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建筑及文化景观设计探研

传统村落建筑及文化景观设计探研

摘要:柏石崖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南部,该村现隶属徐庄镇,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村落位于嵩岳脚下,受嵩岳文化影响,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文章通过归纳柏石崖村落的自然景观、建筑景观、人文景观现状,并以该村文化背景为基础,针对村内建筑及景观进行维修与设计,最终实现传统村落整体的活态化保护与更新。

关键词: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文化景观;景观设计;嵩岳文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传统村落在当展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和地域景观的保护工作已深入开展[1]。将地域文化元素引入村落景观设计中,发掘村落地域文化、定位村落景观发展方向,是传承与发扬村落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对提升村落整体落风貌与居住环境舒适度意义明显[2]。

1村落地理位置及概况

1.1地理位置及文化地理区位分析。柏石崖村位于嵩山脚下,该地区为嵩岳文化核心。环嵩山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嵩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环嵩山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均属于各个朝代的政治中心地带,更是文化交流和主流文化的产生地。嵩岳文化具有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开放性、基础性的特点,这也使得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在历史发展中积累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多彩的文化表达形式(图1)。

1.2村落概况。柏石崖村始建于清朝时期,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14年被郑州市公示为历史文化古村,当年12月被列为第三批部级村落。2016年1月22日,柏石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方医院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村落景观现状分析

2.1村落景观现状。柏石崖村的四周呈现闭合形式,山水互相围绕并且植被十分茂盛,翠竹苍柏交相掩映,秋天硕果累累。村子被山沟划分成两部分,石拱小桥又将山沟两边的居民连接在一起。山群四周是互相环绕的,这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溪流,将东西两侧分开,山式比较平坦的地方可以开发成农地,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耕地条件,当地居民可以自给自足。柏石崖村的显著特色是将成排的石头堆砌成挡土墙,一些挡土墙用来保护河流,一些是为了保护庄稼,也有一些被用作房屋建筑的基础,用途多种多样。按当地村民所讲,村内石砌的挡土墙是当地居民一块一块拼凑起来的,甚至有些村民开玩笑地说这些石头是夜以继日地堆砌起来的。另外,村内有较多竹林,3棵古树,村内石墙、石巷及砖石建筑较多,还有3座石桥,分别在村口、村中心和村尾。

2.2村落建筑现状。村落建筑主要是临近溪流并且依靠山群而形成的,平地的建筑主要是脊梁式房屋的建筑风格,主要依据山体箍窑洞。每个窑洞的形态都是不相同的,并且分布形式也错落有致,这就形成了比较特殊的传统村落样式。但因年久失修,有些建筑损毁比较严重。2.2.1建筑形式。柏石崖村的居住屋落主要形式是正房、厢房、倒座相结合,还根据院落的不同功能进行分类。根据统计数据,柏石崖村的房屋布局格式可以分成6种,这些类别的局部形式风格迥异,其内部构成也完全不同。2.2.2建筑墙面材质。对柏石崖村的整体箭镞材质进行分析可知,其主要分成六大类型:石砌、红砖、石砌+青砖、红砖+水泥、红砖+石砌、瓷片+水泥,其中,石砌屋的建筑占数量最多。按照当地村民的介绍和说明,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一般选择在河流周边进行房屋建设,但是由于后来建造的房屋越来越多,房屋开始逐渐向外分布,这也就形成了目前这种房屋排布方式(图2)。2.3文物建筑保存现状柏石崖村现存的文物建筑有49个,院落有16个;窑洞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单层平顶,一种是两层建筑,其下层为窑洞式,上层为梁架结构带屋顶,其中,单层平顶窑洞建筑有9个,两层建筑有3个。柏石崖村文物建筑整体保存较为完整。现存建筑单体大部分仍有居民居住,保存环境较好,但由于居民的不当修缮,文物本体真实性一般(图3)。

3村落景观价值评估

3.1历史与艺术价值。柏石崖村是一个位于山区且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文化古村,仅从建筑年限分析,柏石崖村古建筑群属于不可多得的古建筑文物。柏石崖村古建筑群作为北方并不多见的红色文化古建筑群,这些建筑对于研究明红色足迹极具价值。柏石崖村建筑整体色彩是以天然的石材和青砖为基调的,整体呈现暖灰色,淡青色的砖石更是给人以十分内敛和含蓄优雅的感受,这种暖灰色可以让人感受到平静祥和。色彩的整体配合参照中华民族一直主张的含蓄和中庸思想。初去柏石崖村,弯弯曲曲的道路尽头,炊烟袅袅,当地人安静地在这里生活,民风淳朴,夜不闭户,村落与大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感觉。

