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服装表演中的创新运用

民族音乐在服装表演中的创新运用

服装表演是具有良好美学价值的艺术产物,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能有效提升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共情能力。一方面,服装表演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类型的服装产品,掀起一定范围内的审美风潮,进而带动服饰消费提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借助灯光音乐、舞台布景等元素强化模特的服装诠释度,实现服饰文化传播和艺术审美共情。因此,将民族音乐应用于服装表演中,能有效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审美取向,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由霍美霖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服装表演基础》一书,立足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实际,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全面论述服装表演的特点、类型、专业素养、训练内容等,并详细分析服装表演音乐,清晰阐释服装表演音乐的基本风格、素材选择以及软件应用等相关内容,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服装表演基础》全书共包括八个章节。第一章系统梳理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服装表演的发展历程,依次展示服装表演的玩偶表演、模特巡演、服装表演会、模特经纪公司、服装会等变化过程,并结合中国近现展史,梳理服装表演在中国的演化过程。第二章从理论层面出发,深入分析服装表演特点,包括再创造性、传达性、时尚性、综合性、科技性五个特点,并详细介绍促销类、类、赛事类、学术类以及娱乐类服装表演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围绕服装模特相关内容展开论述,从用途和年龄两个维度,阐述服装模特的类别构成,并结合模特外形,阐述服装模特对身高、五官、肩颈、三围等身体条件的要求,同时探讨服装模特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第四章详细论述服装表演音乐的制作过程,涉及音乐素材收集归类、音乐选取配制、音乐软件应用。第五章主要阐述服装模特的形体训练,包括准备训练、热身组合、地面训练、把杆训练、器械训练五部分。第六章从转身、步伐、定位等方面,论述服装表演训练内容。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介绍服装表演模特面试和职业拓展。结合本书可知,民族音乐作为服装表演中辨识度较高的构成元素,凭借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化风格,能营造特定的舞台氛围,充分彰显服装表演风格特色。因此,将民族音乐应用于服装表演是体现服饰文化特色、展现舞台表演审美艺术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民族音乐在服装表演中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描绘性功能。民族音乐能借助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通过不同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创造,将直观的视觉体验转化为抽象化的听觉感受,使人们深刻感受到自然景物的动态美。因此,在服装表演中,具有描绘功能的民族音乐能有效激发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实现听觉感受向视觉印象的巧妙转化,从而使受众沉浸在特定的表演情境中,感受不同服饰与音乐的碰撞融合。以描绘自然景物的民族音乐为例,这类音乐大多以大自然为描绘对象,借助轻柔舒缓的音乐旋律传达不同自然景物和风光的美好,同时也需要考虑地域文化差异,体现南方的细腻婉约、北方的豪迈奔放。比如,藏族经典民歌《格桑拉》以花的名字为歌名,通过欢快灵动的旋律,传达出藏族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氛围,常用于藏族服饰表演中。

其二,渲染性功能。在服装表演中,虽然视觉化的服装造型呈现是主体部分,但并非唯一元素,还需借助背景音乐烘托来增强模特与服装的鲜活感,使服装表演舞台更加具有动态美感,从而引发观众与表演主题之间的情感共鸣,深入理解服装表演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而民族音乐具有较强的写意性,能实现良好的情绪渲染效果,营造浓厚的主题氛围,从而触发听众的视觉想象,将眼前景物和心中意境联系起来,实现服装表演的情景交融。比如,温婉轻柔的《茉莉花》能营造出江南水乡的诗意梦幻氛围,适用于古典风情浓郁的旗袍类服装表演场合。奔放激情的《赛马》能烘托出北方大草原的刚强雄浑感,凸显强化服装面料质感,适用于蒙古族服装表演。

