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论文(4篇)

高职酒店管理论文(4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的问题。

1.1实训前调研不彻底,沟通不充分。

学校在实训酒店的选择上,往往较重视酒店的品牌与星级、与学校的距离是否方便学生往返、是否能接纳所有学生到岗等问题,却忽略了对酒店经营管理实际情况的调研。例如:该酒店的岗位实际工作是否能让学生运用所学,并延伸和拓展知识与技能;酒店是否有标准化的业务操作流程;校外实训指导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及服务素养;酒店整体管理风格和水平是否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等。如不根据以上几点加以调研,不仅实训目标难以实现,还会对实习生的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常处于“弱势”地位,过于依赖酒店对实训活动的组织安排,在沟通中没有争取或是无法争取学生在实训期间的合理利益,包括必要的轮休及生活补贴等,这使得学生在实训中稍一遇到“不顺心”,就出现心理失衡,从而产生对实训活动的抵触情绪。

1.2对学生的思想动员成效欠佳。

对从未有工作体验的学生来说,要承担连续几周的实训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不管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面临压力。因此实训前的思想动员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实训前的动员会议指导老师会对实训内容、纪律要求、安全教育等方面作全面详细的讲解,但对于实训酒店的经营活动安排及管理制度等具体情况,由于前期调研不充分,无法提前进行说明,一切需要学生们上岗之后自己去调整适应。思想影响行动,大部分学生之后表现出的适应能力较低,跟不上实训节奏等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2.酒店方面的问题。

2.1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校企合作的诚意。

很多酒店在校企合作中,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与学校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重要性。酒店将实训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和“万能膏药”,不顾实训具体内容,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贴,在学生还没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的时候,就令其顶岗,以缓解人员缺乏之急。有的酒店在实习学生上岗后,立即安排老员工休假,美其名曰给学生足够的锻炼机会,殊不知这些做法对学生和酒店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首先,刚刚进入岗位的学生们在没有当面指导的情况下无法处理常规服务以外的问题,服务中势必给客人带来不甚满意的体验,从而影响酒店整体服务质量。其次,初入岗位遇到诸多不能解决的问题,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挫败感,有的学生因服务中的差错受到客人的指责,又得不到老员工及时的安慰和指导,使压力剧增而无法排遣,有的甚至因此对工作产生畏惧。酒店的这种做法,虽然解决了短期人手短缺的问题,但是却辜负了学校对酒店的信任,破坏了学生对企业的印象。

2.2酒店员工没有担负起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责任。

在实训过程中,作为校外指导教师的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及员工负有指导学生练习各项服务技能,引导学生认知行业、领悟服务精髓的重要责任。但是有的管理人员为了省事,只安排学生从事倒垃圾、清洗餐具等简单重复的劳动,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于服务无从了解;有的员工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只教会学生怎样做省时省力,怎样逃避管理人员的监督,使得学生们初次上岗就沾染行业陋习,同时对于专业和行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急剧降低,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2.3无视学生利益。

类似的短期校外实训中,极少酒店会为学生发放实习津贴,有的酒店中途甚至不安排休假。在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学生身心压力较大,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也容易因为琐事与酒店员工产生冲突。

3.学生方面的问题。

3.1对实训没有正确的认识。

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生必须将自己完全视作岗位工作人员,服从上级指挥,全心对客服务,反复练习、不断思考,才能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成熟的服务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学生往往对实训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自己既然没有经济上的回报就可以不用心不费力,在“随便做做就好、不出错就好”“实训成绩能及格就好”的思想指导下,自身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实训无法达到既定效果。

3.2适应环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低。

作为还没有正式跨入社会的天之骄子,学生们在家庭和学校中长期倍受呵护,遇事总有人出面帮助解决,因而依赖思想严重,自身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较低。实训期间,学生难以融入工作氛围,在团队协作中不能很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出现“人忙我闲”或“无处出力”的情况。在遇到问题时,欠缺必要的沟通、协调技能,客观上拖延问题解决或扩大事件影响,最终导致酒店及客人对其产生不良评价。同时,此类事件的影响还表现在从侧面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对行业的期望值。

