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范例6篇

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

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现代工业 印刷科技 发展趋势 机遇和挑战

引言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是指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不同的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让人产生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它包括了图形、动画、图像以及文字等。而在听觉上则包括了语言,音响、音乐等,它不仅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我国印刷工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印刷工业工作效率,使得印刷传播科技更加生动活泼,有声有色[1]。本文将以多媒体技术为起点,分析当前我国印刷科技的发展趋势,分析多媒体技术下我国印刷技术受多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综述如下。

1 印刷工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流行,DTP、CTP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印前数字化的实现,并且整个印刷流程的数字化也已经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印刷流程数字化的同时,传统的印刷技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生存空间。在数字化发展大趋势下,必须大力推进数字化流程,传统印刷要和多媒体技术建立有机的融合。即使在多媒体革命的今天,纸张仍然是最优越的媒体之一,由于人们的习惯以及生理等,使得纸质媒体的作用不会受到削弱。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只是让人们多了一种认知世界的手段。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印刷业跨国合作也越来越多,新技术等在印刷工业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 印刷科技的发展趋势

从印刷媒体技术发展时代来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时代,即模拟、模拟+数字以及数字时代。全面数字化、整合生产技术成为了我国印刷科技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印刷科技的发展正从“模拟+数字”向数字时展的过渡时期。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化潮流的推进,印刷媒体技术发展趋势具有以下体现,具体如下:(1)数字化工作流程与JDF共存;(2)CTP技术在印刷工业中飞速发展;(3)数字打样技术以及数字因数技术的的不断融合。(4)自动化、全能化以及喷墨技术的广泛使用等[2]。

3 印刷媒体享受多媒体带来的机遇

随着我国高新信息技术的演进和应用,社会正朝着多媒体方向发展。印刷业为提供媒体的主要行业之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媒体技术下可以将印刷产生概括为两个简单的事情,(1)将印刷原稿的东西转化为数字资/资产;(2)数字资源/资产通过适合的方式转化为人们需要的产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印刷传播科技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印刷属于多媒体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媒介的主要形式从声音到手写文字到印刷又发展到现在的多媒体,在每一个转变中,原有媒介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成为了新媒介的一部分。而印刷和多媒体的关系也是如此,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印刷技术中必将推进印刷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提高印刷作业水平和效率,尤其在印前。印刷数据的数字化使得印刷和多媒体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为印刷开辟了新的前沿和发展导率。印刷主要是进行文字、图像以及静画信息的处理,通过数字化能够将其储存其中使得声音和动画等结合在一起。信息的数字化、多样化、网络化等都为我国印刷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4 印刷面临多媒体的挑战

多媒体技术在促进印刷传播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新的挑战,其主要冲击主要体现在多媒体出版物上。印刷媒体主要是将纸张作为介质,而多媒体的出现将出版物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它的革命性的意义不可轻视,它不是纸质印刷媒体的延伸,而是一种新型的出版形式。信息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等使得传统印刷出版业不可避免的受到有力的冲击,对我国印刷业、印刷观念以及印刷市场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3]。

结语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印刷的生产方式,我们不仅要在本位上要求更快、更好的生产,还应该善于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印刷传播科技中,善于将文字、图形以及影像信息融入印刷传播科技中,促进印刷传播科技和多媒体技术的更好融合。

参考文献

[1]肖洋,谢红艳.数字时代中美印刷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1,6(3):54-63.

