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一、现代社会人才类型分析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以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为主,人才能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现代社会人才类型的评判标准,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能够认识到当下社会发展局势,了解发展规律;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利用所学改造世界,实现自身价值。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当下社会需要学术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其中,学术型人才能够更好发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对其进行理论研究;技术型人才则可以利用学术型人才的理论研究,将之更好应用于改造世界当中,实现社会发展目的。

二、应用技术性型人才的分析

我们将能够应用技术手段,或是改进、创新技术的人才,称之为应用技术性型人才。目前就应用技术性型人才的发展情况来看,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早,并且设置专门的教学机构进行应用技术性型人才培养。就拿美国来说,以高等技术教育的形式进行培养,并且制定了科学类、工程科学类、工程类和工程技术类四种类型的学士学位教学计划,而工程技术类正是以实施高等技术教育为主的。工程类教学与科学教育的形式一样,依旧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其教育模式也是大同小异,与当下教育现状相差不多。例如专科教育以技术为导向型,其教育的学生多以工作为导向;本科教育则注重理论研究和技术发明;研究生则偏向于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相关专业的技术创新,以期更好服务于社会发展。

三、艺术设计人才的分析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主要包含: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艺术设计与传统艺术门类不同,它是一门综合性较为广泛的学科,体现了设计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艺术设计上造诣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天赋以及创新能力的掌握。在艺术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者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其审美标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将自身审美观点融入到艺术设计中,并且使之与大众产生一种审美共鸣,这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发展极为重要。有关艺术设计的看法,多有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艺术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它的服务性。因为艺术设计是一种对现实事物的创新表达,通过设计者的装饰,让原本的物体更具备美感,并将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改变,从艺术的审美角度对事物进行包装和改造,让人们对本来事物的喜爱程度不断加深。

(一)对我国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反思

就目前我国技术型人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专业性的技能人才主要由中专院校培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不断提升,高职教育渐渐成为技术性人才培养的摇篮。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应用技术性型人才”这个概念进行分析,第一,从并列关系来看,二者是从属关系;第二,从技术层面来看,应用技术是技术型人才的一个方面,技术型人才更注重全面发展,不单单具备一种应用技术。所以,“应用技术性型人才”是指两种人才的培养。但对应用技术性型艺术人才来看却又是另一种概念,设计区别于一般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设计方案从面世开始就注定走向过时,只有不断的更新才能保持其自身的价值,由此可见培养应用技术性型艺术人才既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同时也要有实践技术的能力,所以在培养的方式上要区别于一般的高职院校。

(二)如何培养应用技术性型艺术人才的一些观点

针对艺术设计这种特殊的学科来说,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设计缺少创造力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设计的魅力也在于不断的创新,带来惊喜,所以绝对不能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来框住学生们先天的想象力,学生们接触的框架比一般人要少很多,相对约束的也就少,一旦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框架,随之也会框住他们优秀的想象能力,没有大胆的想象也就没有如今的科技,对于刚开始接触设计的学生,他们的作品可以没有精致的做工或者周全的设计方案,但绝不能没有大胆的想象,在与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完全可以弥补技术性的缺陷,技术可以逐渐的积累。有时学生会问,老师这样做可以吗?笔者建议学生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学生们在应试教育下已经变得不敢想象,如果在一个高等设计院校内还是受到同样的教育,那在未来的设计中也难有很好的作为。应用技术性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很多陈旧观念的束缚,如果高等院校的教育者自身不能够摆脱这种陈旧的模式,那么试问这些教育者们又怎么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如何不断输送给社会的血液?输送的血液应该是新鲜的,而不是陈旧的,否则社会发展的脚步会减慢,甚至会停滞不前。教育者面对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更是要教好学生。

作者:吴健 王忠恒 单位:辽宁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