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质量的对策

1.学校方面的对策。

1.1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学校要与酒店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择优选择酒店作为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的酒店必须能提供与实训项目相匹配的岗位,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同时,需要深入了解酒店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等,以便在实训动员中将上述内容与学生全面沟通,帮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学校还应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符合校外实训基地条件的酒店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使酒店能更好的掌握学生情况,提供合适的岗位,培养专人进行实训指导,同时学生也能更好地适应实训环境,更高效地完成实训活动。

1.2帮助学生逐步进入角色。

学生在实训中表现出来的消极、抱怨甚至逃避,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对实训、对自身都没有清楚的认识,没有在事前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做足心理准备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平时课堂上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行业知识和岗位知识的普及,引入生动案例,使学生对将要面临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并逐步形成自信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端正学生的做事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对未来不盲目乐观,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也不过分悲观,认识到自身可能有的发展空间。

1.3加强实训的监督考核。

实训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需全程参与,与酒店管理人员共同处理学生在实训中发生的问题,同时对学生的实训表现进行监督控制。及时与表现异常的学生面谈,帮助他们克服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困难。严肃实训考核,将酒店对学生的评鉴作为考核的最重要依据,让学生意识到实训与任何课程一样,如果不努力得到“差评”就如考试不及格,需要重新实训,直到考核合格为止。

2.酒店方面的对策。

2.1重视实习生,用心加以栽培。

目前很多酒店普遍面临的人员流动过快过大的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酒店的经营发展。“新手”无法独立完成服务,而能够独挡一面的“熟手”又接二连三离职。因此从长远来看,酒店应更加重视实习生,应把实习生当作未来酒店的“熟手”、“能手”,认真加以培养。基层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对实习生进行悉心指导,使实习生能熟练掌握服务技能;利用服务中的生动案例对实习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训,让他们对酒店行业服务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

2.2关怀实习生,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和尊重。

在重视实习生的同时,酒店还要从以人为本和爱才惜才的角度出发,关心爱护实习生,把他们当作宝贵资源而非临时替补,帮助实习生解决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考虑为实习生发放生活津贴。管理人员多与实习生交流,为优秀实习生建立档案,邀请他们参加各项企业文化活动,培养他们对企业的信任与好感,将他们作为酒店的储备人才。

3.学生方面的对策。

3.1调整心态,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

在实训活动中,学生应积极调整心态,严格要求自己,完全将自己当作社会人、职业人看待。放下骄矜之态,杜绝眼高手低,在实训中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积极融入到团队工作中,为达成组织目标献计出力。学生还必须强烈认识到实训不仅是锻炼服务技能的过程,更是步入社会的一场排练,全情投入之下,才能发现自身不足,争取在跨入社会之前去弥补。

3.2积极主动,用行动赢得认可。

学生应认识到要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应摆脱依赖,勇于担当。在实训中,学生要树立全局观,凡事将酒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争取赢得酒店的认可;对同事上司以诚相待,赢得信任和尊重;遇事冷静处理,收敛急躁,避免冲突和纠纷;虚心请教,取长补短,付出努力从而获得提升。

三、结语

酒店专业要培养出未来行业所需的可造之才,必须重视校外实训的作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同时令学生建立起对行业的信心和热爱。学校和酒店共同担负了此项重任。学校在选择实训基地时应更加慎重,实训过程中要做好管理及监控,务必保证实训目标得以实现。酒店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兼顾社会效益,从长远利益出发,沉下心来培育人才而不是过早利用和消费。只有当学校与酒店目标一致,携手合作,才能取得“育人”与“揽才”的双赢。

作者:宣雯娟 单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阶段式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1酒店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背景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国内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方面起步较晚,结果导致我国高职院校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对于工作很难适应,错位现象十分严重。这一问题是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我们必须采用新的培养模式,摒弃传统模式,让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充分了解上岗后的工作环境,唯此,才可避免错位现象的出现。所以我们应该让一些相关的企业,加入到学校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得到中央政策的积极支持以来,在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与社会市场化趋势的日益加深,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愈益要求学校与企业能紧密联合、深化沟通。在这一背景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被作为开展工学结合的良好运作平台而得到了诸多高职院校的垂青。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与市场联系极为紧密的一个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于不同的专业其合作点各具特色。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只有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设计,共同培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酒店管理人才。

