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艺术设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本文以多维实践平台为依托,针对其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设计实习等内容,浅析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新思考,提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形势与新途径,探索艺术设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思路。

【关键词】

多维实践平台;艺术设计;实践性;创新能力

引言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强,以现实市场为依托,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专业。实践性是整个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而多维实践平台通过以课程设计为基础,综合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内容,以导师工作室为跳板,结合项目引导,联系校外艺术设计研究所与实习实践基地等各方面循序渐进地培养运作机制,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实现创新创造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课程教学与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与其他专业教学相比有着它自身的独特性与特殊性,需要以实践教学为改革创新点,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在教育观念、教学制度、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创新。学校应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引导和培养,从设计基础课程开始,对课程的实践性进行分析和优化,研究每个教学单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层次引导,在整体规划中加入实践性内容,从创新思维训练开始,让培养目标到教学实践环节,都紧紧围绕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设计

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创新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根据设计基础教育的定位,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针对本学科专业课程实践内容进行分层设置,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三个方面逐步深入实践内容,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中国美术学院的三大构成课程改革,对三大构成教学进行综合,以二维和三维实践内容为切入点,对课程重新定义和改进,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启迪学生的设计思维,使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并在不同的课程单元由浅入深地加入系统的创新思维训练内容,如开设不同阶段的具有创新创意思维的课程,加强专业教学与创新实践的课程设计,制定好课程理论与创新实践内容比例的教学计划,训练学生的想象、思考、创新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自主、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更新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断的设计实践中积累经验,探索新知识论证新知识。

(二)实验教学

校内实践中心与实验室是学生开展设计创新的场所,是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服务的基础平台。加大校内实践中心与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是积极开展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艺术设计创新实践教育需要的硬件保障。通过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实践实验制度设置,不仅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创新实践空间,更能够整合设计教育创新资源,拓展学生创新活动能力,激励学生在课程教育教学安排的基础上,大胆交流和探索新思想、新认识、新发现,激发学生团体的创新热情和潜能。此外,校内实践中心与实验室也是进行艺术设计竞赛训练的有利场所,借助学科专业竞赛机制和竞赛平台作用的发挥,把学科竞赛内容融入到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赛训相结合。学生通过竞赛将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根据参赛要求、参赛时间、评选依据等,以创新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参赛中,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不断的实验实践探索,根据个体特长特点的差异也需要团队协作,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作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二、设计实习与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的最终成果将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现实社会的设计发展息息相关。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通过设计实习实践,直接参与到设计生产环节,解决实际问题,将在不同程度上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以及学生对设计生产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一)导师工作室

以导师为指导,以工作室制度为规范的设计教育培养体系中,设计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特长特征和个性发展,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素质、不同创新性能力,强调专门的项目引导,使设计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工作室在设计教学的同时,以制定的模拟现实项目或现实商业设计项目为依据,将社会课题引入,使普通课程教学转化为项目教学,教师依据课题项目分阶段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并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项目分工分组,让学生明确方向、准确定位,做有实际价值的训练,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在大胆的创造与客观实际需要中不断磨练融合,并不断接受现实项目要求对设计作品的信息反馈与修正,达到符合现实项目要求的效果,最终使创新意识现实化,创新性得以实现真正的社会价值。

(二)艺术设计研究所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艺术设计研究所推动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的艺术设计资源,采取互惠互利合作模式,与行业交互,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使艺术设计创新实践教育与社会、经济、产业紧密相结合,使校企以及学生能够真正地在产、学、研过程中构建利益共同体,形成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强大整体。学生由此走出了校内的小圈子,在校内专业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在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时,明确认识到创新设计是形成投入生产的实际设计项目。并在与相关企业、科研单位交流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将学到的设计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科研技术成果,一旦被认可还将获得一定的回报,如奖金、专利权的归属等,形成学习需求与工作需求相结合的状态。使校企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学校与企业、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求的差距,学校也能够按照现实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专业教学进行反馈和合理的调整,也加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毕业后的社会竞争力。

(三)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是实现学生与社会融合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完成基础设计课程、专业课程等之后,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推荐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深入到了社会与现实中,直接参与企业设计实践项目,从与企业沟通开始,到具体创新设计实践,以及设计生产实施全程跟进,了解最新的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和设计技术发展动态,把所学知识与真正的设计实践相结合。通过校外实践,学生可以看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在设计过程中对自身的设计创作也有更深刻的体会,并形成独特的切身感受和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艺术设计创新应用型人才。

结语

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与运作,旨在有效保障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的深入,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更好地提高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有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上逐步开发实施对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前进道路中,应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多层次、多元化的多维实践平台上,发挥艺术设计学科的艺术修养、创新思维和设计技能,以设计实践为实质,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准的人才。

作者:周鑫 严斌 汤小胤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注释:

*本文为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艺术设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现》(批准文号:桂教高教[2013]28号)(项目编号:2013JGZ204)。

参考文献:

[1]胡显章,曹莉.艺术、科学与文化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陈沫.浅谈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