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媒介融合;传播特征;优势;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6-0049-02

20世纪80年代,媒介融合的概念首先被提出,并简单地被定义为将原属于同一类型的媒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此,美国艾·浦尔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传媒经济学》的作者喻国明教授这样理解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作为中介,将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作为传输手段,运用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并且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加强了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从而导致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1]。

近几年中,新传播科技与新资讯媒体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并普及,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新媒体对媒介环境乃至社会环境正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媒介融合的发展进程也被大大促进了,并涌现出了众多以媒介融合为基础的传媒集团,通过不同媒体之间的资源重整与优势互补,生产出融合型的信息产品,从而达到了单一媒体无法企及的传播效果。应该看到的是,本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呈现出媒介融合的新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媒介融合也逐渐开始加强重视。综上所述,研究媒介融合的优劣势以及发展前景是非常必要的。

一、媒介融合的传播特征

当前,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体现为以下两种:一是跨领域的整合与并购。即通过组建大型跨媒介传媒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媒介技术的融合。联合新旧媒体技术,从而形成新的传播手段以及全新的媒介形态。以下是媒介融合的主要传播特征:

(一)新闻业务等的资源共享

媒介融合打破了媒体之间的限制,整合了各类不同形式的媒介,并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新闻采编流程。首先,集中力量采集新闻素材,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将共享的新闻内容制作成文字、图像等,形成风格迥异的新闻产品,以不同的媒体平台相继传播给各自的受众。相同信息根据不同的媒介产品将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资源共享、节约成本、加速传播。既扩大了市场,提升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又有利于打造交互媒体的品牌效应。

(二)数字化的新闻载体

媒体发展至今呈现出边缘淡化与相互融合的传播形态,这与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传媒科技与媒介融合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将成为各个媒体平台共同存在的形式,最终实现“媒介大融合”,出现集多种媒体形式于一体的全新数字媒体平台——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等媒体都将数字化并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之上[2]。

二、媒介融合的优势

(一)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和更加便携的应用

媒介融合搜索功能中的搜索结果更加清晰和准确,这是由其多媒体特性决定的。搜索的结果将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并能进行评级分类。

媒介融合的便携功能主要体现在媒介终端上,媒介融合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标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与时刻都可获得任何目标信息,而这依赖于媒介终端向更轻巧便捷改进。

(二)传播结构优化,服务个性化需要

媒介融合的发展使受众从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参与信息传播过程,传播的广泛度提升,受众和媒体之间的没有了清晰的界线,受众更加主动地参与评论、传播、反馈和分享。媒介融合使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以任意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信息,不受时间、地域等因素限制,极大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三)传播效果强化

受众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因媒介融合提升,受众的积极参与使得信息的接收和记忆变得更加简单便捷。同时新媒体能够获得更更准确、快速、及时的用户信息,有利于媒介受众定位和传播策略的调整,极大地改善了传播效果。媒介融合的信息传播同时运用文字、图片、音像等多种媒介形式,可以使人们通过不同的媒介渠道在同一时间认识客观界[3]。

(四)实现内容决定形式的优化传播

传统媒介在传播信息的时候,受众是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其实,信息本身才是传播过程的主体,而传播信息的内容恰恰受到了传统媒介传播形式的制约。媒介融合不同于传统媒介的地方在于,它充分使信息传播的内容变成了传播活动的主体,实现了内容决定形式的优化传播。媒介融合突破了传播信息内容的境界,使媒介成为为内容服务的真正传播载体[4]。

三、制约媒介融合发展的因素

(一)缺乏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政府并没有放开对传媒产业的管制,传媒产业仍没有统一规划,其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竞争机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管理机构不统一。在我国当前的政策体制中,并非所有媒体都有新闻采访报道权,特别是在跨地区、跨媒体的采访时,除少数中央级的媒体外,大部分媒体仍受到诸多政策的限制——网络媒体中的绝大多数没有采访报道权,不可兴办刊物、杂志和电视台;报纸虽然有采访报道权,却不允许办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都使得我国新闻媒介融合深入、多样化的发展和探索得到了抑制。

(二)传统媒体管理落后

目前,报纸、电视、电信、广播等传统媒体虽然都形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产业链条,管理体系逐渐完备,但内部管理落后、整合能力缺乏。就我国初步构建的媒介融合的媒体组织来看,多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媒介融合的基本框架,仅呈现了操作层面的初级融合,而没能实现产权融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