2分阶段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为培养符合酒店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了一系列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第一阶段2008~2010年,以校企合作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2008年,重庆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这些利好为重庆酒店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世界知名酒店集团纷纷入驻重庆,一时间重庆高星级酒店林立,重庆被誉为“西部酒店第一城”。外部的行业发展的环境加速了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我院的酒店酒店管理专业也决定抓紧行业发展契机,加快改进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进程。

2.1.1确定了实践教学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虽然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也加入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但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有脱节。本专业07级人才培养开始与酒店企业合作,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贯穿在学生3年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并使之制度化。具体做法是:大一学生在介入酒店专业课之前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以参观访问为主的认知实习,目的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对自己所学专业和未来的工作环境有较为具体形象的感性认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为下步更深刻的理解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大二学生专业课采取课带技能型实践和行业专家讲座结合,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课同时加强操作技能并能和行业信息同步;大三学生进入酒店企业开展顶岗实习。

2.1.2精心甄选目标酒店作为实习单位

由于在整个实践教学中都加入了企业参与的内容,那么确定酒店实习基地,成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校企合作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习基地的建立。在确定校外实习基地前,必须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全面掌握目标酒店的管理理念、培养模式等,抱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扎扎实实做好这项工作。尤其要做好以下两点:(1)将四星级以上高星级酒店或知名度较高的连锁酒店作为基地首选。高规格酒店确实拥有其他一般酒店所没有的管理优势、品牌优势、经营能力和人才需求。(2)酒店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对校企合作的配合程度也是我们选择的重点。我们选择的校外实习基地都是重庆市5星级酒店,在同行业中有着骄人的业绩和口碑,并且这些酒店企业非常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较为认同。

2.1.3建立内容科学程序严密的实习管理制度保证校企合作模式成功

顶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同时也是为学生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一个桥梁。为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效果,实习学生管理制度需要予以配合。具体做法是:(1)在学生实习之前要做好思想动员和前期教育,提高学生们对实习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实习的目标、意义、增强实习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有的放矢;要将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前告知大家,提醒同学们做好心理准备,要严肃实习纪律;(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从业心态和职业态度。特别是学生的急切职业发展愿望与完全掌握本行业知识、技能经验在时间差上的矛盾,树立学生打持久战的思想观念,尽快融入酒店的环境并快速成长。(3)完善实习双导师制。学生实习期间学校配有实习指导教师定期走访实习单位,联系实习学生了解实习情况,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纾解的同时,也架起了实习生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酒店企业也建立起师傅带徒弟的导师制度,使学生快速融入职业环境。(4)实习学生座谈会。学校与企业商定定期举行实习生座谈,由实习生、酒店各部门领导、学校老师三方座谈,针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解决,学生也对酒店日常工作提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多次受到酒店的采纳,成为酒店改革自身经营中一些问题的重要参考。这一制度在我院过去的实习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2.2第二阶段2010~2011年,校企合作模式深入,校企联合改革教学的内容与课程体系

随着前一阶段的校企合作开展,我校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实习表现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甚至合作之初对我校不太看好的酒店,也开始对我院学生青睐有加,这也为我院下一轮校企合作的深入创造了条件。这一阶段,我们在继续前期制度的基础上,把校企合作的重点转到了联合改革人才培养内容和课程体系上来。第一,从2008级学生开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走访用人单位,与企业负责人交谈、举行现场专家做汤、发放毕业生问卷调查、企业实地考察形式进行专业调研,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汇编,邀请专家来校商讨与评定,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内容,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第二,在酒店专业实训室建设中,我们也得到了合作酒店的大力支持,从建设方案的制定到建设过程的相应设备的采购,到建成后的整改评价。最终我们建立了包括前厅客房、餐饮综合、宴会设计在内的3个100%仿真生产型实训室和一个形体训练实训室,为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创造了条件。同时,酒店管理专业每年组织酒店技能大赛,将所学的知识技术编排到竞赛中去,学院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和技术。

