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测试范例

课外阅读测试

课外阅读测试范文1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课外阅读;整合;策略

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大多数教学内容都来自教材,但是在教材中挖掘阅读训练的部分却少之甚少。因此研究如何将语文统编教材与课外阅读有效整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语文教材与阅读整合的特点

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的高效整合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单元内容等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后,围绕课堂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在教材上挖掘的不同类型的阅读资源,让学生能够自行阅读,通过教师一定的指导,实现课堂上学习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二者的结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延伸性。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的高效整合是语文知识向课外阅读领域的适当延伸,学生可以阅读的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可以是课文之外的其他文本材料。

第二,多样化。小学语文教材内课文的选取大都需要学生精读、深读并且要理解课文内容,而语文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也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可以阅读多种类型的书籍。

第三,导向性。实施语文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高效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更加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也能够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四,灵活性。二者的相互整合,使得学生阅读的内容更加灵活,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不仅限于语文教材,或者也不只依赖于课外教材,而是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阅读内容,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去选择。

第五,联系性。课本与课外阅读之间紧密联系,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选取的阅读材料是与课本选文在主题思想、表达方式、写作技巧和知识构成方面存在着相似或者相关性,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第六,互补性。课本选文可以作为主要的阅读教学内容,但是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作为其辅助内容,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知识,教师可以挖掘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整合的有效策略

在小学中年级学段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高效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对教材内容滚瓜烂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根据学生情况整合课外阅读

1.将课文所学迁移至课外阅读。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将自己教学的内容能跟课外的其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并在讲解教材课文内容的同时,能够结合其他的课外阅读知识,引导学生将自己课堂上所学阅读的方式方法迁移到课外的阅读材料上去,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赠汪伦》这首古诗时,让学生明白汪伦是通过歌曲的形式来送别好友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选取其他的课外古诗,将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用于分析其他故事中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是送别,但是形式却不尽相同,为什么?通过哪些诗句可以体现出来?教师可以为中年级的学生提前选取古人离别的诗句,让他们从中发现送别的不同,让他们自主探索和分析,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他们的语文分析能力,实现课本教材与课外阅读的高效融合,二者相得益彰。

2.于学生经验空白处融入课外阅读。在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语文教材编写的主题单元,实现对课外文学作品的整合,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内容可以有很多内容进行扩展,而这些扩展的部分就是教材内容的空白之处,而这些空白的地方往往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1]。另一方面,中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是很有限的,接触到的社会也很狭窄,但他们却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在课堂中,会产生各种疑问,而这些疑问却无法在教材中获得他们心中想要的答案,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便可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进行解决,让他们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解答心中的疑惑,从而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文字的世界中和作者畅谈、交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3.于写作困惑时融入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要让学生在掌握教材文章写作手法的同时,也要自己会写,要掌握写作技巧。事实上,很多中年级的学生面对写作时,大脑一片空白,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写什么,该如何去写?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融入课外阅读的相关知识,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应该用上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和动作描写,教师为学生讲解这些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在遇到人物描写的相关文章时,学生便不会头疼了。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在教师的高效整合中,学会了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并通过这些方法,也能掌握对一个人物应该如何进行赏析,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把握教材与课外阅读的整合时机

在语文课当中,什么时间引入课外阅读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外阅读资料的分类有很明确的认知,对课文的内容也是烂熟于心,这样二者在整合时,教师便会根据教材和课外阅读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1.主题阅读材料在课文内容之前。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将与课文内容和主旨比较相似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并在上课之前将这样的阅读资料再次向学生呈现,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感觉很有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课堂内容也充满了期待。

2.课文内容之中,突破难点。小学中年级教材选文有一些地方比较难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入课外的文本资料。比如,教师在讲解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周恩来总理时,学生可能会对这一部分的内容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是中华之崛起,教师就可以适当引入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当时中国的贫弱,以及为什么周恩来总理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样学生将课外的历史知识与教材知识相互穿插理解,难点便不攻自破了。

(三)充分学会比较

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是一个单向吸收的过程,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去思考的方向是被固定了的,获得的知识也比较单一,因此教师应该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比较,而比较的文本材料则来源于课外的阅读资料,通过比较,中年级的学生不但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1.课文内容与原著的比较阅读。语文教材上的选文通常都是按照同一题材或者同一体裁的新形式编排的,这也就在有意识地强调比较阅读[2]。因为篇幅的限制,很多时候教材中选择的文章不能充分展示原著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也无法展示知识点的多种存在形式。这个时候教师引入课外的阅读,并与教材中的选文进行比较阅读,必然会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语文知识中学习到的知识点。

2.相同主题文章的比较阅读。在讲授课文内容时,针对相同主题的课文内容,仅凭一篇文章可能达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同一作家或者不同作家与课文内容相同主题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不同作家所用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的不同,体会作者在表达相同或者相似情感的过程中,分别都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在比较中不断提高自己赏析文章的能力,也能发现不同作品之中的相互联系和差别,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阅读的能力自然也会得到不断提升。在比较文章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比较阅读中,掌握技巧,锻炼技能,在比较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简单的测试,在测试中掌握他们阅读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这些不足,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不断解决。

课外阅读测试范文2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习惯;阅读氛围;分享交流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一个人气质、内涵的影响真的很大。《中小学语文新课标》2019版总目标中对中小学不同年段的课外阅读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可见培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属于湾区中的农村公办小学,外地生源占全校的55%以上,这些外地学生中很大一部分的父母都是来中山的务工人员,他们的父母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平时工作忙,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这些孩子在家无人管束,很难抵挡住手机、网络游戏的诱惑。针对我校的特有的情况,在中高年级执教中为激发兴趣,让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的好习惯,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坚持每节语文课前5~10分钟进行课外阅读分享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校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坚持在每天语文课前的5~10分钟进行课外阅读分享环节,该环节每天由2~3名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上的感受、心得,甚至可以把自己读的某一段非常精彩的内容分享给同学们。每天分享由同学自愿、但尽量每学期每位学生都有两次分享机会的原则来进行,而且进行阅读分享的同学必须是脱稿,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是激发学生每天都能坚持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路上一旦走下去,就会被很多精彩的课外书深深吸引,我现在班上好几位学生就是这样的,其中有一位:林晓诺,六年级男生。父母均在中山的家具厂务工,平时三班倒,有时通宵不在家,三年级开始晓诺就爱上了手机游戏,从此以后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语文考试也开始不及格了。自从在班级开展了各种课外阅读计划后,我就开始着重关注晓诺,从一开始鼓励他看简单版的《水浒传》,再到游记、传记。晓诺在课前分享时我都会给他极高的评价,慢慢地晓诺在课外阅读方面越来越有信心,另一方面他又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吸引。2020年春季因为病毒疫情的影响,我们开展了线上学习,在钉钉群第一节课直播时,我向学生推荐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这部小说时,有同学在群中透露小说的结局,晓诺同学第一个就跳出来说:请不要剧透,我们还要自己去看呢。很快,当天的打卡群中就有晓诺同学打卡《青铜葵花》的感受。自从爱上了阅读,晓诺越来越自信,我经常说他的变化,我发现班上又有很多同学像晓诺一样,班级的课外阅读氛围就是这样带起来了。

二、利用微信群,坚持每晚进行课外阅读感受打卡

为了更能让学生坚持每天阅读,我校中高年级都开展了微信打卡课外阅读感受。我们打卡是用语音打卡,不需要花时间打字,也不强制要求学生一定要每天都打卡,但提倡每晚要坚持阅读。开展了一年后,我发现在微信群中能坚持用微信阅读打卡的同学占全班的60%以上,能坚持每天打卡的占40%~50%,几乎从不打卡的占15%,而且不打卡的这些学生在阅读和习作方面都是比较弱的。当然也有在打卡中个别后等生爱上阅读,从此成绩突飞猛进的。2019年的毕业班六(1)班高松章同学语文成绩一直都不及格,其它科目也在班级排在较后。自从班级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打卡后,第一周的个别时候他打了卡,我特别表扬了他并告诉全班同学,松章同学有作家的潜质,并叫他“作家”,从此他就爱上了课外阅读,每天坚持阅读打卡,以前上课总是睡觉,后来不睡了,改为阅读,甚至我有时语文下课了,还发现他捧着一本书。渐渐地,单元测试时,我发现松章的成绩一次比一次高,主要得分集中在阅读和作文,这就是坚持课外阅读的巨大魅力。

三、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分享、交流会

课外阅读测试范文3

一、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

现在小学中运用的英语教材都是牛津译林版,书中课文的题材很广泛,内容相对丰富,信息量较大,重点是培养学生在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它书中每个单元后面都有相关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都是经过挑选出来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所以还是值得学生们进行阅读的。这就要求老师要能够合理的运用已经拥有的阅读资源,带着学生们一起学习,教授学生们关于粗读、细读以及精读等一些阅读技巧。老师也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给学生普及一下那里的历史地理以及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享受阅读的乐趣。例如,在教授小学英语译林版5年级上册Unit3Ouranimalfriends,在学习完Storytime之后,后面还有一个Cartoontime,是介绍一个newanimalfriend,和前面的Storytime有联系却又不同,它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展开,这就给学生一个新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课本的阅读资源,找出其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并且运用到之后的学习中去。这样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和自己的同桌一起编写一个小的对话并进行练习,从而巩固自己的学习的知识,并通过这种方式,对自身的英语自主性阅读能力进行了加强。

二、充分利用课外的阅读资源

要想很好的培养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单单通过书本内的阅读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进行大量的阅读。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存在差异,可以让学生订一份自己喜欢的英语报纸作为课外阅读的一个资源,当然这种报纸是周报最好不过。虽说是自主阅读,但是老师也不能完全的放任自流,老师要能够定期的检查学生们每周阅读的情况,可以通过让学生写英语读书笔记,或是写读后感。当然,老师也要能够恰到好处的为学生提点建议。这样也能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计划,从而在检验和督促中促进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增强。

三、督促学生,注重词汇的累积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词汇是其最基本的组成。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提高其阅读能力的关键的因素。正如英国的语言教育学家Wilkins所说的那样:“没有语法不能传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是不能传达任何东西的。”由此可见,词汇对于一门语言是何等的重要。也就是说,英语阅读这座大厦的根基是英语词汇。对此,可以让学生对于词汇进行简单的分类,一类一类的记忆,这样就能快速的记住所想要记的单词了。例如在教授小学英语译林版4年级Unit1Ilikedogs这个单元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个单元的词汇分类到“动物”这样的小的分支下,如cat、dog、tiger、lion等,这些词汇都可以归结到动物这个类目下面。又或者在学习有关于Colour的一些词汇的时候,如red、orange、blue、green、black等这些都把它放在颜色一类里记忆,就会很容易记忆。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此类方法,这样使得学生能够更方便掌握,而且记忆的时间也会变长,从而学习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自主阅读能力也会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英语自主性阅读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随着学生阅读的材料越来阅读,阅读的量越来越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不断的得到提高。虽然,在一定程度,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让他们的技巧娴熟,但是,我们应该相信,随着我们研究的不断的深入,一定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快速的找到学习的方法,从而让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不断的提高。

作者:高尚 单位: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第二篇: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探究

一、积累词汇提升阅读速度

现在学生普遍不喜欢读英语课文或者文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读不懂,文章中的单词不认识,看不懂书里面的内容,慢慢地就丧失了读英语课文或文章的兴趣。因此教师注重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就显得十分关键。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2Anewstudent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们跟着我一起进行课文的朗读,本课文中的单词和我们班级联系非常密切,比如classroom,computerroom等,都是学生们经常接触的事物。我首先通过分析的方法给学生分析单词,比如classroom是由“class”和“room”组成,那么,音乐教室就是“musicroom”,学生们很快就反应过来计算机房是“computerroom”,我的房间是“myroom”,李涛的房间是“LiTao’sroom”。学生们掌握住这个“窍门”,在之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单词记忆起来就会非常容易。之后,我还让学生每次进教室时候都说一句“Iamcominginclassroom”,回家开打电脑时候,自己和自己说一句“Ilovemycomputer”。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每天的重复,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也会非常牢固,再遇到这些单词就会像见到老朋友一样熟悉。英语中的单词就像是汉语中的汉字拼音一样,没有单词做基础,阅读根本无从谈起。随时随地让学生记单词,让学生掌握记单词的技巧,通过重复和技巧可以让学生在单词记忆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二、培养兴趣增加阅读数量

如果说单词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准备,那么兴趣则是学生阅读的提高阶石。提高学生对英语课文的兴致,让学生自觉阅读课文内容,增加阅读课文的数量,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英语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7Wouldyoulikeapie?教学的时候,我特意带了很多好吃的零食到课堂上,用Mickey形象做了幻灯片,在课上我用幻灯片展示了Mickey邀请小朋友的画面:“Wouldyoulikeanapple?”之后启发同学们:“Mickey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想吃个apple吗?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邀请朋友和自己一起分享美食。”然后我将所带的零食分给学生们,对他们说:“现在就用你手里的美食‘诱惑’你们的好朋友吧。”同学们觉得这样非常有趣,就积极开始交流起来,有时候不知道怎样邀请是正确的说法,他们就会主动翻书进行查找和模仿。同学们进行对话交流之后,我带领学生们一起进行课文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他们都特别想知道到底该怎么邀请朋友一起来当“吃货”,并且我还将带来的零食赠送给“邀请”朋友最多的同学。同学们在玩中读书,在读书中学习,阅读兴趣也有所增强。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则会在课后也主动进行阅读,甚至对内容进行模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引导,学生更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教师要在课堂上,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带着兴趣进行学习,可以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合作阅读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如果只是单纯让他们安静地坐在课堂念书,恐怕能坚持的时间很短。因此教师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分角色合作阅读,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在进行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1Thelionandthemouse的时候,便让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的合作阅读。我让一名同学做“lion”,另一名同学做“mouse”,我来读课文中的旁白部分:“Therewasalionintheforest.Hewasverylargeandstrong……”我绘声绘色地朗读,带动学生们也进入英语语境中的森林王国,等我读完“Thelionwasangryandwantedtoeatthemouse.”时候,扮演“mouse”的学生尖声尖气地学着老鼠说话道:“Pleasedon’teatme.Icanhelpyousomeday.”“狮子”也不甘示弱道:“You’resosmallandweak.Howcanyouhelpme?”说完还哈哈大笑几声,学生们都被这种有趣的朗读方式逗得哄堂大笑,通过这种方式的阅读,学生们更喜欢阅读课文了,甚至课后也会模仿课文里面的语言和朋友开玩笑,书中的内容已经深入到了学生们的生活中。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平面的书本变成立体的人物,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学生们朗读起来轻松愉快,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也更愿意读课文,对于课文中内容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四、总结

综上所述,英语课文的阅读对于学生来说事关重大,其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开阔思路,开创思维,运用多种模式和手段,促进学生记忆单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英语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其英语技能才会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会更上一个层次。