(三)缺乏全能型优秀人才

媒介融合对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新闻采写的“多面手”被更多的需要,这就是说,对同一报道内容,他们要同时为平面媒体、电视广播以及网络媒体提供各种类型的报道。这就要求媒介从业人员在掌握新闻业务知识的同时,熟悉电脑和网络知识并能综合使用文字、图像、视频等传播手段;从业人员在完成采访任务的同时,还需及时进行文字报道以及视频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由于没有良好的培养制度,目前极其缺乏能够适应多媒体报道工作的“全能型”新闻人才。

四、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

在我国,尽管媒介融合现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充分体现出特点和优势,我国政策和媒介环境中众多因素仍制约其发展,但纵观全球视域,媒介融合呈积极走向,我们应在积极预测其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基础上,改变束缚其发展的消极因素,优化其发展进程。

(一)新旧媒体的内容融合

媒体内容的融合,即分属不同媒体形态的内容生产、交换和消费平台,利用数字和网络终端,逐渐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内容融合”产品。在信息时代,传统媒体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掌握大量的信息,然而传统媒体自身却难以对规模化的信息进行充分的生产和传播;作为新媒体的代表,网络技术的先进优势将大规模的内容生产变为可能,但资金的缺乏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内容的高度融合势在必行。

(二)媒介融合趋向于多元化

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更新和体制改革的深入,媒介融合将涉及更多相关产业,媒介产业融合形式在信息产业并购和信息产业战略联盟的主导下更加多样化,将进一步打破电信业、计算机业、大众传媒业的技术壁垒,并趋向跨地区的媒介融合。媒介跨媒体、跨地区的融合,以及媒介产业和其他产业跨行业的多元化融合,改变了媒介的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极大地增强了媒介的影响范围和作用力,使得媒介经济得到有效增长。新型的媒介融合以此为基础,将更加注重开拓新的赢利模式。另外,当媒介发生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融合后,会大大增强垄断势力,媒介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形成,使得节目创新得到更多资金的支持,节目种类和媒介言论都将更加多元化[5]。

(三)关注低成本运作与人性化服务

媒介融合使媒介尽可能为信息消费者即受众提供“一站购齐”式的服务。这成为媒介融合的动机之一,同样也是媒介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消费中,现代受众对信息的获取渠道、传播途径以及信息附加值等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受众可以享受到媒介融合所提供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和全方位解决方案,这又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产品的制作成本,提升了规模效益。媒介融合的趋势从当前来看是“三网合一”——融合现有的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广播电视网络,逐渐形成一个包括数据、音频和影像在内的所有业务的、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并依赖全数字化网络设施的支持,将电视、电脑及手机有机融合,为受众提供信息人性化服务的“三网合一”,如手机电视、手机报纸等将给受众带来更加快捷、便利、舒适的服务[6]。

参考文献:

[1]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高寒.论新媒介时代的媒介融合[J].才智,2011(28).

[3] 张乔吉.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融合走向[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0(3).

[4] 周志平.媒介融合时代下的编辑素养研究[J].编辑之友,2010(10).

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范文3

答:我最近关心的医药营销传播话题有:药品及大健康产品最佳的定位与传播策略如何与时俱进;如何获得稀缺的媒体资源(优秀新栏目、频道、植入机会、互动大型选秀活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分化;媒介效率递减的应对策略;其所以出现这些困惑与思考是因为我们的钱花得越来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且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媒体分众化趋势加强,媒体聚焦越来越难了。

2、 请谈谈2012年令您印象深刻的医药行业营销传播事件?

答:一是甄嬛传的植入式广告;二是行业事件网络的推波助澜、微博互动的加强;二是《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为代表的选秀生活类栏目的火爆;三是央视平台把药企赶出央视圈(行业内有人说是医药行业放弃央视,我到认为是医药产品的需求刚性,导致不可能销售规模无限制做大,最后结果只能是被市场规模无限大快下品和其它行业招标处更高的价位被挤出,也就是被央视赶出。)

3、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影响下,医药行业的发展态势如何?

