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概念范例

课外阅读概念

课外阅读概念范文1

毫无疑问,文学圈是核心概念。根据丹尼尔的描述,笔者以为其所说的“一小群”与当前英语课堂上的小组类似,一个小组的成员即可成为这一小群学生(当然也可以是课后自由组合),“读一本书”保证了这一小群学生能够围绕同一个话题进行“深度研讨”“,圈”即“群体”,是学习的主体体现。课外阅读是文学圈在本研究中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情形来看,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能力提升更多地发生在学生课后的英语意识与英语交流上。但第二语言的学习又决定了学生不大可能有一个良好的英语交流情境,而文学圈恰恰可以提供这样的情境。这样,将文学圈与课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可以利用前者促进后者的情境,从而在理论上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亦为实践奠定基础。

二、精设步骤,是文学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用的途径

有了上述的理论基础,具体到实践中,文学圈又应当如何应用呢?笔者通过研究,寻找到了重要步骤。一是基于共同爱好,共选一本书,共建一个组。在学生进入初一时,笔者就注意帮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基于文学圈的思想,笔者推荐学生以《悦读联播》作为阅读材料,并根据自己的朋友圈去初步形成阅读圈,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建立的阅读圈中成员的英语学习能力进行调整,让阅读圈成为文学圈。这样,通过一本大家都愿意阅读(这一点很重要)的书,将文学圈形成。二是围绕一个话题,从文学解读的角度深入阅读。笔者以为文学圈是离不开对文学的研读的,尽管初一学生能力有限,但这样的要求可以给学生培养一种意识。从英语行文特点的角度去阅读,去理解,然后在文学圈内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就不只是浅显的“读”的层次,更能抵达理解、运用的层次。值得强调的是,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局限于学生理解后再交流再应用,因为语言有一个特点,即其有可能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三是教师适度介入。课外阅读从时间角度来看,发生在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之外,但其与课内学习应当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学习。基于这一考虑,笔者在学生的文学圈当中发挥着指导的作用,尤其是《悦读联播》中概括出来的二十多个话题与中学英语学习有不少一致的地方,那么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泛读、精读,并且由教师适当点拨与提醒,就能有效地为课内学习提供前置性铺垫或后置性重复。总体来说,只要保障了以上三个步骤的衔接与完整,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从而使得文学圈能够成为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有益途径。

三、反馈评价,是文学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用的保障

还有一点必须着重强调,那就是对文学圈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时的反馈与评价。事实证明,完全自由的课外阅读,作用是不大的,至少指向性是不强的。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文学圈方式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对其提供反馈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方式的指导。以《悦读联播》为例,其图文并茂,而初一学生的注意力还不那么容易集中,因此学生在“圈”中阅读并交流的时候,往往重点难以一致,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的阅读提供指导,告诉他们重点是什么(一般是英语语句及其蕴含的英语表达习惯),图片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主要是形成表象、增强记忆)。根据笔者的经验,这样的指导持续一个月左右,就能让学生形成习惯。二是阅读内容的指导。由于是课外阅读,学生不可能得到太多的指导,如任由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有可能形成的是一个机械学习的过程。而如果教师能够在研读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给学生在阅读内容上形成一个方向上的指导,则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事半功倍。比如说读《悦读联播》时,每一个主题的指明,及其与课内学习可能的联系点等。

四、结语

课外阅读概念范文2

一、多重读写教育观:新媒体时代的创新型读写教育观

多重读写教育观(Multiliteracies),源于199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市举行的语言教育研讨会,是“新伦敦学派”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近年来,在信息通信技术和教育要求方面的进步已经改变了“新伦敦学派”最初提出的多重读写教育的概念,因为学习者面对的是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既是社会、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和对差异的承认,也是各种数字技术在学习中的介入和融合。因此,多重读写教育观是指要运用新数字技术和当代设计理念,帮助学生运用多重模态表征形式,即多种多样的表达和交流媒介,包括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符号系统,超越传统纸质媒体的局限,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以适应变化和创新。

二、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培养读写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但学校在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读写素养方面仍存在问题。第一,大多数学校都缺乏课外阅读反馈系统。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少数学校会存在反馈系统,而在少数存在反馈系统的学校里课外阅读反馈系统大多数又是线性的。从评价的角度来讲,这种线性的反馈系统可以被界定为“终结性评价”。显然,终结性评价与阅读过程是分开的,终结性评价的反馈系统是阅读过程最后的一种管理工作,是一种回顾性判断,它对进一步阅读学习几乎没有直接作用。读写素养与我国研究较早的读写结合理念不同,它更多地关注阅读行为,强调的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所以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线性的“终结性评价”是不符合读写素养的培养。第二,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运用“说教式教学法”。这种方法通常配合教师自身经验对考点的判断使用,且在考前集中复习中适用率较高。但这种方法的适用受制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程度的有限性,所以教师在使用“说教式教学”手段将阅读文本的重点进行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后,仍然存在部分学生的不理解。新媒体时代,根据世界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创造”是读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要摆脱“说教式”的灌输,培养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主动知识创造。第三,技术探索存在滞后性,教师和学生缺乏数字化的阅读思维和方法。目前绝大部分课外阅读教学依旧固守传统课外阅读的思维,其所谓数字化模式也仅停留在形式的“数字化”,这只是形式上的巨大进步,而并未触动教师和学生课外阅读思维上的“数字化”。