作者:刘娟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民路小学

第三篇:小学英语阅读特色教学探究

一、充分认识当前阅读教学所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容否认,阅读能力是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英语学习的内容,又是英语学习的手段。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英语是信息传载的主要符号,而阅读与巨量信息的“最亲密接触”,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无论对于学生现在应试还是将来工作生活,都是一种必要的学习方式。小学是英语阅读的起始阶段,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还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挖掘潜力,开发智力,培养兴趣,最终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阅读任务,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们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今,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阅读教学活动单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听说轻阅读的比较多,在词汇和对话教学中缺少对阅读内容的提前渗透。同时,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讲述单词和短语时,也只介绍它的固定搭配、习惯用法,或者给出几个例句。这种枯燥的方法不仅使小学生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也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存在,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当。比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培养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有的学生一遇到句子中有生词或陌生词组,便迫不及待地去翻字典,这看起来好像很认真很勤奋。因为他用手的动作代替了脑的思考。还有得进行逐字逐句地阅读。逐字逐句理解式的阅读方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不但减缓了阅读速度,而且使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除了以上几个问题,还有很多问题。不过,有问题不怕,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明确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地改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二、阅读方法的合理指导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小学生缺乏英语练习环境,导致英语教学变得尤为困难。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方法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我认为,阅读能力能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词汇量。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坚持每天跟读,是为了让学生熟悉阅读中的每一个单词,能够顺利的朗读课文,这样就能增强学生对英语的自信心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在语境中去记忆单词。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好早读时间。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进行朗读,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其次,就是小学生语感的培养。其中语感指的是:人们对语言中词语搭配以及句型结构的熟练程度。在培养语言感的过程中,就需要在阅读时留心词语的搭配,在必要的时候要用笔记下来。因此在日常的阅读中,当读完一篇文章时需要总结一下,慢慢的积累词汇,句型,这样长时间就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就是阅读技巧了。在小学阅读教程中,由于阅读时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词义是阅读的基础。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帮助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将一些比较生疏的单词在利用构词法或者是通过上下文的联系中,让学生快速的掌握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够引导学生快速的猜出它们的词性和词义。在进行上下文词义的猜测中,小学生在阅读中当遇到生词时,就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推测,这也是英语阅读中一种重要的阅读技巧。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的信息以及句法去推断词义。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技巧的提高。当然,我们要还要帮助学生进行整体式阅读。在英语阅读中,整体式的阅读时指在按照简单易行的程序进行阅读中从整体上快速理解。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门道还是很多的。为此,我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加大阅读教学方法的投入,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如今,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实践经验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地选择课堂教学的拓展语篇。选择一些与课堂上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语篇。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的学习,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语篇中的句型内容与课堂上所教授的句型内容紧紧相扣,既能达到巩固旧知。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又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与此同时,多组织英语阅读活动,比如:竞赛、场景模拟等。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等。

四、总结

总之,新时期,对于小学阶段英语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认识目前所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阅读教学方法的合理指导;以及课外阅读以及课外活动的合理开展,从而提高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毕墨砚 单位:江苏省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主要问题及优化方法

1.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小学生的英语类课外阅读书籍、报刊等繁复多样,学生的辨识能力较低及课外阅读的时间有限,难以准确鉴别阅读材料质量优劣,再加上阅读方式较为单一,因此容易出现阅读效率低的问题,英语应用能力也难以通过课外阅读获得有效培养。其次,学生的阅读方法不科学,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且课外阅读的氛围没有形成或阅读的氛围不强。这就会造成学生难以长时间坚持课外阅读,同时可导致小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此外,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英语篇章的兴趣缺乏,无法收获喜悦感及成就感也是课外阅读中常见的问题。

2.优化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方法

2.1精选英语阅读材料,采用多样化阅读形式

在精选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时应注意把握好梯度性与知识性原则,由于小学生的词汇量较少,阅读能力有限,在精选英语阅读材料时应保证难易度适中,并根据学习进度、掌握的词汇量情况遵循由易到难与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好阅读的材料。另一方面,由于开拓视野、了解更多信息及学习英语知识是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因此在精选英语材料的过程中应遵循知识性的原则。例如,可以选择杂志《EnglishReadersforKids》或报刊《EnglishWeekly》等作为阅读材料。为了解决阅读形式单一化所带来的问题,教师应注意告知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课外阅读形式,将网络阅读、音像阅读与书面阅读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与效率。在网络阅读方面,可以教会学生运用电子搜索的方法寻找阅读材料,争取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英语,同时可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网站,如“www.61abc.net(小学英语教学网)”、“yingyu.com/xxyy/(英语网)”等,让学生直接进入网站进行阅读。在音像阅读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英语故事、动画片等,让学生在喜闻乐见、形象化的视听环境中阅读英语。在书面阅读方面,可以推荐学生阅读“Five-minutestories”等。

2.2运用系统性阅读方法,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掌握系统化、科学的阅读方法,并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是让小学生长期坚持阅读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整体扫描、重点采撷及联系猜想等系统化课外阅读方法。整体阅读指的是运用跳跃式阅读法,在快速浏览的过程中把握文章主旨与理清线索。例如,在阅读《TimesEnglish》中的英语篇章时,可以指导学生运用“how”、“where”、“when”、“what”及“who”的方法进行整体扫描阅读。重点采撷指的是在进行整体扫描的基础上抓住全文叙述的重点,并通过把握重点字句了解文章大意。联系猜想指的是指导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通过构词法或联系文意判断、猜测生词的含义。例如,在遇到句子“Shehastocleanherbedroom,washherclothesandwatertheflowersathome.”时,bedroom是生词,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与bed、room推测bedroom的意思。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则可以在班级中设置“Englishcorner”,并陈设阅读资料,根据课程进度情况随时增加英文读物,保证学生能够在英语角中进行阅读与交流。此外,可以设置英语长廊,并对长廊进行分区,如可以分为外国文化、外国名人及故事区等。

2.3提供展示平台,升华课外阅读兴趣

为小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有助于让学生在阅读课外英语篇章后做到学以致用,并在应用英语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升华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采蜜本”摘录课外阅读中遇到的经典词句,并根据课外阅读篇章试写或仿写英语小短文。同时对学生上交的小文章进行评比,对于较好的小短文可以装订成册,并发给学生传阅,以此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其次,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开展写剧本、演剧本、演讲及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英语交际能力,并由此培养学生持续、深入阅读英语篇章的兴趣。此外,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everydayEnglish”,轮流唱英文歌曲、讲笑话等。

3.结束语

综上,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应注重合理引导及帮助学生优化阅读方法,以拓展小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作者:罗文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桃园小学

第五篇:小学英语语篇教学阅读技巧与策略探究

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小学阶段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低下已经是一个普遍问题。许多学生知道一个个单词的意思,但连词成句、联句成篇之后就不知道它们的意思。因此,我们要多渠道地开发课程资源,搜集适合不同年龄特征学生阅读的英语读物。

1.充分发掘利用课程资源

语言学习研究成果表明:小学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是一个input(输入)、decoding(解码)、output(输出)的过程。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要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大量的阅读正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小,教师可以通过书店、图书馆寻找一些配图的英语连环画或经典小故事。如小马过河、小红帽等,这些内容可以降低因词汇量小所带来的阅读难度。针对中高年级,教师可以利用网上资源,找一些小短文让学生阅读,阅读过程中,带着一定问题去思考,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精心设计选择阅读内容

(1)选用适合程度的语言材料,生词率在3%~5%之间,让学生读懂70%~80%的内容。(2)短文的内容形式多样化,包括童话故事、电话小留言、圣诞节小贺卡、简短书信及图表等。(3)内容符合儿童的兴趣,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丰富的阅读材料,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和策略的训练。

二、指导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英语教师的任务是“TeachstudentshowtolearnEnglish”,而不是“TeachstudentsEnglish”。学生是学习的主人:They’relearningEnglishnotfromteachersbutwithteachers.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和策略。

1.精心渗透略读法(skimming)

略读又称跳读,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这就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在小学阶段,我们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故事或短文,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具备阅读技巧和能力。一旦遇到生词,学生就会觉得阅读困难、学习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开始阅读训练时,我只要求学生出声把它们认读出来。例如在教学阅读补充材料“Bigcat”一课时,由于四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接触短文阅读,根据学生的情况,短文中描述狮子生活习性的简短的三句话,出现的生词比较多,可是在学生读完后,学生仅凭他们认识的关键词fatherlion-sleep/motherlion-catch,通过略读的方法捕捉到信息,这些信息与他们日常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所以学生理解说:“我知道了狮子爸爸睡觉,狮子妈妈出去扑食物。”理解得多好。在读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短文带来的学以致用的乐趣。

2.恰当运用寻读法(scanning)

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与略读不同的是,它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从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寻读既有速度又准确。不必字字句句过目,眼光要自上而下、一目十行地寻找与问题内容相关的词句,一旦发现有关的内容,就稍做停留,将它记住或摘下,无关的内容则很快掠过。当回答有关who,when,where等文章细节问题的时候,用此方法一般都可很快找到答案,可以说“一查即得”。例如教师出示一篇配图的小短文“Jack’sfamily”,短文内容介绍家庭成员及其个人的职业。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这篇小短文我设计运用了寻读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围绕主题family趣味导入。我问学生:“看到family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说:“mother/father...”接着我说:“快来读一读,看看他家里都有那些成员,请你把他们圈出来。”学生很快就找了出来。我又顺势启发学生:“他们都是干什么的呢?”学生们又兴趣勃勃地读了起来,一边读一边把表示职业的词语画上标记。我让学生用英语汇报他们得到的信息时,学生很轻松地用英语表达出:Hisfatherispoliceman.Hismotheris...课堂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见此情形,我又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请你模仿短文做个家庭介绍。可以写出来也可以说出来。”学生们都表示同意。阅读策略还很多,包括用英语思维、猜测词义、预测、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总结等阅读策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阅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他综合英语水平的高低。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但就目前看,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出现阅读面狭窄、阅读的兴致低落的现象。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1.激发阅读的兴趣。

选择的语言要质朴生动,内容要引人入胜,要尽力选那些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读物,同时必须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2.拓宽阅读的范围。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

3.保证阅读的时间。

除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训练外,还必须开展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力争每人每天课外阅读500个字左右的短文。

4.精选阅读的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动力,也可选择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趣味的、幽默的材料。如在教完句型“What’soneandtwo?It’sthree.”后,让学生朗读下面这则幽默。mum:What’stwoandone?Tim:Idon’tknow.mum:You’reafool(/fu:l/笨蛋).What’s“dad”,“mum”and“you”?Tim:Oh,Isee.threefools.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且养成了广泛阅读的好习惯。

四、总结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实践、研究。作为小学英语老师,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英语的规律,灵活地运用各种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未来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张琳丽 单位: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中心小学

第六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处理探究

1.正确处理阅读课与阅读测试之间的关系

日常英语阅读教学文本后面大多附有一定的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所阅读文本的正确理解程度。久之,即使广大师生习惯性的产生了一定误解,以为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加测试。查阅英语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其二级目标的阅读要求是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小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显然,这里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读懂,与正确的阅读方法、策略的掌握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无测试之要求。阅读测试也无法促成与实现这一教学重点的实际落地与目标达成。但在观摩与晒课过程中,包括以前的课例中,均有发现教师过分关注了对所阅读文本后所附问题的解决,出现对文本的阅读服从于对附加问题的解决这一本末倒置的做法,此其一;其二,脱离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忽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朗读能力的培养,直接把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课上成了中学生的英语精读课———默读、对答案、精讲生词等,同样也是对小学阶段英语阅读课的误解。事实上,阅读课教什么是一个智者见智的问题,举凡是文本中凸现或可挖掘的知识点或学生能力成长点,均可以教;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希望学生从中学到什么以便促进学生在哪一方面的成长。因此,围绕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总任务与目标来确定每一阅读课时的分任务与目标,并根据学情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点,才是最为重要的;而不是习惯性的以测试误导学生的阅读学习。

2.正确处理阅读课三环节之间的关系

英语阅读的三环节中,pre-reading的主要目的在于以必要的背景知识提供或激活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扫除可能的语

言障碍;while-reading则以充分的学生自读帮助其获得与理解相关关键信息;而post-reading则在于引导学生以阅读为据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学习语言知识并将阅读技能与其他语言技能进行有效整合。但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三环节却异变为读课文以做判断、做填空,再读课文以回答问题。显然,这是违背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的。同时,部分阅读教学是以多数时间的无声默读方式进行的,而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尤其是阅读教学来说,朗读是必需的,学生在朗读中会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节奏感,并提高包括听力水平、阅读能力、英语写作水平与思维水平等。违背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规律,以类似中学阶段的英语默读方式来进行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是根本无法完成学生对语言的吸收和存储的。这一过程中,教师为着增加课堂知识容量等目的而进行大量的讲授,却少有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并不能代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大声朗读所起到的作用。所以,正确处置阅读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恰当的活动和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质量是必需要做好的。

3.正确引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

“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以课外阅读拓展来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并促进学有余力的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必要的。小学生的一些学习与认知的缺陷,如遗忘快、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差等,也使得小学生要想在语言学习上达到一定高度,取得一定成绩,也必要通过课外阅读加大语言信息输入量的方式来达成。这里,部分教师以一些具体的阅读活动,如统一课外英语阅读时间、进行英语阅读评比等来浓厚英语阅读氛围是必要的;但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却失之于科学,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应有效果。做好这一点,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需求与心理需求密切相关。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有趣、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并与具体年龄阶段相关。考虑到这些,教师的阅读材料选择才会切合学生的阅读需求,达成应有效果。如向低年级学生推荐《Macmillan Children’s Readers Level 1》读物就是合适的,如果推荐给高年级学生就会因其内容相对简单而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了;二是引导学生读一些名家名篇。名家名篇著作会因作者的高水平以及经过时间的洗涤会更加凸显阅读的价值。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阅读价值不仅指小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去学习作品的内容、组织结构、体裁、写作手法、语言实用知识等,更在于学生“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名家名篇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余秋雨语),从而使他们的情感、心灵在美的熏陶中成长。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的英语版等;三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时下比较好的英文的杂志、报纸,包括新近引进出版的一些外国儿童读物等。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及时与外部世界的发展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指导学生阅读英文原版的儿童读物画册《Sam-son and Delilah》、杂志《SPIDER》等等。

4总结

课外阅读测试范文4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阅读现状;阅读对策

农村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重要组成,其现状及需求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2021年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重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1]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关注留守儿童阅读是寻求“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对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当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研,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便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农村儿童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内心,同时也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

从2022年7月至10月,就张家口地区宣化赵川镇、赤城县龙门所镇、蔚县西合营镇、沽源县平定堡镇等8所农村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121名留守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10位教师进行访谈。学生问卷之中有115份作答有效,有效率为95.04%,其中包括一二年级21份、三四年级45份、五六年级49份。在调研对象中,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占52.89%,一方外出务工的家庭占47.11%,因此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成为留守儿童监护的两种重要形式。学生问卷主要调查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图书数量、阅读环境等情况,以下是问卷的调查结果。

(一)儿童阅读兴趣的调查

针对阅读喜爱程度进行调研,很喜欢阅读的儿童占46.96%,喜欢的占28.70%,较喜欢的占13.04%,较不喜欢的占6.96%,不喜欢的儿童仅占4.34%。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22版语标)对课外阅读种类划分,发现低年级偏爱童话、寓言,中高年级偏爱科普科幻作品、诗歌散文、故事。走访中发现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开始阅读言情、武侠、玄幻、恐怖内容的故事和小说,在同学之间交流共享并形成相对固定、组织松散的阅读群体。

