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探思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探思

【摘要】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是指中国传统的各种音乐,以及以传统音乐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其他音乐,主要包括传统器乐合奏、民族乐器独奏、协奏以及民族声乐等内容。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中国民族音乐最早产生于黄帝时代,无论是形式还是意境,民族音乐都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受西方音乐的影响,我国传统音乐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多数人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正确认识。建设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既是弘扬我国传统艺术的形式之一,也是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就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展开讨论,同时分析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渠道。

【关键词】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

民族音乐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是不同民族文化下人类活动的缩影,是各民族人民艺术审美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经历史的洗礼,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音乐体系,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加强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向世界展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在与世界多元的音乐文化交流与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持续发展。无论是民间歌曲还是民间歌舞音乐,都是各民族人民生活的缩影,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如何围绕民族音乐文化的核心不断发扬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建设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体系仍需竭力探索。

一、传统民族音乐的几种类型

(一)民间歌曲

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迸发出灵感,从而创作出民间歌曲。民间歌曲更多地记录生活现状,是经历过几代人口口相传保留下来的精髓,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同人的改造和创新发展,形成现在的民间歌曲形式。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民间歌曲已有30多万首,可以说民间歌曲是中国音乐艺术的基础。相对于专业创造的歌曲,民间歌曲的创作者是劳动人民,演唱者也是劳动人民,除具有娱乐功能之外,民间歌曲更多饱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体验,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表达的集中表现。目前为大众所熟知的《茉莉花》《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西口》等都属于典型的民间歌曲。

(二)民间歌舞音乐

民间歌舞音乐融合了民间舞蹈和民间音乐,是我国最早的传统民族音乐之一。民间歌舞音乐在形式上可以分为民间歌舞和民间乐舞两种形式,其更多展现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以及各地区人民的精神面貌,民间歌舞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1]。我国民间歌舞音乐的伴奏主要有打击乐和丝竹乐,汉族典型的民间歌舞有秧歌、花灯、花鼓等。无论是器乐伴奏还是歌唱部分,民间歌舞音乐都展现各地的民歌小调。相比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表现力增强,音乐篇幅扩大,带有一定的故事表现性。目前熟知的歌舞剧形式就是在民间歌舞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三)民间器乐

民间乐器是辅助人民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其大多来源于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过程,如吹管乐器笛、箫,弹拨乐器琵琶,拉弦乐器二胡,打击乐器鼓、锣等,经过后人加工和再造形成独特的民间器乐。民间器乐可以分为器乐合奏和器乐独奏两种形式,民间器乐的主要乐种有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山东鼓吹等等,大众熟知的《琵琶行》《二泉映月》都是中国民族器乐的代表曲目。

(四)民间戏曲音乐

民间戏曲是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殊形式,不同地区拥有自身的戏曲类型。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开发离不开民间戏曲音乐,此类型的音乐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历汉、唐、宋、金四个朝代之后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民间戏曲音乐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艺术类型综合而成,种类繁多。剧种众多的民间戏曲既是最古老的音乐文化之一,也是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文化。

二、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

(一)民族性

民族性是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特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特点,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共同组成多彩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2]。各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代表各地区人民的性格特征和生活方式,例如:维吾尔族音乐表现维吾尔族人民热情、友善的性格特征,江南音乐集中表现江南人民柔美的特征。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更强调意境,通过虚实结合、动静相依,体现各民族独具的魅力,表达不同民族的音乐技术和音乐修养。

(二)本土性

本土性是指传统民族音乐是在中国本土形成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族音乐又是各地民族文化的体现,是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俗造就的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中华文化的多样性造就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各少数民族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中,创造了民族音乐文化,也造就了多彩的中国文化。无论是民族歌曲还是民间戏曲都承载各地的声调、腔调,部分歌曲甚至利用方言音韵来表达情绪,在美化处理音色和旋律之外,更多地体现了各地区的音乐思维。

(三)和谐性

传统民族音乐在历史的洪流中没有失去和谐性的特征。和谐性是指劳动人民在创造音乐时的集体行为意识。举例来说,《春江花月夜》中有许多段落在最后运用合尾方式,展现劳动人民团结协作的行为意识,这也是民族音乐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涵。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创作出和谐的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在表达音乐的方式上也体现出中国人民含蓄、内敛、忍耐的品性,在变奏和起承转合之中,持着天地之性情。

三、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

传统民族音乐经历不同时代逐渐发展成一种世俗文化,但随着多元文化的日益汇集,不同的社会意识、不同的民族文化都在我国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固有的传统民俗音乐文化[3]。流行音乐、爵士乐的出现使当代年轻人更倾向于了解西方音乐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许多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被冷落在角落。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逐渐缺失,造成我国文化走出去之困境。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原有的地方民族音乐文化受现代生活和社会意识的影响,无法传承和创新,传统民族音乐文化难以承继发展。

(二)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

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既有利于促进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学习,也可以让年轻人在喜爱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传统音乐的创新,给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时代元素。传统音乐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1.借鉴优秀音乐艺术形式。建设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从丰富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放大民族音乐的文化特色两方面来进行。通过对优秀音乐文化的借鉴,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可以融入民族性和时代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的音乐文化理念,学习西方优秀的音乐结构,在旋律、语言上保留浓厚的地方特色,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此外,在建设完整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体系时,可以采取现代科技化手段记录和保存民族音乐文化,通过音乐书籍、音乐CD等音乐艺术的衍生品整理和完整收录各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让民族音乐文化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下去。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需要在遵循传统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在保留原生态本质特性的前提下适应时代的需求。在建设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以保护为主、创新为辅,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一面特色旗帜屹立于世界文化土壤中。2.民族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融合。特定的社会族群拥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和习俗,在传统音乐文化中也有一致性和认同性,在建设民间音乐文化体系时还需要加强各民族人民的情感联系,形成音乐体系下的内部凝聚力,向世界传达我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在当下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民族音乐应该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年轻人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力群体,因此,在建设民族音乐文化时,需要融入当代年轻人的社会生活,结合不断变革的生活生产方式,打破传统民俗音乐落后的结构关系,将民族音乐融入人们的精神娱乐生活中。通过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和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达到传承与创新的目的。例如,可以在广场舞活动中加入民间歌舞艺术元素和民间音乐元素,创编具有民间特色的广场舞;还可以在社区内举办传统民间戏曲比赛,利用民族音乐文化增强邻里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比赛过程中创作属于自己的民间音乐,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3.民族音乐与教育事业的融合。教育事业关系到人才的未来发展,在其中融入民族音乐的教学活动既可以培养人才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可以使民族音乐文化系统地传承与创新[4]。目前,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要求民族音乐必须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时代性。因此,在编排民族音乐教材、组织民族音乐教学活动时,需要重点学习音乐课程的种类、民族音乐的特性和民族音乐的传承精神,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合理编排民族音乐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民间戏曲、歌舞等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学习,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传统民族音乐,了解传统民族音乐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成为民族音乐弘扬和创新的使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民族音乐在中华文化的映衬下焕发着灿烂的光芒,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经过历史的沉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洪流中,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需要抓住改革与创新的机会,紧跟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潮流,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弘扬与创新,建设更具特色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许涛.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J].黄河之声,2019,(21):15+17.

[2]朱晓斐.新农村文化建设下我国民族音乐的适应研究——评<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J].中国食用菌,2020,39(02):30.

[3]熊旭.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1):106-111.

[4]王现,王跃.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03):20-21+27.

作者:张颖 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