三、新媒体技术:新时期认识课外阅读的应有视角

“媒体”是沟通个体发生和人类系统发生间知识的桥梁。追溯“媒体”的词源得知,媒体是促进人们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交流的中介性的物体、条件或技术,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者,是跨越时空地产生和传播意义的物质手段。在21世纪,我们正处于一系列新的变革之中,而这些变革的中心是文本、图像、声音和数据的数字化,以及通过互联网媒体实现这些数字化意义的全球互联,我们称之为“新媒体”。与静止的、单向的大众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文化和认知中介被改变,认知劳动和文化劳动的旧的等级角色划分正在变得模糊,读者同时也是作家,观众同时也是图像制作者。今天的教师面临着使用多媒体技术和多模态文字来提供整体学习体验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文学在本质上是多模态的——是视觉和语言设计的问题”。教师必须重新设想他们的教学,把学生的多样性融汇在情境中。从以纸质印刷为基础的阅读实践向多模态、多文化的转变,要求教师在课程、规划和教学的方式上有所改变。书面文字正在被各种口头的、听觉的和视觉的手段补充,而不是被取代。尽管如此,我们也要意识到,虽然新媒体已经进入教室,但并没有引起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因为我们很快就把这些技术塑造成“说教式教学”的形象。我们扔掉印刷的书籍,代之以电子书,但仍然将学习者定位为知识的消费者,而非参与者、创造者,这并没有打破“唯技术至上”的壁垒。而根植于新媒体技术的多重读写教育观则为新媒体时代的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了超越纸质材料的崭新视角。

四、多重读写教育观:超越纸质材料的课外阅读教学启示

21世纪的课外阅读已经从纸质印刷转变为多模态融合的阅读。虽然学校仍然主张以纸质印刷为主要的阅读材料,但新媒体时代的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多模态、多媒体的阅读中来。一些教师已经不再只关注印刷文本,而是将语言、空间、视觉、手势和听觉等多种设计模式结合起来,为今天的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全面的学习。因此,多模态(语言、视觉、音频、空间和手势)被认为是当代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成为阅读教学革新的重要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多重读写教育观的核心是“设计”。设计表达了“阅读者在利用现有资源构建新意义方面的积极作用”,它要求“生产新的知识而不是复制旧的知识”。在设计中,阅读者积极地创造和再创造,同时在阅读中有选择。设计的模式有:语言设计、视觉设计、听觉设计、空间设计、手势设计和多模态设计。其中,多模态设计具有特殊意义。在澳大利亚的一所学校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一名阅读教师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基于多重读写教育观实践的阅读教学的多模态设计范式,我们将其梳理为以下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阅读推荐书目,检查书的各个方面,如词汇、视觉效果线索,讨论叙述的各个方面——开头、中间和结尾,讨论人物、角色和故事进展。第二阶段:通过以下问题讨论角色、主题进展和结论——如果故事中有不同的角色会怎样?从中引出他们喜欢的角色,标出故事的顺序,列出引言、过渡句和结论所需要的句子,列出学生决定包含的任何术语或短语。第三阶段: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或新媒体设备的准备、兴趣和知识,讨论关键的操作技能,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准备工作,展示和讨论数字制作故事的例子,并允许学生探索PPT和绘图软件。培训学生使用PPT、Word和绘图软件的基本技能。第四阶段:组成小组来研究故事的一个方面及其视觉特征,邀请小组从课堂上产生并展示的共享叙述中选择一个句子,给每一组一份共同制作的叙述,并让他们选择他们认为的句子想要关注文本和视觉效果,要求创造多模态的知识作品(如:视频、音频、图像等),然后转移到PPT。第五阶段:完善PPT并练习汇报。在语调、风格和手势方面进行个人阅读练习和训练。然后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练习,最后在课堂上演示属于自己阅读后的知识作品。在此过程中,它说明了教师基于多重读写教育观对多模态的建设性使用,以及学生通过不同设计模式参与而产生的生产性结果——数字化多模态的知识作品。其核心目标是让学生从单一的个体转变为积极主动、善于对话的人,创造意义,并改变整个课程的阅读实践,这也对我国的课外阅读教学革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结语

课外阅读概念范文3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重要性

众所周知,对青少年学习成长来说,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对阅读、语言、思维、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随着课外阅读越来越受认可和重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课外阅读教学模式不仅是课程革新的要求,也让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广受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效果。