(二)留守儿童阅读能力的测评情况

根据22版语标中关于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编制的《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设计《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量表》。针对二、四、六年级学生选取三篇文章,从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梗概复述、标点指错和主旨情感理解五个维度、12个条目进行测评。评量采用5级评分,从未出现计1分,偶尔出现计2分,有时出现计3分,较常出现计4分,经常出现计5分。本次测评随机选择接受调研中的三个年级各10名学生,测试过程中测评老师要求学生首先默读文章,默读结束后示意老师并进行朗读,朗读结束后回答问题。在此期间,测评教师进行观察并记录。这些条目的原始分数越高表示阅读能力表现越差。将各条目的原始分进行求和,并转化为T分后[T=50+10(X-M)/SD],进行评价和比较。各因子的T分越高,反映儿童阅读能力水平越低,反之亦然。经过信度分析Cronbach’sα系数值为0.72,该测验量表信度较好。通过测评、计算和统计后发现,整体上农村留守儿童在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标点指错三个方面儿童得分偏高,表明这三个方面阅读能力相对较低。

(三)校内外阅读环境的建设状况

阅读环境泛指影响读者阅读的所有外尽力量的总和,它由整个周围事物构成,是一个立体的多层级的子系统。[2]阅读环境是进行阅读活动的基础,包括家庭的藏书和书刊购置、周边图书馆及书店等情况。家庭、学校、图书馆为阅读者提供文献资料和阅读空间以及相适应的阅读设备,为读书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便于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方面,有过推荐的一二年级占42.86%,三四年级占51.11%,五六年级占61.22%。近一年家人给孩子购买过课外读物的情况,家人有给买过课外书,一二年级占71.43%,三四年级占68.89%,五六年级占73.47%。多媒介阅读调查方面,曾有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进行阅读的经历和经验学生占总人数的80.87%,其中一二年级占71.43%、三四年级占80%、五六年级占85.71%。根据走访调查,有5所学校建有图书室,开馆时间不规律,有的只限于馆内阅读,低年级学生对图书室的运行、馆藏、规定等不够了解。6个村镇有农家书屋或文化活动室,有关红色经典、农牧生产、医卫生活的书籍较多,在教育类图书下有部分少儿类书刊,寒暑假会开放。

二.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实地走访发现目前张家口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阅读兴趣初显自觉意识,但缺乏外界正向引导

在校内课外阅读中,学生会因朋辈效应的影响、阅读兴趣等因素自主形成若干个组织松散的读书群体。学生受到彼此影响,对加快阅读速率并对阅读技巧有所思考。部分教师对此有所了解,但因工作繁忙无暇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和组织管理。在校外课外阅读中,部分读书群体会持续发挥其影响力,但随着环境改变会导致影响力减弱。如部分留守儿童属于住校生,校外时间仅为周末休息。学生会选择看电视、玩游戏、看网络视频来度过周末,选择课外阅读的仅占15.3%。

(二)阅读指导方面,老师缺

少相关培训,监护人对此不甚了解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86.5%的教师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指导的必要性,但在各级岗位培训中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培训。部分教师认为语文课中的阅读技巧可以直接移植到课外阅读。仅有51.7%的教师了解过202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但具体书目名称和内容不熟悉。由于留守儿童监护人个人文化水平有限,多数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并了解阅读对学习的重要性,但无法对被监护者实施有效阅读指导。

(三)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在流

畅度、理解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根据《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数据,发现受访者在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标点符号,具体表现为被测儿童在朗读时重复或者跳行、混淆形似汉字、正确规范使用标点三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在课外阅读方面环境育

人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农家书屋虽然有较多的书籍,但童书数量较少且种类较单一。由于环境和经济的局限性,留守儿童的实体课外读物数量不多,大部分实体图书整体上内容偏陈旧落后。部分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开始接触恐怖、灵异、暴力等不良内容的文章,好奇心、模仿力和尚未成熟的心智会使他们沉迷精神“毒物”中。整体上,农村留守儿童一方面需要面对成长中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课外读物充斥在身边却让人不知所措。

三.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培养模式和对策探究

(一)构建“学校-家庭-基层图书馆”合作下的课外阅读推进模式

从政策出台情况来看,国家大力支持并鼓励在留守儿童中间实施课外阅读活动。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支持,推动儿童阅读的开展和建设研究,努力在社会营造关注青少年成长、热爱课外阅读的氛围。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办法指出“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并针对欠发达地区规模较小的学校,“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推荐”。因此教育局或学校要制定适合本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课外书单。学校和老师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以语文课为主阵地,结合道德与法治、科学等课程布置阅读任务、开展阅读评比活动,利用寒暑假完成必读和选读书目。还可以尝试选择品学兼优、热爱阅读的高年级学生指导或陪伴中低年级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以便发挥正向的朋辈效应。监护人除了在态度和情感上鼓励儿童课外阅读,还要在周末和寒暑假关心和监督课外阅读情况,如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购买一些课外书,有意识地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支持孩子与同伴到村镇的农家书屋共同阅读。有能力的家长还可以进行亲子阅读,一同阅读纸质书或聆听有声书,对存疑的内容共同思考和探讨。基层图书馆多以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的形式遍布全国各个行政村。农家书屋成为农村儿童课外阅读的“第二课堂”,向儿童阅读群体倾向,发挥农家书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作用,以儿童阅读带动同伴阅读、家庭阅读。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向童书倾向,除了在网站公布出版物推荐通知,还应向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征询推荐书目。建设并不断完善线上阅读环境。以河北省冀农书屋为例,在悦读和听书栏目中部分内容较为适合儿童阅读或倾听,总体数量大约一千左右。这与庞大的童书市场相比,还远不能满足儿童阅读兴趣的多样性。“学校-家庭-基层图书馆”三体合作模式的架构与运行不仅推动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建设,还营造浓厚的农村阅读氛围。

(二)积极推进课外阅读内涵式发展,不断细化、强化课外阅读

一方面,不断提高课外阅读书目的系统化与适应性。2020年4月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涵盖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涵盖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该目录的出台也是课外阅读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标志。改变过去课外读物推荐商业化、功利化倾向,从读物入手并配合相关专家学者的导读与介绍,从内在发掘课外读物的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关于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的专业培训。在22版语标中“整本书阅读”与课外阅读关系最为紧密,在教学提示中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提出“兼顾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3]。因此在国培省培的教学内容中,要加大关于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的培训内容。这既符合实际教学需求,也是对现行课标的实践与探索。

(三)扎牢语文基础,关注课内阅读能力的迁移与转化

第一,从低年级开始,夯实语文基本功。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注意形近字、多音字的比较,选择字例可以是同一篇课文或单元的,也可以是课外阅读中遇到的生字。从字形、字音的角度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再写一写、读一读,最后尝试组词造句。在阅读与鉴赏中,鼓励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喜欢的课外书片段,并体会标点符号在句中的作用。在朗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总结怎样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技巧。整体上,让儿童在字里行间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进而促进语文学习的健康发展。第二,教师要注意课内阅读能力的迁移与转化。语文课的阅读技巧直接“移植”到课外阅读容易产生“水土不服”。语文课阅读可以等同于“精读”,而课外阅读则是“泛读”。一“精”一“泛”,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精读需要从文章的“微言精义”作为出发点,细读多思、反复琢磨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吸取精华。泛读则是广泛地阅读,读者追求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以及阅读速度,而不注重字句的深入剖析,也不会逐字逐句的理解整篇文章。因此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提醒学生阅读速度和效果。有的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有哪个人物、情节、片段还有印象,试着回忆并复述给好友,进一步鼓励学生二次阅读书籍。

参考文献

[1]史竞男.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N].人民日报,2021-03-18(004).

[2]曾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M]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06

课外阅读测试范文5

摘要:

小学语文学习阶段,阅读能力是决定学生成绩好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而大量的阅读不可能在课内完成,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达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的阅读量,而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又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作者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对开展富有成效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活动;阅读量

前言

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阅读量的关键,而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很难获得良好的语文成绩,而课外阅读极大的弥补了课内教学环节的阅读量低的问题,如何给予学生更好的课外阅读实践辅导,成为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1营造良好的阅读范围

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在语文课堂拥有较为完成的阅读时间,其他课程的学习也许不需要较为集中的阅读过程。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并且零散的阅读时间也难以使得学生对读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班级内布置小型的图书阅读角。允许学生在家里带来值得分享的课外图书,放置在图书角内进行统一的收藏与管理,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在图书角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使得班级内始终萦绕着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老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主办黑板报、墙壁展等,将学生分组进行墙壁画的展示,可以有名人名言、唐诗宋词等,甚至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外的阅读感受自创一些阅读名言。使得班级始终充斥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暗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积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先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于某一件事物存在强烈的兴趣,才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思想观不断形成的阶段,对于各种事物存在强烈的兴趣,只要加以引导,就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能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于文化、艺术等方面书籍的阅读兴趣。让阅读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识别,而成为汲取历史人文“养料”的最佳渠道。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阅读的美好,从优美生动的故事中与文字作者心意相通。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时间活动,使得学生在产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形式,例如: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朗诵比赛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于阅读的兴趣。

3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正规基础课堂的开端,在学前教育阶段并未接触较为系统的语文知识。突兀的进行大量的语文知识教学可能会导致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而想要按时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而课内宝贵的教学实践难以达到这样的目标。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导,让给学生真正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例如:略读法、精读法、笔记法等等。

3.1精读法。

首先在选择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文章的质量,选取最优秀、最值得阅读的文章,然后认真仔细的进行阅读,体会作者的描法、中心思想,揣摩作者的剧情结构设计。将经典语句进行反复阅读,就像人类咀嚼食物一样,细嚼慢咽,才有助于营养的消化,并且对于十分经典的段落要做到熟读成诵。

3.2略读法。

主要是指在学习的特定阶段为了快速完成某项任务,抑或快速掌握某一类知识的大框,而采用的阅读方式,要求采取提炼中心思想的方式来进行阅读,首先要翻看书籍的封面目录,优先阅读文章的首尾句,提炼关键词。对于不必要阅读的地方要一带而过,其他部分也要尽最大限度的加快阅读速度,争取做到一目十行。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资料信息,从而有效的完成某些特定的学习任务。

3.3笔记法。

对于十分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采取记笔记的方式来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经典的文段想要彻底的掌握与理解就要一边阅读一边对知识进行思考,并对整个文段的标题目录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深刻理解作者的文章布局结构。同时认真阅读作者的题记抑或前言,保证学生在日后的实践应用过程当中能够举一反山、运用自如。并最大限度的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4教师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4.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

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及时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4.2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

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学生在沟通与交流之间交换相互之间的想法,也让学生从交流中获取彼此之间更多信息。

4.3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

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夯实学习基础,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又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学习科目,学生务必在此阶段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但课内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时间分配情况来有效的安排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摆脱枯燥的理论知识的桎梏,从“心”出发去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阅读量,做到情感阅读、趣味阅读。将原本属于课内的教学环节融入到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刘丽 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义民学校

参考文献

[1]范文洁.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黄杨.分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新课程导学,2013,19:41

[3]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第二篇: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对策

摘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对教育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理念“自主阅读教学”的提出,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尽快摆脱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指明了道路。本文将对自主阅读的基本内容、自主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讨,从而改善小学语文的教学状况。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对策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应进行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举措使得自主阅读成为小学语文研究界的热点和焦点课题之一。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自主阅读教学的内涵,提出切实可行的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策略迫在眉睫。

1.自主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

1.1自主阅读教学的内涵

自主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思考的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自主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自主支配阅读的时间、过程等,成为阅读的主人,从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1.2自主阅读教学的特征

自主阅读教学具有如下特征:(1)主体性。自主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个体发展为目标,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2)过程性。自主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对阅读过程的参与,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巩固学生对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掌握。(3)开放性。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摆脱了教材的限制,优化教学内容,而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扬个性。另外,自主阅读教学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师生情感的培养。

2.自主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2.1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对教育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目前,我们身处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在这里进行着碰撞和融合。因此,现代社会的建设更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教育正是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自主阅读教学以崇尚个性自由、自主发展为宗旨,关注民主化和多元化,创新性和开放性,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2.2走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着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方法的导引;教学内容单一,主要来源于课本知识;教学方法刻板,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缺乏对学生自主阅读与自我思考的能力的培养。这些弊端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自主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致力于构建新的阅读教学,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尽快走出误区。

2.3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的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以及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建议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小学语文中实施自主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3.1激发自主阅读兴趣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过程以教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为主,学生缺乏阅读与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氛围沉闷。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风格的文章,精心设计抒情色彩浓厚的导语,通过生动、流畅、优美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3.2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首先,教师应教授学生多种阅读方法。阅读的一般方法如获取信息的阅读、欣赏性阅读、娱乐性阅读、精读与跳读等。其次,根据不同的阅读需求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朗读、默读、通读、跳读等。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解读,关注学生的行为和认知方式,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

3.3强化语言训练与实践

语言训练与实践主要有朗读、读写结合、课外阅读、课外语文活动等方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有示范读、领读、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选择;读写结合即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指导,为写作积累素材,提供表情达意的方式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安排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学校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外语文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感悟和应用能力。

4.总结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有利于摆脱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通过自主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和探究思考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的掌握程度,还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作者:杨杰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王金凤.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舞台[J].考试与评价.2013(11)

[2]金娥.引导自主阅读,增强“乐学”情感[J].内蒙古教育.2014(14)

[3]吴霞.用兴趣点燃自主阅读的火花[J].学苑教育.2014(16)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文本阅读兴趣策略探讨

摘要:

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阅读,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的兴趣可以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激发出来。语文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本身的美感,让他们自发的去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兴趣;激发

阅读是小学生扩大知识面的主要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认识许多在课本上没有涉及到的汉字,又能培养良好的中文语感。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自发的选择材料去阅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中文应用能力。

1示范朗读,以故事引发兴趣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他的《用耳朵阅读》中写到他幼年经历时说,在年幼的岁月里,他并没有机会去读很多的书,而是经常在放牛的间隙溜出去去听邻村的说书先生讲评书、说故事,这些故事对他后来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这些经历他称之为“用耳朵阅读”,正是这些故事激发了他最初对文学的热爱。可见阅读的兴趣对文学水平的成长多么重要,而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疯狂生长的阶段,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是一个个良好的兴趣诱发因子,正如著名网络文学创作者“南派三叔”说的那样“每一个优秀的作家几乎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外祖母。”再一次印证了在年幼阶段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不管是用耳朵的阅读还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我们基础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目的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喜欢上文学。比如在讲授小学五年级所学的《将相和》、《孔明智退司马懿》等课文之前,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泛读,可以把学生带入那种故事本身的情境中,当他们融入到故事中,他们就能体会到阅读的兴趣,我们基础语文教育工作者就是要调动他们这种天性,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建立和谐的阅读氛围

阅读氛围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至关重要。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以民主的作风对待学生,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学生会因为老师而爱上所学的科目。其次,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喜洋洋、美羊羊、熊大、熊二等等,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在课堂上开展“找朋友”“打靶开花”等游戏,把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交流了学生的情感,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加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抽象、晦涩的文章内容难以产生兴趣,为了增强小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引进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例如在《将相和》讲授过程中播放历史故事短片,在《小嘎子和胖墩子摔跤》讲授过程中引进生动的PPT;在《月光曲》讲授过程中带学生们听月光曲的录音等等。这样,学生在一幅幅精美的动态画、图片、视频中增强了对文章内容的兴趣,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享受学习。