3.2实用价值。柏石崖古建筑群均使用一定规格的砖瓦,很多的砖瓦为了和房屋建设相匹配,在外观和材料上和一般的砖瓦是不一样的,每一处院落都应该设有一套专属的体系。对于所有建筑都应该在原本的基础上选择木质门窗进行设计,屋顶一般选择的是坡屋顶和平屋顶。房屋一般是单面开创并且进洞的门较小,开间宽敞这样是为了有足够的采光,窑洞进深较大,冬暖夏凉。院内地面逐层增高。这些坚固的建筑群虽然没有得到很好的修缮,但是依然能屹立不倒,显示了当时建筑高超的技术,极具科学价值,对于现代建筑具有相当高的参考意义。柏石崖村的古民居建筑群大多采用当地的原材料,充分体现了当时民居建筑的原始质朴,是一座独特的原始建筑艺术宝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柏石崖村本身就很具有文化研究价值,八路军豫西抗日支队在徐庄地区活动,当时战争十分残酷,伤病员急需救治,由于柏石崖村落优越的地理位置,八路军豫西抗日支队在柏石崖村落设立了后方医院,这对于研究红色文化来说,价值可见一斑。

4景观设计分析

4.1设计理念。柏石崖村景观设计理念应着眼于过去、现在和将来,保留村落原来的历史风貌与建筑风格,考虑村民现在对景观的利用率,长远考虑该村的景观设计,使其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把建筑和自然环境串联起来,充分利用山地空间特征,布景应有层次。柏石崖村在嵩山脚下,位于嵩岳文化的核心区域,要把文化引入景观设计,把山村气质与崇尚自然的道家文化加入景观设计中。整体环境整治按照“一村、两心、三线、四区”这4个侧重点,“一村”是指一个村子的整体景观具有前文所提及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两心”是指前文提到的历史遗存保护再利用与重现的设计理念,着重保护村落两片文物建筑群,分别为村落中心历史文物建筑群和村落南边历史文物建筑群;“三线”是指村落游览的三条线路,一条是村落核心区历史文物建筑片区游览,一条是该村落自然生态环境游览,一条是年轻人旅游和文创线路,体现了前文提出的继承与创新的设计观点;“四区”是指把村子分为4个功能片区打造,每个区域主题不一样,分别为历史文物建筑区、新建建筑区、文化旅游区和自然生态区,保护古路桥、古井、树藤等历史环境要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图4)。

4.2建筑修缮。历史建筑的维修工作一定要在基于原物并且不作大的建筑改造的前提下进行,修缮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而不是为了改造和创新,所以修缮工作一定要尊重原建筑物。对于一些新建造的建筑物,一定要考虑这些建筑是否和周边的环境相适应,还需要真正遵循让历史重现的建筑效果[3]。这就要求对柏石崖村落建筑物的历史与现存状况进行更加仔细的研究,充分感受这些建筑的文化内涵,将这些建筑的建筑风格与现代化建筑相结合,寻找出更加合适的建筑风格。在建筑重构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建筑特色,要求这些传统建筑可以更加和谐有趣,创造出更加融洽的文化氛围,这样可以使文化被赋予新的生命[4]。在整体建筑形式上还是采用明清建筑时期的主体建筑风格,将其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建筑元素提炼出来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这些元素也会给观赏者带来不一样的观赏感受,并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明清建筑风格(图5)。

4.3环境提升。环境整治后的风貌与景观设计总平面布局图6所示,在村北入口加入村名墙,增加入口引导效果,并在该位置的河道处设置叠水溪流,突出入口水景景观。进村之后,增加西侧露营区和水景荷花塘。到村中心区域,修缮后的历史文物建筑群景观会增加村落历史文化氛围,感受村落历史和了解村落文化。石拱桥、古井和“过江龙”古树是村中心的一个重要景观节点,能更好地突出传统村落的韵味。村中心南侧的红军医院旧址,是该村红色文化的重要体现;周围还有竹林与广场,可以作为人们的交流空间与观景平台,还设有篝火广场,满足年轻人活动需求。村落南侧有桃林、民宿,满足人们更好体验乡村生活。

5结语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以“自然-文化”“有形-无形”为依据,将文化景观作为文化遗产的必要补充。由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在于将地方文化更好地传承,文化景观就具备了地域性,文化景观类型也有了区分[5]。柏石崖传统村落,一个村落的文化景观,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它的名片;记录了它的前世今生,也承载了先人的建村智慧。对村落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多元的学术价值与美术价值,让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村落的历史文脉。

作者:韩韦吾 单位:郑州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