1.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1)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根据对小学语文教师关于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四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教学很重要。统计显示只有百分之四十六的小学语文教师有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这项调查显示: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在慢慢提高的,但是总体认识度和使用度不够深入和深刻,具体来看是由于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指导和课堂所授内容的结合度较低,并且有些教师觉得课外阅读教学的使用要额外地投入很多工作,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在实际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中,很多教师由于对相应的阅读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并且对所授内容缺乏多层次的理解和素材,因此,即使有参与指导课外阅读教学,但是使用效果也差强人意。

(2)课外阅读指导缺乏创新,情境阅读难以融合学生特征

在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调查结果中显示:年轻教师更能接受和使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年轻教师使用情境阅读的频率也更高。但是,也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年轻教师的教案和课件很多都来自网络。存在的一种情况就是,年轻教师在网上下载了教学资源与课件之后,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进行吸收理解和更改,更没有进行创新,仅仅是生搬硬套。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指导体系老套、情境老套,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课本,去研究自己所带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接受能力,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发展来考虑,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地将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特点、阅读内容完美融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知识素养、其他学科素养、教育教学技能、项目情境资源的积累。只有自身的知识丰富,才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从文学素养、课文解读技巧、阅读技巧等方面提升自己。

2.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分析

(1)课外阅读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融入课外阅读内容,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大大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一年级课文《地球爷爷的手》用童话故事的叙事方式介绍地心引力,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一定会对“地心引力”的概念充满好奇,这时教师除了可以结合牛顿被苹果砸到的故事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和知识外,还可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地球科学、物理知识方面的具有趣味性、通俗易懂的儿童科学读本,指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延展阅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了“桃子落地”的自然现象和“地心引力”的科学知识,还可通过课外延展阅读学习更多有趣的知识,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课外阅读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自控力差,课堂教学中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课本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感到枯燥以至于走神、不认真听讲,甚至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这时,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前推荐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有趣读物,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前补充对课文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在课堂上增加“知识分享”环节,让学生将课外阅读到的知识在课文学习过程中与同学分享,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可加深对所阅读内容的感悟,提高阅读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多推荐类似《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中外神话故事》等寓言、神话、童话类课外读物,不仅因为小学课本的文章体裁多为此类,通过阅读可以更多地熟悉文章题材和写作手法,而且这些故事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寓言童话类故事极其生动活泼,极易激发学生自发、持续地进行阅读,同时故事的启发意义也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进行思考、产生情感共鸣。

(3)课外阅读能极大地拓展知识面

学生仅通过课本教材的有限阅读难以达到全面认知世界、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的教育目的,通过海量的课外阅读就可以较好地弥补阅读材料单一的不足,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之外的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例如,二年级上册《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介绍了宇航员如何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等生活趣事,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表示出惊讶和好奇,急切地想知道太空和宇航员的一切。这时,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宇航员的视频进一步讲解,还可以趁机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太空和航天方面的读物和绘本进行课外延展阅读。特别是由图画绘制并佐以文字描述的绘本,因其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能力,十分适合推荐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

(4)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阅读和理解能力不强,无法深层次理解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会感到障碍重重、力不从心。大量且扎实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积淀、积累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素材,同时也可以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在一定量的阅读后学生的文字理解力会有比较显著的提升,这对语文课堂学习来说是很好的补充和支持。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只是为了“读”而阅读,教师应注意适当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文章内容、模仿写作手法。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掌握故事梗概后再一次深入阅读,同时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或其他自己喜欢的角色,在脑海中演绎故事情节、具象化文章内容,这样将纸面上的文字变成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探索文章所蕴含的寓意或揭示的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5)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丰富和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写好作文,除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之外,还要“言之有物”才不会让文章看起来空洞、无趣。对知识储备少、语言相对匮乏的学生来说,要做到写作时“有话可说”,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日常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积累丰富的素材库。例如,在学习课文《珍珠鸟》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欣赏文中描写珍珠鸟的优美文字并摘抄好词好句,同时提出课后任务——收集并阅读描写某种动物的文章,并将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摘抄下来在下次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反过来,也可以利用写作促进阅读。例如,可以布置一个“描绘你最喜欢的季节”的写作任务,教师应提供一些关于季节、天气、景色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写作前先广泛阅读这些描写季节的文字,揣摩写作手法并积累部分描写季节的词句,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阅读动力,也为写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作文质量也会有明显提高。

(6)课外阅读可以极大提升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在语文的知、能、智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学素质,包括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以及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文学素质也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存世众多且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文学典籍,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教师都可以积极代地向学生推荐,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广泛阅读,在日积月累的课外阅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7)课外阅读协助培养正确三观

