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专业传媒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新媒体专业传媒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具有综合性、时兴性、实操性等特点。本文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对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教学实践内外部条件及社会实况驱动要求出发,探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新思路并提出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强化学科创新内核教育、互联网思维贯穿教育实践等几点看法。

关键词:网络与新媒体;新文科;人才培养

一、引言

“新文科”建设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作为新闻传播类新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展所需,顺应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而产生的,其在新闻传播类专业中具有时新性、实践性等特点,探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思路对于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文科”建设的内涵

“新文科”这一概念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率先提出,是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新文科不同于传统文科,在以广博深厚的学术视角、学术积累为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素养训练。重在改变传统文科的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重视知识体系的交叉融合,致力于如何更好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技术去实现新文科的发展。

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现状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泛,理论方面要扎实掌握传播学,同时还必须具备文学素养,实践方面要有信息网络数字化媒体应用能力,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创意点。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完成实际项目。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内地方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不完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时下顺应市场需要的新兴专业,2010年教育部首次组织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申报,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湖南师范大学等八所高校招生。经专业名称修订,2013年本科专业招生目录中不再有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3年开始招生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高校28所,2014年开始招生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高校20所,2015年批准招生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高校29所。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历史较短,在全国缺乏完整的方法论指导,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向、考核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局限性。此方面问题在地方高校尤其突出。同时,诸多地方高校于近几年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专业师资仍存在学术型导师与实践型导师结构不合理现象、实践型导师中各专业实践方向导师结构不合理现象、部分课程培养师资力量空缺现象等。在信息化时代,不少高校教师没有紧跟时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主动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再加上教学内容的枯燥空洞,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信息化时代,多数高校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互联网+”为高校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仅有极少数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性使用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大多数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课堂讲解方式,没有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二)专业实操具有迭代特点。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融媒体”理论应运而生,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融媒体时代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该培养综合性应用型的人才,但是高校对整体课程缺乏系统性安排,存在片面性,课程与课程之间并没有融通性,这显然不符合融媒体时代的融合特点。我们应该抓住融媒体的融合这一特点,改变单一片面的传统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变化,及时与学生分享当下新兴媒介,运用多种知识手段来完成各种作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就业导向依托于互联网媒介平台,而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介平台的不断兴起,其各具特色的平台特点要求学生专业实操综合性、创新性全面发展。

(三)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碰撞。互联网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较,信息传递和获取更加便捷、更加丰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教学环境的限制,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要改变当下的情况,可以借鉴互联网思维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先演示一遍实践项目,然后学生再跟着实践操作一遍。在互联网思维下建立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多样化的,教师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和平台,结合线上线下教学,产生良好的互动,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此视域下,理论与实践环节的失衡与断层问题是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关注点。

(四)缺乏与多学科的多向联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交叉学科较多的专业,它涵盖了传播学和网络与新媒体的知识结构。人才培养要求掌握的能力较广,比如传播规律、市场规律、互联网业和数字传媒业运营等等,能够将综合的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执行能力。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各个高校所开设的课程略有差异,其中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图像采集与制作、广告学概论、网络广告等课程大部分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都有开设,这些课程和艺术设计有所关联,然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美术设计基础,和专业美术生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不能以美术院校培养学生的标准来培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如何培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艺术素养和如何上好设计方面的课程,需要结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以及结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其他课程来实现多学科的多项联动进行教学改革。

四、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在新文科背景下建设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一方面,大部分地方高校的老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工作,缺乏在新媒体行业工作的经验,另一方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术型教师较多,技能型教师较为缺乏。首先,高校应该定期展开实践进修,鼓励教师去一线媒体单位学习,让教师把当下最新的技术带入课堂进行教学。其次,各高校也可以定期邀请国内外新媒体行业精英来校进行演讲,培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最后,教学过程中设备资源的不足问题,学校可以和新媒体行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操作平台。

(二)强化学科创新内核教育,灵活教学载体、形式。当下媒体产业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过分夸大“形式”的价值,忽略了“内容”的作用。然而内容是媒介文化影响力的主心骨,没有实质的内容,只有形式的空架子是很难让新媒体行业保持最核心的竞争力。各类媒介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优化更新形式上的技术,内容上却没有与时俱进,抄袭模仿较多,导致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忽视了从内容刺激观众。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需要加强学科创新内核教育,注重媒介“内容”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以“内容”为中心、灵活使用各种媒介载体的能力与意识。丰富教学载体与形式,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高效、高质课堂。

(三)互联网思维贯穿教育实践。充分的了解好互联网产业自身的特点并使得它可以运用于实际,综合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实现的深化和提升。为了让传统基础教育课程重点内容与互联网核心要素两者的配合更为深化从而得到提升,可以在充分的了解好互联网产业自身的特点并使得它可以运用于实际的前提下,综合利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这一目标的具体实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互联网+”的新概念开始走入传统课堂的教学上,这一课程体系所培育的人也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利用所学拥有立足之地,除此之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趋势下,课程自身的也要调整未来方向的规划,加快战略转型步伐。互联网产业的特点讲述在学堂内容中出现更多频次,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对“互联网+”环境有初步的了解、满足所需要求,适应互联网所制定的规则,对于未来创新创业的实现拥有更多的把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搭建教学场景,完善教学任务,结合移动互联技术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满足行业需求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入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依据不同课程性质,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性教学。发挥课堂内外的答疑环节对及时反馈和解决学生问题效用,构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拓展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的优势。

(四)跨学科的多维能力助力。高校要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要冲破学科边界的枷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完成交叉学科之间的融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可以联合人文学、社会学、信息技术学等各学科的教师和教学方式,通过相互探讨,合作分工来完成各种实际项目,实现跨学科的多维能力助力。这不仅仅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知识水平,同时在实训过程中还能强化学生的实践与知识运用能力。通过多种学科教师与各个学院之间的协同合作,这样不仅能促进各类学科的综合发展,更能打破学生硬性思维壁垒,形成全局化、国际化、综合化、科学化的创新性思维创造能力。

五、结语

综上,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下必须与时俱进,融入“新文科”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海燕.跨学科协同教学——密歇根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新动向[J].湖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

[2]蒋维西,杜萍.“互联网+课程”理念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山西:教学与管理,2016(31).

作者:刘金圆 单位: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