其三,情感性功能。音乐是寄情于景的艺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抒发主观情感,实现情感交融和思想交流。民族音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象塑造、意境传达等方式引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从而作用于内心情感,产生特定的情绪感受。在服装表演中,服装模特受特定民族音乐的渲染与触动,充分表达内心情感情绪,并融合服装自身特色,展现出富有层次与内涵的表演艺术,使服装表演更加立体生动。同时,观众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下,既能强化服饰表演的视觉冲击,也能引发内心情感共鸣,深刻理解服装设计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获得良好的视听体验。民族音乐与服装表演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组合关系,需要结合服装表演节奏、服饰面料廓形、服装色彩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使二者在时间空间上更加契合,加强整个表演过程的生命力和艺术性。具体来说,民族音乐与服装表演的融合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成功的服装表演不仅需要时间维度上的契合与连接,也需要空间上的呼应与流动。在T台上,服装模特穿着不同样式的服装进行循环式表演,给予观众多元化的艺术美感和视觉感受,使观众在时间流逝中不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同时,音乐产生的听觉感受,带动观众将眼前的视觉冲击转化为特定的情绪感受,使音乐与服装表演的时间维度相互统一,强化服装表演的艺术效果和感官刺激。从空间视角来看,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抽象化的听觉艺术,本身不具有明显的空间感,但通过与服装表演进行融合,可有效增加自身空间感,凸显服装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这是由于服装面料、材质、造型等因素都直观可视,具有浓厚的空间性质,能有效激发人的想象和联想,从而使民族音乐更加丰满立体。此外,民族音乐在服装模特走位过程中,使音乐的空间传递范围得到充分扩散,进而产生一定空间属性。

其二,节奏与旋律的统一。在服装表演中,民族音乐不是独立存在,而是服务于服装秀场、服饰造型等多元主体,通过营造良好的舞台表演氛围,加强服装表演的风格特色和艺术内涵。其中,音乐节奏是将不同强度的乐音按照一定规律组合排列而产生的特定音乐律感。通常来说,民族音乐节奏具有一定板腔体曲式,通过简化压缩或者加双加花等方式推动音乐旋律变化发展,具有较强的古典气息,同时又汲取西式音乐的和声特点,有效加强了自身的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在融入服装表演时,民族音乐节奏符合服装模特的台步频率以及服装本身的风格特点,而不是仅为烘托现场氛围而存在。比如,现代风格的时装表演,需要轻快律动的民族音乐;古典风格的服装表演,可以选择节奏舒缓、旋律柔和的民族音乐。基于上述分析,民族音乐在服装表演中的应用既需要符合服装秀场主题风格,也要采用良好的音乐编排技巧,增强舞台艺术感染力和氛围营造力,架构起服装表演与观众之间的情感沟通桥梁。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其一,结合服装表演风格选择相适宜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作为服装表演的背景元素,不能一味追求动人的旋律或者强烈的节奏感,而要符合服装表演主题和服装设计特色,以加强服装秀场的整体性和一致性,起到良好的衬托作用和气氛烘托作用。比如,职业风格女装服装表演,应着重凸显成熟知性的女性魅力,选择节奏稳定适中的民族音乐,营造简明轻快的舞台氛围;运动类服装表演则需呈现活力四射、阳光清新的舞台效果,选用节奏紧凑、旋律活泼的民族音乐,以增强舞台动感,达到情绪感染的效果;旗袍类中式服装表演应营造浓厚的古典风情,选择节奏舒缓、旋律优雅的民族音乐。总之,相比于传统的秀场音乐,民族音乐在服装表演中的应用应注重曲调的轻吟浅唱、韵律的柔和缓慢,创设出含蓄庄重、自然大方的舞台效果。

其二,挖掘服装的文化气质与古典韵味。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风格多样、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能有效彰显民族服装的设计理念和文化价值。为此,在举办民族类服装表演中,可以选择多种民族乐器进行现场演奏,营造古朴精致的舞台氛围,使观众在优美动听的民乐中感受民族服饰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意义。比如,汉服类服装表演通常会运用悠扬深远的琴声作为背景音乐,传达中华文化含蓄优雅、底蕴深厚的审美特色,对观众具有良好的文化感染力,使其能深刻感受到汉服背后的历史文化意蕴。服装表演不只是展示服饰造型元素的创意,更重要的是传达不同服饰背后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从而强化服装本身的厚重感和价值意蕴。而民族音乐与服装表演的融合从听觉、视觉两个维度,触发观众情感思维,将外在的审美体验升华为深刻的文化感受,实现文化与艺术的高度统一。总之,民族音乐作为服装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机械化套用或者简单搬用,而要结合时代审美特点和服装主题风格进行创新改造,以保证服装秀场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凸显服装本身的艺术感和文化性。

作者:洪雅楠 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