答:医药行业的永远的朝阳产业,但是新医改和政策限制却对药品零售行业一直是利空消息,导致医药零售产品和医药零售零售产业处于转型期,不得不转型经营大健康型产品,我的提法是“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健康到药店”,大健康产品涵盖面非常广泛,可以是药品、食品、保健品、器械、药妆、功能性饮料等。

4、 近年来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医药电子商务也被人们认为是未来 发展的趋势,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答:医药电子商务和其它行业的电商一样,是未来趋势之一,因为80-90后人群是网络一代,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他们对网络电商的模式是认同、接受、参与的,他们认为那是很自然的事情,药品销售当然也不例外。

此外,有了网络后,人们的购买行为就多了搜索、看网上评价和评论与分享。这是传统购买行为中没有的。因此的重视电商,得电商优势者得天下有一定道理。

5、 在广告投入上,作为医药行业一直都很保守,侧重于电视、户外等传统媒体,而今年以来开始了互联网、视频等方面的尝试,甚至有些企业在新媒体上投入上千万,2013年,新媒体将成为医药行业营销的重要途径。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答:作为尝试是可以的,但是最为首选媒体还不是很合适,主要看你销售的是什么产品。一般来说,互联网接触人群是年轻人多,中老年人少,中老年人大多没有整天挂在网上的习惯,也不会从网上购买药品,而药品的主力消费人群一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身体健康,较少消费药品的。因此笔者不看好大规模的网络药品广告投放。

对于适合年轻人需要的药品,如眼镜保健、运动、健美器材等产品,选择网络为主要媒体,则未尝不可。

另外从影响深度广度来看,电商广告目前影响力还没有建立,而电视广告尤其是央视、卫视的权威性、到达率、可信度都远远高于网络,网络乱象和网络诈骗是2012年末这段时间国家政府部门和央视重点曝光和引起法律介入的领域,这些网络诚信和混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广告的可信度,同时网络广告的审批的监管也存在出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我觉得网络广告不得不介入,但短期内还不是主流。

6、 您认为,2013年医药行业营销传播工作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答:监管政策的越来越强,产品定位和USP口号越来越难确定;由于做OTC品牌需要大资金,中小企业涉足的越来越少,因此广告噪音也少了小一些,这反而对于有实力的OTC企业是好事;另外一个方面,由于基药制度制约,没有参与招投标的基业,则转型做OTC市场,一些品种的竞争则会越来越激烈;此外,对于优质媒体资源的抢占也将越来越激烈和显示企业的媒介企划与公关能力和企业的实力了。

7、2013年医药改革将进一步深入,在您看来,医改将给医药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答:新医改把医药市场重新划分成三大块:或者说药品市场营销分成三大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大医院市场:永远是新特药的天下,依靠产品力和医生医院利益到位来驱动;第二个卖药的方向是药品零售市场,即OTC市场。是OTC品牌产品和大健康产品品类的天下,依靠大众品牌驱动和药店高毛利驱动;第三个卖药的渠道是新医改才产生的政府买单的市场,也就是政府主导和政府招标采购的第三终端基层医疗市场,是基药的天下,需要按照政府意志进行招投标工作。

8、在您看来,2013年医药行业在营销上将出现哪些趋势?

答:大概有一下十大趋势

趋势一:基药市场必将快速增长,基层医疗市场的药品销售随着新医改的强烈推动和政府投入的增加,必将宽容和逐步成熟;

趋势二:第一终端大医院市场随着新医改也会有所变变化,比如实施处方集、实施按病种付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家等。

趋势三:OTC市场将出现三个新形象:一是大量的品牌企业开始重视主流百强连锁的作用,开始成立KA部门,学习与零售药店打交道的方法技巧,开始理解连锁药店行业发生的极速变化和他们对自己生存与利益的诉求;二是一些中小企业继续以给连锁贴牌和高毛利主推的方式,取得生存机会;三是基药市场没有抓住,连锁药店市场也没有抓住的企业,将丧失生存机会,被迫关停并转。

