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将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应用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基于情感支持、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内容的人文关怀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用药依从性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1年用药依从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用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恢复期;人文关怀护理;认知功能;社会功能;预后

恢复期精神分裂也称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指经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症状得以控制,情感、情绪、行为、思维趋于正常的阶段。恢复阶段药物方案对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显性症状,预防复发的效果有限[1]。有报道,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药物治疗方法对诸如自知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性、职业竞争能力等并未显现出优势,而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以关注患者的情感、心理、文化、社会需求为特征,在理解患者、尊重患者的基础上,发挥患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恢复和重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健康更加显效,从而为患者最终回归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2]。为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8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相关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以阴性症状为主,排除癫痫、脑器质性病变、严重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岁~52岁,平均年龄(35.22±4.22)岁;病程3年~8年,平均(5.18±1.02)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1岁~52岁,平均年龄(34.32±4.14)岁;病程3年~10年,平均(5.20±1.12)年。2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人文关怀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开展融入式训练

目的是让患者主动融入日常生活或社会活动。开展诸如烹饪、园林劳作、家庭聚会等个人与集体结合强的活动,或根据其个人爱好开展动手强的活动,如绘画、手工、体育等,目的是使患者与现实世界深入接触,在接触-参与过程中找回自信,进而融入其中,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原熟悉的世界。

1.2.2开展团体心理治疗

目的是帮助患者建立自我认知,进而自我认同、自我激励,可开展的内容有社交训练、自我松弛训练、户外活动等。其一般程序是形成多人参与的团队—“我是什么样的人”(自我介绍):—“家人如何看待我”—常规性人际交往训练(自信心训练)—我所处的现况(过去、当前和出院后)—开展户外活动(互动游戏)—认知重建。训练频率保持1周1次,1次1h,注意帮助提升社交技巧。

1.2.3开展人文关怀指导

运用人文关怀理念充分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求,给予患者所需要的关怀,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心理健康宣教及行为指导,引导家属学会理解患者,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倾听患者心声,尊重、关心、体贴患者。增强患者对生活的掌控感,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愿意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1.2.4开展人文教育

开展疾病本身以外的人文知识教育,如法律知识、伦理道德、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等,帮助患者多元化地认识世界、社会和身边的人,达到情感教育和健康宣教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总分30分,≥26分正常,得分愈高说明认知能力改善越好。②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得分越低说明缺陷状况改善越好。③对患者出院后1年服药依从性情况进行随访评价,分为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和不依从。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Р<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3个月的MoCA、SDSS评分比较

2组患者护理前MoCA、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个月2组患者MoCA评分上升、SDSS评分下降,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比较

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依从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难点在于大多数患者不能明显改善社交及认知功能缺陷,缺乏具备重返社会的基础。据相关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面临社交障碍问题,突出表现是表达技能弱化、处理问题能力差等,达不到重返社会的基本条件。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的不同之处在于,恢复期阶段患者的精神症状、情感及行为等得到了有效控制,患者的情绪、思维总体上相对正常,因此对于外界的介入不会形成明显的抵触,甚至表现出接纳、理解和顺从等平和状态,基于该阶段的护理应以心理干预为主,实现诱导性护理。临床心理学认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在心理层面表现出两种极端:一种是积极正向性,即对未来充满乐观和自信,认为自己不用继续用药;另一种是悲观消极,将眼前现实、未来及社会、人际关系想象得很复杂,表现出消极悲观,严重者有潜在的自杀倾向。无论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均凸显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人文关怀护理指向的是更具个体化和深入内心层面的心理、情感、社会的干预,通过人文关怀护理,呼应患者渴望身心回归的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是逐渐培养其人际交往的心理素质、再学习能力,进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3]。融入式训练是人文护理的切入点之一,通过开展参与式活动,导引患者进入团体活动中,在团体活动中获得自信,唤醒对原熟悉世界的认识,也是重建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团体心理治疗其实是融入式训练的延伸,旨在通过团体心理训练,帮助患者建立自我认知,进而自我认同、自我激励。运用人文关怀理念使医护人员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护患充分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根据患者需求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及家属对药物错误的认识及消极态度,从而提高其服药依从性[4]。而人文教育是围绕社会伦理、价值观、人生观等人文知识教育,帮助患者忽略源于精神分裂症形成的对人或事的不良认知,重塑正确的观念,建立其积极阳光的心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MoCA、SDSS评分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更能有效地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提升其社会功能。1年后随访,观察组依从率达到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表明人文关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树立积极正向的心理认知,对康复治疗大有裨益。综上所述,实行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强化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用药依从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彭伟,何汝冰,刘艳萍.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4):29-30.

[2]周志勇,周堪清,潘桂香.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9):106-108.

[3]马明芳,邵灿.人文关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5):891-893.

[4]王娜.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18(37):244.

作者:吕品 单位: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