课外阅读体量巨大、种类繁多,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多为新奇有趣的故事,很容易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注重把握这一优势,精心挑选适宜的读本推荐给学生。这些故事性读物中的人物形象多为正义、乐观、勇敢、善良等美好形象,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高尚道德的鼓舞,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教师在教授《孔子拜师》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课后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等途径,了解更多积极向学、刻苦读书、好学好问方面的古代小故事,并采取故事分享、绘画、演讲等方式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在拓展阅读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人物刻苦好学的精神影响,不自觉地产生向榜样学习的意识并主动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1)重视培养学生“好读书”的意识

前面已经了解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也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和任务。在培养“好读书”的习惯时,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掌握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特点和喜好,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学生想象力丰富、爱幻想,情节丰富有趣的故事类读物会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神话故事、科幻小说、童话故事等,这些充满幻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很容易满足学生对探求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对神奇的虚幻世界的向往,充分满足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树立良好阅读习惯的初期向学生推荐此类读物容易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迅速培养起喜爱阅读的意识。另外,教师也有义务指导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在家庭生活中形成阅读氛围,也能帮助学生快速养成阅读习惯。

(2)注意培养学生“会选书”的能力

课外读物虽然种类多样、内容广泛,其中也不乏良莠不齐,不健康的读物,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心智和三观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会选书”的能力。首先,教师应主动筛选、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如优美的散文、有趣的故事、经典古文古诗词等,通过不断地诵读并辅助讲解,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爱上文字。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即使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读物,不适合学生或漫无目的地阅读也不会产生很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应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口味和阅读能力的儿童文学方面的读本,低年级学生可以多读一些童话寓言,高年级学生可以逐渐涉猎经典长篇文学,也可以向学生推荐《读者》《意林》等杂志。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会慢慢形成有目的阅读的意识,学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适合且有益的读物,逐渐形成“会选书”“会阅读”的能力。

(3)特别培养学生“能阅读”的技能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并不是说谁读得多谁的进步就更大,而是要看阅读效果和质量,要学生学会阅读、能够阅读,读完要能理解、有感悟、会运用,这才是真正掌握了“能阅读”的技能。培养学生“能阅读”技能的关键,是要培养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人们常说“好习惯受用终身”,阅读亦是如此。要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注重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一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专心、要用心,多研究、多思考。不能囫囵吞枣、读过就忘,要注意文章的内容逻辑、写作手法和蕴含意义等,并想办法内化形成自我认知。二是要注意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学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可以用圆圈圈出精彩词句,可以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将这些词句段落誊写、剪贴到专门的读书笔记本上,还可以在书籍空白处、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想。三是教师要安排合适时机让学生分享或运用这些摘抄语句和内容,比如采取读书分享、命题作文、日记随感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和运用读书成果,提高阅读成就感,从而越发热爱阅读,形成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良性循环。

4.结语

总之,具有丰富性和多元化的课外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传授知识的渠道、拓宽视野的平台,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芳,李大全.基于课外阅读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革新思路[J].中华少年,2017(32).

课外阅读概念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开展策略

一、初中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认识外面世界,培养自身良好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阅读作为开阔学生眼界,启迪学生思想,净化学生灵魂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形成科学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通过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成绩起到了较大帮助。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叛逆期,对成长、学习以及周围环境都比较敏感,有效的阅读积累能够平复他们毛燥的心绪,解答他们心中的许多疑惑,指引他们更好向前走下去。因此,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念,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大门,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里自我成长,无论对学生自身的成长转变,还是对学校、教师的管理教育,都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具有深远价值。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策略

1.帮助学生选择优质课外书籍

读书读的是思想,一本有着优秀文化价值理念的书籍,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文化知识,而且能打开学生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启迪。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虽然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自己去寻找合适的书籍,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往往对要看什么样的书籍感到迷茫,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哪类书籍,尤其是初步系统接触课外阅读的初中低年级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为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除了引导学生阅读教育部规定的基本必读课外书籍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挑选更多适合初中阶段阅读的优质课外书籍。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的,以及想要学生掌握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比如,想要让学生了解自然万物,拥有科学探究的能力,除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法国博物学家布丰的《自然史》,让学生通过简单的阅读了解,拥有更深入的关于自然的思考和体会。

2.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个人要想取得重大成就,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大量阅读。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阅读更多课外书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做到自主阅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方面,首先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教师在教导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之后,应当给予学生更多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其次,教师不应当对课外阅读任务制定硬性规定,不应当强硬要求学生完成某些阅读量和阅读任务,要尽量让学生在阅读目标的指引下,毫无心理负担的进入阅读状态,全身心体会文字内容,感受阅读的快乐。另外,为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拥有更多概念,真正爱上阅读,教师可以从互联网搜集一些名人谈阅读的视频,在语文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播放,通过名人对读书的解读和自身对阅读的体会,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知,帮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自发主动的投入到各种阅读活动当中。