趋势四:随着新版GMP的强制实施,一些没有营销能力的企业,将会主动选择退出市场。

趋势五:是药品广告审查将趋严,但不会不让OT从产品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因为这违反《药品法》,药品法规定OTC产品是可以做大众媒体广告的;同是违反《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还违反国际惯例;最重要的是违反公众利益和公众对药品知情权;对于新医改来说,不让OTC产品做广告也违反国家利益,小病到药店是医改鼓励的;最后,这也违反政府执政理念与责任,问题多说明监管不力,和有人花钱可以得到犯法广告批文,更需要加强监管。

趋势五:健康产品日渐成熟与普及趋势、药企强力进入

趋势六:越来越多的处方药企业进入OTC市场趋势

趋势七:由于媒体分化和媒体购买价格趋涨,OTC品牌塑造难度增大趋势 ,塑造的媒体分化与新媒体介入趋势(互动、植入、微博、炒作等趋势)

趋势八:OTC产品在基层医疗结构的退出趋势

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媒体时代

一、媒介融合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媒介融合的概念

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2、媒介融合渗透具有现实条件

首先,不同媒介各自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而媒介融合有利于缺点互补。作为最传统的传播媒介――报纸,它的传播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文字为主,图片作为辅助手段,这就要求受众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广播、电视虽然融合了声音、画面在里边,但是对于技术的依赖比较重,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媒体之间的融合,互相弥补彼此之间的缺点,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媒介融合提供了资金、技术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的在媒介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这为媒介技术的不断突破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此外,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发生,都带来了媒介工具的巨大发展。有了不断发展的媒体技术作为支撑,集各传统媒体优势于一体的新媒体不断问世,客观上适应了媒介融合的趋势,同时也为媒介融合趋势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再次,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也为媒介融合提供了政治上的支持。美国首先于1996年颁布《电信法》,放宽了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制的限定,并打破对媒介种类的限制和隔绝,允许电话公司参与有线电视市场的节目竞争。2004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了新修订的《广播法》,允许进行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电信公司韩国SK电讯通过开展卫星DMB业务进入广播领域。

最后,信息传播的小众化趋势为媒介融合提出了要求。从历史的角度看,媒介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小众到大众,再向小众回归的过程,手机短信的发展就印证了这一趋势。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必须在信息来源、传播方式、表现形式等方面做出调整,以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

二、媒介融合的分类

1、内容融合

指分属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媒介形态生产出来的内容,利用数字技术,形成跨媒体和跨平台的使用。依照不同的承载体又可分为文本、图片、语音等具体形式。未来的蜂窝移动通信网、计算机数据网、广播电视网的共同发展趋势将是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等内容资源的共享,由此带来传统媒体的文本、图像形式向数字形式转变,从而催生出新的数字内容生产形态的产业,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亦提供了转型发展的契机。

2、网络融合

指原来不同形态的媒介产品传播渠道的融合与互联互通。在我国,网络融合主要指“三网”的融合,具体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媒介融合的基础需要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兼容与共享,它的实现必须基于主导领域的技术实现,而“三网”就是核心的和最大部分的技术基础领域。

3、终端融合

终端融合是媒介融合最终得以实现的载体,它整合了网络资源和内容资源,是二者的集成端口。融合后的终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能满足消费者即时即地获得、消费各类信息的需求,并按需求将集成后的服务通过终端载体的技术支持提供给用户。现阶段,媒体终端平台主要指“3C”的融合,即计算机、通信、电子消费终端产品的融合,具体运用和表现为IPTV、手机媒体、平板电脑等终端形态。

三、媒介融合的路径

1、借助新的媒介形态

媒介融合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新的媒介形态借助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从早年的博客、播客,到后来的社交媒体、视频分享网站、微博,到如今的微信、LBS等,媒介形态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2、重视客户端

从早期的“报网合一”“台网互动”到如今的新闻客户端,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平台不是补充,而应该被赋予与媒体本身同等的重视。