4启发诱导,激发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关键和动力,语文阅读又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语文基础教育工作者要着力去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导学生选择难以适当的阅读材料,如果所选的阅读材料过难,会挫伤小学生的积极性;所选阅读材料过于简单又会使学生自信心膨胀,引发自负心理和浮躁的情绪。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切忌“揠苗助长”,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老师如果想要很好的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自身必须对经典作品有很好的理解,知识面一定要广,要做到博览群书,定期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健康的作品。在讲授《南京长江大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草原》等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跟祖国山河有关的作品,引发他们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引起他们“想去那儿”的那种欲望,这样,学生们才会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在讲授《新型玻璃》等课文时,要用一些跟科技有关的教具、短片等等去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可以讲授一些科学家小时候的成长故事,引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学生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把著名的科学家当做自己的榜样,自发的去阅读科学有关的书籍,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提高了孩子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这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

5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抓好阅读的落实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例如:读书沙龙、读书研讨会、作者见面会、好书介绍、读书交流会等等在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由于小学生的有较强的求胜心理,因此可以举办读书比赛,定期公布读书册数排名等等;在班级里也可以设立读书角,大家把好书拿到一起互相交流,互相传阅,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阅读量;设立班级主页,把学生的优质读后感放上去,定期评选优质读后感。这样做,可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结束语阅读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是语文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如果老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学生一定会提高对阅读的兴趣,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则有助于其养成阅读的习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健康发展。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实践、持续创新一定可以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张中旭 单位:公主岭市双城堡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陈红专.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浅谈[J].当代教育论坛,2009(8)

[2]刘慧.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与探索[J].吉林教育,2006(9)

[3]张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2008(2)

[4]胡振燕.有序•适度•高效———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教育教学,2006(1)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渐地被淘汰,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鉴于此种情况,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应用了合作学习方式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本文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小学教师更好地应用合作学习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小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做好阅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若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教学,不仅不会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合作学习方法,从而促进了阅读教学的开展。

1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以及爱好等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兴趣。比如说,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和人物描写有关系的文章《草房子》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桑桑、柳柳以及妈妈,进而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使其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文章想要表达的内涵,通过小组实践,最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小组合作的阅读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提供平台,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通过有趣的实践,让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实现开展阅读教学的目标[1]。

1.2准确制定目标:

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方式来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只有在清晰的目标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阅读才能取得更好地效果。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还不成熟,在很多方面其思维都受到了限制,此种情况就增加了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制定准确的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来开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文章。比如说,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故事类型文章《龟兔赛跑》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文章,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兔子比乌龟跑得快,最后兔子却输了呢?当教师提出这一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遣一名代表来阐述整体的建议,在这个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总结,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2]。在小组讨论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产生碰撞,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意见,在最终达成一致的时候,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得到培养,而且学生能够听取别人的建议,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3]。另外,小组讨论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确保阅读教学目标可以实现。

1.3实行适当的引导:

小学生掌握的知识并不多,而且其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还有待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让学生单独来理解一篇文章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了合作学习方式。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就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刻,阅读教学的目标无法实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该在应用合作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若是在讨论中出现争议,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让学生之间的观点能够趋向统一。比如说,教师在进行古诗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对诗篇进行阅读,然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融入到诗篇中,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根据相关的资料来对诗篇中描述的情境、诗篇的主要情感等进行分析,若是小组讨论偏离了正确的道路,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给学生指明讨论的方向,进而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诗篇内容以及情感[4]。

1.4开展分层评价: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若是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课堂氛围就会是十分严肃的,这样对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没有任何好处,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担任一个角色,既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等方式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确保合作学习中没有不足之处,其作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效果才能更加的显著[5]。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开展评价,比如说使用小组间评价、自我评价以及小组内部评价等,将不同的评价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还可以弥补自身中的不足,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逐渐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开展阅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亚杰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朝阳小学

参考文献

[1]韩素.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4(10):56-56.

[2]林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196-196.

[3]李秀坤.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J].才智,2015(27):63.

[4]陈春梅.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1):14-14.

[5]姜翠珍.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4(27):40

第五篇:解释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摘要:

解释学作为一种与人文学科密切相关的理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论述以解释学为基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提出了基于解释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

解释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前言

作为一种理解活动,阅读对一个人认知事物、审美体验以及情感陶冶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而本课题主要在解释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以此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语文教师设计的问题较难,缺乏联系性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在对学生提问问题的设计上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尽管老师能够对设计问题的目的有一定的明确性,而且教学内容也没有偏差,但是有些老师对不能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另外,老师所设计的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合理的联系,与教学核心内容相脱离。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内涵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因此老师应该注重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另外,部分老师设计的辅助问题比较缺乏,或者多余,不能对教学的核心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等[1]。

2)问题的设计缺乏依据,误用依据

根据调查研究,从目前的一些小学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时仅仅依靠教科书、课程标准等,缺乏对网络资料、教参等的参照,这使得一些问题的设计缺乏科学的依据,会造成老师问题的设计不够科学,滥用依据的现象发生。因此,应该加强语文老师对课外资料的研究与学习,加强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3)老师的阅读与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小学语文老师解读与分析文本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现在有一部分老师的解读分析水平较低,这也与老师对课标与教科书的参悟不够,其次老师对阅读材料的语感也影响着阅读教学,语感强的老师能从材料中挖掘出重要知识点、矛盾点与空白点等,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基于解释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解释学,又叫诠释学。广义上是指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与结束的理论或哲学。而狭义是指局部解释学、一般解释学以及哲学解释学等分支与学派等。它是关于与文本相关联的理解过程的理论,寻找对于一个给定的文本的有效解释回答何以可能的问题是解释学的核心内容。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解释学基础的引导下,就是要解读者应该对自身的“先见”抛开,对文本原始意义进行把握,对文本作者在文本中寄寓的意义进行追求,以此更好的进行文本欣赏,并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2]。另外,小学语文老师还应该积极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三个基本关系,由于学生个体不同,对文本具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应该积极处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关系,在尊重学生个性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式与技巧,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其次,还要把握好视野的有限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语文老师应该在了解小学生视野有限性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能力;最后,还要处理好文本创造性与规定性的关系。对于阅读教学来讲,不仅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引导学生按照合理、规范的阅读方式与技巧进行阅读。由于文本留有空白让读者进行想象,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来挖掘文本中隐含的深刻哲理,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3、基于解释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依托文本,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该明确阅读理解的实质意义。并使学生懂得理解一定不是仅仅对他人原始意义的重新领悟,也不是对他人原本观念的重构,理解是在某种事情上与他人取得相互一致的意见,是相互的过程。而学生要想积极对阅读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就应该与文本或作者在一件事情上具有一致的想法,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对于文本来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与凝练,因此要想理解文本内容,必须从文本或作者出发,创造性地阐释文本。所以,第一,从对文本的字、词、句、篇等出发,理解他们之间的关联性,还要引导学生不要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断章取义与凭空想象是不可取的;第二,对阅读文本的时代背景进行追溯[3]。因为作者创造的时代背景对作者的文本写作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作者展现作品的审美取向、价值取向都不尽相同;第三,对作者的生活经历与创作风格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能够使学生对文本通过真实的创作背景以及自身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文本,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想象更好的锻炼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2)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审美要求

对于小学生来说,尽管认知水平与能力有限,但是对于事物的理解有自身的审美标准。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欣赏要求与水平进行保护与尊重,对学生的视域结构进行充分考虑,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审美态度以及欣赏水平等进行充分了解,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对文本解读的重难点加以明确。与此同时,老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感悟的差异性与独特性进行尊重,还要对学生之间对文本理解的共识加以尊重,但是也要注意对学生独特体验尊重的适度性,不要盲目促进学生对文本解读的随心所欲。如果学生在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下,对文本产生自身的见解比较正确,应该予以正确的评价与表扬;反之,对于误读与曲解文本内涵的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另外,还要学生的解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就会产生学生之间对文本解读的共性认识,而老师应该积极地尊重,这是由学生同一年龄段,学识与经历基本相似所决定的。所以,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扩展自己的视域,锻炼自身的阅读水平与思维能力。

3)讲究口语艺术,提高表达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的实际效果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这一观念对于阅读教学同样有指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够用鲜明、生动、准确、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讲授,是否能能够真正将文章严密的逻辑性和强烈的思想感情完整地解释、表达出来,必将影响教学的真实效果,良好的口语艺术及表达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的同时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形象、生动。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描述或者复述的过程中,也应该将表达语言带上自己独特的风格。可以是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地阐明事理;也可以是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可以是客观扼要、沉着冷静地叙述内容;也可以是富有情趣、风趣幽默地讲述情节……无论采用何种风格,但一定要带入独特的个人气质,其教学效果才更容易打入学生的内心,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才能更有效地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拓宽学生的视域,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视野范围是有限的,因此也就导致审美水平与能力具有一定的范围。而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应该注意难易程度,太难或太易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都有不利的影响。所以,应该积极对学生的视域进行拓展,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与审美水平[4]。具体来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与习惯,单纯从教科书以及少量的阅读材料中获取阅读资源是不够的,应该进行广泛阅读,提升自身的阅读视野,对古今中外的作品、名著等进行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得以开阔;再有,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与老师、学生等进行交流,从而从交流中不断地充实与丰富自己的学识,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与感悟,达到阅读与生活的相互结合,从而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4、结论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发挥好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组织者、引导者这一角色,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可行方法,这样能够更好的从文本中获得一定的哲理性知识。而在解释学的基础上,积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以学生本身的视域范围进行阅读教学,为防止学生陷入阅读误区,老师应该积极的提升自身的阅读教学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苏敏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55-56.

[2]赵建鼎.蜕变•简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渴望“简装版”[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21-22.

[3]韦仲光.对藤县部分村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0,(03):36-37.

[4]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8):71-72.

第六篇:P小学语文高段阅读命题实践探索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同时承担着阅读命题的工作,包括单元阅读检测命题、日常阅读检测命题等等。但是我们发现,在林林总总的教师阅读命题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过于重视基础记忆而忽视了能力训练、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抛弃语文学科特点没有语文味等等。针对这样的问题,再结合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的特点,真的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更新命题理念,改变命题策略。

一、阅读命题应始于学段目标、基于学生生本

首先,PISA测试主要考察15岁左右义务教育后期学生的各方面素养,这就说明测试的范围是有规定的,标准是有要求的。同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也对每个学段明确了阅读目标,那么阅读命题首先应该紧扣目标,不超标、不降标。其次,PISA强调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与我国课改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阅读命题体现生本理念,就需要关注学生整体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命题。课标中提出的课程设计总思路也是如此: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各个学段互相联系、螺旋上升、循序渐进。再次,命题除了遵循学生对于趣味性的追求之外,还要有真正的收获和提升。PISA测试理念中讲究的就是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个体参与度和关注度。课标中也多次提到,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而兴趣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提升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二、阅读命题应体现语文特点、注重能力取向

PISA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尤其是终身学习观的形成,学生阅读素养的检测也应当随之发生变化。简单讲,就是不仅仅考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相关能力,还需要考查其一生中在接触各种阅读材料、处于不同生活环境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小学中高段阅读命题中,也应将这样的理念渗透展现。

1.学法为先,以检测阅读学习方法立足

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每天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阅读成了每时每刻需要进行的事项,这就使我们的传统阅读方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在平时的阅读训练尤其是阅读命题中适当增加材料数量,运用高效速读的多种方法,才能调控好注意力,提高阅读速度。阅读不仅要提速还必须讲求效果。尤其对小学高段学生来说,所学知识是需要精研细读才能深入理解并真正收获。那么,在高速之中相应要求正确率的提高,即检测阅读的效度。比如快速归纳段意、快速提炼中心、快速划分段落、快速理解文中句子、快速理解文中词语、快速理解写作特点等。最后在阅读测试中应追求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检测其语言综合运用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阅读命题需要安排合适的时间和方法,给学生展示个性的题型舞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选择,发挥主动性和个性。

2.学识为重,以落实文本知识内容支撑

在小学语文课内课外的阅读材料中,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学识”无外乎文本内容、主题中心和表达方法。所以,首先,要在命题中把握好内容考点,考查的知识点不能泛泛无效或偏难怪异,而应是真正抓住要点、学生需要提升的重点。其次,母语教育要使学生享受语言带来的乐趣和动力,命题与测试也不例外。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教材文本的主题基础之上,作些情感的升华,体现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享受到真善美的人文教育。最后,还要关注高段学生对于文章表达、顺序和方法的领悟。这个关于文字“排列组合”的奥秘,也是课标在高段阅读教学目标中着重提出的一点。

3.学力为终,以评估学生阅读能力回归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PISA所测试的阅读素养主要就是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对阅读材料总体理解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释文本的能力、思考判断能力和评鉴欣赏能力。在命题中侧重如上能力的提升和训练,才是命题工作的最终回归。

(1)升级“总体理解”能力

“总体理解”其实就是目前小学语文高段学生需要习得的重要能力,即把握文本整体内容。但不同的是,我们命题中出现的往往是类似一个片段、一篇文章的连续文本,PISA考查的是非连续文本的整体内容把握。此文本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是由图表构成文本。【分析思考】此题为2000年PISA阅读测试中的图表题,除以上两个问题之外,还有关于乍得湖中水牛、犀牛、河马等野生动物数量图表,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确立观点的能力。这样的命题升级,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总体理解”的能力。

(2)提高“获取信息”能力

获取信息也是阅读命题中经常出现的内容。PISA测试的信息寻找题型中,常常会通过提示学生三个步骤的方法,获得正确信息:浏览搜寻—分类选择—辨别确定,以此来提高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分析思考】在用于信息获取的评估文本中,往往会如上例所示,很多信息处于句子层面,或隐藏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句子、段落中。学生首先通过浏览文本,搜寻信息的基本元素:特征、时间、背景等;而当信息出现混淆的时候,就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最后辨别确定正确信息。上题花蜜的三个主要来源,就是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甄别,才能排除错误信息获得正确答案。

(3)点睛“解释文本”能力

解释文本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关注各个文本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对文本逻辑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此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是目前小学阶段儿童普遍缺乏的一项能力,它的提升不仅是对阅读进行关键一步的扩展,更能使阅读者形成对文本更具体、更完整的理解。“解释文本”出现的形式可以是从文中推断含义,了解某一特定人物的情感或言行意图等。如在某些阅读题中会出现想象人物心理活动、推测事件发展结果等。多些这样的点睛之笔,就会教给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方法,提高推断信息的能力。

(4)强调“思考判断”能力

思考文本内容要求阅读者把在文中找到的信息与其他知识进行联系,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判断或评价文本观点内容。其实,很多阅读题中都会采用这样的命题方法,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命题中,可以是从文本提供的信息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就文本直接提供的观点进行论述,这些都是对“思考判断”能力的重要提升练习。如某些阅读题中会让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先提取信息、了解观点及论据,而后将自己生活中与文本信息相联系的知识建构起来,来写写自己的观点。

(5)培养“评鉴欣赏”能力

PISA阅读测试中需要学生确定或评论文章的风格,以及作者的意图、态度。其实,这就是要求小学高段阅读检测中考查学生的“评鉴欣赏”能力。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大致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核心观点,而且还要能发现文本表达上的微小差别。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欣赏评鉴时能够选择文本重要部分,舍弃次要部分,在感受、理解作者观点再整合相关内容后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阅读命题应创设生活情境,强调内外兼修