2.3第三阶段2011~2013年,校企合作初见成效,“订单式”培养进一步深入

伴随校企双方交往的频繁、了解加深,校企合作、融合的内容有了进一步深化。第一,为了在对酒店的人才输出上更加的符合企业自身的需要以及学生顶岗就业零距离,在双方领导多次协商后,于2012年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与重庆世纪金源酒店签订以“金源班”冠名的订单式培养合作计划,从2010级学生开始,由企业在学生在校学期期间开始为企业挑选人才成立班级单独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学生学习期满后直接进入金源酒店实习工作。这种“2+1”订单培养方式既满足了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使学校和学生在专业教学和学习及就业上更加有准确。第二,伴随合作深入,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我校与企业达成一系列操作细则,包括:由企业定期派人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讲座,聘请企业高管到我院担任兼职教师;学校可按酒店要求对酒店员工进行培养,学校也可因需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学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金源企业文化等内容的学习。

2.4第四阶段,2014年规划将来校企一体化建设

这一阶段准备通过三年建设,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完善校企一体化体制建设,坚持人才培养、项目、基地、服务一体化原则,建立起在校企合作构架下的“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解决就业、共同发展”的校企一体长效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工作人员配备,完成“教师企业工作站”和“企业骨干(兼职教师)教研室”两个人才交融和培养平台的搭建,让酒店管理专业与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充分结合,并利用与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建立的校企一体平台及世纪金源集团(旅游、地产、景区、度假村、酒店)的行业背景与产业链和人才优势,组建一支由企业骨干、专业技术人才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专业教材、实训讲义的编写;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融通等。房地产管理系酒店管理专业定期指派优秀教职员工到一体化平台下的世纪金源旅游地产与酒店产业链中的各职能部门、项目部挂职锻炼,提升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定期对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技术支持、人力资源输送等合作,从而实现学院与企业双赢,学生、教师、企业员工三赢的局面,充分满足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在同类学院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3结语

我院抓住教学评估、重庆市骨干高职建设等契机,从2008年起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院与重庆世纪金源酒店、重庆金科大酒店、重庆贝迪颐园温泉度假酒店、重庆海逸酒店、重庆万达艾美酒店、重庆悦来国际会展中心、重庆融汇丽苼大酒店、重庆国贸格兰维大酒店、重庆丽苼世嘉酒店、重庆君豪酒店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几年间陆续向酒店实习基地输出学生300人次,实习学生获得企业一直好评,形成了学生、学校、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与酒店企业、旅游企业的长期合作。使学校对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都十分明确,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能根据社会需求情况作出调整。主动推进教师、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适应行业发展实际。通过校企合作把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直接挂钩,增强了人才的适应性,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当前众多世界知名酒店管理公司、高星级酒店进驻中国,酒店管理专业更需培养“国际化”、“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是这些管理理念未能及时反映在教学中,更突显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无论是高等职业专科还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都需要把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纳入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校企双方共同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通过校企合作达到“双赢”或“多赢”是一条必由之路。

作者:刘轶 吴俐霓 杜玲 单位: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一、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1、行业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酒店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业,对于人才的需要已逐渐向应用型、高素质、职业意识等方向发展。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责任感与事业心的酒店管理人才是酒店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结果。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2、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实力,实现充分就业

高职院校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其特殊性,优化其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将专业课知识的传授、实验、实习、实训有机的结合,全方位的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随着酒店业的兴盛,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扩大,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呈现出了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面临着的一定的就业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虽然高职院校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较多,但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相对缺乏。部分学生虽然在校成绩优异,但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中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的结合,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不具有创新性。因此,创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优化其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增强其职业竞争力和素质,帮助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尽早的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奋斗目标,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的更大的成就。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优化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在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全新的服务意识,较高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新模式。而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根据自身特色,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其中,有些高职院校完全模仿普通高校的酒店管理课程,与自己培养学生的目标不相符。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将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模式等同于职业培训机构的要求,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将实践教学模式简单的理解为专业实习,缺乏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清楚认识。

2、实践教学条件滞后

校内实训室是酒店管理专业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基础保障,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或者场地、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实训基地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出现了行业规范不明确、功能不健全等问题,不能有效的满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锻炼要求。同时,有些高职院校在实施合作项目时,选择的酒店规模、档次较低。使得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能达到提升职业素养、加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实践教学师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高职院校酒店专业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酒店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应用型学科。部分院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同时,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也主要依据其科研能力与成果,对其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成果缺乏系统的考评机制与准则。部分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建设,不能深入实践,深入到酒店行业一线去了解、关注酒店服务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优化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思路