之所以强调客户端,是因为其蕴含着丰富的战略含义。客户端可以拆分为“客户”和“端”两个词,客户意味着受众,端意味着新的接受方式。媒介融合的一个重要趋势即是移动终端的发展。无线网络的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移动终端上网,比如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APP商店成为争夺移动用户的另一个硝烟战场。很多传统媒体也在此过程中推出自己独特的APP,比如手机新闻客户端、移动广播等。

强调受众本位,是要为受众提供最合适、最人性化的阅读模式,不断开发让受众满意的新形式,方便受众接受信息。强调内容为王,是因为不论新闻媒介的形式演进成何种,优质、独特的内容永远是稀缺资源。

四、媒介融合的作用及影响

1、对新闻从业者的影响

媒介融合对新闻业务的操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新闻从业者所具备的素质也发生重要的变化,除了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认为一个合格的新闻从业者还应具有以下两项能力:

一是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全媒体时代下,新闻工作者的技能不再局限于采、写、编、评或者拍摄的单项技能中,而是应该变身“全能记者”,熟练掌握最新的媒体技术,包括采集、剪辑等多项技能。二是从网络中发现热点。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解网络,才能第一时间了解社会生活的热点,并发现新的新闻线索。同样,一个新闻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局限在网络上,而忽视了生活本身蕴含的新闻价值。

2、影响媒介生态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唱衰传统媒体的声音一直存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美国著名杂志《新闻周刊》印刷出版自己的最后一期,在2013年,《新闻周刊》全面转向数字版杂志。数字版的《新闻周刊》仍然采用订阅的模式,并通过平板电脑和网页版的阅读工具。在《新闻周刊》之前,已经有多家百年大报宣布停刊,改为电子出版物。与报刊心有戚戚感的是电视媒体,据调查,目前北京地区的开机率已经降到30%。

另一方面,积极转型的传统媒体彰显着自己的生命力,如美国的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将博客的特点和新闻媒体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提供博客群形式的新闻报道,在美国颇具影响力。

总之,媒介融合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它的未来必将会产生新的面貌和形式。无论是整个传媒行业还是其中的媒介工作者,都要熟悉媒介融合当前的态势和规律,并对未来做出大胆的预测。(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常颖,黄理俊,万明.英国“三网融合”发展分析与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10.

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范文5

第四代电子杂志是相对于第一至第三代电子杂志的概念。它是以数字化代码方式存储,借助Internet传递图文、声像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在本地或远程读取使用的连续出版物。它在视觉上保留了平面杂志的目录,用电脑技术营造出翻页的逼真效果的同时,基于宽带的内容和集Flas、视频短片和背景音乐、声音甚至3D特效等各种效果于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则令其完全摆脱了传统杂志的束缚,可通过浏览器直接在线阅读,使之具有了更多的互动性。

第一至第三代电子杂志虽然是无纸化线上发行,省去了印刷这道“工序”,但其新闻生产还多是在内部消化完成,比如第一代电子杂志多是由传统纸质杂志直接将自己的纸版内容照搬到网上。本质上是开辟了网络这个第二发行渠道,第二代电子杂志则是传统媒体收集整理某一集合信息,本质上是传统媒体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生产的“新闻包”,可见,前几代电子杂志虽然跨出了媒介融合的步伐,但融合度还十分有限。

有学者指出了媒介融合的四个趋势性特征:多媒体信息在同一平台上能量互补、各类媒体之间的能量交换、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信息能量交互和外部产业对传媒业的能量支持。本文认为,趋势性特征即媒介融合的正在进行或未来发展方向,下文将依据上述趋势性特征,分析我国第四代电子杂志的特征。

