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小学体育的可行性

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小学体育的可行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大部分小学体育课程资源方面存在认识水平低、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对此,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小学体育资源之中显得十分必要,它将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目前小学体育课程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其中的可行性加以阐述。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小学体育;可行性

引言:

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课的项目主要为竞技类,以提升技能水平为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中的积极性较差,不能充分感受到体育为其带来的乐趣,甚至有些存在抗拒心理,对自身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课程资源单一陈旧所致。因此,丰富体育教学资源,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其中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体育课程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1认识水平较低

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体育课程不是主要课程,教师和学生往往存有轻视心理,学校在体育课程资源的构建上认识水平较低,当前主要局限于篮球、足球、田径等竞技类项目之中,进而对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长期以来,在体育教学的目标制定中都围绕着知识、技术、技能三个方面展开,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技术与技能的教学当中,因此原本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转变为单一的身体练习,原本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转变为同一技能的反复训练,使得学生逐渐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虽然近年来“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等思想逐渐兴起,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在小学体育中还是受到较多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目标根深蒂固,这种“先技能,后健康”的原则导致体育教学资源难以得到有效丰富,甚至使得“育体”与“育人”相分离[1]。

1.2教学内容较为陈旧

现阶段,在小学体育课程教材方面的选择十分困难,主要由于目前的实践教材内容较为陈旧且同一化严重,对于体育项目的讲解与几乎相同,大多数教材属于复制品,有的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实践表述不完整、不到位,难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在体育程度教学中,主要内容多为球类、武术、健美操等,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影响,渴望尝试更多的项目,接触到更多的内容,对于反复练习的项目具有厌烦和抗拒情绪,但受到体育教学资源的限制又不能得到满足,这将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降低[2]。

1.3教学方式单一

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即教师负责教,学生被动学习,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做,学的像便会受到夸奖。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例如,每次体育课之前教师都会带领学生活动关节,从手腕到膝盖再到脚踝,学生也只是知道每次开展运动之前都需要做一套这样的动作,却不知为何要做,这导致部分学生在准备运动之时不认真,没有将关节完全打开,热身运动没有做到位,在体育运动中使受伤的几率加大,这便是教师没有将学生当做“主体”,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所导致的后果。另外,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向学生讲解运动技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和情感体验,与国家提倡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相背离,因此会发现有些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不喜欢体育课,这便是这种单一硬性教学方式的弊端所在[3]。

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小学体育课程资源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国务院下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将民族体育与体育课程资源相融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培养是为社会所服务,学校应重点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在满足社会所需的同时,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推向世界。

2.1民族体育内涵丰富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是在特定的地理、人文等客观环境下产生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展示出当地的民族生活、习惯、人文环境等情况,充分反映出当地人民的精神面貌。同时,还能够将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传统体育精神体现出来,从侧面展现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由于少数民族体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地域性特征,加之我国提倡培养和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在国际支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成为大众传统报道的焦点,将其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资源当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2.2民族体育形式多样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

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都沉淀出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据中国体育博物馆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目前尚存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体育活动项目有900余项,其中包含676种少数民族项目,涉及到力量、技巧、速度等多种类型。在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中,包括高脚竞速、龙舟、木球、武术等15项运动,在这些运动中的技巧型、综合型、健身型表演项目,较适宜纳入到小学体育教学资源当中,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将以其丰富的内涵、宽泛的外延使体育教学资源体系得到健全和完善,有利于弥补目前大部分学校在教学种类和范围上存在的不足与局限,对实现学生的“终身体育”目标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4]。

2.3民族体育形式较为简单有利于学生学习

由于部分学校受到资金、场地等客观因素影响,在较短的时间内不能够立即转变当前体育设施短缺、场地面积不足等现状。而民族传统体育对设施和场地的要求较少,有些运动器材甚至可以自制,因此十分适宜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例如,在“押加”项目当中,只需要找到一块空地,一条9米长的红绸和几根竹竿便能够展开教学活动,还有很多其他项目都可以在学校空地中进行,实施起来十分方便简单,有效的缓解了学校的教育经费问题,又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不一样的体育项目,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热情,在促进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不至于虽然时间的流逝被永久封存。

2.4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能力、认知、素质等多方面都具有差异性,小学生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这种差异,并且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满足这种差异化需求。例如,在体育运动当中,每个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育态度、能力等方面都不尽相同。这将要求教师应在统一教学的基础上,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现统一的体育课程与个性化的学生需求相结合。而民族传统体育则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这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为小学体育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便利和扩展的空间,对完善体育资源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利用其独特的优势促进小学体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小学体育课程资源体系的案例分析

贵州民族小学面向全国31个省市招生,少数民族学生数量超过80%,近年来,该校加强对体育课程资源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其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将以贵州民族小学为例,对该校的基本做法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3.1基本做法

3.1.1加强理论研究,贵州民族小学中的教师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传承等角度出发,在该校现有体育项目基础上进行分类,初步构建了体育课程资源体系。

3.1.2实践专题活动,贵州民族小学针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方面开展专题活动。在校内组织专门的教研小组,处理相关校内实施问题;在校外派遣专人与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讨论,期望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并且与有相关意向的学校构建合作关系等,为顺利实现民族体育与小学体育资源的融入做出最大努力。

3.1.3开展竞赛宣传,贵州民族小学通过竞赛的方式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宣传,不但组建了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让各个年级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本校举办的民族运动会当中,学习和感受民族体育文化,而且还在运动会中进行体育表演比赛,将民族体育排练成歌舞等形式通过媒体展示给大众,获得社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认可与支持,达到向最佳的宣传效果[5]。

3.2实施效果

贵州民族小学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到体育课程资源当中,使得课程内容得到有效的丰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该校本着健康性、经济性、民族性、趣味性原则,选择了反排木鼓舞、抢花炮、板鞋、珍珠球、打陀螺等项目。在针对学生所喜爱的体育项目调查中,选择民族体育项目的学生高达75.6%,其中选择抢花炮的学生36.5%,选择板鞋的学生为24.6%,选择珍珠球的学生为14.5%。具体的实施结果表明,融入民族传统体育后的体育课程更加受到学生的喜爱,在教学形式和目标等方面也做出了合理的改善,并且每学期都让学生主学不同的体育项目,这将符合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其爱好与兴趣等多方面都得到了满足。在后续针对“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是否提高了民族认识”调查中,有88%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民族体育的学习确实增长了不少文化知识,有12%的学生认为还有待加强,需要能够从更多体育项目中获得。有90%的学生渴望学习和接触更多的体育知识,仅有不到10%的学生表示不想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还是抱有肯定态度,这将在促进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同时,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另外,教师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也对体育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清醒的认识,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合作意识与专业水平,对于民族体育资源与课程开发方面将会有更深刻的见解与感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往传统的小学体育课程资源较为陈旧落后,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应对小学体育教学资源方面加强重视,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其中,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使教师增强对民族体育的认识,使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健全与重组,在日后的体育教学中更加专业高效,达到“育人”与“育体”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程茜.地域性传统武术在祁县各中学体育课程中开展的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2]任玲玲.将陀螺运动引入秦皇岛市青龙县小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贾建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渝东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D].西南大学,2014.

[4]陈红新.江苏省农村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引进民俗体育的可行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

[5]王南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贵州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

作者:周栋梁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