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品牌化发展思考

商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品牌化发展思考

摘要:进入新时代后,我国政府在顶层设计方面创造了总体经济理论,推动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经济并轨。一方面为本土企业参与全球同行业竞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借助实施金融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了市场机制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中的要素配置作用。随着全球化竞争与本土转型。现阶段,我国企业已经在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商业文化建设,为其品牌化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商业文化与企业品牌化发展研究作为题目,概述了商业文化建设现状,剖析了商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品牌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商业文化;品牌化

引言

近年来,我国企业通过商业文化建设,较好的推动了品牌化发展。从实践经验看,主要是通过吸收跨国公司的经验、提炼本土企业转型经验,构建与本土市场相适用的商业文化,打造与商业化密切对应的内涵。但是,随着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的逐渐深化,以及数字化技术的更新及大范围应用,多数企业仍然处于转型期。加上“双碳”目标的提出,能源结构改革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升级,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的企业品牌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所以,在商业竞争、企业品牌化发展需求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企业十分有必要透过商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品牌化发展寻找新路径。

1商业文建设现状概述

1.1认知相对全面

当前阶段,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两端。一方面,在设计、研发方面的投入比重较低,见效较慢。另一方面在订单处理方面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但是,在营销与售后服务环节,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由于前端的研发、设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大多数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方式升级后,将重点放在了终端。所以,从扩增可营利空间的角度看,多数企业对于商业文化建设的认知相对全面。

1.2内容由浅入深

商业文化建设中的结构与内容,目前集中到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而且,通过从物质文化外层向精神文化内层的深入的方式,对应的建立了以商品文化、商业营销文化、商业制度文化、新商人文化为实际内容的商业文化。尤其在当前阶段的企业竞争中,除了独立的同行业企业竞争之外,供应链方面的竞争明显增加,所以,企业要在整个行业所在的产业集群化竞争中,尽可能向着专业分工后的专业方向发展。从实践经验看,知识产权创新、产品生产制造工艺优化、基于“定位”的营销方案研发等,才是保障企业参与全球同行业质量体系标准制定权争夺战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商业竞争已经由外部扩展到了内部竞争。

2商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品牌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2.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从二者的关系角度看,商业文化建设属于内容建设,而企业品牌化发展属于形式创建,缺乏了商业文化建设,企业品牌化发展将流于形式,反过来,只注重企业的商业文化建设,不将其转化到具体的品牌上,也不能较好的为企业品牌赋予内涵,提升其品牌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进一步讲,商业文化建设实质上是在培育一种与企业品牌相关的精神,旨在揭示企业的赖以生存的信用。但是这种精神又不能以无形的方式发挥作用,所以需要将其具象化到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全产业链条上,具体表现为高水平的设计理念、高质量的物料配置、高效率的生产加工,以及高品质的订单处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进而为企业品牌赋予内容。

2.2手段与目标的关系

对于企业而言,品牌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选择。理由是品牌化发展可以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机制,使消费者听到这个品牌,能够即时的产生一种对产品、对企业、对企业家、对企业制度的信用。所以,企业通常将商业文化建设作为实现品牌化发展的手段,而以品牌化发展为战略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商业文化建设只是实现品牌化发展一种手段,在其应用时,需要辅助配套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才能有效扩大其应用效用。另外,作为手段的商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品牌定位方面,发挥重大影响。例如,在市场认可企业品牌方面,通过商业文化层面的“软植入”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尤其是近年来受到“国风潮”的影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商业文化植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货的品牌化发展,而且促进了新品牌的出现与发展。

3以商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品牌化发展的建议

3.1提炼前期改革经验,优化商业文化建设内容

在我国商业文化大背景下,应该结合中国商业文化语境,提炼前期改革经验,优化商业文化建设内容。具体建议如下:首先,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已经从国家战略发展高度上,提升了品牌化发展的重要程度。此时,企业应该以此为标志,将国家层面的品牌化发展战略,分解到企业品牌化发展战略之中。然后,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建设经验,吸收地域性文化,如“涪陵榨菜”、“金华火腿”之类的品牌,就是吸收了地域性文化。其次,应该在“文化自信”理念牵引下,借助对“品牌”中的商业文化层次的解析,优化商业文化建设内容。在我国多数本土市场的品牌化企业中,十分重视现代商业文化理念与传统商业文化内涵的开发与挖掘,而且,在品名、品语、品相、品标上,增强商业文化内涵的同时,深入到了品质、品种、品行、品位等层次,借助赋予商业文化以传统文化中的内在属性,将表层面的商业文化,深化到了相对较深的层次上,进而将其转化成为了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以及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之中。尤其是在表层、深层的商业文化内容丰富后,进一步可以由表及里,将企业商业文化扩展到内蕴深厚、含义丰富的“品德”上,进而将法治化理念牵引下的商业文化内容,与道德化理念下的商业文化内容进行了有力融合。如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品德,与“守法经营”进行融合。再如,将“义利观”与“诚实守信”、“公平买卖”相对应等。均可以丰富企业商业文化建设,并在这种建设思路下,将法律规定中的各项责任与义务,逐条扩展到企业商业文化建设内容中,进而达到优化商业文化建设内容的目标。