特征之一:实现多媒体信息在同一平台上能量互补

这一特征体现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为第四代电子杂志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了多媒体信息。第四代电子杂志多媒体编排手段和内容表现形式,代表了媒介融合的一个基本层面,即媒介业务形态的融合。第四代电子杂志的多媒体化特征十分明显。它将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有机组合起来,从受众需要和市场需求出发,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和编排。多媒体化是各种传统的单一媒介的内容汇聚到一个平台后的自然结果,是对单媒体业务的继承与革新。多媒体内容是对单媒体技术与资源的一种重组,更是一种创造性的结合。第二层面为第四代电子杂志将收集到的多媒体信息集中到一个平台上进行能量互补。媒介融合是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的,具体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媒介互动,即媒体战术性融合;第二层次是媒介整合,即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第三层次是媒介大融合,即不同媒介形态集中到一个多媒体数字平台上。以Xplus为代表的国内专业电子杂志网站就是这样一个多媒体数字平台,它们将采集来的信息,在统一的数字平台上进行数字化加工与制作,网状的数据库资源为这些信息的能量互补提供了保障。

特征之二:开展各类媒体间的合作与互动

各大电子杂志专业网站都与国内传统媒体有着或深或浅的合作关系,许多传统媒体也愿意利用电子杂志平台商日趋成熟的发行渠道和庞大的用户群。如时尚传媒集团旗下的《时尚芭莎》(《时尚Cosmo》《美酒与美食》《男人装》等都与POCO等专业电子杂志网站签订了合作协议。

特征之三:鼓励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信息能量互动

第四代电子杂志出现发展的根本背后推手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受双方的交互性大大加强。过去的大众传媒一般是将信息推向(push)受众,而现在受众则主动地从海量的信息中拖出(pull)自己需要的信息,主动权向受众方向转移了。可以说,互联网传播者是受众服务方式改变的先行者。我国第四代电子杂志汲取了互联网服务理念的精华,注重与受众的深度互动。

媒介融合的大趋势,还带来了一个重要的产业性变革,即信息的生产线已由传统媒体延伸到其他相关行业,如电信业、IT业。信息生产不再是传媒业的封闭作业过程,而成为技术行业提供基础平台的全社会各个行业参与的生产过程。由于手机、PDA等接收终端的加入,通信产业在第四代电子杂志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学科改革;应用型人才

一、媒介融合对新闻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新技术推动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融合成为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新闻传播业对自己所需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1.“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知识结构具有复合性,不仅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第二,专业技能具有复合性,除具备新闻采写、拍摄、编辑等专业技能外,还要学会使用现代传播技术和传播工具;第三,思维和能力具有复合性,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的结合,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结合;第四,专业的适用性方面具有复合性,不仅能够胜任大众传播业新闻采编工作,还能够快速适应媒介产业的经营管理、网络媒体的信息整合与多渠道传播。

专业的大学新闻教育作为培养新闻人才的主渠道,面对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课程体系,培养与媒介融合相适应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新闻教学理念变革成为历史必然

从新闻传播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已成为必然。媒介融合的勃兴引发传播领域的一场革命,社会发展和传播实践活动日益丰富,新闻传播学知识与理论的创新呈现越来越明显的跨学科特征,新闻教学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牢固树立跨媒介、跨学科的新闻教学理念。

另外,在媒介融合新形势下,新闻学教育教学应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按照不同媒体种类设置专业方向、仅培养服务于单一信息传播平台的新闻工作者的模式。新闻教学须在媒介融合趋势的指引下,既着眼于学生的学业,也着眼于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克服教育教学滞后性的弊端,真正将学业与就业贯通,培养“一专多能”的跨媒介应用型人才。

二、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单一,融合性不强

目前,我国的新闻学科基本上开设新闻、广告、出版、广电四大专业方向。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泾渭分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只对自己主攻方向的一种媒介比较熟悉,对其他媒介的学习和研究不够成熟。而媒介融合后,新闻传播业需要的是能熟练运用多种媒体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和编辑,这种人才既要能掌握全面的媒体技术,又能够快速组织合适的语言为报纸写稿,为电视台拍摄新闻画面,还要能及时为网站提供新闻。