3.采取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课外阅读的开展上,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能更快帮助学生打开书籍的大门,有效引领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上,教师要制定合适的阅读模式,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观念和认知体系,让学生在科学、积极的阅读整体框架中,自由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按部就班完成阅读任务。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挑选合适的书籍,制定合适的阅读目标和规划。比如,在学期伊始,教师要将本学期需要学生阅读的书籍向学生说明,针对每本书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把整体阅读规划详细向学生讲解清楚。教师可以先将每本书籍的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解释一番,然后围绕书籍内容,制定阅读目标和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将阅读目标和问题一一摘抄到笔记本上,指导学生在阅读某本书籍时,时常将阅读目标和疑问代入其中,以此拥有更多阅读收获,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4.深化学生对课外书籍的理解

无论做任何事,只有及时看到成效,人们才愿意继续下去。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上同样如此,只有学生充分感受到通过阅读收获了知识和成长,体会到通过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巨大改变,学生才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接下来的阅读活动中。因此,在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当中,教师要注意深化学生对课外书籍的理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书籍内容的基础上,得到更多启发,拥有更多感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略读一遍书籍,对整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大概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后,再进行详细阅读。在详细阅读过程中,如果对某些内容不甚理解,学生可以课下自行查阅了解,对这一方面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研究。为让学生更好理解书籍内容,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写读后感的方式,深入了解书籍内容,发现书中的广阔世界和深邃理念,对此,可以让学生对书中重要章节内容书写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体会,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具体问题给出自己的解答和见解,也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整本书的读后领悟和感受。

5.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生的阅读道路上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取得圆满的阅读成果。“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方面,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是有意义的语句、重要段落、好词佳句、自己的领悟感想,也可以是针对某些内容的问题和疑惑。读书笔记的结构和格式,可以采取摘录式、提纲式、评论式、心得式等,也可以多种形式自由组合,甚至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习惯自行设计高效的笔记格式。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专注阅读,尽量做到心到、眼到,全身心投入,并且提前将需要阅读的书籍和帮助阅读的工具准备好,比如,笔记本、各色中性笔、书签等。另外,教师要教导学生在阅读当中尽量一口气读完一个章节,在结束阅读之前,要标记好阅读位置,以方便下次阅读。

6.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分享活动

课外阅读概念范文5

一、精选书目,以读激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和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们比较喜欢故事类的读物,据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当前的数学知识,为他们精选合适的数学课外阅读书目,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深刻理解课本内容。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例题: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这个问题对四年级学生是比较难的。课前,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数学小子马小跳·数学乐翻天》,里面讲了鹅兔同笼故事,以故事、提问、对话的方式分析、解答鹅和兔子各有几只的问题。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初步理解了“鸡兔同笼”问题。课上教师再讲解时,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样的课外阅读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学习了知识,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二、制定计划,稳步推进

小学生缺乏明确的课外阅读规划,绝大部分学生处于“毫无规划、随便阅读”状态,对过难或者过于简单的读物都没有兴趣。因此,教师要制定计划,根据不同学段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稳步推进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识字量较少,因此宜推荐一些拼音类的数学课外读物或者绘本类的读物。如一年级上学期可以阅读《马小跳玩数学》《神奇的数王国》《李毓佩数学童话故事》《爱数王国大战猫人部落》等书目,一年级下学期可以阅读《没压力的数学:城市寻宝游戏》《没压力的数学:数学怪兽》《没压力的数学:派对惊喜》《我超喜欢的趣味数学书》等书目。随着年级的升高,开始从绘本向故事类书目推进。三年级上学期可以阅读《李毓佩数学童话故事》《奇妙的数学》《数学花园漫游记》《数学真美妙》《马小跳玩数学》《数学在哪里》(上册)等书目,三年级下学期可以阅读《数学在哪里》(下册)、《李毓佩数学童话总动员》数学王国系列等书目。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量,在有趣的数学阅读中可以先接触一些中学数学知识,他们也乐于阅读这些图书,如《亚力山大城数学历险记》《奇妙的古希腊数学历险记》《可怕的科学系列》《数学在哪里》(下册)等。通过以上的分年级分学期稳步推进数学课外阅读,在减少学生书面作业的同时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学生眼界拓宽了、兴趣增加了、思维能力提高了。

三、注重实践,提升能力

课外阅读概念范文6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作文;重要性

引言

目前,阅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因此,教师有必要做好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以为其未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丰富的课外资源,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外阅读对语文作文基础的促进作用,教师有必要合理利用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课外阅读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思维。