1.选材追求生活链接,学以致用

在PISA阅读测试中,“阅读素养”被定义为“以开发知识、潜能和参与社会生活为目的,对阅读材料或文本的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这里的“参与社会生活为目的”和课标中“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其实是同一个话题,意在阅读积累和理解向生活开放,在特定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那么,命题材料的选择同样需要追求生活链接,学以致用。

(1)引入“非连续文本”,倡导应用性

目前对小学语文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往往集中在以文章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散文类型上。此外,PISA还增加被称为“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材料,包括:数据表格、图标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等等,要求学生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等。【分析思考】这样的测试完全有别于我们印象中的传统意义上的阅读题,而这样的题目却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反观我们的阅读命题,文学性较强、侧重精神层面的题型完全占据卷面,部分课外阅读也是与学生课本配套的文本材料,离学生的实际应用比较遥远。

(2)实现“多元化检测”,追求生活性

按照PISA的观点,成人是在特定“背景”下来阅读文字材料,所以阅读素养测评提供的文本必须具备背景要素,即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其检测材料包括:个人信件、小说、传记;规章、通知、布告、计划方案;课本、地图、纲要;手册、报告、说明书、备忘录;等等。其实,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的内容。事实上,阅读练习和测试肯定不能成为脱离生活实际的空中楼阁,而应该实实在在可以为生活所用,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所用。令人欣喜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及相关阅读测试中留言条、建议书、说明书等应用性材料已经有所增加并不断地改革变化。

2.形式倡导鲜活情趣,兴味盎然

虽同处于小学高段,但是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还多有不同,因此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体现多样化与个性化。所以在命题时,可以适度放开,尽量使形式新颖有创新,使文本情境更丰富,如此才能增强命题的趣味性、活泼性,适宜小学生完成阅读练习。【分析思考】古诗的考查不再是简单的默写,而是创设写作中的实际情境,这就是形式上的变化。同时,古诗和作文,两个看似没有联系的方面,在这样的命题中结合起来,成为学生真实可感的情境,就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经验,去积极地解决问题。而体裁形式的多样化,亦能激发学生兴趣。因为往往不同的体裁,命题的策略和方式就会有所不同。写人文本以提炼人物性格为重点,写景文本以感受景物特点为核心,记事文本则以理清脉络事件为要素;还有童话、寓言、诗歌、说明文等体裁,只有形式多变,才能产生丰富的命题内容,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命题形式,更具亲和力、生命力,也必定会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学习的快乐。

3.内容博采课内课外,融会贯通

PISA阅读测试对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保证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进行大量的自主阅读。其实,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历来也是人们提倡的阅读经验。课标中,对于每个学段也提出了不同的课外阅读要求,其中小学高段学生必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所以,命题的理念也理应是内外兼修,融会贯通。选择适宜的、多元的课外阅读材料,并交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检测出真正阅读水平的首要保障。将课内所学的内容主题、写作特点、文章体裁等,在PISA倡导的“阅读情境”特点下进行全面拓展,在命题中展示课内课外融会贯通的阅读成果、收获、策略,解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困难与疑问,真正厚积薄发。

四、结语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PISA阅读素养测试先进理念及做法,憧憬小学语文高段阅读命题能回归本真、承前继后,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素养提升和课堂的良好改革。

作者:张丽敏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大禹路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率,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探讨和追求的目标。阅读是一种创造活动,又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由问题开始。注重师生、生生交往,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合作探讨的机会,灵活利用各种策略提高学习交往的实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兴趣

新课改的推进,对小学语文提出更高的要求。学好语文,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体现在如下几点:

1发挥学生自主性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语文老师,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长期以来,教师受传统教育观点的影响,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只是“满堂灌”,根据教学参考资料一路介绍,生硬分析作品,学生被动接受。新教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是主导,注重点拨、启发、激励学生,放开手,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学生在阅读理解、品味感悟中学会新知识,培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淡化过去那种把“课文讲深讲透”的观点,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要鼓励学生,学生在一种自由的氛围学习,尽情地表达,能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活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要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是阅读教学的法宝,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章情境中。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分角色读、配乐读、小组比赛读、师生共读等,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读出文章的韵味,读出蕴含的情感。教师让学生充分质疑,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静下心,走进文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理解文章,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课文是由许多句子连缀而成的,这许多句子,在课文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文中的关键句,有的揭示课题,有的点明中心,有的贯穿全文,有的凝聚情感,教师可以从句子切入指导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整体感知课文、深入探究课文、整体回顾课文以及独立阅读课文等学习环节。注重师生、生生交往,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合作探讨的机会,灵活利用各种策略提高学习交往的实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长处,使学生在互动中获得主动的发展。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学生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还可以写读后感。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学生掌握了好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创新学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对于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教师要及时鼓励,予以肯定。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学生的自主学习,由问题开始。在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整堂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把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发表见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文化宝库的知识没有穷尽,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创造性地阅读教学,学生在自读中领悟、发现、交流。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去领悟和思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探究文章丰富内涵。学生积极表达,教师用心倾听,适时进行点拨。教师常常被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独到的见解、幽默的语言所折服,真正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激发了他们学习热情,焕发出课堂的活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长此以往,日积月累,语文知识一定会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导出学法。阅读课文有进度和略读。在精读课文教学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原则,先设计好为题,学生根据思考题进行自读,结合已有的知识找到答案。然后教师检查自读效果,针对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议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归纳出学习方法。同一问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一篇精读课文,可以设计“四步阅读法”:初读知大意,再读理思路,细读抓重点,赏读品精华。指导学生边读边品赏,说说自己喜欢课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或段落,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学习文章的立意谋篇、写作特点,体会所表达出的作者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拘泥于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还培养了能力,受到审美教育。

5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任重道远,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更新观念,不断创新,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工作,注重因材施教,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洪建 单位: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李秀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2]高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04).

第八篇:小学语文生态课堂阅读教学思考

摘要:

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为原理,最大程度地利用生态资源条件,建成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小学生构建生态课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的难以投入、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挖掘小学生的兴趣注意点,同时,也可以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由学习,无论是对知识的积累还是对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十分有益。

关键词:

生态课堂;阅读教学;个性化

生态课堂的建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从根本上填补了传统课堂的漏洞,完善了教学过程,改善了旧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乐于接受,全情投入学习,对整个教学体制的革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1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学生的阅读书籍一般都局限于课本上,由于课本中的文章、诗歌、古诗词过于枯燥,使小学生在学习中缺少积极性,对既定的阅读内容不感兴趣,就不愿意去进行阅读,或者阅读的效果较差,就算是读了,甚至能够背诵,也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这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讲是十分不利的。阅读是知识的积累,小学生处于汲取知识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那么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脑中的知识过于匮乏,出现空白状态。

2生态课堂应该如何构建

2.1改变传统观念

生态课堂的建立,首先要改变坐而论道的教学模式,规避填鸭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在教学环节中,为学生加入互动性的游戏环节,用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维持教学平衡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个性化因素,让学生将阅读培养成为兴趣,养成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还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图片以及情景还原等方式感悟文章中的诗意美好,用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入文章内部,体验文章中的情怀。案例:某小学在进行《山行》的阅读赏析,整首诗传递出来的内容就是一幅极美的风景,老师让大家在阅读之后尽情想象诗歌中的意境,将自己投入到整个画卷中去,之后,由学生到黑板上接力作画,从蜿蜒的山路到山间的小屋,从火红的枫叶到停留的马车。学生们在画完板画之后,脑海中的形象也就逐渐立体,同时,在绘画过程中,自身的感受也会与原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文章印象深刻。

2.2教育教学人文化

老师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阅读的文章创建模拟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态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体验,老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为学生创造模拟情景,给予完整的信息资料,运用情感交流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启发。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是生态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身份已经产生了变化,他们成为了课堂的“老师”,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所思所想充分结合,这种新知识融合记忆的过程培养了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用积极的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学生由于思想的不同,会展现自身独具特色的优点,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优点,给予学生肯定,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2.3学生学习自主化

生态课堂主要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建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拥有无限的潜能等待开发。在阅读的教学中,主要注重的应该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将教育的根本归结到学生自身,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出现偏差时,老师应该尽快给予技术上的指导。案例:某所小学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当地正处在秋季,老师便将学生分成小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去操场上采摘秋天的红叶,感受秋天的风景。当学生回到教室,再次阅读《北大荒的秋天》时,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中所描述的秋天和家乡秋天的区别,加深了对文章阅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正是由学生为主导,通过对真实情境的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3生态课堂对阅读教育的影响

生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它可以把传统的课堂生活化,让学生真正地去了解自己感兴趣以及想知道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畅所欲言,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个过程,对小学生起到了思维养成的作用。与此同时,当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时,阅读效率也会随之提升。生态课堂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当学生面对问题时,会习惯性地进行思考,而不是等待老师的固定答案,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互动,这进一步改善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拉近了师生间距离。

4结语

生态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老师为学生创造自由、和谐、轻松惬意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感悟到学习的乐趣,让整个课堂洋溢着轻松愉快且充满生机的气息,使老师和学生都能共同的进步。

作者:蔡卫芬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横涧小学

参考文献:

[1]岳伟,刘贵华.走向生态课堂——论课堂的整体性变革[J].教育研究究,2014,(8).

[2]王世军.论生态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定位[J].天中学刊,2010,(1).

课外阅读测试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阅读质量;阅读动机;阅读方法;阅读环境

阅读质量,早期主要是指学生学业考核中有关阅读题型的得分情况。随着人们对阅读价值与意义的理解,阅读质量则更多地偏重于学生对作品的感悟。20世纪末,OECD进行了一项国际成人阅读素养调查(IALS),调查结果的表述中出现了阅读素养的概念。2000年,OECD将阅读素养纳入PISA测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能力领域的重要构成部分。针对阅读质量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已经做了相当多的研究与实践,但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之间的关联研究则较少涉及。因此,笔者将以现有的阅读动机测量结构为基础,以“阅读质量”为因变量,以“阅读动机、阅读过程(阅读时间、阅读方法)、阅读环境和阅读评价”为自变量,假设了初中生阅读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借助已存在的量表,通过电子问卷定向和在线收集数据来论证初中生阅读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初中生阅读质量的相关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理论模型与假设

测量阅读动机、阅读过程(阅读时间、阅读方法)、阅读环境、阅读评价对初中生阅读质量的影响,标明初中生阅读质量结构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H1):阅读动机对初中生阅读质量有积极性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

本研究随机抽取江苏省初中学校的1103名初中学生为被试,通过电子问卷定向和在线收集数据。调查对象中有男生666名,占60.4%;女生437名,占39.6%。

(三)变量测量

本研究中的因变量“阅读质量”,以及自变量“阅读动机、阅读过程(阅读时间、阅读方法)、阅读环境、阅读评价”,主要是根据王蕾的研究、何丽伟的《阅读动机量表》〔1〕〔2〕,同时结合柳长友的《中学生阅读动机发展的研究》中问卷调查以及学生的阅读情况〔3〕而改编,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以上,说明正式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笔者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以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所有题目要求被试均采取李克特五级量表,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针对每个项目进行自我评定。在分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表明被试在该方面的阅读动机水平越强。

二、实证分析

(一)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在进行假设检验之前,本研究采用Amos24.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测量模型的结构效度。所有测量指标的因子负荷量均在0.50-0.90(p<0.001),组成信度(Compositereliability,CR)也均在0.7-0.9,平均变异数萃取量(AVE)基本上都大于0.4。测量模型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区分效度,各指标的组成信度和萃取量结果如下,阅读动机:CR=0.83,AVE=0.41;阅读时间:CR=0.75,AVE=0.39;阅读方法:CR=0.71,AVE=0.45;阅读评价:CR=0.85,AVE=0.49;阅读质量:CR=0.86,AVE=0.55。模型的拟合度指数检验结果为:模型的卡方值χ2=1627.56,自由度df=362,卡方与自由度比值χ2/df=4.50<5。其他关键拟合指标GFI=0.90,AGFI=0.90,CFI=0.91,IFI=0.91,TLI=0.90,均达到>0.9的要求;RMSEA=0.056<0.08,SRMR=0.05<0.08(Hairetal.,2010)。结果表明,所有研究变量均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适合做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二)初中生阅读的基本情况

针对初中生阅读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初学生阅读动机相对较强(3.72),阅读质量较高(4.24),但在阅读内容上得分明显偏低(3.01),阅读方法和阅读评价的得分也不高。

(三)初中生阅读质量的影响因素

如表2的检验结果显示,阅读动机对阅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66,P<0.001);阅读方法对阅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39,P<0.001);阅读环境对阅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04,P<0.001);而阅读评价和阅读时间对阅读质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因此,假设H1、H2b、H3通过检验,假设成立,而H2a和H4假设不成立。

(四)研究结果分析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初中生阅读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三个:阅读动机、阅读方法和阅读环境。在提高阅读质量的过程中,阅读动机是至关重要的内部条件,阅读环境是需要重视的外部条件,阅读方法是提升阅读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且,阅读动机、阅读方法、阅读环境还存在着协同、交互关系,三者共同作用于阅读质量的提升。比如,优质阅读环境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阅读动机,内在的阅读动机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反思与运用能力等。与此同时,尽管阅读时间和阅读评价对初中生的阅读质量没有显著的直接关系,但是阅读时间和阅读评价仍然是影响阅读质量的因素。阅读时间受到阅读动机、阅读方法和阅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通过对动机、方法和环境等因素的提升,有限度地延长阅读时间,以提高阅读质量。

三、初中生阅读质量提升的建议

依据研究结果,围绕阅读动机、阅读环境和阅读方法这三个直接影响阅读质量的因素,结合初中阶段不同年级学生具有不同的阅读特征,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强化自主阅读意识

研究表明,初学生阅读动机之所以薄弱,很大原因在于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而学生阅读行为的实施,多源于外在因素的推动,如学校、父母、培训机构等。外在因素确实可助推学生阅读行为的实施,但如果外在因素成为学生阅读的唯一推动力,则极易弱化学生的阅读动机,消解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从这个层面讲,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是提高阅读质量的首要任务。首先,根据行为主义者倡导的强化理论,要求教师合理地利用奖励和惩罚。对初中学生可以采取对阅读成果的奖励来强化学生对于阅读的热爱,建立有效的助评机制,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其次,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些“可能自我”的观念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班级读书交流会或开展给名篇、名著编写推荐词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以“对话”的姿态阅读名著,规避陷入“被动阅读”的困境,体味“对话”带来的尊重与被尊重的阅读幸福感,从而意识到自我具有多种的可能性,生发出探索名著构建的广博世界的热情。第三,根据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成就动机,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于力求成功的学生,要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阅读任务,安排竞争的情景,并设置可量化的评价方式;对于避免失败者,要安排少竞争或者竞争不大的情景,并对他们的阅读成果进行及时的表扬,多采用定性的评价方式。这种阅读评价模式,极大地彰显了学生的阅读主体性;阅读感受获得认可与尊重的学生,也将愿意投入更多的热情到阅读之中。