面对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现行的新闻教学理念与实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在增设新媒体方向相关专业的同时,还要牢固树立媒介融合的理念,注重多种专业教育的融合。

2.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性

为新闻业界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新闻学科兴起的缘由,培养适应当下社会发展和媒介生态的新闻工作者,是应用型新闻学科教育的目标方向。当下国内的新闻专业教育大多仍停滞于课本、课堂、课题的“单向度”教育,与日新月异的媒介融合趋势脱节。各高校的新闻学科教学相互模仿,而非从当下媒介单位对新闻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来审视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闻学科教育与新闻工作实践相分离。在媒介融合日益加强的趋势下,重视新闻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是新闻学科改革的必经之路。新闻学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走出课本,走进媒体环境进行新闻实践的专业人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新闻工作者不能只是“写稿匠”,而应具备更加广博的知识、完备的技能、丰富的人文情怀和良好的业务素养。

3.师资力量薄弱,与媒介现状脱轨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学科教育改革亟需一批学科知识更加丰富,专业技能过硬,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基础,跨文化的思维基础,跨媒体专业工作基础,适合并能融入新媒体发展潮流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新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但目前我国的新闻教育师资队伍仍然存在知识与能力结构不完备、不能与媒介融合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尴尬问题,高校师资力量与媒介现状的脱轨是新闻学教学改革不得不正视的“短板”。当下许多高校新闻学科教学队伍中,都存在着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或者经验相对滞后的情况。培养和提升新闻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重新思考并确立新闻学科专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鼓励更多专业教师进入媒体单位研修,引进一些具备丰富传媒经验的资深媒体人,为新闻教育“源头”注入更多活力,是助推新闻学科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科教育的必要之举

1.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新闻实践能力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信息的采集效率和更新速度大大提高,不同的媒体集中在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上,这对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今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出现“三栖记者”(《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记者刘志强),这标志着跨媒体、全能型记者的出现是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必然。而“三栖”或只是开始,未来的新闻发展趋势将会愈加多样化。针对媒介融合的新趋势,我们应该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在丰富和发展学生新闻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新闻实践案例和专业实践培养相结合的“一专多能”的全能型的新闻人才。

2.改革课程设置,满足媒介融合需求

在媒介融合趋势影响下,信息生产及传播效率进一步提高,“公共新闻”前景表现得更加清晰和突出,这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由单一的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者,向新闻信息的分析、解读乃至应用指导等多维推进。

新闻学科课程体系改革应该与锻造具有媒介融合意识的新闻工作者对接,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高的采集和分析辨识信息的能力等综合素养。为此,在新闻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该兼顾新闻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个领域的素质培养。开设必要的通识学科教育,如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与传统新闻学科教育的核心课程(采、写、编、评论、摄像)等相结合,力图通过课程设置改革,整合课程资源,培养能够满足媒介融合趋势要求的新型新闻人才。

3.“引进来”“走出去”,“双引擎”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生产单位,由原来的单一媒介平台向多媒介平台的媒体集团方向发展,具有多种媒介技能的复合型新闻人才成为媒体行业的必然需求。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具备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其适应不同媒体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需求。

新闻信息不再只是为某一媒介服务,而是为各种媒介载体提供信息服务,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媒介融合趋势信息生产和传播的素质,应该具有图片采集、文字编写、视频录制等一系列新闻制作能力。这种“全能型”的媒介人才培养,不能仅仅依靠高校课堂改革来实现,更需要通过与媒介平台的合作来达成。因此,高校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媒介从业人士加入应用型新闻学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引导教师和学生到各种媒体参加实践锻炼,通过学校与媒体间的合作或联合,新闻教学和传媒业界的共同努力,把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新闻生产传播相结合,实现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雯.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变革试论“融合新闻”及其挑战[J].国际新闻界,2006,(5).

[2]蔡雯.媒介融合趋势下如何实现内容重整与报道创新――

再论“融合新闻”及其实施策略[J].新闻战线,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