一、课外阅读相关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属于教育的一种范畴,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精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构建并健全人格发展,使新时代学生具备应有的文明与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领学生朝着阳光积极的方向发展[1]。而课外阅读无疑是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深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丰富的内容与题材反映着社会发展的细节以及人物的具体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文中主人公的情绪和情怀,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相关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了几大部分内容,主要有个人的修养问题、社会的关怀问题、家国的情怀问题,使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状况、合作参与性和创新的实践性。语文课外阅读的核心素养要求贴合时展,同时兼顾科学性[2]。课外阅读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社会意识得到较好的体现,也可以使我国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这些都将在文本知识中体现。语文课程、作文课程和社会环境三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加上课外阅读的灌入,无形中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课外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学校也获得了机遇,政府给予教育充足的资金,这就为课外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课外阅读教学发展过程中,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学生的品质保证,是教师的骄傲所在。

(一)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外阅读对作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3]。课外读物不同于书本教材的内容,一般课外读物往往题材丰富、故事情节相对教材而言要有趣得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另外,相较于传统教材,课外读物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课外读物,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汲取课外读物的思想内涵以及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加以融合,能在获取快乐的同时,获取一定的知识。

(二)课外阅读能够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就当前情况来看,国内课外读物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相应的题材,加上网络的发达,不少优秀的网络作品也印刷出刊,甚至各书店、图书馆都有展示。比较经典的课外读物,尤其是儿童文学,如《秘密花园》《西游记》等,受到无数小学生的青睐。这些课外读物不仅句式句型变化多样,而且其风景描写、人物描写、物品描写和事件描写,都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更以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生字生词。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这种途径还可以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内容,丰富自身的字词储备。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建议

(一)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我们所谓的差生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差生,而是学生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无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者人物入手,引导学生从喜欢的角色开始了解,层层递进地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奥特曼,教师则可以选择与奥特曼相关的绘本读物或者课外读本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奥特曼,而通过课外读物的介绍,学生可以认识更多的生词生字,了解更多句式、成语的应用。此外,教师还要及时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遇到名人名句,优美语句的部分要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进行仿写,并将平时在课外阅读中所遇到的优美句式或者新学到的词语成语等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为自身的作文写作水平提供丰富的词汇,进而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注重课堂的教学气氛和实践活动

理论知识大多都是纸上谈兵,基础很重要,但实践更重要。课外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归根到底需要落实到实践中来,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例如,教师可以抽选一节课或者半节课,让学生分享优美句式或者优秀文章,抑或是古诗词;还可以让大家共同阅读一本或者几本课外读物,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读后感言;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读后感,并设置与文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使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堂气氛。教师在创设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所设置的问题需有开放性,不能过于严肃,否则会让课堂氛围显得紧张,容易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此外,古诗词的朗诵也是体现阅读魅力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一起诵读古诗,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所流露出的情感也能在无形中感染到学生,引领着学生走进书中,与作者产生思想碰撞。久而久之,课堂会形成一种浓浓的读书氛围,学生也会自发地进行阅读。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引导、多互动,多交流。课外阅读的注入是语文作文教学的一股清泉,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优化教学结构,完善教学体系,促使学生身体健康的最佳途径。此外,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动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使学生将学习到的字、词、句等应用到作文写作中去,增加作文写作的实用性,进而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关于课外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2016(05):551-563.

[2]周浩,贾迎春,张慧丽.课外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J].课程教材,2018(07):431-432.

课外阅读概念范文7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课外阅读;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应长期贯穿在小学生的学习当中,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彻底改善目前的情况,教师需要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探究能力,并认识到课外读物在小学课堂的重要性,以促进知识的推广与吸收,积极改善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对课外阅读具有新的认识与理解,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

一、小学课外阅读中现存的问题

(一)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得不到很好落实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课业负担较重,部分学生将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对课内知识的学习上,由于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只能将比较少的时间用于课外阅读。并且,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除了要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学习多方面的才艺,比如唱歌、跳舞、绘画等,更是压缩了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其次,部分教师没有课外阅读指导意识,教师关注的只是语文教材本身,对课文的分析、对教案的钻研是教师工作的大部分内容。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应该有超越教材的思想,不断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计划地定期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除此之外,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互联网也在飞速发展,其中的网络游戏让吸引了部分学生的部分精力,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不要因为沉迷网络而忽视了美好的现实世界,正确处理娱乐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二)小学课外阅读缺少精确引导