(二)根据年级特点设计阅读环境,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环境在学生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初中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及阅读兴趣变化,营造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环境。首先,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未知,因此,既要通过校本课程的设置,树立阅读的意识;也要通过社团组织、读书会等,扩散阅读的影响;还要通过树立阅读榜样,营造阅读的氛围。其次,对于初二学生,强化学生自觉的阅读参与意识是教师这一阶段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具体来说:一方面,可引导学生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能做到主动、自觉地营构良好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分享探讨,形成互帮互助、争相阅读的环境。第三,对于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学生,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在试卷中设置课外阅读的题型,来促进阅读环境的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可依据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针对性引导。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阅读指导,须以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为前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舒缓学生的备考压力为目的。

(三)依据学习任务优化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因阅读要求、阅读内容的差异,适合他们的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首先,对于初一学生,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且需要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因此,要强化整本书阅读的意识。如经典名著的整体架构、文体章法、线索分合、人物个性的动态走向等,都需要学生有整本书阅读的统照能力。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鱼骨分析法”引导学生勾勒整本书的结构模型,通过阅读序言和后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旨,通过绘制“人物族谱图”“性格走向图”等宏观把握整本书的人物情节脉络,通过创意拟写“大事记”“词条索引”“章回目录”等方法引导学生剖析整本书的结构章法。其次,对于初二学生,学科增多且难度增加,同时其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此时,培养学生阅读批注习惯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指导学生从语言、内涵、人物性格和情节铺垫等不同角度进行批注;给予学生阅读批注的榜样示范,授予学生简单的批注模式;搭建学生批注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微信、QQ等平台即时展示学生的阅读批注成果,生成可以效仿的、动态互补的阅读方法。第三,对于初三学生,训练其理性的思辨能力,既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又适用于中考的要求。具体来说,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检索相关书目,并根据摘要、目录等信息对整本书的内容框架有所了解,带着问题去阅读,以提高阅读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相关名著在中考考试内容所占比重足以引起家长与教师共同对阅读名著的重视。总之,改善初中生阅读现状,需要家庭、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帮助,以形成教育合力。首先,家长与学校都要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孩子精神成长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精神丰盈的孩子,将会突破以考试分数为取向的狭隘格局,视探索世界为学习之动力。只有家长与学校都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才有可能尝试改善孩子的课外阅读环境,保障孩子充沛的课外阅读时间。其次,学校与家长要经常沟通、对话,从而在关于优化孩子课外阅读环境上达成共识。不同的家庭、学校,为孩子提供课外阅读环境的条件是不同的,不同的孩子对阅读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学校与家长必须通力合作,使孩子的课外阅读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校内外的阅读环境如能合为一个整体,将有助于走出“教辅书”为中心的阅读误区,发挥阅读动机、阅读过程、阅读环境和阅读评价等影响阅读质量提升因素的协同效应,形成“学校—家庭”阅读链,给孩子一个无限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蕾.初中生英语阅读动机调查〔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2〕何丽伟.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动机调查与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

课外阅读测试范文7

哈维兰曾经说过: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看来良好的阅读不仅可以让小朋友看到生活当中的细微之处,还能让小朋友建立好的价值观,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认为新时代的阅读应该有明确的阅读理念,激发阅读兴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应该扮演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

1明确阅读理念,以读为本

著名文学家王登峰说道:吟诵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留给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会带给我们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成果以更真切的了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要有中国心、中国情。爱国首先就是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吟诵对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着重培养他们读的能力,在慢慢吟诵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情感,慢慢感受,慢慢领会,直到自己能理解。例如在课文《东郭先生和狼》一文中,狼伸伸腰,舔舔嘴,对东郭先生说:“我现在饿得很,先生,如果找不到东西吃,我一定会饿死的。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让我吃了你吧!”说着,就向东郭先生扑过去。在读这一句时有些小朋友读出了狼的狡黠和奸诈,而有些小朋友的语气却很拼平淡,没有当时那种场面的感觉……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做什么都没那么吃力和无奈了,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有耐心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到《我的伯父鲁迅》许多同学都遇到了困难,自信心顿时没有了,我提出一个问题:伯父的鼻子为什么又塌又平呢?有针对性的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很快的能进入情境,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并乐于去发现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兴趣是学生阅读的源泉和动力。

3把主动阅读的权利交给孩子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都是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很明显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权利,都是老师的满堂灌,但是自从美国学者杜威提出了新三中心说: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击,其实在阅读方面也是如此,孩子才是阅读的主体,而且他们也有自己观点和意见,他们想要主动去阅读,老师就应该给他们机会,主动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表达方面的能力,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

4抓住契机,适时引导学生

在《课程标准》里有提到,老师应该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提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引导。在孩子阅读出现误区或者困难的时候老师不应该直接就告诉他们答案,这样没有意义,也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著名教学家苏格拉底也比较提倡“产婆术”即启发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一步一步进行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自己探索出最后的结果,这样才能让小朋友在学习中成长和进步,老师也可以以同伴者或者阅读中的角色介入来帮助他们。作为老师要抓住时机,适时介入。

5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中要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探讨疑难问题。阅读应是开放性的,阅读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如图书馆、网络等。阅读应是挑战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张扬个性,要有创新。阅读还应是实践性的,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6注重积累,培养语感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所以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全部通过阅读来实现。首先要加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有益读物。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中的积累,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的篇段,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维材料以及佳词好句,以此来增强语感,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7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8结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平台,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时引导,老师的协助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老师也不能故步自封,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创新的作用,让课堂充满吸引力和魅力。

作者:帅瑜 单位:江西南昌市洪都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有效性

摘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是奠定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与人文理解能力的基础环节,而该课程教授过程中的阅读教学是其重点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大力推广,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弊端在逐渐暴露和落后于时代。因此,教师应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情感朗读教学方式,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有效性分析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充满学习自主性与对知识的渴求欲望投入到阅读课程中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提出,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方式层出不穷。情感朗读就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常用教学方式。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简要分析情感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具有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阅读教学无法实现的原因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信息与建立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对学生能力激发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追求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研究也是理所当然。只有保证了教学课程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和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程中依旧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加以重视与注意。

(一)教师的专业水准参差不齐

面对同一篇优秀的阅读文本,不同的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效果千差万别,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性水准有差异。平庸的教师采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流程,将一篇优美的课文也讲得黯然失色,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难以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专业性水准高的教师,能够突破教学环境局限性,充分调动身边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灵活的教学手段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能力平庸的教师则为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上了人为的阻力。

(二)教学方式的僵化与单一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却忽略了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导致教学过程缺乏特色,阻碍教学效果的顺利推进。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新鲜感,难以调动学习的热情,这些因素都是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二、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朗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语言能力,增强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以实现良好阅读效果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对文本朗诵的过程实际上是与作品内容同化和顺化的过程,将文章的思想情感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所以朗读教学实际上就是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断内化的过程。朗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将对文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起步的初级阶段。而朗读这一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被教师所采用。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必须将文本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可以理解的元素再将其表达出来。而将这些元素的内化过程远远超过了教师对文本讲解的刺激强度。比如,在学习《荷花》这篇文章时,在教师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学生对荷花娇艳欲滴的形象有一个切实的感受。特别是作者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这种排比句式,既加强了对荷花的细节描写又规整了语言的表达形式。所以,朗读教学过程可以演变为学生的语言习得的过程。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学生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最好的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诵读过程中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并运用语言熟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朗读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朗读教学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在对文本的反复诵读中调动自己原有的语言背景与学习素材,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把握,从而将对文本内容的感性理解逐渐上升为理性层面。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难以持续的保持注意力,而朗读教学则是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专注度的操作方式。而且,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发声速度比认字速度要快,可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理解,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部分文本在阅读中难以理解的含义一经学生朗读就可以顺利掌握。比如,在学习《看雪》这篇文章时,对文章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段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强调两岸人民希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深情朗读原文,从中体会到看雪这一日常行为中所包含这思念祖国故土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注意对原文生字词的掌握,更需要把握对文章的断句、节奏、强调等朗读技巧的重视,并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提升语言表现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文本内容的差异性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采用朗读的方式加强多文本内容的理解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诵读的教学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过程。诵读的教学方式绝不仅仅是有口无心式的表层教学,学生在对文本朗读的过程更是调动思维能力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比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重点抓住“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作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立足点。这句话中的金色代表了草地或者自然界的生物在作者的眼中代表不一样的意义,那么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与此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心目中金色的草地。这样,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从而可使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现在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在对文本内容朗读的过程中运用声音将文本形象再现,可以提升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抒情的朗读方式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三、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朗读时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基础的薄弱以及心理特征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的集中在课程上,再加上学生认识的字不够多,这就给学生的朗读带来了直接的隐患。面对这些教学挑战,都需要教师舍得投入时间与精力,在带领学生重复朗读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具体表现在,教师可以在初次阅读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而在第二次阅读中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不懂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重复教学,在不断的反复中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承担者,而且,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身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博采众长中提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报,向身边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教学方法,不断地以更高的要求敦促自己,从而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民教师。

3.依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由于地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环境的现实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个人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落后,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大多数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上。对于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学重点应该主要集中在训练学生掌握流利的普通话,让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得到保证。

4.处理好讲解与朗读之间的内在关系。

较为常规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在课程上的讲解为主,但对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多少则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讲解是为学生的理解服务的。因此,教师应该处理好讲解与导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去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与文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情感朗读方式是较为常见的,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理解能力都能够在内化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因此,面对朗读教学所产生的正面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增强个人教学的专业化水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吸收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思维意识,培养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使得学生在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中获得批判研究能力,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吕珠源 单位: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文学.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8).

[2]孙艳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1.

[3]陆云峰.素读:多维文化冲突中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J].江苏教育研究,2008(6).

[4]邱旭红.入文境感文情知文律———阅读教学感悟语言的三个层次[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10).

第三篇:小学语文作文课外阅读教学重要性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语感,这对于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外阅读;重要性

作文是最能够体现小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方式,小学作文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高低,也可以体现出小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作文教学。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纲领中明确指出,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也有利于逐步培养小学生课后阅读习惯,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阅读语感。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才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树立榜样形象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小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引导小学生向好的一面学习、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多读一些历史名人和现代比较优秀的名人书籍,了解这些名人的一些生平事迹、行事作风等等,不仅有利于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其次,教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是最长的,而且学生大部分对教师都会有敬畏之情,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尽量在课余时间陪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而且应该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在阅读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表现出非常热爱的情绪,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的感染,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讲出其他学生不知道的知识,教师应该大力表扬,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语文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书籍是世界上最好的“营养品”,通过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写作能力。目前,很多家长以及教师并没有全面理解、认识课外阅读,仅仅是片面的认为只需要阅读那些可以提高人的考试成绩以及综合能力的书籍,其他的书籍都属于杂书、闲书。平时,家长为学生购买的也基本上都是好词佳句、试题库以及作文大全等有助于学生学习方面的书籍,对于其他课外读物抱着可读可不读的心态,认为只要可以考试过关,并且取得一个好成绩就可以了。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考试仅仅是为了测试学生对课内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并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能力。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觉得,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更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阅读课外书籍。由此可见,学生家长以及教师都没有充分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实际上根据很多实践证实,长期坚持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同时,课外阅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可以更好的观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素材,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学生阅读的书籍越多,知识面更广,其思维也就更活跃,而且遣词造句的能力也更强,写作能力也越高。学生如果平时广泛涉猎书籍的话,不管在课堂上学习的任何理念,都可以视为从书籍上获得的知识,学生系统的整理这些知识后就可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因此,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可以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其次,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越重的话,课余时间也就越少,久之易产生厌学心理。教师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多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乐学”,“好学”,写作能力的提升也与日俱增。

3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目前,很多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没话说、观点千篇一律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写作素材太少,学生只有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才会文思泉涌,对某个问题、某种现象也就会更全面的看法,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每天20min午间读报的时间鼓励学生们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们成立一个课外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们养成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多做一些阅读卡片。其次,应该注意评议读书笔记,在评议的时候不仅仅应该关注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教师应该将评定结果直接挂钩学生的语文成绩,将其视为期末阅读考试的一部分,这样不仅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一步巩固小学生的阅读成果,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阅读更加热情,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们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喜欢的文字或者段落应该及时摘抄下来,这样都可以作为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生们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们分析、判断作者对文章中人、情、物、景以及人物心理等不同状态下的描写方法,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一些课外读物,从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陈丽束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莲塘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建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3(12):178.

[2]闫秀凤.“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6):90.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初探

摘要: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以学生阅读为本,注重学生差异,延伸课外阅读,这样才能防范低效阅读,推进阅读教学改革,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小学又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但阅读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并没有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新课改非常重视阅读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全新的教学模式,这正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思想。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来做一概述。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阅读兴趣低下。

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看作单纯的智力活动,并不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往往是急于展开阅读教学。学生大多是在教师的指令下机械地展开阅读活动,没有兴趣的阅读,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被动而消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来。

2.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阅读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程序化展开,以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一节课下来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将每个知识点都讲得很清楚,生怕会有所遗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教学的附属,只是机械地接收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主体地位缺失,以讲代读这是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3.追求教学的一致性。

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无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无视阅读的多元化,盲目追求教学的一致性,要求学生学习进度一致,阅读结果一致。将学生严格地限定在固定的条框内,学生完全失去了阅读的个性化与独立性。

4.阅读只局限于课堂。

视教材为唯一的阅读材料,将学生的阅读视野限定在教材上、课堂上,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知识的增长,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1.巧妙设计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可以说能否激发与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实现学生快乐而主动的阅读,这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是阅读教学是首先要考虑的话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不同的阅读材料来设计新颖巧妙的导入,真正做到上课伊始兴趣已生。如一些饱含真挚情感类的文章可以以音乐来导入,发挥音乐的渲染功效,以音乐来传递特定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基调展开阅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对于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则可以用生动的图片来导入。直观的画面更加符合小学生以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想象,进而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可以以问题来制造悬念,以问题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使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阅读。

2.自主探究阅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有效阅读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体参与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要实现师生角色转换,要将更多的选择权与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探究的主人,教师则要成为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以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得以顺利展开。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与宽广的思考空间,不要将知识点一览无余地全部抛出来,而是要多卖“关子”,多设“关卡”,在重难点处、关键词语处巧妙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展开阅读与思考。当学生个体无法解决或是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释疑。当学生在合作中无法解决时,教师则要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以使学生的思考更有深度,思维更加多元,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深刻理解。

3.着重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这不仅体现在基础知识、理解水平等智力因素上,同时还体现在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上。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阻碍,相反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贯彻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将每个学生视为不同的学习个体,为学生量身制订阅读方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与标准。如同样是朗读,低层次学生只要读准字音,能够读下来就可以,而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则不仅要读得准确,流利,还要富有情感。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贴近学生,符合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才能促进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

4.延伸课外空间,丰富学生阅读材料。

课堂阅读时间有限,阅读材料有限,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要在搞好课堂教学,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在课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与充足的阅读时间,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达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见闻、开发智力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求发展,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当然要做好课外阅读材料的安排、方法的指导与成果的检验。教师要制订课外阅读的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着眼于教材,要与具体的教学同步,来提供一些延伸与扩展性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则要着眼于整个小学阶段,提供一些适合学生的渐进的阅读材料。要指导学生用课堂上的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展开课外阅读,并积极地组织学生就阅读心得与体会等来展开交流,这既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检验,同时在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与阅读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作者:陈素爱 单位:河北省霸州市南孟镇披甲营完全小学

参考文献:

[1]潘淑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3).

[2]徐友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旬刊,2012(5).

[3]王洁.浅析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0(4).

