做到通俗易懂。课后布置一些思考题,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文化书籍、影视作品。

5.抓住社会热点,敢于触碰敏感问题。很多教师习惯避重就轻,对自己擅长的内容大书特书,而对于较敏感的政治社会等话题或一笔轻轻带过,或避而不谈。这种授课方式不仅难以培养学生形成辩证的思维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而且也无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与认识中日之间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联系和纠葛。正如2007年4月11日,同志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谈判历史问题时指出的那样,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我们只有了解50年不幸的历史,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才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才能吸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触碰敏感问题,并非宣传仇恨,而是警醒人们要自强不惜,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只有自身实力得到发展,才能避免战争,落后就要挨打。2015年5月23日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讲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换一个角度来讲,越是敏感的问题也越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感兴趣的问题,其背景、历史渊源等越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不仅如此,还可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做好教学效果的监控,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回顾至今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反思中、回顾中发现问题,逐步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每学期至少两次教学效果调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需求;同时加强师生交流,根据学生反应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7.不断学习、反思、交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现代的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要当好知识的传播者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及时“升级”。这里的学习包括多方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政治素养等等。教学内容方面,多了解时事,多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建立更健全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方面,研究新时期的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努力使得本课程好教易学。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碰撞中激发灵感。在政治素养方面,有些教师由于个人的情感对日本大加赞赏或大加挞伐,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作为人民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作者:刘求应 王婷 刘雪宁 单位: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从军.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Z2):117-118.

[2]徐冬梅.高校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评论,2015,(02):134-136.

[3]车才良,温素美.日汉翻译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学理论,2012,(29):218-219.

[4]冯露,亢一澜,王志勇,孙建,王世斌,贾启芬,沈岷.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4):176-180.

[5]姚利民,段文?.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08):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