目前大部分课外阅读都是集体阅读行为,教师下发读书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籍,并自主决定课外阅读的时间与地点。在读书过程中没有教师的跟随与指引,所有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缺少父母和教师的精确引导。学生在书籍的选择与阅读的时间没有明确的目标,使课外阅读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而且无法满足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学习要求,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完成教师下发的任务。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关注,并在课堂上只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对学生没有进行及时的课外阅读辅导,导致课外活动的效率较低。现在学生最需要的是教师的鼓励,如果没有教师的鼓励,学生会觉得自己难以进行阅读。家长也不要一味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要给孩子构建宽松、舒适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精神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导致他们在独立思考探究时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自主进行学习时无法提出问题,学生有时会处于无问题的状态,只能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有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学习目标和方法,有的只能简单效仿班级其他同学的做法或者必须在教师或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有的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时,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对发言不感兴趣,在自主研究问题时不知道究竟要研究什么;有的学生课前不做好预习工作,对课堂上教师要讲的内容只是被动地接受。部分学生即使预习也是走马观花,难以掌握教材中各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时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尝试思考解决或请教教师和同学。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这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缺少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许多学生只知道如何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加强小学生对自主学习策略的了解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学习情况,下文总结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主学习的概念。首先,让小学生详尽和细致地了解自主学习策略的含义,以便让他们制订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掌握了基础后,让学生将自主学习策略有效地融入到校外阅读过程。其次,教师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然后在班级成立课外读物分享俱乐部和读书角。最后,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课外阅读,并将其分享给教师和同学。将小学生的校外阅读形成周期性活动并定期在班级举行分享推荐会,并选举出优秀的读本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在分享中教师应注意到每个学生,观察每个学生的反应,针对自主探究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在课下加以指导。课堂是学生自发学习的地方,每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都应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教师也应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意见,不可随便否认学生的奇思妙想,应鼓励学生经常使用新鲜的语言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上、课下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减轻在学习上的精神负担,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动性,因此,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向与方法,新的学习模式总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学校也应配合开展多姿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例如,举行最具书香气息的班级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书香班级评选中,学校德育处每月评出读书活动最好的三个班级,授予“书香班级”流动红旗。这不仅给其他班级以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起到了模范作用。还可以进行经典诗文朗读比赛、读书征文比赛、亲子共读活动、学生读书交流会等,搭建出一道多姿多彩的读书风景线。每天早晨,只要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读书声环绕校园,课间到处都是拿着书在安静阅读的学生。那时,学生将真正感受到阅读校园的魅力。书籍好比一架梯子,能引导学生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好比一把钥匙,能帮助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书籍好比一叶扁舟,能载着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书籍好比一盏明灯,能指引学生选择正确的方向。

(三)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小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故事很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课外书中的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他们的目光。细致地讲解故事的内容与故事所讲述的道理与意义。学校应定期组织班主任、语文教师等教育工作人员开展课外读书交流会,促进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寻找到最优的培养方案,让学生在焕然一新的教育方式中爱上读书。同时也可以组织读书比赛,通过竞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对读书产生兴趣,时间久了,就可以将兴趣培养为学生的爱好。在举行各类活动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书籍,并对其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发现书籍的魅力,去吸收书籍的知识、并形成笔记。学生可以将自我发现的过程在课堂中与同学进行分享,在各不相同的方法中取长补短,不断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读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主探究能力,摆脱对教师、家长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为了加深从课本中获得的知识,并将其内化到个人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不仅要有背诵、理解和复述的能力,还需要有获得信息并加以应用的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对探索个人生活和责任感的培养都有益处,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拥有自主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自主探究阅读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作文写作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让他们发现语言的博大精深,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让其对作品的内涵产生深刻的理解,并且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的探究学习具有参与性、自主性、趣味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时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对书本知识进行补充,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观察中走进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当学生就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时,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并了解学生的想法,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效率。

三、结语

课外阅读概念范文8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拓展迁移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必须形成的习惯,而课内阅读素材是有限的,教师的教学时间也是有限的,故学生很难通过课内有限的知识汲取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也很难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可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促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获得自己所需的素材。通过不断积累、沉淀自我,才能厚积薄发,不至于待到用时方恨少。作文教学虽不过几项重点,但要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语言、结构、技巧等多方面的优势,并使其达到有机统一,构成一篇洋洋洒洒的篇章,这是不易的。作文是一项极其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求他们能够正确审题,抓准立意,围绕中心,做到不偏题、不离题。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强调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运用中深化写作能力。

一、着眼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剖析

就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而言,教学思维模式化严重,在如今以创新为引领的时代,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事物是很难长存于世的,只有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感的东西才是符合时代潮流走向的。所以,在作文指导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性,在写作指导中融入创新元素,同时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部分,做好作为指导教学。但只有直面问题,揭露不足,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实现突破。结合实际教学会发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的阅读量不够,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没有充足的素材可以利用,课外阅读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得不到拓展延伸,多元素材的获取也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写作基础;第二,教师的引导力不足,导致学生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上有所欠缺,不懂得从课内外阅读中借鉴优秀写作手法和技巧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是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表现;第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忽视课外知识带来的效用,再加之教学情境创设的不合理,学习氛围不浓,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高,课堂参与也就相应降低,更不用谈写作水平的提升了;第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设置,导致学生不能有效掌握写作的本质要义,自然无法开拓写作视角,在写作中会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理压力。综合以上四点可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我的努力十分重要,而在这其中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学习习惯又是重中之重。