第五篇:“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

现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学结构,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习随时随地随需得以实现。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构建“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构建应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即指每人拥有一台数字化学习终端,并能够运用所提供的学习平台和资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而且,整个知识构建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现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学结构。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融为一体,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习随时随地随需得以实现。

一、“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与应用研究伊始,参加实验研究的教师利用网络教室环境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构建了“课前搜集整理—课堂展示交流—课后作业拓展的教学模式”。即:课前给学生提出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上搜索、筛选、分析、整理等方式完成具体的任务;学生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放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从而解决重难点。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模式的界定比较笼统,虽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但由于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解答,去探究,没有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有层次的学习。学生由于课上展示搜集的资料较多,课堂常常出现完不成任务的状况。不少教师在这一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了“课前预习整理—书网结合探究—平台读写联动—课后作业拓展”的学习模式。

二、“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整理,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课前预习中,教师在每个学生的学习终端里准备了与课文相关的《自主学习校本资源》。学生阅读文本,并结合资源进行自主地、个性化地学习,然后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分别上传到平台,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前的有效预习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提出了学习中困惑,为课堂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如《彩色的非洲》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关于非洲的资料,访问平台中的学习网站和学习资源了解非洲多姿多彩的景观和艺术。在主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很快了解了非洲植物、动物、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在这种自主、快乐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并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预案。

(二)书网结合探究,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大量的讲解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使得学生在长时间听课状态下会感到乏味。而在“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朗读文本,查看资源,获取信息,在书网结合的学习方式中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解决“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教学重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在朗读文本时,学生对“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样的词语很难通过朗读来理解。此时,学生带着问题在平台中交流自己搜集的图片、视频资料,可以充分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这种书网结合的学习方式使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了。

(三)平台读写联动,达成情感目标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写的环节往往通过在本上的练笔来完成。学生完成后,教师只能通过提问几名学生来了解完成的情况。而在“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上传到班级平台中,学生相互浏览评价,实现自我学习,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同时在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中也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在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对虎门销烟的过程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播放“虎门销烟”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亲眼看到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学生看后激动、振奋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教师可顺势而导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在班级平台中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当学生真切体会到虎门销烟的意义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体验融入到朗读中,从而很好地达成了情感目标。

(四)课后作业拓展,知识与情感的延伸

课后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检测。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完成拓展练习的能力不高。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课后拓展的作业,是传统课堂中教师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把本节课学习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归纳总结。同时,学生自己的习作作品在“小作家”平台中进行投票、交流和评价。在这种充满乐趣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得到了延伸。例如,教学《翠鸟》时,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利用思维导图将本课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理解,应用思维导图这一网络学习工具,将自己对翠鸟的外形、习性以及文章表达的情感课课堂学习的新知进行了巩固和拓展。

三、“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评价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读写联动”的环节,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作品上传到学习平台上,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的欲望。在每堂课过后,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可利用平台对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在线评价。教师对小组合作阶段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不再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评价。课后,学生还可通过“我的博客“”习网作业PK”等环节进行生生间的作业评价。另外,在学习评价中,教师通过极域问题,学生上传测试结果,平台将自动出示测试成果反馈给学生,学生即时进行纠错修改,平台还将统计出的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跟踪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效率。

总之“,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不仅实现了课堂的高效,而且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这个模式创建了个性化学习的环节,使得学生学习更主动了,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从而实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自主与高效。

作者:张婷 单位:辽宁省营口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测试范文8

[摘要]

国内大学英语课堂目前依然呈现着“哑巴英语”的现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平台,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和工具,为了改革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困境,在网络大环境下,改变现实的“人机灌输”的英语教学方式,本文以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依据,分析外语教学如何应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推动大学英语阅读的改革,为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教学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大学英语阅读;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互联网络;实例应用

在我国传统的“灌输式”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在大学课堂中占据主要地位。这种以输入为主的教学方式,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无法将阅读学习转化为说、写、译等方面的英语技能。加快大学英语阅读改革的进程,必然要辩证看待大学英语教学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结合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络教育平台,强化大学英语阅读的输出驱动,分析其如何在大学英语阅读改革中的实例应用,这将是大学英语课程研究者的教学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一、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含义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提出了“语言输入说”,即现在进化为“输入假设”,是指外语学习者,需要对语言输入完全理解,但其并没有对语言输出有过多阐述,这在外语教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随之八十年代后期,斯温钠在多年的沉浸式教学当中发现,学生听读能力普遍较高,而说作译水平却较低,他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少和他人交流的机会从而也缺少将语言输出的机会。①由此提出与克拉申相对的“输出假设”。语言输出不仅能够增加语言使用的流利程度,还能反复检验语言输入的效果并加以修正和强化。2008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文秋芳针对中高级英语学习者的特点,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的假设理论,她将输出提高到英语学习当中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文秋芳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输出与输入相比,更能驱动学生学习外语,提升学习效率,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少了输出的驱动,外语学习各方面也将受到限制。第二,以英语为今后就业方向的学习者的输出“说、写、译”表达性质的能力要比输入“听、读”接受的能力更具功能性,尤其在英语翻译领域,笔译和口译能力尤为重要。第三,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相比单项的输入教学,以英语输出为核心的综合性教学对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会更有帮助。这三个部分的理论内容是对英语教学的一个重大突破。

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改革的促进作用

一直以来,新课程致力于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随着互联网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大量应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也由原来的“人为灌输”变为“人机共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却未曾得到有效改观。与以往的“黑板+粉笔”的英语课堂教学相比,现在的大学英语课堂其实是将互联网络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本质仍然是传统输入的教学,只不过多了一条输入途径。针对以上现实,输出驱动是大学英语课堂必须要加入的教学方式,研究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改革是迫切需求,对大学英语阅读改革也有着促进作用。

(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与困境

在我国现有大学英语阅读课程中,教育实践者不断探索研究,取得的成果引人注目。但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亟待深思和解决的问题与困境,这也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研究者虽有认知,却不易改变的一个现实。

1.传统教育理念落后,同现实发展需求不相适用

大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以教师为核心,采取诸如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②大学英语教师一味讲解阅读课本中的知识点,而学生则只是被动接受的状态,听和读是课堂上学生主要的接受方式。这种哑巴式的英语费时低效,对于身处网络时代的创新需求,完全不能满足。由于输出输入不平衡,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单纯以培养学生语言技能为主,偏重于听、读的教学,忽视了说、写、译的训练,缺乏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驱动性不够,没有积极输出阅读的学习要求,不能将习得的英语阅读知识转化为口语、写作、翻译等方面的技能。

2.应试教育忽视实用性,“教、学、用”三者分离

国家长久以来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将英语学习成绩作为各项评奖评优的一则标准,使得学校和社会都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压力。学校将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为了能够通过四、六级考试,不断采取英语题海战术、努力钻研考试解题技巧。社会也以英语四、六级是否通过为择才标准之一,认为通过了四、六级考试英语能力就过关了,殊不知四、六级测试成绩并不能确定一个学生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在目前国内就业大环境下,大学生未来工作需要应用英语的并不多,除非进入国际贸易、英语教师或者外资企业等行业,否则这一就业需求就会脱节。如此,各方面的原因,使得英语“教、学、用”三者分离,让大学生无意间脱离了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进入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而对于英语阅读,其中蕴含了大量外国文化、英语常识、日常交际的字词句、篇章布局、逻辑行文等文章结构,单只是学习文章大意、习得字词句,却无法将其运用到口语、写作、翻译当中去,忽视英语阅读的实用性。

(二)输出驱动对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改革的促进作用

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与困境,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传统灌输式的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怎样的教学理念就有怎样的教学实践”③,唯有改变这种观念,输出驱动与输入促成的结合,才能让英语教学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那么针对于输出驱动,其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改革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呢?

1.输出与输入的辩证认识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要求改变当前纯粹的听力课程和阅读课程,多加入说、写、译课程,采取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外语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输出,没有输出驱动的输入教学,无论输入的质量多高,英语学习者习得输入内容的可能性也极小。说、写、译英语语言的技能发展不仅仅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听、读英语语言技能发展的动力源。而听、读课程活动则是说、写、译课程活动的中介和手段。④

2.输出驱动假设的特点

输出驱动假设针对的学习者具有目标性,是指具有中级外语水平和中级外语水平以上的学习者,与经历了小初高英语学习后进入大学的学生是相符的,学习英语基础有了一定的保障。输出驱动假设要求的课堂教学环境必须具备正规外语教学条件,大学英语教学师资相比初级英语教师而言水平较高,符合输出驱动假设的客观外在条件。输出驱动假设除了要求说和写以外,还包括口笔译,使得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内容形式更为丰富。听、读为说、写、译技能的发展服务,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更为强调的是输入与输出的良好结合。

3.输出驱动假设对大学英语阅读改革的促进作用

首先,有了输出需要的输入更方便转化为程序性的知识。如今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前至少学习了6年的英语,积累了比较多陈述性的英语语言知识,进入大学之后,如果不及时转化为程序性的英语语言知识,大脑如果还要不断接收,对于输入的吸收效果将不会很理想。从心理上而言,大学学习者对不断地输入已经不易产生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了。其次,输入输出相结合更有利于英语语言体系的拓展。就语言知识而言,可以加速陈述性语言知识的转化,从而增加新的语言知识。就语言技能而言,可以增加已有技能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增加新的语言技能。就思维能力而言,可以增加语言应用的敏捷性和条理性,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然后,输出输入结合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更具有交际的真实性。英语日常交际中并不是单一的听、说、读、写、译,而是要在听与说、听与写、读与说、读与写、听与译、读与译中交互活动,融汇使用。⑤

三、互联网络背景下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实例研究

如今的互联网多媒体,虽然已经沦为了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上的教学傀儡。然而只要大学英语教师认清互联网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上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对其加以合理运用,互联网仍然能够成为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上有利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以下来探究,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禁锢,以实例研究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当中。

(一)传统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互联网应用现状

互联网迅速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冉冉之星,备受师生关注。但互联网在现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却不容乐观。由于受着传统英语教学思想的影响,互联网只是承担着教学内容放映的平台功效,没能真正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

1.大多数网络课件是课本阅读原文的粘贴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大部分的互联网多媒体或者网络课程,都一味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演示的环节,多样化地采用视频、动画、图像、文本等先进的教学材料,甚至使用虚拟的应用技术。以求尽可能地将书本阅读课文的知识讲解得全面细致、系统具体。而大部分的阅读教学内容都是按照课本印制的章节序目来编排,毫无新奇之意,更无创新可言。相比这些闪烁图片,精美编排的屏幕,学生更喜欢也更习惯于使用课本类的文字材料。

2.互联网下的阅读任务仅是个人的自我完成

大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师应用互联网进行阅读教学时,进行的学习活动都是听读原文—理解大意—找出重点字词—着重讲解。学生根据互联网多媒体或者英语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阅读要求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的输出。这种以学生个人完成学习任务,无交互式的英语交流,也无法用心去阅读更多的材料和文章。大学英语阅读网络平台的运用不够灵活,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很难实现互动,尤其是语音上面的交流。课本阅读的内容学习,转换成说、写、译方面的练习不够,无法真正实现大学英语阅读的学习本质。

(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互联网下大学英语阅读改革的要求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提出背景,就是针对于当下的中高等英语学习现状,进行的一项突破性的改革。而在目前互联网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推动大学英语阅读的改革进程。

1.完善输出驱动假设的阅读课程设置

现有的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设置,主要侧重于阅读课和听力课两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阅读课,学生一味接受输入。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需要英语教育教学研究者的全情致力改进,既要强化语言基础训练,还要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要求,不再是纯粹的阅读课,应该增加专设口语课、写作课、中英互译的笔译和口译训练的课程比重。鼓励大学生成为“听、说、读、写、译”五项全能冠军或者单项冠军。⑥

2.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的输出技能

阅读与听力作为大学英语学习的接受技能(输入),而口语、写作、翻译则是大学英语学习的输出技能。目前的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差的表现在于语言的输出不够。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则是要强调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与说、写、译表达性技能的结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以读联说,读说结合;以读促写,读写相合。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语言的交际应用,阅读以及听力都是要为英语语言交际服务的。大学英语教师要在阅读课程中多提供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和笔头写作的平台。语言作为一种综合应用能力,其输入与输出是相辅相成的。⑦

(三)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例研究

大学英语阅读改革方兴未艾,每一个步伐都是每位大学英语教育研究者的艰辛探索,而本文将就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第四册unit1textATheTailofFame阅读课程为例,探究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课文大意及其教学目标

文章大意是对于追逐成功的价值和意义的探讨,那些追逐成功的人往往在追逐的过程中自寻毁灭,获得成功时回头看看反而弊大于利,希望人们在有生之年能够活出真实的自己,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成功。正如课文标题TheTailofFame,直译是名气的尾巴,其实就是追名逐利的意思。这篇文章重在对于成功的重新定义,也是倡导一种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首先是语言基础知识层面,熟悉文章大意并掌握重要的字词句和句式结构;其次是语言技能层面,熟练文章写作技巧并运用到写作,应用相应字词句式到日常口语交际当中;最后是文化层面,熟悉文化背景了解中外文化差异。

2.输出驱动假设视角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例研究

依托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实际教学当中,大学英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具体理念和实际要求,开展输入输出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打破阅读只是阅读的局限,具体应用到教学当中,将按照以下几个教学步骤来实施:(1)预习检查。实则是课程导入,第一步是预习活动的检查,进入本节课前,大学英语教师提前安排预习任务,提供几个预习题目,并安排好学生分组(每四人一组),学生根据自己回答的内容,在小组内开展讨论,来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每组再推选一人回答课前预习的问题,其他组员要做好详细记录。(2)文章分析。学生通过互联网络查询相关背景知识,掌握课本基本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整体结构,采取problem-solution-comment的结构进行,根据学生标注提出的疑难字词句式和结构表达给予重点讲解,也可以通过学生问答的形式进行。(3)口语表达。根据预习当中提出的问题,全体学生展开讨论。人们为了什么追名逐利?而所谓的名利又会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呢?小组讨论探究,名利对人们的意义是什么。对每位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最后,随机请两位同学就讨论的话题以多媒体PPT展示的方式进行oralpresentation。(4)作文布置。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搜索有关于名利争端的正反案例视频,分享给各位学生。并请学生根据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观视频进行主题作文,可以运用习得的字词句式以及逻辑结构。

四、结语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哑巴英语”“费时低效”等现状与困境依然存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重输入轻输出的教学理念。⑧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大学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输入为基础,以输出为驱动,有机结合输入和输出,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实时效率,充分实现英语交际语言的实质学习目的。

作者:卢迪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注释]

①王烈琴,李建魁.克拉申的输入假设与斯温纳的输出假设的比较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4.

②刘文娣.“输出驱动假设”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8-131.

③李海,邓僻,榜小雯.论教学理念夏箕对数学的影响[J].外语麓学与研究,2004,(3):232-234.

④李晨.输出驱动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阅读课活动原则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7):56-58.

⑤孟庆冬,陈亚杰.“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0-114.

⑥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届,2013,(6):14-21.

⑦岳本杰.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5,(8):204-205.

⑧曾于芳.“输出假设”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9):63-64.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王荣英.大学英语输出教学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班荣学.论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的读写一体化[J].外语教学,1995,(4):86-88.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6]杜戍涓.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2014,(5).