3.2应用先进数字技术,加快商业文化建设速度

目前,根据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普遍认为技术包括了科学技术、管理技术两种类型。在企业品牌化发展战略目标明确的条件下,运用新技术,实际上是要运用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就科学技术而言,我国企业的基础性研究相对薄弱,而在管理技术方面,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也是事实。所以,在品牌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双管齐下”,才能以后发优势,较好的推动企业向着品牌化发展。由于商业文化建设是企业获得品牌化发展的内容与手段,因此,建议在选择新技术的过程中,于科学技术方面引入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如此,一方面可以对前期“互联网+”改革时期形成了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使企业业务管理要素、财务管理指标,能够通过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建成要素库、指标库。同时,在要素、指标、信息的数据共性特征下,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以商业文化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生成分析报告——利用分析报告——调整商业文化体系”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完成商业文化信息化管理向数据化管理的转型,进而推动企业向着品牌化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加快商业文化建设速度方面,已经配套的建设的知识产权制度,该制度不仅有利于辅助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扩大资源利用效率,也能够有效的借助该制度中的利益驱动机制、“独占权”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商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能力。包括在数字技术方面的功能开发与挖掘,以及新型数字技术的研发设计等。因此,建议在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尽可能从全面建设的角度出发,做好商业文化建设时的配套措施建设,包括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等。

3.3发挥商业文化优势,精准实施品牌市场定位

当前,在商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品牌化发展研究方面,应该从商业文化的生成、发展、壮大、应用等历史演进角度,对其进行追溯,从而结合分析结果,开发与挖掘商业文化优势,进一步促进品牌化发展中的品牌市场定位。具体如下:首先,我国企业在商业文化建设中,既吸收了国外的企业的经验,也通过本土化实践,开发了传统商业中的“儒商精神”。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将传统的商业文化内涵、与现代商业文化中的法治内容进行了比较。进而将具有柔性特征的商业文化,与刚性特征的市场规范进行融合。既有利于企业的法治化建设,也可以促进企业向着品牌化方向发展。尤其在多元全球化背景下,将企业品牌化发展的方向定位在法治与道德并行不悖的方向上,既有利于企业适应法治化的市场经济竞争,也可利用企业信用等“软实力”扩大企业品牌的市场定位。其次,目前积累的经验表明,常用的方案如下:①根据商品特征、消费者感知进行定位;②根据产品品牌的档次进行定位;③结合商品功能、应用效用进行定位;④根据消费群体进行定位;⑤根据商品竞争情况进行定位。在这种经验下,可以引入第六种根据商品文化进行定位的视角。例如,从商业文化中的诚信之道进行定位,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用纽带,也可以促进市场信用机制的发展与成熟。再如,从商业文化中的“美美与共”出发,扩大产品生产制造前端的研发设计与末端的售后服务,从而通过提升产品的审美功能与售后服务质量等,更为精准的定位品牌市场等。

3.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企业品牌化发展

虽然在商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其中的管理制度、技术能力、道德能力、企业家精神十分关键,但是,要将其付诸实践则需要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要素。所以,如何使企业现有的人才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获得有效开发、挖掘、使其发挥十分重要。首先,建议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档案分析方法,评估所有人才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专题方案,例如,通过设置行业发展现状专题、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专题、商业文化建设专题、品牌化发展专题等,优化现有人才的知识结构,使其更全面、精准的理解行业本质、企业经营业务、品牌化发展目标、商业文化特色。再如,借助对全要素分析方法的培训,可以激励员工对本企业的品牌要素进行全面解析,在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能力的条件下,构建新型的品牌化发展方案。同理,也能够通过对商业文化建设要素的解析,查缺补漏,完善商业文化建设内容。并结合新的品牌化发展方案,研发适用性较强的商业文化内容。其次,应该借助团队管理方法,扩大本土企业在组织人才方面的优势,利用权责机制、协同机制,使人才能力在接受专业化培训后,实现按能分配。并在协同合作方式下,提高协同效应、加快商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品牌化发展。具体而言,每个企业的项目不同、业务存在差异,而且,现代企业经过转型升级后,扩大了业务范围。因而,在同一品牌下,企业也需要创建子品牌,或者创造新品牌。此时,就需要研发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团队。与此同时,在团队的组织方面,则可以借助商业文化使各个岗位的行为主体,“拧成一股绳”,从而更好的以协同合作方式,促进品牌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理论层面解析商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品牌化发展的关系,以及通过商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品牌化发展,相对容易。但是,在实践层面要真正实现商业文化建设工作完成后,产生较大的效用,比较困难。结合以上初步分析,建议提炼前期改革经验,引入一些新思维、增加对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并借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档案分析法、团队管理法等,帮助企业以商业文化为手段,更好的推动企业品牌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秋月.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路径研究[J].摄影与摄像,2021,19(6):123-125.

[2]潘承玉.浙商之祖越国商业文化精义新探[J].浙江社会科学,2021,15(4):116-122.

[3]廖雪莲.从国家品牌看企业品牌[J].企业管理,2020,6(10):38-39.

作者:宋思迪 王化中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