二、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当然,既然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不足有所认识,那么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也就指日可待。从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可知,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将有效促进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那课外阅读在教学中又发挥着怎样有效的作用呢?聚焦实际可从两大方面分析:一方面,适当的课外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量,在各种阅读中可以获取多元素材,经过合理的提取利用能够在写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能让学生在研读借鉴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掌握技巧,提升作文的含金量;另一方面,不同的阅读内容传达的情感和哲理也不尽相同,写作在很多时候不仅仅看写作者的文笔和篇章结构,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字中透露出的情感,细腻的情感处理是打动读者的重要因素,而从众多优秀阅读作品中就能感受到这种情感的文字处理,从而转化为自己写作中的优势,有效提高语文写作素养。

三、课外阅读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拓展课内知识,提供多元素材,扎实学生写作基础。浅析课外阅读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其有效性首先体现在知识的拓展延伸上,语文是一门文史类学科,讲求语言文字的应用和理解,其中知识众多,或古文佳韵,或科幻散文,或行云流水如画如诗,或悠然自得如闲云野鹤,抑或雄伟壮观、震撼人心,无论悲喜哀乐,皆是文学之美,而这些都是仅靠课内阅读而无法触及的,但它们又恰恰是写作中增光添彩的重要工具。所以,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必占一席之地,也必将在学生写作中发挥一方之效。为了有效拓展语文课内知识,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元的写作素材,促进他们在阅读中扎实写作基础,相关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课外知识,做到课内外结合,优化课堂质量,并在课后督促学生多多开展课外文学阅读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在综合创新中提升自我,不断摸索,不断前行,直至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例如:在《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鼓励同学们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此拓展知识,积累素材。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感受事物的好习惯,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指导中,我要求大家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展开描写,可以对其进行外观、作用、功能等的刻画,并阐明理由,将心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在简单介绍习作内容后,我会提供一些优秀范文让大家借鉴学习,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还有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这些文章都传达了作者对自己心爱之物的浓厚情感,他们笔下的心爱之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作者无穷的喜爱之情。因此,通过不断向学生提供多元素材,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他们从文章中学习作者独具特色的写作手法,并将其中优秀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和语句化为己用,成为自己写作中的利刃。

(二)迁移应用知识,借鉴优秀技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将课外阅读融合到语文作文教学中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深化和写作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阅读本身具有知识储备功能,学生找对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向能够让自己喜欢上阅读,并从阅读中收获常见知识以外的信息。加上教师的教学指导,学生更容易在知识研习过程中强化认知,学会迁移应用知识,创新发散思维,在课内外阅读中借鉴优秀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情感传达方式,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习作———缩写故事》时,我就将知识进行迁移应用,让大家学习课外优秀的民间故事和中外著作,从他人的作品中借鉴优秀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在一部分的写作教学中,除了让大家对教材内容进行缩写,我还提供了很多课外内容,像《关云长单刀赴会》《猎人海力布》以及《灰姑娘》等,这些故事种类不同,是经典阅读文,同学们能在缩写中提炼重点,将精美语句进行摘录,并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中,从而深化写作技巧。

(三)创设合理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很多时候,学生之所以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难以获得进步,关键在于没有学习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积极性,没有解惑的成就感,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不感兴趣,加上教师的授课方式不科学,学生难以融入课堂;二是课堂氛围不活跃,师生互动几乎为零,教学情境设置不合理,不具创新性,且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综合以上两点可得,学习氛围很关键,而优质的教学环境又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枯燥的内容往往不易吸引学生的目光,这可以归结为课内知识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合理拓展知识,多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正面的阅读习惯。如此才能在知识接纳的过程中有所长进。

(四)开拓写作视角,掌握写作本质,体悟阅读内容情感。情感把控是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在进行专项作文指导时,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以引导式教学为主,帮助学生开拓写作视角,掌握写作本质,即写作的基本框架和一般套路,熟练后再在其基础山上进行创新。但最为关键的还是通过体悟课内外阅读的情感将其内化为自身能力,并有效展现与自己的作文中。写作其实是文学创作的过程,其中体现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书面写作技巧和语言组织能力,更多的是将其自身的独特思想融合到写作中,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与之产生共鸣,这样的作文才是真正优秀的作品。所以,教师要做好写作指导工作,从课外阅读中探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例如:在《习作———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学习中,我注重引导同学们审题立意,选择素材。大家可以针对环境变化、人民生活、工作的变化进行立意,在写作中要求大家能够将课外阅读中的技巧和经验融入其中,合理谋篇布局,并注意写作手法的应用,使结构层次分明。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情感的融入和传达,对于故乡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抒发情感。总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学生学习的助力,也是能力提升和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视野,积累素材,扎实基础;要鼓励学生迁移应用知识,学会借鉴,创新理念;要帮助学生创设合理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要指导学生抒发情感,升华作文,带领学生共游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浩瀚天地。

参考文献:

[1]曾继兰.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6).

[2]冯汉俊.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20(13).

[3]郭丽燕.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学周刊,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