[7]史虹涛.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与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5,(40)

第二篇: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优化

〔摘要〕

调查表明,目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主要存在着阅读要求不明、阅读资源匮乏、阅读时间缺少、阅读能力较弱、阅读评价固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江苏省RD县开展了以阅读小组为基本单位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通过制订指导文本、加强小组建设、协同完成任务、开辟互动通道、推进多元评价等对策,不断优化了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英语教学;课外阅读;阅读小组;策略

国际教育协会(IEA)201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学生阅读成绩能有效预测人将来的教育成就甚至成人后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影响阅读成绩的一个主要指标是阅读量。作为课内阅读的拓展与延伸,课外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简称《课程标准》)已明确规定初中毕业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15万字以上。本文在对江苏省RD县初中学校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基础上,试图了解目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现状,找出问题,并通过建立课外阅读小组的形式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一、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问题

课题组对江苏省RD县26所初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每所学校随机抽取30名学生和3名教师代表作为调查样本,共计学生样本780份、教师样本78份。根据调查结果可知,目前很多初中学校并没有真正开展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即使部分学校开始推行,也是“挂羊头,卖狗肉”,与《课程标准》和相关政策要求相去甚远。阻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有效推进的因素包括:

1.阅读要求不明

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学校对上一级教育部门英语课外阅读的基本要求很难或较慢传达至英语任课教师。学校往往注重应试结果,而在课外阅读方面却没有明确目标、基本计划与具体要求。即使在英语教研组内部,教师合作规划英语课外阅读目标与任务的积极性也不高,课外阅读指导课常处于无互动、无交流、无合作的低效状态。

2.阅读资源匮乏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交流学习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鼓励学生制作班级英文日志、英语墙报”。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只有13.8%的学校设有“英语图书角”,陈列阅读书籍、展示阅读成果。不少学校“压缩”经费开支,并没有为学生配备丰富的英语课外阅读资源,更无从谈及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

3.阅读时间不足

据访谈可知,很多学生抱怨有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意愿,但苦于没有阅读时间。究其原因,是学校为了追求应试效果,常常“变相”挤占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时间。具体表现为班级各任课教师都大量布置课外书面作业,教师间不能有效协调作业时间;家长每逢双休日就将孩子送至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参加课外辅导,也挤占了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挤压下,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时间便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随之被挤压。

4.阅读能力较弱

据访谈可知,对有意愿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学生而言,他们常以任务驱动式的被动阅读为主,如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目的;在阅读过程中缺少与他人合作阅读交流及采用有效阅读策略的能力。对英语课外阅读意愿不强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英语文章生词太多、句子结构复杂,不愿或也不会借助于工具书进行阅读,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的难度较大。

5.阅读评价固化

调研发现,9.2%样本校在班级“英语图书角”展示学生阅读效果,并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然而,在其他学校问及英语课外阅读评价方式时,却得到了整齐划一的答案———考试。以考试测试学生阅读能力、评价学生阅读效果的现象最为普遍,而采取多元评价方式的学校少之又少。

二、初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改进策略

为破解上述难题,课题组在RD县部分学校开展了以阅读小组为基本单位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学习小组建设,落实课外阅读教学要求,保证课外阅读时间;通过小组成员互动,实现阅读材料共享、阅读活动互助、阅读评价多元。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阅读要求,强调阅读小组作用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成立了编制小组,在聘请专家顾问、征询校长与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RD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理解与分析鉴赏能力。它规定了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各年级的基本要求,强调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推荐精选书目、明确基本阅读量等。更为重要的是“,基本要求”强调了阅读小组的作用,明确指出阅读不是个人行为,要求各学校建立合作阅读学习小组,创建班级英语图书角,定期进行评价等。

(二)协同设计任务,形成组员互动交流纽带

在阅读小组中,师生合作设计任务,运用任务型阅读单或微视频教学等手段引导阅读活动,形成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纽带。具体而言,阅读小组组长协商分配各自的活动任务,在小组内明确了设计任务后,围绕任务,设计各自承担相应部分的活动,并通过师生协商、探讨的互动过程,最终设计出较为真实、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比如采用微视频教学时,通过协同设计任务,优化阅读小组活动。阅读活动课前,教师先介绍话题背景知识和阅读注意事项,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后怎么做。具体包括:一表演,在组长带领下,共同出主意,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共同设计表演活动,将阅读话题改编成对话、故事或话剧表演,并准备在课上汇报;二展示,小组长召集组员,做好协调工作;组员根据主题确定汇报内容,与同伴一起制作PPT,每人交流一个幻灯片的内容;三是合作修改PPT,随时通过网络平台和老师、同伴商讨,组长将修改的PPT整合后上交。

(三)营造民主氛围,构建组员间平等关系

英语课外阅读活动要真正激发组员积极性,就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不是主客体关系,而是平等、合作、共享的关系。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习,才能积极思考、探索、敢于大胆猜想和质疑,才能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进而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有效地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另外,在阅读小组内交谈、讨论基础上,组间相互提问也很重要。组间提问,参与面大,思维活跃,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观点,最终使大家都能得到较好的阅读收获。

(四)施行阅读采蜜制,拓展组员阅读资源

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增强小组成员的阅读兴趣。为此,我们施行了“阅读采蜜制”,取得良好效果。“阅读采蜜制”的具体做法是:一、引导学生到图书馆,自由选择并借阅一些适宜学生阅读且感兴趣的英文经典名著,如《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格列佛游记》等;二、引导学生与书店结缘,鼓励家长在节假日带领孩子去书店自由选择购买感兴趣的读物;三、引导学生关注班级“英语图书角”,在图书角进行交流、展示英语作品;四、引导组内、组间甚至班级之间进行“图书漂流”,使现有图书得到合理利用,扩大学生阅读量。

(五)推进多元评价,实现组员共同成长

《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因此,为改变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单一评价方式,我们应建立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一是学生自评。让学生在表格内写出自我阅读作品的时间、阅读字数、阅读速度和阅读策略,然后自我评价阅读效果。通过学生自评,能够培养自我认识能力;二是组内互评。在小组长带领下,可根据以下五个指标进行评价:能用英语与同伴交流阅读体会;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制作PPT;能写好读书笔记并摘录关键词句;能从网络搜索一些与文本有关的内容;能与小组成员合作设计与文本有关的活动,相互给出评价结果:总是、有时、很少、没有;三是组间互评。在小组长带领下,可根据以下五个指标进行评价:能积极主动互动、交流,参与率较高;PPT展示,内容正确,准备充分;互动时观点明确,问题解决正确率高;展示活动时角色分配合理且明确;能用英语交流,语音较准确,声音较清晰,相互给出评价结果:总是、有时、很少、没有;四是教师点评,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五是家长查评,引导家长主动、全面了解学生,辅导和督促自己的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实践证明,英语课外阅读小组的建立与推行,对解决目前初中英语阅读实践问题具有积极作用,调动了学生阅读积极性、激发了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优化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目的。

作者:孙志斌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

第三篇:小学英语阅读多媒体技术应用

摘要:

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在课题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很多教师纷纷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授课,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进行问题的思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多尝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

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

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法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尝试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一、课文内容卡通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种具象化的内容,是由很多个单词组成的。在这些单词中,教师要想让小学生具体的理解这些内容是很困难的,小学生对具象内容的兴趣比抽象内容高很多,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卡通化,从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课文“Helpingourparents”一文时,整篇文章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将自己帮助父母干活,一起开心度过周末的故事情节。为了让孩子对课文产生更大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在动画视频中感受到课文的魅力。动画内容的场景分别为“kitchen、bedroom、outside和livingroom”四个空间场景,每个空间场景中都有相关的故事情节,学生在看动画片的同时就会对整篇文章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他们深深地被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所吸引,当播放结束后,教师只需简单引导:“这个动画片好看吗?”学生回答:“好看!”教师:“它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下面大家一起来学习好吗?”学生:“好的。”这样学生就会将更大的学习兴趣转移到课文学习当中。

二、疑难问题趣味化,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讲授课文内容的同时,教师往往都会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的,有的是需要自己对文章进行理解才能回答出来的,为此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将这些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趣味化的形式提问出来,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进行问题的思考,全面提升学生对课文阅读的理解能力。比如在讲授课文“Chinesefestival”一文时中的“storytime”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讲授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提问出来,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比如当讲到第一段的时候,教师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讲的是过新年了,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的吃饭,大人小孩都聚集在老人家里,孩子们到处玩耍,大人们做饭收拾东西,最后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吃团圆饭的时候,爸爸想小朋友们提出一个问题:“今天是新年,我用目前的场景给大家说一句英语,谁能用英文解释出它的含义啊?wegetto-getherwithourfamily.”整个视频过渡非常巧妙,并顺利的提出课文中的一个难句让学生进行思考,由于学生已经非常入戏,因此会纷纷进行思考,很多同学都能结合当时的场景猜出句子的意思,并用其他英语形式表述出来。

三、复杂语句形象化,强化学生语法能力

每篇阅读文章中都会有一些非常难以理解的语句,这些语句是影响学生理解可能的程度,而影响学生理解语句的主要原因是语法,很多学生很难理解英语中的语法,认为语法不仅枯燥而且变化多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抽象的语法,教师可以尝试将复杂的语句形象化,让学生更加轻松的理解这些语法知识,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法能力。比如在讲授“序数词”这一基本语法知识时,学生最头痛的就是如何将基数词转换为序数词,特别是“one、two、three、four、five”五个词语,学生感觉非常难以记忆,于是教师可以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白板给学生将这五个单词及相对应的序数词显示在白板上,然后让学生进行记忆,记忆大概1分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玩翻纸牌的游戏,一打纸牌从右侧逐渐向左侧运行,每张纸牌下面写着一个单词,假设学生第一次翻开的是one,那么学生就要再翻出一张first才能将两张纸牌消除,但学生不可能每次都能翻出相对应的单词,因此这个游戏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同时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记忆力,最后谁先全部消除谁就赢了,这个游戏首先需要学生对五组单词有深刻的印象,其次还要有较快的反应速度才能做好,因此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当学生玩游戏的过程中,整个语法知识渐渐的也就被学生掌握了。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对媒体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中具象形象来加深对英语阅读学习的趣味性,这些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多程度上帮助教师创设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对英语课文阅读进行学习,进而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作者:费玉婷 单位: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刘丽.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3,(10).

[2]张向平.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24).

第四篇:大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

在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也遭遇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而使用分级阅读模式开展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则能使全体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分级阅读模式展开了研究,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分级阅读模式

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各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动机和语言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现有的统一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而构建大学英语分级阅读模式,则能使这一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因此,有必要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分级阅读模式展开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国内各高校都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英语成绩稂莠不齐的问题也日益严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在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英语阅读教学的开展显然会遭遇一定的阻碍。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英语阅读教学在听、说、读、写、译这五项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英语阅读也是大学生获取更多外界信息的基本途径,所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然而就现阶段来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由教师进行教材中英语语篇词汇、短语、语法和句型的讲解,以至于导致整个阅读活动的开展更像是一个语言输入载体。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将很难提高,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无法进一步进行语篇含有的语境特征的理解。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从而不利于进行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分级阅读模式的意义

所谓的分级阅读,其实是发达国家提出的一种用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有效阅读方式。具体来讲,就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育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儿童的英语阅读能力展开培养。而将该种阅读方法引入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就是根据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开展分层次的教学,从而使所有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分级阅读模式就是根据大学生英语水平、语言技能和理解能力等内容,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对不同等级的学生采取不同阅读教学措施的一种教学模式。考虑到目前大学生的英语水平稂莠不齐的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分级阅读模式,能够使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国内各地区的各高校的生源差异较大,所以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应该遵循因材施教和分类指导的原则,以便促使大学英语教学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而采取分级阅读模式开展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显然能够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开设要求。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分级阅读模式的使用,将有利于促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继而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三、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分级阅读模式的构建

1、阅读教学班级的划分

想要采取分级阅读模式开展英语阅读教学,首先就需要进行教学班级的合理划分。具体来讲,就是在大学新生刚入学的情况下,按照大学英语三级的水平开展统一的英语测试。根据英语测试结果,学校可以将大学生划分成三个水平,即基础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然后分别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英语阅读教学。

2、分级阅读目标的制定

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完成班级划分后,还需要制定分级阅读目标。首先,对于英语水平仅处在基础阶段的学生来讲,其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需要对文章的中心大意进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进行说明,就能够达到语篇阅读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可以将目标归纳成几个技能。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对语篇中明确表达的概念和细节进行准确理解,并且能够对语篇中隐晦表达的概念和细节进行理解。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文章中心思想的辨别,并且理解文章表达的态度和观点。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词语、句子和篇章层次的理解。其次,对于英语水平处在中级阶段的学生来讲,不仅需要进行阅读技能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对语篇所处的文化语境进行掌握。因为,中级水平的学生基本能够顺利进行文章中心大意的掌握,并且领会文章表达出的观点和态度。所以,教师还需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推理、判断能力,以便更好地了解文章中细节,比如对文章中某个词语或短语的意思进行猜测,从句子层面和篇章层面对文章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处于中级水平的学生还需要对语篇的情景语境展开分析,从而在进一步了解文章信息的同时,获得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语篇情境语境的结构,并且完成语篇的语旨、语式和语场的分析。再者,对于英语水平处在高级阶段的学生来讲,除了达成以上阅读目标,还需要对英语整体文化语境有一个概念。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文化语境意识的培养为教学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语篇所描述的事件、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观念,从而了解语篇反映的文化背景。同时,还需要求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从而督促学生进行中西文化隔阂的消除。此外,为了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教师需要构建一个互动交流的阅读课堂。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语篇主题和标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并且在课前课后了解相关文化知识。而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表达自己对英美等国家的社会现状的理解,然后通过与教师及同学交流进一步获得更多的信息。而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得到培养。

3、分级教学资料的使用

针对不同水平的班级,在开展分级阅读教学时应使用不同的教学资料。比如针对处在基础水平的学生来讲,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教师一开始应该选择可理解性较强的英语语篇,从而在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的进行教学资料的使用,从而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培养。而针对处在中级水平的学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语境,教师还要选择内容多样性的教学资料。因为,这样的教学资料涉及的领域较广,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对不同领域和不同方面的背景知识有所理解,从而更好地判断文章所处语境。此外,针对处在高级水平的学生,教师除了使用教学教材,还需要多使用英语分级读物,从而通过保证阅读资料的数量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继而了解更多的英美文化。

4、灵活升降级方法的运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原本处在同一英语水平上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此时的教学班级划分情况已经无法满足分级阅读的教学需求,还需要重新进行班级的划分。为此,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教学要求和内容进行不同的考核内容的制定,从而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展开评价。而根据考核成绩,则可以重新进行班级划分。具体来讲,就是为学习成绩进步较快的学生提供升班的机会,而学习成绩退步较大的学生则需要降班,以便通过采取灵活升降级的方法开展分级阅读教学。采取该种方法,也能使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求学机会,因此将有利于促进大学英语阅读教育的发展。

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使大学的英语阅读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各大高校还应积极进行分级阅读模式的研究,从而利用该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继而使全体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王连双 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陆海生“.6R一体”模式:提高英语分级阅读效度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英语,2016(,02).

[2]王勃然,赵雯.英语学习者的阅读模式与其阅读能力的相关度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3]陆海生.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提高英语分级阅读效度的途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