1、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化,所以,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其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较深厚的酒店服务理论知识、较强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必须结合酒店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高职酒店教育是以培养管理、服务于酒店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并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等实践教学目标。

2、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室主要是用来进行仿真实践教学的场所,完善的校内实训条件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校内实训是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的酒店岗位的模拟性实际操作培训。它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要想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市场抢手的酒店行业的人才,学校应当根据酒店行业的发展,增加与当前酒店行业发展相匹配的先进的设施、设备,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功能,以此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并且学校应该重新规划校内实训室,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在校学生的人数,增加校内实训室数量、扩大实训室的规模,并在原有的实训室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种类。

3、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考核激励体系

全面、科学、公平、合理的考核机制是优化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与措施。完善的考核激励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专心科研、认真教学的基础与保障。其不但有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鼓励青年教师树立更高的职业奋斗目标,取得更好的教学成就与更加丰硕的科研成果。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出了吸引一批懂科研,教学能力较强的学术性人才,更应该聘请一些在酒店管理行业取得主要成就的中高级技师与优秀的管理人员走入课堂。将其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酒店行业发展的前景与最新动态与学生分享,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从而增加其自信心与进取心。

四、总结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予以荣誉以及物质上的奖励,从而激发、带动其他教师工作的热情,从而专心于实践教学的进行。优化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满足现代化的酒店服务业对于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

作者:陈燕萍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探析

1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考虑的不是从学校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学校与社会和企业的衔接不密切,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滞后,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校企合作模式不能理解。

1.1企业积极性不高,注重企业效益

酒店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节约成本和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我国绝大多数酒店大规模使用高职院校实习生,一般时间也比较长,且极少考虑到实习生的个人综合发展和锻炼。一方面,高职院校是是培养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动手能力强,更容易融入企业,一方面与正式员工相比,可以不换工作岗位,每个实习生都在一个岗位上熟手顶岗,人力资源成本低很多,如我校到一些星级酒店顶岗实习学生多数一学期,甚至更长。

1.2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有限,校企合作不深入

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不如本科院校,学校师资力量和其他办学条件也相对较弱。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中专或技工学校升格而来,且民办高职院校也不少,这些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较差。就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开设不久的专业,依托的是学校强大的办学力量,但大多数教师刚从学校毕业,缺乏酒店管理企业实践经验,理论和专业知识虽然丰富但实践技能相对不足,直接影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适应性。多数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投入较少,校内实验实训教学比例不高,理论课程教学较多,导致学生对专业认识和实践不够。

1.3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酒店企业和学生的变化,个别高职院校陈旧的教学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酒店企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填鸭式”教学,严重影响学生动手能力。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节省培养成本,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或三年学制中有二年的时间在实习,将人才培养交给了企业,对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严重缺乏,使学生成了企业的学徒工。

2建立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

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相对国外薄弱,特别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学生在理论上不如本科生,动手能力上不如中专生,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因而必须探索如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高职教育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极其重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1转变思想观念,以培养人才为出发点

高职院校和酒店企业在合作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时,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一切从企业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形成良性和谐发展的有机体。首先,酒店企业要秉承“以人为本”,考虑学生切身利益,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学生也需要转变观念和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秉承作为服务行业的酒店管理,是靠提供优质的服务为重的优良传统,加强学习锻炼。

2.2加强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作为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在拥有优秀的合作企业外,关键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以来,逐渐建立多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在校内专业课上理论结合实际演练,对专任教师严格要求,必须研究生以上,具有教师资格证或专业技能证书的相关专业毕业,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也不定时选派专任教师外出机构学习。

2.3加强与酒店企业合作,发挥酒店企业作用

高职院校加强与酒店管理企业合作,在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从酒店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结合企业和学校实际,让酒店企业参与到教学中来。我校做法是成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主管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由专业带头人和企业经验丰富的领导担任副主任,其他专业任课教师和企业管理者担任委员,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方案上,三年的学习年限很好的分配,学生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到边学边练。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业,旅游和酒店业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结合当前实际,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学校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积极与酒店企业深度合作,发挥酒店企业良好的培养平台,共同努力,创建一种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酒店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陈海山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